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蘇軾哪首詩中有:「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來俱天成」
在《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五首》有。全詩如下:
羨君戲集他人詩,指呼市人如使兒。
天邊鴻鵠不易得,便令作對隨家雞。
退之驚笑子美泣,問君久假何時歸。
世間好句世人共,明月自滿千家墀。
紫駝之峰人莫識,雜以雞豚真可惜。
今君坐致五侯鯖,盡是猩蜃與熊白。
路傍拾得半段槍,何必開爐鑄矛戟。
用之如何在我耳,入手當令君喪魄。
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
劃如太華當我前,跛牂欲上驚崷崒。
名章俊語紛交衡,無人巧會當時情。
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詩人雕刻閑草木,搜抉肝腎神應哭。
不如默誦千萬首,左抽右取談笑足。
夜吟石鼎聲悲秋,可憐好事劉與侯。
何當一醉百不問,我欲眠矣君歸休。
膏明蘭臭俱自焚,象牙翠羽戕其身。
多言自古為數窮,微中有時堪解紛。
痴人但數羊羔兒,不知何者是左慈。
千章萬句卒非我,急走捉君應已遲。
『貳』 秦國歷代國君的名字(要真實的名字比如秦始皇叫贏正)
司馬遷說,嬴姓的始祖是大禹的治水助手伯翳,被舜賜姓為嬴。
秦的第一代國君是非子,他替周孝王養馬,牧馬場的馬增加了很多;周孝王很喜歡他,把他封在秦邑。
所以,非子的名字叫「秦嬴」
在春秋時代,嬴姓之國不僅有郯,也有淮河流域的江國、六國,都在中國的東半邊。
嬴姓之國在中國西半邊的只有趙,與從趙分出來的秦。
趙與秦是一家,都姓嬴。而一為趙氏,一為秦氏。
非子原為趙氏的一分子,受封於秦以後才改以秦為氏。
秦國從非子到穆公,有過十四個國君:
非子是第一個,穆公是第十四個。
他們在大體上是由父傳子,只有一代是先弟後兄;另一代是兄弟三人兄終弟及。
這十四位秦國國君,有的稱侯,有的稱伯,有的稱仲,有的稱公。
所以,名字依次是秦嬴、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秦寧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德公有三個兒子:長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第三個兒子是秦穆公,依次繼承。
穆公以後,孝公以前,二百五十九個年頭之間,秦國常常內亂,有過十六個國君。
秦康公、秦共公 、秦桓公、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秦厲公、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獻公、秦孝公
秦國在孝公後,始皇帝以前,先後有過五個王: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
『叄』 周興商滅中,商朝的亡國之君和周朝的開國之君分別是誰
商朝的亡國之君是帝辛,周朝的開國之君是棄。
帝辛在位期間,在內營建朝歌、加重賦斂、嚴格周祭制度、改變用人政策、推行嚴刑峻法,對外屢次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其種種舉措既在統治集團內部引發矛盾,也動搖了商王朝的統治基礎。牧野之戰,商軍被周武王所率諸侯聯軍擊敗,帝辛身死,商朝滅亡。
棄是周朝帝王的嫡系祖先。傳說有邰氏之女姜踏巨人腳跡,懷孕而生,因一度被棄,故棄。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曾在堯舜時代當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他出生於晉南翼城棄里村,後在稷山為農官,被稱之為稷王。
(3)君興農業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帝辛軼事:
帝辛是商朝的末代帝王,他整日胡作非為,不盡心朝政,是中國有名的暴君。為了懲罰那些反對他的人,他採取了很多的酷刑。他還輕信寵妃妲己的讒言,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
不僅如此,他還大興土木,建造了許多華麗的宮室。為了供自己玩樂,紂王還建造了宏偉的鹿台。鹿台高千尺,寬三里。帝辛的搜刮民財之重,可見一斑。
紂王的生活越來越糜爛了,他還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裝滿池子,把各種動物的肉割成一大塊一大塊掛在樹林里,這就是所謂的「酒池肉林」。
參考資料
網路-帝辛
網路-棄
『肆』 為什麼說宋太祖是一個「創業垂統之君」
