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有名的私募公司有哪幾家主要運作其他公司上市么
1,黑石基金: 黑石集團堪稱華爾街上最知名的私募基金。黑石的成功,離不開史蒂夫·施瓦茨曼的功勞,他靠著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交易以及破紀錄的並購,被稱作黑石集團的「精神教父" 2、凱雷投資集團: (這個傢伙是我投入最多注意力的......) Carlyle Group成立於1987年,創辦人:大衛魯賓斯坦因。現擁有39隻基金,管理資金總額390億美元,位列世界私募基金公司前茅。業務遍及世界各地。 凱雷號稱「總統俱樂部」。其經營思想是:「如果你把有錢人和有權人聚到一起,有權人能得到錢,有錢人能得到權」,也就是中國人熟知的「權錢交易」。 成員包括:美國前國防部長弗蘭克.卡路西(助凱雷成為美國第11大軍火商);前總統老布希(助凱雷、摩根大通以4.3億美元收購韓國韓美銀行,再以27億美元賣給花旗集團);英國前首相約翰.梅傑(助凱雷在歐洲設立11億美元的凱雷基金),以及菲律賓前總統、美國前國務卿、泰國前總理、德意志銀行前行長以及IBM、雀巢、波音、BMW、東芝等世界最大企業的高官。 2000年凱雷進入中國。到2006年6月,在中國投資21個項目。在中國的投資項目一般不超過5000萬美元,凱雷偏愛和別的投資機構聯合行動以降低風險,偏愛投資行業領先或者技術領先的公司,且有很強的控制欲。 2005年8月,凱雷和軟銀聯手注資順馳置業。2005年,凱雷和保德信以4.1億美元購入太平洋人壽的24.975%(非一次性投入),被質疑為賤賣;入股中國最大的實木地板生產企業安信地板;2006年用2.75億美元絕對控股中國工程機械龍頭徐工機械,遇到全社會抵制。從中獲得的基本經驗是:「項目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關系的搭建」。 3,華平投資集團 : Warburg Pincus,美國歷史最久的私募資本之一。1995年至今,華平在20餘家中國公司投資超過5億美元,包括亞信科技、卡森實業、港灣網路、富力地產。2004年12月聯手中信等收購哈葯集團55%股權,創第一宗國際基金收購大型國企案例。2006年投資國美電器和銀泰百貨。2007年以3000萬美元,以股權投資的方式部分買下中凱開發,獲得了一個具備中國房地產開發資質的殼。進一步展開在華地產投資業務。 目前,華平集團在中國及全球范圍內的投資集中在醫葯及生命科學、通訊及高科技、金融服務、製造業、媒體及商業服務、能源和房地產等行業,用於投資的基金包括目前管理的100餘億美元及新近募集的80億美元。 4,德州太平洋集團: 在全球所管理的資金超過300億美元。 旗下的亞洲投資機構--新橋投資,命名為德州太平洋-新橋(TPG-Newbridge)。新橋集團成立於1994年。1999年出資5000億韓元收購南韓第一銀行51%的股權。中國網通收購亞洲環球電訊,新橋投資出過力。收購深發展銀行為中國上市銀行外資並購第一案。參與過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 5,漢鼎亞太: 總部在美國,1985年由徐大麟和Hambrecht &Quist合資成立,總規模約21億美元,管理過19隻基金,投資回報率超過30%,投資星巴克、希爾頓中國區酒店等。2007年初募集到5億美元,成立了亞太增長基金V,用於在大中華區、日本和韓國等北亞地區的私有股權和並購方面的投資活動。 6、貝恩資本: 成立於1984年,資產超過250億美元。已完成200多個股權投資,總值超過170億美元。2006年初以30億美元先進收購著名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旗下的感測器與控制器業務部門。 2006年12月,據傳正在募集10億美金的首隻亞洲基金,專注於投資中國與日本。參與海爾收購美泰克
B. 美國赫赫有名的基金叫什麼
應該是量子基金吧。
量子基金是全球著名的大規模對沖基金,美國金融家喬回治·索羅斯旗答下經營的五個對沖基金之一。量子基金是高風險基金,主要借款在世界范圍內投資於股票、債券、外匯和商品。量子基金沒有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登記注冊,而是在庫拉索離岸注冊。它主要採取私募方式籌集資金。
C.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重大投資
