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陝西星王集團郭立紅

陝西星王集團郭立紅

發布時間:2021-03-05 19:13:51

❶ 陝西女明星都有誰

陝西明星一覽
(不完全統計)
1.導演:黃建新(微博)、顧長衛、王全安、張藝謀、馮小寧(微博)、吳天明、劉惠寧、阿甘、楊樹鵬(微博)等
2.影視劇演員:馮遠征(微博)、竇驍、白冰、郭濤、侯詠(微博)、景甜、凌瀟肅、劉曉虎(微博)、孫菲菲(微博)、孫堅(微博)、劉怡君、苗圃、文章、張涵予、王茜華(微博)、閆妮、尤勇、張嘉譯、周傑(微博)、張鐵林、許還山、孫飛虎、張延(微博)、董維嘉(微博)、馬躍(微博)、戴春榮(微博)、趙崢(微博)(微博)、賈青(微博)、巴多、王雙寶、張暘、吳京(微博)安、王姬、於謙(微博)、戈治均、李萬年、呂中、趙長軍、劉交心、任山、王大治(微博)、王澤霖、吳珏瑾等
3.小品、相聲演員:郭達、李琦(微博)、石國慶(微博)、楊蕾、周春曉(微博)、衡小珍等
4.主持人:柴璐(微博)、王筱磊(微博)、胡蝶(微博)、馬松(微博)、白延琴等
5.歌手:王傑、孫浩(微博)、蘇醒、韓真真(微博)、王箏(微博)、許巍、鄭鈞、張楚、曹軒賓、付辛博、羅開元、黨寧、武藝(微博)、黑撒樂隊、玄樂隊、孫萌、李琛(微博)、馮健雪、王向榮、郭大衛、樊博、賀一純、王凡瑞、黃鑫、哈輝(微博)等
6.音樂人:趙季平、吳向飛等
7.戲曲名家:李梅、李小鋒、孫存蝶等
8.影視劇作家:蘆葦、張阿利、呂宏強等
9.網路紅人:芙蓉姐姐(微博)、林家小妹(微博)、慕容萱(微博)等

❷ 請問十大元帥都有誰他們分別是哪裡人謝謝。

有朱德 彭德懷 劉伯承 林彪 賀龍 陳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朱德
字玉階。四川省儀隴縣人。一九0 九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一九一三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一九二二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五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一九二七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一九二八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總指揮,紅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兼紅一方面軍總司令。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彭德懷

原名彭德華。湖南省湘潭縣人。一九一六年入湘軍。一九二二年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在湘軍任營長、團長。參加了北伐戰爭。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領導平江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軍長,紅三軍團總指揮及軍團前委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東方軍司令員,陝甘支隊司令員,紅一方面軍司令員,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副總指揮 (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副總司令員),中共北方局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總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第六、七、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劉伯承

四川省開縣人。一九一二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一九一四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在護國、護法戰爭中,任連長、旅參謀長、團長。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暫編第十五軍軍長。一九二七年參加領導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長。後留學蘇聯。一九三0 年回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書記,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兼中央縱隊司令員,中央紅軍先遣隊司令,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紅軍大學副校長,中央援西軍司令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中原軍區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南京市市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林彪
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黃岡縣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五年考入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在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任排長、連長。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營長、團長,第一縱隊司令員,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軍團長,紅軍大學校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司令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衩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
黨第七屆中央委員,第七、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與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等結成反革命集團,同江青反革命集團互相勾結,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陰謀奪取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陰謀敗露後,於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飛機外逃,在蒙古溫都爾汗地區墜機身亡。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決定開除其黨籍。一九八一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確認為反革命集團案主犯

賀龍
原名賀文常,字雲卿。湖南省桑植縣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曾任縣討袁護國民軍總指揮,湘西護國軍營長,靖國軍團長,四川警備旅旅長,混成旅旅長,建國川軍師長。一九二六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一師師長,第二十軍軍長。一九二七年參加領導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總指揮,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書記,紅二軍團總指揮兼紅二軍軍長,紅三軍軍長,紅二、六軍團總指揮兼紅二軍軍長,紅三軍軍長,紅二、六軍團總指揮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主席和湘鄂川黔軍區司令員,紅二方面軍總指揮。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0 師師長,冀中軍政委員會書記,晉西北軍區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司令員兼晉綏野戰軍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西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書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太長了搞不了,其它的上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6/18/content_925477.htm
參考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6/18/content_925477.htm

❸ 中國新興建設開發總公司的管理團隊

陝西省西安市霞橋區濕地公園新興勞務公司普華淺水灣工地川渝勞務隊鋼筋老闆劉志強架子工老闆劉成

❹ 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方誌敏,三合會」創始人方大洪,你還 知道哪些方姓的歷史名人

1、方大洪

鄭成功部將,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愛國組織洪門的創始人之一,為洪門「前五祖(少林五祖)」之一。五祖在全國分「天地會」、「三合會」、「袍哥"、「哥老會」、「小刀會」。

方大洪為「三合會」創始人。清朝初期,朝廷「火燒北少林」後,胡德帝、李式開、馬超興、方大洪、蔡德忠五人逃到福建借南少林掩護,秘密開「反清復明」展活動,稱為少林五祖。.

2、方誌敏

方誌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遠鎮,乳名正鵠,號慧生。江西上饒市弋陽漆工鎮湖塘村人,中國共產黨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和紅十軍團的締造者。

3、方雷

是方氏的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他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的八世孫楡罔之長子。《書洪範》說:「雷於天地為長子」。《春秋合讖圖》說:「軒轅氏主雷雨之神。」他是黃帝之後嫘祖的父親,原居雷澤(今濮陽和山東菏澤一帶)。

因「佐黃帝(伐蚩尤)有功,封方山」,叫方雷。他的後裔以山為姓曰方;另一部分以方雷的名字「雷」為姓曰雷;到南宋時,在江南的方殷符的第五子方廷英之長子方以平改為鄺姓。這就叫「方、雷、鄺三姓同源,皆來自方雷。」

4、方臘

方臘(約1076-1121)北宋末年浙江農民起義首領,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人,一說原籍歙縣(今安徽歙縣)。

僱工出身(一說家有漆園)。方臘因不堪花石綱之擾,於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之說,組織群眾,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自號「聖公」,年號「永樂」,設置官吏將帥,建立政權。

周邊各地紛起響應,人數擴大到幾十萬,連續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縣(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的廣大地區),東南震動。

起義軍計劃劃江而守,漸圖進取,十年內推翻宋王朝。宋徽宗命童貫為宣撫使率軍十五萬鎮壓,起義軍戰斗失利。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臘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幫源洞和梓桐洞,後被叛徒告密,受傷被俘,同年秋被殺。

5、方浚頤

方浚頤(1815-1888),字飲苕,號子箴,又號夢園,安徽定遠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進士。同治八年(1869年)授兩淮鹽運使。曾國藩督兩江時,學士袁保恆主張增加鹽價,方浚頤堅決反對。

歷任浙江、江西、河南、山東各道御史,兩廣鹽運使兼署廣東布政使、四川按察史等職。後退出政界,到揚州開設淮南書局。廣攬四方賢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著有《二知軒詩文集》、《忍齋詩文集》、《古香凹詞》等著作,流傳後世。

