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finmeccanica集團

finmeccanica集團

發布時間:2021-03-03 17:22:42

1. 格力是世界500強嗎

401單化聯盟英國保健品批發16,668.30Alliance Unichem
402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印度能源16,609.20Oil & Natural Gas
403合眾銀行美國銀行16,596.00U.S. Bancorp
404西德意志銀行德國銀行16,535.90WestLB
405加拿大貝爾電子加拿大電信16,506.40BCE
406特索羅石油美國煉油16,473.00Tesoro
407達能集團法國食品16,455.30Groupe Danone
408斯道拉恩索芬蘭林產品、紙製品16,386.30Stora Enso
409Migros瑞士食品、葯品店16,357.80Migros
410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西班牙銀行16,339.70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
411阿爾卡特法國網路通訊設備16,321.10Alcatel
412西方石油美國煉油16,286.00Occidental Petroleum
413Express Scripts美國保健16,266.00Express Scripts
414達美航空美國航空公司16,191.00Delta Air Lines
415伊塔烏投資銀行巴西銀行16,185.80Itausa-Investimentos Itau
416拉卡德爾法國出版、印刷16,169.50Lagardere Groupe
417皇家郵政集團英國郵遞16,153.70Royal Mail Holdings
418阿克蘇諾貝爾荷蘭化工16,153.30Akzo Nobel
419萬寶盛華美國人力資源16,080.40Manpower
420史泰博美國專業零售16,078.90Staples
421TJX美國專業零售16,057.90TJX
422Gap美國專業零售16,023.00Gap
423澳新銀行澳大利亞銀行15,940.40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424艾德卡德國食品、葯品店15,916.40Edeka Zentrale
425金佰利美國家居個人用品15,902.60Kimberly-Clark
426日本通運日本郵遞15,844.50Nippon Express
427野村控股日本證券經紀15,835.00Nomura Holdings
428KFW Bankengruppe德國銀行15,827.40KFW Bankengruppe
429阿達迪斯西班牙/法國煙草15,790.80Altadis
430西太平洋銀行澳大利亞銀行15,715.30Westpac Banking
431施樂美國辦公設備15,701.00Xerox
432鹿島日本工程與建築15,679.80Kajima
433偉創力新加坡半導體、其他元器件15,566.00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
434康家食品美國食品15,515.70ConAgra Foods
435桑達克斯美國工程與建築15,465.10Centex
436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加拿大銀行15,431.90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
437Exelon美國核電15,405.00Exelon
438大成建設日本工程與建築15,403.50Taisei
439洛斯美國保險15,363.30Loews
440多倫多道明銀行加拿大銀行15,327.60Toronto-Dominion Bank
441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中國工程建築 15,293.70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442英國航空英國航空公司15,188.70British Airways
443蘇古特石油天然氣俄羅斯煉油15,153.60Surgutneftegas
444Finmeccanica義大利航天國防15,129.50Finmeccanica
445三星物產韓國貿易15,113.70Samsung
446豐業銀行加拿大銀行15,054.20Bank of Nova Scotia
447ACS西班牙工程建築15,052.30ACS
448安海斯布希美國飲料15,035.70Anheuser-Busch
449小松日本工農業設備15,032.40Komatsu
450Carso Global Telecom墨西哥電信14,956.50Carso Global Telecom
451Cemex墨西哥建築材料14,934.50Cemex
452大榮日本一般商品零售14,927.90Daiei
453龐巴迪加拿大航天國防14,903.00Bombardier
454廣達電腦 中國台灣計算機 14,900.50Quanta Computer
455普爾特房屋美國房地產14,895.50Pulte Homes
456漢高德國家居個人用品14,878.50Henkel
457皇家KPN電信荷蘭電信14,831.20Royal KPN
458豪西蒙瑞士建築材料14,819.50Holcim
459索迪斯聯合法國飲食服務業14,819.00Sodexho Alliance
460北歐聯合銀行瑞典銀行14,798.90Nordea Bank
461神戶制鋼日本金屬14,726.30Kobe Steel
462東北電力日本天然氣與電力14,662.10Tohoku Electric Power
463中糧集團 中國貿易 14,653.80COFCO
464禮來大葯廠美國制葯14,645.30Eli Lilly
465計算機科學美國計算機軟體與數據服務14,623.60Computer Sciences
466伊維爾德羅拉西班牙天然氣與電力14,585.50Iberdrola
467SK Networks韓國貿易14,570.50SK Networks
468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娛樂14,536.40CBS
469施耐德電氣法國電子、電氣設備14,511.70Schneider Electric
470一汽集團 中國汽車 14,510.80China First Automotive Works
471翠豐英國專業零售14,483.80Kingfisher
472英博比利時飲料14,483.30Inbev
473Humana美國醫療保健14,418.10Humana
474Onex加拿大半導體、其他元器件14,395.50Onex
475上汽集團 中國汽車 14,365.20Shanghai Automotive
476美國家庭人壽保險美國保險14,363.00AFLAC
477斯倫貝謝美國石油天然氣設備與服務14,317.20Schlumberger
478惠而浦美國電子、電氣設備14,317.00Whirlpool
479前進保險美國保險14,303.40Progressive
480Office Depot美國專業零售14,278.90Office Depot
481友誠英國保險14,277.90Friends Provident
482伊士曼柯達美國科研、攝影設備14,268.00Eastman Kodak
483阿海琺法國核電14,196.30AREVA
484蘇格蘭電力英國天然氣與電力14,172.00Scottish Power
485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中國工程建築 14,138.90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486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中國工程建築 14,122.40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487GUS英國專業零售14,118.50GUS
488丘博美國保險14,082.30Chubb
489帕卡美國汽車14,057.40Paccar
490美國鋼鐵公司美國金屬14,039.00United States Steel
491五十鈴汽車日本汽車13,971.50Isuzu Motors
492蘋果電腦美國電腦13,931.00Apple Computer
493馬克斯思班塞英國一般商品零售13,909.20Marks & Spencer
494奎斯特通訊美國電信13,903.00Qwest Communications
495Lennar美國房地產13,870.30Lennar
496霍頓美國房地產13,863.70D.R. Horton
497旭硝子日本化工13,863.50Asahi Glass
498印度國家銀行印度銀行13,755.80State Bank of India
499住友化學日本化學13,748.50Sumitomo Chemical
500耐克美國體育用品13,739.70Nike

