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襄陽軸承十大股東

襄陽軸承十大股東

發布時間:2021-05-07 22:38:46

㈠ 德隆國際戰略投資有限公司的公司其他

德隆神話的華彩樂章,是所謂「產業整合」,其「黃金」時期是年至2000年。
雖然投資相當龐雜,被業內戲稱為「與國家計委相當」,德隆最主要的產業整合行動依託「老三股」展開,形成了以食品飲料加工、汽車配件、電動工具、水泥為四大支柱下轄子(分)公司逾百家的大型企業集團
這是德隆作為「實業巨子」的金字招牌,也是德隆實業一翼從各大銀行借款170億元的憑借所在。
然而,所謂德隆的產業整合,並經不起推敲。早在2003年初,一家著名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部門即對「德隆系」旗下四大上市公司(新疆屯河、天山股份、湘火炬、合金投資)和三大控股集團(德隆集團、新疆德隆、屯河集團)做出系列財務風險分析報告,指出「德隆系」產業公司普遍存在重大財務問題,亦存在眾多業績疑點。
德隆所謂產業整合,是以連續的並購來實現資產規模、銷售規模的迅速膨脹,但企業的還債能力、盈利能力均極其薄弱,根本沒有體現出「整合」的價值。外界無從判斷並購的成本是否合適,而德隆龐雜的胃口也讓人懷疑它根本不可能逐次消化。 從專業財務分析上可以看出,整個德隆的產業體系脆弱不堪,完全是依靠銀行資金堆砌而成,經營風險極大。
第一,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借款依存度過高。2003年底,與凈資產相比,四家公司的借款依存度均大幅超過100%,其中新疆屯河的借款依存度高達184%。這表明「德隆系」企業對外部借款的依賴度極大,且主要為銀行短期借款,支撐結構性資產,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
第二,「德隆系」企業的銀行借款主要有三個用途:借新還舊(包括短期貸款和到期利息)、進行新的擴張(投資)、覆蓋新增的應收款和存貨,真正用於生產經營部分的貸款很少。
第三,所謂短貸長投,自有資金嚴重不足、以銀行短期借款支持長期投資現象嚴重,資產結構嚴重失衡。這里首先有詐騙銀行貸款的嫌疑,因為貸款投向與用途不符。其次即使在西方銀行里,銀行提供並購用的過橋貸款,也有嚴格的條件,其中買家必須有一定的自有資金和相應的抵押擔保。而德隆的並購則完全依賴貸款。
第四,在並購驅動下的資產規模擴張雖然帶來了銷售收入的明顯增加,但是盈利能力幾乎沒有改善,主營業務的償債能力與其巨額借款相比相差懸殊。從近三年的數據變化情況看,四家上市公司合計凈資產增加了54.3%,而長短期借款卻上升了75.2%;合計銷售收入是2001年底的3.4倍,而凈利潤卻僅增加了 121%。除湘火炬,其餘三家上市公司的借款規模達到或超過銷售收入規模;也就是說,有的上市公司如果把當期所有的銷售收入都用來還債都不夠。
相應地,這些上市公司能夠用於償債的折舊攤銷前利潤增加並不明顯,主業經營獲取利潤能力及以自身經營積累還債能力很差。主營業務經營所帶來的收益與借款壓力相比仍顯懸殊,除天山水泥償債期為6.4年,其他三家公司平均都在20年左右,德隆集團整體則達到了24年,遠遠高於一般意義上的可接受水平(五年)。
第五,短期借款償付壓力巨大。整個德隆集團的營運資金需求保持在37億元左右,營運資本卻經常捉襟見肘(常常為負數);現金支付能力缺口巨大,且缺口不斷擴大(由2001年底的-37.38億元擴大到2003年9月底的-51.46億元)。
第六,業績真實性存在疑點。僅以新疆屯河2003年的業績為例,凈利潤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凈利潤0.59億元,四季度0.6億元。但分析現金流量表,同時發現前三季度的固定資產折舊為0.62億元,年報中卻又減少至0.13億元,即回吐了0.49億元,從而「貢獻」0.49億元凈利潤。難道四季度的16 億元銷售只產生了0.11億元的凈利潤?由此,應懷疑其業績銷售的真實性。
另外,幾家上市公司和集團還有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即大量對外提供資金。德隆集團的其他應收款竟高達20億元,顯示出該集團復雜的關聯交易資金往來關系,說明除了屯河集團及四大上市公司,還有巨額的隱性對外投資和資金運作情況。
現在看來很清楚,這些資金暗流實際的方向是二級市場,或者所謂的「海外收購」,等等。
2004年4月-5月間,德隆為了掩蓋從多家上市公司挪用的巨額資金,同時也防止各地委託理財客戶啟用司法程序凍結資產,把所投資的各個項目通過一系列資產轉移合同,轉回各個上市公司內部。但即使如此,各上市公司因德隆欠下的債務黑洞依然觸目驚心(見「德隆繫上市公司對外債務表」)。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從楊斌(歐亞農業)、張海(健力寶),到顧雛軍(格林柯爾)、唐萬新(德隆)的精彩故事,《財經》雜志都有過詳細報道。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年代的中國企業經營者們,有著超乎尋常的想像力和過於沖突的戲劇化性格。
我們更想探究的是,為什麼中國——不管是科技「海歸」還是域外「特首」,上述諸人的成長背景和行事風格是典型「中國式」的——新企業制度建設是如此的無奈、艱難、可笑?如此大面積、系列化的案發,是否昭示著一種宿命?企業制度創新在中國經濟總量不斷膨脹的背景下,難道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作為經營活動主體的企業不斷的失敗,是否隱含著法律環境的缺失?抑或政府功能的錯位和失效?
在感嘆故事的同時,分析其背後存在的邏輯更有價值。由於顧雛軍、唐萬新的情形更具代表性,我們以下以「顧-唐」來指稱此種模式。 在分析「顧-唐」故事背後的邏輯前,我們先來看看其故事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顧-唐」的公司股權關系極其錯綜復雜,復雜到除案件調查人員、相關律師,恐怕沒有人能了解清楚;他們的身份搖曳多變,或科技狂人,或金融梟雄,或異域特首,或足壇大佬;涉及的產業領域更是跨度甚廣,從蕃茄醬到火花塞,從製冷劑到大客車,從種大棚到蓋別墅,不一而足。但這些都僅是故事的表象,至多是供人閑談消遣的花絮,並不是其核心要素。
「顧-唐」故事的核心要素,至少可概括為這樣幾點: 如上所述,「顧-唐」的投資在產業領域和空間布局上跨度都很大。雖然他們或標榜「以創造中國傳統產業新價值為己任」、「以產業整合手段來改善產業結構,增強產業競爭力以獲取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或宣稱「以技術為紐帶整合中國家電產業」、「做全球白色家電第一人」等等,這些僅是故事的噱頭,當不得真。
「顧-唐」的產業構造在產業鏈、資源共享、協調管理等方面比較難整合,實際上,他們也未採取過真正有效的舉措。這種撒豆成兵、零散馬鈴薯式的投資,幾乎理不出主線來;唐萬新的「准混業金融」不是,顧雛軍的白色家電也不是。
但是,貫穿於這些零散馬鈴薯之間的,還是有一條「顧-唐」收發自如的紅線,這是他們故事的主題;如果這也能稱之為主營業務的話,那麼「顧-唐」的主營業務就是——實際操控更多的資產。 一是求量不求質,否則,便無法理解一些ST乃至停牌的虧損上市公司(如襄陽軸承、揚州客車等),在毫無產業背景的顧雛軍手中有那樣的投資價質,而且求量就不能求質,不求質是為了求量;
二是不求完備但求控制,法律手續是否完備、完成對「顧-唐」不重要,重要的是實際控制,健力寶到張海東窗事發尚有收購款未付清,理論上交易並未完成,但張海已控制健力寶兩年有餘,德隆的所謂「垂直管理」也有此種含義。類似情況在唐萬新之於巨田證券差點發生了,在顧雛軍之於襄陽軸承部分發生了,實際控制被收購主體是「顧-唐」的目的。至於法律是否完備、完成,已不重要;甚或為了更好地控制,有意造成法律上的不完備、狀態上的不完成的情形。 細細分析「顧-唐」的故事文本,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展開這些翻雲復雨的情節時,與其演對手戲的配角大多是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和監管者。雖然表面上看,各家國有企業都有其所有者(各類集團公司、國資公司等),實際上是其真正的所有者和監管者——各級地方政府在台上演出,配合故事的展開。
唐萬新的「三駕馬車」是如此,其旗下的眾多金融機構(南昌市商業銀行、昆明市商業銀行、株洲市商業銀行、南京國投、重慶證券、伊斯蘭信託……)大多如此;顧雛軍的廣東科龍、合肥美菱、揚州亞星、襄陽軸承全都如此;在張海的故事裡,雖然有股東之間的恩怨,但是健力寶所在地政府也扮演了不輕的戲份;楊斌的故事亦如此。
其中,江西省南昌市短時內先後在南昌市商業銀行的股權轉讓中失手於唐萬新,又在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轉讓中失手於顧雛軍最為典型,可發一嘆!正是這些「配角」們毫不遜色的演出(贊許?期待?默認?無奈?憎恨?),「顧-唐」作為主角成就了故事的精彩,他們是不該被遺忘的「配角」。 圍繞上述所說的膨脹資產這一主題,「顧-唐」在展開收購行動中,多選擇一些融資性強的資產作為平台、道具。這主要包括:
第一,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本身就是具有融資性,理當成為「顧-唐」的首選。鑒於各種政策法規的限制,「顧-唐」進入金融機構並不順利,但仍有斬獲,其中德隆以各種方式進入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金融性租賃公司最為典型。所謂混業經營、金融創新都是幌子,要害就是融資,正如人們事後總結所言,德隆的金融創新「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就是一個巨大的『老鼠會』」。
第二,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本身就有直接融資的功能,即使由於各種原因參與不了資本市場的融資,其在中國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及擔保認可較為便利,且上市公司的股權抵押也是方便的融資措施。這些因素使得各類上市公司成為「顧-唐」使用最為頻繁的道具,其中以德隆「三駕馬車」、顧雛軍「四大金剛」最為人們熟知。
第三,各種用途的土地(尤其是政府批租土地)。土地的天然稀缺性造成了必然升值的趨勢,土地的原始獲得價值和評估價值間的巨大差異(政府批租土地更如此)在賬面上的體現,以及土地在商業銀行具有極強的抵押性,使得「顧-唐」們將土地也納入其表演道具中。楊斌整個故事的基礎就是土地,顧雛軍費盡心思,獲得南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科龍工業園2000餘畝土地,透過合肥美菱、美菱集團之間多次復雜的交易,獲得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共計逾166萬平方米的土地,都是明顯的例證。 「顧-唐」的故事有鮮明的主題,有精心挑選的配角,有屢試不爽的道具。這些現實的存在,按照所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表述,故事背後必有其自身的邏輯。
「顧-唐」不是等閑之輩。他們在擴張企業版圖時有著良好的直覺,永不停歇的沖動,超強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他們精心編排的故事服膺於怎樣的邏輯呢?
第一,在中國,起點太低、積累時間太短的私有資產與龐大甚或低效的國有資產共存。自上世紀50年代初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以來,私有資產於理論上和現實上都無存在的可能,實際上是切斷了自晚清「洋務運動」百餘年以來中國近現代意義上私有資本工商化積累的歷史。
因此,當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大幕拉開時,中國的私有資產實際上是從一個幾乎為零的狀態開始的;其積累時間過於短暫,且理論上的合法性和實踐中的可行性一直在搖擺中前行,至今也未完全解決。而他們面對的則是恐龍般巨大的國有資產存量,這些存量除一些壟斷行業和個別特例,大都效率不高。
資產量級上的巨大差異和適者生存的商業叢林法則,使得私有資產無法按一個自然積累、逐步發育的狀態成長。他們一定會跳躍性地膨脹,突出「大者為王」,數量和規模成為其所有者的第一考量,且一定會把兼並收購的目標指向國有資產——這是必然的甚或惟一的選擇,也是給定約束條件下的一個理性選擇。
明乎此,就可理解「顧-唐」故事的主題確定和配角選擇的現實基礎了。
第二,中國是一個法治精神、法律文本和法律的程序性都相對缺失的國度。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從事企業活動,完備的合同、守法的行為、完善的公司治理等未必會帶來高回報,甚至成為高回報的包袱。「顧-唐」不是慈善家,也不是投資上的低能兒;他們不計成本擴張規模,是因為他們深知,無論質量好壞,只要規模大就有騰挪轉移的空間;無論法律上是否完備,只要能夠實際控制,就可以以拖待變,以時間換空間或以空間換時間,就能攫取豐厚的操作利潤。
這些特徵往往深深地體現在「顧-唐」第一桶金的獲得過程中,並形成了他們思維的路徑依賴,並指向第二桶金、第三桶金的挖掘中,且大都奏效。但所謂「成敗蕭何」,這種過程是非收斂的。隨著往復環節的增多,涉及資源幾何位數的增加,內部機理和外部環境稍有擾動,崩潰是可以想見的。
唐萬新曾抱怨有些國有企業也在做與德隆同樣的事情,但因他們有政府背景,所以並沒有像他一樣困難重重。誠然,企業擴張中的信用、心理因素相當重要,「真」和「假」 相當程度上取決於認識,並沒有客觀判據。但他不應該忘了,首先,國有企業經營者沒有他們那種對擴張的路徑依賴的思維;再則,國有企業經營者在現有制度安排下,相當程度上既無動力也無可能去追求操作利潤。這里有質的不同。
