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限責任公司創立,出資,分配相關問題。
問題一:首先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需要確定公司的注冊資金金額及股東的人數和每個股東的出資金額;您所提到的首次出資20%,是指在公司設立時出資金額要大於等於不能低於總注冊資金的20%,並以第一次出資時間為起點延續兩年時間將剩餘資金補齊;在公司設立時,會根據工商機關要求取得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上面會詳細寫明各股東的出資時間及情況),還要制定自己公司的公司章程交予工商機關和公司留存,這份公司章程上會體現出資情況及補齊資金的時間,這份公司章程同樣具有法律效應。根據您的情況可以再確定出資金額後,在第一次出資時少出一部分,剩餘資金在兩年內繳齊。
問題二:有限責任公司在設立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設定股東會或董事會,您的出資金額決定了您在公司的持股比例,也可以成為股權。您的問題就是想在公司的分紅或決策時佔主導地位,從法律意義上講,公司的盈利及分紅和承擔的法律責任是根據股東的出資金額決定的。但在公司內部運作中可以自己協商分配的比例。但在設立時,如果是以貨幣為注冊資本的,那您只能根據您的出資額來確定的您的持股比例。其實您可以換個方式,比如說做企業的法人代表,企業的法人代表沒有出資金額的限制。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是否滿意,如果有什麼補充的,您可以給我發郵件[email protected],大家一起研究討論。
2. 我想創立一個公司,與合作夥伴關於利潤分成問題
世界汽車業排名靠前的6大(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大眾、豐田、雷諾-日產)3小(PSA、本田、寶馬)跨國汽車巨頭在2002年全部進入中國,完成其在中國的戰略布局,初步劃定自己的「勢力范圍」。 20世紀80-90年代,中國的經濟體制剛剛從計劃走向社會主義市場,正在摸著石頭過河之時,國外汽車巨頭開始進軍中國汽車市場。目前,他們在中國汽車市場的佔有份額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六大三小」的市場競爭格局已基本形成,而且他們正帶領著中國的汽車業,朝著「三加九」的大格局邁進,因為全球汽車工業總的競爭態勢是大企業、大集團主宰和壟斷市場,領導發展潮流,所以中國目前的汽車工業正在克隆著這種競爭格局,逐步走向世界。 國外汽車進入中國路線圖 現在中國成為吸引全球目光的聚焦地,汽車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在中國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全球汽車巨頭們都在眾目睽睽的窺視著中國,研究其他汽車巨頭進入中國的路線圖和策略。 中國轎車工業真正規模化生產起步於19年前,是1985年中國與德國大眾合營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迫切發展民族汽車工業的氣氛下,上汽大眾的正式成立,拉開了中國汽車工業與國際巨頭的合資序幕。 當時國家政策的初衷是,中國發展轎車必須走高起點、大批量、專業化的道路,想通過消化吸收,加速形成自我開發能力,最終達到擺脫技術依賴,創自己的品牌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達到我國汽車業「以市場換技術」策略。 1983年,上海汽車廠試裝桑塔納成功;1984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營合同》在北京簽字;1985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開始批量生產桑塔納。 國內汽車專家認為,沒有桑塔納就沒有今天中國汽車市場的繁榮。