❺ 趙元庚的人物原型

1891年趙承綬出生於山西 五台縣槐陰村。其父趙長庚,子星西,前清附生、候銓訓導,以教書為業。趙幼年隨父課讀,十四歲就學本縣創辦最早的郭家寨文西學堂。因喜好武事,十八歲入太原陸軍小學,繼升清河陸軍中學。辛亥革命山西新軍起義後,趙回省參加地方革命武裝——忻(州)代(州)寧(武)公團,在團長續桐溪屬下任教練官。同年11月間,公團二千人經繁峙縣出茹越口攻取大同。趙率左翼游擊隊為前鋒,進至懷仁縣,偵知大同同盟會已經起義,清總兵王得勝已率部退走,公團遂進入大祠。同日,清駐宣化和張家口的淮軍郭殿幫部,毅軍陳希義部二千人前來增援大同,圍城猛攻。公團與大同起義軍堅守四十餘日,直至南北議和,各省停戰,公團依協議撤至雁南,由趙翠左翼游擊隊殿後。1912年,忻代寧公團解散,趙復學於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畢業後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騎科學習。趙豪爽不羈,綽號二虎,學習不甚用功,考試常居榜末,但性格豁達,膽大心細,遇事能當機立斷,敢作敢為。有一次假期後由原籍步行返太原,途中見有群眾圍觀一匹駿馬,趙素愛馬,遂上前觀看。原來是一匹烈性馬,不服駕馭,已摔壞數人。趙不聽他人勸阻,一躍而上,馬遂賓士跳躍,趙被摔了下來,左臉鼻側裂口出血。趙不顧疼痛,立即爬了起來,以左手按住傷口,右手攬轡,再次躍上馬背,以足鐙用力夾擊馬腹,烈馬終為馴服,不再暴跳,一氣跑到太原。趙始就醫,傷疤至老可見。 1918年趙承綬畢業後回山西,在晉軍步兵第一團團長楊愛源屬下歷任排、連、營長等職。1924年升任第六混成旅第十一團目長,先後參加了閻錫山堵截續桐溪策劃的樊鍾秀建國豫軍進攻山西的戰役;閻錫山為策應吳佩孚軍北上攻打駐在直隸省(今河北省)順德的國民軍第二軍鄭思成部的戰役;奉、直、晉三方聯合進攻國民軍的所謂討赤戰役。 1927年6月間閻錫山通電易幟,晉綏軍改編為北方國民革命軍,趙承綬任第二軍第二師師長。同年9月,他率部參加了進攻奉軍的戰爭,佔領新樂和石家莊等地。其後晉軍作戰失利,趙率部撤回,退守娘子關一線。 1928年3月國民黨進行第二次北伐,趙承綬受命率部進攻平山,以威脅奉軍側背。趙部攻佔平山後,繼又與主力夾擊石家莊的奉軍,佔領了石家莊。6月,奉軍被驅逐出關,北伐完成後,晉軍主力縮編為12個師,並改用全國統一番號,趙承綬改任陸軍第三十九師師長。 此時, 閻錫山統治了晉、冀、察、綏四省及平、津兩大城市。閣錫山接收了察綏兩省雜牌騎兵約四個軍二十六個團的人馬,包括在綏遠滿泰的一個騎兵軍和王英的一個騎兵軍,包頭另有一個獨立騎兵旅;在察哈爾省有張礪生的一個騎兵軍和彭兆林的一個騎兵軍。這些隊伍都是利用「北伐」的機會,招收土匪騎兵擴充成軍的,建制龐雜、素質不良,紀律很差;誰來就擁護誰,只知道要糧要餉,不知道服從軍令。從擴充實力起見,閻錫山著意將其正式收編。因此,察、綏甫定,即委其第六軍軍長傅存懷為騎兵司令,對雜牌騎兵著手進行改編。傅存懷出師不利,欲速則不達,釀成了王英部一個騎兵旅拉走當了土匪的後果。經過考察,閻錫山改任出身保定軍校騎科的趙承綬出任騎兵司令,騎兵是趙承綬的本行,這是他歸口的一個絕好機會,況且一上來就是獨當一面的騎兵司令,何樂而不為。這時的趙承綬雖然春風得意,但是頭腦卻異常冷靜,吸取傅存懷失敗的教訓,他就雜牌騎兵整編問題向閻錫山提出三點要求建議:第一,不能操之過急,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第二,逐次編遣,由我斟酌用人;第三,創辦一個教育機構,培養基層幹部,以便逐步打入各騎兵隊伍內部。得到閻錫山的全力支持後,趙承綬就任第三集團軍騎兵司令,設司令部於大同。1928年10月,閻錫山批準的軍事教育機構——「第三集團軍騎兵教練所」設立,趙承綬兼任所長。教練所從培養基層幹部、加強騎兵的正規化建設出發,分設兩個軍官隊和五個軍士隊。軍官隊的學員一部分來自趙承綬老步一團的軍官,一部分來自各騎兵部隊中的中下級軍官,還有一部分為在本地招收的文化基礎較好的學生;軍士隊的學員一部分來自趙承綬舊屬年齡在20歲以下的青年士兵,一部分來自騎兵部隊中年齡在20歲以下的青年士兵,還有一部分是在本地招收的文化基礎差一些的青年學生。所內講授科目:軍官隊學科有騎兵簡要教程和騎兵典範令,術科有馬術和野外教練;軍士隊學科有騎兵典範令,術科與軍官隊同。1929年6月畢業,舉辦一期,共培養軍官320名,軍士630名。畢業後,軍官隊學員分發到各騎兵團充任准尉特務長,少、中、上尉排長,個別成績的突出的直接充任少校連長;軍士隊學員少數分配到各騎兵連充任准尉特務長,少、中尉排長,多數任各騎兵連的上、中、下士等基層幹部。由趙承綬一手訓練出來的這批騎兵幹部逐步被配備到復雜的雜牌騎兵中,通過他們,趙承綬及時地了解各騎兵部隊的動態和具體情況,防範於未然,因此編遣任務得以順利完成,從而初步奠定了晉綏軍騎兵統一的基礎。
與此同時,趙承綬從閻錫山規定的「不出事,編的越小越好」的原則,採取「培養基層、輪訓中層、調配上層的辦法,經兩次並編,把這些騎兵縮編為4個旅12個團。」經過整頓、並編、教練, 晉軍騎兵規模初步形成。晉軍之正式有騎兵序列由此開始。從這個意義上講,趙承綬對於晉軍騎兵起了奠基的作用。趙承綬本人也因此進一步得到閻錫山的信任和重用。此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晉軍騎兵雖幾經變動,擴編、縮編、整頓,但騎兵司令卻一直為趙氏所任,「承綬統領晉綏騎兵長達十年之久。」
接管騎兵之後不久,1929年2月,趙承綬開始兼任第三集團軍特別黨部監察委員;同年11月,又任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統帥綏北各軍。1929年,閻錫山為增強自己的實力,再次擴軍。趙承綬所屬的騎兵擴編為四個師,所委任的四個師長都是趙的親信。1930年夏,中原戰起,趙承綬所屬騎兵隨晉綏軍參加隴海線作戰,歸徐永昌指揮節制。9 月,奉軍入關,反蔣軍潰敗,趙承綬率部退回雁北、綏遠一帶整頓。晉軍整編,趙承綬仍任騎兵司令,駐節大同。同時兼任平綏護路司令、大同警備司令、剿匪司令等職。土匪軍閥孫殿英,自盜挖清東陵慈禧墓葬後,受到多方責難,不知所從,不得已投靠了佔有華北五省市主要地盤的閻錫山。孫雖名義上投了閻,但仍很不安分,時時想著東山再起,令閻十分頭痛。為穩定山西省境,遂慫恿其向西北發展,逼迫孫殿英離開山西。待孫進攻寧夏失敗後,閻錫山決定派兵解決孫部,以絕後患。趙承綬奉命攔截孫部。據他本人回憶:當時,「孫殿英正處於被馬鴻逵消滅的危險境地,趙承綬派騎兵第三旅呂汝驥部把孫從石咀子以南接應過來,於是孫的殘部也得以安全渡過黃河,逃出馬鴻逵的勢力范圍。」「趙承綬一方面把孫部接應下來,另方面傅作義、王靖國、趙承綬三部早已在三盛公地區布成防線,阻止孫部再向後撤,傅、趙、王早已秘密商好解決孫殿英的辦法。」「孫殿英退過黃河以後,狼狽不堪,兵無糧,馬無草,完全陷於困境。某日趙承綬以電話告孫說:『傅主席已經到五原,請你立刻來五原開會,共商善後辦法。我也在五原等你,請你務必立刻就來。』」孫對此毫不懷疑,徑直前往五原。趙承綬遂會同傅作義等按原定部署,向孫殿英出示事先擬好的閻錫山電文,內容大意是:「殿英未遵照中央命令去青海,反而攻擊寧夏,蔣先生大為不滿。殿英失敗後,善後很難處理,也不好向蔣交待,希望速親到太原商討善後辦法。」孫殿英自感窮途末路,只好答應親去太原。隨後,趙承綬交等又派專人送孫殿英到太原,實際上等於是押解交給閻錫山處理。孫殿英離開後,趙承綬與傅作義同駐五原,專門處理孫部的改編事宜。這時,閻錫山指示趙、傅:不許給孫部留一枝槍,一顆子彈,一匹騾馬。毫無出路的孫殿英所部不得接受改編:按序列先後開過山西軍隊第一道防線時被收繳全部長槍,到第二道防線時收繳全部馬匹,第三道防線盡上所有殘留的武器、騾馬以及手槍等。除劉月亭、盧豐年兩部編為兩個旅外,其餘散編於晉軍各部隊,趙承綬部「近水樓台先得月」,不僅滿員,而且每個班都有備補兵幾人。孫殿英到太原後,方知上當,無奈事情已不可挽回,在蟄居晉祠一個時期之後,隻身赴北京,投了宋哲元。孫殿英後來提及此事,曾不無感慨地說:「萬沒想到我攻寧夏失敗,竟叫幾個小孩子(指趙承綬、傅作義等)就給收拾了。」