中投在創始之初,因投資黑石集團、摩根士丹利等公司出現巨大的賬面虧損,遭受社會輿論的廣泛質疑,隨後在2008年刻意放緩了投資速度,將全年新增投資壓縮在48億美元的規模。
黑石集團項目
2007年5月末,籌備中的中投公司與黑石集團(BlackStone)達成30億美元的投資意向。黑石集團已於2007年6月22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其初始發行價為每股31美元。中投公司購買黑石股票的成本大約為每股29.605美元,並承諾四年內不予出售。從斥資30億美元入股黑石集團(已浮虧近20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公司項目
2007年12月19日,中投公司購買摩根士丹利公司56億美元面值的到期強制轉股債券,占摩根士丹利當時股本的約9.86%。2009年6月,中投公司再次購入摩根士丹利12億美元普通股,保持摩根士丹利股本擴大後的持股比例約9.86%不變。中投不進入摩根士丹利董事會。
2010年9月1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批准了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收購摩根士丹利(大摩)10%具有表決權股份的要約。這意味著,中投正式成為持有大摩10%股權的股東。然而,中投從大摩的債主,變成持股10%的大股東之一,付出的代價是:超過60億人民幣的虧損! 倡導團隊精神,鼓勵各部門精誠合作,推動全體員工攜手共進。這是公司實現高效運營和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D. 現在去做美國房地產投資是否合適
現在美國房子賣不出去,他們很希望你去買,只是10年後漲價的話,這10年的房產稅還不夠漲出來的價格呢。
E. 日本音樂的代表人物
安室奈美惠
安室奈美惠,1977年9月20日生於沖繩縣那霸市,小學六年級在一次偶然的的情況下跟同學參觀藝人訓練學校時被發掘出來。她於14歲出道加入了五人團體SUPER MONKEYS合唱團,18歲的時候毅然選擇了單飛,成為艾回旗下的獨立歌手,在音樂教父小室哲哉的一手打造下一炮而紅,並成為上世紀90年代最炙手可熱的女歌手,專輯張張都創下超過百萬張的銷量,坐上日本歌壇天後的寶座,成為當時日本第一個世界級的女明星。也成為了少女時尚的風向標。安室成為當時亞洲音樂招牌的代表。其超過20年的歌手生涯,使她成為其中一位日本最長壽歌手,並穩坐亞洲第一的天後寶座。被稱為avex音樂的代表歌姬。
濱崎步
濱崎步〔浜崎 あゆみ(はまさき あゆみ)〕,日本著名流行音樂女歌手,原演員、模特。本名濱崎歩,是亞洲歌壇重量級女歌手,亞洲流行天後,日本歌壇流行教主。在1999年一躍成名,席捲2000年代至今的亞洲音樂界,與宇多田光、倉木麻衣並稱日本平成三大歌姬。多張唱片登上日本公信榜榜首,代表作有《M》、《A Song For XX》、《Dearest》等。愛稱「あゆ」、「ayu」。所屬事務所為「avex management(エイベックス・マネジメント)」唱片公司為「avex trax(エイベックス トラックス)」。2012年8月8日,推出精選集《A SUMMER BEST》。
公司經營理念為「做有獨特性的創造和貢獻」。秉承此明朗的理念,全體職員,演藝人員,事業合作夥伴都積極創業,在變化激烈的國際唱片界中成功發展成國際化跨越音樂及周邊產業的集團化企業。
業務方面涉及到唱片製作發行,藝人經紀,音樂雜志出版,網站,手機,藝人發掘與培訓等全方面。
公司設有專門的動畫製作公司,製作了電影版動畫《頭文字D Third Stage》等節目。1997年成立專門以網路提供信息產業的avex network。2001年設立行動電話專用入口網站。2001年在東京成立音樂學校。公司在香港,台灣,日本,倫敦,紐約設有分公司。
眾所周知,日本是全亞洲最大也是最完善的音樂市場。偏地開花的KTV,完善的單曲制等等都見證了日本市場的規范和龐大。
而艾回唱片應該是J POP界的龍頭老大,不同與其他的國籍唱片公司,艾回作為日本本土的唱片公司,更多的是立足與日本本地。打造的也幾乎是流行派的搖錢樹藝人。尤其在歌姬方面,濱崎步,幸田來未,島谷瞳等等都是日本最紅的女歌手。
艾回唱片於2001年在台灣設立分公司,正式進入華語市場。台灣艾回唱片的歌手也具有濃重的東瀛風格,目前艾回唱片旗下藝人有林曉培,徐若瑄,王心凌,唐禹哲,偶像組合5566,以及新晉加盟的超女安又琪,何潔等。去年伍佰&China Blue的「月光音樂」與「艾回唱片」合作,入主艾回新成立的Cutting Edge廠牌,隨即伍伯發行了簽約艾回的首張專輯《淚橋》。伍伯的加盟無疑壯大了艾回唱片的本土實力。而王心凌則是台灣艾回成立兩年來打造的第一位本土新人。雖然艾回的宣傳略顯不足,但台灣與日本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及日本艾回打造偶像的成功經驗都是艾回唱片的優勢所在。