宋太祖趙匡胤,行伍出身。在五代十國這樣一個亂世之中,他從一個普通的士兵,登上九五之尊的皇帝寶座,親眼目睹了後晉、後漢、後周的滅亡過程。借鑒活生生的歷史經驗登上皇位後,一邊對有功的軍官們陞官晉爵,安穩軍心,另一方面,禮遇後周的皇帝、大臣,收攏民心。趙匡胤做事非常有魄力,後周節度使李筠、李重進叛亂,他都親自率兵出征並一舉平定,使後周許多節度使聞名生畏,全都俯首聽令。等國家稍微穩定之後,趙匡胤又開始實行收兵權的措施,收回了慕容延釗、石守信等宿將、親信的兵權。
兵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了,不用再擔心「陳橋兵變」的事件重演了,趙匡胤便開始實行他統一全國的宏偉目標。從乾德元年(963)起,到開寶八年(976)十一月,趙匡胤用了十四年的時間,先後掃平了荊南、湖南,奪取了後蜀,消滅了南漢,吞並了南唐。只有北漢,趙匡胤雖然兩次親征,但都無功而返。他的弟弟趙炅即位後,繼續他的事業,消滅北漢,使泉漳納土,吳越歸地,使宋朝初步實現了統一。
趙匡胤喜歡自然行事,不喜歡裝模作樣。剛當上皇帝那會兒,還很喜歡微服私訪。有大臣勸諫叫他不要輕易出去,他滿不在乎地說:「要想當上皇帝,自然有天命。以前周世宗看到將領中有方臉大耳的就把人家給殺了,而我卻天天陪在他身邊,也沒把我怎樣嘛!」
趙匡胤還很節儉,宮里的簾子,全部都是青布做的,常穿的衣服也是洗了又洗的。攻破後蜀時,他看到孟昶用的便盆都用珠寶裝飾,一把就打碎了,說:「你這個東西都用珠寶裝飾,也不知你該用什麼樣的容器盛飯了。這樣行事,不亡國還等什麼呢?」魏國長公主衣飾翠羽,太祖不讓她穿,對她說:「你做公主的一穿,宮闈親戚爭相仿效,京城翠羽的價錢就會上漲。小民逐利,捕捉傷生,便都由你而起。你生長富貴,怎能造此惡業之端呢?」
宋太祖趙匡胤不僅創建了宋朝,還於開國初收回了節度使的兵權,初步統一了國家,重法處置了貪贓枉法的貪官,就是州郡的長官也是他親自委派,甚至詔令都一一過目。他重視農業,興辦教育,慎罰輕斂,使人民休養生息,國家安定太平。所以,趙匡胤在位雖然只有十七年時間,卻是整個宋朝三百年基業的根基,是子孫後代的典範。他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基本統一了南方,並為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強化了中央集權,徹底消滅了中唐以來造成地方割據的動亂因素。宋代以後再沒有出現分裂割據局面,宋太祖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伍』 一家打四國聯軍,開啟了春秋混戰的鄭國,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
因為鄭國統治時期沒有很好的管理好各個地區,沒有樹立自己的地位,而且朝中內部管理非常混,朝局不穩,就給「敵人」留下了可乘之機,最終被其它國家吞並,走向了沒落。
從鄭國從興到衰說明了以下幾點,一個國家想成為守住自己的打下來的江山,必須先從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一是教育他們都有一顆仁厚的心,不能別的國家沒有來侵犯自己內部先打起來了。
二是教會他們如何去守住自己的家業,好好興農業、修改經濟,整頓自己的軍事實力。這樣外敵來了你才能有財力物力和人力去反擊。
三是不斷的強大自己,要「侵略」別國。在當時那時間侵略也是一種快速收集資金的方式之一,這樣也能讓其它國家懼怕你不敢輕易來犯。
『陸』 化工概念股有哪些、化工概念上市公司一覽
化工概念一覽
1、磷化工:
興發集團:
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精細磷酸鹽生產企業,全球最大的六偏磷酸鈉生產企業,是國內少數幾家擁有「礦電磷一體化」產業鏈的精細磷化工企業。現擁有工業級、食品級、牙膏級、飼料級等系列產品70多個,年生產能力近百萬噸,主導產品出口亞、歐、美、非等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500強企業寶潔、陶氏、聯合利華等國際化工巨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公司擁有1.3億噸磷礦石儲量,且在不斷增加。公司實現無機磷化工產業改造與升級的同時,將向有機磷化工、硅化工、鹽化工和硫化工拓展,力爭「十二五」期末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
金正大:
2011年8月公司簽訂投資59.6億元(預估)建設磷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發展磷復肥及相關磷化工產業。計劃用一期項目投資預估約36億元,開工後3年內建成。二期項目投資預估約23.6億元,待一期工程投產後視情況安排建設進度,預計開工後兩年內建成。初步規劃項目建設規模為60萬噸/年磷酸一銨、60萬噸/年磷酸二銨、40萬噸/年磷酸二氫鈣、60萬噸/年硝基復合肥、20萬噸/年磷酸二氫鉀及其他磷化工產品的生產能力。建成後,公司將實現磷礦資源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2013年1月,貴州金正大以9784.37萬元收購甕安縣磷化公司34%股權。該公司注冊資本2564萬元,經營范圍為磷礦資源的開發及銷售。磷礦是公司主營產品磷元素的主要原料,本次收購可延長產業鏈。
