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上汽集團兼並

上汽集團兼並

發布時間:2021-01-03 21:26:25

A. 上海通用,上汽通用與美國通用的關系

一、上海通用,上汽通用與美國通用的關系

上海通用是以前的叫法,15年更名上汽通用。

新名稱突出了上汽和通用合作的關系,舊名字只表達出了通用中國的注冊地在上海。

上汽車通用隸屬於上海汽車工業集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引進美國通用的別克轎車在上海通用生產,所以雙方屬於是合資公司。 GM是美國通用的簡稱。

上汽通用和美國通用(GM)的關系,以前明面上的說法是各佔50%的股份,只是GM拿來圖紙技術 ,上汽通用生產出來。上汽通用屬於絕對的被支配方。

在08年經濟危機,美國通用(GM)申請破產保護,上汽通用趁機大代價入手了1%的股份。以51%的絕對控股掌管了上汽通用合資公司的控制權。

二、上海大眾與德國大眾的關系是合資關系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大眾)是中德合資的轎車生產企業。公司於1985年3月成立,9月正式投產。中德各方各投資50%.

(1)上汽集團兼並擴展閱讀:

通用汽車旗下的轎車和卡車品牌包括: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GMC、霍頓、悍馬、歐寶、龐蒂亞克、Saab薩博、土星和沃豪。

在一些國家,通用汽車的銷售網路同時還銷售通用大宇、五十鈴、富士(速波)和鈴木製造的汽車產品。

通用汽車公司進入中國已超過90年,在中國的發展願景是:攜手戰略合作夥伴,致力於打造中國汽車工業的最佳參與者和支持者。

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建立了12家合資企業和2家全資子公司,擁有超過58,000名員工。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進口、生產和銷售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歐寶、寶駿、五菱及解放品牌的系列產品,所提供的產品系列之豐富位居所有在華跨國汽車企業之首。

2012年,通用汽車及其合資企業在華銷量為2, 836,128輛,同比增長11.3%。

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建立了12家合資企業和2家全資子公司如下:

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是通用汽車公司在上海建立的獨資企業。它擁有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全部的本地員工,同時也是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的投資方。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北盛汽車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東岳汽車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東岳動力總成有限公司

上汽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安吉星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一汽通用輕型商用汽車有限公司

通用上海汽車投資公司

上海誠新二手車經營管理有限公司

通用汽車倉儲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ACDelco

通用汽車中國前瞻技術科研中心

上汽通用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研發試驗中心(廣德)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通用汽車公司

B. 請問哪些國產汽車公司收購過外國汽車公司最好有詳細資料。

海外收購第一案成功實施 上汽5億美元控股雙龍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月29日 12:50 新京報

本報訊(記者呂惠敏) 昨天下午4點,上汽集團董事長陳祥麟與朝興銀行行長崔東洙的手終於握在了一起。他們分別代表上汽集團與韓國雙龍汽車公司債權委員會於漢城簽署最終協議,上汽集團以5億美元正式收購雙龍汽車48.92%股權。

這是中國汽車企業首次成功地並購國外同業。雙龍最大的債權人朝興銀行高層透露上汽將為此支付約5億美元。在並購過程中,上汽集團先後戰勝化工巨頭藍星集團和美國一家

養老基金。據悉,此項交易還需中國政府和韓國債權委員會批准。

根據最終協議,上汽集團將幫助雙龍汽車繼續拓展在韓國的業務,保留和改善公司現有的設備,並在未來進行必要的投資。上汽集團還將幫助雙龍汽車拓展中國和其他國際市場。另外,為了不至於引起韓國雙龍汽車工會對此的激烈反應,上汽將保留雙龍汽車現有的管理層和員工隊伍。雙龍汽車公司的新聞發言人表示,上汽集團的領導已考察了雙龍汽車公司的兩個工廠。

藉此番並購,上汽既可把雙龍汽車的產品推廣到中國,又可增加自己在國際汽車市場上的競爭力。事實上,上汽早已開始與雙龍的技術合作,目前生產的匯眾商用車即從雙龍引進。

作為新進入財富全球500強名單的一家企業,上汽集團將此次收購作為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的主要步驟。上汽集團總裁胡茂元在簽字儀式上表示,「這是上汽集團開展國際業務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我們對於雙龍汽車的前景感到非常高興,並且相信股權轉讓不僅會給雙方的員工和股東帶來益處,也將極大地推動中韓兩國的經貿合作。」