2. 法國泰雷茲集團的集團劃分

THALES公司共有6個分部:1)負責空間部分的太空部;2)通信部;3)軍事防禦系統部;4)公共安全系統部;5)導航部;6)客戶服務部 。主要產品是麥哲倫導航儀,測量型接收儀器和泰雷斯高精度雙頻接收機。隨著2006年上半年泰雷茲公司(Thales)並購阿爾卡特公司(Alcatel)旗下衛星及安全業務部門的啟動,2006年年底之前,歐洲將出現一家規模最大的泰雷茲-阿爾卡特衛星製造企業。
泰雷茲的地位,為公司在防務、航空、地面交通和安全方面的應用解決方案建立了穩固的基礎。
1、優化民用和軍用技術的互補促進作用:泰雷茲解決方案利用卓越的技術平台,應用於公司的所有業務。不僅僅是部隊的電子設備和系統供應商,泰雷茲的軍民兩用技術互利互補,使客戶享有兩種技術帶來的有點。泰雷茲有20,000多名尖端技術研發人員,提供了歐洲防務和安全市場上無可匹敵的關鍵信息系統開發與部署能力。
2、充分利用國際化和多國本地化運營方式,盡可能地貼近客戶。在防禦、安全和空間市場,國家的主權極其重要的因素。為此,泰雷茲50多年來一直實行多國本土化戰略,在每個目標市場都已經成為合格的本地供應商,該戰略使公司更有效的預見客戶需求,並滿足客戶需求-這種方法行之有效。
2007年初,泰雷茲通過一系列運作加強了集團在防禦、航空和安全市場的專門技術范圍。
3、2007年1月:通過收購阿爾卡特朗訊的交通和安全業務,加強了泰雷茲的核心競爭力-關鍵信息系統-和它所有在安全市場方面的技術和業務,特別是地面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領域的技術和業務。. 2007年3月:和法國DCNS集團(法國國有船舶製造企業)聯合建立歐洲海軍系統的龍頭企業,泰雷茲在其中持有25%的股份。與DCNS的聯合是一個連貫而平衡的工業項目,進一步優化了產品,提高了海軍項目中的競爭力。
4、2007年4月:泰雷茲也並購了阿爾卡特-朗訊在宇航領域的兩家合資公司的股份: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泰雷茲67% - Finmeccanica 33%)。通過這一全新的宇航聯盟,泰雷茲能夠提供端對端的解決方案,從衛星、地面部分和設備設計、開發和製造到實施、運行和服務。

3. 誰有義大利Avio公司相關資料250分急求!

義大利航空工業概況 (2002年資料)

國土面積:30.132萬平方千米 人口:5768萬(1999年)

國內生產總值(GDP):12165.83億歐元(約合10949.25億美元)(2001年)

GNP增長率:1.8%(2001年)

財政赤字:-176.14億歐元(2001年)
,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

國防預算:127億歐元(約合124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2001年)

數據資料來源:外交部網站、NATO and Non-NATO Europ

一、發展簡史

義大利是創建航空工業較早的國家之一,其發展史大體分為五個階段:

(1) 創建與成長階段(1908~1944年) 義大利航空工業起源幾乎同世界航空工業同步,於1908年建立第一個航空製造企業,1914年生產出第一架飛機。此階段,義大利研製生產的飛機曾創造過一些飛行世界紀錄,有些機種在國際上頗具盛名,如MC200G戰斗機,以至美、德等先進工業國還進口義大利生產的戰斗機和轟炸機。義大利的航空發動機研製生產遠不及飛機,主要是仿製外國發動機,本國雖也自行設計過一些發動機,但技術性能比不上英、德、法等國家。由於當時的航空機載設備較為簡單,所以飛機系統生產方面未暴露出大的問題。「二戰」期間,義大利的航空生產能力達到平均年產飛機 400架、發動機約960台,一線作戰飛機約2000架。戰爭剌激了義大利航空工業發展,戰爭也摧毀了義大利的航空生產基地。

(2) 復興階段(50年代初至50年代末) 1948年,義大利開始接受美國「馬歇爾計劃」的經濟援助,次年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因此,從50年代初 開始,在歐美國家的扶植下,開始重建自己的航空工業。

(3) 發展階段(60年代初至60年末) 60年代是義大利航空工業的迅速發展時期。1960年,義大利航空工業從業人員約1萬人,年銷售額400億里拉。到1970年,從業人員達到大約2.7萬人,年銷售額1173億里拉,出口額約占銷售額的30%。在這一階段里,阿古斯塔公司進一步擴大了直升機業務,開始專利生產美國西科斯基公司和波音直升機公司的直升機。1962年,義大利14家公司參與了專利生產美國洛克希德公司F-104G戰斗機。此間,菲亞特航空部自行設計的G.91戰斗機/攻擊機被選為北約組織標准裝備而投入批生產。G.222軍用運輸機、MB-326教練機等國產機種也相繼投入批生產。

(4) 調整階段(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戰後義大利航空工業雖取得了較大發展,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二:一是航空制 造企業數量多,力量分散,產品重復,國內相互競爭激烈,而對外缺乏國際競爭實力;二是發展失衡,缺乏航空系統配套能力。主要表現在與飛機機體製造業相配套的技術和工業基礎不足,結果是航空發動機需要引進,機載設備技術落後,航空生產必須依賴外國。

義大利政府為解決航空工業面臨的問題,完成從仿製向自行研製的過渡,提高其國際競爭能力,所以從70年代初期開始實施了航空工業的調整計劃,主要涉及下述諸方面:

① 組織結構調整。60年代末,義大利的中小型航空企業達80餘家,勢單力薄,各家自成體系,不適應高技術航空產品的研製和生產,也無力參加國際市場競爭。為此,義大利政 府從主幹企業國有化入手,按專業分工范圍,大力兼並企業,實現集團化。

調整工作的第一步,是按專業分工,以國營公司為主體,形成主機骨幹企業。1972年完成了國家財團工業復興公司控制的兩家航空企業與私營菲亞特公司航空部合並,組建了公私合營義大利飛機公司(雙方各持50%股份)作為固定翼飛機生產中心,後成為國家控制全部股份的國有企業。此外,另一家財團埃菲姆機械公司控制了阿古斯塔集團的股份,並使該集團成為直升機和輕型飛機的生產中心。

第二步,以兩大國營生產中心為骨幹,通過控股方式,兼並其他中小型私營航空工業企業,以形成集團化經營。如義大利飛機公司兼並了帕泰那維亞(Partenavia)公司和威尼斯飛機公司,並購買了馬基飛機公司和塞萊尼亞公司的部分股份。阿古斯塔集團兼並了布瑞達·納日迪飛機公司、西亞義·馬日蓋蒂公司和維佐拉航空製造公司。

第三步,推動機載設備公司的聯合,由義大利電子公司、納日迪航空製造公司等6家企業發起,由15家公司聯合組建了航空系統和設備工業集團。發動機製造業的兩大公司 菲亞特航空公司和阿爾法·羅梅奧航空公司也實行聯合,共同承擔發動機生產項目。此外,其他一些同類小型製造企業也相互兼並或合並。

