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最富有最神秘的3大家族
全國就有: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地球上最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個隱藏在這個世界陰暗面的控制專者,一個控制了屬這個星球近兩個世紀經濟命脈的強大家族!或許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它是陌生的,因為在大眾傳媒時代,人們的目光或許只會關注到類似「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這些聲明顯赫的名字上。而二十世紀二戰前的美國,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形容當時美國的情況「民主黨是屬於摩根家族的,而共和黨是屬於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實在這句話後面還應該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經是屬於羅斯柴爾德的!」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A·鮑爾(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鼎盛時期,他們翻雲覆雨的力量使歐洲的王公貴族也甘拜下風。時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羅斯柴爾德,是世界著名的銀行家,他的經歷與家族的命運一起跌宕起伏。
梅耶
⑵ 中國最富有最神秘的3大家族是
1 | 梁穩根家族
598.51億元 / 三一重工
▲ 年齡:55歲 /公司所在地:湖南 /職務:董事長 /所屬行業:機械設備 /持股比例:持三一重工36.61% 持三一國際 42.1% 股東地位:實際控制人
2 | 李彥宏家族
536.52億元 /網路
▲年齡:42歲 /公司所在地:北京 /職務:董事長 /所屬行業:IT /持股比例:16.10% 股東地位:實際控制人
美國當地時間3月23日收盤時,網路市值462.04億美元,首次超過騰訊,成為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
2011年的李彥宏,先是以個人身份投資了京東商城,緊接著又砸下3億重金注資去哪兒網,成為第一大機構股東。不久前,網路又與微軟必應閃電結盟聯手抗擊谷歌,為中國用戶聯合提供英文搜索服務。
這個身材高大、長相俊朗的偶像級CEO,被認為是上世紀60年代生人的成功範本。
3 | 許家印家族
481.98億元 /恆大地產
▲年齡:53歲 /公司所在地:廣東 /職務:董事會主席/所屬行業:房地產 /持股比例:67.63% 股東地位:實際控制人
2010年3月1日,恆大集團以一億元買斷廣州足球俱樂部全部股權。2011年恆大成為全國性話題,不是因為房地產,也不是因為許家印,而是因為足球。
許家印買下降級的廣州隊後,一年多時間投入數億元,升班馬如今穩居中超聯賽頭名,一隻手已經摸到冠軍獎杯,更創造了1000萬美元的中超最貴外援、5輪3000萬人民幣的最高贏球獎金記錄。
過去一年,恆大絕大部分項目都在二三線城市展開,對這些相對閉塞的市場,似乎沒有什麼是比足球更有效的宣傳工具,隨著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恆大的業績很可能將更上層樓。
4 | 吳亞軍家族
448.96億元 /龍湖地產
▲年齡:47歲 /公司所在地:重慶 /職務:董事長/所屬行業:房地產 /持股比例:75.77% 股東地位:實際控制人
吳亞軍是中國大陸最富有的女人。
很多人都在探尋吳亞軍成功的秘密,其實簡單來說,就是「鞋子哲學」。
有一個耳熟能詳的經典段子,1995年,吳亞軍的龍湖地產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萬科集團的總裁王石派出自己的高管林少洲前去調研。身為房產設計專家的林少洲,在參觀龍湖集團的樣板房時,發現其設計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因而對龍湖的前途很不看好。參觀快要結束時,一個細節徹底改變了他的看法,並感慨「龍湖這家公司很可怕」。原來,他們進門前隨意脫下的鞋子被掉轉了方向,整齊地擺在門前。
這就是吳亞軍的絕招,很早的時候,龍湖已經將客戶服務提升到了戰略層面,龍湖不是單純賣給客戶一套房子,而是賣一種體驗,為客戶提供一種生活方式,提供一種基於居住的關懷,「善待你一生」的廣告詞也成為地產界的經典。
5 | 蔡衍明家族
406.94億元 /中國旺旺
