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以前是股份制公司的一名自然人股東,後來公司被另一集團公司收購,除當時的購買協議已兌現外,另有一份
請問辦理了什麼手續?集團上市存在代持的行為,如果對方不履行,可以披露舉報,也可以採取法律手段,具體如有進一步需要或者法律咨詢,可發郵件與我l聯系,[email protected]
2. 天山水泥收購中國建材成功天山股份的股價會長嗎
天山水泥收購中國建材呈貢天山股份的股價會場了,我胃漲的話,這還是要看具體的是啥的航線,還有一些方面的變化調動
3. 002070 眾和股份到底收購成功了沒
[2015-12-19](002070)眾和股份:公告
關於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事項的進展公告
福建眾和股份有限 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15年11月20日披露了《發行股份
購買資產預案並募集配套資金預案》, 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四川國理鋰材料
有限公司100%股權, 四川興晟鋰業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四川華閩礦業有限公司10
0%股權(以下簡稱"標的資產"). 同時, 公司擬向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資
產管理有限公司, 廈門建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莆田市匯金貿易有限公司,昝愛軍,鄧
燕, 蔣濤等七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
前述標的資產交易價格的100%(以下簡稱 "本次交易"). 2015年12月5日公司披露了
修訂後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預案》等相關文件, 公司股票並於12
月7日開市起復牌.
截至本公告日, 中介機構對前述標的資產的審計,評估等工作尚未完成. 公司將
於標的資產的審計, 評估等工作完成後,安排關於本次交易的第二次董事會審議報告
書等相關文件. 由於公司本次交易方案尚須經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並上報中國證
監會核准,本次交易是否能通過上述程序以及取得最終核準的時間均存在不確定性 .
敬請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風險.
4. 公司破產被收購後,原來的股東有沒有得到什麼東西
破產就沒有了,因為破產是清算,也就是把公司資產拆開來賣,然後先還債務,有剩餘的話,再根據股份比例支付給股東,一般遇到破產,股東就基本上沒有什麼可剩餘的了
平安投資富通可以宣布泡湯了,富通很多好的資產已經被國有化了,不再屬於富通了
5. 被上市公司收購的公司還有可能上市嗎
期權是有意義的,與公司是否上市沒有關系,非上市公司也有很多用期權進行激勵。
當然,你可以選擇行權或者不行權。
你行權之後就是擁有這家公司的股份,至少可以享受分紅,如果進行登記注冊的話還能享受更多的股東權益。
至於公司的股份構成分為三個部分,這個與你的期權沒有關系,現在很多公司都用有限合夥來作為股東,以避免股東太多,股權混亂。我在幫公司做股權激勵和股權設計時,也是鼓勵公司盡量採用有限合夥的形式。
如果你行權之後,很可能你的股份也是放在有限合夥裡面的。
最後,你的公司還是能夠上市的。
6. 股權收購是利好嗎
股權收購是利好。
股權收購是指以目標公司股東的全部或部分股權為收購標的的收購。控股式收購的結果是A公司持有足以控制其他公司絕對優勢的股份,並不影響B公司的繼續存在,其組織形式仍然保持不變,法律上仍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B公司持有的商品條碼,仍由B公司持有,而不因公司股東或股東股份數量持有情況的變化而發生任何改變。商品條碼持有人未發生變化,其使用權當然也未發生轉移。
(6)繼峰股份收購有沒有成功了擴展閱讀
利空與利多,從來就是一對歡喜冤家,勢不兩立還不說,有時還真假難辨。市場人士一般把利空分為實質性的利空,例如調高印花稅,就帶有政策調控的意味。
而有的只是市場傳聞之類的利空,那就經不起考驗了,晚間有關方面人士一澄清,第二天股指就高開高走。
利多也具同樣的道理,也有實質性和非實質性之分,例如降低印花稅,就帶有政策鼓勵的用意,股指便會一沖上天,但也有傳說中的利多,一旦沒有兌現,不用說,所涉及的個股便跌跌不休。這種真假利空利多「騷擾」股市的例子,舉不勝舉。
多頭當然喜歡多出些利多,而空頭唯恐利空少了;多頭有時會利用利多出貨,也利用利空來吸貨;空頭也會利用利多反手打壓,真是一對股市中的「活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權收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利多
7. 公司被收購後持有股份還有效嗎
一般收購的話,原有股份全部有收購方支付款項兌現,需要保留股份的話,可以和收購出資方協商,一般出資方不會同意的;簡單說,沒有嚴格規定,雙方協商一致即可。
8. 公司被收購股份後所得的錢怎麼分配
很簡單,就看被收購的a公司的那10%股份是誰的錢就給誰,若是多人則按比例分配,比如說被收購的a公司的10%股份來自a公司的3個人,A、B、C各出了4%、3%、3%,那A所得的錢就是那一千萬的4%,B、C各自所得的錢就是那一千萬的3%了。
9. 有關兼並和破產的問題,還有收購,很不明白!