② 產業政策調整。為了加速航空工業的發展,義大利政府一改以往對航空科研不予 資助的態度,實行扶植航空工業的產業政策,1977年通過的政策第675號法令,把航空工業列入政府投資和資助的產業之一。1982年2月,義大利議會又批准了尖端工業研 究發展資助法案,航空航天工業名列第一位,政府從組織、經濟和技術三方面予以支持。組織措施是成立國家權威性的管理機構;經濟措施是制訂項目資助計劃,支持強度力求達到西歐先進國家水平;技術措施是集中國家財力和人力,建立義大利航空研究中心(CIRA),以配合企業開展大型科研項目。此外,義大利政府於1981年推出了義大利航空工業長遠發展規劃和相應的近期計劃。空軍也制訂了1983~1990年項目發展計劃,明確提出機種要求和所需發展費用。

③ 技術政策調整。在此之前,如果說義大利航空工業的發展是以專利生產為主的技術政策。那麼,此階段的目標則是在戰後多年專利生產外國產品所積累的技術基礎上,盡快地從仿製模式向自行研製和合作研製模式過渡,實行自主發展的技術政策。這期間,在政府的支持下,義大利飛機公司推出了AMX噴氣攻擊機,阿古斯塔集團研製出了A.109、A.129等先進直升機,馬基飛機公司設計了MB-339攻擊/教練機。與此同時,企業開始以平等地位參與國際合作項目。義大利飛機公司與法國宇航公司合作研製ATR42支線客機。

(5) 重組階段(90年代初至1996年) 冷戰結束後,國際關系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軍備訂貨銳減,國防工業開工不足。在這種新形勢下,義大利政府決心進一步改變 航空與國防工業分散、無力的現狀,極力主張集團化,並建議集中90%以上的航宇和國防工業組成一個強大的軍工聯合企業。在此建議下,近幾年義大利航宇和國防工業加速了結構和政策調整。

其結構調整主要分兩步:

① 總體結構調整 以國有企業為龍頭,通過控股交易方式進行兼並。位於羅馬的國有機械金融(Finmeccanica)集團於1994年2月收購了埃菲姆機械公司(EFIM)所屬的7家國防企業,其中包括直升機製造商阿古斯塔公司(Agusta),還收並了軍用飛機製造商阿萊尼亞公司(Alenia S.p.A.)、教練機製造商馬基飛機公司(Aermacchi S.p.A.)、軍用發動機製造商阿爾法·羅梅奧公司(Alfa Romeo Avio)、國防電子設備製造商菲亞爾(FIAR)公司。目前,該公司已經控制義大利航宇和國防工業的70%左右。

為了保證組織結構調整的順利進行,義大利政府採取了下述支持措施:首先,政府對被歸並的企業提供調節資金。1993年12月,政府決定把EFIM集團的航空與國防工業資產轉入機械金融集團時,7家公司共負債30.5億美元。為了確保歸並後的正常運轉,政府為7家公司提供調節資金24.8億美元,保證不把債務轉嫁到機械金融集團。並且為集團內的結構重組和促進出口採取措施提供財政支持。其次,政府保證向機械金融集團提供穩定的訂貨流,並按原有的水平提供研究與發展支持資金。第三,如果上述承諾不能兌現,政府負責賠償損失。

② 內部結構調整 機械金融集團在政府的保證下,收購了7家公司之後,對其所屬航空與國防工業企業進行大范圍的調整與重組工作,旨在合並同類經營企業,壯大力量,增強競爭實力。主要進行了下述結構調整:一是把阿萊尼亞公司的戰術導彈分部、奧托·梅拉拿公司以及機械金融集團其他較小企業的某些部分合並,成立新的義大利導彈公司(Societa Missilistica Italiana, SMI)。二是把機械金融集團的現有相關資產同從EFIM集團收購的4家公司阿古斯塔·奧米公司(Agusta-Omi)、阿古斯塔系統公司(Agusta Sistemi)、航海與航空雷達公司(Segnalamento Marittimoed Aereo,SMA)和奧菲奇內·加林萊奧軍用電子公司(Officine Galileo)合並,成立航空電子和電子設備公司。

1996年以來,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實力,提高管理水平,機械金融集團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又對其所屬企業結構和經菅范圍作了進一步調整和重組,最大的動作是把原阿萊尼亞公司一分為三,組建了阿萊尼亞航宇公司和阿萊尼亞防務公司,並把從事航空發動機經營的阿爾法·羅梅奧航空發動機公司77.5%的股份,加上原阿萊尼亞公司所控17.5%的股份,總值約3000億里拉(1.8億美元),一並賣給菲亞特集團,使其集中控制義大利的航空發動機工業。

義大利政府對航空工業的管理,主要通過制定發展計劃和有關產業政策,提供投資和補貼,保持訂貨水平和扶助產品出口來實現。國防部根據國防需求向航空工業部門提出研製和生產要求。國家對國防和航宇企業的控制,主要通過對大型集團控股。義大利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對航空工業進行調整,80年代初制訂了義大利航空工業長遠規劃和近期計劃,並提出相應的產業政策。為了加強國際競爭實力,義大利政府主張航空工業應奉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政策,特別強調通過國際合作開展研究工作,其一,工業部門應首先確認自己有經驗而又有專業技術特長的領域,然後集中力量重點發展少數核心項目,創造頂尖技術優勢,使航空工業成為全歐范圍的專業化生產與技術領域;其二,在同泛歐航空工業體系的重組或聯合研製項目中,航空工業企業必須保持本國國防工業的主要生產能力,不喪失自己的技術特長。其三,增加國防經費,確保航宇工業能保持它的技術訣竅和發展專業技術領域,使其對國際性合作開發計劃具有吸引力。

二、現 狀

目前義大利航空航天工業在歐洲航空航天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歐盟涉及航空工業的合資公司和聯合研製項目都包含有義大利主要航宇公司。義大利現有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企業200餘家,從業人員總數為3.9萬人。2001年總營業額為85.53億歐元,比上年增長15%。

1. 規 模

義大利最主要的航空航天工業企業是義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團,原稱機械金融集團。芬梅卡尼卡集團總產值占義大利國防工業總產值的70%,該集團國家控股32.4%,仍屬於國家控股公司。該集團直接或間接控股的公司達121家,其中63家是義大利公司,另外還佔有128家公司的小比例股份,其中42%屬於義大利公司。除芬梅卡尼卡集團外,另外還有幾家中等規模的航空企業,如菲亞特航空公司、馬基飛機公司、畢亞交航空公司等。

