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百潤股份未來可口可樂

百潤股份未來可口可樂

發布時間:2021-05-08 23:07:36

① 可口可樂什麼時候火的

應該是1984年
1885年,美國喬治亞州的<Dr.John.Stith.Pemberton>()
約翰·彭伯頓),發明了深色的糖漿稱為彭伯頓法國酒可樂(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ka)1885年政府發出禁酒令,因此彭伯頓發明無酒精的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ka。1886年5月8日他想發明一種飲料,一種讓很多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喜歡喝的飲料。那天,他正在攪拌做好了的飲料,發現它具有提神、鎮靜的作用以及減輕頭痛,他將這種液體加入了糖漿和水,然後加上冰塊,他嘗了嘗,味道好極了,不過在倒第二杯時,助手一不小心加入了蘇打水(二氧化碳+水)這回味道更好了,合夥人羅賓遜(Frank M.Robinson)從糖漿的兩種成分,激發出命名的靈感,這兩種成分就是古柯(Coca)的葉子和可拉(Kola)的果實,羅賓遜為了整齊劃一,將Kola的K改C,然後在兩個詞中間加一橫,於是Coca-Cola便誕生了,第一份可口可樂售價為五美分。
發展背景
1888年,阿薩·坎德勒 看到了可口可樂的市場前景,購買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產銷售權。坎德勒開始把製造飲品的原液銷售給其他葯店,同時也開始在火車站,城鎮廣場的告示牌上做廣告。1901年,廣告預算已達100,000美元。

真正使可口可樂大展拳腳的,是兩位美國律師。他們到當時可口可樂公司的老闆阿薩·坎德勒的辦公室,提出一個創新的商業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樂公司售給他們糖漿,他們自己投資生產的公司及售賣點,將糖漿兌水、裝瓶、出售,按可口可樂公司的要求生產及品質保證。坎德勒在1899年以1美元的價格售出這種飲料第一個裝配特許經營權。
可口可樂公司允許他們利用可口可樂的商標,做廣告,這個特別的裝瓶系統,從此產生可口可樂的工廠遍地開花。

可口可樂之父
坎德勒於1886年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他被稱為「可口可樂之父」。
1919年,Elntst Woodruff以250萬美元從阿薩·坎德勒的繼承人手裡買下可口可樂公司,在1923年,他兒子Robert W.Woodruff,也就是可口可樂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成為可口可樂的CEO,Woodruff開始與公司裝瓶特許經營商一起努力,無論消費者何時何地想要可口可樂都能得到滿足,他推動裝瓶商使飲料「需要時隨手可得」並且強調如果Coke不能在消費者口渴時立刻得到,那麼市場將永遠失去。
在20世紀20年代,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市場,先是被翻譯成不知所雲的「蝌蝌啃蠟」,隨後被蔣彝教授翻譯的「可口可樂」所代替。
1929年,可口可樂和他的裝瓶商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向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頂端開口的冷櫃銷售瓶裝可口可樂,1937年,該公司推出第一台投幣自動售貨機,Woodruff為可口可樂發起了以生活風格(lifestyle)為主題的廣告,該廣告突出了該產品在消費者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屬性,該產品在20世紀20~30年代最著名的廣告詞是「The Pause That Refreshes」,該公司繼續擁有亞特蘭大附近原有的裝瓶線並且開始買回一些經營不善裝瓶特許經營權。

在中國的發展
初入中國市場
1927年,上海街頭悄然增加了一種飲料——「蝌蝌啃蠟'"。
名字還不是這種飲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體、甜中帶苦的味道,以及打開瓶蓋後充盈的氣泡,讓不少人感覺到既好奇又有趣。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這種飲料的銷售情況自然很差。於是,在第二年,這家飲料公司公開登報,用350英鎊的獎金懸賞徵求譯名。最終,身在英國的一位上海教授蔣彝擊敗了所有對手,拿走了獎金。而這家飲料公司也獲得了迄今為止被廣告界公認為翻譯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樂。它不但保持了英文名的音譯,還比英文名更有寓意,在這兩點的作用下,形成了最關鍵的流行因子:即無論書面還是口頭,「可口可樂」這個名字都易於傳誦。 這是可口可樂步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步。
1948年上海成為可口可樂海外首個銷量超百萬標箱的城市。 [5]
然而,在22年後,隨著美國大使館撤離,可口可樂也撤出了中國大陸市場。自此之後的30年內,大陸市場上再沒出現過這種喝起來有點像中葯的飲料。
1978年12月19日,中美宣布正式建交的第二天,可口可樂公司在美國正式宣布重返中國,與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簽訂了協議。根據協議,可口可樂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裝瓶廠,由中方提供廠房,可口可樂贈送一條先進的生產線。
為了保障水質,可口可樂為北京廠提供的是反滲透水凈化系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處理設備,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這項技術。可口可樂總計派出了180多個人次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到北京,幫助安裝設備,調試和培訓中國技術人員。 [5]
1984年,一名中國普通老百姓與可口可樂共登美國《時代周刊》封面。 [5]
可口可樂新裝"賣萌"
為迎合年輕消費者,可口可樂2013年悄然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新包裝,記者看到,在一貫的紅色包裝上,「可口可樂」四個大字已經「退位」,取而代之的是諸如「文藝青年、高富帥、白富美、天然呆」等網路流行語。2014年推出可口可樂歌詞瓶,包裝上印有歌詞。
包括可口可樂在內的全球飲料巨頭們不得不面對的尷尬事實是,隨著可選擇范圍的增多,汽水飲料的霸主地位已經被撼動。「新一代年輕人對汽水飲料並不買賬,而第一代主力消費者的七零後、八零後對汽水飲料也沒有那麼熱衷。」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記者表示,對可口可樂而言,新一代消費者的培養是重中之重,「贏得年輕一代的認同很重要。」