兼並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兼並是指一個企業獲得另個企業的控制權,從而使若干個企業結合成一個整體來經營。
狹義的兼並概念是指兩個規模大致相當的企業結合起來將其資源整合成一個實體。兼並前企業的股東或所有者在兼並企業中擁有股份,同時原來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繼續在兼並後的企業中擔任高級管理職位。相反,收購是指一個企業取得另一個企業的所有權和管理控制權。是否取得控制權是區分兼並與收購的關鍵。
為了清楚地和收購相區別,狹義的兼並概念也有所擴展。兼並發生時:
·沒有明顯的收購企業或被收購企業;
·雙方共同參與兼並企業管理結構的建立;
·兼並時兩個企業在規模上十分接近,兼並時任何一方不支配另一方;
·全部或絕大部分的對價都是股份互換而不是現金支付等其他方式。在兼並中,極少出現現金轉手的情況。
案例1
1992年9月,瑞德國際(Reed International)和荷蘭出版商Elsevier宣布了一項沒有任何現金支付的合並計劃。52億美元的合並創造出世界上第三大出版業集團。瑞德國際和荷蘭出版商作為母公司各佔50%的股份,同時它們保留各自在倫敦和阿姆斯特丹股票市場的上市資格。由於合並寸瑞德國際的規模較大,瑞德國際還獲得了Elsevier約11%的股份(權益)。1997年,瑞德Elsevier同意,如果監管部門核准,它將和荷蘭出版商Wolters Kluwer合並,合並後誕生的這個英荷控股集團的銷售額約為150億法朗。結果合並沒有實現。
案例2
1998年1月,英國最大的兩家制葯公司SmithKline Beecham和Glaxo Wellcome宣布廠它們的合並計劃。這筆交易的合並價值超過1 000億英鎊,並將創造出英國最大、全球第三大的制葯企業,但這一合並最終還是流產了。在這場兼並發生的前5年中,制葯行業相繼實施了一系列的合並行動,這些交易大體上足迫於削減成本的動機而將研究和開發資源進行合並。
兼並:反托拉斯政策的法律與實踐
1.橫向兼並:同一產業的公司聯合在一起,按《克萊頓法》,當它可能在相當程度上降低產業競爭時,這種兼並就是被禁止的。判例法和政府關於兼並的准則澄清了含糊的法律語言。政府用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來評估兼並活動。按這些准則,各產業將被劃分為三種類型:非集中的(HHI小於1 000)、輕度集中(HHI在1 000和1 800之間)、高度集中(HHI高於1 800)。後兩種類型的產業中,即使廠商只控制了較少的市場份額,其兼並也會受到反對。
2.縱向兼並:發生在處於生產過程不同階段的兩個廠商結合在一起的時候。近年來,美國政府對縱向兼並採取嚴厲的態度,他們擔心,如果兩個獨立的企業兼並,其排他性經營會給競爭帶來潛在的限制。
3.混合兼並:將沒有關聯的業務結合到一起。對混合兼並的批評來自於兩點,一、最大型公司的絕對規模已經大得令人不安,許多觀察家越來越擔心大公司在濫用市場力量之餘,更會通過操縱政治程序來獲取利益。二、這些混合聯合中有許多並沒有什麼經濟目的。也有人為混合經濟辯護,某些經濟學家認為這些兼並能給落後的公司帶去現代化的管理。接管就像破產一樣,體現的是一種生存斗爭中清除枯枝敗葉的經濟機制。盡管如此,關於混合兼並的優缺點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看法,並且只要混合兼並沒有提高某些特定行業的集中度,它就能夠被公眾接受。
所謂破產,是指當債務人的全部資產不以清償到期債務時,債權人通過一定程序將債務人的全部資產供其平均受償,從而使債務人免除不能清償的其他債務。並由法院宣告破產解散。
公司破產要經以下法定程序:<br>
(1)破產的申請:破產申請,是指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宣告公司破產的請示。<br>
(2)破產的受理:人民法院裁定或受理公司破產案件後,應當在10日內通知債務人和已知的債權人,並發布公告。債權人應當在收到通知後的30天內,未收到通知的債權人應當自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說明債權的數額有無財產擔保並提交證明材料。逾期申報債權的,視為自動放棄債權。<br>
(3)破產的和解協議:<br>
(4)破產的宣告:法院對債權人或債務人提出的破產申請進行審理,確認其具備法定條件的即可宣告破產。<br>
(5)破產的清算:公司法規定,公司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被依法宣告破產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組織股東、有關機關及有關專業人員成立清算組,對公司進行破產清算。<br>