(1) 銷售額:據粗略統計,2000年,義大利航空工業的總銷售額為54.39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50%。其中飛機製造部門銷售額佔46%、發動機部門佔31%、武器與機載設備部門佔23%。2000年義大利航空工業的年人均產值為15.58萬美元。

(2) 主要企業

根據《世界航空工業公司目錄》(World Aviation Directory) 2000 Winter版數據顯示,義大利航空工業企業近90家,其中飛機機體及零部件製造企業17家,發動機製造企業5家,其餘為武器和機載設備等製造企業。

大型航空製造企業只有兩家,即阿萊尼亞航宇公司(Alenia Aerospazio S.p.A.), 該公司是芬梅卡尼卡集團在深化改革機構和經營重組過程中,於1996年在阿萊尼亞公司基礎上重構而成。其主要業務是研製、生產和銷售軍民用飛機整機及大型民用飛機和公務機的結構部件;飛機維修、翻修和改進改型;通用衛星系統;氣象、科學探索遙感設備;航天載人系統、航天運輸及再入系統;空間基礎設施、空間控制中心等,是歐洲軍民用飛機和航天系統主要製造商之一。另一家企業阿古斯塔·韋斯特蘭公司(原阿古斯塔公司, 2001年2月阿古斯塔公司與英國GKN韋斯特蘭直升機公司正式合並為阿古斯塔·韋斯特蘭公司), 是義大利骨幹航空企業之一,主要生產直升機,是世界直升機行業的主要製造商之一。除此之外,義大利還有幾家規模較大的航空製造公司如菲亞特航空公司(Fiat Aviazione S.p.A.),專利生產和合作研製軍民用發動機、航天動力裝置及其零部件。馬基飛機公司(Aermacchi S.P.A.),主要研製、生產和銷售噴氣教練機,參與研製AMX、「狂風」、「歐洲戰斗機」以及UTS/YAK130噴氣教練機,設計和生產軍民用飛機試驗台。畢亞交航空工業公司(Piaggio Aero Instries S.p.A.),兼營飛機和發動機,主要核心業務包括:飛機製造,航空發動機製造,航空結構件製造,飛機和發動機維修和翻修,作戰掩體和民用防護設施設計和生產,紅外抑制器生產等。阿爾法·羅梅奧民用航空發動機公司(Alfa Romeo Avio Societa Aeromotoristica S.p.A.),主要從事民用航空發動機和設計、研究、生產和修理業務。阿萊尼亞防務公司(Alenia Difesa S.p.A.),主要經營航空電子系統與設備、武器系統、雷達系統、海上及水下系統。阿萊尼亞·馬可尼系統(義大利)公司(Alenia Marconi Systems S.p.A.),主要業務包括雷達系統、海上系統和機場交管系統。義大利電子公司(Eletttonica S.P.A.),設計和製造用於戰術支援、訓練以及自衛的各種電子對抗系統,包括全套被動式電子接收系統和全套主動式電子干擾(ECM) 系統等。

(4) 主要產品

軍民用飛機 「歐洲戰斗機」(歐洲四國聯合研製);「狂風」戰斗機(設計和製造可變後掠翼及本國訂貨的整機總裝);AMX輕型亞音速攻擊機(與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合作研製);G.222中程雙發渦輪螺槳多用途軍用飛機。在G.222基礎上改進改型的C-27軍用戰術運輸機;A400M軍用運輸機(與其他歐洲六國合作研製)。MB-339系列高級教練機;C22J噴氣教練機;S.211渦扇教練機;SF260系列軍民用中級教練機;M290TP「雷迪哥」多階段渦槳軍用教練機和多用途飛機(1996年接管的芬蘭研製項目,此後一直在義大利生產)。SF600雙發通用飛機;用於軍事監視和支援的SM1019渦輪螺槳短距起落飛機;A21S 和A21SJ滑翔機和噴氣滑翔機;P180「前進」雙發渦輪螺槳勤務飛機。參與研製和生產的ATR42(42~50座)和ATR72(66~74座)系列支線客機;大型噴氣公務機「隼」2000和「隼」900EX(與法國達索飛機公司合作研製,義大利負責後機身和發動機短艙的設計和製造);空客A380大型客機(參與研製和生產)。

直升機 專利仿製產品主要來自美國貝爾、西科斯基、波音和麥道公司,主要產品有AB206、AB212ASW/ASV、AB421、AS61N1、ASH-3H ASW/ASV、AS-61VIP、HH-3F、CH-47「支奴干」、AMD300和AMD500系列。自行設計產品主要有:①A-109系列軍/民用直升機,其中包括A-109A、A-109C、A-109Max、A-109K2、A-109E、A-109 Power等型號,可用於貨運、傷員救護、搜索、營救、巡邏、偵察、對地攻擊、反潛偵別、護航、指揮、電子對抗等;②A-119 Koala單發寬體輕型直升機;③ 新研製的A-129「國際」型多用途武裝直升機和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國際合作產品主要有EH101、EUROFAR、NH90和S211JPATS直升機。

發動機 專利生產的發動機有:T64-P4D;J79-19;威派爾11、526、540和632-43渦噴發動機;Gem1004渦軸發動機;T53-L-13渦軸發動機;T55-L-11和T55-L-712發動機及其衍生型;斯貝807渦扇發動機(負責零件、組裝和試驗)。合作研製生產的發動機有:RB.199(同羅羅公司和MTU合作設計、發展和生產);民機用PW2037(同普惠公司和MTU公司合作設計、發展和製造)、PW4000、JT8D、PW120(同普惠公司合作設計、發展與製造)、V2500(同普惠公司、羅羅公司、MTU公司和日本財團JAEC合作設計、發展與製造)、CF6-80C2和CFM56-5B(同通用電氣公司合作);直升機用T-700/CT7(同通用電氣公司合作)、CT7-6(同通用電氣公司合作)、RTM322渦軸發動機(同羅羅-透博梅卡公司合作開發和生產);LM2500和LM500船用/工業用燃氣渦輪發動機(同通用電氣公司合作設計、發展和製造)。此外,還為裝於歐洲戰斗機的EJ200、裝於空客A400M軍用運輸機的TP400以及裝於EH101直升機的T700-T6A等發動機生產零部件。

2. 能 力

義大利阿萊尼亞航空公司和阿古斯塔公司是芬梅卡尼卡集團的最主要核心公司,也是義大利軍民用飛機最大和最主要的研製和生產商,在義大利與美國和歐洲聯合研製飛機項目中或聯合投資公司中,其代表是阿萊尼亞航空公司和阿古斯塔公司。2001年,阿古斯塔公司與英國GKN韋斯特蘭公司合並,成為歐洲最大的一家直升機企業,其業務營業額在直升機企業中列世界第二,僅排在波音之後。義大利菲亞特航空公司是義大利主要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商,盡管與世界三大發動機公司相比規模較小,但經過多年的發展,特別在發動機的傳動系統和輔助動力系統方面有較高的水平,該公司的產品已遍及全世界40多個國家,成為世界知名的發動機生產廠家之一。在2001年世界航空航天工業100強中名列第35名,而在發動機產品銷售中名列世界前10強中的第八。