1932年,趙在綏遠剿匪,收編了土匪蘇玉生手下的一個團。但不久,趙得知該團軍紀很差,群眾反映極壞,並圖謀嘩變,便以果決手段收繳了全團的槍械。宣稱發錢遣散回家,把全團官兵五六百人,裝進五節鐵皮車廂中,之後全部槍斃在乎綏鐵路豐鎮至包頭的沿線各站。四方聞風肅堪,一段時期,綏省股匪為之斂跡。
抗日戰爭前,趙以六七萬元支援家鄉槐陰村建設。主要項目是:在原有基礎上擴建了一所規模不小的兩級小學,購置圖書儀器,出高薪聘任有辦學經驗的校長和優秀教師;貧寒學生免費上學,學習成績優良者有獎學金,修建了承志醫院,村人免費就醫,強令村人吸鴉片煙者戒煙,組織供銷社,設立紡織廠,提倡植樹種棉,從外地引進蘋果樹苗,免費發給,每株另給獎勵金一元;修溶水渠,打自流水井一眼,源泉至今不息。趙援助家鄉的建設工程直到抗戰開始,尚未全部竣工。他修建的校舍,解放後除槐陰本村學校佔用部分外,五台縣辦了一所高級中學。
1936年1月趙承綬以戰功獲國民**四等雲麾勛章。同月25日, 被國民**授予陸軍中將軍銜。7月, 獲國民革命軍誓師十周年紀念勛章。11月,獲三等雲麾勛章,在1936年冬,徳穆楚克棟魯普(德王)和王英等部在日軍直接指使下由察北進犯綏遠省。其時,為了適應戰時需要,經南京國民**軍事委員會批准,晉綏騎兵整編為騎兵第一軍,仍由趙承綬任軍長,所屬三個旅,整編為兩個騎兵師,分駐集寧、武川、五原、臨河一帶。是年秋冬,日偽犯綏日亟,當傅作義將軍獲閻錫山首肯抵抗日偽,與駐兵綏遠的趙承綬及王靖國等商談抗敵大事時,趙承綬慨然同意傅對日偽的反擊主張,並表示以全力支持抗敵。1936年11月15日,日偽進攻紅格爾圖。其時駐守紅格爾圖的即是趙承綬所屬騎兵部隊。面對敵之進攻,守軍遵從抵抗精神,由第二團團附張著親率兩個騎兵連,一個重機槍連(欠一排)固守紅格爾圖。由第二團團長張培勛親率兩個騎兵連,一個重機槍排,從距紅格爾圖三十華里之高家地前往支援。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我陣地猛攻。我英勇的騎兵部隊則拚死抵抗。戰斗持續兩日,敵仍不能前進一步。16日,趙承綬軍長與傅作義將軍一起親到集寧前線指揮,命令騎兵第一師師長彭毓斌配附二一八旅董其武一部,出其不意抄襲敵後,一舉擊潰了進犯之敵。紅格爾圖一戰旗開得勝,趙承綬又襄助傅作義策劃百靈廟戰役。在百靈廟之戰中,騎一軍第二師與傅部孫蘭峰旅擔任主攻任務,第二師師長孫長勝、傅部孫蘭峰旅長分任正副指揮。百靈廟戰役在晉綏軍趙、傅兩部的鼎力配合下,大獲全勝,沉重地打擊了日偽的囂張氣焰。綏遠抗戰一振全國士氣,傅作義將軍因此而享譽海內外,趙承綬也因綏遠抗日有功,獲頒二等寶鼎勛章。綏戰歸來,趙承綬感慨系之, 奮筆自題一聯,出征未遂男兒願,班師猶恨日本奴,以明堅決抗日之志。 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戰爭爆發。趙承綬所部改編為騎兵第一軍,趙任軍長,率軍直搗熱河林西縣,一鼓攻克察北的商都、化德南壕塹(屬張北縣)等地。正在擴大戰果,繼續前進之際,因右翼平綏線失利,被迫轉移,於1938年初逐步由呼和浩特退歸晉西北,駐守岢嵐、神池、寧武、靜樂等縣。趙的司令部先後駐寧武壩上,靜樂南關等地。時八路軍已先期進駐岢嵐、五寨、嵐縣地區。因國共實行合作抗日,八路軍第一二O師在晉西北的部隊列歸趙承綬軍長統一指揮,師長賀龍親至壩上與趙會晤。賀既胸懷坦盪,趙亦天性豪爽,雙方一見如故,相與甚歡,遂共商晉西北地區對日作戰的戰略大計及有關協同配合等問題,至為融洽。賀並推趙為晉西北抗戰部隊的總指揮。
這次會晤使趙承綬思想上受到很大影響,他對八路軍堅持抗戰的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嚴明整肅的紀律和軍民魚水般的關系等十分敬佩。同時迫於抗日形勢的要求和閻錫山為改造舊軍的四新教育(新的教育、新的統馭、新的管理和新的作戰)的號召,他深深感到必須革故鼎新,闖出一條新路子,方能取得抗戰的勝利,決計在他的部隊里掀起一個整軍的熱潮。旋將軍司令部及所屬主力部隊,由壩上移駐東寨。趙每日雞鳴即起,身著士兵服裝,扎腰帶、裹綁腿,集合軍部全體官兵及駐在附近的所部舉行早操,言傳身教,對部隊嚴加整頓,並置身行伍,演習操作,加緊訓練。通過一段時間的整訓,部隊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新。是年6月,騎一軍司令部移駐靜樂縣南關,與駐在嵐縣的第一二O師相距只有三十華里,經常聯系,互通情報,關系尤稱密切。有一次,賀龍師長親率第一二O師文工團到靜樂縣為騎兵第一軍作慰問演出,節目內容是趙承綬軍長率部配合友軍打敗日偽軍,收復了察北失地商都、化德、興和等縣的戰績。在演出前還由蘇聯顧問介紹了蘇聯**對這一戰績的評價,和蘇聯小學生在表演這一戲劇時爭當趙軍長的騎兵,不願扮演日偽軍的情況。第一二O師文工團這一演出,極大地鼓勵了騎一軍的士氣。由於同一二O師的頻繁接觸和深入了解,趙承綬看到八路軍的政治工作開展得十分活躍,於是先後邀請了**員宋震寰到騎兵軍任政治部主任、甄夢筆(現名甄華)任軍部的軍政幹部學校政治部主任。一時有不少**員和進步青年進入騎兵軍,對趙整訓騎兵軍的工作,起了一定的影響和推動作用。這段時期騎兵軍抗日政治氣氛頗為濃厚,儼然是一支抗日的勁旅了。
趙承綬騎兵軍多次與第一二O師互相配合,在寧武、軒崗和神池、五寨地區的八角堡、利民堡、三井、義井等戰役中,兩軍並肩作戰,取得了勝利。趙為感謝第一二O師協助騎兵軍解救寧武之圍,回訪了賀龍師長,並以晉鈔二十萬元饋贈,幫助第一二O師解決了一段時期的軍需困難,兩軍友好關系進一步得到發展。 1939年7月晉綏軍擴編為四個集團軍,趙承綬升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兼任山西省**第二行署主任。趙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駐地陝西省宜川縣秋林鎮返晉西北時,取道陝北,宿於延安以東不遠的一個山村內。**中央發覺後,立即派較高級幹部和群眾代表數十人將他接到延安,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迎會,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趙承綬回到晉西北後,在興縣蔡家崖組設了第七集團軍總司令部和山西省**第二行署。晉西北的組、政、軍、經、教各部門統歸他領導。是年12月,震動全國的晉西事變爆發,趙承綬奉閻錫山之命,率部自岢嵐、寧武、五寨等抗日陣地撤至興縣、臨縣、萬山縣一帶,作進攻新軍決死隊的部署。趙的司令部移駐臨縣後,召開進攻新軍的軍事會議。趙請辛亥革命以來二十多年的老友、暫編第一師師長續范亭參加了這次機密會議。當趙傳達了閻錫山消滅新軍及**抗日武裝的命令之後,續范亭在會議中借故脫身,策馬飛奔岢嵐縣的**晉西北駐地,立即向黨委作了報告。因而新軍決死第四縱隊暫編一師、八路軍第三五八旅等抗日武裝得以搶先佔領臨縣、方山、岢嵐縣間的赤尖嶺軍事要地,使趙進攻新軍和八路軍的計劃與部署頓歸破產。新軍方面成立了山西新軍臨時總指揮部,由續范亭任臨時總指揮,從1940年元旦開始向趙承綬部進行自衛反擊,於1月14日即將趙承綬第七集團軍總部所在地臨縣攻克。趙率部向離軍公路以南倉皇敗退,沿途遭到新軍截擊。趙部傷亡逃散,為數過半,一應軍資器物幾乎盡行丟棄。事後閻錫山向重慶國民**除自請處分外,並請給趙承綬以撤職留任處分。此後,趙承綬不得不離開他一手組建起來的騎一軍,脫離軍職。