發展業務
Woodruff還開始發展可口可樂的國際業務,主要是通過出口,他最知名的舉措可能是這樣的一個決策,即響應二戰初艾森威爾將軍的號召,保證每個軍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5美分的價格得到一瓶可口可樂,而不管其成本為多少。可口可樂的裝瓶工廠,隨著美國軍隊推向全世界,這一舉措使可口可樂在歐洲和亞洲國家獲得了占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並且一這一優勢地位一直保持到1991年。
在二戰後緊接著的幾年中,可口可樂將它最接近的對手百事可樂遠遠地拋在了後面,佔有了近70%的可樂市場,上百家小型的地區性軟飲料公司繼續生產各種各樣的調味劑,瓜分了剩下的30%的市場。
在1954年,可口可樂的銷售和利潤有所下降,這是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第一次。1955年,該公司更換了1916年以來一直沿用的瓶子,把其容量擴大至12盎司。50年代的後期,可口可樂推出更大容量的可樂瓶,可在食品店中銷售。1961年,可口可樂開始象銷售瓶裝可樂一樣銷售其罐裝飲料。
1976年,可口可樂的CEO Paul Austin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的軟飲料消費已經成熟(飽和),可口可樂的最大銷售量增長將來自國際市場。到1982年,國際市場的銷售量占可口可樂全部軟飲料產量的62%。
1981年,當出身於古巴的化學工程師Robert Goizueta被選為可口可樂公司的CEO時,行業觀察家對此感到奇怪。Goizueta上任後的第一項行動,就是發表了1200字的戰略聲明,提出可口可樂公司要進行顯著的變革,把重點放在美國軟飲料市場的增長上。
Goizueta聲明,公司將把可口可樂的商標名作為競爭性資產,並不再將它當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價格折扣策略將在必要維持可口可樂優勢地位時才被使用。1981年,行業價格折扣達到了新的強度水平,年底,在食品店中,接近50%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都是進行折扣銷售的。那一年的尼爾森稽核表明,192盎司裝的可口可樂比百事可樂的成本略低。
Goizueta還聲明將提高可口可樂糖漿果汁的價格,為日益增長的廣告和促銷費用提供資金。為了取消糖漿的固定價格,可口可樂公司修改了已存在60年的特許協議,並同意向其一些最大的裝瓶商出售濃縮品(無糖精),作為修改協議的交換條件。

廣告主題

② 誰知道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創業史

品牌—不是閑話的閑話(一家之言)