中國寶安:
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寶安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乙方")與保康縣人民政府(簡稱"甲方")於2012年5月25日簽訂了《產業戰略合作投資框架協議書》.主要內容包括,第一,乙方計劃在保康縣投資磷產業,擬選擇已建成或在建磷化工企業作為切入點,推動磷產業平台建設和發展.第二,乙方擬通過新設投資,產業並購,資本運營等方式,分期投入10至15億元進行磷礦產業投資.第三,甲方為乙方在保康縣投資在工業用地,渣場配套,環保指標,稅收政策,地方規費,項目立項,公用設施配套等方面給予乙方全力支持和最大優惠.針對磷礦配額,中國寶安表示,在框架協議中,保康縣人民政府沒有就配置磷礦資源的具體數量作出承諾.對於框架協議的有效期,中國寶安稱,雙方在90日內未達成正式投資協議的,框架協議自動廢止,公司目前尚未與對方簽訂正式投資協議.
2、鹽化工:
蘭太實業:
蘭太實業是集制鹽、鹽化工、生物制葯、礦產資源開發於一體,橫跨內蒙古、青海、江西、山東等四省(區)六地的大型上市企業,擁有豐富的鹽湖資源。公司是國內甚至全球最大的金屬鈉生產廠家,該產品具有規模最大,成本最低,技術和質量最好的特點。公司以其優異的經營業績和良好的社會形象成為「中國化工企業500強」、「自治區自主創新企業50強」、「自治區用戶滿意企業」、「中華慈善突出貢獻企業」等,被冠以「沙漠明珠」之美譽。
雲南鹽化:
雲南鹽化是雲南省內最大的食鹽、工業鹽和氯鹼生產企業,也是雲南省唯一具有食鹽生產、批發許可證企業。公司堅持「鹽為基礎、鹽化結合、協調發展」的產業發展戰略,充分利用雲南豐富的鹽礦資源,大力發展鹽和鹽化工產品及深加工產品,擴大經營規模,豐富產品結構,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佔有率。同時,強化內部管理,努力開拓國內外產品市場,培育成本領先優勢,把公司打造成為一個管理規范、運轉高效、經濟效益不斷攀升、具有較強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優秀鹽和鹽化工企業。
雙環科技:雙環科技主要生產銷售純鹼、氯化銨及鹽化工系列產品、氯甲烷系列產品、氯化聚乙烯系列產品,承擔與鹽化工行業相關的科研、設計及新產品開發、設備製造項目,隨著公司油改煤裝置的完成投產及50萬噸/年鹽硝聯產技改項目的建成投產,公司有望真正實現鹽化工產業鏈的完整打造。
湖北宜化:
湖北宜化擴建氯鹼、新建電石、聯鹼等項目也將建成投產,始終堅持以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的思路進行原料和產品結構調整,已形成煤化工、鹽化工、磷化工三足鼎立的產業格局。公司新增10萬噸PVC和5萬噸燒鹼,與之配套的20萬噸電石項目屆時也會建成投產,公司的另一鹽化工項目——60萬噸聯鹼也會在07年10月份建成投產。
3、煤炭化工:
杭氧股份:
杭氧股份的主營是氣體分離設備,這是煤化工的必須設備。公司03年進入氣體化工領域,目前已經形成體系了。
廣匯能源:
廣匯能源的主要業務結構已經基本完成全方位進入能源產業,生產-加工-銷售多元化、一體化的清潔產業鏈已日漸清晰,哈密煤化工項目將於2012年5月投入試運營,年產4.9億方LNG/120萬噸甲醇開始貢獻利潤。吉木乃LNG 項目可能在2012年10月投產。
中國化學:
中國化學是煤化工工程建設龍頭企業,國內煤化工工程領域龍頭位置不可動搖。
赤天化:
赤天化的煤化工項目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要有水有煤。貴州水資源豐富,公司煤化工項目占據水源先機,公司持股49%的槐子煤礦,年產能60萬噸,可解決煤化工項目1/3的原煤供應, 是煤化工項目成本大幅下降。控股子公司貴州天福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年產30萬噸合成氨、15萬噸二甲醚煤化工項目,於2010年12月6日生產出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產品,進入試生產階段。
海陸重工:
海陸重工是新型煤化工領域壓力容器金牌供應商,公司受益新型煤化工項目招標啟動,12年獲得寧煤二期與潞安集團超限設備訂單7.2億元;目前發改委通過了15個示範項目共7000億的新型煤化工項目的審批,其中壓力容器占總投資比重15-20%,隨著招標進行,市場需求放量可期;另一方面公司新產品線投產,目前已經具備年生產能力5億元,壓力容器放量是確定性事件。