(1)研發能力與水平

義大利阿萊尼亞航空公司的研發能力突出表現在應用領域中的特殊技術訣竅,其主要技術特長是先進復合材料的設計、製造和試驗技術。多年來,它承擔了「狂風」、歐洲戰斗機、B767、MD-80、DC-10和MD-11等飛機的機翼、尾翼和機身復合材料結構的研製和生產任務。目前,大型復合材料結構件已在製造過程中實現了結構整體化。

菲亞特航空公司在航空發動機設計和生產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經驗,擁有各種專家和工程師組成的設計和科研隊伍,建有流體力學,結構、系統等試驗室,配有先進的試驗和生產設備,具有較強的設計和生產能力。

(2)生產能力與水平

阿萊尼亞航空公司是義大利最大的軍民用飛機製造企業,在國內外有20多家子公司和幾十家工廠。此外,它還是其他一些公司的重要股東,並同歐洲一些主要航空工業公司建有合資企業。該公司主要通過設在義大利的5家大型工廠和一家研究所經營飛機設計、製造、維修和改型業務。現有雇員8000多人,廠房面積共計43萬平方米,目前已交付12000多架飛機,銷往50多個國家。

阿古斯塔公司是義大利兩大骨幹航空企業之一,現該公司與英國韋斯特蘭公司合並為阿古斯塔·韋斯特蘭公司,該公司擁有5000餘名雇員,下轄7家直屬工廠、3家國外子公司、2家國內子公司以及一些參股公司,廠房面積共計26萬平方米,年均生產100多架直升機,產品行銷80多個國家。該公司從20世紀60年代初期開始,從仿製進入自行設計和研製階段,逐步發展成為世界范圍內垂直飛行器的領先者。1981年,該公司同英國韋斯特蘭公司合作為義大利和英國海軍研製了EH101直升機,該機創造了航空史上首次同時獲得三個國家航空管理當局(美國FAA、英國CAA和義大利RAI)適航證的紀錄,並同時生產民用、海軍和運輸三種改型機。1985年,阿古斯塔公司與法國、德國和荷蘭的直升機製造業合作發展NH90多用途軍用直升機。由於阿古斯塔公司全面掌握了直升機製造工藝和技術,公司自行設計和生產的直升機產品種類范圍進一步擴大,1995年該公司推出A129國際型,1996年推出新一代A109 Power型,1997年推出A119 Koala型。1998年阿古斯塔與貝爾直升機合作發展AB139型直升機和BA609型偏轉旋翼飛機,目前AB139已被美國海岸警衛隊選中作為新型艦載直升機。

三、國際合作項目和重大計劃

1. 國際合作項目

義大利航空工業以阿萊尼亞航空公司、阿古斯塔公司和菲亞特航空公司為龍頭,廣泛參與歐洲和美國的新型飛機、直升機及發動機研製開發計劃,比較典型的合作項目有:「狂風」戰斗機、歐洲戰斗機、A380大型客機、A139直升機、EH101、NH-90、F-35聯合攻擊機、ETAP計劃、EJ200發動機、TP400渦輪發動機等。

(1)歐洲技術采辦計劃(ETAP)

英、法、德、瑞典、義大利和西班牙六國於2001年11月19日簽署了一個名為「歐洲技術采辦計劃」(European Technology Acquisition Program)理解備忘錄,宣布將聯合研製2020年各國所需的未來空戰系統及所需技術。六國研製的未來空戰系統可能包括有人駕駛飛機、空中及地面發射的無人駕駛飛機和無人作戰飛機、遠程巡航導彈,以及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和情報(C4I)系統等。這次簽署的理解備忘錄制訂了在今後10年的技術發展概念和驗證工作,首先將致力於對歐洲戰斗機、「鷹獅」和「陣風」的改進,進而共同研製一種約2020年投入使用的新一代作戰飛機。

初步研究工作計劃於2002年夏季結束,屆時,將給出這些國家部隊在2020年所需作戰能力的最初評估,同時還將明確能夠使其作戰能力得以實施並能從聯合開發中獲得最大收益的系統的技術。

歐洲技術采辦計劃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在今後的研製工作中各國的經費支持和各國工業界的責任及工作分配。該計劃還將有助於消除各國在合作從事一些敏感性技術時的各種障礙。

2. 重大計劃

義大利2003年國防預算原計劃為196億歐元(190億美元),比2002年增加3.1%,但由於財政困難,政府內閣各黨派出現分歧,實際預算款為140.2億歐元。其中33.5億歐元將用於采購計劃,而國防部提交的采購預算款為45億歐元,還有10億多歐元的缺口。 2003年涉及航空領域的軍事采購計劃款項包括:1.07億歐元用於支持參與F-35系統研製和演示驗證(SDD)階段的工作;5.46億歐元為空軍采購歐洲戰斗機;1.81億歐元用於改進「狂風」戰斗機;1.3億歐元用於加油機采購計劃;7750萬歐元用於空軍F-16租賃計劃;5200萬歐元用於海軍采購EH-101和5500萬歐元用於采購NH-90。另外還有一些采購計劃由於預算款項不足而延期,其中包括,購買4架預警機、30架SF-260教練機、聯合直接攻擊彈葯,以及用於改進型C-130J上的機載系統。

(1)參與JSF研製計劃

義大利空軍意於在2010年左右用F-35飛機更換它的第3批AMX戰術戰斗機。這些飛機目前正在進行升級,涉及到安裝新的導航系統和現代化航空電子設備,AMX現代化計劃於2004年結束,2003年開始交付。同空軍的需求一樣,義大利海軍在2010~2015年期間也需要替換它的AV-8B「鷂」戰斗機,因此短距起飛和垂直著陸(STOVL)型F-35B對意海軍有很大吸引力,F-35B將用於北約外地區作戰。

另外,義大利工業部門也熱心加入JSF項目,因為獲取的經驗有助於它們有能力參與研製歐洲未來攻擊機,以替換目前在空軍服役的「狂風」戰斗機。意空軍計劃在2020~2025年間更換「狂風」戰斗機,其「狂風」機隊將在2004年進入中期壽命升級,目前,義大利正在關注歐洲技術采辦計劃(ETAP)和英國/法國未來進攻性空中系統計劃的進展,以尋求替代「狂風」的最佳機型。義大利於2002年6月底正式簽署協議,以第二級夥伴的身份加入JSF計劃的系統研製與演示驗證(SDD)階段,共投資約10億美元。

