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上港集團企業戰略規劃

上港集團企業戰略規劃

發布時間:2021-03-16 00:43:26

『壹』 上海洋山港對上海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個龍頭、三個中心」
領導多次提出要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隨後,上海市政府提出在洋山建設洋山深水港區的戰略構想。200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邦國率有關部委領導,視察了大小洋山港址現場,對加快洋山深水港區建設作了具體部署。同年,國務院批准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 經過一系列可行性研究,2002年6月26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5 年12 月10日洋山深水港一期開港。 2006年12月,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建成投用。2008年底,洋山深水港區三期工程建成投用,這標志著洋山深水港北港區工程全面建成,集裝箱專用泊位達16個,岸線全長5600米,設計年吞吐能力為930萬標准箱。 從已經投產的碼頭經營狀況看,洋山深水港區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了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能力。2007年、2008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二位,2009年有望保持這一地位。 隨著北港區的建成,洋山深水港的建設重點將轉向靠近東海大橋方向的西港區。由於西港區的自然條件比北港區差,且水流等情況復雜,建設的泊位級別將比北港區低。根據規劃,西港區將建設10至12個5萬噸級到10萬噸級的集裝箱船專用泊位。 預計到2020年,洋山深水港布置集裝箱深水泊位將達50個,設計年吞吐能力為1500萬標准箱以上。 此外,沿線還將建設工作船碼頭、小洋山客運中心等配套功能,開展港口、物流、加工區、綜合服務區等配套服務。 在洋山深水港誕生了我國第一個保稅港區,與洋山深水港一期同步於2005年12月10日啟用。洋山深水港行政區劃隸屬於浙江,但在上海市與浙江省的通力協調和密切配合下,突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科學、高效地實現了洋山深水港的開發和洋山保稅港區的建設。 洋山保稅港區管理委員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負責組建,海關和檢驗檢疫等部門、上海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上海市南匯區人民政府和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參加,在洋山港區建設省市聯合協調領導小組指導下,統一負責保稅港區的日常事務管理,協調保稅港區有關政策的落實。 洋山保稅港區由小洋山港口區域、陸上區域和連接洋山島與陸地的東海大橋組成,已封關運作面積8.14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區域合作建設,實行海關統一監管的特殊功能區域。 洋山保稅港區具備集裝箱樞紐港口、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的所有功能。國際中轉方面,可以開展集裝箱裝卸、堆存、集裝箱國際中轉、集裝箱拆拼箱、國內進出口貨物中轉、集裝箱多式聯運等業務;采購和配送方面,可以開展貨物采購、倉儲、商業性加工、貨物國際分撥、物流配送等業務;進出口和轉口貿易方面,可以開展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貨物轉運、商品交易、商品保稅展示以及相應的技術服務等業務;出口加工方面,可以開展加工製造、再製造、保稅維修和產品研究開發中心等業務。 目前,洋山保稅港區已經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核心載體,正在進一步完善各項功能,推動航運市場的繁榮,服務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發展。

『貳』 中國沿海都有哪些港務局

上海港在長江口及黃浦江內,地處長江三角洲東岸的上海市,居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心,依江面海,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上海,這個中國第一大城市,以其繁榮的工商業以及發達、便捷的交通而聞名於世。上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的一半是為本市服務的。同時,上海港還服務於長江流域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這些地區面積佔全國的15.10%,人口佔全國的40%左右,工農業總產值佔全國的40%以上。上海港通過鐵路、公路、機場、長江、沿海與全國各地進行經濟交流,同時,通過海運和空運與世界各國開展貿易交流。到目前為止,聯結上海港的內河航道共有225條,其中通往外省市的干線航道有8條。海上客、貨運航線遍及沿海各主要港口,其中客運航線可達大連、青島、寧波、溫州、福州、廈門、廣州等地。鐵路干線有京滬線等,直通全國各大城市。公路通過204、312、318、320國道,分別通往煙台、烏魯木齊、拉薩和昆明,特別是新近開通的滬寧高速公路等,大大加快了上海與華東周邊地區的經濟往來。上海的虹橋國際機場是我國最大的航空樞紐之一 航線遍及國內外許多城市,其中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義大利、新加坡等國以及香港地區等。同樣,目前的上海港已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有貿易運輸往來,每日有46個定期航班直接通往歐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東南亞的32個國家和地區的45個港口,其中集裝箱定期班輪航線有7條。先後與美國的西雅圖、新奧爾良,日本的大阪、橫濱,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等5個港口結成了友好港口。

上海港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港口。早在宋朝時期,上海港就已初步形成並逐步成為本地區的主要外貿口岸。元朝、明朝與清朝期間,港口又繼續有所發展。到了鴉片戰爭前,上海港航線已溝通南北沿海及長江內河各大港口。1843年11月17日上海港正式對外開放;1853年起,上海港實施了規模巨大的黃浦江航道治理工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上海港已建有萬噸級鋼筋混凝土碼頭,部分碼頭和倉庫已安裝起重機械。1931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398萬噸(含內港行輪吞吐量),進出口船舶噸位名列世界第7位。抗日戰爭時期,港口逐步衰落,設施遭到嚴重破壞,至1949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只有194萬噸。

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重大變化。在原有港口規模的基礎上,上海港重建了十六鋪客運碼頭,新建了共青碼頭、朱家門煤碼頭、寶山碼頭和關港碼頭,建起了7個集裝箱專用碼頭泊位,更新、新增主要機械1200台,使占港口吞吐量70%以上的各類主要貨種,如集裝箱、煤炭、木材、散雜貨等19項主要裝卸工藝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從1984年起,上海港連年貨物吞吐量超過l億噸,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億噸大港之一,1987年貨物吞吐量居世界第4位。上海港已成為全國性的多功能樞紐港、中國大陸沿海最大的港口,是我國重要的水上客運樞紐和主要外貿港口之一,也是中國大陸完成集裝箱裝卸量最多的港口,是全國最大的卸煤港。

上海港港區總面積為3618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為3613平方千米',陸域面積為5平方千米,港區岸線長280千米,其中在黃浦江內的岸線長120千米,長江南岸至杭州灣的岸線長160千米。

1990年,上海港務局擁有碼頭泊位12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4個,碼頭岸線總長17.67千米。此外,歸屬工廠、財貿、外貿等行業的專用碼頭泊位86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5個,最大靠泊能力為10萬噸級。

上海港主要錨地共有8處,總面積有1.29×104平方米。8處錨地分別是長江口候潮錨地,綠華山避風、過駁錨地,鴨窩沙候潮錨地,大型船舶臨時候潮錨地,檢疫聯檢錨地,寶山聯檢、候潮錨地,寶山臨時大型鐵駁編、解錨地,寶鋼大型鐵駁錨地。

目前,上海港的進港主航道在長江口的南港北槽,進吳淞口後就是黃浦江航道。長江口航道能維持的水深為7米,吃水在10米以下的船舶可利用潮水漲起來後,乘潮進出。黃浦江內航道,自吳淞口至閔行全長67.2千米,水深10米以上的航道佔80%,8米以上的航道佔90%。

1990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3959萬噸,其中與國外貿易貨物量達2593萬噸,佔18.5%,國內貿易貨物量為l1366萬噸,佔81.5%。主要貨物類型和所佔比重為:煤炭5772萬噸,佔41.3%;石油1364萬噸,佔9.8%;金屬礦石1369萬噸,佔9.8%;礦建材料1066萬噸,佔7.6%;木材319萬噸,佔2.3%;鋼鐵823萬噸,佔5.9%;農葯及化肥343萬噸,佔2.5%;糧食616萬噸,佔4.4%;同時完成旅客運輸量1112l萬人次。

上海港在我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起著促進上海、長江三角洲地區、華東各省市以及長江流域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上海港目前的狀況還遠不能適應改革開放迅速發展的要求,需要改造、擴建、新建港口碼頭。根據上海港的發展規劃,從遠景看上海港的發展方向,應在黃浦江下游、長江口南岸和杭州灣。上海港的根本出路在於闢建新港區。目前,可供新建港口發展使用的地點有長江口南岸的羅涇、外高橋、杭州灣的金山嘴以及小丫口等處。
羅涇新港址岸線長33千米,距上海市中心38千米,規劃該港區以裝卸煤炭、危險品和外貿件雜貨、集裝箱為主。

外高橋新港區可用岸線l千米,距市中心25千米,規劃該港區以裝卸外貿件雜貨和集裝箱為主,並承擔江海大宗貨物的中轉任務。

金山嘴新港址可用岸線9千米,距市中心70千米,其任務和外高橋港區相同。

1989年上海市政府正式提出開發、開放浦東的重要戰略決策,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實施。為配合浦東開發、開放的發展戰略,原規劃作為港口發展的外高橋新港址已提前作為重點開發建設的新港區。外高橋地區具有良好的建港和水運條件,是上海市境內難得的深水岸段。新港區全部建成後總吞吐能力為2240萬噸。第一期工程順岸式碼頭4個,泊位於1991年開工,同時將依託港區分塊開發出口加工區的建設,設立保稅區,發展保稅倉庫和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形成轉口、儲運中心。