第三,中國是一個大政府社會,各級政府都相當強勢,在提供公共產品的同時強力地介入到社會各個方面,經濟領域也不例外。除了以政策法規的制定者、執行者的角色介入經濟活動,政府往往還直接控制著主要的企業和資源。對地方政府而言,當地的上市公司、地方性金融機構、中心城市的土地資源等成為其直接掌握的主要經營性資源。
政府功能自身的「越位」,為「顧-唐」選擇他們作為交易對手提供了必然性。但是,必然性重復地成為現實性且都以政府作為輸家收場,就耐人尋味了。這不僅僅是經驗缺乏可以解釋的。
公眾首先聯想的肯定是腐敗問題。不能說此類問題不存在,但從已公開的信息看,「權錢交易」不是主流——假如其成為主流,分析起來反而相對簡單了。最近 20多年,中國經濟處於粗放的高速增長期,各級地方政府也自然處在經濟總量增長競賽的亢奮之中;尤其是所謂某地因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而出了多少位高官的「故事版本」,極大地刺激了各級地方政府的神經,使他們陷入莫名其妙的「GDP崇拜」、「五百強招商崇拜」中,不能自拔。
「顧-唐」不是泛泛之輩,「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道理他們是深知的;他們編織了一系列說辭,從GDP、稅收、就業等方面來打動各級地方政府。在這種情形下,患有「GDP崇拜招商綜合症」的各級地方政府要想不成為「顧-唐」故事的配角都難;而這種「GDP崇拜招商綜合症」本身是不健康的,最後成為輸家可以想見。
此外,中國的政府構造是自上而下的,對各級地方政府的考核、激勵、升遷等,並不是或主要不是來自其轄區的民眾意願,而是來自更高層部門。針對這種構造, 「顧-唐」通過公關說服較高層的部門,就可輕易地在各級政府展開他們的故事。簡言之,各級地方政府功能的「越位」、經驗的缺乏,中國宏觀經濟粗放型增長模式背景下形成的各級地方政府「GDP崇拜招商綜合症」,以及政府考核機制上的特徵,把各級地方政府推上了故事的舞台,扮演起「顧-唐」故事的配角,且以輸家收場,這不是個人意志所能左右的。
第四,「顧-唐」故事的精彩之處,還在於他們引起的巨大反響和蘊含的樣本意義,對此進行分析,可以從另一方面來認知其隱含邏輯的脈絡。「顧-唐」故事在大眾層面引起的基本上是一邊倒的批評聲音,這不奇怪,值得探究的是學者層面毀譽參半且互為表裡的微妙態度。
我們不認同那種泛道德化的看法,即在學者中,對「顧-唐」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全是一種狹義的利益關系;果如此,這些學者的爭論豈不等同於「顧-唐」案件中控辯雙方律師的法律陳詞?這顯然不是事實的全部。
「顧-唐」的贊許者在相當程度上是「借酒消愁」,所要消的「愁」,就是曾經在中國大陸絕對存在、今天還有較大影響的僵化的計劃經濟和低效的國有資產體制。他們對其弊端有切膚之痛,只要能夠達到改革這種體制的目的,手段已然不重要。不幸的是,「顧-唐」這杯酒並非佳釀,不能解他們的「愁」。沒有證據證明 「顧-唐」收購後的國有企業在效率上有明顯提高,在社會資源配置上有明顯改善,在技術上有明顯進步,當然上述幾方面也未見明顯下降。
至於「顧-唐」的反對者,則是從「顧-唐」故事中相當程度上揭示私有制度在運作過程中的種種弊端(「顧-唐」身上大都確實存在),期望「明君」,期望一種「好的國有資產制度」安排。但是,現有中國的經濟體制和社會、法律制度狀況恐怕難遂他們心願。
「顧-唐」的贊成者和反對者都得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在給定的現實環境下,「好的私有企業制度」不能很快地普遍發育出來;同樣,「好的國有企業制度」也無法很快地普遍建立起來,
「顧-唐」的故事和改革開放前的狀態分別說明了這些。贊成者和反對者雖然觀點如此對立,但面臨的尷尬甚至於悲劇意義可能是相同的——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
有人可能會質疑,「好的私有企業制度」也是可以發育出來的,如聯想集團、TCL集團等等。確實,「柳-李」(其中以柳傳志、李東生最具代表性)故事的效果強於絕大多數國有企業,當然也強於「顧-唐」。
但是,我們想指出的是,這種成功僅具個體意義;從樣本意義上說,「顧-唐」比「柳-李」更具典型性。「柳-李」故事的成功有很多前提條件,如選擇的是一個規模較小但已進入臨界狀態、隨後會爆發增長的行業,否則,增量式產權改革毫無作用;處在社會環境和法律環境相對寬松的年代,白手起家,創業致富是社會歌頌的精神,法律法規上也沒有任何對MBO或類似MBO的限制;具體的國有資產所有者通達、寬松,從事改制的管理者則理性、節制,雙方良性互動,達到雙贏。 *德隆往事:一個400元起家的金融神話的破滅
人們說,德隆的發家和衰敗,都具有異乎尋常的象徵意義。
從投資400元沖洗膠卷的彩擴社,到涉足大半個中國的龐大產業、金融「帝國」,「德隆靈魂」唐萬新從西部邊陲的烏魯木齊起家,到如今在江城武漢面臨受審,20年彈指一揮間,有多少令人嘆息和深思的故事? 在1986年的邊城烏魯木齊,大學剛畢業的唐萬新和他的5個朋友,投資400元創辦他們的第一個實體「朋友」彩擴部,代人沖洗1元錢一張的照片。但據稱就是這個小本生意,讓他們在當年的烏魯木齊掙了約60萬元。
1988~1990年間,有著新奇思想和大把現金的年輕唐萬新們開始四處出手:辦廠生產自行車鎖、衛星接收器,經銷飼料添加劑,承包了帕米爾高原上塔什庫爾干縣的一家賓館,他們甚至還組建過航空俱樂部。但是,這些嘗試基本以失敗告終,不僅將此前的贏利虧盡,他們還一度拖欠銀行及客戶資金180萬余元。直到 1991年,唐萬新在烏魯木齊的科海開發公司一度成為新疆最大的電腦散件供應商,才基本挽回此前虧損。
敏銳的唐萬新們在1992年嗅到資本市場牛市氣息,在當時人們購買股票尚需動員時,他們大量收購原始股和內部職工股。在西安,他們包銷黃河機器廠3000萬新股中的1000萬股、國棉五廠800萬股。然後,再在新疆等地以1倍或2倍的價格出手。
在靠排隊領取認購證購買股票的年代,甚至在烏魯木齊一次性雇請過1500名民工排隊領取認購證。這些人一排就是兩天,每天領取勞務費50元。而這些認購證很快被換成原始股,再為唐萬新們變成大把的真金白銀。
1992年,新疆德隆實業公司、新疆德隆房地產公司注冊成立,德隆進入娛樂、餐飲和房地產投資領域。1994年8月,北京JJ迪斯科舞廳破土動工。而坐落在烏魯木齊市中心的宏源大廈1995年竣工時,曾號稱是新疆當時最高檔的寫字樓。
與此同時,德隆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1994年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的新疆德隆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這樣,德隆一方面開始了他們的產業之旅,另一方面,因農業產業化惠及百萬農戶,由此獲得了地方政府的認可和支持。
然而,德隆真正意義上的高速擴張是在進入金融機構之後。它首先進入的是1993年設立的「新疆金新租賃有限公司」(新疆金融租賃前身)。1994年,在武漢國債場外交易所,唐萬新用金新租賃的交易席位,通過國債回購業務,先後向海南華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國農村發展信託投資公司融資總計3億元。
正是在這3億元資金之上,唐萬新的產業整合、戰略投資的理念,得以生根、發芽。 德隆國際戰略投資公司的回答是:通過行業研究確定目標,制定行業戰略;選擇目標企業並長期跟蹤,伺機收購;通過兼並、收購,形成產業經營平台,取得行業領先地位;最後進行產業整合,發揮協同效應,拓展業務規模和范圍,強化核心競爭能力以取得優勢地位。
1997年至2002年間,德隆進行了一些堪稱「大手筆」的產業整合戰役。其中,對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天山股份)兩家公司的整合,堪稱經典之作。
1996年10月,新疆德隆國際實業總公司受讓昌吉州屯河建材工貿總公司、新疆八一鋼鐵總廠的新疆屯河股權後,成為新疆屯河第四大股東,至1998年控股屯河集團。此時的新疆屯河年產水泥40萬噸,在新疆僅次於年產水泥100萬噸的天山股份。
另一方面,脫胎於老牌國企新疆水泥廠的天山股份,擁有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水泥生產線,但債務負擔卻十分沉重。1998年11月,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時,德隆以旗下新疆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作為其發起人之一,持有其股份1.16%
同處烏魯木齊———昌吉地區的兩強相爭,導致雙方成本大幅升高。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後,因與新疆屯河競爭,天山股份每年約要多付出成本3000萬元。
德隆利用自己在兩家企業的控制影響力,最終完成了對新疆水泥產業的整合:新疆屯河將所有水泥資源轉讓給天山股份,同時獲得天山股份控股權。新疆屯河本身,則一心一意做自己的「紅色產業」番茄醬項目,並在此後成為世界主要番茄醬生產廠家之一。而天山股份,也自此奠定了全國第三、西北最大水泥企業的地位。
正是按照這種整合思路,德隆1996、1997年入主新疆屯河、沈陽合金、湘火炬之後,恣肆描繪它的產業整合地圖。
德隆的願景是,在戰略投資行業成為龍頭,3~5年內成為全球500強企業之一,建立一個世界級的「企業精英俱樂部」,匯集最多領袖級經營人才,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經濟主流的橋梁。
然而,德隆產業整合、做大做強企業的另一面是操縱股價。武漢市人民檢察院2005年12月6日的起訴書稱,從1997年3月以來,新疆德隆、德隆國際先後以金新信託、德恆證券、中企東方為操作平台,使用24705個股東賬號,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採取連續買賣、自買自賣的手法,長期大量買賣「老三股」,嚴重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在一個金融機構同時實現銀行存貸款、票據金融、信用卡、票據、保險、證券、期貨和共同基金等交易活動,效率會大大提高。滿足這種現實需求,就是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理由。金融控股公司,正是唐萬新和德隆追求的夢想。
然而,在當前政策法規限制之下,德隆的金融控股公司之路註定隱諱而曲折。德隆通過2001年成立的上海友聯經濟戰略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02年更名為上海友聯戰略管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即上海友聯),打造出類似金融控股公司的平台。
2005年12月27日終審宣判的「德隆系刑事第一案」德恆證券案、2005年9月在烏魯木齊開審的德隆系金新信託案、11月在銀川宣判的伊斯蘭信託案,揭出的幕後操控者均是上海友聯。
通過上海友聯,德隆實現了對金新信託、新疆金融租賃、新世紀金融租賃、德恆證券、大江信託、伊斯蘭信託、恆信證券、中富證券、昆明商行、南昌商行、株洲商行等各家金融機構的操控。
在上海友聯的操控下,德隆旗下的金融產品,一度推出客戶全面金融服務,包括「委託理財」「戰略並購」「戰略退出」「MBO」「借殼上市」「杠桿收購」等一系列金融新產品。
但這些金融產品在德隆資金鏈綳緊的壓力下逐漸萎縮,最後,各家金融機構開始了瘋狂的委託理財斂財活動,承諾12%甚至更高的年回報率。至此,德隆的綜合金融服務名存實亡,其金融控股公司的夢想終於落空。
2005年12月27日,重慶高法對德恆案的終審判決對德隆的「金融控股」給出了說法:
德恆證券公司以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為名,採取承諾到期後歸還委託資產本金並支付固定收益的方式,變相吸收公眾存款208億余元供上海友聯公司統一調撥、使用,數額特別巨大,且造成案發後尚有68億余元資金無法兌付的嚴重後果,嚴重擾亂了國家金融管理秩序,其行為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2004年4月14日,德隆系股票湘火炬、合金投資和屯河股份首度全面跌停,德隆危機全面爆發。
其實,業內人士認為,早在2000年12月「中科系事件」和2001年4月郎咸平「炮轟德隆」時,德隆就已埋下了危機的種子。只不過後來德隆通過委託理財的「拆東牆補西缺」辦法,才得以勉力維持。至2004年春,德隆系已身陷十面埋伏、大廈將傾。
2004年4月14日後,德隆「三駕馬車」連續多日跌停,市值蒸發過百億元。此後不久,德隆出售天一實業、羅布泊鉀鹽股權,湘火炬更是將德隆告上法庭。
4月上旬到5月下旬,德隆幾乎將所持有的「三駕馬車」質押殆盡。
5月30日,德隆國際召開了董事會暨危機處理工作會議,首度承認「德隆全系統危機最深重、困難最嚴重的時期」。
6月8日,德隆危機進一步升級,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同時開庭審理了兩起有關德隆的案件,各地債權人紛紛動用法律途徑向德隆索債,德隆在各地的資產大部分被凍結。
8月26日,新疆德隆、德隆國際、屯河集團與華融公司簽訂了《資產託管協議》,三公司將其擁有的全部資產不可撤回地全權託管給了華融公司,由華融公司行使全部資產的管理和處置權利;9月4日,華融接受中國證監會委託對德恆證券、恆信證券、中富證券進行託管經營。
至此,德隆已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悄然謝幕。