(2)「狂風」改進計劃

「狂風」是英國、德國和義大利共同研製的雙座雙發超音速變後掠翼多用途戰斗機,1969年開始研製,1980年開始服役。研製費用英國和德國各佔42.5%的份額,義大利佔15%。該機主要型別有:對地攻擊型(IDS)、防空型(ADV)和電子對抗和偵察型(ECR)。

目前義大利空軍擁有99架IDS,其「狂風」機隊將進入中期壽命升級,升級包括裝備新的全球定位/慣性導航系統、新的航空電子設備和駕駛艙顯示器、MIL-STD 1760數據匯流排、多功能信息分配系統、自保護設備和增加投放新型精確制導彈葯的能力。

2002年7月,義大利國防部與帕那維亞公司(「狂風」研製商,由英、德、意合資建立)簽署了一項價值4500萬美元的合同,對義大利空軍18架「狂風」IDS型實施中期壽命改進(MLU),改進內容包括在飛機上綜合GPS與激光制導炸彈及防區外武器如"風暴之影"巡航導彈、無線電、雷達高度表及戰術空中導航(「塔康」)系統。另外,「狂風」的「全中期壽命改進」(FULL MLU)也即將實施,改進後將大幅提高「狂風」的夜間作戰能力並將延長服役期至2020~2025年。

(3)空軍加油機采購計劃

由於受未來空戰遠征需求的刺激,2002年7月,義大利空軍決定購買4架,另外意向訂購2架波音767飛機作為空中加油機和運輸機使用,以代替現有的老齡波音707飛機。此項采購合同總金額達10億美元。波音軍用飛機部和阿萊尼亞航空公司的Aeronavali維修廠將共同完成意空軍需求的波音767飛機的生產、交付和維護任務,其中意方負責項目20%份額的工作量,包括改型設計、飛機生產和後勤保障。意空軍加油機將在普通商用波音767上加裝油泵、副油箱和授油管,授油管安裝在主機艙的地板中間,這樣整個機艙可以攜載貨物或人員。

目前,波音公司及阿萊尼亞公司正針對義大利防務管理部門提出的空中加油/運輸機需求進行啟動工作。預計意空軍於2005年可獲得首架767加油運輸機。

4. 義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團的介紹

義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團(Finmeccanica)是義大利最大的工程及航空航天與防禦集團,目前仍版屬於國家控股公司。是權義大利最大的活躍在高科技領域的大型集團公司,也是國際上最有名的涉及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和信息技術等多領域且對生產能力、管理水平和革新材料等要求極高的高科技領域的大型集團之一。集團主要進行飛機、直升機、衛星、導彈系統、雷達、火車及發電機組的設計和生產,它還擁有世界著名的微電子生產商ST Microelectronics公司22%的股份,公司利潤主要也是來自從事服務業的ST Microelectronics公司。

5. 2008F1法拉利車隊有哪些贊助商

第一大贊助商:萬寶路(Marlboro)
說道萬寶路大家不會陌生這是全球最大的煙草公司。也是贊助法拉利車隊時間最長的公司之一,但是隨著近幾年歐洲在開展禁煙活動,所以在歐洲各站我們會看不到萬寶路英文出現在法拉利車隊身上,取而代之的是白色條文。不過走出歐洲例如在中國大獎賽上,我們就能看到那些以前是白色條文的地方會再此出現萬寶路英文標識。
第二大贊助商:菲亞特(Fiat)
菲亞特是法拉利第二大贊助商,看是第二大其實准確的來說應該和萬寶路一樣並列第一大,因為菲亞特是義大利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而法拉利則是菲亞特旗下的一個品牌,所以准確的說菲亞特公司可是法拉利車隊的後台。
第三大贊助商:殼牌(Shell)
殼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全稱: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公司,成立於1907年是個百年歷史老公司。目前中國國內可以看到各個加油站。是中國石油、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
其他贊助商:
Alice:義大利電信部門旗下的品牌。
Bridgestone:普利司通法拉利車隊制定輪胎供應商,目前是F1賽事制定輪胎供應商。
AMD:這個不用多介紹都知道,與英特爾公司對著乾的世界最大CPU生產商之一。
Martini:馬天尼酒業老牌的賽車贊助商時隔30年重返F1賽場。
Acer:中國人都知道這是著名的宏碁集團的英文標識。
Mubadala:一個阿布扎比酋長國擁有的投資公司,Mubadala Development公司從義大利的Mediobanca銀行手中收購了法拉利5%的股份。
magneti marelli:瑪涅蒂.馬瑞利一家總部設在義大利(米蘭 Corbetta),在汽車零部件和高技術系統設計與製造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全球性集團公司。
Mahle:德國瑪勒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過濾器製造商之一。作為擁有萬名以上員工的企業集團的一部分,德國mahle(瑪樂)過濾器公司以其精湛的工藝和廣泛的應用領域,在歐美製造業素有盛名。
IIR:國際製冷協會的英文縮寫,其英文全稱: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SKF:瑞典最大的軸承生產商,也是法拉利車隊制定軸承生產商。
Europcar:德國大眾旗下的一個汽車租賃的子公司。
Iveco:依維柯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專門製造卡車。也是菲亞特汽車公司旗下的汽車子公司。
NGK:法拉利制定工業材料贊助商。
Infineon:英飛凌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國人玩電腦的都知道英飛凌內存超頻不咋地。
HN Meccanica:好像是某服裝品牌。法拉利車隊的賽車服就是他們提供的。
Puma:彪馬世界最大的運動服裝生產商之一,法拉利車手的鞋就是他們提供的。
Sanbitter:未知
Tata:印度塔塔汽車集團,其實塔塔是個印度最大的鋼鐵家族集團,歷史悠久資金雄厚,涉足鋼鐵、計算機、汽車等行業,目前已經把捷豹汽車品牌收到囊中。
Brembo:改裝發燒友都知道的品牌,義大利最大的制動系統生產商之一。
BBS:德國最大的輪轂生產商,其作品全部面向改裝車與賽車。
Selex:SELEX通信公司隸屬芬梅卡尼卡(Finmeccanica)旗下,是一家軍用和民用通信系統供應商。
Sabelt:義大利著名運動服裝生產商薩波爾特(Sabelt)已經正式與車隊簽署贊助協議,稱為車隊的比賽訓練服裝特約提供商。
TRW Automotive:TRW Automotive(美國天合汽車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之一,集團總部設在美國密歇根州利沃尼亞市,在全球26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六萬三千多名員工,2005年銷售額達126億美元。TRW生產制動、轉向、懸掛、乘員安全方面的高科技主、被動安全產品及系統並提供售後市場作業。
Microsoft:這個不用多介紹了,地球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微軟公司。