(6)破產終結:破產終結是指法院裁定的破產程序的終結。<br>
有兩種情況:<br>
①申請破產的公司和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生效後,由申請破產的公司的上級主管機關負責主持對該公司進行整頓。整頓期限不得超過2年。整頓期滿公司能夠清償債務的,法院可終結破產程序。<br>
②公司法規定,公司清算結束後,清算組應當製作清算報告,報股東會或者有關主管機關確認,並報送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注銷公司登記,公告公司終止。
破產的特性包括
破產是債權實現的一種特殊形式
破產是在特定情況下運用的一種償債程序
破產的目的是為了公平的清償所欠債權人的債務
破產是在法院的監督和指揮下完成的債務清償程序
破產程序具有總括強製程序的特徵
簡介
收購是指買方企業從賣方企業購入資產或股票以獲得對賣方企業的控制權。
收購是企業資本經營的一種形式,既有經濟意義,又有法律意義。收購的經濟意義是指一家企業的經營控制權易手,原來的投資者喪失了對該企業的經營控制權,實質是取得控制權。從法律意義上講,我國《證券法》的規定,收購是指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股份的30%時發出要約收購該公司股票的行為,其實質是購買被收購企業的股權。
收購 Acquisition :
一家公司通過購買目標公司多數或者全部股份的方式來控制另一家公司。「不友好」或「敵意」收購企圖一般表現為價格遠高於目標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的收購要約,以誘使現有股東出售所持有股份。目標公司的管理層可以請求另一家公司提出競爭性的收購要約,以寄希望於可以用競價戰爭來嚇退惡意收購者。
案例分析
Gamma公司有2 000萬美元資產和500萬美元的債務。Delta公司希望收購Gamma公司。
Delta公司可以通過購買Gamma公司股本而取得控制權,或者,購買Gamma公司的資產,而將排除在收購對價之外的公司負債留給Gamma公司的管理層來解決。
究竟採用哪種收購方式一是購買企業還是購買企業的資產,這可以通過談判達成協議。採用購買企業這一方式時,購買者在獲得收購企業資產的同時也獲得收購企業的債務;此外,收購者還會獲得稅收損失,這一稅收損失可能是被收購企業已經積累起來用以抵消未來利潤的。
完全或部分收購
企業的收購既可以是完全收購也可以是部分收購。在完全收購中,收購者購買被收購企業的所有股本。部分收購時,收購者獲得控制權,股份額通常高於50%,低於100%。
部分收購發生在:
·當目標企業的股東希望在收購後的企業保留股本時,可與收購企業達成部分收購協議;
·或是由於目標企業的一些股東拒絕出售其股票。
在收購的淡判中,競標方可以採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組織交易。競標一方可能想要完全收購目標企業,競標的另一方可能希望購買該企業半數以上的股票,而把少數股權留給賣方。
案例
布恩特沃克(Brent Walker)是一家從事酒店、博彩、房地產的英國集團公司,由於遭遇財務困難而被迫尋求銀行融資。威廉姆希爾博彩公司(William Hill)隸屬於布恩特沃克集團,但明顯獨立於該集團的其他子公司,它獨自承擔的銀團貸款約為3.5億英鎊(合4.8億美元)。這些貸款將於1994年3月1日到期。
集團決定出售威廉姆希爾公司。由商業銀行組成的競標財團,出標3.6億英鎊收購整個公司。該收購被該集團董事會視為非敵意收購。
據報道,布恩特沃克集團至少又收到了另一個標書,此標書的意向是出價購買威廉姆希爾公司的大部分股權,而將少數股權留給該集團。外界推測布恩特沃克集團傾向於保留威廉姆希爾公司的股權,因為此舉將使其債權人從該子公司任何價值的增加中獲益。
另一傳聞是布恩特沃克集團有可能會要求威廉姆希爾的債權銀團在該集團上市之前為威廉姆希爾公司提供再融資,並且允許該集團將在發行中出售的大部分股票用來償還給這些銀行,同時保持對威廉姆希爾公司的控股權。當時公司發行額估計為5億英鎊。
威廉姆希爾公司最終以7億英鎊於1997年被賣給了Nomura國際公司,其收入被用來償還布恩特沃克集團的債務,當時其債務高達13億英鎊。
收購步驟:
第一階段即准備階段,其主要工作及過程如下:
1.收購戰略、價值創造邏輯和收購標準的開發;
2.目標企業搜尋、篩選和確定;
3.目標企業的戰略評估和收購辯論。
第二階段即談判階段,其主要工作及過程如下:
1.收購要約戰略的發展;
2.目標企業的財務評估和定價;
3.談判、融資和結束交易。
第三階段即整合階段,其主要工作及過程如下:
1.組織適應性和文化的評估;
2.整合方法的開發;
3.收購與被收購者之間的戰略、組織和文化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