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騰訊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只有股份公司才可以上市。
二、申請上市,公司的經營必須在3年以上,三年內不得更換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並且公司的經營合法,符合國家法律的規定。
三、上市公司注冊資本不存在虛假出資和抽回資金的現象。
四、上市公司的注冊資本不低於3000萬元,公開發行的股份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額的四分之一,總股本不得低於4億元,公開發行的股份不得超過10%。
五、上市公司財務狀況。
1、上市公司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狀況凈利潤3000萬元以上。
2、發行前股份總額不低於3000萬股。
3、最近一段期間未彌補損失的。
4、最近一期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超過20%。
5、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累計至少為五千萬元,或者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經營收入累計超過三億元。
6、上市公司主要是籌集資金,但募集資金之前必須嚴格使用,所以關鍵是要嚴格檢查公司是否符合上市條件。
(1)杜江濤控制的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如果一個企業想要向投資者出售股票,它通過股票交易所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希望為企業的發展籌集資金。
當大量投資者認購新股時,股票採用抽簽的方式進行分配,認購的投資者希望能夠以高於認購價格的價格出售。
環境在中國,列入中國公司在中國或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A股和B股),中國公司直接向海外證券交易所(如紐約證交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等等)(H股)和間接通過中國公司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離岸公司的名字在海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紅籌股)三種方式。
廣義上來說,上市包括在市場上發布/推出新產品或服務,以及公司公開發行(非定向)股票。
2. 杜江濤的個人經歷
2006年榮獲烏海市優秀企業管理人才稱號
2007年榮獲內蒙古自治區 優秀企業家稱號。回
2010年12月27日,內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答份有限公司(內蒙君正)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獲證監會批准。2011年2月14日,這匹久在場外摩拳擦掌的民營化工黑馬A股首次公開發行價格確定為25元/股。內蒙君正上市,杜氏家族以百億資產一躍成為內蒙古首富,躋身胡潤榜百名之列
內蒙君正(601216)此次發行A股1200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為64000萬股;其中,網下發行2,400萬股,占本次發行數量的20%。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61.06%,實際控制人為杜江濤。
3. 國內有沒有上市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但不認定為實際控制人)的企業上市的案例
1999年,申達股份(600626)分拆出欣龍無紡(000955);2002年,同方股份(600100)分拆出泰豪科技(600590)等案例可算A股分拆的先例,近年來沒見過。
4. 證券公司包銷余股而被迫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有哪些影響證券公司這樣不就可以控制上市公司了嗎
媒婆把自己嫁出去,就失了「媒婆」的實質
媒婆其實自己是最不相信感情的(這就內如同企業所謂的價值)容
娶了媒婆,非企業所願
媒婆嫁了自己,至多也只是一場游戲~~~
很多所謂的投資,實則只是金錢 貪欲 血腥 殺戮混合在一起,極其荒誕無聊,周而復始的游戲罷了
5. 在一家上市公司持有33%的股份,可以控制這家上市公司嗎
如果沒有比他還大的股東,那33%可以相對控股。相對控股的問題就在於你說的這種情況,其餘回幾個較答大的股東聯合起來就可以控制企業重大決策,對抗控股股東。董事長是董事會選舉的,董事會的成員是股東選的,如果33%的這個股東在董事會里擁有代表其利益的多數董事,那董事長是選不掉的,但如果有過半數董事不是大股東派的,那確實是有被炒掉的可能。
6. 上市公司的實控人可以沒有公司股份嗎
實際控制人不一定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可以間接持有,所以不知道你說的沒有公司股份指的是不是不直接持有,但一般來說,間接持有也是可以說有公司股份,這個看你要在什麼情況下這樣描述有或者沒有
7. 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實際控制權是指企業不同的利益參與者實際對企業運行和企業重大決策產生的影響。[1]實際控制權是實際做出決策的權力,實際控制權來源於對信息的掌握。
8. 上市公司是否可以作為一家擬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者最終控制人
當然可以了,主要看是否有這個實力,可以兼並重組收購,成為控股股東和控制人
9. 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指什麼最終控制人又指什麼股份公司不是誰掌握的股份最多誰就有絕對控制權嗎
你好好撒isdh合法空間開發活動
10. 淺談如何加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