㈡ 關於股票資金重組的問題

科學城並不是大盤股,他屬於中盤,一般買股票都是在買上市公司的未來,資產重組可以使上市公司發生質變,投資者對上士公司未來的業績會有期待重而買入股票導致股票價格上漲,一般來說,開盤日如果與停盤日大盤指數差不多,股票復盤日也就是上漲日,恭喜!
今年以來,只要我們打開報紙,有關重組的新聞總是讓人眼花繚亂的,而同時,重組板塊在二級市場上也是春風得意馬蹄急。盡管我們都知道,重組意味著烏雞變鳳凰的可能,同時,我們也知道,今年股市中重組股將有較大的機會,但這些機會到底有多大?我們該如何把握其中的機會?今年的重組到底有什麼特別的背景和特點?等等。相信大多數的投資者都無暇對這些問題進行很深入的研究。另外,從去年的操作經驗來看,捂股策略已經被證明了是戰勝大盤的良策,如果去年堅持捂股的話,年收益率至少有50%以上。而從今年的市場情況來看,由於熱點變換太快令人無所適從,而且隨著管理層監管力度的加強,機構運作一隻股票的時間將被迫拉長,今年無疑很難再出現向99年5.19或2000年年初的井噴行情了,因此捂股在今年的操作中也是上策。而一旦選用了"捂股"策略,那麼尋找什麼樣的品種捂著就是一個不得不回答的大問題了。這時,重組股天然的具有可中線投資特點的魅力就大大凸顯出來了。因為我們只要捂准一隻尚未開漲的重組股,中線收益無疑將是非常可觀的。總之,以上的文字無一不是逼使我們要對整個重組板塊做一次全面地、深入地探查。(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第一篇:理論篇

一、重組為何?重組何為?

重組者,資源的重新配置也。廣義而言,重組包括資產的重組和資本的重組,資產的重組其實是一種資產的置換行為,而資本的重組則主要是指公司控制權的更替,亦即我們常說的收購兼並。當然,從更深的層面來分析的話,重組其實是一種利益的重新組合。由於本文所討論的重點都是我國股市的上市公司,因此,任何的重組行為都是股市中的大事件,當然對於當事的公司更是如此。無疑的,由於這種行為的牽涉面太大,因此每一次的重組行為(或者說每一次的重組事件)都不是心血來潮的一時沖動,而是一種蓄謀已久的行為。

(一)重組的源動力。經過分析, 我們認為當前國內重組的原動力基本上都是因為虧損而起的,因此在二級市場中,很多投資者甚至把重組板塊理解為虧損板塊甚至帶"T"(ST、PT)的板塊。事實上, 重組的誘因有時也是出於強強聯合的考量,如眾所周知的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的聯姻,國內的華潤入主深萬科,北大方正借殼延中等。當然,在我們具中國特色的市場中,重組有時也是莊家為出貨而不得不趕制的牆餅。這種情況通常都是,莊家把某隻股票炒地很高之後(一般莊家的帳面盈利至少都超過了100%、或者200%甚至更高),這時市場基本上無人敢跟這只股票了,而莊家這時手上的流通籌碼又非常集中,高的時候甚至達到了80%以上(如億安科技等)。很顯然,莊家此時要想出貨顯然已經不可能了,因此只好對該股進行重組,把該股貼上北大、清華或高科技的招牌,如紫光入主當時的古漢集團( 0590 )是在古漢集團半年內漲了 600 %之後發生的。 齊魯軟體入主泰山旅遊( 600756)也是這樣。

(二)重組的利益確認。上面我們分析過了重組源動力的三種類型, 那麼重組之後,相關機構的利益如何體現呢?也就是說,如果我來重組一家上市公司的話,我將通過哪些途徑來收割我的果實呢?我們認為,通常的途徑有兩條。一條是通過重組之後獲得配股或增發的機會,然後利用新圈來的資金回頭收購新東家的資產,使得新東家的資產獲得高價套現的機會;另外一條則是通過二級市場的炒作獲得額外的報酬。一般情況都是,在一個新機構入主一家上市公司之前,往往該機構的利益共同體早已先行在二級市場吸納了該公司股票的大部分流通籌碼了。這樣隨著重組的進程的深入,該股的股價就一路高歌猛進了。當然更多的情形則是在重組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該股票的價格早就漲好了。很顯然這也是一塊相當可觀的利潤。重組的利益確認方式主要是以上兩種,當然了,重組的同時,新當家的獲得了一個上市公司的控股權,這可是最大的實惠了。

(三)重組的意義

關於重組的意義,一般認為主要包括兩點,一是給被重組公司帶來新的機遇,二是引導了資源在股市的優化配置。但我們認為,對我國當前的股市來說,重組的一個現實而深遠的意義在於,它把市場外的優質資源體面地嫁接到市場內部來,給股市帶來了巨大的新生活力。我們從瓊民源闖禍之後由中關村接手;ST鄭百文巨虧之後山東三聯買單;ST猴王始終不肯被壓在"五行山"下;ST渤化(600874)一舉蛻變為創業環保,等等,無一不意味著股市之外的優質資源正源源不斷地注入證券市場,這是股市的活水之源,有了這種活水,那麼股市的永保青春顯然就可以樂觀預期了。這無疑是重組對股市的最大意義。

二、今年是個重組年

自從股市在1990年12月19日開張以來,年年都有重組的行情, 重組一直都是股市不滅的熱點。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鄭重地說今年是個重組年呢?理由是:

(一)今年我國將夢圓WTO。加入世貿是我國追求10數年的夙願,從上個世紀 80年代開始的入"關"談判到去年我國順利完成了與美國和歐盟的雙邊談判,應該說我國加入世貿已成定局。而據我國外金貿部的有關官員透露今年將是我國入"世"的夢圓時分。關於加入世貿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專家學者已多有論述,這里不贅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由於我國從1978年開始的漸進式改革已到了光靠內部的自身動力難以完成的階段,這時只有通過加入世貿組織,利用外部的壓力才能快速地完成我國積弊已久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的改造。因此我們說,入"世"是深化該股的一種力量、一種手段,無疑的,這種力量將是非常強大的,它足以顛覆任何頑固的既得利益集團和舊有的經營管理桎梏。而在這種由外而內的競爭大潮面前,國內企業之間的合縱聯橫及優勝劣汰將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為激烈。而這一切顯然都將淋漓盡致地折射在今年的股市上。

(二)10年股市待重組。我們知道到2000年12月19日止, 我國股市開業已經滿10年了,經過如許多年的風風雨雨、修修補補,我國股市也到了需要了大規模重組的時候了,正所謂:10年一重組。其實,去年就有苗頭了,據報道,去年股市上大大小小的重組案例已達到了185家。而今年更不得了, 僅年初幾個月股市中零零總總的重組案例早已超過了百餘家,而且這種勢頭還在擴展。很顯然,在股市滿10 周歲之後,只有通過大規模的存量重組,股市的內里才能重煥生機。另外,今年是新世紀開始的第一年,重組迎新也是一件很討彩的喜事。

(三)國有股減持今年大規模推出是股市重組的重大契機。 自從去年我國進行了兩只國有股減持的試點(黔輪胎和中國嘉陵)之後,今年的國有股減持進程將大大提速,而且減持的數量將大大增加。國有股減持意味著國有資本的退出,而在不允許外資進來接盤的情形下,國有資本的退出無疑就意味著活力十足的民營資本的進駐,即所謂的"國退民進"。我們可以大膽地想像一下,在這種減持的浪潮中將蘊育著多少重組的機遇啊。其實細細分析,我們還會發現,國有股大規模減持的背後"明顯"隱含著國家管理當局對股市重組的政策面的支持。

(四)PT水仙的退市和配股、增發的新規則惠及重組板塊。關於PT 水仙退市的意義專家學者早已闡發了許多宏論,其實,從股市的角度來看,它最大的現實意義就是激發了當地政府重組當地企業的巨大決心。我們知道,由於各種歷史原因,我國當地政府天然地擁有對轄內企業的慈父情懷。而喊了多年的退市規則震撼出場的巨大壓力無疑從另一方面加劇了當地政府的重組決心。另外,管理層前些時候出台了關於配股和增發新股的新規則,該規則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配股或增發的門檻,如,把配股的資格限制從原來的凈資產收益率3年平均10 %降低到了3年平均6%,而且只要主承銷商首肯,重組的公司也被賦予了增發新股的可能,等等。我們上面已經分析過了,一家機構入主一家虧損公司的動力之一就是能夠從重組公司今後的配股、增發中獲得大量的"免費"資金。而配股、增發新股新規則的推出無疑極大地增加了虧損公司或績差公司的被重組魅力。

(五)今年將難續象99年的"5.19"或2000年年初那樣的井噴行情, 重組板塊化整為零的各自精彩將成為主流。我們知道,由於NASDAQ正遭遇寒冬,再加上今年管理層高舉規范、監管大旗,以及當前的指數處於相對高位等客觀現實都大大限制了今年行情續演前兩年式的飆升行情。震盪式的緩漲是今年的主基調,因此從熱點的角度來看,聯動性極弱的重組板塊將勉為其難地成為今年的主流熱點。

第二篇:實戰篇

第一篇的文字主要是從大局的、 務虛的角度分析了今年重組行情的大背景以及歷年來重組行為本身的一些固有特點。下面,我們將從實戰的角度來剖析一下我們如何在今年的股市中把握住適合自己的重組個股的機會。

一、重組的類型

我們前面分析過了,重組是個籠統的概念,它實質上是一種資源整合的行為。但是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看,我們顯然還必須對整個重組板塊進行深度的分析及必要的歸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實戰的層面上運用它。經過分析,我們認為,重組板塊可細分為一下4種:(1)有重組可能但尚未開始重組的,這主要指那些虧損的但走勢卻明顯堅挺的,如川長江(0586)、石油濟柴(0617)等;(2 )有重組跡象的或曾經有重組意願的,這主要包括那些曾經發生過股權轉讓或股權有異動跡象的,如大連熱電(600719)在第一股東變換為當前的深港產學研創業投資公司之前就已經變換過一次了,當時的第一大股東是由大連熱電集團變換成武漢寶信科技的。另外,天山紡織(0813)第一大股東從天山毛紡織公司變成了新疆國有資產投資管理公司,這種反潮流而動的股權變更顯然為後繼的股權繼續變更埋下了伏筆;(3)正在進行重組的或等待財政部批準的,如福建三農(0732)、福建東百(600693)、沈陽化工(0698)、襄陽軸承(0678)等;(4)重組已經結束的, 如國投原宜( 0826)、昆明機床(600806)等。

當然,如果按照重組行為的主動與否來劃分的話, 重組類型還可分為主動型的重組和被動型的重組。主動型的重組是當前市場的主流,它一般都是通過第一大股東主動地尋找新的實力機構的行為來完成的;而被動型的重組比較少見,它主要有4大資產管理公司(長城、東方、華融、 信達)被動從債權人直接變成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之後, 被迫進行重組的, 如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入主的祥龍電業( 600769),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入主的草原興發(0780)、渝鈦白(0515)等。

通過以上的分類,我們可以發現, 我們完全可以按照我們自己的操作風格來介入各個階段的重組股。做長線的,可以選擇有重組可能或有重組跡象的品種,低位介入;做中線的,可以選擇正在進行重組的品種擇機介入;做短線的,則可以選擇那些已重組成功的,一旦該類品種放量突破即可積極跟進。很顯然,這種分類是必要的,它對我們的實戰操作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其實,如果從更具實戰意義的角度對重組板塊的行情進行劃分的話, 我們還可以從把重組股的行情細分成"重組前行情已透支的個股"和" 重組後行情尚未啟動的個股"。這里我們需要進行解釋一下,我們所稱的"重組前行情已透支的個股" 指的是重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漲幅已經很高的個股,如紫光生物(0590),該股原名古漢集團,在正式公布紫光入主的消息之前,該股的股價已經上漲了600%有餘了;齊魯軟體(600756),該股原名泰山旅遊,在正式發布重組公告時,該股的漲幅也已經超過了500%。很顯然,象這種的重組股盡管題材強大, 但到了公布消息的時候已經食之無味了。那麼,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在這類品種尚未公布重組消息之前預先捕捉到它呢?另外,既然"重組前行情已透支的品種"已是昨日黃花,那麼"重組後行情尚未啟動的個股"就將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了。下面,我們分而述之。

二、如何才能牽手第二隻古漢集團或泰山旅遊?

