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會計政策變更的變更事例
從2002年開始,全球500強企業就像得了傳染病一樣,一個接一個地爆出醜聞,安然回的破產,美答國在線——時代華納的巨虧,世界通信公司的造假,還有施樂、環球電訊等等不一而足,無不打擊著投資者的信心,導致全球股市全面進入低谷。由此人們不由得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大公司在短期內接連出事?中國會不會出現類似的情形呢?其實,國際大公司出事,主要同會計處理有關,有的因會計政策變更,也有的確實是與審計師合謀造假。而在中國,隨著會計制度與國際接軌,類似情形恐怕很難避免。實際上,因四項計提擴大為八項計提,上年年報總體業績就下降了三成,這已經反映了與國際會計接軌過程中的陣痛,這個過程肯定還將延續。在我們的一些上市公司中已出現了類似美國的問題,希望有關部門及早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貳』 請問那裡可以查到關於近幾年公司會計政策變更信息
關於上市公司會計政策變更研究: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www.studa.net/kuaiji/070512/16061019.html
【知識空間】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2005-CKYK200507039.htm(需要下載PDF閱讀器)
【天潤財經網】
http://www.forumcn.com/inews/html/cjxxcp_3/kjsj_20/2004-07/1089880681.php(網內有很多資源)
『叄』 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估計變更
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估計變更的區別
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由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個會計政策的行為。
會計估計變更:是指由於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經濟利益和義務發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或者資產的定期消耗金額進行調整。
企業應當以變更事項的會計確認、計量基礎和列報項目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還是會計估計變更的劃分基礎。
(1)以會計確認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礎。《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規定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6項會計要素的確認標准,是會計處理的首要環節。一般地,對會計確認的指定或選擇是會計政策,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例如,企業在前期將某項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計入當期損益,而當期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的規定,該項支出符合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應當確認為無形資產。該項會計確認發生變更,即前期將研發費用確認為一項費用,而當期將其確認為一項資產。該事項中會計確認發生變化,所以該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
(2)以計量基礎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礎。《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規定了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等5項會計計量屬性,是會計處理的計量基礎。一般地,對計量基礎的指定或選擇是會計政策,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例如,企業在前期對購入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資產初始計量採用歷史成本,而當期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規定,該類固定資產初始成本應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該事項中計量基礎發生變化,所以該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
(3)以列報項目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礎。《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規定了財務報表項目應採用的列報原則。一般地,對列報項目的指定或選擇是會計政策,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例如,某商業企業在前期將商品采購費用列入當期損益,當期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的規定,將采購費用列入存貨成本。因為列報項目發生變化,所以該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
(4)根據會計確認、計量基礎和列報項目所選擇的、為取得與資產負債表項目有關的金額或數值(如預計使用壽命、凈殘值等)所採用的處理方法,不是會計政策變更,而是會計估計變更。例如,企業需要對某項資產採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而公允價值的確定需要根據市場情況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在資產不存在銷售協議和活躍市場的情況下,需要根據同行業類似資產的最近交易價格對該項資產進行估計;在資產不存在銷售協議但存在活躍市場的情況下,其公允價值應當按照該資產的市場價格為基礎進行估計。因為企業所確定的公允價值是與該項資產有關的金額,所以為確定公允價值所採用的處理方法是會計估計,不是會計政策,相應地,當企業面對市場情況發生變化時,其採用的確定公允價值的方法變更,不是會計政策變更。
常見的會計政策變更有:
(1)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從原規定不計提折舊改為計提折舊;
(2)壞賬核算從直接轉銷法改為備抵法;
(3)所得稅核算方法從應付稅款法改為納稅影響會計法;
(4)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委託貸款、應收款項從不計提准備改為計提准備;
(5)收入確認由完成合同法改為完工百分比法;
(6)根據財政部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准則有關問題的解答二》規定:企業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而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預計凈殘值等所做的變更,應在首次執行的當期作為會計政策變更,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
(7)根據財政部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准則有關問題的解答一》規定在壞賬准備採用備抵法核算的情況下,由原按應收賬款期末余額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計提壞賬准備改按根據實際情況由企業自行確定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
(8)投資性房地產由成本模式改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9)存貨發出方法的變更
常見的會計估計變更:
(1)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2)採用公允價值模式下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確定;
(3)固定資產的與及使用壽命與凈殘值及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4)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與凈殘值;
(5)合同完工進度的確定;
(6)債權工具公允價值的確定;
(7)預計負債初始計量的最佳估計數的確定;
(8)壞賬准備的計提比例的改變。
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
1.企業依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會計政策的情況:
①
國家發布相關會計處理辦法的,按照國家發布的相關規定執行;
②
國家沒有發布相關會計處理辦法的,應當採用追溯調整法處理。
2.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的,應當採用追溯調整法處理,將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調整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和列報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較數據也應當一並調整,但確定該項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除外。
3.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列報前期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應當從可追溯調整的最早期間期初開始應用變更後的會計政策。在當期期初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各期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應當採用未來適用法處理。
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
企業對會計估計變更應當採用未來適用法處理。不改變以前期間的會計估計,也不調整以前期間的報告結果。
1.會計估計變更僅影響變更當期的,其影響數應當在變更當期予以確認。