業內人士認為,上汽集團開此先河,首先可以迅速提升技術,加快實現自主品牌汽車生產的步伐,其次可以利用雙龍品牌開始嘗試開拓國際市場。但作為「中國汽車業海外收購的第一案」,上汽將需要處理「水土不服」、強勢工會以及接下來的品牌和產品引進的一系列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比收購本身來得輕松。

國收購通用汽車:冒險還是契機
--------------------------------------------------------------------------------

2006年02月28日 01:57 香港商報

通用汽車1月底發布的2005財政年度報告顯示,這家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商在2005財務年度虧損86億美元,虧損額創下1992年以來最高水平。如果此情況繼續發展,這家全球最負盛名的公司將在2007年掉進破產的萬劫不復深淵。

因此,美國一些金融、投資專家建議,中國公司可考慮收購美國通用汽車。對此,中美經貿問題專家周世儉認為,在沒有美國競購者的前提下,這個收購不會引起類似中海油收購優尼科那樣的政治討論。但中國企業也要考慮是否有能力收購、收購是否值得的問題。

中國:通用惟一市場亮點

自2005年3月以來,通用舉步維艱,瀕臨破產。為了保持市場佔有率,通用自2005年以來,一直以各種形式大力促銷,但仍未改變其銷售的頹勢,通用的市場份額不斷萎縮。

長期的美日汽車競爭造成許多問題和隱患日積月累、積重難返,除非重大戰略調整,否則很難扭轉頹勢。在過去幾年,通用除中國以外的全球所有國家都呈現虧損狀況,通用汽車在俄羅斯的合資工廠甚至已經停產兩個月了。

而與中國的合資工廠贏利,恰恰說明中國可提供的低生產成本與巨大市場和通用汽車的先進技術有可契合之處。而中國汽車公司也開始對外擴張步伐。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中國重慶的力帆集團擬競購巴西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寶馬合資企業汽車發動機廠。目前,該公司是惟一提出參與競購的公司,力圖於2008年開始在中國生產汽車發動機,從而躍過韓國,趕上日本和美德,爭取擴大市場。

控股通用提升民族產業

中國至今沒有與其大國地位相稱的汽車工業。汽車行業是一個成熟的行業,很多核心技術已經被外國企業申請專利。對中國汽車工業來說,自主開發難度大、周期長、投資巨大且回報不確定,如果無法掌握突破性革新技術而僅僅在國外現有技術上的改進,就有可能面臨知識產權侵權問題以及相應的法律訴訟。

而控股通用則可以將其部分生產線轉到中國,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促進國內就業,啟動內需,又有助於增強中國汽車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國內企業還可藉此掌握通用的生產技術、工藝研發和最先進的電子技術,建立中國自主的汽車工業。

因此,中國汽車工業可否借鑒聯想並購IBM個人電腦部門的成功經驗,考慮抓住此次契機,利用國際金融市場規則,收購通用股票並形成控股,從而為中國民族汽車產業發展服務。

C. 上汽集團收購雙龍汽車失敗的原因

你好,建議你最好去找汽車相關專業人士咨詢下或直接到相關網站查下,謝謝,望採納!

D. 請問有哪些由於忽略人力資源管控整合或錯誤而導致並購整合失敗的企業案例

請參考上汽收購雙龍案例。在網上可以搜索答案。
2008年12月日,雙龍汽車公司表示,不能支付原定於本月24日發放的全體員工的月薪。該公司發表的申明稱,「僅在今年一年的業績逆差會達到1000億韓元以上,12月份的運營資金完全枯竭,無法支付職員的工資。」而且已向總公司——中國上海汽車公司要求支援緊急運營資金,但是,中方以工會方面曾要求撤離中方經營班子為由拒絕這項要求。

