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郭炳湘的人物經歷
郭炳湘,祖籍廣東省中山,「新鴻基地產」創辦人郭得勝長子,郭炳聯之兄長。專家族屬經營雜貨批發等。1963年,郭得勝與李兆基、馮景禧合資創辦新鴻基公司,並出任董事局主席。但郭老先生1990年因心臟病離世,李兆基、馮景禧分別創業,新鴻基從此進入郭氏三兄弟共同執掌時代,其長子郭炳湘出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聯則出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
郭得勝去世後,新鴻基地產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郭氏兄弟順利接班,並使公司更上層樓,成為市場公認子承父業最成功的家族企業之一。1992年底,新鴻基地產市值超越李嘉誠的長實地產,成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產公司,堪稱「地產巨無霸」。
⑵ 佳兆業事件為什麼令人唇亡齒寒
據公告與報道,佳兆業當前在深圳的所有項目都處於禁售、限制之列,等於說這家公司的深圳業務已經休克。佳兆業只是被告知,深圳當局對自己做出了這樣的行政決定,卻未獲得足夠明確的解釋、告知與行政文書。
攸克君知道這對於佳兆業意味著什麼。當佳兆業把限售待遇與自己的命運公告給投資者後,媒體記者便熱衷於開始計算佳兆業的多種死法,是的,死刑正在降臨這家總部位於深圳、以城市舊改為主要業務的上市房企,但是死刑核准書還沒有送達,或者乾脆中途丟失了,又或者,乾脆就沒有出爐。
攸克君也知道這對於其他深圳房企意味著什麼——發生於佳兆業身上的這類司法與行政怪相,也可能在某一天的傍晚降臨到你們的頭上。
有兩個基本事實讓這一切變得更加令人震驚。
第一個,發生地是在深圳。大家都公認,深圳市的創新與法制意識是領先於國內其他大中城市的,公務員的法制意識也相對其他城市更加「公務員化」。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城市,因偵辦案件,以「防止控股股東轉移資產」的名義,對於一個在香港上市的房企核心資產進行休克處置,而不惜把必要的行政程序、理由與合法合理性置於不顧。
在佳兆業前實際控制人郭英成去職主席、將其股份降低至單一第二股東位置之後,深圳市府仍然升級處置措施,這一動作既顯示出當事者涉及的事態在擴大,也顯示出一定程度的行政「惡意」,更顯示出當局應對此類事態的經驗與工具不足,以及手段的簡單粗暴。
第二個,佳兆業前主席郭英成究竟涉案幾許、是否涉案,並不明朗,但在媒體輿情中,大多猜測其與深圳舊改有關。舊改在中國現在及未來,都將是一個朝陽產業,但是它的復雜性、涉及面都遠遠超過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它的核心特徵就是政府資源密集。
以佳兆業個案來推導舊改的整體風險,雖然邏輯並不嚴謹,但是它折射出的問題卻是普遍性的。
總之,引爆一個貪腐案應有程序,只有當它行走在程序的軌道上,才能確保它是定額爆炸,而不是將自己本身變成了沒有控制力的炸彈。
不久之前,攸克君寫了地產商今年最大的對手,不是同行,不是市場調控,而是喝咖啡。我們不知道,深圳相關部門發出的資產凍結令是否有有效期,是否有足夠法規依據,但是,它確實正在製造一個令人不安的先例,這個先例將對深圳市的投資環境產生難以量化的影響,我相信,在大家將談論的焦點放在佳兆業自身的後果上時,更多的企業其實在關注另一件事情。
⑶ 郭氏集團的發展簡史
幾年來,郭氏集團下屬各企業多次被評為全國外商投資「雙優」企業回,僑資企業大戶,納稅大戶答,「重合同、守信用」先進企業光榮稱號。企業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董事長郭加迪先生也被評為新華僑楷模,先後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常委、中國僑聯青年委員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旅匈華人總商會會長、旅匈福建同鄉會名譽會長。
⑷ 郭炳聯的成長歷程
綜述
郭炳聯為新鴻基地產創辦人郭得勝的子嗣。新鴻基地產創立於1972年,主要從事地產發展和投資,亦經營其他地產相關業務包括酒店、物業管理、建築、保險、以及投資其它的行業如電訊、信息科技、基建及其它業務等。