在2000年以前,上海港的改造和建設重點是解決貨運吞吐能力不足、客運設施落後、客貨班輪長距離移動停泊作業等問題,而貨運又以解決件雜貨、集裝箱和煤炭為重點。根據這一目標,上海港對黃浦江港區老碼頭的改造,在近期計劃完成13個泊位,2000年前再完成20個泊位。新港區的建設,近期內將以建設外高橋新港區為重點。同時在羅涇新港區建設2個煤炭泊位,增加煤炭裝卸和儲存能力;在吳淞建設國際客貨碼頭,以改變上海水上對外窗口面貌,促進上海的國際旅遊事業。

2000年以後,上海港將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已有的各項生產和管理設施,除繼續重點開發建設外高橋新港區外,還將逐步解決能通過和容納吃水深度為12.5米的船舶的深水航道和深水泊位問題,使上海港進一步成為高效率、綜合性、多功能、國際性的現代化樞紐港。

『叄』 上港集團是做什麼的

「上港集團」全稱為「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經營范圍包括:

國內外貨物(含集裝箱)裝卸(含過駁)、儲存、中轉和水陸運輸;集裝箱拆拼箱、清洗、修理、製造和租賃;國際航運、倉儲、保管、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管理;為國際旅客提供候船和上下船舶設施和服務;船舶引水、拖帶,船務代理,貨運代理;

為船舶提供燃物料、生活品供應等船舶港口服務;港口設施租賃;港口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港口碼頭建設、管理和經營;港口起重設備、搬運機械、機電設備及配件的批發及進出口(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經營)

該集團於2006年10月2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集團股票自上市以來市值穩步攀升,市場反映良好。目前,正按照股份制企業規范運作。2016年8月,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432位。

2018年5月9日,「2018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榜」發布,上港集團排名第62位。 2018年10月11日,福布斯發布2018年全球最佳僱主榜單,上港集團位列第210位。

(3)上港集團企業戰略規劃擴展閱讀:

提升港口能級,實現內涵式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上港集團結合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要求,積極推進新戰略實施,加快產業轉型步伐。在重大創新項目上,廣泛採用產學研合作模式,充分發揮高校、專業研究機構在港口高技術前沿和應用研究中的專業技術優勢。

同時,集團技術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中交水規院、振華重工等單位合作,產學研用各方面強強聯合,緊密圍繞集裝箱碼頭裝卸、港口物流,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化物流技術。

「為提升碼頭水工結構的船舶靠泊等級,適應船舶大型化的發展需求,節約岸線資源,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港口,提升港口能級,實現港口內涵式可持續發展。

上港集團通過結構改造和科技攻關,完成了包括羅涇、外高橋等全部港區共計9項工程、49個大小泊位的碼頭結構加固改造,實現了各泊位靠泊等級的提升,摺合等效岸線1920米。」

嚴俊表示,其中,羅涇雜貨泊位靠泊的最高等級由5萬噸級提升至7萬噸級,礦石泊位靠泊最高等級由20萬噸級提升至25萬噸級,煤炭泊位靠泊最高等級由7萬噸級提升至12萬噸級,汽車滾裝泊位最高等級由5萬噸級提升至7萬噸級,外高橋集裝箱泊位靠泊等級由5萬噸級提升至10萬噸級。

同時,通過制定《建設綠色循環低碳港口節能減排專項規劃(2015-2020)》和《上海港創建綠色港口實施方案(2015-2017年)》,進一步加大對節能減排的投資力度,完善碳排放管理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上港集團: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加快創新轉型之路

『肆』 請問有九江港的朋友嗎想了解一下你們改制的情況,也就是上港集團整合九江後的情況。

2007年7月23日,九江市提出要充分發揮九江港口區域優勢,建設區域物流中心,啟動了「一城一港一政」的管理體制,把九江市交通局的長江港口管理職能,全部移交給新成立的九江市港口管理局統一管理,由九江市港口管理局統一管理長江江西段152公里的長江岸線。九江港從過去單一的城區港區擴大到瑞昌港區、城西港區、城區港區、湖口港區、彭澤港區的「一港五區」。

2008年2月1日,九江市借實行「一城一港一政」管理體制的機會,對九江港口集團公司進行改制,引進上港集團作為戰略合作夥伴,成立上港集團九江港務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6億元,上港集團佔91.67%股份,九江市國資委佔8.33%股份。 2008年12月27日,總投資4.4億元、年吞吐量30萬標箱的集裝箱碼頭開港運營,投資2.3億元的物流園區也粗具規模,制約九江港發展的瓶頸已被打破。 港口貨物吞吐量連創新高。2007年,九江港貨物吞吐量1935萬噸,比上年增長43%;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貨物吞吐量達2315萬噸,比上年增長19.6%。同時,本著碼頭建設適度超前的原則,九江港未來3年將新增5000噸級碼頭泊位13個,總投資超過30億元,建成後新增貨物吞吐能力2278萬噸。 目前,九江港有生產性碼頭泊位116個,其中1000噸級以上的深水岸線碼頭泊位102個,最大起重能力800噸,現年貨物吞吐能力近3000萬噸。經預測,九江港2010年貨物吞吐能力可達5900萬噸,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可達60萬標箱,2020年九江港口貨物吞吐量將達1億噸,將跨入億噸大港行列。但九江港貨物吞吐能力大增後,將面臨貨物吞吐能力過剩的問題,尤其是2008年11月成為海峽兩岸首批開放海運直航口岸後,貨物可直接運到台灣。 九江市有關專家建議,江西要制定適度超前的港口物流發展規劃,從適應江西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定位建設港口,著重立足於整合資源,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港口布局。九江港、南昌港「南北對接、抱團發展、合作共贏」,搞活水運大物流,真正把九江港建成江西通江達海的樞紐強港。
編輯本段自然條件
風況:常風向為東北、頻率20%,歷年極大風速37.1米/秒。 降水:歷年平均降水量1412.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141天。歷年最大積雪厚度25厘米。 霧況:全年霧日一般在20天左右。 氣溫:全年平均氣溫17℃,最高氣溫40.2℃,最低氣溫為-9.7℃。港口常年不凍,對船舶靠泊、航行沒有影響。 全年平均水位12.09米(吳淞口海基準點),最高水位20.19米,最低水位4.58米。年平均流速0.8~1.0米/秒。
編輯本段助航信息
航道:從武穴到馬當為九江轄區航道,其常年維護水深為4米,寬120米,航道最大彎曲處在九江市永安大堤至九棉一廠處。5000噸級船可通航8個月以上,3000噸級的可常年航行。