古漢集團(現在的紫光生物)、泰山旅遊(現在的齊魯軟體), 這兩只股票給了我們巨大的誘惑,逼使我們努力去挖掘古漢第二或者泰山旅遊第二。而這類品種的最大魅力就是在於重組消息公布之前,因此我們現在最急迫要做的就是尋找那些具重組相的黑馬股。經過分析,我們總結了以下一些小經驗。下面,我們通過基本面和技術面兩部分來闡述具重組相品種的某些獨到或共有的特徵,並同時適當給出部分相關的個股。

(一)基本面

1、夕陽行業、製造業、國有資本主動退出的行業、受加入WTO 影響大的行業將是今年重組大潮最先關顧的行業。這些行業包括家電、商業、機械製造、汽車等,很顯然歸屬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將面臨著巨大的重組壓力和重組機遇,因此我們可以首先從這些行業中尋找可能被重組的個股。如襄陽軸承(0678),該公司由於所處的行業效益不景,終被中青創業集團所收。汽車行業的個股,如江鈴汽車(0550)等受入世的影響很大,因此聯合或重組的可能性就將大為增強。

2、容易被收購的品種。我們分析過了,收購是重組的一種極端行為,也是市場最想見的行為。很顯然,那些"三無"板塊、流通股比例高的或國有股可能大規模減持的、第一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接近的或第一大股東持股不足20%等容易引發股權之爭的品種,我們應該認真關注。如近日鬧的沸沸揚揚的方正科技(600601),還有那些第一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接近的,如慶雲發展(0639)、啤酒花(600090)、望春花(600645)、福建三農(0732)等。

3、二當家掌權的個股有嚼頭。我們可以來看看ST海洋(0658)的案例,剛開始時北京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只是作為第二大股東,但在公司的管理上,二當家無疑是說話算數的角。後來,公司又發公告稱,北京清華科技園受讓了第一大股東的股份,正式成為第一大股東。這一案例告訴我們,二當家有實權的往往都會把重組進行到底的。還有的,如ST金馬(0602),清華同方是其第八大股東,卻主持著該公司的管理工作。另外,雲南白葯(0538)的二當家是雲南紅塔實業,宜賓紙業( 600793)的二當家是五糧液集團,這兩個公司的二當家都是大名鼎鼎的公司,它們會一直甘居二把手的位置嗎?它們會不會把重組進行到底呢?

4、關乎當地政府的"面子"工程的個股重組的機會大。首先,帶H股的ST 品種重組的可能性大。目前已經有兩家帶H股的ST品種被重組成功了, 它們是昆明機床(600806)、創業環保(600874),昆明機床嫁給了西安交大,而創業環保的前身則是ST渤化。很顯然,情況類似的ST東北電(0585)也蘊育著較大的重組機會。因為帶H股的ST股如果一旦被PT,那麼當地政府就會覺得自己的"面子" 被丟在國際資本市場上了,因此不論花再大的代價,當地政府都會積極去重組的。其次,輿論極為關注的潛在摘牌股重組的可能性大。這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T猴王,盡管ST猴王爛成這樣子了,但是宜昌和湖北省政府就是不願把第一家的摘牌名額留在本省的土地上。第三,滬深本地股重組的機會大。我們知道滬深上市的滬深本地股都很多,被PT和ST的品種也很多,因此滬、深兩地政府的重組壓力大。因為這兩地政府肯定是不願意看到太多的本地股被摘牌的。

5、當地政府開明與否。如果當地政府開明的話,就會積極邀請全國的知名企業來重組本地的上市公司,如福州市政府。從福建東百( 600693 )和天宇電氣( 0723)首開了向全國徵集收購者的先河,這不能不說福州市政府招賢納士的胸懷相當寬廣。很顯然,有了這種胸懷這種氣度,福州甚至福建的微利或虧損股的重組機會無疑就大增了,如ST九州(0653)、ST中福(0592)、ST實達(600734)等。

6、著力關注有著名機構入主的個股。舉個例子,大連熱電(600719)在4 月 25日公布了深圳市深港產學研創業投資公司入主的消息,深港產學研是北大和香港科技大學聯合組建的公司,它是以前深安達今北大高科(0004)的新東家,實力不可謂不強。如果我們在4月25消息公布當天及時買進的話, 短短一周的時間收益率即高達30%以上。這就給我們以啟示,讓我們關注有該類信息發布的個股,如青旅控股(600138)在2001年3月6日發布了新疆德隆坐實青旅控股二當家的消息。新疆德隆的名聲市場無人不曉,因此該股顯然應引起我們的中線關注。另外,曾入主ST 海洋(0658)的西安飛天以及曾染手和光商務(0863)的沈陽東宇都是市場上的知名機構,如今它們又分別把手伸向了福建三農(0732)和沈陽化工(0698)。

7、股權逆轉換或同一母公司旗下主業相剋的品種。所謂的股權逆轉換,主要指的是那些股權不是轉給強勢企業或股權從企業變更為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行為,如我們前面提到的4家資產管理公司(東方、信達、長城、 華融)被動掌控的上市公司,如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入主的祥龍電業(600769),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入主的草原興發(0780)、渝鈦白(0515)等。 另外, 我們上面提到的天山紡織( 0813)也應引起我們的注意,該股的股權轉換沒有遵循當前的潮流(控股權從國資局轉移到上市公司的集團公司),而是第一大股東由天山毛紡織公司變更為新疆國有資產管理公司。這種逆時而動的行為無疑蘊育著新一輪重組的契機。因為,控股權從天山毛紡織公司收回之後,如果再轉移別的實力機構,那麼天山毛紡織公司內部既得利益集團就將無法阻撓國資局對其進行轉賣了。還有,同一母公司旗下主業相剋的公司也面臨著巨大的資產重組的生機。舉例來說,如PT鋼管(600845)被寶鋼集團收入囊中之後,寶鋼集團就將軟體類優質資產置換到鋼管中,並把其改造成了軟體公司。道理其實很簡單,既然寶鋼旗下有一家主營鋼鐵的上市公司(600019)了,那麼何必再搞一家主營鋼鐵的上市公司呢,更何況鋼管的總盤子又不大,因此把鋼管重組成軟體公司顯然就順理成章了。那麼,還有沒有類似的公司呢,我們認為同樣背靠寶鋼集團的滬昌特鋼的情況跟鋼管類似。還有,同屬深能源集團的深南電的情況也與此類似。

8、年報有異動的個股亦蘊育重組潛能。比如年報有強行扭虧跡象的福建三農(0732)就已經發布了重組的公告。而同樣年報強行扭虧的石油濟柴(0617)以及政府補貼6000萬元的ST鞍一工無疑也蘊育著較強的重組潛力。

(二)技術面

1、虧損卻連漲不停的品種,重組只是時間問題。如川長江(0586),該股在公布虧損年報之前就從底部上漲了30%,公布虧損年報之後,該股又是連漲不停,至今又上漲了20%有餘。很顯然,該股的重組行為應該在路上了。另外,新戴上ST 帽子並大漲的品種也應引起關注。如ST冰熊(600753)、ST甬華通(600768)、ST 銀山(0675)、ST合成(0788)、ST中喬(0047)及ST實達等。

2、有刻意洗盤、震倉跡象的品種有重組傾向。如剛剛正式重組消息的ST深達聲0007即是一例。細細查看ST深達聲的走勢,我們發現該股明顯地利用虧損年報推出之機刻意打壓3個跌停板的。其他的如信聯股份(600899),該股在4月12日放量漲停之後,故意發布一個辟謠公告,但該股因發布公告停牌半天復牌之後,刻意下探之後馬上又急拉而起,隨後該股又一氣連續上漲了接近50%。這種利用辟謠來洗盤的行為無疑泄漏了該股今後將重組的信息。

三、"已重組但行情尚未啟動的個股"--大黑馬的前身

誠如我們前面分析的,重組從來都不是一種意氣用事的行為, 它的本質就是為了獲利,這不僅包括一級市場上的股權控制,還包括了二級市場的操縱股價(即坐莊)所得。因此,每一隻重組股在重組的時候必然要伴隨著該股股價在二級市場上的飆升。上面我們分析了一類股價在重組前就已經漲到位或已經極度透支未來行情的品種,很顯然這種重組股在重組消息正式公布之後對我們來講已經沒有什麼獲利空間了。因此說,對我們最有誘惑力的只有那些已經公布重組消息,而股價卻尚未啟動的個股。比如說,2000年總漲幅高達400%的川投控股(600674), 而該股的重組行為卻是發生在1998年的7月份,當時該股的名字叫做四川峨鐵。另外, 近來漲勢兇猛的國投原宜(0826),該股的重組行為卻是發生在1999年的12月份。很顯然,這類品種才是整個市場永遠的至愛。那麼,接下來的問題無疑就是,我們該如何捕捉並操作該類品種。

(一)細細地收集那些已公告重組信息的個股。 這一點我們只要通過認真閱讀每天證券報紙的信息公告欄並詳細記錄即可。下面我們把部分已公布重組信息但漲幅還不大的公司及其新東家的名字羅列如下,以供大家參考:新都酒店0033(深圳翰明投資);川投長鋼0569(川投集團);國際大廈0600(河北建設);ST銀山 0675(山西匯科數碼科技);世紀光華0703(河南九龍水電集團 ); 內江峨柴 0757(沈陽北泰集團);ST達聲0007(新疆宏大房地產集團);世茂股份600823(上海世茂投資發展公司);ST國貨0416(上海華馨投資);青島東方0739(上海光泰投資發展公司);國光瓷業600286(上海鴻儀投資);ST西化機0838(藍星集團);寰島實業0691(天津燕宇置業);ST康賽600745(珠海天華);ST聯益0696(重慶宗申摩托);ST黃河科600831(廣州鵬達集團 );福建三農0732 (西安飛天科工貿);ST恆泰600097(華立控股);望春花600645(華銀控股集團);沈陽化工 0698(沈陽東宇);珠江控股0505(北京萬發房地產);西南葯業600666(太極集團及其旗下公司);襄陽軸承0678(中青創業);西北軸承0595(中國瑞聯電子);慶雲發展0639(沈陽宏元集團);另外,東百集團(600693)、寧夏恆利(600165)、天宇電氣(0723)等把第一大股東的股權當作綉球拋向全國的個股引來新的東家亦當不遠矣。

(二)新東家的實力、背景、可能置入的資產等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重組信息公告之後,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新入主的機構的實力如何。比如,川投控股( 600674)的控股股東川投集團是一家總資產高達225億的大集團,很顯然, 如此大規模的集團必然有足夠的實力對被入主的上市公司進行大規模地重組的。該股2000 年連漲400%的事實顯然已經證實了這一點。類似的川投長鋼(0569 )也是川投麾下的上市公司,重組將近3年了,看來該股被正式注入優質資產的時間應也不遠了。另外,我們注意到,重組ST黃河科的廣州鵬達集團和重組國際大廈的河北省建設投資公司都是實力雄厚的集團,當然,入主的滬昌特鋼(600665)的寶鋼集團的實力就更不用說了。還有,新東家是否有應時的題材也很重要。比如,當市場在炒作寬頻、生物、新材料、納米等概念時,如果新東家有剛好有這些題材的話,該重組股無疑會受到市場的狂熱追捧的。

(三)價低的、未漲的、莊家持籌高的重組股最為迷人。 這一點主要是幫助我們從技術面的角度來遴選和甑別重組股未來的上漲潛力和上漲時機。比如,青島東方(0739)、世茂股份(600823 )等重組股的籌碼就比較集中, 而寰島實業( 0691)的絕對價位和總漲幅顯然都是比較低的。

(四)認准著名機構的名字。如果重組一方是股市上著名的機構的話, 那敢情是最好不過了。下面我們列舉了部分有名機構的名單供參考:北大系、清華系、德隆系、深港產學研、明天系、托普系、牛津劍橋、西安飛天、哈里道里等等。

(五)捂股是投資重組股的最佳策略。重組股後市肯定會有行情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時間的快慢而已,因此找准一隻自己最熟悉或最適合自己操作風格的品種牢牢捂住,任憑大盤風吹雨打,始終痴心如一,按照多年來的經驗,這種操作策略至少能保證年平均收益率達到50%以上。這就叫作:捂並快樂著!