1945年8月中旬閻錫山命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第五專區專員續汝楫趁日軍未撤退之前,由汾東去搶收上黨,遭八路軍沉重打擊,迭電告急。閻擬命趙承綬率二萬餘人前往增援。趙以正在接收日軍遺留物資和改編日偽軍,難以分身為借口,不敢受命。閻乃改派趙的副手——第七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前往。結果,彭毓斌和史澤波所率領的三萬八千餘人基本上被消滅。趙又奉命到沁縣收容殘余部隊和安慰軍心,並在祁縣來遠鎮會晤由長治撤退下來的日軍第十四旅團長原泉福,攜歸太原見閻,留用日軍三千人。是年10月, 國民**軍事委員會嘉獎抗戰有功人員,趙承綬獲忠勤勛章;次年5月,再獲勝利勛章. 1946年7月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全面爆發。趙承綬被閻錫山任命為太原綏靖公署野戰軍總司令。向**領導的解放區頻頻出擊,山西捲入大規模內戰之中。解放軍奮勇反擊,幾個月中,先後取得了晉北、呂梁諸戰役的勝利。接著,解放軍晉冀魯豫部隊一部,揮戈向東,對閻軍守備薄弱的汾陽、孝義地區展開進攻,並於1947年1月17日攻克孝義,包圍了汾陽。在此緊急關頭,趙承綬「臨危」受命,再掌第三十三軍帥印,奉閻錫山之命率第七十一、四十六師及趙端、楊誠的第八、九總隊和機甲隊等部,及其附屬部隊,與孫楚、王靖國等部,由太原分北、中、南三路南下,向汾陽孝義反撲,展開汾孝戰役。企圖壓迫解放軍退出孝義縣城。27日,趙承綬率部進駐汾陽田屯柄,令步、炮、坦克以猛烈炮火進攻解放軍據守的孝義桃園堡,結果受挫。趙部第四十六師魏秉枚團由司馬鎮襲取孝義縣城中伏,全團官兵盡數被解放軍俘獲。第九總隊魯效伊團向瑤圃進攻數次,毫無進展。趙承綬又命第四十六師進攻長黃,亦無進展,乃撤回司馬鎮休整。解放軍乘夜經孝義以東地區向萬戶堡及薛賢村一線進擊,趙承綬急命各部撤退,他本人倉皇從前線遁入平遙縣城。趙部被圍在中街的第七十一師、四十六師經五天戰斗,彈葯糧秣已告枯竭,面臨被殲的危局,趙指揮第八、九總隊以猛烈炮火,拚死向解放軍攻擊,付出很大傷亡代價,始得接應部隊突出重圍。 1948年5月解放軍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進擊晉中。晉中閻軍有六七萬人之眾,趙承綬奉命統一指揮,加緊防備。7月1日,經過血戰,由晉中通往上黨的子洪口要隘被解放軍攻克。時趙承綬駐祁縣指揮,恐解放軍進占東觀鎮斷其歸路,急忙撤至太谷縣城。解放軍突然佔領太谷縣城北面的朝陽和董村地區,切斷閻軍北逃之路。趙承綬雖派鐵甲車往返射擊,並以猛烈炮火掩護步兵反攻,但仍未能稍挫解放軍的攻勢。隨後解放軍主動撤離,趙承綬野戰軍才得經胡村向北轉移。途中接閻錫山電令迅速脫離戰斗,撤回太原。前鋒行至東陽、車輞以南地區遇到解放軍阻擊,汾河以西的解放軍呂梁縱隊亦渡河截擊,兩部於7月7日被趙承綬部壓縮至榆(次)、太(谷)、徐(溝)三角地區的大、小常村,及三李青一帶。16日拂曉,解放軍發起全面總攻,趙承綬最後轉移到第七十一師(師長韓春生)師部掩蔽部里,解放軍的炮火迅速跟蹤而來。事已至此,在晉軍中一貫以勇著稱,敢打硬仗的趙承綬自知無力「回天」,恃勇再戰已屬徒勞,遂作出了最後的抉擇,接受部下建議,派副官馬續援持白旗和解放軍聯系,於下午四時,全軍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降。
歷盡劫波泯恩仇趙承綬與徐向前趙承綬從前線被送到解放軍華北兵團指揮部後,司令員徐向前優予接見,以老友口吻問趙:印甫呀,你還認識我嗎?趙承綬微微抬起頭,看著徐司令員答道:怎麼能不認識呢?是子敬(徐向前的字)吧?
徐說:老同學了,你的眼力還不錯嘛!分手這么多年,你還很壯實嘛!(趙與徐家鄉相距十里,早年有同學關系)
趙說:說來慚愧,還說什麼壯實!
哈,還蠻有點『英雄'氣概哩,是否還准備為蔣介石、閻錫山自殺呢?我可以成全你!
趙囁嚅著說:不是這個意思,我感到對不起您!
徐說:你看你胡扯什麼呢?晉中決戰,雙方死傷幾萬人,難道是我們老同學間誰對不起誰的問題嗎?徐向前接著勸告趙承綬不要為蔣介石,閻錫山殉葬,要學些為人民做好事的新本領。趙很受感動,後來經過學習,很快認識到過去參加反人民戰爭的錯誤,願立功自贖。 成立軍事工作小組兵團參謀長王世英,敵工部長劉玉衡,抗戰初期均與趙承綬相識,在他們的指導下,成立了一個軍事工作小組,由趙任組長,與趙同時被俘的第三十三軍軍長沈瑞、參謀長曹近謙和野戰軍總部參謀處長楊誠為組員,向閻軍展開了政策攻心工作。
當時閻軍駐在東山淖馬村的第八總隊司令趙瑞,和楊誠一樣同屬趙承綬多年的親信部下,楊誠以趙的名義寫信,派人送給了趙瑞,趙瑞遂於11月間率部投誠。解放軍兵團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代表兵團前委在榆次駐地接見了趙承綬,趙瑞和楊誠,向他們表示祝賀。趙承綬又到東山前線喊話,鼓動閻軍陣前起義。他說:你們告訴閻錫山,就說我趙承綬反了他了!堅定地表現了他立場的根本改變,受到兵團領導的贊許和表揚。 攻打太原徐向前向趙承綬征詢攻打太原的戰術意見。趙建議說:閻錫山把太原比做一個人,東山是頭,城池是腹,南北兩機場是臂膀,西山礦區是腿腳,歷來攻太原都是從東山——頭頂上起步,李自成如此,日本人也是如此。這叫從頭頂上攻身子的戰術。現在閻錫山的頭長得太長了——往東伸出三十華里,都是堅固設防的要塞和集團工事群。如果再從頭頂往肚子里攻,勢必誤時費力,不如採取割頭戰術,卡住脖子,從小窯頭、淖馬、山頭,牛駝寨這一線南北四個要塞一起下手,置四要塞以東地區於不顧——這段地帶是『雪恥奮斗團'史澤波、李佩膺的防地,他們在上黨戰役後受過**的寬大政策教育,對形勢有所認識,勢必防而不堅。如四大要塞到手,太原一城就是囊中之物了!趙還說:就怕我的建議是個歪主意。徐向前表示:我們想到一塊去了,怎麼是個歪主意呢!徐向前原就有奪取四大要塞的設想,在得到趙的建議後,遂作出決定。果然,攻打四要塞時,李佩膺部就投誠了。
1949年4月,趙承綬受徐向前派遣,進入閻軍第六十一軍六十九師二O六團二營前線指揮部,要求入城談判和平解放太原。當時閻錫山逃往南京,孫楚、王靖國答以無人負責,拒趙入城。在解放軍總攻太原的頭一天,趙承綬又帶著徐向前對城內守敵最後爭取的指示,深入閻軍前沿的一個團部,給太原守備司令王靖國親自打電話,勸王走北平傅作義的道路,並要求進城會談,復遭王拒絕。4月24日,解放軍攻克太原,趙承綬進城後,見人就指責王靖國不足與謀大事。
後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承綬任中央水利電力部參事室參事,山西省**委員。1966年10月1日,他病故於北京。