『伍』 國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國企改革概念股大全

最新(2015)國企改革概念股大全
中航集團:
洪都航空(600316)洪都科技和洪都航空關聯交易較多,預計未來注入洪都航空概率較大,是內生增長最強勁的整機企業。
成飛集成(002190)國防主管部門還在推進國防科技工業全面深化改革,長期看好軍工行業的發展,後期仍然存在整合預期。
中航飛機(000768)運輸機、支線客機板塊,軍工企業改制、軍工科研院所改制、軍民融合加深等進入兌現階段,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中航動力(600893)航空發動機的主機板塊,2014年上半年完成重大資產重組資產交割,公司存在發動機板塊進一步整合的可能性。
成發科技(600391)預計將注入中航集團發動機板塊的優質傳動資產,2012年已完成傳動事業部的建立,資產注入前景明確。
中航動控(000738)是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板塊資本運作平台,是國內唯一專業從事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研製的企業,存資產注入預期。
中航電子(600372)軍工科研院所改革細則出台,之後將進行分類改革和試點,作為中航集團旗下公司,市場對於中航電子的改革期待較大。
中航機電(002013)航空機電系統的唯一平台,託管集團旗下機電資產18家公司,剩餘14家仍存繼續整合到上市公司的預期。
中航光電(002179)公司為C919大飛機提供集成設備安裝架、系統支架和連接器等,是綜合設備櫃的唯一供應商,對外並購將是公司的戰略規劃。
中航黑豹(600760)農業運輸車的骨幹企業,向高科技環保電動車發展,第三大股東東安發動機是國內最大的汽油發動機生產企業,有想像空間。
中直股份(600038 )公司目前在集團直升機板塊業務整合順利,且市場效益明顯,軍品總裝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條件已逐步成熟。
貴航股份(600523)公司控股股東與中航汽車簽訂增資協議,增資完成後,公司的控股股東將變更成中航汽車,後期有資產注入預期。
中航重機(600765)股權劃轉後海翼集團將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將極大強化與海翼集團在液壓及鍛造領域的上下游關系,充分發揮協同作用.
*ST三鑫(002163)公司是控股股東–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旗下的新材料
上市公司,由於業績堪憂,未來大股東資產注入預期加強。
深天馬A(000050)資產注入之後管理協同效應提升將推動公司經營效率穩步提升,帶動產業鏈配套運轉,推動盈利增速高於收入增長.
飛亞達A(000026)央企中航國際的下屬企業,預計潛在的激勵機制改善可能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同時有整合預期。
中航地產(000043)航工業集團旗下產業除航空、軍工類產業以外,還包括非航空民品和第三產業,對集團旗下眾多資產整合預期提升。
*ST東安(600178)公司處於集團公司的汽車板塊,業績一直不如人意,後期存在大股東的相關資產注入預期,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
華錦股份(000059)華錦股份業績虧損,實際控制人實力雄厚,並有意將華錦股份打造為石化產業平台,未來資產重組值得期待。
北方國際(000065)北方國際的主營業務包括國際工程承包、國內建築安裝、房地產開發、鋁業加工製造等,存在作為相關資產整合平台的預期。
北化股份(002246)大股東變更為中兵投資,有利於發揮公司在纖維素產業及特種化工板塊中的整合作用,可在集團層面有效實施產業整合。
長春一東(600148)生產和銷售重、中、客、輕、轎、微等各種型號的汽車離合器,農用車離合器;生產和銷售各種鋁、鋅壓鑄件產品.
光電股份(600184)集團光電板塊中,仍有體量龐大的優質光電資產未上市,同屬兵工集團的江南紅箭資產注入預期加強。
北方股份(600262)公司是國內傳統的專業化礦用自卸車行業龍頭企業,生產各種型號的"特雷克斯牌"傳統自卸車。
北方導航(600435)作為兵工集團的下屬上市公司,集團將舉全集團之力推動北斗產業發展,積極推進相關工作,後期整合預期加大。
凌雲股份(600480)汽車產業未來將以節能減排為方向快速發展,為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行業整合提供新一輪發展機遇。
晉西車軸(600495)產品涵蓋國內外各型鐵路機車、地鐵、輕軌等軌道車輛,重組並購北方鍛造後,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車軸企業。
北方創業(600967)大股東內蒙一機是國家唯一的主戰坦克研製基地,兵器集團還有不少和坦克、輪式戰車相類似的裝甲車資產有待整合。
江南紅箭(000519)公司作為兵器工業集團旗下的先進材料公司,未來有望成為集團非金屬先進材料整合的平台。
中國醫葯集團:
國葯一致(000028)實際控制人國葯控股增持後,有望獲得國葯體系內更多的資源傾斜,受益央企改革試點帶來的制度紅利。
國葯股份(600511)國葯集團被確定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的試點企業,公司是國葯控股旗下重要的麻葯平台,有望迎來改革整合。
天壇生物(600161)大股東中生集團旗下子公司包括上海所、武漢所等,有望成為血製品平台、疫苗平台抑或中生集團的整體上市平台。
現代制葯(600420)此前並購的容生,川抗等企業,隨著後續15億定增資金的到位,公司在2015年也有望開啟外延並購的新高潮。
中國建材集團:
北新建材(000786)大股東對子公司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權激勵、引入外部投資者等舉措將提升公司競爭力。
洛陽玻璃(600876)中國建材集團及所屬中國建材玻璃公司承諾,計劃三年內,以公司為平台,解決與龍新玻璃等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
方興科技(600552)新材料平台,2014年8月混改,以公司控股、高管參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進行改革。
瑞泰科技(002066)瑞泰科技的主營業務為熔鑄鋯剛玉系列耐火材料和熔鑄氧化鋁系列耐火材料的生產和銷售,公司將受益於國企改革。
中國玻纖(600176)集團公司入選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央企董事會行使三項職權的雙項試點,成為改革焦點企業。
國投集團:
中成股份(000151)中成股份主營業務為成套設備及技術進出口業務和境外投資,受益於實際控制人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企業。
國投新集(601918)公司是以煤炭采選為主的國家大型企業,確立了"立足煤炭、發展電力、延伸煤制氣"的戰略,國投系改革加速。
國投電力(600886)國企改革的推進,有利於集團增強企業資本實力,公司作為集團電力能源建設運營的重要平台,有望從中受益。
中紡投資( 600061)安信證券借殼,在交割完成12個月內,對存在同業競爭關系的基金期貨 相關業務有望以資產注入的方式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國投中魯(600962)江蘇環亞借殼上市,通過重組等方式對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帶動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企改革的嘗試。
中糧集團:
中糧地產(000031)公司控股股東中糧集團,成為國資委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公司有望成為相關領域的整合平台。
中糧屯河(600737)公司將以混合所有製作為手段,為下屬企業引入產業資本、社會資本、私募股權等,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
中糧生化(000930)中糧生化是首批改革試點企業之一,隨著後續細化改革政策的落實以及第二批試點的公布,公司有望受益。
中國誠通集團:
中儲股份(600787)公司向普洛斯定向增發轉讓15.3%股權,引入後者作為戰投,開啟央企混改,預計將出現在第二批央企改革名單中.
冠豪高新(600433)冠豪高新定位為集團特種紙業務發展平台,若獲得與冠豪高新主營業務相同或類似的業務機會,優先讓與冠豪高新。
岳陽林紙(600963)作為林漿紙一體化龍頭,公司造紙所需紙漿部分自給,林產200萬畝,具有林業資源優勢,是國資改革潛在受益標的。
恆天集團:
恆天海龍(000677)公司控股股東恆天集團獲股權劃轉,將持有公司股份由29.77%上升至33.34%,有望成為恆天集團整合平台。
恆天天鵝(000687)恆天天鵝重組交易標的為華訊方舟特種行業系統解決方案業務,有望獲新股東資產注入,轉型為移動寬頻網路服務商。
國家電網公司:
許繼電氣(000400)許繼電氣正步入特高壓收入,智能電表業務不斷突破、海外業務不斷拓展的時期,同時受益"一帶一路 "戰略及國企改革。
平高電氣(600312)特高壓交、直流技術已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公司受益"一帶一路"和國網海外規劃,集團存在整體上市預期。