其父郭得勝
講到郭氏三兄弟,先要講到他們的父親--郭得勝。郭得勝原籍廣東中山,早年隨父經營雜貨批發,戰後移居香港,1952年設立鴻昌進出口公司,專營洋貨批發。後來郭氏取得日本YKK拉鏈的獨家代理權,當時正值香港製衣業興隆,生意源源不斷,一舉奪得洋雜大王的稱號。1958年,郭得勝與好友李兆基(李兆基,祖籍廣東順德,1928年出生,早年曾在其父開設於廣州的一家銀號當學徒。1948年,年僅20歲的李兆基身帶1000港元,從廣州南來香港,在金鋪做外匯黃金買賣,1958年起與郭得勝、馮景禧合夥從事地產發展)進軍地產業。1963年,三人各投資100萬港元創辦了新鴻基公司。郭得勝為董事局主席,李兆基、馮景禧任副主席。
1972年7月14日,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並於8月23日上市,市值為港幣4億元。僱傭員工約30名,主要從事地產發展和投資。
1990年10月,郭得勝因心臟病復發去世。參加葬禮的有李嘉誠、包玉剛、邵逸夫、霍英東、鄭裕彤、李兆基等工商業巨子,當時報刊評論:這幾位扶靈者就已掌握了半個香港的經濟命脈。
郭氏兄弟接班
郭得勝去世後,新鴻基地產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其長子郭炳湘出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聯則出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氏兄弟順利接班,並使公司更上一層樓。1992年底,新鴻基地產市值超越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地產,成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產公司,堪稱地產巨無霸。新鴻基地產在內地的投資項目包括:北京王府井的新東安市場、方庄的新城市廣場、上海的中環廣場等。除了主業房地產,新鴻基集團還積極投入酒店、交通、電訊等多元化經營,是市場公認的子承父業最成功的家族企業。
⑸ 郭氏三兄弟的成員介紹
郭炳聯,郭炳湘及郭炳江的弟弟。少時曾遠赴英國及美國留學,並獲得劍橋大學法律系內碩士學位、哈佛大容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香港公開大學榮譽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及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郭博士現任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新意網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並為數碼通電訊集團主席,亦是九龍公共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之董事、渣打銀行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三號干線(郊野公園段)有限公司和機場空運中心有限公司之董事。
⑹ 郭鶴年 南洋兄弟 新鴻基郭氏三兄弟 金龍魚食用油的老闆
郭鶴年
郭鶴年:男,1923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新山市,祖籍中國福建,40年代後期,他從新山英文書院和萊佛士書院學成畢業後,曾在父親的公司里做幫手,1949年創辦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經過30多年的艱苦努力,他的郭氏集團滲透到世界各地:除在本國擁有眾多企業外,新加坡、泰國、中國、印尼、斐濟和澳大利亞等是他的主要經營范圍:經營的業務也極為多樣化,從甘蔗種植、製造糖、麵粉、飼料、油脂、礦山,一直到金融、酒店、產業、種植業、商貿和船運等等;擁有數10億美元的資產,是馬來西亞數一數二的大富豪。
一九四八年,郭鶴年自新加坡萊佛士學院畢業不久後,在新加坡創辦了利克務公司,主要是經營輪船航運及一般商務,這是郭鶴年創業之始。之後,郭鶴年涉及大馬船運業,可說與此息息相關。創立公司翌年,父親郭欽鑒逝世。郭家經過開會後,議決由他領導家族事業,並組織郭兄弟有限公司,由他出任董事經理。當時,只有廿五歲的郭鶴年便接過重擔,正式執掌家族事業,並在他的領導下,把它發展為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