□胡亞庄

2002年第22期《讀者》雜志有一篇題為「閑話中國品牌」的文章,以下摘錄該文的最後幾段,很耐人尋味。
在第一批國外著名品牌的食品進入中國的時候,這家公司就進來了,我們簡稱它為Q。北京市一家最大的外貿公司「氂牛」的老總和Q公司簽了50年的合資協議。
Q進來的時候,帶著大筆資金、著名的神秘配方和獨特的產品外觀,而當時的中方什麼也沒有,於是「氂牛」就以廠房、人員作價,建立了合資公司,氂牛公司要求佔到51%的股份。Q方同意了這些,但它要求,廠房折舊按三年算(中國一般折舊是按十年算),這點中方沒有反對,因為想不出會有什麼問題。
第一年下來,公司折舊和廣告投入等等算完,虧本了,而且是大虧特虧。按照原來的合同,對於虧本的企業是要雙方繼續追加投資的,但是控股的中方也就是「氂牛」手裡並沒有可以追加的錢,於是,Q方單方面追加了投資。接下來的幾年裡,公司每年都在虧本,一年比一年虧得多,每年僅廣告費用就是天文數字,所以Q方也就一再追加投資。
這樣5年下來,中方沒有拿到一分錢,而且中方的股份也從當初的51%稀釋到15%。而Q方得到了什麼?85%的股份!這些年企業的利潤全部以廣告的方式投入到了中國的廣告市場,Q方得到的是品牌和近乎於獨資的控股公司,並且獲得了已經折舊完畢的幾乎沒有成本的生產線以及巨大的銷售網路。Q方接下來的一步就是大幅度降低產品的批發價格。它目前已經全面佔領這個行業的中國市場,完全擠垮了中國所有與它相關的產業,其中包括所有的國產碳酸飲料及飲品。
接下來的故事不用講了,在這之前的飲料行業,人們還能叫出一些國內廠家的品牌,而在這之後,人們最熟悉的品牌便成了Q。
由這個故事,可以聯想到目前競爭正酣的汽車行業。現在國內企業跟國外企業的合資越來越多,可有幾個人想到過品牌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20世紀90年代,西班牙在北京舉辦「西班牙工業展」,那一年,西班牙的汽車產量排世界第五,所以西班牙的汽車工業該是西班牙的支柱產業了。我去看西班牙的汽車工業展,一輛汽車也沒有看見,一問才知道,西班牙生產的汽車全是外國品牌,西班牙無權展出。由此推想,哪一天中國要在國外辦汽車展,轎車類恐怕找不出幾輛車可以展出。
每當我走在大街上,甚至打開電視機,都看到無處不在的Q公司的產品「美得冒泡」!我想,幼稚和無知不是永遠可以被原諒的,中國在品牌戰略上需要知識,需要成熟,雖然這條路會很長很長。

《中國汽車報》 (2003年02月18日第一版)

③ 可口可樂的發展史

可口可樂的發展歷史分為起源和發展兩部分;具體如下:

1、可口可樂的起源:

1886年5月8日,來自美國喬治州亞特蘭大的約翰·彭伯頓醫生把碳酸水加蘇打水攪在一塊,製成一款深色的糖漿,並具有提神、鎮靜的作用以及減輕頭痛的作用,該飲料即為可口可樂。

2、可口可樂的發展:

1887年,約翰·彭伯頓在美國專利局注冊了「可口可樂糖漿及濃縮液」商標,取得其知識產權,並首次使用優惠券推廣可口可樂。

1888年阿薩·錢德勒看到了可口的市場前景,購買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產銷售權。錢德勒開始把製造飲品的原液銷售給其他葯店,同時也開始在火車站,城鎮廣場的告示牌上做廣告。

1901年,廣告預算已達100,000美元。錢德勒在1899年以1美元的價格售出這種飲料第一個裝配特許經營權,因為他相信將來這種飲料主要是在飲料機中的銷售。1886年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錢德勒被稱為「可口可樂之父」。

1919年,Erntst-Woodruff以250萬美元從阿薩·錢德勒的繼承人手裡買下Coca-Cola公司,到了1923年,他兒子Robert W.Woodruff,也就是Coca-Cola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成為Coca-Cola的CEO。

1929年,Coca-Cola和他的裝瓶商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向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頂端開口的冷櫃銷售瓶裝Coca-Cola,在1937年,該公司推出第一台投幣自動售貨機。

在1954年,可口可樂的銷售和利潤有所下降,這是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第一次。1955年,該公司更換了1916年以來一直沿用的瓶子,把其容量擴大至12盎司。

50年代的後期,可口可樂推出更大容量的可樂瓶,可在食品店中銷售。1961年,可口可樂開始象銷售瓶裝可樂一樣銷售其罐裝飲料。

1976年,可口可樂的CEO Paul Austin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的軟飲料消費已經成熟(飽和),可口可樂的最大銷售量增長將來自國際市場。

1981年,當出身於古巴的化學工程師Robert Goizueta被選為可口可樂公司的CEO時,上台發表了1200字的戰略聲明,提出可口可樂公司要進行顯著的變革,把重點放在美國軟飲料市場的增長上。

1982年,可口可樂改變了廣告主題並且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1899年,可口可樂公司決定將可口可樂以特許經營模式裝瓶出售。瓶裝可口可樂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