EMI Music Japan
母公司是四大唱片公司公司之一的EMI(百代唱片)。2011 年因資金問題,EMI 宣布破產,花旗集團通過債轉股交易接管百代唱片100%股權。隨後,花旗集團以拆分方式出售百代唱片及出版業務。環球以約19億美元購得由百代錄制的唱片,而索尼以22億美元收購百代音樂版權公司(EMI Music Publishing)。
主要所屬藝人:宇多田光,椎名林檎,東京事変,GLAY,鬼束ちひろ,福田沙紀,長渕剛,雅-miyavi-,有里知花等。簡介
EMI唱片公司,全稱:電力及音樂集團(ELECTRICAL AND MUSICAL INDUSTRIESLTD),集團成立於1931年,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前身是1897年成立於倫敦的英國留聲機公司,是當今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迄今已有百年.EMI的歷史幾乎就是整個唱片業的發展史,許多著名的唱片廠牌都與EMI有著剪不斷的臍帶關系。
早在本世紀二十年代,EMI旗下的法國PATHE-MARCONT 唱片公司率先在上海成立公司。「百代」一詞也是PATHE 的譯音口彩。諸如:周旋、胡蝶、龔秋霞等中國昔日巨星以及聶耳、冼星海等進步音樂家無不雲集百代公司。
起源
EMI 的起源有兩個。一個Berliner在1898年創立的 HMV公司。1900年正式使用那個著名的小狗聆聽留聲機的 HMV商標;另一個是Columbla公司。1929年。兩者合並成立了Electrical And Music Instries (電氣實業有限公司),簡稱 EMI。這一合並使 EMI 成了當時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除了英國的 Decca、美國的Brunwick和德國的 DGG,其餘 的廠牌全由 EMI所控制。 二戰後, CBS率先推出了33轉LP唱片和45轉單曲唱片,但EMI仍死守78轉的10英寸唱 片老規格,導致不少旗下藝人跳槽離去。50年代初,本來由 EMI代理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發行權的RCA、CBS也改與Decca和Philips合作。
1955年,EMI為了扭轉不利局面而收購了Capitol 公司,希望通過它來打開美國市場。但 Capitol公司的保守作風使 EMI無法在50 年代興起的搖滾樂潮流中獲益。進入60年代後, EMI才有了轉機。先是旗下的Cliff Richard和Shadows的走紅,然後 是以The Beatles 為代表的英國搖滾潮流的興起。這股潮流中的大部分英國樂隊都簽在EM。旗下,包括Gerry & The Pacemakers、DC5、Animals、Hollies、Herman's Hermits、Yar. birds 等,而這股潮流的領頭羊The Beatles 樂隊更成了 EMI30年來最大的「金礦」。但 EMI的美國分公司 Capitol卻平白放過了發財的機會,不肯與這些英國樂隊簽約,結果這些樂隊在美國都投到了Epic、 MGM等旗下。直到 EMI強下命令,Capitol才施施然 推出了The Beatles 的第二張專輯《With The Beatles》的美國版《Meet The Beatles》。60年代的好日子很快過去了。1970年The Beatles 樂隊解散後,Capitol 立即面臨了 破產的困境。而 EMI總公司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由於工黨政府上台後禁止英國企業將資金用作海外投資, EMI開始陷入困境。1979年, EMI為 Thorn(科藝)集團收購,但仍保持自主經營。同年,撒切爾夫人的保守黨政府上台,實行經濟開放政策,EMI隨即收購了美國的Imperial、Liberty 等公司。整個80年代, EMI的經營狀況頗佳,David Bowie、Duran Duran、Queen、Pink Floy、Paul McCartney等為公司賺了大錢。1992年, EMI收購了英國著名的獨立公司Virgin, 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Japan)