▲年齡:54歲 /公司所在地:台灣 /職務:董事長/所屬行業:食品 /持股比例:48.77% 股東地位:實際控制人
他是中國第一個擁有私人飛機的台商,機身上畫有可愛的旺仔圖像。
他喜歡冒險,不按排理出牌。因為沒有退路,逼出了他好鬥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絕處逢生,不可思議的東山再起。
上世紀90年代初,蔡衍明以「第一家投資湖南」的台商身份,獲得湖南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各式各樣的優惠。為了全面狙擊對手,他砸下數千萬美元,將生產線一口氣擴充到十條,終將旺旺打造成全球最大米果製造商,也是大陸前三大台資食品廠,集團營收有90%出自大陸。
6 | 馬化騰家族
393.24億元 / 騰訊控股
▲年齡:40歲 /公司所在地:深圳 /職務:董事會主席/所屬行業:IT /持股比例:12.11% 股東地位:實際控制人
馬化騰的企鵝帝國無處不在,騰訊公司提供的產品幾乎可以滿足一個中國互聯網使用者的所有需求。他被視作「終結者」,被稱為「山寨之王」。
2010年11月初,騰訊與安全軟體商奇虎360之間爆發了互聯網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商戰。馬化騰「艱難的決定」震動全國,創下了互聯網企業競爭底線的新低。
2011年6月,馬化騰入股網路安全公司金山網路,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這也被視作馬化騰向360發起進攻的先兆。
7 | 鄧耀家族
388.51億元 / 百麗國際
▲年齡:76歲 /公司所在地:深圳 /職務:董事會主席/所屬行業:零售 /持股比例:32.55% 股東地位:實際控制人
2011年鄧耀達到了他的財富巔峰,但其中風入院的消息也不斷傳出,讓業內外人士擔心不已。他會不會失去對百麗集團的控制力,百麗的未來發展是否能得到保證是外界關心的焦點。
在創業之初就有強烈品牌意識的百麗董事長鄧耀,極力擺脫OEM的製造路線,並從1995年開始建立品牌零售網路。兩年後,百麗和16家個體分銷商簽訂獨家分銷協議,此舉為百麗贏得了寶貴時間和巨大的市場空間。
經過20多年的發展,鄧耀的「鞋履王國」已遍布中國內地的各個省市。百麗也成為國內女鞋品牌的一大驕傲。
8 | 楊惠妍家族
325.26億元 / 碧桂園
▲年齡:30歲 /公司所在地:廣東 /職務:執行董事/所屬行業:房地產 /持股比例:59.83% 股東地位:實際控制人
2008年,楊惠妍成為理財周報首次發布的中國家族財富榜首富。
雖然碧桂園市值近年來不斷縮水,但龐大的基數還是保證了楊惠妍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財富榜很靠前的位置。
與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不同,這個年僅三十的年輕美女富豪所承載的是整個家族的財富光環。早在2005年,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就將自己的股份轉讓給了楊惠妍。
但在楊惠妍稍微流露出一點希望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之後,楊國強又高調表示,作為二女兒的楊惠妍只是代表家庭持股、代表家族簽名。
作為財富代言人的楊惠妍,多年來的角色始終沒有變,她一直是個「父親的女孩」。
9 | 李水榮家族
324.20億元 /榮盛石化等
▲年齡:55 /公司所在地:浙江/職務:董事長/所屬行業: 化工/持股比例: 持榮盛石化87.01% 持寧波聯合18.99% 持天原集團9.97% 股東地位:實際控制人
以化纖起家的他用20年時間,將一個投資僅20萬元的紡織企業,發展到如今資產總額超過百億元的綜合性集團。2006年,他在榮盛化纖基礎上成立榮盛控股,產業鏈涉及石化、化纖、房地產、物流等,還參股西部最大的氯鹼化工企業宜賓天原集團。
2010年11月,隨著旗下主要業務平台榮盛石化的發行上市,李水榮家族的龐大資產版圖漸現。至此,「榮盛系」已成功控制寧波聯合和榮盛石化兩家上市公司,參股天原集團一家上市公司,浙商又一個資本王國浮出水面。
⑶ 私募大佬這波牛市都在買什麼+徐翔澤熙五年交易單復盤
復盤徐翔:曬曬澤熙五年交易單
五年交易賬單復盤徐翔旗下的澤熙自成立以來,3期累計增長率已接近22倍。如此輝煌的成績,不免使投資者好奇, 澤熙是如何辦到?證券時報盤點了成立五年多以來澤熙買過的股票,讓我們看看這只風格彪悍又業績彪炳的傳奇基金的風采。
(一)2010年