桑塔納「實際上為新時期的中國汽車業發展開辟了一條道路,奠定了中國轎車工業的基礎,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實際上,從1984年開始,全中國已陸續展開大規模的「合資運動」: 1984年1月,北汽與克萊斯勒合作成立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1984年5月,長安機器廠與日本鈴木合作生產ST90系列微型車;1985年3月,廣州標致項目開始運行等。但由於各種原因,除了桑塔納,各地的汽車項目並不盡如人意,標致最終更是黯然退出中國市場。這時很多跨國公司投資中國汽車業的熱情都冷卻了下來。就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上海大眾桑塔納項目成功了,也帶動其他巨頭們,所以跨國巨頭才會有今日投資中國的火爆激情。可以說是大眾培育了中國的轎車市場,也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造車理念和營銷理念,有了它的成功,才有通用、本田、福特、日產、豐田等巨頭的紛至沓來,也給中國汽車走向世界起航拋錨。 釐清幾大汽車巨頭進入中國的情況之後,不難發現國外汽車巨頭與中國汽車企業合資,是他們進入中國的唯一路線,也是帶動我國汽車產業的重要途徑。 眼光決定地位 早在16年前,德國大眾就到中國投資建廠,那是德國大眾董事長漢思博士的遠見。但是,能夠長時間與中方合資合作夥伴一道,佔有中國轎車市場半壁江山,恐怕漢思博士在簽約時始料未及的。大眾在華的合資企業——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不僅市場份額大,而且經營狀況好。面對通用、本田、豐田等後來者的挑戰,德國大眾加快了兩家企業的車型換代,奧迪A6、帕薩特掌聲不斷,波羅也已經推出。德國大眾的在華策略可以概括為「放長線,釣大魚」。 相比之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法國標致,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汽車企業之一,可是他是最早的出局者。興許有人說,廣州標致項目,無論是技術轉讓、CKD件及零部件供應,還是合資公司的利潤分成,都讓法國人足足地賺了一大把,何談失敗?但法國標致在十年間做完十萬輛汽車之後,就丟掉了在中國繼續發展的機會,難道這不算是失敗嗎?另外,標致的不成功表現,殃及人們對法國公司的看法,新項目一拖再拖,難有進展,這也許就是最大的失敗吧。 作為全球汽車巨頭的福特汽車,早在改革開放之初,福特家族的決策者們就頻頻進出中國。但是進入中國汽車卻邁步遲緩。20年過去了,不要說他已經輸給德國大眾這樣第一撥搶灘登陸者,就連美國通用、廣州本田、日本豐田這樣的「遲到者」,看到中國的市場前景之後,於是急匆匆的與重慶長安合作,這被業界評定為福特汽車在華的無奈之舉。 美國通用同樣是在20年前,與中國談第一批轎車生產項目,當中方報出年產3萬輛的規模時,美國通用的代表以為翻譯丟掉一個「0」,對如此之小的項目他們不已為然。因為通用每年產量都在600萬輛到800萬輛。有人說他們當時對年產3萬輛的企業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他們把機會「讓」給了歐洲人,使美國通用失去合作的良機。 當時的確在很多國際巨頭都對中國的汽車業不屑一顧的時候,德國大眾卻默默的開發中國的市場,最終確立了他們在華的市場地位。 「6+3」奠定中國汽車「3+9」格局 從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卡車誕生到2002年算起,中國銷售汽車320多萬輛,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大汽車市場。 2002年以來,中外汽車製造商之間的合作已不僅僅局限於單一車型方面。一汽與豐田、東風與日產和PSA、上汽與通用之間的合作已逐漸向縱深發展,有的甚至在全面合作之後又進行資產重組,其運作規模之大、層次之深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史無前例。 2002年8月29日,一汽集團和豐田汽車正式簽署協議,雙方將進行全面合作。在與豐田汽車合作之前,一汽集團已在國內完成完成了自己的布局。先前在2002年的6月14日與天津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天津汽車)進行聯合重組,後又於2002年8月22日同豐田在四川省的合資公司、四川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稱四川豐田)的中國母公司——四川旅行車廠閃電聯姻。這一切都為一汽與豐田之間建立全面合作奠定基礎。