結語:重組是個大命題,以上的文字只是對重組的一種粗淺的解讀。 理論篇也好,實戰篇也好,它更多的只是開啟了一扇通往重組板塊巨大商機的誘惑之門。盡管它給出了一些具體的操作建議及個股,同時也著意提醒大家最應關注那些已重組但行情尚未啟動的個股,但通篇文字更多的只是給出了一種思路,一種近距離參詳重組及重組股的思路。至於最終誰能真正從重組大潮中斬獲金銀滿缽,那就看您的造化了。

㈢ 格林柯爾系的歷史

1990年在英國成立首家分銷公司:顧式熱能技術(英國)有限公司(個人全資)。
1992年在加拿大成立格林柯爾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業務拓展至美國。
1995年在天津成立格林柯爾製冷劑(中國)有限公司。
天津公司主要從事格林柯爾製冷劑的生產,是亞洲最大非氟製冷劑生產基地。但該公司真實的生產狀況不為外界所知,據說已停產多時。
1998、1999年相繼在北京、深圳、湖北、和、海南等地成立格林柯爾工程有限公司。
2000年在開曼群島注冊格林柯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2000年7月格林柯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創業板上市。香港格林柯爾控制著一家注冊於英屬處女群島的GPHL公司,這家公司又控制著三家注冊於英屬處女群島的公司,這三家公司再控制著位於國內各地的6家格林柯爾公司。
格林柯爾系從海外起家,到捆綁式整體上市,成功融資5.5億港幣,獲得了創業的第一桶金。從那時起,顧雛軍已從一個熱能工程師變成一個資本高手。
2001年10月收購科龍電器,顧雛軍通過旗下順德格林柯爾斥資3.48億元收購中國冰箱產業四巨頭之一的科龍電器26.43%的股權,成為科龍電器的第一大股東,科龍電器本身為香港和深圳兩地上市的公司。針對這個來歷不明的收購者,國內主要經濟類媒體均發表了質疑文章,火力集中在顧雛軍的理論懸疑、公司業績、收購資金來源等問題上。
2002年,在製冷領域,科龍電器先後收購了非上市企業及生產線,如江西齊洛瓦、吉林吉諾爾、上海上菱電器、上海阿里斯頓等,並在全國各地興建許多科龍工業園區,已佔據了中國冰箱業的大半江山。
2003年5月,顧雛軍又通過順德格林柯爾以現金2.07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美菱電器20.03%的股份,成為美菱電器最大的股東。至此格林柯爾已同時將中國冰箱行業「四大家族」中的兩大巨頭科龍、美菱收歸麾下。
2003年7月,格林柯爾旗下的科龍與杭州西冷集團簽署協議,收購西冷70%的股權。
2003年12月,顧雛軍通過揚州格林柯爾協以4.17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揚州亞星客車60.67%的股權,並因此觸發要約收購義務。
2004年4月,揚州格林柯爾以1.01億元的價格收購了st襄陽軸承廠29.84%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國資委做出了同意的批復,但證監會沒有同意。一直沒有辦理股權轉讓手續,直到後來雙方解除合同。
2004年8月,揚州格林柯爾以1.85億元的價格,購得河南冰熊集團旗下的冷藏汽車製造及生產設備、土地及物業(包括債務),並成立商丘格林柯爾冷藏汽車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冷藏汽車。
至此,「格林柯爾系」旗下的企業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動用科龍資金,以科龍名義收購的非上市企業及生產線,如吉諾爾、上菱電器、阿里斯頓等;另一部分則是以顧雛軍私人控股的企業名義收購的上市公司,如以廣東格林柯爾(原順德格林柯爾)名義收購的科龍、美菱,以揚州格林科爾名義收購的揚州亞星、襄陽軸承。
2004年11月,顧雛軍通過境外子公司GRCCapital全資收購了法國汽車配件生產商湯姆肯斯的子公司蓋茲國際在法國萊維斯的汽車管件工廠,及英國汽車設計公司LPD,從而打通了客車從設計到零部件再到整車生產的整個產業鏈。
2005年3月29日 香港聯合交易所發布了對7位科龍前執行董事進行公開譴責的通告,格林柯爾系成監控對象。

㈣ 股權轉讓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股權轉讓,是公司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東權益有償轉讓給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權的民事法律行為。
股權轉讓概念股在節前成為難得的熱點,瀘天化、英力特等股票強勢上漲,股權轉讓概念股開始受場內外資金追捧。節後國棟建設大股東轉讓股權,復牌後一字漲停,帶領其他股權轉讓概念股走強,股權轉讓概念或持續發力。
股權轉讓導致公司實控人發生改變的公司,一般情況下在二級市場容易受到資金關注。按照資本運作的模式,新股東在獲得公司控制權之後,會加速資本運作,比如注入新股東旗下資產等。市場預期新股東的優質資產注入或使公司盈利能力提升,股價往往會提前反應。
10日晚間兩市集中出現四家籌劃股權轉讓案例:
司爾特:控股股東籌劃轉讓控制權,股票;
神州高鐵:控股股東籌劃轉讓股權,股票;
ST合金:第二大股東擬轉讓股權,股票;
太陽紙業:控股股東擬向復星集團之控股企業轉讓7.49%公司股份,股票10月11日復牌。
並購重組辦法出來之後,借殼難度增加,股權轉讓成為變相借殼新路徑,市場對股權轉讓炒作也熱起來,其中四川雙馬(18.81 +0.00%)便成為其中翹楚。
瀘天化:大股東公開徵集受讓方,大股東擬轉讓19.66%股權。業內人士表示,瀘天化此舉有利於促進上市公司轉型升級、持續發展和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能力。
四川雙馬:北京和諧恆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天津賽克環合計以協議方式受讓50.93%四川雙馬)股權,收購比例超過了30%自動觸發全面收購要約,次要約收購的要約價格為8.09元/股。
英力特:大股東英力特集團的控股股東國電電力(3.00 +0.00%)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英力特集團轉讓英力特化工、英力特煤業相關資產的議案》,英力特集團擬以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轉讓其全部持有的英力特51.25%股份,公司控制權將發生變更。
樂通股份:協議轉讓價26.92元。新股東:深圳市大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周鎮科為大晟資產實際控制人。
上述轉讓完成後,大晟資產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周鎮科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周鎮科為上市公司大晟文化(69.66 +2.22%)(原寶誠股份,股票代碼:600892)的實際控制人。
周鎮科此前通過股份轉讓形式入主寶誠股份,並對其進行重組 ,變更為文化行業公司。
襄陽軸承:公司控股股東三環集團擬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事宜,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
而這也是繼湖北能源去年易主央企之後,湖北省屬國資的又一次大變革。
香梨股份:公司間接控股股東新疆昌源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昌源水務」)的控股股東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水務」)於9月6日召開股東會,審議通過了相關議案,同意通過產權交易所將其所持有的昌源水務51%股權公開掛牌轉讓。經申請,公司股票自9月8日復牌。
青松股份: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柯維龍、持股5%以上股東柯維新及其他股東陳尚和、傅耿聲等共計9名公司股東於9月12日與山西廣佳匯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簡稱「廣佳匯」)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擬向廣佳匯轉讓上述股東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合計4962.2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86%,轉讓價格為11.79元/股,轉讓價款總額為5.85億元。
山西三維:由於受到市場環境、行業監管政策變化、部分標的資產無法按預期計劃納入重組范圍等影響,公司決定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同日公司披露,山西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路橋集團")將通過受讓公司控股股東三維華邦100%股權的方式,成為上市公司的間接控股股東。
大連電瓷: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劉桂雪9月19日與阜寧稀土意隆磁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意隆磁材」)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劉桂雪擬將其持有的大連電瓷股份4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19.61%,以28元/股(較上市公司前一交易日收盤價27.20元/股溢價2.94%)的價格協議轉讓給意隆磁材,轉讓總價款含稅合計11.2億元。
本次協議轉讓完成後,劉桂雪持有公司股份數下降為163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8%;意隆磁材將持有大連電瓷4000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9.61%,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意隆磁材實際控制人的朱冠成及邱素珍將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深圳惠程:協議轉讓價19元。新股東:中馳極速及其一致行動人中源信,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已變更為汪超涌先生和李亦非女士。已辟謠360借殼。
棟梁新材:協議轉讓價32.49元。新股東:萬邦德集團有限公司和原大股東股份相同,共同控制。棟梁新材原本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萬邦德制葯100%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
但由於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涉及環節較多,交易各方就重組所涉及的資金方案、盈利預測補償方案及申報文件准備等相關事項或方案仍無法在規定期限內達成一致或協調完成,最終終止了上述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公開資料顯示,萬邦葯業早前曾謀求在創業板上市,之後其IPO申請項目被證監會"終止審查
運盛醫療:協議轉讓價15.7元。新股東:四川藍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藍潤資產成立於2014年3月,其控股股東為藍潤集團,實際控制人為戴學斌、董翔夫婦。
藍潤集團是一家以房地產開發 為核心業務,同時以物業管理、能源化工等產業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型綜合產業集團。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藍潤集團的土地儲備 量、累積開發量、累積管理物業等重要指標在四川房企中均名列前茅。
此外,截至2015年12月31日,藍潤集團總資產為321.58億元,凈資產為106.38億元;其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0.98億元,凈利潤13.40億元。
對於此次受讓股權的目的,藍潤資產表示,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有效整合資源,增強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改善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同時認可並看好運盛醫療未來發展前景,通過此次股份轉讓,擬獲取上市公司股權增值帶來的投資收益。
三愛富(13.86 ):協議轉讓價20.26元。新股東: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公司。海華誼與公司、中國文發集團於8月5日簽署了《重大資產重組框架協議》,上海華誼通過公開徵集方式向意向受讓方中國文發集團協議轉讓三愛富20%股份,並由上海華誼收購三愛富現有主要資產,由三愛富購買注入資產,通過實施重大資產出售和資產注入 ,促進三愛富實現轉型發展。
中國文發集團成立於2003年4月,注冊資本為12億元,其出資人為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國資委 。
這也意味著,上述轉讓完成後,三愛富控股股東將由上海華誼變更為中國文發集團,實際控制人將由上海市國資委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LJJY9418】
日海通訊:協議轉讓價27.18元。新股東:潤達泰,實際控制人將由王文生變更為薛健。潤達泰成立於今年6月29日,注冊資本20億元,其普通合夥人為上海錫玉翔投資有限公司,出資200萬元,有限合夥人為潤良泰,出資19.98億元。
潤良泰則成立於2015年2月,注冊資本90億元,其執行事務合夥人也是上海錫玉翔,後者出資1000萬元,潤良泰的有限合夥人則包括華升資管、雙良科技、中裕投資、天碩投資、華有科技投資等,出資額分別為30億、10億、10億、29.9億和10億元。