中南重工:
中南重工同為壓力容器企業,與海陸重工一樣受益於煤化工的重啟招標。
遠興能源:
公司制甲醇競爭力強,並且握有6億噸煤炭儲量。煤化工能力容易顯現。
丹化科技:
公司控股子公司通遼金煤化工有限公司與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各出資50%成立的合營公司永金化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於2010年在河南相繼成立了五個全資項目子公司,分別建設年產20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其中位於河南安陽的安陽永金化工有限公司的乙二醇項目自2010年9月開工建設,於2012年10月實現機械竣工。近期,該項目已打通全流程工藝,並試產出乙二醇產品。公司本次已經解決了煤制乙二醇的核心技術問題,工藝工業化初步完成,作為第一個由我國首先突破工業化的重大技術,在整個化工行業都有較高意義。
『柒』 古代君王為何是「圍獵」發燒友
▲明代《宣宗出獵圖》
伴隨著道光四年,因為當時清廷的財政拮據,道光帝最終下令停止了「木蘭秋獮」,中國流傳了數千年的大規模皇家圍獵,也就此畫上了句號。當然如果古代的圍獵活動,就這樣結束,也算是這一古老活動圓滿的退出了歷史舞台。然而就在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伴隨著英法聯軍在八里橋大破清軍,接著向北京進軍,咸豐帝倉皇的以「木蘭秋獮」為名,逃往了承德。這次最後的「木蘭秋獮」,讓圍獵這一帶有軍事目的而舉行的活動,最終以這樣一種蒙塵的結局,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明憶,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捌』 中國歷史上的賢君有哪些
漢文帝劉恆:漢文帝在位期間,是漢朝從國家初定走向繁榮昌盛的過渡時期。「文景之治」就是對他政績的充分肯定。漢文帝輕徭薄賦,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還施行刑法改革,廢除肉刑。帶頭從皇宮中減少開支,死後下令薄葬。
漢景帝劉啟:漢景帝延續文帝的治國方針,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武帝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漢昭帝劉弗陵:在霍光等的輔佐下,昭帝劉弗陵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擔,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與民休息。 恢復了武帝前的國力。
漢宣帝:宣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用賢能,賢相循吏輩出。他能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創造了「昭宣中興」。廟號中宗。
漢光武帝劉秀:結束新莽末年以來,二十多年紛爭戰亂。天下定後,劉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國策,發展生產,大興儒學,從而奠定了後漢王朝近兩百年的基業。廟號世祖。
漢明帝劉庄:明帝之世,吏治非常清明,境內安定。加以多次下詔招撫流民,以郡國公田賜貧人、貸種食,並興修水利,當時民安其業,戶口滋殖。明帝以及隨後的章帝在位期間,史稱「明章之治」。廟號顯宗。
漢章帝劉炟:章帝在位期間,行寬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謀逆等大罪則親屬皆受牽連的禁令。命罪人減刑遷到邊境地區。禁用酷刑。注重選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為政治清明的保證。打擊豪強地主兼並土地,採取優惠政策募民墾荒,鼓勵人口增殖,減輕徭役賦稅。提倡儒術。與明帝創造「明章之治」。廟號肅宗。
唐太宗李世民:太宗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唐宣宗李忱:宣宗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勤儉治國,體貼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百姓日漸富裕,使十分腐敗的唐朝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
宋太宗趙匡胤:太祖對民生問題十分關注。當天下初定的時候,他馬上就實行了寬減徭役的政策,以便農民休養生息,發展生產。他明令免除各道州府徵用平民充當急遞鋪遞夫的勞役,改用軍卒擔任。又免除征民搬運戍軍衣物的勞役。多次就黃河的修治下達最高指示。