6. 法拉利車隊的合作夥伴

SHELL(殼牌)
宏基
美國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萬寶路)
普利斯通
PUMA
AMD
Fiat
Alice義大利電信旗下
Mubadala:一個阿布扎比酋長國擁有的投資公司
Mahle:德國瑪勒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過濾器製造商之一。作為擁有萬名以上員工的企業集團的一部分,德國mahle(瑪樂)過濾器公司以其精湛的工藝和廣泛的應用領域,在歐美製造業素有盛名。

IIR:國際製冷協會的英文縮寫,其英文全稱: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SKF:瑞典最大的軸承生產商,也是法拉利車隊制定軸承生產商
Europcar:德國大眾旗下的一個汽車租賃的子公司
Iveco:依維柯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專門製造卡車。也是菲亞特汽車公司旗下的汽車子公司。
NGK:法拉利制定工業材料贊助商。
Infineon:英飛凌 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Brembo:改裝發燒友都知道的品牌,義大利最大的制動系統生產商之一
Selex:SELEX通信公司隸屬芬梅卡尼卡(Finmeccanica)旗下,是一家軍用和民用通信系統供應商。
Sabelt:義大利著名運動服裝生產商薩波爾特(Sabelt)已經正式與車隊簽署贊助協議,稱為車隊的比賽訓練服裝特約提供商
TRW Automotive:TRW Automotive(美國天合汽車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之一,集團總部設在美國密歇根州利沃尼亞市,在全球26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六萬三千多名員工,2005年銷售額達126億美元。TRW生產制動、轉向、懸掛、乘員安全方面的高科技主、被動安全產品及系統並提供售後市場作業。

沒有BBS和Microsoft的——這兩個是在寶馬索伯的車上

7. 急求2009年和2010年企業R&D投入的全球排名,排出前十名的企業即可。萬謝!

英國貿工部最新公布的2009全球研發投入1000企業排名前10名:
1。EADS 歐洲宇航防務專集團(荷蘭) 2664.35
2。Boeing 波音公司(美國) 2620.67
3。Finmeccanica 芬梅卡尼卡屬集團(義大利) 1708.24
4。United Technologies 聯合技術公司(美國) 1231.74
5。Lockheed Martin 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美國) 848.52
6。SAFRAN 賽峰集團(法國) 588.75
7。Thales 泰雷茲集團(法國) 550.27
8。Rolls-Royce 勞斯萊斯有限公司(英國) 490.00
9。Northrop Grumman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美國) 400.61
10。Raytheon 雷神公司(美國) 359.58

註:以上內容來自英國貿工部網站,中文為本人查詢標注出來的,供參考!有最新的全球R&D投入1000名企業排名「2009 RD Scoreboard Global」,若需要該英文文件,可Hi我!

8. 阿萊尼亞宇航公司的簡介

阿萊尼亞宇航公司(Alcatel Alenia Space) 的主要業務包括設計和製造民用和軍用飛機的整機和組件,由旗下的子公司Aeronavali為民用和軍用飛機提供檢修,維護和升級服務。
這個公司由義大利Finmeccanica集團全資擁有。阿萊尼亞是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空中客車、EADS、達索和BAE Systems等許多大航空工業公司的合作夥伴。

9. 2011F1法拉利車隊贊助商有哪些

馬薩帶來的 萬寶路
阿隆索帶來的 菲亞特
還有 殼牌
Alice:義大利電信部門旗下的品牌
AMD:世界最大CPU生產商之一。
Martini:馬天尼酒業
Acer:宏碁集團
magneti marelli:瑪涅蒂.馬瑞利一家總部設在義大利(米蘭 Corbetta),在汽車零部件和高技術系統設計與製造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全球性集團公司。
Mahle:德國瑪勒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過濾器製造商之一。
IIR:國際製冷協會的英文縮寫,其英文全稱: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SKF:瑞典最大的軸承生產商,也是法拉利車隊制定軸承生產商。
Europcar:德國大眾旗下的一個汽車租賃的子公司。
Iveco:菲亞特汽車公司旗下的汽車子公司。
NGK:法拉利制定工業材料贊助商。

Infineon:英飛凌 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HN Meccanica:某服裝品牌。法拉利車隊的賽車服就是他們提供的。

Puma:彪馬 世界最大的運動服裝生產商之一,法拉利車手的鞋就是他們提供的。
Sanbitter:未知

Tata:印度塔塔汽車集團
Brembo:義大利最大的制動系統生產商之一。

BBS:德國最大的輪轂生產商,其作品全部面向改裝車與賽車。

Selex:SELEX通信公司隸屬芬梅卡尼卡(Finmeccanica)旗下,是一家軍用和民用通信系統供應商。

Sabelt:義大利著名運動服裝生產商薩波爾特(Sabelt)已經正式與車隊簽署贊助協議,稱為車隊的比賽訓練服裝特約提供商。

TRW Automotive:TRW Automotive(美國天合汽車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之一,集團總部設在美國密歇根州利沃尼亞市,在全球26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六萬三千多名員工,2005年銷售額達126億美元。TRW生產制動、轉向、懸掛、乘員安全方面的高科技主、被動安全產品及系統並提供售後市場作業。

Microsoft:這個不用多介紹了,地球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微軟公司

10. 歐洲意法什麼公司..具體介紹一下吧..謝謝

意法半導體( ST )公司成立於 1987 年,是義大利 SGS 半導體公司和法國湯姆遜半導體合並後的新企業,公司創立目標是在亞微米時代擠身於世界一流的半導體公司之列。新公司採納並實施一個銳意進取的公司發展戰略,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產品技術的研發活動中,與業績優異的客戶和享譽全球的學術機構建立戰略聯盟,在主要的經濟地區建立集研發、製造和銷售於一體的業務網路,力爭成為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製造公司之一。

從成立之初至今, ST 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半導體工業的整體增長速度。自 1999 年起, ST 始終是世界十大半導體公司之一。 今天,作為矽片和系統專業知識、生產能力、知識產權組合、工業及學術合作夥伴的超強聯合體, ST 確立了其在開發銷售各種半導體應用解決方案上的領導者地位。

市場定位

ST 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 2006 年凈營業收入 98.5 億美元。 ST 還是多個領域的市場領導者,例如:據初步的工業數據顯示, ST 是世界第五大半導體公司,模擬產品、模擬專用集成電路( AASIC )和模擬專用標准產品( ASSP )的銷售額居市場領先水平。 ST 是第一大手機相機模塊供應商和第二大分立器件供應商,第三大 NOR 快閃記憶體供應商,在汽車電子、工業用產品和無線應用領域,市場排名居第三。 ST 同時是全球第一大的機頂盒和電源管理晶元製造商。在中國市場上, ST 是 2005 年第三大半導體供應商。