澤熙投資成立於2009年12月7日,自2010年一季度起,澤熙開始現身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當季僅現身悅達投資[1.77% 資金 研報](600805,股吧)、萊寶高科[1.35% 資金 研報](002106,股吧)、彩虹股份[2.06% 資金 研報](600707,股吧)3股,同期澤熙旗下產品有成立於2010年3月5日的澤熙1期。隨著澤熙2期、3期、4期、5期的成立,澤熙在2010年隨後的三個季度密集現身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現身數量分別為13家、11家、20家。
剔除重復出現的個股,澤熙2010年共現身4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除齊翔騰達[1.48% 資金 研報](002408,股吧)等7股外,其餘個股澤熙均為快進快出,僅僅持股一個季度。從行業上看,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上述42股中,電子行業最多,有大族激光[-0.46% 資金 研報](002008,股吧)、萊寶高科、大立科技[5.87% 資金 研報](002214,股吧)、勁勝精密(300083,股吧)、彩虹股份等5股,其中多股為蘋果概念股。此外,房地產、化工、機械設備、商業貿易、醫葯生物等行業也分別有3股。
澤熙於2010年一季度開始建倉,滬指當時正處於3478點後的調整階段,在2010年二季度大跌近23%,但二季度時,澤熙一季度新進的三隻個股中,除悅達投資大跌近四成外,萊寶高科逆市漲逾10%,隨後兩個季度繼續大漲;彩虹股份當季也上漲1.47%。澤熙轉型私募功力初顯。
(二)2011年
這一年中,滬指一路震盪下行,全年累計大跌21.68%,創業板指[0.78%]和中小板指[1.27%]跌幅更大,均跌逾三成。澤熙當年現身的個股比上年有所增加,達到51股。在小盤股跌幅更大的情況下,澤熙當年買入的兩市主板個股數量較多,為34股,佔全部個股的逾六成;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則僅持有17股,佔三成多。
行業方面,這一年,澤熙大幅買入機械設備個股。包括富瑞特裝[1.30% 資金 研報](300228,股吧)、巨力索具[1.82% 資金 研報](002342,股吧)、川潤股份[4.42% 資金 研報](002272,股吧)、恆星科技[0.00% 資金 研報](002132,股吧)、河北宣工[2.98% 資金 研報](000923,股吧)、京山輕機[2.54% 資金 研報](000821,股吧)、江淮動力[1.51% 資金 研報]等7股;另外,房地產、電子行業也各有5股;化工、汽車各有4股。
最近瀕臨退市邊緣的*ST博元[0.00% 資金 研報]在2011年第四季度也獲「山東省國際信託-澤熙瑞金1號」買入142.06萬股,為第九大流通股東。不過該產品在下一季度即已退出。
2011年滬指跌幅超過兩成,是澤熙成立以來滬指表現最差的一年。全年來看,澤熙當年買入過的51股有34股下跌,佔比超過六成。億帆鑫富(002019,股吧)等5股跌幅超過50%。不過,由於澤熙持股周期多為一個季度,這些個股的全年表現與其業績並非完全相關。
(三)2012年
2012年澤熙現身的個股數量大幅下降,僅有29股。從行業上看,澤熙持有電子、房地產行業個股較多,分別為5股、4股,化工行業也有3股。
從2010年至2012年這三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澤熙對電子板塊較為青睞,2010年與2012年均為持股數量最多的行業,2011年也持有5隻電子板塊個股。而且這一趨勢仍在延續,2013年、201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澤熙分別現身2隻、5隻、2隻電子板塊個股。
(四)2013年
2013年澤熙現身35股,持股個數較上期稍有增加。這一年,澤熙持有的有色金屬板塊個股大增,有銀泰資源(000975,股吧)、鵬欣資源(600490,股吧)、海亮股份[1.76% 資金 研報](002203,股吧)、東方鋯業[2.06% 資金 研報](002167,股吧)等5股。此外,商業貿易、化工行業也分別有3股。
2013年創業板行情開始啟動,全年大漲82.73%,是創業板掛牌以來漲幅第二大的一年,僅次於今年(目前創業板指年度漲幅已翻番)。澤熙當年所持創業板個股數量也較上年增加,從4隻增加至6隻。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起,澤熙開始涉足定增,上海澤熙增煦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當年9月以5.16元/股認購鑫科材料[1.44% 資金 研報](600255,股吧)4980萬股,耗資約2.6億元,從而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上海工商局的查詢信息顯示,澤熙增煦的執行事務合夥人即為上海澤熙。根據公告,澤熙增煦在2014年10月起連續減持鑫科材料並獲利豐[0.38%]厚。嘗到甜頭後,澤熙自此不斷介入上市公司定增。
