⑴ 目前我國的銀行行業發展趨勢有什麼特點
銀行業發展穩步走向國際化。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是當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國銀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既是服務我國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的要求,也是銀行自身應對日益激烈的金融競爭的需要。一方面加強對企業國際結算、貿易融資等業務的服務力度,解決進出口企業資金難題;另一方面支持企業「走出去」,為企業對外開拓市場、兼並收購等提供金融服務。
⑵ 金融行業現狀
看來你對金融行業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1、金融行業分為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塊。估計你說的是證券這一塊。
2、證券行業,主要是券商、基金公司、信託公司。籠統的說,這三種本質上確實一樣:券商要拉客戶來自己這開戶,因為客戶的股票交易要付手續費,這是券商的主要利潤來源之一;基金公司要拉客戶來買自己的基金,然後收客戶的賬戶管理費;信託公司要拉客戶來買自己的信託合同,一樣收費。
3、所以乍一看,套路都一樣:找客戶,尤其是大客戶,是最重要的。至於流動性大,就很好理解了:客戶就那麼多,大家各顯神通,找不到客戶就出局。尤其是現在,股市債市慘淡,基金公司根本賣不動,更要瘋狂找客戶了。不像前幾年,都是客戶跑過來搶著買。
其實,這樣的職位屬於比較初級的,誰都能做,沒有保障,找到客戶就是大爺,沒有客戶你就走人。真正高價值的,是公司里的基金經理、分析師一類的。找來了客戶,拿來了錢,真正管理這些錢的是基金經理,他來負責讓資金增值。
嗯,說"初級"其實是不準確的,應該說「門檻低,要求高」。我一個好朋友是做基金銷售的,全國前三學校的金融專業碩士畢業,每年賣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的基金,是他們公司的第一銷售。今年一樣不好過,大家都賣不動。
金融行業的現狀,有點像80年代的中國經濟:基本是計劃經濟,價格管制和行政壟斷是主流,市場效率低下,活躍著各種官倒、走私,大發橫財,而百姓生活艱苦。
人民銀行和四大商業銀行代表著計劃經濟、價格管制和行政壟斷,各大證券、基金公司扮演的是官倒和走私者的角色,各種被套的散戶就是艱苦的百姓。
未來,是想鄧一樣堅持搞市場化,還是繼續裹足不前最終崩盤,誰也不知道。改革的分界點在哪兒,也不知道。學者官員商人散戶吵成一片,誰知道未來會怎樣?
⑶ 中國銀行業現狀
銀行業在中國金融業中處於主體地位。按照銀行的性質和職能劃分,中國現階段的銀行可以分為三類: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
近年來,中國銀行業改革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整個銀行業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促進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2005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本外幣資產總額達到35.9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3%。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總額19.15萬億元,增長17.5%;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總額5.49萬億元,增長24.4%;城市商業銀行資產總額1.88萬億元,增長19.9%;其他類金融機構資產總額9.44萬億元,增長20.0%。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本外幣負債總額為34.4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7%。其中,國有商業銀行負債總額18.37萬億元,增長17.4%;股份制商業銀行負債總額5.29萬億元,增長24.2%;城市商業銀行負債總額1.81萬億元,增長19.6%;其他類金融機構負債總額8.99萬億元,增長18.3%。
截至2006年底,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43.95萬億元,實現稅前利潤3379.2億元。較銀監會成立的2003年,增長了近10倍。
2006年,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快速增長,資產質量持續改善,盈利能力穩步提升。主要商業銀行稅前利潤為2409億元,比2005年增加559億元,增長30.2%,4家國有股改商業銀行總資產凈回報率和股本凈回報率平均達到0.9%和14.9%,主要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17.5%,收入結構進一步發生變化。其中,國有商業銀行稅前利潤為1974.9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緊隨其後,為434.2億元。其次是政策性銀行為311億元,隨後為農村信用社和城市商業銀行,分別為186.2億元和180.9億元。
研究證明,銀行業務,包括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都是高效益的行業,其主要成本為管理成本。以3%的利差計算,僅貸款這一項,每年自動為國內銀行增加近8000-9000億元的利潤,正常情況下,銀行業肯定是最最賺錢的行業。國內銀行的資產擴張倍數約在20-40區間,總資產利潤率只有0.1-0.9%(平均在0.5%左右),資產利用率約為2-4%,國內銀行自身素質與經營管理效率提高潛力很大。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商業銀行業務開始交叉並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競爭局面,商業化的驅動和對利潤的追逐使這種競爭尤其是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變的越來越激烈。同國際標准和國外成功的商業銀行相比,中國的四大商業銀行仍然是幼稚的,低效的,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銀行間的競爭也始終未走出各自為戰的低層次競爭格局。
在金融危機開始的背景下,財富管理機構將面臨許多重大挑戰,尤其是老牌機構面臨三大威脅。一是信用缺失,自身資產負債表的金融損失及其客戶組合的不良發展使老牌機構變得不再可信。這使得其保留員工和客戶更具挑戰性。二是客戶信任的缺失,一旦客戶認為機構的推薦不是為其帶來最大利益而是追求費用最大化,那麼重新建立客戶的信任將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三是收入減少。事實上,現在正是中資銀行採取果斷行動的最佳時機:利用全球競爭對手聲譽受損、積極僱用人才並獲取客戶、考慮進行戰略性海外收購以及特別要將建立能力的目標銘記於心。
中國投資咨詢網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銀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紹了國際銀行業的發展概況,接著分析了中國貨幣市場的運行情況和銀行業的發展。然後分別介紹了國內銀行的負債業務、資產業務、中間業務、票據業務、網上銀行業務、銀行卡業務及國際業務等。隨後,報告對銀行業做了競爭與挑戰分析、不良資產分析、外資銀行在華發展分析、國有商業銀行運營狀況分析、股份制銀行運營狀況分析和其他銀行發展現狀分析,最後分析了國內銀行業的投資環境及未來發展趨勢。您若想對銀行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該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⑷ 中國銀行業現狀是怎麼樣2017年下半年中國銀行業現狀將如何
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戰略指導下,中國銀行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歷程,面臨利率市場化導致銀行業競爭加劇、利潤下降,同質化的低效競爭等挑戰。今年以來,銀行業凈利潤增速出現回暖,不良率在普遍下降,銀行業賺錢能力整體在回升。不過,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利潤增速下滑、資產不良率高依然沖擊著整個中國銀行業。
據前瞻研究院《中國銀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外本外幣資產總額為232.3萬億元,同比增長15.8%。在銀行業資產和負債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銀行業信貸資產質量也保持總體平穩。
進入2017年,全球經濟、金融市場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都將擴大。銀行業如果想要突破,就得從客戶服務、產品創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增加客戶的粘度。
⑸ 2017銀行行業分析報告怎麼寫
商業銀行的個人貸款業務主要包括: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回貸款和信用卡貸款。個答人貸款業務具有對象廣泛、單筆體量小、風險分散的特點,是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極具增長潛力的領域。相比於公司業務,個人業務的客戶基礎較為穩定,存款波動較小,個人貸款單筆金額小,風險較為分散,在經濟下行期具有穩定利潤的作用。
⑹ 分析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的狀況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金融科技發展歷程
金融領域的科技應用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金融電子化、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第三階段金融科技強調利用前沿技術變革業務流程,推動業務創新,突出在大規模場景下的自動化和精細化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