3. 新成立公司,技術股最大的比例為多少
技術股和普通股的權利義務是相同的。技術股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所佔比列一般不超出20%,但經國務院同意,高技術的可以達到25%,離開公司後,股份不變,除非轉讓掉股份。須注意的是,以技術入股後,此後該技術屬於公司,原技術持有人不再享有該項技術。
對於技術股的詳細解釋如下:
技術股可按股權所有者細分為法人股和自然人個人股。若按技術股股權擁有的權益細分可分為所有權股和分紅權股。若按技術股股份送配許可權細分,可分為乾股、分紅回填股和分紅股。一般在組建企業時設立技術股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困難的是這些技術股如何分配,才更有利於於企業的發展,有利於真正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在技術股的分配問題上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幾個因素:1.確定技術股的所有者。2.使所有權和分紅權適當分離。3.後續技術人員適當佔有股份。在細分技術股時建議:1.技術股最好不一次分完,要留有餘地。2.技術股除大部分分配給創造這項技術的主要技術人員外,還應分配給在創造這項技術中起主要作用的經營和技術管理人員。3.在有條件時應考慮擴股和配股。4.分紅回填股應與現金、實物出資入股相結合,保持一定的比例,以便更好地體現風險與利潤共存。5、入股之技術歸新公司所有,撤除技術應賠償損失。
國家和地方政府制訂鼓勵高新技術入股、占股的政策,並希望將這部分技術股恰如其分地在技術的所有者中進行分配,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其一,希望能鼓勵技術人員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不斷創造出高新技術和高新技術產品。其二,希望把技術所有者的利益與企業的整體利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利於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留住人才,穩定人才。其三,建立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積聚更多的高新技術產品和高層次的科技人員,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留足後勁。另一方面,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技術人員對在企業中佔有一定的股份越來越關心和重視。這部分技術股如果分配不當,則不僅達不到上述目的,而且可能適得其反,使企業很快分化瓦解。
一、技術股細分形式:股份有多種劃分或細分方式,這在各種文獻中已多有敘述,而專門對技術股進行細分的文獻尚不多見,因此有必要對技術股的細分形式作一論述。
1按技術股股權所有者細分,可分為法人股和自然人個人股。法人股:由企業或事業法人擁有的技術股;個人股:由自然人擁有的技術股。
2按技術股股權擁有的權益細分,可分為所有權股和分紅權股。
所有權股:這種股份的擁有者擁有該技術股的所有權益,即既擁有技術股的所有權,也擁有技術股的分紅權,可以轉讓、饋贈等。所有權股包括用現金、實物和技術作價出資所取得的股份和乾股。
分紅權股:這種技術股的股份只有分紅權,沒有所有權,分紅權也不可轉讓,人在股在,人走股易主,其所有權和分紅權是分離的。分紅權股主要包括未回填之前的分紅回填股和分紅股。
3按技術股股份送配許可權細分,可分為乾股、分紅回填股和分紅股。
乾股:不用現金和實物出資且擁有所有權的股份。這種股份又可分為技術乾股和非技術乾股。技術乾股是直授由擁有技術的法人和自然人用技術作價入股所佔的股份,稱為法人技術乾股和自然人技術乾股;法人技術乾股可饋贈給對作價入股之技術有貢獻的自然人;非技術乾股是由法人股東或自然人股東用現金和實物出資,饋贈給對企業創立和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個人。乾股的特點是不用現金和實物出資(可用技術作價出資),一般擁有完全的所有權,大多不用資金承擔企業的虧損。技術乾股用所擁有的技術承擔風險,非技術乾股由實際出資的股東承擔風險。
