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位大神可以幫我找近三年,完全披露商譽減值的上市公司,還有部分披露,以及不披露的,跪求大神!!!!
隨著20世紀90年代掀起的全球企業合並浪潮,無形資產特別是商譽在企業總資產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商譽會計的處理一直是會計理論界討論和研究的熱點問題,我國財政部於2006年2月頒布了新《企業會計准則》,其中關於商譽的會計處理問題較舊《企業會計准則》有了較大的修訂,尤其是單獨提出了「商譽減值准備」,並對其會計處理做出了詳細規定。 基於目前國內理論界對商譽會計的研究多集中在商譽的初始確認和計量等方面,很少對商譽後續計量的具體方法和披露進行單獨的系統研究,因此,本文以新《企業會計准則》在商譽會計處理方面的主要變化為背景,將研究角度細化為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並重點研究其相關信息披露的問題。本文認為,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隨著越來越頻繁發生的企業合並活動而確認的商譽面臨著更高的減值風險,而企業在年報中披露商譽減值信息仍然具有自主選擇空間。因此,研究商譽的減值處理問題,尤其是商譽減值信息的披露問題,在當前更具有實踐意義。 本文從商譽減值處理和會計信息披露的理論入手,分析了商譽減值處理的具體內容和會計信息披露的類型及基本原則,並將兩者結合起來,重點討論商譽減值信息的披露問題。隨後,本文比較了我國商譽減值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美國會計准則在商譽減值的計量和披露方面的異同,分析三方准則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優劣,發現我國新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趨同和差距。另外,本文通過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數據對商譽減值信息披露的現狀進行了統計分析,隨後,又從中選擇了三家對商譽減值信息披露程度不同的上市公司,分析其如何對商譽減值信息進行披露,發現披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後,本文針對實證部分的現狀分析數據,得出我國商譽減值信息披露情況的結論,即我國上市公司商譽減值信息披露的現狀並不樂觀,大部分企業均不能充分披露商譽減值的相關信息。同時在海內外上市的公司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要求較高,能夠較充分地披露商譽減值信息,而僅在我國內地上市的公司在進行商譽減值信息披露時的自主選擇空間較大。本文認為,需要在准則的規范、外界的監督和從業人員能力的提高三個方面來不斷完善我國商譽減值信息的披露。
B. 商譽減值,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會有什麼影響
公司的信譽就是企業的生命,商譽減值公司的生產經營會受到巨大的沖擊。一個公司有個很好的信譽,其他的合作夥伴才敢和這個公司進行商品交易,公司有了很好的信譽才能贏得顧客的信任,才能把自己生產的商品賣到顧客的手中,現在大部分上市的企業都有很好的商業信譽,形成了品牌效應之後就是一筆無形的巨大財富,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到自己的身邊,所以現在市場上很多的公司核心競爭力就是他們的本身的信譽,而信譽主要就體現在商品的質量上。
劉強東作為京東集團最大的持股人,他的個人形象就代表著公司的信譽。他的個人形象出了問題,公司的信譽也會嚴重的下滑,影響到京東集團整體的生產經營,所以現在所有的公司都在不利維持著公司的信譽。
C. 商譽減值是什麼意思
計提商譽減值,一般出現在公司收購時,是指企業收購方較公司市值多花的錢專,再屬從公司利潤中抵消,導致公司賬面利潤減少。商譽減值被業內人士形容為一個「地雷」,增加了公司的審查風險,可能導致集體爆發。如果想延緩計提商譽減值地雷爆發,可以採用攤銷方式進行後續計量,以化解這一風險。
D. 商譽減值會影響公里凈利潤嗎
商譽減值也是計入資產減值損失的,所以會影響凈利潤。
對於控股合並的合並商譽減值影響的是在合並報表中的凈利潤。
吸收合並在個別報表中確認商譽減值,則影響個別報表凈利潤。
E. 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凈資產受影響嗎
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凈資產受影響。
商譽作為上市公司的一項資產,具體表現為在並購中支付的對價超過被購買標的凈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對商譽而言,往往面臨著可能發生減值的問題,經常需要對商譽價值進行再確認、再計量。在並購標的業績承諾不達標、特別是虧損的情形下,上市公司往往需要計提商譽減值准備,最終是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當年實現的凈利潤。
F. 炒股心得之157:什麼是商譽減值風險
摘自《證券時報網》
市場喜歡讀什麼故事,上市公司就會怎麼寫,這幾年並購一直是支撐A股公司市值高速增長的利器,使得A股上市公司商譽在去年三季度末達到創紀錄的4638億元。