❻ 歷史上的郭氏名人!

1、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縣(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

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歷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歷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訂新歷法,歷時四年,制訂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為修訂歷法,郭守敬還改制、發明了簡儀、高表等十二種新儀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內的古渠,更立閘堰,使當地農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耗時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發展了南北交通和漕運事業。

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以郭守敬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 1977年3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2、郭忠恕 (?-977)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畫家,〔北宋〕字恕先,又字國寶,洛陽(今屬河南)人。

郭忠恕,兼精文字學、文學,善寫篆、隸書,尤其「界畫」為世人推重,「界畫」是隨著山水畫發展而派生的一科,主要是畫與山水畫中有關的亭台樓閣、舟船車輿。《聖朝名畫評》中評他的界畫,為「一時之絕」,列為「神品」,傳世作品有《雪霽江行圖》卷。

7歲能誦書屬文,舉童子及第。後周廣順中(952)召為宗正丞兼國子監書學博士。由於爭忿朝政,不久被貶為崖州司戶,秩滿去官,不復仕,縱放岐雍、陝洛間。入宋,官國子監主簿,益縱酒肆言,因譏諷時政,又遭流配登州,死於臨邑途中。

工畫山水尤擅界畫,樓觀舟楫皆極精妙。所畫重樓復閣建築頗合規矩,「上折下算,一斜百隨,咸取磚木諸匠本法,略不相背」,比例十分准確精細。作石似李思訓,作樹似王維,每當自畫屋木,王士元便給其補人物,合作頗為默契。

兼精文字學、文學,善寫篆、隸書。尤其「界畫」為世人推重。「界畫」是隨著山水畫發展而派生的一科,主要是畫與山水畫中有關的亭台樓閣、舟船車輿。《聖朝名畫評》中評他的界畫,為「一時之絕」,列為「神品」。

工書,諸體皆能。曾有人得鳥跡篆,忠恕一見輒誦如宿習。清劉熙載《藝概.書概》稱:「忠恕以篆古之筆溢為分隸,獨成高致。」傳有《三體陰符經》、《汗簡》、《佩觽》等書。其畫風畫技在當時和後世有較大影響。

3、後周太祖郭威(904-954年),字文仲, 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隆堯縣)人。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王朝建立者(951—954年在位)。

身材魁梧,勇力過人。出仕後漢,累有大功,拜鄴都留守、樞密使。後漢隱帝劉承祐厭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鄴都處死郭威。乾祐三年(950年)冬,郭威發動兵變,向南攻破開封,推翻後漢。次年,郭威建立後周,年號廣順。在位期間,崇尚節儉、虛心納諫、改革弊政,促進北方地區的政治經濟形勢趨向好轉。

顯德元年(954年),因病駕崩,時年五十一,謚號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太祖,葬於嵩陵。遺詔令養子柴榮即位。

郭威稱帝之後,馬上就著手治理國家,進行改革來增強國力。他從小經歷了很多苦難,對民間疾苦也有親身體會,所以首先減輕了百姓的負擔。這方面郭威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罷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營田務。

在早年朱溫征伐淮南時,朱溫將繳獲的上萬頭耕牛給百姓使用,然後向百姓收牛租,幾十年之後,到後周時仍然在收,當年的牛早就死了。郭威下令廢除這項既過時又累民的稅收。至於營田務,是唐末以後在中原地區設置的由戶部直接管理的農業生產機構,所屬的農民負擔很重。

郭威廢除營田務後,將原來百姓使用的田地房屋和牛及其他農具都賜給他們永久使用。這項措施加上牛租的廢除,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其間,有人建議將一些好的營田賣掉,就能得到數十萬緡錢來充實國庫,郭威卻說:「讓百姓得利,就像國家得利一樣,朕要這些錢干什麼?」此外他還下詔,命令各地官吏不得以任何借口來加收百姓賦稅,原來普遍存在的正稅以外的雜稅一律廢除。

4、郭子儀(697~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人。唐朝傑出名將,政治家、軍事家。

早年以武舉中第,入仕從軍,累遷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拜朔方節度使,率兵勤王,收復河北和河東地區,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輔佐廣平王李俶收復兩京,遷司徒,封代國公。

乾元元年(758年),拜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擔相州兵敗之責,罷職賦閑。寶應元年(762年)初年,河東兵變後,封為汾陽王,起兵平定叛亂,事後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長安後,奉命調兵遣將,驅逐吐蕃敵軍。 廣德二年(764年),仆固懷恩引領吐蕃和回紇入侵時,單騎說服回紇,合兵大破吐蕃。