分紅回填股:在企業登記注冊時向該企業其他股東借款入股,用紅利沖抵借款,未沖抵借款部分只有分紅權,已沖抵借款部分擁有完全所有權的股份。
分紅回填股的擁有者還可以同時用現金、實物和技術作價入股,此時,分紅回填股擁有者就擁有由現金、實物和技術作價入股的具有完全所有權的股份和分紅回填股。
分紅回填股主要分配和饋贈給主要技術人員和主要經營管理者。分配和饋贈給主要技術人員的分紅回填股一般是由法人擁有的技術股的一部分;分配和饋贈給主要經營管理者的分紅回填股一般是由其他法人股東或自然人股東用現金、實物出資的股份的一部分。設立分紅回填股的主要目的是穩定在企業設立時不擁有股份和擁有股份較少的主要經營管理者和技術骨幹。
分紅股:由企業股東饋贈的只有分紅權的股份。設立這類股份的主要目的是穩定和激勵企業設立時或企業設立後進入企業而不擁有股份和擁有股份較少的主要經營管理者和技術人員,特別是穩定和激勵企業設立後進入企業、不擁有股份的企業主要領導人和核心技術人員。這種股份一般是按企業的崗位設立的,哪些人在這些崗位上工作,哪些人就擁有這部分分紅股;一旦這些人離開了設有分紅股的崗位,就不再擁有這部分股份,這部分股份將轉移給後續進入這些崗位的經營管理者和核心技術人員。
4. 我創立了一個建築公司,前期裝修方面讓人幫墊資,後期公司運轉資金一起出資,請問股份怎麼分成
這本是兩件獨立的事情,股份一起出資雙方約定出資比例,分紅可以按照出資比例劃分,而前期的墊資可以作為成本費用抵扣認繳資金,做在公司年檢公示裡面算是認繳金額。
5. 庫里能從安德瑪為他創立的個人品牌中賺多少錢
世界知名運動品牌安德瑪給庫里做了個人定製版LOGO,未來還將為他推出個人品牌,這將是一個運動品牌給一名運動員最大的支持和榮耀。說到運動品牌給旗下的代言球員做自己的品牌,最成功的當然是耐克旗下的喬丹,AJ品牌甚至一度超過了母公司耐克,成為運動奢侈品。另外我國的李寧公司也為韋德開創了自己的品牌(韋德之道),但是他們的影響力遠不如前者。
為庫里設立獨立的品牌,安德瑪肯定有自己的考量,目前庫里在NBA、在籃球領域和全世界的影響力那都是相當強的,為庫里設立自己的品牌帶來的利潤會相當的高。庫里目前的合同大概在1000萬美元左右,設立獨立品牌之後不會高太多,但是會有分紅,並且這些分紅還是終身的,就像喬丹至今每年仍然可以從耐克拿到上億美元一樣,未來庫里在退役後也可以一直從安德瑪拿錢,這才是最重要的。
6. 公司創立初期的合作夥伴要離開公司,想留一些股份在公司怎麼做
如果公司章程裡面你還是股東,那你就是公司的股東,是實股,這個公司有你的20%,每年也要進行分紅。如果另外一個合夥人不願意,可以把你手裡的股份按照一定價格轉讓給他
7. 創立集團股票明明漲停了,為啥我的扣了40個點
除權送股了,你股數增多了,股價折低,比如你有100股,現在送你100,一共200股,但是股價折低,股數增多,金額😊變,送股分紅一般當天清算後到賬,最晚不會超過一個禮拜,望採納
8. 成立股份公司需要注意什麼
3.沒有贈送 他們可以分乾股 看每年的盈利情況 你還想直接給他們股份呢?
4.比如說 你贈予廠長股份是不合適的 就好比現在的股票 1塊錢一股 你能保證以後不賺錢的么,所以不要動不動就分贈予股份,只能年底分乾股,例如:年底盈利 分你10%乾股
5.例如:你們3個人合夥,你佔了60% 大的事項你們三個人需要商議,如存在商業上的不合理,他們站出來反對,你也是沒有這個權利的。因為你涉及到不合法不合理
6.看你們想幾個人搭建做公司,前期的話估計都不會出現問題,後期盈利可能會有紛爭,公司盈利的情況下,其中一人想退,他可以轉讓給你,當然錢這塊要高一些。如果做得很不錯,外人想入你公司,只能是買你們的股權,到時候年底分紅即可
2.廠房設備,機器設備。工作人員工資,建議你列出一個詳細的單子 ,看手裡資金能撐多長時間,工資每個月都是一大筆資金的,前期盈利肯定不好,還得需要資金支撐
是3個人一起做的,占的比例 40% 40% 20% 我老公是法人 他占據的就高一些,因為涉及到法律啊 可持久性的發展,如果除了問題 法人就很危險
有一個人是負責督促監督這三個人個人的執行力,因為三個都在公司任職
主管年底分一部分乾股
希望能幫到你,我老公也是剛做公司。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