此舉引發了韓國人針對上汽乃至中國的抗議示威,雙龍汽車工會甚至將雙龍汽車公司申請法院接管的1月9日指定為「中國踐踏韓國之日」。他們不僅多次到中國大使館前示威,而且還於13日圍堵大使館數小時。

此事在韓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已經再次成為韓國人反華、排華的標志。藜民認為,有必要梳理圍繞雙龍汽車破產保護事件的來龍去脈,讓中國人更加看清韓國人是怎樣的蠻橫和排外,為把握今後的中韓關系提供重要參考。

韓國人意淫與排外是人所共知的,同時,工會在企業中的強勢地位也是一大特點。

雙龍汽車作為韓國的第五大汽車製造商,以生產SUV和大型轎車的產品為主,其產品逾50%用於出口,歐洲是其最大的市場。雙龍汽車曾在韓國國內掀起的SUV熱潮下,通過雷斯特(Rexton)等車型的暢銷保持了盈利結構。上汽即是在此背景下與2004年10月與雙龍汽車債權人簽訂了收購48.9%股權的合同,並斥資5900億韓元認購股權後成為最大股東,隨後又把持股率增至51.3%。

但正如上汽股份總裁陳虹所言,上汽並購雙龍還將面臨韓國民族情緒的潛在抵制。韓國汽車業的發展有其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強烈的民族情緒,幾乎所有的韓國人都以買外國貨為恥辱,這必將影響未來上汽集團對雙龍汽車的運作。有分析人士當時就認為,這又是一個難點中的難點。果然,就在2004年7月23日上汽被雙龍汽車債權團選中為優先談判對象的時候,面對上汽的並購,雙龍工會曾組織了一場罷工風潮,雙龍工會提出參與董事會決策過程、引進責任經營制度、確保員工利益、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工資10.5%等苛刻條件。

對於這樣的收購,韓國企業界和媒體更是上綱上線,一片「狼來了」之聲。韓國一些媒體稱中國對韓國企業直接收購為「狩獵行動」,並「有聲有色」地分析中國的用心所在:獲得技術、掏空韓國企業、佔領韓國市場等等。韓國當時就有分析人士認為,最近中國上海汽車公司收購雙龍汽車,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收購仁川煉油等大型企業兼並的實施,也是遵循中國政府的這種方針執行的。隨著中國對韓國企業的「狩獵」行動日益升溫,中國政府還在積極敦促本國企業在韓國汽車、電子、化學工業領域進行收購。

隨著上汽自2005年1月正式收購雙龍汽車48.9%的股份引發雙龍工會長時間罷工並得到輿論支持後,雙龍股價從每股1萬韓元跌落至1000多韓元,僅股價下跌一項就使上汽損失5000億韓元。其後,雙龍公司在韓國一直冠以外來者的名號,倍受排擠。

2006年8月9日,雙龍汽車工會與韓國金屬產業工會聯盟聯合聲明,上汽集團必須撤回與雙龍汽車簽署的技術轉讓合同,停止結構調整和增加國內投資。8月11日,上汽雙龍舉行的臨時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上正式任命通用(中國)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墨斐為上汽雙龍代表理事正式進駐雙龍,雙龍汽車工會當日旋即宣布開始全面罷工。16日下午,雙龍汽車的5300多名工人聚集到平澤工廠,准備進行無限期的所謂「玉碎罷工」,為此,工會甚至提前准備了1萬多袋方便麵和1萬多瓶礦泉水。

墨斐上任後馬上提出解聘550名工人的「結構調整方案」,成為工會要「玉碎到底」的導火索。在罷工的同時,雙龍工人還指責上汽雙龍的中國高層將雙龍的技術泄露給上汽,但上汽雙龍對此說法予以否認。

為盡快結束罷工浪潮,上汽不得不修改裁員計劃,並在8月22日上汽雙龍在韓國首爾與公司工會召開的會議上,被迫同意將到2009年投入12.5億美元用於公司發展。因此,韓國人指責上汽剽竊雙龍核心技術可以說由來已久,絕非現在才提出。

此次罷工直接導致雙龍公司縮減產量1萬多輛,這是05年產量的6%,嚴重製約了公司的發展。上汽原本希望的多個計劃都在韓國落空,如不得不取消在中國建廠生產SUV的計劃。