㈤ 股權轉讓概念股有哪些

股權轉讓概念股走強,襄陽軸承()、四川雙馬(000935)、嘉麟傑(002486)等多股漲停。
今年下半年以來股權轉讓概念炒作持續火熱,相關概念股熱度不減。
分析認為,根據強者恆強的理論,在一段時間持續強勢的個股有望在短期內繼續逞強。在經過短暫調整後,股權轉讓這一主線思路或仍具有投資價值。
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所屬行業 涉及事項
000912 瀘天化 化工 大股東擬轉讓19.66%股權
000935 四川雙馬 建築材料 北京和諧恆源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天津賽克環合計以協議方式受讓50.93%股權
000635 英力特 化工 控股股東國電電力轉讓其全部持有的51.25%股份,控股權將發生變更。
000953 河池化工 化工 協議轉讓價9.66元,寧波銀億將成為控股股東,熊續強成為實際控制人,他是資本大佬
000678 襄陽軸承 汽車 控股股東三環集團擬實行混改,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
0024999 科林環保 環保 重慶東誠瑞業投資受讓28%的股份
600321 國棟建設 建築材料 正源地產25億元受讓23.7%的股權
002319 樂通股份 化工 協議轉讓價為26.92元
600506 香梨股份 農林牧漁 公司間接控股股東中國水務擬將所持有的昌源水務51%股權公開掛牌轉讓
300132 青松股份 化工 擬向廣佳匯轉讓4926.26萬股,占總股本的12.86%,轉讓價格為11.79元/股
000755 山西三維 化工 山西路橋集團通過受讓公司控股股東三維華邦100%股權,成為間接控股股東
000606 大連電瓷 醫葯生物 意隆磁材以28元/股價格受讓4000萬股股份,占總股份19.61%,成為控股股東
002168 深圳惠城 電氣設備 協議轉讓價格為19元/股
002082 棟梁新材 建築材料 協議轉讓價格為32.49元/股
000612 焦作萬方 有色金屬 協議轉讓價格為8.86元/股
300149 量子高科 農林牧漁 協議轉讓價格為12.51元/股
002629 仁智油服 採掘 協議轉讓價格為17.46元/股,新股東背後是浙江資本
600107 美爾雅 紡織服裝 協議轉讓價格為7.7元/股,新股東是中植系旗下企業
000679 大連友誼 商業貿易 協議轉讓價格為13元/股,新股東是武信投資控股,將繼續注入資產
600767 運盛醫療 醫葯生物 協議轉讓價格為15.7元/股
000752 西藏發展 食品飲料 協議轉讓價格為24.9元/股,新股東為天易隆興,計劃憑借上市公司平台,引入優質資產
600636 三愛富 化工 協議轉讓價格為20.26元/股,實際控制人將由上海市國資委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002313 日海通訊 通信 協議轉讓價格為27.18元,新股東是潤達泰,不排除進行股權變更、資產收購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等形式的並購重組

㈥ 湖北襄陽軸承新建工業園在哪裡

2009-05-27刊登國有法人股股權無償劃轉獲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告
襄陽軸承國有法人股股權無償劃轉獲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告
襄陽軸承現接湖北省人民政府於2009年5月26日印發的《省人民政府關於襄陽汽車軸承集團公司股權劃轉問題的批復》,同意將公司股東襄陽汽車軸承集團公司95%的國有股權由襄樊市國資委無償劃轉三環集團公司,襄陽汽車軸承集團公司成為三環集團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上述協議尚須取得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准後方可生效

㈦ 襄陽軸承(000678)中期預測增長,可否大量吃進

000678該股短線啟動,趨勢轉強,可吃進!

㈧ 襄陽軸承和浙江人本集團哪個更好一些

你說的是襄陽汽車軸承股份有限公司嗎?那還用比,當然是襄陽更好啦,人本是什麼來的,除了銷售,他還有什麼,襄陽可不同啦,生產研發銷售一條龍,主要是汽車軸承,人本就主要是球類,在我看來也是一般般。
當然,還要看你是從事哪個業務口,如果是技術,襄陽,如果是銷售,人本,各有長處。要是買東西,呵呵,各用各的吧。

㈨ 怎樣查看個股管理層報酬

買上市公司的未來,資產重組可以使上市公司發生質變,投資者對上士公司未來的業績會有期待重而買入股票導致股票價格上漲,一般來說,開盤日如果與停盤日大盤指數差不多,股票復盤日也就是上漲日,恭喜!
今年以來,只要我們打開報紙,有關重組的新聞總是讓人眼花繚亂的,而同時,重組板塊在二級市場上也是春風得意馬蹄急。盡管我們都知道,重組意味著烏雞變鳳凰的可能,同時,我們也知道,今年股市中重組股將有較大的機會,但這些機會到底有多大?我們該如何把握其中的機會?今年的重組到底有什麼特別的背景和特點?等等。相信大多數的投資者都無暇對這些問題進行很深入的研究。另外,從去年的操作經驗來看,捂股策略已經被證明了是戰勝大盤的良策,如果去年堅持捂股的話,年收益率至少有50%以上。而從今年的市場情況來看,由於熱點變換太快令人無所適從,而且隨著管理層監管力度的加強,機構運作一隻股票的時間將被迫拉長,今年無疑很難再出現向99年5.19或2000年年初的井噴行情了,因此捂股在今年的操作中也是上策。而一旦選用了"捂股"策略,那麼尋找什麼樣的品種捂著就是一個不得不回答的大問題了。這時,重組股天然的具有可中線投資特點的魅力就大大凸顯出來了。因為我們只要捂准一隻尚未開漲的重組股,中線收益無疑將是非常可觀的。總之,以上的文字無一不是逼使我們要對整個重組板塊做一次全面地、深入地探查。(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第一篇:理論篇

一、重組為何?重組何為?

重組者,資源的重新配置也。廣義而言,重組包括資產的重組和資本的重組,資產的重組其實是一種資產的置換行為,而資本的重組則主要是指公司控制權的更替,亦即我們常說的收購兼並。當然,從更深的層面來分析的話,重組其實是一種利益的重新組合。由於本文所討論的重點都是我國股市的上市公司,因此,任何的重組行為都是股市中的大事件,當然對於當事的公司更是如此。無疑的,由於這種行為的牽涉面太大,因此每一次的重組行為(或者說每一次的重組事件)都不是心血來潮的一時沖動,而是一種蓄謀已久的行為。

(一)重組的源動力。經過分析, 我們認為當前國內重組的原動力基本上都是因為虧損而起的,因此在二級市場中,很多投資者甚至把重組板塊理解為虧損板塊甚至帶"T"(ST、PT)的板塊。事實上, 重組的誘因有時也是出於強強聯合的考量,如眾所周知的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的聯姻,國內的華潤入主深萬科,北大方正借殼延中等。當然,在我們具中國特色的市場中,重組有時也是莊家為出貨而不得不趕制的牆餅。這種情況通常都是,莊家把某隻股票炒地很高之後(一般莊家的帳面盈利至少都超過了100%、或者200%甚至更高),這時市場基本上無人敢跟這只股票了,而莊家這時手上的流通籌碼又非常集中,高的時候甚至達到了80%以上(如億安科技等)。很顯然,莊家此時要想出貨顯然已經不可能了,因此只好對該股進行重組,把該股貼上北大、清華或高科技的招牌,如紫光入主當時的古漢集團( 0590 )是在古漢集團半年內漲了 600 %之後發生的。 齊魯軟體入主泰山旅遊( 600756)也是這樣。

(二)重組的利益確認。上面我們分析過了重組源動力的三種類型, 那麼重組之後,相關機構的利益如何體現呢?也就是說,如果我來重組一家上市公司的話,我將通過哪些途徑來收割我的果實呢?我們認為,通常的途徑有兩條。一條是通過重組之後獲得配股或增發的機會,然後利用新圈來的資金回頭收購新東家的資產,使得新東家的資產獲得高價套現的機會;另外一條則是通過二級市場的炒作獲得額外的報酬。一般情況都是,在一個新機構入主一家上市公司之前,往往該機構的利益共同體早已先行在二級市場吸納了該公司股票的大部分流通籌碼了。這樣隨著重組的進程的深入,該股的股價就一路高歌猛進了。當然更多的情形則是在重組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該股票的價格早就漲好了。很顯然這也是一塊相當可觀的利潤。重組的利益確認方式主要是以上兩種,當然了,重組的同時,新當家的獲得了一個上市公司的控股權,這可是最大的實惠了。

(三)重組的意義

關於重組的意義,一般認為主要包括兩點,一是給被重組公司帶來新的機遇,二是引導了資源在股市的優化配置。但我們認為,對我國當前的股市來說,重組的一個現實而深遠的意義在於,它把市場外的優質資源體面地嫁接到市場內部來,給股市帶來了巨大的新生活力。我們從瓊民源闖禍之後由中關村接手;ST鄭百文巨虧之後山東三聯買單;ST猴王始終不肯被壓在"五行山"下;ST渤化(600874)一舉蛻變為創業環保,等等,無一不意味著股市之外的優質資源正源源不斷地注入證券市場,這是股市的活水之源,有了這種活水,那麼股市的永保青春顯然就可以樂觀預期了。這無疑是重組對股市的最大意義。

二、今年是個重組年

自從股市在1990年12月19日開張以來,年年都有重組的行情, 重組一直都是股市不滅的熱點。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鄭重地說今年是個重組年呢?理由是:

(一)今年我國將夢圓WTO。加入世貿是我國追求10數年的夙願,從上個世紀 80年代開始的入"關"談判到去年我國順利完成了與美國和歐盟的雙邊談判,應該說我國加入世貿已成定局。而據我國外金貿部的有關官員透露今年將是我國入"世"的夢圓時分。關於加入世貿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專家學者已多有論述,這里不贅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由於我國從1978年開始的漸進式改革已到了光靠內部的自身動力難以完成的階段,這時只有通過加入世貿組織,利用外部的壓力才能快速地完成我國積弊已久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的改造。因此我們說,入"世"是深化該股的一種力量、一種手段,無疑的,這種力量將是非常強大的,它足以顛覆任何頑固的既得利益集團和舊有的經營管理桎梏。而在這種由外而內的競爭大潮面前,國內企業之間的合縱聯橫及優勝劣汰將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為激烈。而這一切顯然都將淋漓盡致地折射在今年的股市上。

(二)10年股市待重組。我們知道到2000年12月19日止, 我國股市開業已經滿10年了,經過如許多年的風風雨雨、修修補補,我國股市也到了需要了大規模重組的時候了,正所謂:10年一重組。其實,去年就有苗頭了,據報道,去年股市上大大小小的重組案例已達到了185家。而今年更不得了, 僅年初幾個月股市中零零總總的重組案例早已超過了百餘家,而且這種勢頭還在擴展。很顯然,在股市滿10 周歲之後,只有通過大規模的存量重組,股市的內里才能重煥生機。另外,今年是新世紀開始的第一年,重組迎新也是一件很討彩的喜事。

(三)國有股減持今年大規模推出是股市重組的重大契機。 自從去年我國進行了兩只國有股減持的試點(黔輪胎和中國嘉陵)之後,今年的國有股減持進程將大大提速,而且減持的數量將大大增加。國有股減持意味著國有資本的退出,而在不允許外資進來接盤的情形下,國有資本的退出無疑就意味著活力十足的民營資本的進駐,即所謂的"國退民進"。我們可以大膽地想像一下,在這種減持的浪潮中將蘊育著多少重組的機遇啊。其實細細分析,我們還會發現,國有股大規模減持的背後"明顯"隱含著國家管理當局對股市重組的政策面的支持。

(四)PT水仙的退市和配股、增發的新規則惠及重組板塊。關於PT 水仙退市的意義專家學者早已闡發了許多宏論,其實,從股市的角度來看,它最大的現實意義就是激發了當地政府重組當地企業的巨大決心。我們知道,由於各種歷史原因,我國當地政府天然地擁有對轄內企業的慈父情懷。而喊了多年的退市規則震撼出場的巨大壓力無疑從另一方面加劇了當地政府的重組決心。另外,管理層前些時候出台了關於配股和增發新股的新規則,該規則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配股或增發的門檻,如,把配股的資格限制從原來的凈資產收益率3年平均10 %降低到了3年平均6%,而且只要主承銷商首肯,重組的公司也被賦予了增發新股的可能,等等。我們上面已經分析過了,一家機構入主一家虧損公司的動力之一就是能夠從重組公司今後的配股、增發中獲得大量的"免費"資金。而配股、增發新股新規則的推出無疑極大地增加了虧損公司或績差公司的被重組魅力。

(五)今年將難續象99年的"5.19"或2000年年初那樣的井噴行情, 重組板塊化整為零的各自精彩將成為主流。我們知道,由於NASDAQ正遭遇寒冬,再加上今年管理層高舉規范、監管大旗,以及當前的指數處於相對高位等客觀現實都大大限制了今年行情續演前兩年式的飆升行情。震盪式的緩漲是今年的主基調,因此從熱點的角度來看,聯動性極弱的重組板塊將勉為其難地成為今年的主流熱點。

第二篇:實戰篇

第一篇的文字主要是從大局的、 務虛的角度分析了今年重組行情的大背景以及歷年來重組行為本身的一些固有特點。下面,我們將從實戰的角度來剖析一下我們如何在今年的股市中把握住適合自己的重組個股的機會。

一、重組的類型

我們前面分析過了,重組是個籠統的概念,它實質上是一種資源整合的行為。但是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看,我們顯然還必須對整個重組板塊進行深度的分析及必要的歸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實戰的層面上運用它。經過分析,我們認為,重組板塊可細分為一下4種:(1)有重組可能但尚未開始重組的,這主要指那些虧損的但走勢卻明顯堅挺的,如川長江(0586)、石油濟柴(0617)等;(2 )有重組跡象的或曾經有重組意願的,這主要包括那些曾經發生過股權轉讓或股權有異動跡象的,如大連熱電(600719)在第一股東變換為當前的深港產學研創業投資公司之前就已經變換過一次了,當時的第一大股東是由大連熱電集團變換成武漢寶信科技的。另外,天山紡織(0813)第一大股東從天山毛紡織公司變成了新疆國有資產投資管理公司,這種反潮流而動的股權變更顯然為後繼的股權繼續變更埋下了伏筆;(3)正在進行重組的或等待財政部批準的,如福建三農(0732)、福建東百(600693)、沈陽化工(0698)、襄陽軸承(0678)等;(4)重組已經結束的, 如國投原宜( 0826)、昆明機床(600806)等。