國電南瑞(600406)國家電網會繼續推進以旗下具備條件的公司整體上市為目標的改革,公司作為重中之重,受益集團資產證券化。
國電集團:
國電電力(600795)公司作為中國國電集團常規能源的整合平台,未來資產注入預期強烈,且受益於電力體制改革。
長源電力(000966)公司收購國電集團湖北公司旗下中華山、樂成山等10個風電前期項目,擬開拓新能源業務,後續資產注入可期。
英力特(000635)憑借產業鏈一體化優勢,通過繼續剝離虧損的非核心資產和提高盈利水平較好的產品的佔比,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平庄能源(000780)公司主要煤種為褐煤,公司內生增長一般,集團公司承諾適當時候將元寶山、白音華礦注入到上市公司。
上海上實集團:
上海醫葯(601607)新團隊實現平穩過渡,制定三年過千億目標,而作為上海本地醫葯企業,有望明顯受益於國企體制機制改革。
百聯集團:
上海物貿(600822)主營業務包括金屬材料、礦產品(不含鐵礦石)、化輕原料、建材、汽車及配件、機電設備、進出口貿易等。
百聯股份(600827)商貿零售作為完全競爭類行業,剝離資產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未來更深層次改革有望陸續推進。
第一醫葯(600833)作為集團公司旗下的醫葯零售平台,有望受益於上海地方國企改革。
光明食品集團:
海博股份(600708)以出租客運和現代物流為主的上市公司,致力於整合相關物流資源,融入光明食品集團主業,實現協同發展。
金楓酒業(600616)作為集團公司旗下酒業平台,受益於上海地方國企改革。
光明乳業(600597)第二期激勵計劃有望再次激發公司活力,引爆國企改革熱情,是集團旗下國企改革的先行者。
上海梅林(600073 )探索混合所有制經營,公司2014年12月發布股權激勵方案,計劃引入戰略投資者,國企改革提速。
上海城建集團:
隧道股份(600820)國企改革有望持續發酵,上海國企改革的推進給公司業務發展帶來新突破仍是大概率事件。
上海地產集團:
金豐投資(600606)綠地集團借殼對象,綠地集團業務包括建設建築、酒店及商業運營等,還涉足能源、汽車、金融等領域。
中華企業(600675)公司藉助國企改革東風,加速解決同業競爭並做大做強,收購資產增強發展後勁,國企改革預期較強。
上海電氣集團:
自儀股份(600848)國資改革代表企業自儀股份推出重磅重組方案,公司主營業務將變更為園區開發和經營。
上海電氣(601727)公司將推進整體上市,聚焦能源、工業裝備和服務三大領域,立志成為中國的西門子。
上海機電(600835)作為機電一體化設備唯一上市平台,集團旗下上海電氣自動化設備等資產注入的預期增大。
上海文廣集團:
百視通(600637)百視通吸收合並東方明珠,注入文廣集團優質資產,樹立了文化類國企改革典範,給其他文化類國企改革帶來了示範作用。
上海紡織集團:
龍頭股份(600630)公司作為集團旗下的紡織平台,存在相關的資產整合預期,受益於上海地方國企改革。
申達股份(600626)公司將成為上海國資委進行新興產業整合的平台之一,申達股份正在和多方資本接觸,擬引入戰略投資者。
上海國盛集團:
棱光實業(600629)華東設計院借殼對象,上市公司將轉型成為建築設計行業領軍企業,資產質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
耀皮玻璃(600819)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上海地產集團,其是對上海國有房地產資源進行整合基礎上成立的國有獨資集團公司。
上海華誼集團:
雙錢股份(600623)
公司在加強輪胎主業內部投資同時,也在探索兼並收購模式,進行主業擴張。
三愛富(600636)華誼集團經過3~5年的推進,基本完成國企改革總目標,制訂了集團整體或核心資產上市方案。
上海機場集團:
上海機場(600009 )上海機場集團未來將通過一個上市公司整合集團內航空主營業務及資產,集團資產進入上市公司預期加強。
上海建工集團:
上海建工(600170)公司在建築施工設備設施領域獲得長足發展,接下來將在國企改革的進程中挖掘更多創新動力,繼續尋求發展。
上海交運集團:
交運股份(600676)集團將突出主業發展重點和制度創新重點,對自身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加快核心業務健康快速發展。
錦江國際集團:
錦江股份(600754)向戰略投資者弘毅投資和控股股東募資30億,弘毅投資占錦江股份總股本約12.43%,成為第二大股東。
上海久事公司:
強生控股(600662)來自大股東久事公司的李仲秋被聘任為新任總經理,這將是強生控股又一次變革的出發,集團整合值得期待。
申通地鐵(600834)申通集團集軌道交通
投資等多項職能於一身,而久事公司則是國有投資經營控股公司,後續整合預期強烈。
上海蘭生集團:
蘭生股份(600826)東浩蘭生集團證券化率極低,多數資產都在上市公司之外,有資產注入的預期。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
上汽集團(600104 )作為上海的標桿國有企業,新的管理層履新後,旨在激發企業後續發展動力的國企改革有望繼續深化。
華域汽車(600741)有望享受上海國企改革加快紅利,通過推動新一期股權或現金激勵計劃、引進戰略投資者等。
上柴股份(600841)公司控股股東上汽集團已經進行國企改革和激勵,也將對上柴股份的管理優化產生積極影響。
上海城建總公司:
城投控股(600649)城投控股在引入戰投弘毅投資後的一舉一動牽動市場,已於2014年11月份停牌。
上海報業集團:
新華傳媒(600825)公司屬於重要國企改革股,為集團公司唯一資本運作平台。同時,公司非常重視新媒體業務布局。
上海儀電電子:
儀電電子(600602)公司退出非主營業務,集中資源發展主營業務,有利於推動公司業績的長期發展。
飛樂音響(600651)公司治理結構改善進度可能快於市場預期,公司將推動股權激勵方案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上海實業集團:
上實發展(600748)上實發展目前身具上海自貿區、國企改革、土地流轉 、養老 地產等多個市場熱門概念。
上海水產集團:
開創國際(600097 )公司自上海拉開國資改革大幕起就被寄予改革先鋒的厚望,重大事項終止,不過後期預期猶存。
申能集團:
申能股份(600642)集團旗下新能源業務未來以上市公司為平台,是集團推進國企改革的載體,公司整合優質資產步伐加快。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
上港集團(600018 )發布員工持股方案,公司近72%的員工參與認購且鎖定三年,更加有利於提升港口運營效率,縮減成本。
中山中匯投資:
中山公用(000685)引入復星作為二股東,很可能是廣東國企改革第一單,中山市政府意在對接復星整體資源,對中山公用進行改制。
圳振業集團:
深振業A(000006)深圳國資委有五個A股上市地產公司,深振業為深圳國資委唯一增持的公司,較大概率成為國資委整合平台。
廣東廣晟資產:
中金嶺南(000060)公司可能成為廣晟資產集團旗下除了稀土礦產之外的礦產資源整合平台。
風華高科(000636)可能成為廣晟的電子信息
資源整合平台,廣東國企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要電子信息類企業要注入同類上市公司。
廣晟有色(600259)已經通過定增收購了稀土資產,成為廣晟集團整合稀土資源的上市平台。
廣東商貿控股:
廣弘控股(000529)不僅是集團旗下而且是廣東省國資旗下唯一的食品類上市平台,未來可能成為廣東省食品行業的整合平台。
廣東粵電集團:
粵電力A(000539)公司在建機組將於2015年、2016年相繼投產,且集團資產注入可期,未來裝機規模有望大幅提升。
廣東水電集團:
粵水電(002060)公司是控股股東廣東省水電集團下的唯一上市公司,集團旗下還有優質的水力發電、醫院、旅遊度假等資產。
廣東廣新控股:
省廣股份(002400)集團公司旗下的廣告文化創意平台,通過實現營銷傳播鏈條的全貫通,推動實現公司的轉型升級。
佛塑科技(000973)佛塑科技屬於科技型企業,未來可能做股權激勵,可能作為新能源和新材料平台。
星湖科技(600866)星湖科技在2014年1月引入戰投匯理資產,可能整合集團公司旗下生物醫葯及食品資產。
珠江鋼琴集團:
珠江鋼琴(002678)廣州國資委絕對控股,擁有眾多可整合的文化資源;已經做過股權激勵,存在國企改革預期。
廣州無線電集團:
廣電運通(002152)國企改革大潮下,公司在管理層激勵、員工持股等激勵措施上有望取得突破,業績增速可望提速。
海格通信(002465)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其中員工持股計劃認購3500萬股,價格之高及鎖定期之長,體現公司員工對海格看好。
珠海華發集團:
力合股份(000532)珠江金控經過多次舉牌,合計股份達到30%以上,可能作為珠江金控的金融資產整合平台。
珠海格力集團:
格力地產(600185)51.94%股份轉讓給珠海投資控股,格力地產為三大核心之一,未來有大可能性獲得優質資產注入。
廣東廣業資產:
貴糖股份(000833)廣業集團下面還有其他礦產資源,貴糖股份可能成為廣業礦產資源的整合平台。
宏大爆破(002683)民爆綜合服務,廣東廣業資產主營環保、燃化能源、礦山、現代服務四塊業務。
廣州百貨集團:
廣百股份(002187)存在集團整體上市預期,有望成為廣州市國資唯一的商貿零售資產整合平台。
廣州嶺南國際:
東方賓館(000524)廣之旅總裁陳白羽出任公司總經理,廣之旅擁有豐富的旅行社客源資源,公司可能成為打造旅遊產業鏈的平台。