一九六七年,郭鶴年結識印尼首富林紹良,並供應白糖給林氏旗下的布洛公司,將版圖擴展至印尼。一九六八年,他創立了旗艦公司玻璃市種植,大量種植甘蔗以供煉糖廠做原料用途。一九七○年,他在世界糖價上升前,大舉在國際市場收購白糖及投資白糖期貨。一九七一年開始,他正式進軍酒店業,投下一億馬幣在新加坡設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後,他更分別在各國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據點,從吉隆坡、曼谷、香港、斐濟等一路延伸至中國,並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團。 不過,八十年代初期卻是他事業的低潮期。當時,由於世界性經濟不景,航運業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貨輪的貨運量大減,使他蒙受嚴重虧損。估計當時的損失介於一億至二億美元左右。
八十年代末期,郭鶴年決定大舉投資中國,投下數以十億計的鉅資,使他成為馬來西亞企業進軍中國的開路先鋒,今日終得以分享最豐厚的回酬。九十年代,郭鶴年更將觸角伸及傳媒及影視業。他在香港的旗艦嘉里集團,從英國人手中收購香港英文報〈南華早報〉,使他成為當地舉足輕重的傳媒大亨;入主香港無線電視,也使他的業務版圖跨入影視業。 後來,他在中國北京投資四億八千萬美元,建造世界貿易中心,更是備受國際關注的重要投資。從九十年代開始,〈福布斯〉雜志幾乎每年皆把郭鶴年列為亞洲十大富豪之一。根據〈澳洲人報〉在今年三月公布的亞洲富豪排行榜,郭鶴年以四十億美元的身家高居大馬富豪榜首。
曾擔任馬來西亞駐美國大使和馬來西亞旅遊局主席
⑺ 莆田郭氏集團老闆娘被殺
為何事而殺,為什麼要殺,什麼人殺的,什麼時候殺的?求解。
生命授之於父母,請珍愛自己生命的同時更要珍惜別人的生命,!!!
⑻ 郭氏三兄弟的輝煌
提到郭炳湘三兄弟,就不能不提他們的父親--郭得勝。郭得勝原籍廣東中山,早年隨父經營雜貨批發,戰後移居香港,1952年設立鴻昌進出口公司,專營洋貨批發。後來郭得勝取得日本YKK拉鏈的獨家代理權,當時正值香港製衣業興隆,生意源源不斷,他一舉奪得洋雜大王的稱號。1958年,郭得勝與好友李兆基、馮景禧合夥進軍地產業。1963年,3人各投資100萬港元創辦了新鴻基公司。郭得勝為董事局主席,李兆基、馮景禧任副主席。
1972年7月14日,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並於8月23日上市,市值為港幣4億元。僱傭員工約30名,主要從事地產發展和投資。
進入20世紀80年代,新鴻基地產已經發展成為香港地產界的五虎將之一。
1987年10月,新鴻基地產與信和集團合作,以33.5億港元的巨資拍得灣仔一塊地皮,興建了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物--中環廣場。
1990年10月,郭得勝因心臟病復發去世。參加葬禮的有李嘉誠、包玉剛、邵逸夫、霍英東、鄭裕彤、李兆基等工商業巨子,當時報刊評論:這幾位扶靈者就已掌握了半個香港的經濟命脈。那時,新鴻基地產的已達254億港元,與上市時相比,增長了63.5倍。
郭得勝去世後,新鴻基地產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長子郭炳湘出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聯則出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氏兄弟順利接班。
1992年底,新鴻基地產市值超越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地產,成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產公司,堪稱地產巨無霸。新鴻基地產在內地的投資項目包括:北京王府井的新東安市場、方庄的新城市廣場,上海的中環廣場等。除了主業房地產,新鴻基集團還積極投入酒店、交通、電訊、金融等多元化經營,被市場公認為子承父業最成功的家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