當然,如果按照重組行為的主動與否來劃分的話, 重組類型還可分為主動型的重組和被動型的重組。主動型的重組是當前市場的主流,它一般都是通過第一大股東主動地尋找新的實力機構的行為來完成的;而被動型的重組比較少見,它主要有4大資產管理公司(長城、東方、華融、 信達)被動從債權人直接變成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之後, 被迫進行重組的, 如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入主的祥龍電業( 600769),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入主的草原興發(0780)、渝鈦白(0515)等。

通過以上的分類,我們可以發現, 我們完全可以按照我們自己的操作風格來介入各個階段的重組股。做長線的,可以選擇有重組可能或有重組跡象的品種,低位介入;做中線的,可以選擇正在進行重組的品種擇機介入;做短線的,則可以選擇那些已重組成功的,一旦該類品種放量突破即可積極跟進。很顯然,這種分類是必要的,它對我們的實戰操作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其實,如果從更具實戰意義的角度對重組板塊的行情進行劃分的話, 我們還可以從把重組股的行情細分成"重組前行情已透支的個股"和" 重組後行情尚未啟動的個股"。這里我們需要進行解釋一下,我們所稱的"重組前行情已透支的個股" 指的是重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漲幅已經很高的個股,如紫光生物(0590),該股原名古漢集團,在正式公布紫光入主的消息之前,該股的股價已經上漲了600%有餘了;齊魯軟體(600756),該股原名泰山旅遊,在正式發布重組公告時,該股的漲幅也已經超過了500%。很顯然,象這種的重組股盡管題材強大, 但到了公布消息的時候已經食之無味了。那麼,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在這類品種尚未公布重組消息之前預先捕捉到它呢?另外,既然"重組前行情已透支的品種"已是昨日黃花,那麼"重組後行情尚未啟動的個股"就將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了。下面,我們分而述之。

二、如何才能牽手第二隻古漢集團或泰山旅遊?

古漢集團(現在的紫光生物)、泰山旅遊(現在的齊魯軟體), 這兩只股票給了我們巨大的誘惑,逼使我們努力去挖掘古漢第二或者泰山旅遊第二。而這類品種的最大魅力就是在於重組消息公布之前,因此我們現在最急迫要做的就是尋找那些具重組相的黑馬股。經過分析,我們總結了以下一些小經驗。下面,我們通過基本面和技術面兩部分來闡述具重組相品種的某些獨到或共有的特徵,並同時適當給出部分相關的個股。

(一)基本面

1、夕陽行業、製造業、國有資本主動退出的行業、受加入WTO 影響大的行業將是今年重組大潮最先關顧的行業。這些行業包括家電、商業、機械製造、汽車等,很顯然歸屬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將面臨著巨大的重組壓力和重組機遇,因此我們可以首先從這些行業中尋找可能被重組的個股。如襄陽軸承(0678),該公司由於所處的行業效益不景,終被中青創業集團所收。汽車行業的個股,如江鈴汽車(0550)等受入世的影響很大,因此聯合或重組的可能性就將大為增強。

2、容易被收購的品種。我們分析過了,收購是重組的一種極端行為,也是市場最想見的行為。很顯然,那些"三無"板塊、流通股比例高的或國有股可能大規模減持的、第一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接近的或第一大股東持股不足20%等容易引發股權之爭的品種,我們應該認真關注。如近日鬧的沸沸揚揚的方正科技(600601),還有那些第一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接近的,如慶雲發展(0639)、啤酒花(600090)、望春花(600645)、福建三農(0732)等。

3、二當家掌權的個股有嚼頭。我們可以來看看ST海洋(0658)的案例,剛開始時北京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只是作為第二大股東,但在公司的管理上,二當家無疑是說話算數的角。後來,公司又發公告稱,北京清華科技園受讓了第一大股東的股份,正式成為第一大股東。這一案例告訴我們,二當家有實權的往往都會把重組進行到底的。還有的,如ST金馬(0602),清華同方是其第八大股東,卻主持著該公司的管理工作。另外,雲南白葯(0538)的二當家是雲南紅塔實業,宜賓紙業( 600793)的二當家是五糧液集團,這兩個公司的二當家都是大名鼎鼎的公司,它們會一直甘居二把手的位置嗎?它們會不會把重組進行到底呢?

4、關乎當地政府的"面子"工程的個股重組的機會大。首先,帶H股的ST 品種重組的可能性大。目前已經有兩家帶H股的ST品種被重組成功了, 它們是昆明機床(600806)、創業環保(600874),昆明機床嫁給了西安交大,而創業環保的前身則是ST渤化。很顯然,情況類似的ST東北電(0585)也蘊育著較大的重組機會。因為帶H股的ST股如果一旦被PT,那麼當地政府就會覺得自己的"面子" 被丟在國際資本市場上了,因此不論花再大的代價,當地政府都會積極去重組的。其次,輿論極為關注的潛在摘牌股重組的可能性大。這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T猴王,盡管ST猴王爛成這樣子了,但是宜昌和湖北省政府就是不願把第一家的摘牌名額留在本省的土地上。第三,滬深本地股重組的機會大。我們知道滬深上市的滬深本地股都很多,被PT和ST的品種也很多,因此滬、深兩地政府的重組壓力大。因為這兩地政府肯定是不願意看到太多的本地股被摘牌的。

5、當地政府開明與否。如果當地政府開明的話,就會積極邀請全國的知名企業來重組本地的上市公司,如福州市政府。從福建東百( 600693 )和天宇電氣( 0723)首開了向全國徵集收購者的先河,這不能不說福州市政府招賢納士的胸懷相當寬廣。很顯然,有了這種胸懷這種氣度,福州甚至福建的微利或虧損股的重組機會無疑就大增了,如ST九州(0653)、ST中福(0592)、ST實達(600734)等。

6、著力關注有著名機構入主的個股。舉個例子,大連熱電(600719)在4 月 25日公布了深圳市深港產學研創業投資公司入主的消息,深港產學研是北大和香港科技大學聯合組建的公司,它是以前深安達今北大高科(0004)的新東家,實力不可謂不強。如果我們在4月25消息公布當天及時買進的話, 短短一周的時間收益率即高達30%以上。這就給我們以啟示,讓我們關注有該類信息發布的個股,如青旅控股(600138)在2001年3月6日發布了新疆德隆坐實青旅控股二當家的消息。新疆德隆的名聲市場無人不曉,因此該股顯然應引起我們的中線關注。另外,曾入主ST 海洋(0658)的西安飛天以及曾染手和光商務(0863)的沈陽東宇都是市場上的知名機構,如今它們又分別把手伸向了福建三農(0732)和沈陽化工(0698)。

7、股權逆轉換或同一母公司旗下主業相剋的品種。所謂的股權逆轉換,主要指的是那些股權不是轉給強勢企業或股權從企業變更為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行為,如我們前面提到的4家資產管理公司(東方、信達、長城、 華融)被動掌控的上市公司,如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入主的祥龍電業(600769),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入主的草原興發(0780)、渝鈦白(0515)等。 另外, 我們上面提到的天山紡織( 0813)也應引起我們的注意,該股的股權轉換沒有遵循當前的潮流(控股權從國資局轉移到上市公司的集團公司),而是第一大股東由天山毛紡織公司變更為新疆國有資產管理公司。這種逆時而動的行為無疑蘊育著新一輪重組的契機。因為,控股權從天山毛紡織公司收回之後,如果再轉移別的實力機構,那麼天山毛紡織公司內部既得利益集團就將無法阻撓國資局對其進行轉賣了。還有,同一母公司旗下主業相剋的公司也面臨著巨大的資產重組的生機。舉例來說,如PT鋼管(600845)被寶鋼集團收入囊中之後,寶鋼集團就將軟體類優質資產置換到鋼管中,並把其改造成了軟體公司。道理其實很簡單,既然寶鋼旗下有一家主營鋼鐵的上市公司(600019)了,那麼何必再搞一家主營鋼鐵的上市公司呢,更何況鋼管的總盤子又不大,因此把鋼管重組成軟體公司顯然就順理成章了。那麼,還有沒有類似的公司呢,我們認為同樣背靠寶鋼集團的滬昌特鋼的情況跟鋼管類似。還有,同屬深能源集團的深南電的情況也與此類似。

8、年報有異動的個股亦蘊育重組潛能。比如年報有強行扭虧跡象的福建三農(0732)就已經發布了重組的公告。而同樣年報強行扭虧的石油濟柴(0617)以及政府補貼6000萬元的ST鞍一工無疑也蘊育著較強的重組潛力。

(二)技術面

1、虧損卻連漲不停的品種,重組只是時間問題。如川長江(0586),該股在公布虧損年報之前就從底部上漲了30%,公布虧損年報之後,該股又是連漲不停,至今又上漲了20%有餘。很顯然,該股的重組行為應該在路上了。另外,新戴上ST 帽子並大漲的品種也應引起關注。如ST冰熊(600753)、ST甬華通(600768)、ST 銀山(0675)、ST合成(0788)、ST中喬(0047)及ST實達等。

2、有刻意洗盤、震倉跡象的品種有重組傾向。如剛剛正式重組消息的ST深達聲0007即是一例。細細查看ST深達聲的走勢,我們發現該股明顯地利用虧損年報推出之機刻意打壓3個跌停板的。其他的如信聯股份(600899),該股在4月12日放量漲停之後,故意發布一個辟謠公告,但該股因發布公告停牌半天復牌之後,刻意下探之後馬上又急拉而起,隨後該股又一氣連續上漲了接近50%。這種利用辟謠來洗盤的行為無疑泄漏了該股今後將重組的信息。

三、"已重組但行情尚未啟動的個股"--大黑馬的前身

誠如我們前面分析的,重組從來都不是一種意氣用事的行為, 它的本質就是為了獲利,這不僅包括一級市場上的股權控制,還包括了二級市場的操縱股價(即坐莊)所得。因此,每一隻重組股在重組的時候必然要伴隨著該股股價在二級市場上的飆升。上面我們分析了一類股價在重組前就已經漲到位或已經極度透支未來行情的品種,很顯然這種重組股在重組消息正式公布之後對我們來講已經沒有什麼獲利空間了。因此說,對我們最有誘惑力的只有那些已經公布重組消息,而股價卻尚未啟動的個股。比如說,2000年總漲幅高達400%的川投控股(600674), 而該股的重組行為卻是發生在1998年的7月份,當時該股的名字叫做四川峨鐵。另外, 近來漲勢兇猛的國投原宜(0826),該股的重組行為卻是發生在1999年的12月份。很顯然,這類品種才是整個市場永遠的至愛。那麼,接下來的問題無疑就是,我們該如何捕捉並操作該類品種。

(一)細細地收集那些已公告重組信息的個股。 這一點我們只要通過認真閱讀每天證券報紙的信息公告欄並詳細記錄即可。下面我們把部分已公布重組信息但漲幅還不大的公司及其新東家的名字羅列如下,以供大家參考:新都酒店0033(深圳翰明投資);川投長鋼0569(川投集團);國際大廈0600(河北建設);ST銀山 0675(山西匯科數碼科技);世紀光華0703(河南九龍水電集團 ); 內江峨柴 0757(沈陽北泰集團);ST達聲0007(新疆宏大房地產集團);世茂股份600823(上海世茂投資發展公司);ST國貨0416(上海華馨投資);青島東方0739(上海光泰投資發展公司);國光瓷業600286(上海鴻儀投資);ST西化機0838(藍星集團);寰島實業0691(天津燕宇置業);ST康賽600745(珠海天華);ST聯益0696(重慶宗申摩托);ST黃河科600831(廣州鵬達集團 );福建三農0732 (西安飛天科工貿);ST恆泰600097(華立控股);望春花600645(華銀控股集團);沈陽化工 0698(沈陽東宇);珠江控股0505(北京萬發房地產);西南葯業600666(太極集團及其旗下公司);襄陽軸承0678(中青創業);西北軸承0595(中國瑞聯電子);慶雲發展0639(沈陽宏元集團);另外,東百集團(600693)、寧夏恆利(600165)、天宇電氣(0723)等把第一大股東的股權當作綉球拋向全國的個股引來新的東家亦當不遠矣。

(二)新東家的實力、背景、可能置入的資產等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重組信息公告之後,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新入主的機構的實力如何。比如,川投控股( 600674)的控股股東川投集團是一家總資產高達225億的大集團,很顯然, 如此大規模的集團必然有足夠的實力對被入主的上市公司進行大規模地重組的。該股2000 年連漲400%的事實顯然已經證實了這一點。類似的川投長鋼(0569 )也是川投麾下的上市公司,重組將近3年了,看來該股被正式注入優質資產的時間應也不遠了。另外,我們注意到,重組ST黃河科的廣州鵬達集團和重組國際大廈的河北省建設投資公司都是實力雄厚的集團,當然,入主的滬昌特鋼(600665)的寶鋼集團的實力就更不用說了。還有,新東家是否有應時的題材也很重要。比如,當市場在炒作寬頻、生物、新材料、納米等概念時,如果新東家有剛好有這些題材的話,該重組股無疑會受到市場的狂熱追捧的。

(三)價低的、未漲的、莊家持籌高的重組股最為迷人。 這一點主要是幫助我們從技術面的角度來遴選和甑別重組股未來的上漲潛力和上漲時機。比如,青島東方(0739)、世茂股份(600823 )等重組股的籌碼就比較集中, 而寰島實業( 0691)的絕對價位和總漲幅顯然都是比較低的。

(四)認准著名機構的名字。如果重組一方是股市上著名的機構的話, 那敢情是最好不過了。下面我們列舉了部分有名機構的名單供參考:北大系、清華系、德隆系、深港產學研、明天系、托普系、牛津劍橋、西安飛天、哈里道里等等。

(五)捂股是投資重組股的最佳策略。重組股後市肯定會有行情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時間的快慢而已,因此找准一隻自己最熟悉或最適合自己操作風格的品種牢牢捂住,任憑大盤風吹雨打,始終痴心如一,按照多年來的經驗,這種操作策略至少能保證年平均收益率達到50%以上。這就叫作:捂並快樂著!