2.既影響變更當期又影響未來期間的,其影響數應當在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予以確認。
3.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應計入變更當期與前期相同的項目中。
4.企業難以區分某項變更區分是會計政策變更還是會計估計變更的,應當將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
『肆』 資產負債表日後會計政策變更是不是調整事項
不是。
企業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通常包括下列各項:
(一)專資產負債表屬日後訴訟案件結案。
(二)資產負債表日後取得確鑿證據,表明某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發生了減值或者需要調整該項資產原先確認的減值金額。
(三)資產負債表日後進一步確定了資產負債表日前購入資產的成本或售出資產的收入。
(四)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現了財務報表舞弊或差錯。
企業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通常包括下列各項:
(一)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重大訴訟、仲裁、承諾。
(二)資產負債表日後資產價格、稅收政策、外匯匯率發生重大變化。
(三)資產負債表日後因自然災害導致資產發生重大損失。
(四)資產負債表日後發行股票和債券以及其他巨額舉債。
(五)資產負債表日後資本公積轉增資本。
(六)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巨額虧損。
(七)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企業合並或處置子公司。
『伍』 會計政策變更的議案需要股東大會通過嗎
1、會計政策變更不一定要由董事會或股東會進行審議,以下情況是不需要董事會或股東決議的版情權況有:
(1)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
這種情況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要求採用新的會計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應按規定改變原會計政策,採用新的會計政策。
(2)會計政策的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這一情況是指,由於經濟環境、客觀情況的改變,使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已不能恰當地反映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改變原有會計政策,按新的會計政策進行核算,以對外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因滿足上述第(2)條的條件變更會計政策時,必須有充分、合理的證據表明其變更的合理性,並說明變更會計政策後,能夠提供關於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關會計信息的理由。
2、如無充分、合理的證據表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合理性,即需要經股東大會等類似批准。3、擅自變更會計政策的,或者連續、反復地自行變更會計政策的,視為濫用會計政策,按照前期差錯更正的方法進行處理。
『陸』 企業的會計政策變更時需要哪些條件和步驟
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由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比較常見的會計政策變更有:企業在對被投資單位的股權投資在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之間的變更、壞賬損失的核算在直接轉銷法和備抵法之間的變更、外幣折算在現行匯率法和時態法或其它方法之間的變更等
會計政策變更的條件
業選用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但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策:
(1)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
這種情況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要求企業採用新的會計政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按規定改變原會計政策,採用新的會計政策。
(2)會計政策的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這一情況是指,由於經濟環境、客觀情況的改變,使企業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已不能恰當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改變原有會計政策,按新的會計政策進行核算,以對外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企業因滿足上述第(2)條的條件變更會計政策時,必須有充分、合理的證據表明其變更的合理性,並說明變更會計政策後,能夠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關會計信息的理由。
如無充分、合理的證據表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合理性或者未經股東大會等類似機構批准擅自變更會計政策的,或者連續、反復地自行變更會計政策的,視為濫用會計政策,按照前期差錯更正的方法進行處理。
2.下列情況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
(1)本期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採用新的會計政策。例如,某企業以往租入的設備均為臨時需要而租入的,企業按經營租賃會計處理方法核算。該企業原租入的設備均為經營性租賃,本年度起租賃的設備均改為融資租賃,由於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有著本質差別,因而改變會計政策不屬於會計政策的變更。
(2)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項採用新的會計政策。該企業改變低值易耗品處理方法後,對損益的影響並不大,並且低值易耗品通常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所佔的比例不大,屬於不重要的事項,因而改變會計政策不屬於會計政策變
『柒』 會計政策變更屬於日後非調整事項嗎
不屬於。會計政復策變更是指企業制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由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調整的方法有:
(1)追溯調整法:是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視同該項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即採用變更後的會計政策,並以此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調整的方法。即視同該業務從一開始用的就是新政策,並依此思路將以前政策下的所有會計核算指標進行「翻新」。
(2)未來適用法是指將變更後的會計政策應用於變更日及以後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或者在會計估計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確認會計估計變更影響數的方法。
『捌』 會計政策變更的條件是什麼
會計政策變更的條件:
企業選用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但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策:
(1)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
這種情況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要求企業採用新的會計政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按規定改變原會計政策,採用新的會計政策。
(2)會計政策的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這一情況是指,由於經濟環境、客觀情況的改變,使企業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已不能恰當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改變原有會計政策,按新的會計政策進行核算,以對外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企業因滿足上述第(2)條的條件變更會計政策時,必須有充分、合理的證據表明其變更的合理性,並說明變更會計政策後,能夠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關會計信息的理由。
如無充分、合理的證據表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合理性或者未經股東大會等類似機構批准擅自變更會計政策的,或者連續、反復地自行變更會計政策的,視為濫用會計政策,按照前期差錯更正的方法進行處理。
2.下列情況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
(1)本期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採用新的會計政策。例如,某企業以往租入的設備均為臨時需要而租入的,企業按經營租賃會計處理方法核算。該企業原租入的設備均為經營性租賃,本年度起租賃的設備均改為融資租賃,由於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有著本質差別,因而改變會計政策不屬於會計政策的變更。
(2)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項採用新的會計政策。該企業改變低值易耗品處理方法後,對損益的影響並不大,並且低值易耗品通常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所佔的比例不大,屬於不重要的事項,因而改變會計政策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