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市公司重組後為什麼收益好
你覺得呢?算一算資產上市以後的市盈率,比較沒上市公司的價值,回一切都明白了。答沒上市公司的資產1元錢就只能賣到1元,有時候是多1點有時候還不到1元。
上市以後,就有可能是2元、3元甚至更多。
都是利益,裝入優良資產的並不吃虧,接受不良資產的也不吃虧。懂得這個,會做這個,這也是投行為什麼會賺大錢的道理。
⑵ 企業資產重組——如何剝離優質資產
企業資產重組——優質資產剝離的方式:
主要方式有:資產置換回、減資、資產出答售等形式。
1、所謂資產置換,是指以上市公司之外的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並置換出上市公司原有的劣質資產,以保持上市公司永遠是一個由優質資產組成的組合。上市公司資產置換的目的一般是調整資產結構,提高資產質量,加強主營市場。
2、所謂減資,也稱「縮股」,是指以上市公司通過縮小或減少總股本的方式來剝離資產。
3、資產出售是上市公司資產剝離的另一種主要形式。一般來說,被出售的資產為不適合公司長遠發展的資產或閑置的不良資產。
上市公司出售資產的動機有兩種:
一是優化資產結構,提高企業資產整體質量;
二是籌集新的發展資金。
⑶ 資產剝離、公司分立和拆分上市三者的關系
資產剝離、公司分立和拆分上市關系就是:均屬於收縮型資本運營模式。
在上市公司經營過程中,隨著經營戰略和市場條件的變化,會出現一些子公司、業務板塊發展強勁、內在價值突出。
或者出現一些不適合上市公司長期經營戰略、沒有成長潛力或影響企業整體業務發展的子公司、業務板塊。
在此背景下,為了使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促進子公司、業務板塊更好發展,更好地規避風險,使上市公司更具有競爭力,上市公司會採取分立、分拆、資產剝離等資本運作方式,促進整體價值提升。
相關上市公司採用了分立、分拆、資產剝離的資本運作方式以後,對上市公司整體戰略實施、市值管理、業務發展等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值得借鑒和學習。
(3)上市公司優質資產剝離再上市擴展閱讀:
收縮性資本運營在我國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企業擴張與收縮,猶如發動機里活塞的運動,具有辯證統一的關系:
擴張引起收縮。任何形式的購並都有一個「度」,當並購擴張超過這個「度」時,便會導致規模不經濟,平均成本上升,利潤率下降,企業績效降低。
收縮就是在這種擴張超過了一定「度」的情況下,為了優化資源配置而產生的。
收縮是擴張的基礎,是為了以後更好的擴張。為了追求El後更大規模的擴張,企業有時必須以退為進,先「消腫」,剝離與企業發展戰略不相容的某些業務或部門,然後輕裝上陣。
擴張勢頭可能更猛。因此,不僅以並購為主要內容的擴張性資本運營可以使企業得到發展,而且以剝離為主要內容的收縮性資本運營也可以推動企業的發展。
⑷ 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五大類是什麼
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分為五大類。 一、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分為五大類: (1)收購兼並。 (2)股權轉讓,包括非流通股的劃撥、有償轉讓和拍賣等,以及流通股的二級市場購並(以公告舉牌為准)。 (3)資產剝離或所擁有股權出售,是指上市公司將企業資產或所擁有股權從企業中分離、出售的行為。 (4)資產置換,包括上市公司資產(含股權、債權等)與公司外部資產或股權互換的活動。 (5)其他類。 二、這五大類具體的內容是什麼?找法網公司法欄目小編為您詳細分析。 一、收購兼並 在我國收購兼並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收購其他企業股權或資產、兼並其他企業,或採取定向擴股合並其他企業。本文中所使用的收購兼並概念是上市公司作為利益主體,進行主動對外擴張的行為。 它與我國上市公司的大宗股權轉讓概念不同。「股權轉讓」是在上市公司的股東層面上完成的,而收購兼並則是在上市公司的企業層面上進行的。兼並收購是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當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重組方式。 二、股權轉讓 股權轉讓是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另一個重要方式。在我國股權轉讓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大宗股權轉讓,包括股權有償轉讓、二級市場收購、行政無償劃撥和通過收購控股股東等形式。上市公司大宗股權轉讓後一般出現公司股東、甚至董事會和經理層的變動,從而引入新的管理方式,調整原有公司業務,實現公司經營管理以及業務的升級。 三、資產剝離和所擁有股權的出售 資產剝離或所擁有股權的出售是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一個重要方式。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將其本身的一部分出售給目標公司而由此獲得收益的行為。根據出售標的的差異,可劃分為實物資產剝離和股權出售。資產剝離或所擁有股權的出售作為減少上市公司經營負擔、改變上市公司經營方向的有力措施,經常被加以使用。在我國上市公司當中,相當一部分企業上市初期改制不徹底,帶有大量的非經營性資產,為以後的資產剝離活動埋下了伏筆。 