在日本,日本索尼音樂集團(Sony Music Group)獨立於全球的索尼音樂(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體系。
旗下藝人
男歌手:HYDE,平井堅,游助,清水翔太,玉置浩二,久保田利伸,小田和正等
女歌手:中島美嘉,YUI,伊藤由奈,JUJU,西野加奈,中川翔子,松隆子等
團體:生物股長(いきものがかり),彩虹樂團(L'Arc-en-Cie),SID(シド),橘子新樂園(orange range),HOME MADE 家族等
Being系
基本情況
喜歡日本音樂的朋友一定聽過Avex、Sony、EMI等公司,但聽過Being系的可能並不多,就算知道這位,也不知道他/她出於哪位公司。下面我將大概介紹一下Being系。希望對日本音樂真正感興趣的朋友能過目。
Being系是由B-Gram、ROOMS、ZAIN、GIZA等音樂公司組成,全名為Being Music Fantasy,或簡稱BMF。幕前幕後陣容之強大可說是日本最強的音樂機構之一。長戶大幸為Being創始者兼製作人,作曲包括栗林誠一郎、小松未步[曾為WANDS(已解散)、DEEN、the Field of View(已解散)提供過歌曲,自己也有拿回來唱,她自己演唱的歌有我們熟悉的柯南劇場版第四部主題曲あなたがいるから]以及被稱為織田哲郎(已退出,主要作品有櫻桃小丸子片尾曲:劈里啪啦……)的接班人大野愛果(為倉木麻衣等人提供歌曲)等人,被選為日本最受歡迎的作詞者坂井泉水(ZARD主唱)與AZUKI七等人為主要作詞,編曲有池田大介、古井弘人等。
音樂特色大多是以流行與搖滾(搖滾以B』z、WANDS為代表)為主,節奏輕快、不論男女老少都能夠輕易琅琅上口,並且歌曲一開始就能馬上帶動高潮,例如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灌籃高手主題曲(全部為Being歌手演唱)以及由名偵探柯南(除Two-mix那首外都由Being歌手演唱)等等。
旗下的樂團名稱大多以無特別意義的英文字為主(如B』z、ZARD、DEEN,WANDS有塔羅牌中幸福之杖的意思),並具有創作實力,而且不像一般偶像藝人以大量廣告、電視綜藝節目宣傳,而是「以不宣傳為宣傳」,大多靠自身實力及風格嶄露頭角,例如神秘天後大黑摩季(現已退出Being)曾經被傳出有其歌聲,並無其人的謠言,但在1997年個人演唱會上在五萬人前獻唱,不實謠言也停止流傳。
甚至曾經在1993年ORICON排行統計第一到第六名都是Being系藝人,但在注重影音聲色、偶像商業化的台灣市場,也難怪Being系在國內依然鮮為人知。
Pony Canyon
中文譯名「波麗佳音」,是富士產經集團所有的富士媒體控股的中核企業之一。除發行自行企劃製作的音樂產品外,亦為關系企業富士電視台發售節目DVD。波麗佳音是日本規模前列的唱片公司之一,亦是世界除三大唱片公司以外規模較大的一家獨立唱片公司。台灣,香港分公司所屬的歌曲版權一賣給豐華唱片。
所屬歌手
aiko,w-inds. ,橘慶太,上戸彩,恵比壽マスカッツ,工藤靜香,Sexy Zone,飛輪海,AARON(炎亞綸),SS501,Lead,渡り廊下走り隊7等。 濱崎步
宇多田光
倉木麻衣
以上為日本三大歌姬
幸田來未
安室奈美惠
大冢愛
中島美嘉
Yui
木村KAERA
BOA
水樹奈奈(聲優歌手)
西野加奈
小松未步
石川智晶
手島葵
JUJU
工藤靜香
赤井林檎
黑石瞳
島谷瞳
林原惠美
梶浦由記
真野惠里菜
男
福山雅治
miyavi
GACKT
喜多郎
平井堅
.....(排名不分先後) kat-tun
AKB48
早安少女組
Hundred Percent Free
SMAP
kinki kids
w-inds
ARASHI嵐
mr children
radwimps
perfume(電音香水)
RIP SLYME(屎爛幫)
橡膠樹(VR)
X JAPAN(VR) 柚子
決明子
Aqua-Timez
彩虹樂隊
神思者
SOUND HORIZON
東京事變
GLAY Bz
橘子新樂團
大無限樂隊
MOVE ZONE
LM.C
月之海
小事樂團
F. 史蒂夫·施瓦茨曼的主要成就
出色的「精神教父」
在美國《財富》雜志記者AndySerwer眼中,施瓦茨曼語調柔和,思維縝密,反應敏捷。那雙淡藍色的眼睛閃爍著熱切的光芒,當它們盯著你的時候,彷彿能夠鑽入你的內心。「我最大的職責其實是盡力猜透人的心理,」施瓦茨曼說,「我需要了解人們行事的動機。」也許正是由於掌握了這一許多人並不善擅長的學問,施瓦茨曼才將整個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條,乃至黑石的每一個細節都打上了他行事風格的烙印。