(五)2014年
2014年,A股市場回暖,滬指全年大漲52.87%,隨著行情的好轉,澤熙現身的個股大增,有53股。行業方面,有色金屬、輕工製造、建築裝飾、化工、紡織服裝、電子等行業的個股數量較多。券商、銀行等金融股盡管大漲,但澤熙並沒現身前十大流通股東。另外,澤熙現身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合計有31股,佔比近六成。
隨著市場大漲,澤熙當年現身個股也普遍大漲,航天科技(000901,股吧)等8股漲幅翻倍,不過跑贏滬指年度漲幅(52.87%)的僅有19股,佔比不足四成。這與2014年的行情分化有一定關系,當年金融股大漲,但題材股漲幅一般,當年創業板指僅漲12.83%,而澤熙現身的個股多為市值在百億元以下的個股。
澤熙官網的數據顯示,澤熙3期當年收益率超過兩倍,澤熙1期收益率也超過1倍,其他產品收益率也跑贏滬指,這應該與澤熙持股周期較短,操作靈活有關。
此外,當年澤熙參與的定增股數量開始增多,包括華東重機(002685,股吧)、華麗家族(600503,股吧)、南洋科技(002389,股吧)、赤天化(600227,股吧)等。澤熙當年開始控股上市公司,徐翔的母親鄭素貞在這一年入主大恆科技(600288,股吧);另外,澤添投資也在當年二季度成為工大首創第一大股東。
(六)2015年一季度
2015年一季度,A股繼續大漲,創業板指漲近六成,滬指也漲逾一成。澤熙這一季度現身11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季度澤熙所持個股均為滬市和中小板個股,並沒持有創業板個股和深市主板個股。板塊方面,電氣設備行業最多,有杭電股份(603618,股吧)、*ST海潤、鑫龍電器(002298,股吧)等3股。商業貿易、電子分別有兩股。
上述11股中,東方金鈺(600086,股吧)連續四個季度有澤熙產品持有,目前該股因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自3月19日起停牌。另外,澤熙一季度還買入*ST海潤,該公司因在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方面存在違規事項,公司相關責任人4月23日遭到上交所公開譴責。
復盤徐翔:曬曬澤熙五年交易單
二級市場方面,澤熙的投資手法有變化
統計顯示,澤熙近五年多來一共現身了190隻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其中滬深主板一共有108隻,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有82隻;不過,以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為代表的小盤股數量佔比呈上升趨勢。2010年澤熙剛成立的當年,其一共現身19隻中小板和創業板股、23隻滬深主板個股,中小創個股佔比45.23%,不足一半;2011年,隨著創業板當年大跌35%(滬指跌幅為21%),澤熙所持中小創個股佔比進一步降至33.33%,不過隨後三年這一比例一路上升,其中2013年、2014年的比例均超過50%,為51.43%以及57.41%,顯示澤熙在這兩年所持中小創個股數量已超過滬深主板。
與上述現象相印證的是,澤熙2010至2013年來現身的市值在百億元以下個股數量的比例也在一路上升。截止到當年末,澤熙2010年至2014年現身的市值在百億元以下個股數量佔全部現身個股比例分別為73.81%、86.27%、86.21%、88.57%、79.24%。
業績方面來看
澤熙近五年所現身的個股業績增長公司所佔比例逐漸降低。2010年,澤熙所現身的41股中,有31隻當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同比正增長,佔比75.61%。2011年,這一比例降至60.78%,2012年、2013年、2014年再度降至58.62%、57.14%、54.71%。由此猜測,澤熙投資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可能並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高送轉似乎也是澤熙較為看重的因素。例如澤熙投資在寧波聯合(600051,股吧)、黔源電力(002039,股吧)的股東大會上提議高送轉。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4年,澤熙所現身個股每10股送轉比例達到或超過5股的公司家數分別有,12、13、5、10、5家,其中2014年澤熙現身的賽象科技(002337,股吧)、萬邦達(300055,股吧)每10股送轉均達20股,萬邦達同時還有派現。