『陸』 有哪些股票是國資改革及滬港通題材股

國資改革


中航集團:
洪都航空(600316)洪都科技和洪都航空關聯交易較多,預計未來注入洪都航空概率較大,是內生增長最強勁的整機企業。
成飛集成(002190)國防主管部門還在推進國防科技工業全面深化改革,長期看好軍工行業的發展,後期仍然存在整合預期。
中航飛機(000768)運輸機、支線客機板塊,軍工企業改制、軍工科研院所改制、軍民融合加深等進入兌現階段,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中航動力(600893)航空發動機的主機板塊,2014年上半年完成重大資產重組資產交割,公司存在發動機板塊進一步整合的可能性。
成發科技(600391)預計將注入中航集團發動機板塊的優質傳動資產,2012年已完成傳動事業部的建立,資產注入前景明確。
中航動控(000738)是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板塊資本運作平台,是國內唯一專業從事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研製的企業,存資產注入預期。
中航電子(600372)軍工科研院所改革細則出台,之後將進行分類改革和試點,作為中航集團旗下公司,市場對於中航電子的改革期待較大。
中航機電(002013)航空機電系統的唯一平台,託管集團旗下機電資產18家公司,剩餘14家仍存繼續整合到上市公司的預期。
中航光電(002179)公司為C919大飛機
提供集成設備安裝架、系統支架和連接器等,是綜合設備櫃的唯一供應商,對外並購將是公司的戰略規劃。
中航黑豹(600760)農業運輸車的骨幹企業,向高科技環保電動車發展,第三大股東東安發動機是國內最大的汽油發動機生產企業,有想像空間。
中直股份(
600038 )公司目前在集團直升機板塊業務整合順利,且市場效益明顯,軍品總裝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條件已逐步成熟。
貴航股份(600523)公司控股股東與中航汽車簽訂增資協議,增資完成後,公司的控股股東將變更成中航汽車,後期有資產注入預期。
中航重機(600765)股權劃轉後海翼集團將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將極大強化與海翼集團在液壓及鍛造領域的上下游關系,充分發揮協同作用.
*ST三鑫(002163)公司是控股股東–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旗下的新材料
上市公司,由於業績堪憂,未來大股東資產注入預期加強。
深天馬A(000050)資產注入之後管理協同效應提升將推動公司經營效率穩步提升,帶動產業鏈配套運轉,推動盈利增速高於收入增長.
飛亞達A(000026)央企中航國際的下屬企業,預計潛在的激勵機制改善可能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同時有整合預期。
中航地產(000043)航工業集團旗下產業除航空、軍工類產業以外,還包括非航空民品和第三產業,對集團旗下眾多資產整合預期提升。
*ST東安(600178)公司處於集團公司的汽車板塊,業績一直不如人意,後期存在大股東的相關資產注入預期,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
華錦股份(000059)華錦股份業績虧損,實際控制人實力雄厚,並有意將華錦股份打造為石化產業平台,未來資產重組值得期待。
北方國際(000065)北方國際的主營業務包括國際工程承包、國內建築安裝、房地產開發、鋁業加工製造等,存在作為相關資產整合平台的預期。
北化股份(002246)大股東變更為中兵投資,有利於發揮公司在纖維素產業及特種化工板塊中的整合作用,可在集團層面有效實施產業整合。
長春一東(
600148 )生產和銷售重、中、客、輕、轎、微等各種型號的汽車離合器,農用車離合器;生產和銷售各種鋁、鋅壓鑄件產品.
光電股份(600184)集團光電板塊中,仍有體量龐大的優質光電資產未上市,同屬兵工集團的江南紅箭資產注入預期加強。
北方股份(600262)公司是國內傳統的專業化礦用自卸車行業龍頭企業,生產各種型號的"特雷克斯牌"傳統自卸車。
北方導航(600435)作為兵工集團的下屬上市公司,集團將舉全集團之力推動北斗產業發展,積極推進相關工作,後期整合預期加大。
凌雲股份(600480)汽車產業未來將以節能減排為方向快速發展,為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行業整合提供新一輪發展機遇。
晉西車軸(600495)產品涵蓋國內外各型鐵路機車、地鐵、輕軌等軌道車輛,重組並購北方鍛造後,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車軸企業。
北方創業(600967)大股東內蒙一機是國家唯一的主戰坦克研製基地,兵器集團還有不少和坦克、輪式戰車相類似的裝甲車資產有待整合。
江南紅箭(000519)公司作為兵器工業集團旗下的先進材料公司,未來有望成為集團非金屬先進材料整合的平台。
中國醫葯集團:
國葯一致(000028)實際控制人國葯控股增持後,有望獲得國葯體系內更多的資源傾斜,受益央企改革試點帶來的制度紅利。
國葯股份(600511)國葯集團被確定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的試點企業,公司是國葯控股旗下重要的麻葯平台,有望迎來改革整合。
天壇生物(600161)大股東中生集團旗下子公司包括上海所、武漢所等,有望成為血製品平台、疫苗平台抑或中生集團的整體上市平台。
現代制葯(600420)此前並購的容生,川抗等企業,隨著後續15億定增資金的到位,公司在2015年也有望開啟外延並購的新高潮。
中國建材集團:
北新建材(000786)大股東對子公司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權激勵、引入外部投資者等舉措將提升公司競爭力。
洛陽玻璃(600876)中國建材集團及所屬中國建材玻璃公司承諾,計劃三年內,以公司為平台,解決與龍新玻璃等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
方興科技(600552)新材料平台,2014年8月混改,以公司控股、高管參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進行改革。
瑞泰科技(002066)瑞泰科技的主營業務為熔鑄鋯剛玉系列耐火材料和熔鑄氧化鋁系列耐火材料的生產和銷售,公司將受益於國企改革。
中國玻纖(600176)集團公司入選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央企董事會行使三項職權的雙項試點,成為改革焦點企業。
國投集團:
中成股份(000151)中成股份主營業務為成套設備及技術進出口業務和境外投資,受益於實際控制人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企業。
國投新集(601918)公司是以煤炭采選為主的國家大型企業,確立了"立足煤炭、發展電力、延伸煤制氣"的戰略,國投系改革加速。
國投電力(600886)國企改革的推進,有利於集團增強企業資本實力,公司作為集團電力能源建設運營的重要平台,有望從中受益。
中紡投資( 600061 )安信證券借殼,在交割完成12個月內,對存在同業競爭關系的基金和期貨 相關業務有望以資產注入的方式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國投中魯(600962)江蘇環亞借殼上市,通過重組等方式對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帶動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企改革的嘗試。
中糧集團:
中糧地產(000031)公司控股股東中糧集團,成為國資委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公司有望成為相關領域的整合平台。
中糧屯河(600737)公司將以混合所有製作為手段,為下屬企業引入產業資本、社會資本、私募股權等,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
中糧生化(000930)中糧生化是首批改革試點企業之一,隨著後續細化改革政策的落實以及第二批試點的公布,公司有望受益。
中國誠通集團:
中儲股份(600787)公司向普洛斯定向增發轉讓15.3%股權,引入後者作為戰投,開啟央企混改,預計將出現在第二批央企改革名單中.
冠豪高新(600433)冠豪高新定位為集團特種紙業務發展平台,若獲得與冠豪高新主營業務相同或類似的業務機會,優先讓與冠豪高新。
岳陽林紙(600963)作為林漿紙一體化龍頭,公司造紙所需紙漿部分自給,林產200萬畝,具有林業資源優勢,是國資改革潛在受益標的。
恆天集團:
恆天海龍(000677)公司控股股東恆天集團獲股權劃轉,將持有公司股份由29.77%上升至33.34%,有望成為恆天集團整合平台。
恆天天鵝(000687)恆天天鵝重組交易標的為華訊方舟特種行業系統解決方案業務,有望獲新股東資產注入,轉型為移動寬頻網路服務商。
國家電網公司:
許繼電氣(000400)許繼電氣正步入特高壓
收入,智能電表業務不斷突破、海外業務不斷拓展的時期,同時受益"一帶一路 "戰略及國企改革。
平高電氣(600312)特高壓交、直流技術已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公司受益"一帶一路"和國網海外規劃,集團存在整體上市預期。
國電南瑞(600406)國家電網會繼續推進以旗下具備條件的公司整體上市為目標的改革,公司作為重中之重,受益集團資產證券化。
國電集團:
國電電力(600795)公司作為中國國電集團常規能源的整合平台,未來資產注入預期強烈,且受益於電力體制改革。
長源電力(000966)公司收購國電集團湖北公司旗下中華山、樂成山等10個風電前期項目,擬開拓新能源業務,後續資產注入可期。
英力特(000635)憑借產業鏈一體化優勢,通過繼續剝離虧損的非核心資產和提高盈利水平較好的產品的佔比,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平庄能源(000780)公司主要煤種為褐煤,公司內生增長一般,集團公司承諾適當時候將元寶山、白音華礦注入到上市公司。
上海上實集團:
上海醫葯(601607)新團隊實現平穩過渡,制定三年過千億目標,而作為上海本地醫葯企業,有望明顯受益於國企體制機制改革。
百聯集團:
上海物貿(600822)主營業務包括金屬材料、礦產品(不含鐵礦石)、化輕原料、建材、汽車及配件、機電設備、進出口貿易等。
百聯股份(600827)商貿零售作為完全競爭類行業,剝離資產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未來更深層次改革有望陸續推進。
第一醫葯(600833)
作為集團公司旗下的醫葯零售平台,有望受益於上海地方國企改革。
光明食品集團:
海博股份(600708)以出租客運和現代物流為主的上市公司,致力於整合相關物流資源,融入光明食品集團主業,實現協同發展。
金楓酒業(600616)
作為集團公司旗下酒業平台,受益於上海地方國企改革。
光明乳業
(600597)第二期激勵計劃有望再次激發公司活力,引爆國企改革熱情,是集團旗下國企改革的先行者。
上海梅林(
600073 )探索混合所有制經營,公司2014年12月發布股權激勵方案,計劃引入戰略投資者,國企改革提速。
上海城建集團:
隧道股份(600820)國企改革有望持續發酵,上海國企改革的推進給公司業務發展帶來新突破仍是大概率事件。
上海地產集團:
金豐投資(600606)綠地集團借殼對象,綠地集團業務包括建設建築、酒店及商業運營等,還涉足能源、汽車、金融等領域。
中華企業(600675)公司藉助國企改革東風,加速解決同業競爭並做大做強,收購資產增強發展後勁,國企改革預期較強。
上海電氣集團:
自儀股份(600848)國資改革代表企業自儀股份推出重磅重組方案,公司主營業務將變更為園區開發和經營。
上海電氣(601727)公司將推進整體上市,聚焦能源、工業裝備和服務三大領域,立志成為中國的西門子。
上海機電(600835)作為機電一體化設備唯一上市平台,集團旗下上海電氣自動化設備等資產注入的預期增大。
上海文廣集團:
百視通(600637)百視通吸收合並東方明珠,注入文廣集團優質資產,樹立了文化類國企改革典範,給其他文化類國企改革帶來了示範作用。
上海紡織集團:
龍頭股份(600630)公司作為集團旗下的紡織平台,存在相關的資產整合預期,受益於上海地方國企改革。
申達股份(600626)公司將成為上海國資委進行新興產業整合的平台之一,申達股份正在和多方資本接觸,擬引入戰略投資者。
上海國盛集團:
棱光實業(600629)華東設計院借殼對象,上市公司將轉型成為建築設計行業領軍企業,資產質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
耀皮玻璃(600819)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上海地產集團,其是對上海國有房地產資源進行整合基礎上成立的國有獨資集團公司。
上海華誼集團:
雙錢股份(600623)
公司在加強輪胎主業內部投資同時,也在探索兼並收購模式,進行主業擴張。
三愛富(600636)華誼集團經過3~5年的推進,基本完成國企改革總目標,制訂了集團整體或核心資產上市方案。
上海機場集團:
上海機場(
600009 )上海機場集團未來將通過一個上市公司整合集團內航空主營業務及資產,集團資產進入上市公司預期加強。
上海建工集團:
上海建工(600170)公司在建築施工設備設施領域獲得長足發展,接下來將在國企改革的進程中挖掘更多創新動力,繼續尋求發展。
上海交運集團:
交運股份(600676)集團將突出主業發展重點和制度創新重點,對自身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加快核心業務健康快速發展。
錦江國際集團:
錦江股份(600754)向戰略投資者弘毅投資和控股股東募資30億,弘毅投資占錦江股份總股本約12.43%,成為第二大股東。
上海久事公司:
強生控股(600662)來自大股東久事公司的李仲秋被聘任為新任總經理,這將是強生控股又一次變革的出發,集團整合值得期待。
申通地鐵(600834)申通集團集軌道交通
投資等多項職能於一身,而久事公司則是國有投資經營控股公司,後續整合預期強烈。
上海蘭生集團:
蘭生股份(600826)東浩蘭生集團證券化率極低,多數資產都在上市公司之外,有資產注入的預期。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
上汽集團(600104 )作為上海的標桿國有企業,新的管理層履新後,旨在激發企業後續發展動力的國企改革有望繼續深化。
華域汽車(600741)有望享受上海國企改革加快紅利,通過推動新一期股權或現金激勵計劃、引進戰略投資者等。
上柴股份(600841)公司控股股東上汽集團已經進行國企改革和激勵,也將對上柴股份的管理優化產生積極影響。
上海城建總公司:
城投控股(600649)城投控股在引入戰投弘毅投資後的一舉一動牽動市場,已於2014年11月份停牌。
上海報業集團:
新華傳媒(600825)公司屬於重要國企改革股,為集團公司唯一資本運作平台。同時,公司非常重視新媒體業務布局。
上海儀電電子:
儀電電子(600602)公司退出非主營業務,集中資源發展主營業務,有利於推動公司業績的長期發展。
飛樂音響(600651)公司治理結構改善進度可能快於市場預期,公司將推動股權激勵方案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上海實業集團:
上實發展(600748)上實發展目前身具上海自貿區
、國企改革、土地流轉 、養老 地產等多個市場熱門概念。