黑石的員工都尊稱施瓦茨曼為「精神教父」,而能夠得到這樣一個封號,施瓦茨曼當然知道其中的別樣滋味。在黑石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里,施瓦茨曼與其他曾經的合夥人並不總是那麼容易找到默契,有人調侃說,因為與施瓦茨曼產生口角而與「黑石」分道揚鑣的合夥人可以組成一支華爾街的「明星棒球隊」,這其中囊括了業界許多顯赫的名字。一個曾經目睹其中一次「分手」場景的人回憶說「:當時雙方吼聲連連、咒罵不斷,那真是我平生在華爾街所見的最厲害的一次爭吵。」然而,正如黑石一路走來經歷了不少風雨一樣,施瓦茨曼也從昔日的幼稚與莽撞中逐漸成長為一名成熟的企業家。
因此,當問起與那些前合夥人口角的歷史時,施瓦茨曼毫不隱晦地說:「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好多年了。但從那時候起,我真的變成熟了很多。」今天的施瓦茨曼總是以謙謙君子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每當遇到可能與合夥人發生爭執的事情,施瓦茨曼一定會以笑臉相陪,甚至他還會將那些工作中發生過不愉快的合作者請到自己在曼哈頓區公園大街上的豪宅或者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海濱別墅度周末,讓妻子為同事們親自下廚做菜。「黑石需要一種團隊共享精神,」施瓦茨曼這樣解釋自己的變化。 施瓦茨曼的領袖才能和人格魅力並不僅僅表現在公司內部,他在業界也擁有良好口碑,並贏得了「非主流世界大師」(,「另類宇宙的主宰」-按照華爾街的術語,私募股券投資等通常被稱為「另類資產」的雅號。在黑石的早期,整個投行和基金持有人都推崇敵意並購策略,但就是從這時起,施瓦茨曼為黑石定下了一條基本准則-不做敵意收購。「敵意收購往往是一個把收購成本無限制提高的過程。入侵者要應對可能出現的毒丸計劃、金色降落傘或者白衣騎士,直接導致了企業債務猛增。我們認為,和每一單收購生意中的關聯公司保持友善的關系相當重要,甚至我們可以放棄某些已經付出的艱辛努力。」正是在過去22年中一貫秉持非敵意收購這一標志性策略,黑石成為了一個連對手都願意與之打交道的公司。
施瓦茨曼的眼光之獨到和掌握時機之准在華爾街都無人能及。例如,黑石集團2004年從德國私人資本手中買下了Celanese化學公司。這塊資產到手還沒捂熱,隨即被推向美國上市,當時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低迷,傳統行業在股市開始受到青睞,不到半年,黑石集團轉手之間就拿到了現金收益30億美元,而且手上還掌握了為數不少的股份。對於如此劃算的買賣,施瓦茨曼的手段可見一斑。最新的統計數字表明,黑石集團控制著47家公司。從這些企業資產的買賣當中,黑石集團僅在2006年的收入就高達850億美元。黑石集團近期的收購則更為頻繁。該集團於今年2月初以389億美元成功購得美國最大的商業物業集團——權益寫字樓投資信託公司,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杠桿收購交易。黑石又於3月宣布,計劃以19億美元現金收購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母公司杜莎集團。黑石近期還盯上了克萊斯勒公司,正與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就收購或結成某種形式的聯盟進行磋商。這些「大手筆」的收購案自然都與施瓦茨曼獨到的眼光和謀略息息相關。他一手創建的黑石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equityfund)公司之一,在其建立的22年時間內保持著30%以上的年平均增長率。如今已成為覆蓋私募基金、房地產、資產管理和財務咨詢的綜合性金融品牌。而在其首嘗「公開上市」螃蟹的過程中,拿到了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cic)30億美元的投資。
G. 跪求bboy解答。backrocks的歷史。
是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總部設於於美國紐約市,並在全球26個國家中設立了74個辦公室,客戶遍及60個國家。主要業務為針對法人與零售通路提供投資管理、風險管理與財務諮詢服務。旗下知名基金包括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貝萊德拉丁美洲基金、貝萊德新興歐洲基金、貝萊德世界能源基金及貝萊德新能源基金等。