大歷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後,拜太尉、中書令,充皇陵使,賜號「尚父」,增加食邑,剝奪實權。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師,謚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

5、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陽人。西晉玄學家。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常閑居。辟司徒掾,稍遷黃門侍郎。東海王司馬越引為太傅主簿,甚見親委。任職專權,為時論所輕。嘗以向秀《莊子注》為己注,述而廣之。一說竊注之事,恐未必信。力倡「獨化論」,主張名教即自然,為當時玄學大師。

西晉末年的《 莊子注 》 中第一次精煉提出這種思想的「 雙遣」 、 「 三翻」的典型表述,從而形 成 以「 雙 遣 」 、 「 三 翻 」 為特徵的重玄理論 ,後為佛學理論所吸收, 同時也為道教義理所攝取。

據《晉書·郭象傳》記載,他「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世說新語·文學篇》說他「才甚豐贍」,曾與善辯名士裴遐辯論。在社會上很有聲望,「時人咸以為王弼之亞」。

當時一些清談名士都很推崇他,如太尉王衍常說:「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郭象早年不受州郡召,閑居在家,「以文論自娛」。後應召任司徒椽,遷黃門侍郎。又為東海王司馬越所招攬,任命為太傅主簿,深得賞識和重用,「任職當權,熏灼內外」,遭到了一些清談名士的鄙視和非議。

郭象解《庄》有明確的詮釋進路:「莊子推平於天下,故每寄言以出意」(《山木注》。這是說,莊子學說的內容本質上是「內聖外王之道」(《莊子注序》,而解《庄》的方法則應當是「要其會歸而遺其所寄」 (《逍遙游注》),即超越表達手段(所寄)以把握精神實質(會歸)。這可以說是王弼「得意忘言」說的發揮與應用。

❼ 郭氏家譜輩序表

以河南鄭州郭氏宗譜為例,其輩分表為:

武大新彥守,志承永世朝;

萬爾生長太,明廷載元良;

汝其成先德,慶紹紀鎖昌;

繁衍克和順,家傳本詔同;

洪基秉真正,遷祖思光隆;

師學化士法,京周文航興。

傳世的抄本有明郭萌修《泉州郭氏族譜》、丁惠之重修《郭氏奇山義房家譜》(1896)、郭其五撰《郭氏外引分支世系》(1891)、佚名重抄本《溫陵螺陽奇山郭氏族譜》(1925~1931)、佚名重抄本《華山裡頂前架郭氏家譜》(1940~1950)。

根據族譜記載進行的調查表明:明清以來,郭姓後裔分支遷居晉江縣、龍海縣、平潭縣、江鏡鎮、寧德市,浙江的蒼南縣、富陽縣、台灣省的鹿港以及菲律賓等地。

(7)陝西星王集團郭立紅擴展閱讀:

家譜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家譜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經歷了歷朝歷代的連年戰亂和社會動盪,歷史上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許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流傳至今的古代家譜,大多是明清兩代纂修。在我國明清時期,出現了專門替人偽造家譜世系的「譜匠」。

隨著歷史的發展,家譜由官修變為私修,所錄內容不斷豐富,其作用也不斷增加和變化。如今,家譜同各姓氏的郡望、堂號一樣,不僅為區別姓氏源流,可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歷史、地理、社會、民俗等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

❽ 誰能告訴我

歷史名人

[按歷史順序]

范會:春秋時人。姓祁,名會,字季,以士為氏。因食邑於隨,稱隨會;後又食邑於范,稱范會,史稱范武子。他是活躍於春秋前期晉國政治舞台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位顯赫人物,也是劉姓、范姓、士姓、隨姓等中國姓氏共同的大顯祖。王符在《潛夫論》中稱贊,「劉氏自唐以下,漢以上,德著於世,莫若范會之最盛也!」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與文種同事越王句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以滅吳,尊為上將軍。至陶,操計然之術以治產,因成巨富,自號陶朱公。

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雲。東漢人,通五經、尤深於《易》和《尚書》。

范長生:(?-318年)西晉(或者東漢末?)時生人。四川(1997年後屬重慶)涪陵丹興人。(蜀)漢初,范長生族遷青城山。史載,范博聞強識,著 《道德經注》、《周易注》。家族世代掌部曲,及長生,為天師道教主,蜀人奉其如神。或言其自漢末及晉穆,百三十餘歲而終。劉備請其參政,其堅辭,故封其道遙公,為其建長生宮於青城山。晉元康(291—299)年間,巴氏族人李特領流民起。適李流軍中飢荒,范資給糧資。李軍士氣大長,數月後攻佔成都。特子雄"以范長生有名德,為蜀民所重,欲迎以為君而臣之"。范婉拒,勸雄自立。晉永興元年 (304)十月,雄受范戴,稱成都王。後稱帝,國號大成(後改為漢),以范為丞相,加號 "四時八節天地太師",尊為范賢,封西山侯。范歸返青城,雄於灌縣離堆為范建造范賢館(今伏龍觀)。恃范佐,雄行 "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策,比及中原戰區,成國堪成樂土。

范寧:東晉經學家。推崇儒學,撰有《春秋穀梁傳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穀梁傳》註解,被後人收入流傳最廣的《十三經註疏》中。

范曄:(398-446年)南朝宋史學家,曾任尚書吏部郎(范寧孫)。曾刪取各家《後漢書》製作,著《後漢書》,成紀傳80卷。 為范寧孫。

范縝:(約450-515年)南朝齊梁時哲學家、無神論者,先後仕齊、梁,任尚書殿中郎、尚書左丞等職。綜合並發展了魏晉以來的無神論和神滅論思想,對佛教進行了尖銳的斗爭。

范寬:生卒年不詳。名中正,字仲立。北宋傑出畫家,與關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

范仲淹:(986-1052年)北宋政治家和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2001年後吳縣重新並入蘇州)人。幼家貧好學,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取進士。入仕後,不論在朝或任職地方,均勤政廉潔,政績顯著。京師流傳有「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的盛譽。監泰州西溪鎮鹽倉時,修堤防海患,堤長數百里,人稱「范公堤」。出巡江淮、京東災區,開倉賑濟災民,減免賦稅。宋夏戰爭期間,出任陝西帥臣,改革軍隊編制,提高軍隊戰鬥力,修城築寨,屯田積谷,鞏固了邊防。西夏人稱其為「胸中有數萬甲兵」。慶歷三年(1043年),任參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政。慶歷五年,新政失敗,罷免參知政事。先後出任知(今陝西彬縣)、鄧(今河南鄧縣)、杭州等地。他的文學成就不亞於其政績。其名作〈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傳世名句。後人搜集著作有《範文正公集》。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進士。將知處州時,南宋孝宗曾召見論政。乾道六年(1170)以資政殿大學士使金,幾乎被殺。後出知成都府,入任參政知事。紹熙三年,知太平州,僅逾月即歸,退居故鄉石湖。有文名,尤工詩,有《石湖集》、《桂海虞衡志》、《吳船錄》等。

范欽:(1505-1585年),明代藏書家,為寧波天一閣主人,字堯欽,號東明、東明山人,浙江寧波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歷任湖北隨州知州,遷工部員外郎,周任袁州知府,升廣西參政,河南副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天一閣集》。

