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虛擬現實應用於教育的哪些領域
國際上虛擬現實的教育應用
首先,從國際上來看,科技公司盯上教育市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Google和蘋果都在努力往學校賣設備和軟體,Google推便宜的Chromebook筆記本,蘋果在賣硬體的同時曾經還想用iBooks取代教科書。不僅如此,去年,Google宣布了Expeditions
Pioneer項目,向老師們提供所需的全部設備,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帶領學生們展開各種各樣的冒險之旅,例如進入海底或外太空等;隨後又與加州頂尖公立學校合作,免費推廣虛擬現實的教室系統。
日本某地小學則與三星合作,利用Gear VR免費為學生提供禮儀教學,在日本國內引起虛擬現實教育的熱議。
當前,將電子游戲用於教育有很大的潛力。知名模擬和教學游戲,例如《模擬城市》和Math
Blaster已被應用於美國的小學教育。又比如,近期,微軟除了給教師配置的教育工具類應用外,同時,增加了一項新的玩具--沙盒游戲Minecraft的教育版本,希望讓學生們上課玩游戲。以MindcraftE為例,這款工具通過三維環境幫助學生們探索吉薩大金字塔,以及理解最基本的電子工程原理。
相對於以往的給教師的教育工具,對於微軟來說,用游戲來做教育是新的方法。在美國,人們對於能幫助學生學習的游戲的觀念正在改變,教育界也有不少人看好Minecraft給學生補充知識的能力,而微軟也想藉助這款游戲將訂閱服務Office
365 Edition做起來。
此外,美國zSpace公司也是一家為VR教育提供解決方案的典型公司。zSpace由一台單獨電腦和VR顯示器組成,並配備有觸控筆,幫助學生操縱虛擬3D物體,加強學習體驗。
在這場教育VR+的盛宴里,連「虛擬現實技術鼻祖」也摩拳擦掌。比如,全球第一款VR顯示設備的發明者Tom
Furness,近日啟動了事業新階段--VR教育。Furness目前正在藉助AR/VR應用交流社區VirtualWorld
Society建立VR內容創造者和金融支持聯盟,把大眾的客廳變成教室。通過Virtual World
Society訂閱用戶的支持,Furness希望建立基礎設施,以支持教育虛擬現實體驗。
那麼,我們用虛擬現實能帶來怎樣的感受呢?署名為「IT之家」的作者撰文寫到,「通過某些UGC(用戶製作內容)平台,我們可以初步看到,虛擬現實能帶來什麼樣的教育體驗。這些平台支持除游戲以外,其他能帶來沉浸感的體驗。在新平台上,內容製作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小鳥如何在自己的生態環境中生存(Bird
Simulator),以及管理一家餐廳有多麼復雜(Workat a Pizza Place)。數百家教學機構利用Second
Life向學生提供機會,在虛擬環境中參觀大學、訪問名勝古跡。」
有部分國外院校開始使用VR技術。比如,國外一些高校利用VR技術吸引生源,推廣校園文化。位於美國喬治亞州的Savannah藝術設計院校成為第一個大規模使用VR技術的高校,錄制好校園介紹並寄給已被錄取但尚未入學的學生。
此外,位於加州聖何塞的科格斯韋爾大學(TheCogswell
College)已經正式開辦VR和AR專業,該學校也成為全球首家創辦VR和AR行業人才認證的高校。
高校的一些課程也加入虛擬現實技術。據近期的新聞報道,一群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可以應用在教育領域的虛擬現實技術,通過3D立體的方式展示地形圖沙盤。而這種基於「增大化現實」技術的沙盤甚至還可以讓參觀者用雙手來移動山丘。
據悉,這套增強現實沙盤的想法來自於想要給本科生進行時間學習科學的目的,然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就開發出了這種基於「增大化現實」技術的沙盤,隨後洛杉磯分校負責建立模型和教育示範實驗室,將這項技術轉化為了成品。而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塑造景觀,團隊希望可以利用這種沙盤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地形地貌,而不用親自到戶外去。
國內虛擬現實的教育應用
目前,我國形成了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學等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高科技公司聯合研究開發製作,產學研密切結合的發展局面。
從國內的企業來看,目前國內提出把VR技術應用在教育領域的公司包括:新東方、網路、安妮股份、廈門創壹軟體等。其中,新東方和樂視在2015年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雙方將在英語課堂實現VR教學;安妮股份也啟動了虛擬現實項目,以虛擬現實技術開發兒童教育產品;網路則計劃2017年在貧困山區的學校構建一些VR教室。
同時,許多高校都在積極研究虛擬現實技術及其應用,並相繼建起了虛擬現實與系統模擬的研究室,將科研成果迅速轉化實用技術,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分布式飛行模擬方面的應用;浙江大學在建築方面進行虛擬規劃、虛擬設計的應用;清華大學對臨場感的研究等都頗具特色;哈爾濱工業大學在人機交互方面的應用。
從虛擬現實的體驗來看,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建立各種虛擬實驗室,如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等等,擁有傳統實驗室難以比擬的優勢。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建立起來的虛擬實訓基地,其「設備」與「部件」多是虛擬的,可以根據隨時生成新的設備。教學內容可以不斷更新,使實踐訓練及時跟上技術的發展。同時,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如建造人體模型、電腦太空旅行、化合物分子結構顯示等,在廣泛的科目領域提供無限的虛擬體驗,從而加速和鞏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虛擬現實的沉浸性和交互性,非常有利於學生的技能訓練。包括軍事作戰技能、外科手術技能、教學技能、體育技能、汽車駕駛技能、果樹栽培技能、電器維修技能等各種職業技能的訓練。
據媒體綜合報道,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等學府已在校內建立了虛擬現實技術實驗室,主要從事VR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清華大學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還增加了虛擬現實相關的內容。清華大學利用虛擬儀器構建了汽車發動機檢測系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虛擬現實應用工程研究中心就主要從事這項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和醫學上的應用,先後開發了北京胡同虛擬現實游覽交互系統、秦兵馬俑陣列運動模擬、虛擬內窺鏡等程序;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工程檢測實驗室將其虛擬實驗室成果在網上公開展示,供遠程教育使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州暨南大學等一批高校也開發了一批新的虛擬儀器系統用於教學和科研。由上可知,虛擬現實技術雖然在國內外的教育教學中有所應用,但在我國教育中的使用僅局限於高校的研究性和探索性教學當中,而對廣大普通大、中、小學生的普及則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