貝萊德1988年由前按揭債券交易員勞倫斯·芬克 (Laurence Fink)於只有一房間的辦公室創立。其後,於1999年透過首次公開發售股份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10月,貝萊德與美林投資管理合並並命名為貝萊德集團
2009年6月12日,巴克萊銀行以135億美元(約1053億港元)的價格將旗下資產管理部門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簡稱BGI)售予美國基金業巨擘貝萊德(BlackRock)
貝萊德以66億美元現金加價值69億美元3780萬股普通股方式,約占貝萊德合並後19.9%權益,總價135億美元完成收購。
BGI曾為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規模達1.5兆美元(約11.7兆港元),貝萊德則管理約1.3兆美元(約10.1兆港元)資產。兩家公司合並後,管理的資產接近3.19兆美元(約111.7兆台幣與24.7兆港元),成為全球最大投資管理公司。
歷史
1988年:貝萊德前身 – 黑石集團金融資產管理部門成立 (Blackstone Financial Management)
1992年:自黑石集團獨立,更名貝萊德 (BlackRock)
1995年:與PNC資產管理部門合並,發行共同基金
1999年: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 (NYSE: BLK)
2000年:開發貝萊德風險管理系統 (Blackrock Solutions)
2005年:合並State Street股票研究公司
2006年:與美林投資管理合並 (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成為全美最大上市資產管理公司
2007年:合並Quellos集團的組合基金業務
2008年:啟動金融市場諮詢服務
2009年:同意收購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BGI),並於2009/12/01正式完成收購程序,成為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
H. 新浪最大股份持有者是誰
抄盛大網路收購新浪成為最大股東
持有新浪公司股份合計佔到新浪發行股份的19.5%。
收購的總交易額高達2.3億美元,收購方式為現金加股票置換。
新浪最新股權結構
新浪總共有66,082,830股普通股,前四大股東分別為BlackRock, Inc.、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Platinum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
I. 黑石集團和高盛以及摩根士丹利有什麼區別
1、美國高盛集團是一體化服務的全球性投資銀行,在投資、融資、收購兼並、專股票屬債券研究等方面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集團創始於1869年,總部設於美國紐約,在倫敦、東京和香港分別設有地區總部,並在全球19個國家41個城市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目前集團的專業人員有1萬多人,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
2、黑石墨集團,業界稱西摩或小摩,總部在美國紐約,總資產2.5萬億美元,總存款高達1.5萬億美元,佔美國存款總額的25%,分行6000多家,是美國最大金融服務機構之一,摩根大通於2000年由大通曼哈頓銀行及J.P.摩根公司合並而成,並分別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和貝爾斯登銀行和華盛頓互惠銀行。摩根大通是一家跨國金融服務機構及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業務遍及60多個國家,包括投資銀行、金融交易處理、投資管理、商業金融服務、個人銀行業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