宋仁宗趙禎:仁宗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頗能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贊,創造「仁宗盛世」。
宋孝宗趙慎: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一改高宗朝時貪污腐朽的局面。由於宋孝宗治國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現「干淳之治」。
明惠帝朱允炆:惠帝詔行寬政,實行惠民政策,減免租賦,賑濟災民,老弱病殘者由國家扶養,重視農業生產 ,興辦學校 ,考察官吏,任用賢能。
明成祖朱棣:成祖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鼓勵墾種荒閑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征派。使永樂時期出現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局面。
明仁宗朱高熾:仁宗在位期間,褒獎直言,虛懷納諫,減輕刑法,對開封、山東等地賑災免糧。用人,行政均得後人稱善。採取了一系列減少國家開支的措施,對國力的恢復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明孝宗朱佑樘:提倡直言進諫,多次修省,求直言,並令講官進講直言勿諱。注意節儉,減免供用物料,節省各種費用。孝宗勤於政事,多次減免災區糧賦。禁止廷臣請托公事,禁宗室、勛戚霸佔土地,侵奪民利。重視司法,令天下諸司審錄重囚,慎重處理刑事案件。創造「弘治中興」。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聖祖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清世祖愛新覺羅·胤禛:世祖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實雄厚的基礎。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高宗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創造「康乾盛世」。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仁宗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
列表二: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幾位秦始皇贏政:(前259-前210),秦朝建立者,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並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始稱皇帝,被稱為千古一帝。
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西漢皇帝,在位期間是西漢的鼎盛時期。派遣張騫等人通西域,擊敗南越,東越,夜郎,朝鮮等國。罷黜諸家,獨尊儒術。取得了反擊匈奴的決定性勝利。
漢光武帝劉秀:(前6-後57),東漢的建立者,以柔治天下,裁汰冗員,下詔釋放奴婢,死後薄葬。
魏孝文帝元宏:(467-499),拋棄民族偏見,實行均田制,進行漢化改革,遷都洛陽,用漢制,說漢話,穿漢服,促進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隋文帝楊堅(541-604)隋朝開國皇帝,重新統一了中國確立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體制,開創科舉制,以考試取士。締造了開皇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王朝的締造者之一,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能接受直諫,對各民族一視同仁,擊敗突厥,與吐蕃和親,知人善任,締造了貞觀之治。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北宋開國皇帝,統一中原,集中大權,以文治國,結束了五代十國戰亂紛爭的局面,生性節儉,不亂殺人。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立國皇帝,成吉思汗之孫。滅亡南宋,大理,統一了天下並設立行省。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建立者,出身貧寒,曾為僧,後滅元,統一中國。廢宰相,加強君主專政,重視農業。