範文若:(1591-1638年)初名景文,字更生,號香令,別署吳儂荀鴨。明末戲曲家。是松江人。生而穎異,能文善書。萬曆四十七年(1619)進士。著有《花筵賺》、《夢花酣》、《鴛鴦棒》(以上3種明刻本尚存,合稱《博山堂3種》)、《花眉旦》、《金明池》、《勘皮靴》、《雌雄旦》、《千里駒》、《金鳳釵》、《清畫眉》、《斑衣歡》、《晚香亭》、《鬧樊樓》、《綠衣人》、《生死夫妻》、《歡喜冤家》(以上無刻本,皆佚)等篇。明末張琦《衡曲塵譚》謂「近之曲崛者,有范香令,結構玄暢,可追元人步武。惜乎不永,一時絕嘆。」

範文瀾:(1893-1969年)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曾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共中央委員。字芸台,後改字仲雲。浙江紹興人。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開拓者之一。重要著作有《中國通史》、《中國通史簡編》等。

范瑞娟:生於1924年。女,一級演員。越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別名范竹山,時浙江嵊縣黃澤鎮人。表演穩健大方、質朴無華,具男性陽剛之美。擅演正大剛直人物。唱腔承男班〔正調腔〕基礎,吸京劇馬連良、高慶奎等唱腔處理之長,形成音調寬厚響亮、咬字堅實穩重,行腔迂迴流暢的特點,謂曰"范派"。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健在。

范濤:(生於1981年3月5日——???)牧羊星座,「O」型血,性格開朗,家族觀念重>男,新時代的年輕人。畢業於一所社會大學,精通音樂,書法。繪畫,服裝,語言,商業,心理學等。時山東琅琊人。為近祖籍山東兗州范氏後代,中祖籍為河南范縣。據悉:建國後范氏在山東兗州開始衰落,文革的時候開始各地遷徙,一支遷徙江蘇等地,一支留在山東臨沂。山東境內的分族譜為:(友。學。長。存。龍。百。鳳)。范濤,系「長」字輩分!曾一度收藏范氏分族譜,致力於范氏族人的溝通和建設!
參考資料:http://cn.netor.com/wjx/frame.asp?id=9&name=%B7%B6

❾ 郭景雲的個人履歷

郭景雲(1898—1948)
生於1898年7月20日(清光緒二十四年六月初二)。陝西富平人,字秀山。陸軍第十五混成旅隨營學校畢業。
1923年入北洋陸軍第15混成旅(旅長孫岳)第1團機關槍連當兵,後升任班長。
1924年10月第15混成旅第1團擴編為國民三軍(軍長孫岳)暫編第1混成旅(旅長徐永昌),升任機關槍連少尉排長。
1925年8月暫混1旅擴編為國民三軍第1師(師長徐永昌),升任第1師1旅1團機關槍連上尉連長。
1927年7月升任國民革命軍北方軍(總司令閻錫山)第3軍(軍長徐永昌)第6旅(旅長王鳳飛)少校營長。
1928年2月所部編入第3集團軍(總司令閻錫山)第22師(師長王鳳飛),仍任少校營長。9月所部改編為第3集團軍暫編第3師(師長徐永昌)第6旅(旅長王鳳飛)第4團(團長陳光斗),任第1營少校營長。10月所部改稱第34師(師長徐永昌)第100旅(旅長王鳳飛)第202團(團長陳光斗)第1營,仍任少校營長。
1930年4月所部改稱第3方面軍(總司令閻錫山)第3師(師長馬延守)第7團(團長陳光斗)第1營,升任中校營長。
1931年5月所部改編為正太護路軍(司令孫楚)第3旅(旅長馬延守)第5團(團長陳光斗)第1營,仍任中校營長。
1935年5月第3旅改稱第101師(師長孫楚)第3旅(旅長馬延守),升任第6團上校團長。7月8日敘任陸軍步兵少校。
1936年11月所部改稱獨立第7旅(旅長馬延守)第620團,仍任上校團長。12月19日晉任陸軍步兵中校。
1937年12月所部改稱第101師(師長董其武)第218旅(旅長姚驪祥)第436團,仍任上校團長。
1938年10月所部改稱第101師第436團,仍任上校團長。
1939年6月所部改稱第101師第302團,仍任上校團長。
1940年6月12日升任第101師(轄三團)少將師長。
1942年1月31日晉任陸軍步兵上校。
1945年10月10日獲頒忠勤勛章。
1946年5月5日獲頒勝利勛章。7月9日獲頒四等雲麾勛章。12月26日獲頒四等寶鼎勛章。
1948年1月1日晉頒三等雲麾勛章。1月14日升任第35軍(轄第101師、新編第31師、新編第32師)中將軍長。9月22日晉任陸軍少將。12月22日在察哈爾懷來與人民解放軍作戰時兵敗自戕。
1949年1月1日國民政府晉頒三等寶鼎勛章予其家屬。