四、資產置換 資產置換是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一個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國資產置換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以優質資產或現金置換上市公司的存量呆滯資產,或以主營業務資產置換非主營業務資產等行為。資產置換被認為是各類資產重組方式當中效果最快、最明顯的一種方式,經常被加以使用。上市公司資產置換行為非常普遍。 五、其他 除了股權轉讓、兼並收購、資產置換、資產剝離等基本方式以外,根據資產重組的定義,筆者認為我國還出現過以下幾種重組方式:國有股回購、債務重組、託管、公司分拆、租賃等方式。因篇幅關系,在此不一一贅述。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殼」重組和MBO不是一個單獨的資產重組方式。因為這兩種方式都是「股權轉讓」重組的一種結果。配股(包括實物配股)不是資產重組的一種方式,因為配股過程中,產權沒有出現變化。雖然在增發股份的過程中產權發生了變化,但根據約定俗成,把增發股份當作一種融資行為,而不當作資產重組行為。上市公司投資參股當中的新設投資屬於上市公司投資行為,而對已有企業的投資參股則是「兼並收購」的一種。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資產重組的知識,小編推薦:資產重組不同角度的定義是什麼?如何看待資產重組的股票情況?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改)
⑸ 資產注入與IPO的區別
你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實現B公司上市。
目前中國企業上市的方式主要有內
1 IPO,向發審委發出申請,容走常規的流程。
2 買殼,找一家經營狀況很差的上市公司做「殼」,然後將待上市公司的優質資產注入這家公司,將其債務置換出來,從而實現對這家公司的控股,從而間接擁有上市資格。
3 借殼,集團公司想實現整體上市,一下子全部上不大可能,所以先把一部分優質資產剝離出來單獨上市,然後再不斷的把集團內需要上市的公司的資產注入這家上市公司,從而實現整體上市。
首先該股東擁有的這兩家公司不存在控制關系,所以不存在借殼上市,不存在將B公司資產注入A實現整體上市的情況。通過上面的分析,你也應該能看出來,資產注入的另外一種目的是買殼上市,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拿已上市的A公司做殼,除非這家公司瀕臨倒閉,為了保住殼資源。因此,沒有上述特殊情況,IPO是你唯一的選擇。
希望能幫到你。
⑹ 資產重組上市公司資產重組上市公司資產置換如何操作
資產重組分為內部重組和外部重組。內部重組是指企業(或資產所有者)將其內部資產案優化組合的原則,進行的重新調整和配置
,以期充分發揮現有資產的部分和整體效益,從而為經營者或所有者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在這一重組過程中,僅是企業內部管理機制
和資產配置發生變化,資產的所有權不發生轉移,屬於企業內部經營和管理行為,因此,不與他人產生任何法律關繫上的權利義務關系
。
外部重組,使企業或企業之間通過資產的買賣(收購、兼並)、互換等形式,剝離不良資產、配置優良資產,使現有資產的效益得
以充分發揮,從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這種形式的資產重組,企業買進或賣出部分資產、或者企業喪失獨立主體資格,其實只是資產
的所有權在不同的法律主體之間發生轉移,因此,此種形式的資產轉移的法律實質就是資產買賣。
上市公司重組的相關內容:
重組的方式
上市公司通過收購資產、資產置換、出售資產、租賃或託管資產、受贈資產,和對企業負債的重組,實現資產重組
資產重組具體工作有:
對企業資產和負債的重組屬於在企業層面發生,根據授權情況經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批准即可實現重組;
對企業股權的重組由於涉及股份持有人變化或股本增加,一般都需經過有關主管部門(如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的審核或核准,涉
及國有股權的還需經國家財政部門的批准。
⑺ 上市公司變賣資產,減免負債型重組,是利好嗎
如果變賣資產是屬於長期虧損,影響上市公司盈利的資產,將這樣的不良資產回剝離答上市公司,減免負債型重組後,留下的都是盈利能力強的優質資產,盈利水平會提高,同時又能降低負債比例,提高上市公司抗風險能力,所以屬於利好。
⑻ 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具體形式是怎樣的
定向增發股票,本來就是對公司未來盈利的一個認可,但要通過層層審核,且可增發的金額也有限制,這種定增可以迅速收購優質資產。
⑼ 為什麼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都不是整體上市的
同西方國家全部資產上市不同,中國的整體上市是部分資產上市,因此,會形成集團版公司和上市權公司兩個法律主體,上市模式不一,其間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委託代理鏈條的加長,在「兩級三層」的國資監管體制中,存在在職消費、過度投資、不予現金分紅等委託代理問題。目前中央控股的整體上市公司就有30多家,地方國資委控股的國有企業整體上市公司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