地域方面
澤熙近幾年主要青睞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等5地個股,2010年至2014年所持上述5地個股數量佔全部個股比例均在40%以上,分別為52%、49%、41%、71%、60%,其中2013年與2014年比例較高,今年一季度時這一比例高達72%。
次新股方面
澤熙青睞程度似乎有下降趨勢。2010年,澤熙現身瑞普生物(300119,股吧)、康得新(002450,股吧)等6隻當年上市的次新股,佔全部現身個股數量的14%;2011年這一比例降至11%;2012年澤熙更是沒有現身次新股前十大流通股東;2013年IPO暫停,當年沒有新股上市;不過IPO重啟後,2014年澤熙繼續沒有現身次新股前十大流通股東。2015年一季度,澤熙再次青睞次新股,現身杭電股份第四大流通股東,杭電股份為浙江的上市公司。
復盤徐翔:曬曬澤熙五年交易單
另外,澤熙還喜歡用重倉抱團的手法,從2010年年報開始,這一手法就逐漸顯現,當季其持有的20隻個股中有9隻為兩只產品共同進駐。澤熙還會對其熟悉的個股重復操作,如其2010年新進的華麗家族,在2014年再度以定增的方式進駐。澤熙還熱衷於抄底遭遇黑天鵝事件事件的個股,市場較為熟知的事件是此前其抄底重慶啤酒(600132,股吧),該股因乙肝疫苗項目風波導致股價暴跌。此外,澤熙還抄底過已退市至新三板的長油3(退市前簡稱為*ST長油)。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手筆進駐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澤熙應該還有相當部分資金用於短線交易,作為活躍游資,坊間流傳有多個券商營業部為澤熙的進出通道,如光大證券(601788,股吧)寧波解放南路營業部,以及國泰君安的多個營業部。
⑷ 中國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團
上海國盛控股:浦發銀行,上海銀行,太平洋保險,上海農商行!申銀萬國證券!
⑸ 李水榮的創業經歷
榮盛化纖集團有限公司1989年,經營著一家小木材行的李水榮對中國布業市場發生了興趣。當年國內布業市場風起雲涌,價格戰一觸即發,可李水榮卻對布業危機存有與眾不同的見解,拿他的說法是:「相對條件下,危機的背後存在著商機。暴風驟雨前的生意也有商機可現。紹興與蕭山只有一路之隔,紹興人能做的生意,蕭山人為何就不能做?」
對布業市場一年的觀望和分析後,1990年,李水榮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改行,辦布廠。當初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李水榮並沒有想的很遠,只是覺得做布業會比做木材業更有機會賺錢。
從8張有梭織機起步,起步的資金是賣掉了木材行和全部家當湊合而成的20萬元,廠房是租用當時鎮里的6間閑置舊平房,僱傭了當地的20多名工人,在這從來就見不著火車,沒有一條像模像樣公路的灘塗上開始了他的創業。
李水榮的舉止當時被不少人稱之為「有些沖動」,對李水榮能不能「發」起來,大多人都持懷疑態度。賣掉全部家檔和苦心經營著的木材行,卻跳到一個風險大,競爭激烈,風雲變幻莫測的市場,誰都難以理解。
而李水榮卻從此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並逐漸顯示出他在紡織業方面的非凡才能,他確立了以「市場定產品」的經營策略,廠越做越大,取得了創業初期的成功,到95年底,企業規模由8台織機增加到100台織機。 然而,成功總與坎坷相伴。進入1996年時,整個紡織化纖行業進入低谷期,一些大中型企業紛紛倒閉或轉產,有人預料,紡織這碗飯已經吃到頭了。形勢對剛剛站穩腳跟的榮盛公司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在變「長絲」為「彈絲」的加彈項目上喝了蕭山化纖行業的「頭口水」之後,榮盛的發展是否繼續在加彈的基礎上繼續做大有所突破?已經決定再上加彈項目並預訂了設備的榮盛化纖公司當時展開了一場對於公司發展來說具有歷史性的、實質性的「大討論」:產業鏈往下游延伸還是往上遊走?
往下遊走,意味著公司的發展將向著勞動密集型的方向發展,其缺憾是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容易被人模仿,走下游的企業太多;走下游的優點是:技術和資本需求相對較低,生產相對簡單,市場風險較小。而走上游,投入大,風險大,技術要求高是其最大的難題;但走上游,同行競爭少,產品附加值高,高投入會帶來高收益。李水榮毅然決定走上游。
當時中國化纖業正走入了低谷,不少企業都轉行另謀發展,在這個節骨眼上,榮盛的「反常」遭來了許多風涼話:要「套牢」為止呢!