❿ 西安工業大學校友會的校友會名錄

01 北京校友分會
名譽理事長 尹 鈞 第一任黨委書記、校長
理事長 遲文斌 北京北方華德尼奧普蘭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副理事長 劉 梅 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炮後勤部
白長治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工物資總公司副總經理
趙偉榮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第四事業部人事處處長
張宏偉
秘書長 趙偉榮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第四事業部人事處處長
02 西安校友分會
名譽理事長 楊有庄 原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西北兵工管理局、陝西兵器工業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
理事長 劉建勛 西安工業大學副校長
副理事長 王 彪 兵器山東泰安機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立瑜 兵器東方集團工會主席
朱立明 西安軟體園發展中心副主任
朱佩德 兵器北方華山集團黨委副書記
汝同心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西安北方光電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
張平飛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第206研究所副所長
楊子江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第205研究所黨委副書記
楊建光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西安北方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鄭國平 西飛工學院第一副院長
趙 綱 西北兵工局辦公室主任
秘書長 李智軍 西安工業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
胡建忠 西北兵工局人力資源部副部長
03 廣州校友分會
理事長 王樹棠 廣東白雲學院教授
副理事長 沈朝陽 廣州白雲機場安全護衛公司辦公室主任
於淑霞 廣東佛山中恆利成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戈良輝 中國鳳凰光學(廣東)有限公司董事長
翁江春 深圳市天音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裁
秘書長 劉建華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7所傑賽科技公司
劉 慷 廣州保稅區順益物流公司總經理
04 東莞校友分會
理事長 陳德華 浩斯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副理事長 姜 燕
秘書長 陳永喜 東莞金洋五金廠工程師
05 海南校友分會
理事長 麥宏山 海南省工業經濟與信息產業局經濟運行處處長
副理事長 孫祥春 中國政券會海南監管局
關義德 中國聯通海南省海口市副總經理
秘書長 龍 步 海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06 深圳校友分會
理事長 付學軍 深圳市中惠幕牆門窗有限公司總經理
副理事長 鄧 欣 深圳數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 滔 深圳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強西林 深圳市昊谷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秋霜 深圳市昊谷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戈良輝 中國鳳凰光學(廣東)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紹瑞 中央駐香港聯絡辦宣傳文體部處長
李昌青 深圳華科創業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薛萬常 中廣核工程公司
劉曉雲 深圳市四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任宇飛 蘇州金字企業集團公司深圳分公司經理
秘書長 喻召福 創維集團有限公司集團辦公室主任
07 昆明校友分會
理事長 楊偉聲 國營298廠總經理助理兼發展計劃部部長
副理事長 曾旭東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雲南北方光學電子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劉 濤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雲南北方光學電子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秘書長 劉 濤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雲南北方光學電子有限公司發展公司,高級工程師
08 咸陽校友分會
理事長 康瑞生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第202研究所 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副理事長 劉 航 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畢德慶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第202研究所人事處處長
陳博文 彩虹集團
郭永峰 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秘書長 計承軍 中國兵器202所一室
09 內蒙古校友分會
理事長 李玉然 原內蒙古包頭市政協主席
副理事長 郭寶林 原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付卓民 中國兵器52所黨委書記,兵器科學院寧波分院常務副書記
陳永明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內蒙古第二機械製造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戎亞統 內蒙古包頭機械工業學校
王 宏 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
秘書長 張寶海 內蒙一機集團人力資源部培訓中心主任
10 河北校友分會
理事長 賈增敏 河北英博認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副理事長 趙建忠 石家莊市公安局長安分局中隊長
劉 飛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河北第二機械廠高級工程師
秘書長 郭士虎 石家莊煉油廠鐵路編組站
11 南京校友分會
名譽理事長 潘永昌 原西門子中國有限有限公司南京辦事處地區總經理
理事長 安建軍 江蘇省南京市高速齒輪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副理事長 胡 寧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江蘇湖北光電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藏 晨 兵器江蘇曙光光電有限責任公司
秘書長 段閏年 南京高精齒輪集團有限公司
12 焦作校友分會
名譽理事長 劉宛康 河南省國防科學委員會主任
理事長 郭海星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河南北方平原光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副理事長 高 偉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河南北方平原光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天楨 河南焦作技術監督局質量科科長,高級工程師
李松林 河南焦作恆銳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13 太原校友分會
名譽理事長 賈林劍 國營785廠總經理
名譽副理事長 程躍龍 國營785廠副總經理
理事長 李雲峰 山西輕化公司黨委書記
副理事長 毛彥亮 山西路傑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仁平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晉西機械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
安 國 山西國泰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秘書長 連一農 山西路傑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14 晉南地區校友分會
理事長 程華榮 山西省中信機電製造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副理事長 陳效偉 中信機電製造公司國營燎原儀器廠副廠長,高級工程師
陳 堅 中信機電製造公司國營山西沖壓廠副廠長,高級工程師
苗旭東 中信機電製造公司科研設計院副總,高級工程師
王 炯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山西風雷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處長,高級工程師
秘書長 孫滿樂 五四一電廠副總經理
15 崑山校友分會
理事長 姚學厚 町洋機電崑山有限公司總經理
副理事長 徐小平 富士康富弘精密組件公司經理
王 斌 富華鋁業(崑山)有限公司部門經理
秘書長 康 亮 崑山町洋機電有限公司科長
16 重慶校友分會
名譽理事長 劉長贏 原長安集團副總經理
理事長 楊 建 中國南方工業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副理事長 王學峰 原中國兵器西南兵工局副巡視員,組織部長
文 洪 建設集團副總經理
胡向東 建設集團原辦公室主任
楊 勇 長安集團辦公室主任
楊 隆 重慶依士頓電梯公司總經理
吳 健 重慶宗申產業集團副總裁
秘書長 梁恆院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重慶建設工業有限公司工具公司經理,高級工程師
17 寶雞校友分會
理事長 席福祿 寶雞橋梁廠總經理
副理事長 王拉省 陝西北方動力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張金棟 寶雞212廠經濟師
張海峰 寶雞法士特廠齒輪有限公司
李獻卿 寶雞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局黨組書記
秘書長 王彤莉 陝西北方動力有限責任公司會計部副部長
18 河南南陽校友分會
名譽理事長 劉宛康 河南省國防科學委員會主任
理事長 王天洲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河南中光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副理事長 張振華 中國兵器5104廠廠長
趙偉榮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第四事業部人事處處長
王 軍 原南陽證券公司營業部經理
秘書長 王 軍 原南陽證券公司營業部經理
段玉玲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河南向東機械廠高級工程師
19 湖北校友分會
理事長 劉平生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湖北華中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副理事長 李克炎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湖北新華光信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崔衛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國營紅峰機械廠黨委書記,高級工程師
蔣忠義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湖北北方江山重工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劉孝彬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湖北北方江山重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高級工程師
鄭德安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湖北北方江山重工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鄒詠今 中國兵器525廠
代長新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湖北華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劉旭昌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湖北北方江山重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尹 林 長江光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惠榮
秘書長 劉孝彬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湖北北方江山重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20 成都校友分會
名譽理事長 劉五終 航宇救生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名譽副理事長 武永安 奧晶公司總經理助理
理事長 王金明 四川西光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副理事長 胡千山 中國兵器209研究所
吳時斌 成都光電所室主任
鄧 平 中國兵器208廠人事處處長
張 亮 中國兵器58所數控部主任
廖洪波 四川偉泰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李 青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成都光明光電儀器有限公司部長
秘書長 李 青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成都奧晶公司部長,高級工程師
21 蘭州校友分會
名譽理事長 段明亮 蘭州飛雲閣藝術館館長
理事長 管雲濤 燕興公司蘭州公司副總經理
副理事長 宋永良 甘肅光學儀器工業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郭寶軍 蘭州電源車輛研究所工廠常務副廠長、高級工程師
秘書長 彭煥濤 蘭州八一印刷廠
22 安康校友分會
理事長 劉順祥 陝西寧陝縣財政局黨組書記
副理事長 廖佑麟 陝西寧陝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金小平 陝西安康市漢濱區副區長
秘書長 劉順祥 陝西寧陝縣財政局書記
23 新疆校友分會
名譽理事長 雷光銀 原新疆軍區常委、裝備部部長,陸軍少將
名譽副理事長 陳湘延 原新疆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巡視員
理事長 宣國苗 新疆自治區審計廳總審計師
副理事長 呂家文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新疆辦主任
趙洪波 新疆通用機械公司副總經理
王紅紅 新疆庫爾勒供電局220變電站
秘書長 呂家文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新疆辦主任
24 大同校友分會
理事長 李建國 中國兵器616廠廠長
副理事長 何培德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山西柴油機廠副總經理
秘書長 王 勇 中國兵器616廠辦公室主任
25 湘潭校友分會
理事長 楊清鵬 湖南湘潭市副市長
副理事長 廖 群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湖南雲箭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
秘書長 金 銘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湖南江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26 鄭州校友分會
理事長 郭素琴 鄭州市美祥特種合金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副理事長 孫志林 河南省宇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萃華 鄭州鐵路科研所主任,高級工程師
秘書長 蘇海濱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27 山東半島校友分會
理事長 陳世平 青島電視台
副理事長 馬 龍 山東威海信息產業局副局長
王 偉 山東青島有限電視網路中心
王仲武 山東頤中集團
秘書長 王仲武 山東頤中集團
28 黑龍江校友分會
理事長 梅松岩 哈爾濱奧林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副理事長 毛良軍 哈爾濱第一機器製造有限公司
杜晨陽 北方機器有限公司熱處理分廠
秘書長 郝 軍 哈爾濱兵工物資經銷有限公司財務處長
29 吉林校友分會
理事長 孟憲新 吉林長春二道區常務副區長
副理事長 王春陽 長春理工大學電信學院副院長
郭 傑 吉林汽車制動器廠副廠長
王長軍 兵器五二四廠工模具公司
秘書長 郭 傑 吉林汽車制動器廠副廠長

閱讀全文

與陝西星王集團郭立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股票賺錢最快 瀏覽:295
東亞銀行信託 瀏覽:890
電子賬戶交易密碼忘了 瀏覽:241
專利權金融資產 瀏覽:81
工商銀行2017年投資 瀏覽:260
股票為什麼要每日做t 瀏覽:987
鋅價格西藏礦業 瀏覽:504
揚州股票開戶 瀏覽:437
智鑫葯業股票 瀏覽:52
九泰基金中證基金 瀏覽:385
身份證掉了怎麼貸款啊 瀏覽:458
黃金分割外匯 瀏覽:603
申銀萬國期貨能化研究院 瀏覽:16
哪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高 瀏覽:16
國際黃金漲跌幅度限制 瀏覽:217
博時絲路主題股票行基金今日漲幅 瀏覽:590
2018年期貨分類監管 瀏覽:351
水泥相關股票 瀏覽:717
人人貸we理財怎麼投資 瀏覽:826
大豆期貨交易所哪家好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