經過艱苦努力,雙龍公司終於於2007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為155億韓元(約1.24億元人民幣)。數據顯示,雙龍汽車在2007年上半年共銷售汽車69755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3.2%;韓國國內銷量同比增長4.7%,海外市場出口量則增長了21%。這與上一年凈虧損額高達1959億韓元(約合15.3億元人民幣)的業績形成鮮明對比。雙龍公司7200多名員工在2008年元旦前夕分別收到了100萬韓元(約合7800元人民幣)的禮物。這是雙龍汽車在年底發放給全體員工的獎金,真可謂一派喜氣。
但是,由於金融海嘯不斷蔓延,令雙龍汽車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2008年的銷售業績急轉直下。統計顯示,雙龍2008年的總銷量為9.27萬輛,其中韓國本土的銷量為3.92萬輛,出口量為5.35萬輛。與2007年同期相比,其銷售總量下降了29.6%。這直接導致雙龍汽車的經營舉步維艱。

事實上,從8月開始,雙龍汽車在韓國國內的銷量下跌的很厲害,已降到了月均2000多部。12月份的銷量僅為5540輛,其中出口量為2587輛,與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2.5%,公司正常的經營活動已經無法運行,不得已停發了員工12月份的工資。

為緩解壓力,自8月以來,雙龍公司只有白天一班員工工作,每月能夠生產汽車5000餘量。現在晝夜兩班員工正常的生產規模為每月1萬至1萬5000輛。上汽集團認為雙龍公司的銷售情況即使到了明年也無法好轉,因此要求辭退除了白天出勤的員工(約2500餘人)以外的多餘員工。根據上汽集團的判斷,如果現有的員工結構不作改變,那麼即使援助2億美元,雙龍公司也只能維持運營5到6個月。據推測,除了零部件貸款,雙龍汽車公司每月還需要運營資金250億韓元左右。到明年4月,雙龍汽車需要歸還到期的公司債務1500億韓元。

自雙龍汽車銷量開始大幅下滑以來,雙龍汽車的各方股東以及銀行都不採取積極的措施應對,而是靜等上汽的救援。12月初,雙龍汽車要求上汽集團緊急注入資金,幫助其解決當前現金匱乏的難題。就在上汽進行研判之際,12月16日,雙龍汽車工會在中國大使館前舉行示威。他們以中方個別高層管理人員領取了工資為由,要求中方經營班子退出,並於17日在平澤工廠以外泄核心技術為由扣留中方管理人員,真是囂張至極!

上汽方面基於眼前的事實和過去的教訓,提出必須對雙龍工會進行結構調整,以解決制約公司發展的最大瓶頸。另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上汽集團方面提出,可以為雙龍公司提供2億美元的救濟性資金援助,但條件是雙龍公司需從生產一線裁員2000人。如果雙龍公司不能接受這些條件,上海汽車集團將可能從韓國撤資,因而一度拒絕了注資請求。後來,為了緩和勞資雙方的緊張關系,上汽在其後依然提供了4,500萬美元的注資,但這大大低於國營韓國產業銀行等債權人所估計的2億多美元,引發了雙龍工會圍堵中國大使館是嚴重事件。由此不難看出,韓國人非把上汽整得血本無歸不可。

本來,金融危機對韓國汽車工業都帶來了巨大影響,現代、起亞、通用大宇和雷諾三星等主要汽車企業都紛紛減產、裁員,可韓國人偏偏只將矛頭對准上汽控股的雙龍公司,其用意十分明顯。外交通商部官員說得很明白,上海汽車對雙龍汽車的投資,佔中國對韓投資額的30%,具有相當大的象徵意義。雙龍汽車經營陷入難關,將影響中國對韓國的投資。反過來說,打擊雙龍就可以認定是在打擊中國對韓國投資,以滿足韓國人的強烈排外心理。

韓國人一方面不允許上汽對雙龍公司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和裁員,另一方面又毫不妥協地要求上汽大規模注資。面對上汽不滿足重組計劃與裁員就可能撤資的強硬立場,韓國人再次拿出他們所謂剽竊雙龍技術和不履行收購承諾來企圖迫使上汽就範。韓國媒體更是火上澆油,絲毫不對雙龍工會的蠻橫行為進行糾正。