清聖祖玄燁:(1654-1722),清代康熙皇帝,姓愛新覺羅,清世祖福臨第三子,征台灣,平三藩,靖東北,修明政治。在位61年,廟號清聖祖。
『玖』 《商君書》裡面有哪些經典中華句典
【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出自《商君書·更法》。當:適合。因:依據。意思是:依據時代的特點而出台法令,針對社會的現實而制定禮儀。
【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出自《商君書·定分》。命:生命。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國家的基礎。
【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出自《商君書·更法》。法:效法。故:舊傳統。循:遵從。意思是:如果能夠使國家強盛,就不必仿效舊的傳統;如果能夠使人民受益,就不必遵守舊的禮制。
【愛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愛惡各以其正,治之至也】出自《商君書·慎法》。意思是:對我所喜愛的人公正不徇私不阿附,對我所憎惡的人不去陷害他,愛與厭惡都以正直相待,就能把事情管理好。
【出一令可以止橫議,殺一犯可以儆百眾】出自《商君書·賞刑》。橫議:肆意議論。意思是:發出一個號令可以制止肆意的議論,嚴懲一個罪犯可以警戒一百人不敢輕易犯罪。
【蠹眾則木折;隙大則牆壞】出自《商君書·修權》。意思是:蛀蟲多了,樹木就會折斷;縫隙大了,牆壁就會倒塌。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嚴重了,就會出現危險。
【善治者,使跖可信;不能治者,使伯夷可疑】出自《商君書·畫策》。跖:傳為春秋時齊國大盜。伯夷:商代賢人。意思是:善於治理國家的人,能使跖那樣的人變成可信任;不會治理國家的人,能使伯夷那樣的人變得可疑。
【賞厚而信,刑重而必】出自《商君書·修權》。意思是:獎賞豐厚但必須有信用,刑法規定嚴厲但一定要實行。
【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製法之人不足與論變】出自《商君書·更法》。意思是:拘泥於舊禮的人,是不能和他商討大事的:受制於舊法的人,是不能和他議論變革的。
【事不中法,不為也】出自《商君書·君臣》。中:適合。意思是:事情不適合法度,就不要去干。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出自《商君書》。意思是:能夠得到人心的人就會興旺發達,而失掉人心的人就會垮台失敗。
【過舉不匿,則官無邪人】出自《商君書·墾令》。過舉:錯誤的行為。匿:隱瞞。意思是:做官的人不隱瞞錯誤的行為,那麼在其中間,就不會有姦邪之人了。
【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出自《商君書·更法》。意思是:沒有百倍的利益,不要輕易變法;沒有十倍的功效,不要輕易改變器具。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出自《商君書·更法》。道:方法。便:便利。意思是:治理國家不一定只用一種方法,只要對國家有利,就不必效法過去。
【善為國者,倉廩雖滿不偷於農,國大民眾不淫於言,則民朴一】出自《商君書·農戰》。廩:糧倉。偷:馬虎,疏忽。淫:過度。意思是:善於治理國家的人,即使糧倉已滿,也不會疏忽農業生產;國家再強大,人口再多,也不會讓空談泛濫,這樣老百姓就會朴實專一了。
【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強,以宿治者削】出自《商君書·去強》。宿:隔夜。意思是:政務能在當日處理完的,可以稱王天下;能在當晚處理完的,能使國家強大;要等到第二天才處理完的,國家就會削弱。
【不以私害法,則治】出自《商君書·修勸》。意思是:不因為自己的私利而損害法律,國家就能治理得好。
【地誠任,不患不財】出自《商君書·錯法》。誠:真正。意思是:土地被真正利用起來,就不怕沒有財源。
【技藝之士資在於手】出自《商君書·算地》。手:技術,手藝。意思是:對於手工業者來說,他們的資本就在於他們手中的技藝。
【以戰去戰,雖戰可也】出自《商君書·畫策》。意思是:用戰爭來制止戰爭,就算發動戰爭也是可以的。說明並非所有的戰爭都是不可取的。
【勝而不驕,敗而不餒】出自《商君書·戰法》。意思是:打了勝仗不驕傲,打了敗仗也不氣餒。成語「勝不驕,敗不餒」即由此而來。
【窮巷多怪,曲學多辯】出自《商君書·更法》。曲學:邪曲古怪、見識不廣的學究。意思是:住在窮辟的小巷的人們總是愛少見多怪,而那些邪曲古怪,又見識不廣的學究往往喜歡無謂的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