摘要:內部控制是衡量上市公司管理的重要標志。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越來越重要。內部控制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我國目前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認識不一致,比較混亂。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市場經濟不發達、對內部控制重視不夠。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應統一指導和規范、全面構建整體框架。 關鍵詞: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競爭機制;控制環境;監督機制 一、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相對較差 內部控制環境是指構成一個組織的內部控制氛圍,反映組織內部人員特別是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是內部控制其他組成要素的基礎。任何企業的控制都存在於一定的控制環境之中,控制環境體現了企業關於內部控制對企業重要性的態度。由於上市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相統一,決策和經營管理的主觀隨意性較大。企業管理層往往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或者說不願意建立和執行內部控制,前者是在於他們認為自己的經營足以保證財產的安全,而後者是受利益動機的驅使。上市公司管理層希望在獲取最大利潤的同時盡可能逃稅,而完善的內部控制則會有效地防止這樣的不合法行為。 (二)內部控制制度不規范 目前,雖然我國上市公司按照證監會要求都建立了內部控制體系,但其操作規范流程都較為粗放,缺乏統一的、詳盡的、具有很強操作性的崗位操作流程。出現問題後常常是互相推卸責任,致使無法追究責任。而有些公司即使有內部控制制度,卻不落實、不執行制度、不按制度考核,使其形同虛設,不能發揮其制約、監督作用。有些公司核算制度彈性過大,使信息的可比性較差,誤導決策,造成重大損失。健全的規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流程是內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防範風險。 (三)內部審計機構監督不力 我國內部審計機構最初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建立起來的,企業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內部審計的作用,以致內部審計機構並未真正發揮其作用。這主要表現於,第一,我國內部審計的功能仍然是查錯防弊。只注重事後監督,不注重事前、事中的控制;只重視對財務報表的審計,而忽略對公司的管理現狀進行分析、評價,並提出建議。第二,我國的內部審計機構往往實質上由管理層領導且與其他部門平行,因此獨立性較差、權威性較差。第三,內部審計人員大多是由財會部門轉來或由財會部門人員兼任,缺乏審計知識,特別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業務的復雜化,內部審計人員很難滿足需要。 (四)風險意識淡漠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上市公司現階段面臨更大的環境變化和生存風險,諸如市場風險、信貸風險、營運風險、聲譽風險、技術風險等以及隨著交易類型和工具的變化所面臨的兼並收購、破產重組、電子商務等。企業應該建立可以辨認、分析和管理風險的機制,並確認高風險領域,以加強管理。但我國上市公司缺乏的就是這種機制,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互相監督、制約的機制沒有建立,董事會中沒有風險評估委員會或形同虛設,造成在沒有可行性論證的情況下隨意決策。 二、加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措施 (一)改善內部控制環境 管理思想是支配企業運行的靈魂,是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以及對內部控制的觀念等的集中體現。上市公司管理層必須樹立現代管理思想,自覺形成風險管理觀念,並通過有效的信息傳遞制度確保公司全體員工都明確自己對內部控制的「責任」。 構建組織結構的關鍵問題在於界定關鍵區域的權責和建立適當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組織結構在設計時,一方面應對每一個部門的責任與權利予以明確規定,既要防止權力重疊,也要避免出現權力真空,使每一項業務處理的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機構和具體人員負責;另一方面,不但要有助於部門和雇員之間的溝通,還要有助於消除部門間障礙及為員工合作提供機會。 (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每一個上市公司不論其規模,結構、性質或產業如何,都會面臨成功的挑戰和失敗的風險。 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風險。首先,上市公司的所有員工都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只有意識到了風險,才會主動加強內部控制,採取措施控制風險。其次,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應加強風險管理。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的資產風險、信息系統風險、兼並重組等風險逐步增大,因此,上市公司應建立健全風險預測、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和風險約束機制,並且在技術上制定風險迴避、風險轉移和風險分散等管理策略,以有效防範和控制風險。 (三)完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 我國上市公司在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時,可採用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雙層領導模式」。具體做法是:在董事會下設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在經營管理系統設置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對於其開展的審計業務,要向審計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並接受監事會的指導;對於其行政方面的內容,要向總經理負責並報告工作。這種雙向負責、雙軌報告的模式相對獨立性較高,在業務處理上也有較強的權威性,能很好地完成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監督。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我國應對其內部控制實施強制審計。在上市前三年將內部控制審計作為一種過關性審計,要求擬上市公司必須接受;待上市後在年度審計中還必須繼續接受內部控制審計。 (四)完善信息溝通系統 公司管理當局應向全體員工發出各自的控制職責必須得到認真履行的明確信息,使每一個員工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控制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自的信息傳遞對象、內容、方式和渠道,以便信息能按既定的路線和層次准確、有序傳遞。 員工們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會接觸到一些關鍵性經營問題,因而他們總是最先意識到問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