滬港通題材股
數目 股份編號 股份名稱
1 600000 浦發銀行
2 600004 白雲機場
3 600005 武鋼股份
4 600007 中國國貿
5 600008 首創股份
6 600009 上海機場
7 600010 包鋼股份
8 600011 華能國際
9 600012 皖通高速
10 600015 華夏銀行
11 600016 民生銀行
12 600017 日照港
13 600018 上港集團
14 600019 寶鋼股份
15 600020 中原高速
16 600021 上海電力
17 600026 中海發展
18 600027 華電國際
19 600028 中國石化
20 600029 南方航空
21 600030 中信證券
22 600031 三一重工
23 600033 福建高速
24 600036 招商銀行
25 600037 歌華有線
26 600038 哈飛股份
27 600039 四川路橋
28 600048 保利地產
29 600050 中國聯通
30 600054 黃山旅遊
31 600056 中國醫葯
32 600058 五礦發展
33 600059 古越龍山
34 600060 海信電器
35 600062 華潤雙鶴
36 600064 南京高科
37 600066 宇通客車
38 600067 冠城大通
39 600068 葛洲壩
40 600070 浙江富潤
41 600073 上海默林
42 600078 澄星股份
43 600079 人福醫葯
44 600082 海泰發展
45 600085 同仁堂
46 600088 中視傳媒
47 600089 特變電工
48 600094 大名城
49 600096 雲天化
50 600097 開創國際
51 600098 廣州發展
52 600100 同方股份
53 600101 明星電力
54 600104 上汽集團
55 600106 重慶路橋
56 600108 亞盛集團
57 600109 國金證券
58 600110 中科英華
59 600111 包鋼稀土
60 600112 天成控股
61 600113 浙江東日
62 600114 東睦股份
63 600115 東方航空
64 600116 三峽水利
65 600118 中國衛星
66 600120 浙江東方
67 600121 鄭州煤電
68 600122 宏圖高科
69 600123 蘭花科創
70 600125 鐵龍物流
71 600131 岷江水電
72 600132 重慶啤酒
73 600135 樂凱膠片
74 600138 中青旅
75 600139 西部資源
76 600141 興發集團
77 600143 金發科技
78 600150 中國船舶
79 600153 建發股份
80 600157 永泰能源
81 600158 中體產業
82 600160 巨化股份
83 600161 天壇生物
84 600162 香江控股
85 600166 福田汽車
86 600167 聯美控股
87 600170 上海建工
88 600171 上海貝嶺
89 600172 黃河旋風
90 600175 美都控股
91 600176 中國玻纖
92 600177 雅戈爾
93 600183 生益科技
94 600184 光電股份
95 600185 格力地產
96 600188 兗州煤業
97 600190 錦州港
98 600193 創興資源
99 600195 中牧股份
100 600196 復星醫葯

港股通名單

序號 股份名稱
1 長江實業
2 中電控股
3 香港中華煤氣
4 九龍倉集團
5 匯豐控股
6 電能實業
7 電訊盈科
8 恆生銀行
9 恆基地產
10 和記黃埔
11 希慎興業
12 新鴻基地產
13 新世界發展
14 太古股份公司Α
15 會德豐
16 東亞銀行
17 銀河娛樂
18 第一拖拉機股份
19 鷹君
20 合和實業
21 港鐵公司
22 旭光高新材料
23 香格里拉(亞洲)
24 中國海外宏洋集團
25 信和置業
26 恆隆地產
27 四川成渝高速公路
28 周生生
29 保利置業集團
30 越秀地產
31 昆侖能源
32 第一太平
33 招商局國際
34 KINGBOARD CHEM
35 中國旺旺
36 深圳國際
37 中國光大控股
38 青島啤酒股份
39 吉利汽車
40 莎莎國際
41 德昌電機控股
42 京城機電股份
43 新濠國際發展
44 和記電訊香港
45 統一企業中國
46 信德集團
47 中國光大國際
48 中信泰富
49 粵海投資
50 瑞安房地產
51 華潤創業
52 國泰航空
53 中化化肥
54 昆明機床
55 永亨銀行
56 VTECH HOLDINGS
57 香港中旅
58 數碼通電訊
59 東方海外國際
60 廣州廣船國際股份
61 康師傅控股
62 馬鞍山鋼鐵股份
63 思捷環球
64 華寶國際
65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
66 江西銅業股份
67 上海實業控股
68 北控水務集團
69 中國燃氣
70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
71 香港交易所
72 中國中鐵
73 北京控股
74 SOHO中國
75 敏實集團
76 大新金融
77 四環醫葯
78 東風集團股份
79 國美電器
80 利豐
81 中國食品
82 電視廣播
83 ASM PACIFIC
84 廣深鐵路股份
85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
86 裕元集團
87 中國通信服務
88 南京熊貓電子股份
89 鄭煤機
90 漢能太陽能
91 海螺創業
92 北京北辰實業股份
93 六福集團
94 深圳控股
95 中國糧油控股
96 嘉里物流
97 首鋼資源
98 復星國際
99 新創建集團
100 創科實業

『柒』 國資國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瑞迅財經為你解答:
成飛集成(002190)中航飛機(000768)中航動力(600893)成發科技(600391)中航動控(000738)洪都航空(600316)
中航電子(600372)中航機電(002013)中航光電(002179)中航黑豹(600760)中直股份(600038 )中紡投資( 600061 )
貴航股份(600523)中航重機(600765)*ST三鑫(002163)深天馬A(000050)飛亞達A(000026)中航地產(000043)
*ST東安(600178)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華錦股份(000059)北方國際(000065)北化股份(002246)長春一東(600148 ) 冠豪高新(600433)岳陽林紙(600963)光電股份(600184)北新建材(000786)瑞泰科技(002066)國投電力(600886)
北方股份(600262)現代制葯(600420)洛陽玻璃(600876)國投新集(601918)國投中魯(600962)

北方導航(600435)天壇生物(600161)方興科技(600552)中成股份(000151)中糧地產(000031)
凌雲股份(600480)國葯一致(000028)國葯股份(600511)中糧屯河(600737)中糧生化(000930)
晉西車軸(600495)江南紅箭(000519)北方創業(600967)中國玻纖(600176)中儲股份(600787) 等等。。

『捌』 國資國企改革概念股票有哪些

國資國企改革概念股票有:

成飛集成(002190)中航飛機(000768)中航動力(600893)成發科技(600391)中航動控(000738)洪都航空(600316)。

中航電子(600372)中航機電(002013)中航光電(002179)中航黑豹(600760)中直股份(600038 )中紡投資( 600061 )。

貴航股份(600523)中航重機(600765)*ST三鑫(002163)深天馬A(000050)飛亞達A(000026)中航地產(000043)。

(8)上港集團企業戰略規劃擴展閱讀:

分析預計:

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創造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國出口產品的質量與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低成本高質量的「中國製造」產品沖撞歐美本土產品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沖突將日趨升級激化。

面對美國利益集團的強大壓力以及即將開始的下屆總統大選,布希政府表示,要「採取相應的對策」。財長斯諾、商務部長埃文斯、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貿易代表佐立克等主要經濟官員也紛紛指責中國的貨幣與貿易政策。

美國正逐漸失去對中國的耐心。一些亞洲專家認為,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全球的資金與人力資源正在大洗牌。