結語:重組是個大命題,以上的文字只是對重組的一種粗淺的解讀。 理論篇也好,實戰篇也好,它更多的只是開啟了一扇通往重組板塊巨大商機的誘惑之門。盡管它給出了一些具體的操作建議及個股,同時也著意提醒大家最應關注那些已重組但行情尚未啟動的個股,但通篇文字更多的只是給出了一種思路,一種近距離參詳重組及重組股的思路。至於最終誰能真正從重組大潮中斬獲金銀滿缽,那就看您的造化了。

㈩ 各位!!可以幫我找個失敗的公司資料嗎!!

失敗公司的六宗敗與罪

孤膽英雄」式災難——企業管理沒有制衡
顧雛軍剛一出事,其原麾下的「獨立董事」、「會計審計」們便紛紛離「主子」而去,這暴露了「獨裁」高管環境下的全部「命點」,這與「上市公司」的制衡機制完全相悖。

華爾街十幾家失敗公司也是明證:犯有這樣完全一致錯誤的共有9家企業、處於所犯錯誤而失敗的概率第一位。

「一花獨放」、「獨裁管理」式企業已經在美國華爾街走到了盡頭,通過20世紀末、21世紀開初那場華爾街「新經濟」的大洗禮,使「孤膽英雄」式企業再難在西方國家梅開二度。

與之相反,近年來,中國企業的「個人英雄」領袖卻大行其道、大放異彩,這值得中國、中國企業未來加以關注和反思,這是一個重要的不尋常信號。

企業和個人犯了錯誤一樣都不要緊,關鍵是要能夠認知並加以改正。但企業沒有制衡,就沒有機會發現錯誤,這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和一個企業最致命的地方。沒有發現和改正企業錯誤的機制,將永遠沒有未來,沒有希望,只有失敗!

「打腫臉充胖子」——過高估計自己的天才與實力

無論是顧雛軍,還是更早的唐萬新、唐萬年、趙新先,都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毛病。

在美國華爾街失敗的10數家上市公司企業中,也有8家犯有這樣盲目自大的方向性戰略錯誤。

比如寶利來和施樂在應對世界市場的變化時,反應遲鈍,看不出產業日落西山時的市場變化,當施樂總裁安妮·馬爾卡希(Anne Mulcahy)站出來說穿真相時——她在之前告訴分析家們,施樂的「商業模式無法可持續發展」——施樂已經到了幾近破產的邊緣時才認識到真相。這是華爾街企業所犯「十大錯誤」中的第2多、有8家企業因之而一敗塗地。

「三九」又何嘗不是如此,趙氏對收購上了癮,當他發現「三九」過度收購、投資,再也沒有辦法拿出那麼多錢時,企業已經瀕臨破產的邊緣,處於苦苦掙扎狀態。安然之敗,這個華爾街的經典寫照,也有類似症狀。

過度冒險——只在乎一時擁有

這是華爾街企業、企業家們所犯的第3大錯誤,其中10多家中有7家企業因這樣嚴重的錯誤而導致失敗。「環球電訊」企業,先是犯了「執行風險」,在給公司鋪設光纖時——有很多公司都在實施、做這些事,而決策層認為:「也許吧——但失敗者決不會是我們,」但後來的事實證明,「環球電訊」投資「鋪設光纖」造成了重大決策錯誤。接著是「流動風險」——「環球電訊」最終被120億美元的風險債務活活壓死。

三九的趙新先、格林柯爾的顧雛軍等,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眾所周知,顧雛軍、唐萬新、唐萬年、趙新先等等,幾乎都是在被收購企業最低潮、價值最低時期收購了一些非常有前途的企業,而取得了初步的原始成功。因之他們就心血來潮,認為自己有大勢力,被一時的小成功所麻痹。

古西臘最偉大的哲人說:「上帝要誰滅亡,必先讓他瘋狂」,瘋狂的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盟主——希特勒不就是這樣的一代舉世狂徒?顧雛軍、唐萬新、唐萬年、趙新先等當年之新一代狂徒,瘋狂過後便只剩下了「滅亡」。

董事會無能——扶不起來的阿斗

科龍、三九、安然等,都是因董事會「無能」而一敗塗地的經典性企業。

也許,最無法解釋的是,董事會為什麼放棄企業的道德准則而亂行其事?安然董事會事後再一、再二地報告說「在做出了可能導致很大風險的與企業利益相沖突的決定之後」,「董事會特別委員會有責任密切關注隨後發生的交易。但靠董事長把持的董事會已經無法做到、沒有人真正負起這種董事、董事會應該盡到的責任了」。於是安然1000多億美元災難就無可避免地爆發了。三九」董事會同樣也是形同虛設,沒有任何人能制約和制衡趙新先當時的獨權(因黨、法人董事長、執行CEO等最高權力都由趙新先一人擔任、說了算)。在顧雛軍一手遮天的格林柯爾系,董事會更是無有什麼作用可談,所以「錢是哪兒來的」,只有顧雛軍一個人知道,可這是「市場經濟」體制源頭最根本的一個重要「陽光化」環節,是任何企業、企業家都面臨的一道「必答題」,否則就可能當然受到市場及游戲規則的公開譴責,若因「錢是從何而來」而長此受到「譴責」,上市公司的股票就很難有抬頭的出頭之日。據華爾街企業「十大錯誤」數據統計顯示,因「董事會無能」而敗北的企業佔6家之多,居失敗企業錯誤之第4位。

被成功麻痹——企業長不大的根源
這是創業初期、中國新興企業最喜歡犯的致命錯誤。顧雛軍、唐萬新、唐萬年、趙新先等等,概莫能外。中國不少的政府要員,知識界的「智囊團」都光顧、專題研究過顧雛軍、唐萬新、唐萬年、趙新先等率領的典型企業,但這些企業家們只讓人們看到鶯歌燕舞的一面,卻沒有發出過任何攸關他們自己生死危機的警示聲音。

來自華爾街的數據也顯示,由「被成功所麻痹」而失敗的企業佔5例。而據20數年中國企業研究,除了上市公司涉及犯罪之外,超過70%以上公司的失敗,與「被成功所麻痹」有關。中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都面臨上市之際——剎那間有了「金錢財富」、「被成功所麻痹」的重大困擾。

說不出「錢是哪來的」,是中國企業長不大、中國股市近20年(自1986年第一隻股票算起)數年來災難的源頭所在。顧雛軍,只不過是中國上市公司中、數不清挪佔用上市公司資金、在華爾街演繹了200年的一台老戲,是一個經典被抓住了「看不見的手」的私人企業。有數據顯示:中國股市有500多家國有大企業股東至今一直佔用著幾百億上市公司的資金,但沒有一家國有大企業因挪佔用上市公司的資金被繩之以法,顧雛軍若不是私人企業而是國有大公司也根本「不會被抓」!這,也許就是中國資本股票市場「稀泥糊不上牆」的災難源頭所在,是被200多年華爾街反復證明的重大災難!

鍾情資本游戲——游戲久了便有了謊言

據資料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顧雛軍主要的收購出錢的行為有:

2001年底,顧氏為控股香港格林柯爾(HK08056),支出2.3億元現金;2001年10月,顧氏以3.48億元收購科龍(SZ000921);2003年12月,顧以4.18億元收購江蘇亞星(SH600213);2004年4月,顧以1.14億元收購襄陽軸承(SZ000678);2005年5月以2.07億元收購合肥美菱(SZ000521);2005年8月31日,還有顧氏掌控的科龍(SZ000921)發布虛假公報:2005上半年虧損4.87億元,2004年虛報利潤1.12億元(原公報虧是6416萬元,這就是說僅2004、2005年科龍公司虧損就超過6億元)。

2005年9月21日,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接獲建行、交行、農行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起訴超過4家格林柯爾系企業,案值達1.5582億。

總上,顧雛軍總共直接花去人民幣超過20多億元之巨。

20億的資本概念對一家企業到底意味著什麼?

先來看看三九,據深度研究,當年趙新先統帥的三九集團公司,總資產有148億元,三九集團13年的經營業績告訴我們,具有148億人民幣資產的三九企業集團,總共完成利潤和稅收是20.74億人民幣,每一年平均完成利潤和稅收為1.5954億人民幣,每年平均完成總額利潤為3969.231萬元。而對龐大三九集團的148億總資產來講,三九集團每年的稅收、利潤率只有近1%,而每年的總利潤率連1‰都不到——這,就是作為中國著名、優秀企業、三九企業的管理的天機——資本和金錢來源。
當年中國深圳股市第一龍頭「深發展」,2004年資產總額達到2042.86億元,而經營凈總收入只有52.48億元,總利潤率5%左右。換句話說,若深發展要獲得20億元的純利潤,也必須有1000億以上的資本運行才能夠在一年時間做到。

以中國最著名的跨國公司海爾集團為例,2003年總銷售額為7105282萬元,而利潤總額只有273503萬元,總利潤率為27%。

20年中國股市最好的2003年度,所有上市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5.53%。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全球其它資本股票市場,20多億元的直接現金流量,這絕不是個小數字。

對20多億元現金流量而言,若不是「提供虛假財務報告,損害股東利益」是根本無法得到20多億現金的;用「虛假出資」或「抽逃出資」也可以得到近20億元現金。更重要的是,這必須是主觀的「故意」,有故意「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的行為,實施了故意「虛假出資」、故意「抽逃資金」的行為。來路不明的20多億元,有可能是「虛假」或「抽逃」上市公司的資金所為。

2005年8月31日,沒有顧氏的科龍公司發布半年報,已經證實顧氏2004年度年報告是「虛假財務報告」——犯「財務會計報告欺詐罪」。

無論是顧雛軍、趙新先、唐萬里,都對資本的游戲情有獨鍾。游戲久了,謊言便不自而生,有謊言也便違背了市場經濟最基本的准則,走向失敗應是一種必然。

另外:
http://www.dianliang.com/hr/cio/huicui/200607/hr_126342_2.html
http://www.boraid.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36&ID=6169

閱讀全文

與襄陽軸承十大股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滑點厲害 瀏覽:570
電廠投資估算 瀏覽:557
美年股東投資 瀏覽:890
麥田英語融資 瀏覽:192
理財產品電銷 瀏覽:479
私募基金2019持股 瀏覽:414
基金星期天更新收益嗎 瀏覽:517
000851是什麼類型股票 瀏覽:833
誠邁科技主力資金流向 瀏覽:165
股市有多少支股票 瀏覽:883
貨幣型基金的價格 瀏覽:730
漢鼎宇佑有無投資葯業種植 瀏覽:328
外匯干貨外匯衍生品 瀏覽:680
雲南貴金屬交易所騙人 瀏覽:966
李超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 瀏覽:97
匯添富科創板基金A類C類 瀏覽:350
股票尾盤買入 瀏覽:2
登錄椰子理財 瀏覽:655
外匯黑市換匯技巧 瀏覽:676
中國鐵建股票歷史最低價格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