當然,李水榮下這個「單」拍這個「板」,不是隨便說說大話,他深信他的決策不會有大的偏頗。面對布業已經殺成了一團的價格競爭,十分狹小的潤空間。李水榮在對國內外市場進行了考察,遠到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發現在星羅棋布的織布廠相互拼殺的今天,化纖原料生產廠家成為寵兒,而國內化纖原料生產廠家卻是寥寥無幾,何不轉向搞化纖原料?此行業的發展將會呈現出無限商機。盡管搞化纖原料項目投資成本嚇人,動輒上千萬,但如果再走下游,前途十分渺茫。如果繼續想在化纖行業做大做強,必須將產業鏈往上游延伸。所以,依然決定:上滌綸加彈絲項目!人們都替李水榮暗暗捏一把汗!
關鍵時刻方顯敢為人先的英雄本色,不久後便驗證了李水榮的雄才大略。1998年,紡織業行情轉暖,滌綸加彈絲需求量大增,這一年成了榮盛大豐收的一年,公司產值猛增到1億多元,占據了蕭山紡織業的一席之地。為李水榮擔憂的人們,終於鬆了口氣。
2001年產值10億元到2006年產值超100億元。僅僅只有6年時間,這飛速發展的數字背後如果沒有決策者李水榮的膽略和魄力,那是不可揣摩的。 寧波聯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了讓榮盛走在同類企業的更前頭,在著手處理開拓國內市場決的同時,李水榮又有了大膽的決策,決定開拓國際市場。從97年開始,李水榮帶領企業骨幹力量不斷外出參加各種展銷會,產品推介會,而且還遠到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紐西蘭等國家做大量的市場調研,外貿業務得到了進一步拓展。李水榮的生意已經做到了韓國、日本、美國以及歐非諸國。
在對外銷售打開局面的同時,李水榮還不忘在企業自身發展上下工夫。集團每年投巨資搞技改,走高投入高產出之路,還成立了產品研究所,並與浙江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進行產學聯合,不斷研發新產品、新技術。PTA、聚酯、紡絲、加彈一體化生產,榮盛的產業鏈和工藝流的技改措施都稱得上一流。
繼98年李水榮 「壯士斷臂」,這激活全盤的「第一跳」決策之後,00年底,技改投入4個億,實現產值7.78億元。這是激活全盤的「第二跳」。01年, 投資5億元,上聚合直接紡項目。這「第三跳」是公司發展決定性的一跳。10月份,公司產值首次超過了10億元,成了蕭山繼萬向、航民之後的第三家產銷超10億的企業。「榮盛」二字從此響徹蕭山,在省內外同行中引起了轟動。
02年,乘著蕭山工業「沖千億」的春風,李水榮抓住時機,投資3個多億的18萬噸級聚酯直接紡項目建成投產,該工程設備主要來自美國康泰斯和德國巴馬格。同時從日本村田引進多台33H加彈機。2002年底榮盛公司再傳喜訊:實現產值20.3億,利潤8500萬元。 2003年2月8日,蕭山區四套班子領導再次登門,送上了「登上新台階,再創新輝煌」金匾以示慶賀,榮盛還被評為蕭山區工業「沖千億」突出貢獻企業,成了區政府獎勵的8輛寶馬車的得主之一,榮盛引來了全省乃至全國關注的目光。2003年初,榮盛化纖集團宣告成立,這一年企業實現產銷30億元,被杭州市委、市政府評為「杭州市二○○三年度十大突出貢獻工業企業」。
李水榮並沒有停步。決定走品牌向名牌轉變之路。2001年,集團導入了CIS識別系統,對企業形象和行為規范作了統一的設計和策劃,並進一步加大了創名牌的步伐。在接下去的幾年裡,「杭州市著名商標」、「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名牌」、「知名商號」、「中國市場產品質量用戶滿意十佳品牌」、「浙江省民營經濟品牌示範企業」等等榮譽接踵而至。07年8月,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剛剛公布的第5號「2007中國中國名牌產品」名單上,該集團生產的Rongxiang牌滌綸長絲喜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實現了蕭山區化纖行業名牌產品零的突破。而全國化纖行業歷年來獲此殊榮的僅4個產品,
如今,榮盛又在寧波成立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建成了省內第一個PTA生產項目,並於2005年3月投產。收購了四川宜賓的一國有企業,同時又投資房地產項目。兩大新的「引擎」,促使集團06年產銷一舉突破了100億,位列全國化纖行業前10強,蕭山企業第三強。
據寧波聯合在2009年12月30日晚間發布的公告顯示,寧波聯合的第一大股東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控股有限公司與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將公司所持有的29.90%的寧波聯合股份(計90,417,600股)以8.53元/股的價格轉讓給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的總價格為人民幣771,262,1285元。由李水榮擔任上市公司寧波聯合的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