以往的全球化是勞動密集型、低技術含量的產業遷離歐美;而今,隨著通訊手段的大幅提高以及中國與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也同樣捲入了全球化的浪潮。

『玖』 濰坊港將來前景如何

原標題:2019年中國港口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創新驅動國際化、智慧化及綠色化發展

中國港口行業向智慧化、國際化、綠色化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依託港口運轉的全球海運貿易約佔全球貿易運輸總量的80%,港口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從1949年到2018年,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了1434倍,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前10排名中,中國占據了7席。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港口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關鍵節點和先行領域,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更是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近年來,中國港口砥礪前行,不斷向智慧化、國際化、綠色化躍遷,加速高質量發展,賦能區域經濟,服務國家戰略,譜寫出港口創新發展的新篇章。為此,《經濟參考報·高端智造》版將對全球港口連續三期進行系列報道,以探索港口的未來發展之路。

2018年中國貨物吞吐量增速放緩

2018年,在中國經濟下行和中美貿易摩擦兩大因素的影響下,中國港口吞吐量增速有所放緩。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3.51億噸,比上年增長2.5%。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4.63億噸,增長4.5%;內河港口完成48.88億噸,下降1.3%。

2019年4月18日,交通運輸部公布的2019年3月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中國規模以上港口的貨物吞吐量達31.53億噸(2018Q1為30.92億噸),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2.0%。其中,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為21.60億噸(2018Q1為21.96億噸),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為9.93億噸(2018Q1為8.96億噸),按可比口徑計算,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下滑1.6%,而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則同比增長10.8%。

2011-2019年Q1中國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上海港:「沖刺」國際領先航運樞紐

長江入海口,洋山深水港猶如一面征帆,遠洋貨輪在這里整裝待發奔赴全球;黃浦江兩岸,「垂直城市」拔地而起,全球領先的航運企業、機構爭相入駐……上海這座通江達海的繁華都市日益彰顯出「大碼頭」的國際范。當下,在航運市場盤整、經貿格局突變的背景下,上海港正循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路線圖,向全面提升航運綜合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沖刺」。

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增強輻射力

1978年,我國第一艘國際班輪「平鄉城」輪裝載著不足200個集裝箱,從上海港出發前往澳大利亞,開啟了中國貨輪的遠洋航程。2018年5月,中遠海運「獅子號」輪裝載2萬余個集裝箱從上海港出發前往希臘……改革開放40年間,上海港見證了中國航運事業的歷史性跨越,中國貨輪的航跡已遍布全球。

「20多年前,這里還是靠肩扛手推的人力碼頭;如今,上海港已連續8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港,洋山深水港四期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化碼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董事長陳戌源說。

與伴隨黃浦江奔流入海的航運事業一樣,上海正是在改革開放中融入並參與世界分工和全球合作競爭,逐漸成長為全球中心城市。2017年,上海兩大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1.12億人次,排名全球第四,其中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三。當年,代表高端服務的國際郵輪靠泊上海港512艘次,上海港成為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郵輪母港。

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以及長江經濟帶、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等戰略的貫徹推進,上海作為國際航運樞紐的磁力不斷加強。統計顯示,上海港28%的貨量來自長江支線運輸;國際貿易集裝箱吞吐量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佔35%;從上海乘坐國際郵輪的遊客四分之三來自長三角地區。

近年來,上海港還在長江沿線20多個港口進行投資,並建立起統一高效的管理系統,帶動長江流域構建起完整的物流網路,推動了產業轉移和優化布局,為航運樞紐提供了更多優質貨源。

目前,上海已明確了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航運中心的目標,但對標國際最高標准,上海建設國際領先樞紐仍需進一步集聚輻射力。

提升中國航運核心競爭力

新加坡的通關便利、倫敦的海商法律服務,相較這些已經產生品牌效應的國際領先航運中心,上海港的優勢體現在哪裡?從多維度、綜合性、長周期考量,航運規模已經位居世界前列的上海,還需在提升服務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上發力,與卓越的全球城市定位相匹配。

「上海需借鑒國際航運中心的經驗,注重提升高端航運服務功能,增強上海航運服務品牌國際影響力。」上海海事大學教授於世成說。

2015年7月起,上海率先實施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改革,最大程度上放權於市場。如今,上海已有效注冊條款2600餘個,超過注冊制實施前全國5年航運保險條款的總和。除此之外,在航運經紀、航運信息、海事仲裁等多個領域,上海都已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突破。截至2017年,全球排名前二十的班輪公司、排名前四的郵輪企業、全球九大船級社均在上海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上海航運交易所的集裝箱運價指數成為全球集裝箱運輸市場的風向標。上海海事仲裁案件數量全國佔比達90%。

航運中心有著與生俱來的開放基因。「上海擴大開放100條」明確提出,將推進航運服務業擴大開放,加強航運金融業創新,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提升能級與核心競爭力輸入新動能。

1、以創新創造讓航運更智慧

全球矚目的洋山自動化碼頭去年底開港試運行之際,見證了上海港翻天覆地變化的原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局局長劉桂林感慨萬千:「過去,百斤重的大包要碼頭工人一個個扛到船上;現在,碼頭設施實現了從『機械』到『機智』的創新,已經全面實現自動化,操作工從藍領變成了白領。」

40年前,上海港有5萬名員工,一年完成8000個集裝箱的裝卸作業。如今,上海港1.6萬名員工能夠完成4000萬集裝箱的裝卸。以不到當年三分之一的員工,完成了5000倍的集裝箱裝卸量,港口作業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引領型華麗轉身。

創新力不只體現在裝卸作業,還體現在口岸通關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2018年5月,上海口岸沿用近30年的集裝箱設備交接單實行電子化試點,「無紙化」有望每年為企業減少4億元以上的費用,還能實現24小時報送,提高報關效率,進而緩解交通擁堵。

根據規劃,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也將開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制度創新、航運商業模式創新和航運科技創新,提升全球航運資源的配置能力。同時,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等新技術應用,加快實現航運產業轉型發展,躋身國際航運中心的「頂尖」行列。

2019年初,長三角的港航業兩大「世界冠軍」牽手,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的上海港,和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寧波舟山港,簽署《小洋山港區綜合開發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股權合作共同推進小洋山港區綜合開發。

上海組合港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徐國毅表示,長三角港口群一體化的合作需要在各個層面推進,包括資源共享、信息數據共享、要素集聚、教育培訓等,目標是避免低層次的浪費,進一步提升國際地位,真正形成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的世界級港口集群。

天津港: 一座國際大港撬動一座現代都市

相比其他同等規模城市而言,天津港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天津市最大的比較優勢之一。由於港口的存在,便捷的交通優勢使得國內外眾多企業紛紛在周邊投資落戶。天津濱海新區旗下的天津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東疆保稅港區等一批經濟功能區也因此成為國內同類經濟載體中的佼佼者。

近來,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正努力激發創新活力,向建設世界一流綠色智慧樞紐港口的新目標揚帆競進。

以質為先構築樞紐港口

2018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超過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600萬標准箱大關,連續多年名列全球港口排名前十位。天津港的「戰鬥力」依然不俗。

從世界地圖上看,天津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海向同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127條集裝箱班輪航線基本覆蓋全球各大港口。陸向輻射京津冀和東北、華北、西北等內陸腹地,是全國唯一擁有三條亞歐大陸橋過境通道的港口。

「大不大」看吞吐量,「強不強」看集裝箱。在天津港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褚斌看來,如何做好港口高質量發展大文章,關鍵在於由「大」變「強」、量質兼顧,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推動集裝箱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做優做強的過程中,天津港著力下好京津冀協同的先手棋。今年前三個月,天津港開辟中遠海運內貿集裝箱新航線,推動南沙內貿集裝箱航線運力升級,以強化津冀港口協同發展為依託的環渤海內支線完成集裝箱運輸25.4萬標准箱,實現了同比10.4%的穩定增長。與此同時,天津港集團公司與河北港口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兩港在既有合作基礎上,加快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錯位發展、高效協同的津冀世界級港口群。

擴大「陽光價格」輻射面是又一重要舉措。今年以來,天津港口岸以營商環境改善為引擎,改革創新持續發力,通關流程不斷優化,跑出了跨境貿易便利化的「加速度」。

繼2018年4月1日在全國港口中率先降費推出「一站式陽光價格」清單之後,自今年4月1日起,天津港集團公司又進一步下調貨物收費項目標准,並為外貿進出口企業提供涵蓋報關、碼頭、堆場等環節全程服務;同時,推進內陸服務營銷網路資源整合,截至3月底已在北京、天津、雄安、太原等地新建旗艦店1家、直營店5家和加盟店2家。

今年一季度,天津港集團公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78.2萬標准箱,同比增長5.1%。在這其中,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近20%,迸發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2、創新驅動打造智慧港口

近年來,天津港集團公司加強了現代信息技術與港口各領域發展深度融合的步伐,推動港口智能化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今年3月,天津港集團公司搶抓「天津智港」建設機遇,同步開展了第二個「智慧港口」三年行動計劃研究,推動口岸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線上線下高效運轉,加快推動港口作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達到國際一流水準,構建形成開放共享、合作共贏、創新創業、活力迸發的北方國際航運物流貿易生態圈。