產品陣容

ST 的產品陣容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產品陣容之一, 主要的產品類型 超過 三千多種。在極其均衡的產品組合中,既有專有 IP 含量很高的專用 IC ,也有從分立器件到高性能微控制器的多區段產品。公司的銷售收入在半導體工業高速增長的五大應用領域分配得十分均衡:通信 38% ,消費 電子 16% ,計算機 17% ,汽車電子 15% ,工業應用 14% 。機頂盒、智能卡和汽車多媒體等應用要求最短的開發時間,最少的開發成本, ST 針對這些應用開創了基於平台的復雜 IC 設計方法,並將繼續改進這些設計方法。利用這種均衡的產品組合方法, ST 能夠滿足全球戰略夥伴的所有半導體需求,對於需要全程支持的通用組件的國內企業, ST 是您承接大型系統晶元 (SoC) 項目的首選合作夥伴。

ST 的製造設施

ST 在世界四大洲興建了多座最先進的製造廠 , 目前在義大利 Agrate Brianza 、法國 Crolles 、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 、 義大利 Catania 、法國 Rousset 和新加坡建有 200mm 圓晶製造廠。此外,與合作夥伴飛思卡爾和恩智浦 ( 原飛利浦公司的半導體部 ) 共同籌建的被稱為「 Crolles2 」的一條 12 英寸生產線現已量產;位於中國無錫的 300mm 和 200mm 生產線也已量產,該生產線是由 ST 與海力士半導體共同籌建的合資企業,並將為 ST 和海力士生產 NAND 存儲器,為海力士生產 DRAM ;位於義大利 Catania 的 300mm 晶圓製造廠已建成並准備安裝設備。「 Crolles2 」聯盟製造廠是由 ST 、飛思卡爾和恩智浦 3 家公司合作開發最前沿的 CMOS 製造技術的研發基地,三方合作開發的技術節點最低至 32nm ,並與台積電在製造工藝校準上進行合作 。中國、馬來西亞、馬爾他和摩洛哥的高效組裝測試廠為這些先進的前端製造設施提供後端支持。

研發

自公司成立以來, ST 對研發的資本投入沒來沒有動搖過。 2005 年 ST 研發投入約 16.67 億美元,約占 2006 年銷售總額的 16.9 %。 ST 對研發的如此專注,在 2006 年一年就獲得了 607 項專利申請,繼續保持著業界創新成果最多的發明家記錄。 ST 積極參與多項世界性合作研究項目,並在歐洲先進技術研究計劃如 MEDEA+ 歐盟框架計劃中擔負重任。 ST 還是擔綱歐洲重要的前瞻性工業組織如 ENIAC (歐洲納米技術計劃顧問委員會)或者地區性的 「Poles de Compétitivité」 組織(例如:格勒諾布爾近效的 Minalogic 組織和普羅旺斯的 SCS 組織)。

知識網路

ST 建起了一個全球性的戰略聯盟網路,包括與大客戶的產品合作開發項目、與客戶和其它半導體廠商的技術合作項目、與主要供應商的設備和 CAD 聯合開發項目。為了增強這些工業合作關系, ST 還與全球知名的科研院所開展廣泛的研究合作。通過嚴格挑選各種戰略合作夥伴,從中汲取互補性專業知識,增強公司豐富的專利技術組合和核心能力, ST 發展出了無人匹敵的研發能力,能夠為電子工業所有領域的客戶提供最先進的解決方案。

ST 的研發計劃多數是由公司的先進系統技術部( AST )來承擔,其使命是開發公司產品部門未來 3-5 年內將需用的戰略系統知識。 AST 最近在數字消費、網路、移動安全和片內互連等方面取得了多項重大創新成果。

可持續卓越

ST 始終不渝地致力於可持續卓越( Sustainable Excellence ),其專注程度趕上甚至超過了對技術、營銷和製造業務的專注,這種專注為 ST 在全球范圍內贏得了多項殊榮。 自 1991 年以來,公司各地工廠已經獲得七十餘項企業責任獎項,其中產品質量、公司管理、社會問題和環境保護獎。

ST 在環境保護方面所作的努力,大大減少了能源、水、紙張和有害化學物質的消耗,增加了廢品回收利用率,同時大幅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ST 連續提高了「企業責任」的業績水平,在職業健康與安全等領域取得了出色的業績,集團下屬 16 個製造廠和 4 個非加工性工廠都通過了 OHSAS 18001 國際標准認證; ST 還將低功耗技術推廣應用到各種產品中; ST 基金會負責的「數字統一計劃」為縮小世界范圍數字鴻溝做出了貢獻。

公司情況

ST 自 1994 年 12 月 8 日首次完成公開發行股票以來,已經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代碼: STM )和泛歐巴黎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98 年 6 月,又在義大利米蘭證券交易所上市。意法半導體 ( ST )擁 有近 9 億支公開發行股票,其中約 72.4% 是在各證券交易所公開交易的。餘下的股票由意法半導體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其股東為 Finmeccanica 和 CDP 組成的 義大利 Finmeccanica 財團和 Areva 及法國電信組成的法國財團。

整個集團共有員工近 50,000 名,擁有 16 個先進的研發機構、 39 個設計和應用中心、 16 主要製造廠,並在 36 個國家設有 78 個銷售辦事處。

公司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同時也是歐洲區以及針對新興市場的總部;公司的美國總部設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 Carrollton ;亞太區總部設在新加坡;日本的業務則以東京為總部;新成立的大中國區總部設在上海,負責香港、大陸和台灣三個地區的業務。

隨著應用融合化趨勢不斷推動電子工業前進,同時擁有世界級客戶、系統專業知識和最前沿技術的 ST 勢必繼續成為電子工業的領軍企業。

閱讀全文

與finmeccanica集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1加幣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826
國外橡膠期貨實時行情 瀏覽:159
股票市盈動靜 瀏覽:270
麥田外匯 瀏覽:202
中建新塘天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575
基金估值計算 瀏覽:354
基金投資債權稅 瀏覽:859
航天機電資金流向 瀏覽:774
股票賬戶借用 瀏覽:712
國泰君安微融資 瀏覽:767
興業銀行貴金屬交易客戶端 瀏覽:251
菲拉格慕股票 瀏覽:637
基金660010今日 瀏覽:261
農業銀行惠農貸款如何還貸 瀏覽:154
星期六可外匯轉帳 瀏覽:55
融資需要抵押嗎 瀏覽:159
匯泉投資 瀏覽:177
鉛蓄電池股票 瀏覽:883
遠東貴金屬交易中心官網 瀏覽:8
新浪外匯加元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