和上市公司商譽一起增長的,是被收購一方的業績承諾,但業績承諾無法完成的風險越來越大。上周藍色游標公告預計去年凈利潤同比下降85%~93%,原因之一是並購對象無法實現業績承諾,要進行商譽減值。目前已經有6家上市公司因前期的並購重組產生商譽減計。
因並購對象無法完成利潤承諾而發生的商譽減值越來越多,在經濟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可以預料黑天鵝將屢見不鮮。
A股商譽創紀錄
統計顯示,A股上市公司去年三季度末商譽為4638億元,去年上半年和前年三季度末分別為3877億元和2539億元,環比和同比增長分別為19.63%和82.67%。
中小板和創業板商譽增速尤其大,同比增幅都超過一倍,比如中小企業板去年三季度末商譽為1137.42億元,去年上半年和前年三季度末分別為914億元、477億元,環比增長24.44%,同比則增長138.45%。
創業板去年三季度末商譽為871億元,環比增長35.25%,同比增長137.33%。
商譽是一個比較好的並購考察指標,照規定,購買企業成本與被合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會被放在商譽中。也就是說,A股現在有4638億元商譽,是在並購時,超過凈資產公允價值的總額。
據彭博統計,2015年A股市場並購重組交易超1000起,涉及金額1.4萬億,比2014年增長77%,創歷史新高。
一般而言,收購一定是溢價的,而且溢價不菲,很少有並購價格低於凈資產——這只能說明並購對象資產質量令人懷疑,盈利能力低下。收購溢價高的,被認為具有增長潛力。
截至2015年三季度,非金融企業中商譽占凈資產的比例已經達到3%,其中中小板及創業板非金融企業商譽占凈資產比例分別達到7%及14%,遠遠超過主板非金融企業。這其實是因為中小板和創業板板塊估值高,並購熱情大,這也意味著,如果並購對象業績承諾不能完成的話,中小板和創業板受的沖擊更厲害。
商譽大增也跟這兩年並購火爆有關,介入並購的任何一方都能賺錢,以至於有上市公司宣布成立產業基金,股價就會大漲。
商譽減值風險
但是並購帶來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去年有北緯通信、藍色游標、溫州宏豐、江南化工、安科瑞、青松股份、西安民生、中海油服、大商股份等公司因為商譽減值進行計提,都影響到公司凈利潤。其中藍色游標兩次進行商譽減值影響利潤,中海油服則計提商譽減值准備約9.24億元。
商譽減值首先影響上市公司業績,等於當初投資成果打了折扣。收購對象業績不能達到預期,是各方都不願看到的,一般都會盡力完成,至少要拖過三年業績承諾期。如果過了3年承諾期,並購對象業績出現問題的概率更大,那時對上市公司拖累更大。
如今市場環境不佳,A股公司凈利潤基本上都不再增長,要求並購對象以超過40%速度增長(並購對象承諾利潤增速一般在40%以上),不太現實。
其次則是影響到公司穩定。以焦作萬方為例,焦作萬方以17億元的現金收購吉奧高持有的萬吉能源100%股權,吉奧高用該筆資金購買焦作萬方的股票,成為焦作萬方大股東,但是吉奧高承諾業績無法兌現,按約定吉奧高要回購萬吉能源。近日法院判決,判令吉奧高投資返還協議轉讓價款並賠償焦作萬方利息損失。但吉奧高已將該資金用於收購焦作萬方,顯然無力承擔。
最後則是收購後管理團隊不穩定帶來的風險。綠盟科技在上市後不久就啟動收購同業公司億賽通。但億賽通沒法完成業績承諾,該公司管理人員也在流失。
對創業類企業收購最重要的是人。即使房地產類公司,王石也放言如果極端情況發生他准備帶人辭職,重新創業。
如果業績承諾不能兌現,有可能訴諸法院,也有可能修改業績承諾,比如一家公司就因為「重要假設條件」發生變化,所以將完成利潤承諾的時間從3年增加到7年。
中國投資者對商譽減值還不大熟悉,美國投資者已經深入領教,2000年美國在線斥資1650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形成1000多億美元的商譽,兩年後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被迫注銷了近990億美元的商譽減值損失。
微軟則是經常計提商譽減值的豪客,去年因為收購諾基亞業務計提72億美元,2012年因為收購電子商務公司aQuantive而計提62億美元。微軟收購公司眾多,而整合成功的比較少。
但受益於微軟自身的業績強勁增長,在大額計提之下,微軟股價並沒受多大影響,這主要是因為計提是一次性,這些公司並沒有為微軟貢獻多少利潤,並不影響微軟扣非後凈利潤的情況。
所以,A股公司的股價受商譽減值影響,主要看減值對象是否會給公司帶來利潤,看該公司主營業務是否穩健。
G. 上市公司去年虧損8個億,今年商譽減值12億,公司股票會被st嗎
上市公司去年虧損8個億,今年商譽減值12億,連續虧損最少三年公司股票會被改成「st」標志的,
H. 上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什麼意思,商譽減值會計處理
非同一控制來下的企自業合並才會形成商譽,商譽由於無法獨立產生現金流,要將商譽結合與其有關的資產或資產組進行減值測試。
吸收合並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商譽減值合並
控股合並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商譽-商譽減值准備
I. 既然計提商譽減值會讓企業利潤減少,為什麼還要計提,不計提不就沒事了嗎
因為商譽減值充滿復主觀因素, 所以制企業不以通過計提大額商譽減值從而達到「大洗澡」的目的。即通過集中確認損失在某一年度,換取以後數年間較輕的費用等,從而提升後續年度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