關於所謂的技術被泄露或剽竊技術問題,雙龍汽車工會提出要向上汽索賠。但據法律專家分析,由於雙龍汽車工會沒有能把在韓國未設法人和辦事處的上海汽車告到韓國法庭的適當的強制手段,打官司的可能性並不大。於是,他們就採取各種激烈的蠻橫手段,一方面唆使韓國有關方面對雙龍公司進行搜查,另一方面極力引向政治層面,企圖強迫中國政府出面干預上汽充當冤大頭。

萬般無奈之下,上汽總部召開董事會,決定向首爾地方法院申請法定管理。法院接管一旦開始,該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上海汽車的經營權將被中止行使,這就意味著上汽事實上從雙龍汽車經營中放手。下一步估計就是如何退出並縮小損失的問題。

從此次事件,我們可以看到:

1. 韓國人從上汽收購雙龍一開始就採取極不合作的態度,屢次尋釁鬧事,致使該公司長期艱難運轉之中。

2. 韓國人對於外資的態度與中國正好相反,在極端民族排外心理的驅使下,他們根本不管企業經營的好壞。

3. 他們可以忍受本國企業在金融危機下的重組與裁員,但卻對外資企業的同類行為採取極端惡劣的抵制態度,而且毫無妥協餘地

(以上摘自: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90115/15284119_1.html)
(四)文化整合方面。

跨國並購的文化差異(Culture Distance)對主並企業是既有利又有弊的:一方面,文化差異作為不確定性的源泉,需要企業花費高額成本來增強文化整合,並且文化距離太大會導致不同文化背景下員工的內部沖突;另一方面,主並方和被並方的文化距離也使得主並方可以通過文化整合來擴展其知識庫,從而可在全球范圍形成具備自身特色的企業能力。這兩方面都說明了跨國並購的過程中,不能忽視文化整合對順利實現跨國並購的必要性。

韓國的獨特民族文化充分體現在其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自強自立,處處維護集體和國家的利益。上汽入駐雙龍後,首先,留任原管理層一方面照顧到企業員工的忠於原主的心態,但另一方面也使其放棄了深入了解和引導韓國企業文化的機會,流於形式的宣傳和口號亦未能達到文化整合的目的——構建員工的核心價值觀,從而錯過了文化整合的最佳時機;其次,雙龍的員工始終擔憂上汽的入駐會轉移其內部設備和技術成果使雙龍的核心競爭力下降,進而使民族產業受挫和社會就業受到影響,因此對上汽的一系列技術合作(上接第93頁)規劃產生了民族對抗和防備情緒;最後,上汽違背當初對員工「不裁員不降薪」的承諾,後期由於銷量減少,董事會提出減少工資、凍結晉升、晉級、新招聘、暫停福利等大幅減少開銷的提議激起工會集體罷工,而後雖然得到緩解,上汽卻依然未重視文化差異和進行文化整合,繞開或規避矛盾而不直面去解決矛盾,從而導致雙方矛盾沖突的升級和爆發。

本文來源於 www.14e.com(論文網) 原文鏈接:http://www.14e.com/falv/04151EE2010.html

閱讀全文

與上汽集團兼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1加幣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826
國外橡膠期貨實時行情 瀏覽:159
股票市盈動靜 瀏覽:270
麥田外匯 瀏覽:202
中建新塘天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575
基金估值計算 瀏覽:354
基金投資債權稅 瀏覽:859
航天機電資金流向 瀏覽:774
股票賬戶借用 瀏覽:712
國泰君安微融資 瀏覽:767
興業銀行貴金屬交易客戶端 瀏覽:251
菲拉格慕股票 瀏覽:637
基金660010今日 瀏覽:261
農業銀行惠農貸款如何還貸 瀏覽:154
星期六可外匯轉帳 瀏覽:55
融資需要抵押嗎 瀏覽:159
匯泉投資 瀏覽:177
鉛蓄電池股票 瀏覽:883
遠東貴金屬交易中心官網 瀏覽:8
新浪外匯加元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