此外,天津港也在積極推廣「港區地理信息系統」、「窄帶物聯網」、「數字集群系統」等項目,在港口保有的數字業務能力和「智慧港口」建設目標之間,搭建了有效的轉化路徑。不僅如此,天津港還持續在智慧調度、信息集成與可視化、數據分析、港區綜合管理等應用層面做文章,上線了智能調度指揮系統,通過智能遠程操控、智能理貨、智能閘口、海關嵌入式監管系統、無人駕駛電動集卡、5G新一代通信網路等技術的綜合應用,基本形成了初具天津港特色的智慧碼頭一體化運營模式。

為了使貿易物流更加便利,天津港持續完善了「天津港電子商務網」服務平台,加快集裝箱線上線下生產業務整合,提升天津口岸物流便利化水平。目前,天津港「網上營業廳」注冊用戶已超過9000家,用戶線上辦單量佔比超85%。

「天津港正在以智慧港口建設突破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力促由『業務驅動』向『智慧驅動』轉變,實現提質增效。」天津港集團公司總裁梁永岑說,要進一步提速「智慧港口」建設,把天津港打造成為自動智能、成果智享、生態智聯、數據智慧的京津冀港口物流供應鏈服務平台,構建形成開放共享、合作共贏、創新創業、活力迸發的北方國際航運物流貿易生態圈。

3、安全護航建設綠色港口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應有之義,而安全生產是天津港建設高質量「綠色港口」的重要保障。為此,天津港研究編制了《綠色港口建設專項工作方案》,構建港口生產經營活動與生態環境保護包容共生的可持續發展格局,探索建設以人為本、安全健康、環境友好的世界一流綠色港口。

為強化安全科技支撐,天津港集團公司充分發揮安全生產技術分中心作用,加強對國內外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和轉化吸收,開展碼頭裝卸工藝設備自動化改造,推廣港口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應用。同時,加快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的深度融合,編制完成安全生產信息化發展規劃及實施方案,持續推動安全生產信息化管控平台建設和運行,同步推進硬體配套、功能完善、數據積累和智能化提升。

出於提升清潔生產水平需要,天津港大力調整運輸結構,一季度礦石鐵路疏運量740.9萬噸,佔比35.8%。標志性項目南疆礦石鐵路專用線擴建工程開通運營,大宗散貨鐵路集疏港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提前兩年超額完成交通運輸部下達的集裝箱和干散貨泊位岸電覆蓋任務要求後,天津港今年將重點推動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岸電建設。屆時,岸上供電將不再靠柴油,而是更為清潔的電力直接輸送。港口還加快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化更新改造,加快LNG加氣站和充電樁等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為新增設備優先使用電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提供保障。

天津港集團公司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嚴格落實散貨作業和建設工地「六個百分之百」防塵抑塵措施,推進碼頭和堆場噴淋設施、防風網、罩棚等防風抑塵設施建設與密閉運輸系統的改造,在用1300餘台非道路移動機械尾氣排放達標。

此外還加強海洋污染防治,重點部署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工作,完善入海排污口在線監測系統,開展海岸線周邊環境整治。提高港口綠化美化水平,加強設施日常檢查力度,加強裸露地治理,推進景觀綜合提升,持續改善港口環境面貌。

褚斌說,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天津港將主動對標「交通先行、世界領先、智慧港口、綠色港口」重要要求,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綠色智慧樞紐港口,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

青島港:超越第四代港口

自投產以來,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持續創造著業界的全球奇跡:船舶准班率保持100%;與傳統碼頭相比,青島港的作業效率提升了30%,並一直保持單機平均作業效率的世界紀錄,最高達到每小時43.23自然箱,比全球同類碼頭的單機平均效率高出50%。

從形式上看,青島港的個案是碼頭自動化的全球奇跡,並沒有形成一種引領的主義和實踐的洪流。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碼頭自動化陷阱」正在成為一種全球鉛色思潮,蔓延在碼頭緩慢的自動化進程中,許多碼頭自動化後無法產生預期的成本優勢、效率優勢和性能優勢,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

在全球工業自動化史上,我們最不應該忘記的是美國與日本汽車產業的自動化之爭。美國用幾百億美元提升了整個汽車產業的自動化水平,試圖用這個重大的戰役全面超越在豐田模式這個產業哲學支撐下的日本汽車業,但結果是失敗的,這場汽車自動化的國別之爭留下了人類自動化史上最重要的遺產:什麼是應該被自動化的?自動化的依據是什麼?自動化的范圍到底有多大?

豐田模式的核心是銷售量與生產量的等值,即構造整個產銷的信息對稱,這形成了整個工業過程的精益化。美國汽車行業則把自動化的重點放在了生產過程之中,銷量的不確定性造成了難以平衡的產銷關系。在這種體系之下,自動化反而成了產業「癲癇」與「梗阻」的一種促進因素,而精益也就只是想像中的彼岸世界。

目前碼頭自動化的困境就是汽車產業生產過程自動化的翻版,由於沒有去尋找港口自動化的依據,自動化被限定在碼頭的某些環節或者是整個碼頭的自動化,自動化的任何部分都已成為異體組織,造成了整個組織持續不斷的排異反應,這就是全球碼頭自動化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

很顯然,除了作業效率大幅提升、作業成本大幅下降等數字之外,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最引人注意的,是它基於碼頭並超越了碼頭,成為一個物流的管理工具,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貨物裝卸環節。或者說,它已具備了物流的管理職能,成為一個物流的管理組織。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島港已經超越了國際上第四代港口的概念。

把全球港口的自動化作為泛工業4.0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十分武斷的。實際上,廣泛的自動化在全球范圍內也造成了「工業4.0陷阱」,連接與智能技術的普遍化並沒有創造出新的工業哲學,工業4.0實際上是自動化的一種更為時代化的表述,發達工業國只是把連接與智能技術當成添加社會信息化成色的注射劑注入工業或者是社會,我們應該做的是把這些「液體」當成組織職能去發揮它們還沒有被察覺出的作用。

當從更大范圍去審視工業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工業的角色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大的社會部門而存在,工業在整個人類的社會組織形式中發揮著獨特的「港口效應」,它實際是人與自然關系之間的港口。從這個意義上說,科技是在更深的層次上是對自然的理解,工業才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質,它實際在人與自然之間扮演著一個巨大的港口作用。

當工業作為人與自然之間的港口而發揮巨大的組織作用時,我們有理由也必須讓真正的港口去發揮它的組織作用。青島港現在提出要由目的地港向樞紐港轉型,就完全具有了超越四代港的話語能力。從碼頭的效率和成本發生的巨大變化看,這里所說的樞紐港不再是貨物吞吐規模意義上的港口,而是大范圍物流協調管理意義上的港口,這對世界港口和整個全球貿易來說都具有革命性的意義:港口從物流經由介質的轉換節點轉變為管理基於這個節點的物流「流空間」管理的路由器。

工業4.0把工業變成只有工業裝備更新換代的工具理性肆虐,這是當下工業革命錯題連篇的主要原因,而真正的工業革命還是要回到自動化的原始命題上去,什麼東西該被自動化?自動化的依據是什麼?自動化的范圍有多大?當整個社會需求被連接到工業過程之中,市場也具有了生產屬性,產銷在社會歷史上第一次當然也是永久性地實現了產銷的鏈路閉合,這是工業准確地去組織全社會的開始。

港口革命不能僅僅發生在碼頭上,就像工業在未來社會中的功能一樣,它更大的作用是港口之外,這個空間的范圍覆蓋了從貨物出發地到目的地的全部流程,青島港的自動化成績不是來自碼頭上的自動化裝備,而是來自港口所面對的出發地到目的地閉合空間內物流的管理。

今天,我們應該認真思考集裝箱在統一了供應、移動、需求之間的空間語言之後的任務,尤其是5G即將來臨的大背景下,連接與智能技術會在陸路以及空中物流、商業、工業中全面鋪開,這些產業的邊界會形成新的數據鏈路與物理實體的新邊界,而這些都是港航物流、陸路物流以及空運物流等在發展過程中要面臨的限制性因素,如何把社會大物流的限制性因素變成有效的組織因素是對所有的物流社會角色的考驗,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的實踐探索,掀開了從更大范圍迎接這種考驗的嘗試。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港口行業發展前景與市場競爭力分析報告

閱讀全文

與上港集團企業戰略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白拿理財 瀏覽:332
男性理財管理 瀏覽:385
有情緒零食融資 瀏覽:19
債務融資余額是什麼 瀏覽:802
早餐項目融資 瀏覽:355
活期型理財 瀏覽:118
融資成功什麼時候到賬 瀏覽:624
美的假理財 瀏覽:123
河北農信理財 瀏覽:195
百家互聯融資 瀏覽:60
p2b理財范 瀏覽:120
利豐集團融資 瀏覽:450
Abs雙信託 瀏覽:877
溫州融資經驗 瀏覽:242
金融資金助力企業 瀏覽:939
思路融資 瀏覽:857
武漢期貨女 瀏覽:948
理財知識篇 瀏覽:849
眾籌融資被騙 瀏覽:709
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問題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