1915年,可口可樂裝瓶公司向全美的玻璃製造公司立下「戰書」,要求設計一款絕無僅有的玻璃瓶,「在黑暗中僅憑觸覺即能辨認,甚至摔碎在地也能一眼識別」。

1915年11月16日該設計注冊了專利,可口可樂弧形瓶由此問世。為適應當時的裝瓶設備,瓶子經過修改和瘦身後於1916年正式大規模生產。

在這之後近40年間,弧形瓶是可口可樂公司唯一的包裝用瓶,直到1955年才引入特大容量的包裝瓶,1950年,可口可樂弧形瓶成為首個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商業產品。

1960年,可口可樂弧形瓶被美國專利局批准為注冊商標。如今,它依然是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包裝瓶形,從新型的鋁瓶至2公升的家庭裝包裝均採用這一瓶形。

1992年起,可口可樂中國不遺餘力通過奧運火炬接力,讓更多中國人直接參與奧運。

2015年,在北京聯合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季奧運會和冬季殘奧會舉辦權的瞬間,可口可樂推出金色限量版「可口可樂北京2022年冬奧會祝賀紀念罐」。

(3)百潤股份未來可口可樂擴展閱讀

可口可樂成功的原因:

1、出售優質產品:

產品不必會說話或者會飛,但必須具備某種能被人廣泛接受的某種有用的功能。習慣了可口可樂的味道,就會覺得它非常好喝,就會使人們養成一種嗜好。可口可樂可使鼻孔有發癢的感覺,能解渴,還有一點咖啡因的效果。

2、相信自己的產品:

要讓產品樹立起崇高的形象,並使與之相聯系的職業成為一種神聖的職業。要讓工作人員認為產品是世界一流的,他們正在為最優秀的公司而工作。推銷員應具有傳教士的本領,而不應是只拿工資的推銷員。

3、產品的成本低:

每瓶可樂的成本極低,還不到1美分。可口可樂不是資本密集型產品,生產起來也不困難,更不費勞力,雖然它的生產過程高度保密。

4、讓人人都能買得起:

從1886年到本世紀五十年代,每瓶可樂的價格只有5美分,今天它在世界上也不是很貴。因此,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也能買得起。就是在困難時期,可口可樂仍暢銷不衰。在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和最近的不景氣時期,可口可樂的製造商們仍財源滾滾。

6、產品要無處不在:

要使產品伸手可及,使它無處不在,要使它在舞廳、理發店、辦公室、火車上等地方可隨時取用。早期的可樂推銷員哈瑞遜·仲斯在1923年曾說過,「要讓人們無法迴避可口可樂」。

7、宣傳好了自己產品的形象:

一位可口可樂廣告商曾經告誡他那些具有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雇員:我們賣的是一種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他們喝的也只是一種形象而不是產品。把可口可樂當成提神飲料而非專利葯物來宣傳能吸引更多的顧客,而且還可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和麻煩。

8、合理利用名人效應:

可口可樂公司一開始就聘請名人做廣告,希望消費者會效仿棒球巨星泰·科博或女明星希爾達·克拉克。

參考資料:網路-可口可樂公司

④ 「當年牛股」百潤股份為何走下神壇

來源:《投資者報》

在消費市場里,提及RIO(銳澳)雞尾酒可以說是眾所周知,但提及上海百潤投資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潤股份」,002568.SZ),可能知名度就沒有那麼高了。

不過在A股市場里,百潤股份也算是一隻明星股,因為在上一輪牛市中,該公司股價走出了一輪上漲12倍的超級行情。

最近,百潤股份再次發出關注,不僅是因為沒有兌現當初巨額收購上海巴克斯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克斯酒業」)時許下的業績承諾,更是因為在短短三年間,公司市值蒸發了約273億元。針對未能兌現業績承諾的情況,公司將如何處置?

值得注意的是,百潤股份實際控制人劉曉東名下將有超過其股本50%的股份解禁。這一解禁將會對公司造成怎樣的影響?就上述問題,《投資者報》記者多次通過電話、郵件聯系百潤股份相關人士,然而一直未收到任何回復。

業績「扭虧」背後

百潤股份於2011年上市,彼時,公司是以一家致力於食用香精和煙用香精的生產企業。

後因行業過於傳統化,於是在2014年9月份,百潤股份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巴克斯酒業100%的股權。其中,巴克斯酒業主營業務為預調雞尾酒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藉此百潤股份將營業范圍拓展到雞尾酒領域。同時,百潤股份的預調雞尾酒業務主體也是巴克斯酒業。

根據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百潤股份的營業收入為11.72億元,同比增長26.64%;凈利潤為1.83億元,同比增長224.2%,實現扭虧為盈。

具體來看,預調雞尾酒板塊(含氣泡業務)在主營業務中收入佔比達87.81%,營業收入為10.29億元。然而,百潤股份針對新推出的含氣泡水業務並未提及具體銷售情況,只表示尚未對公司做出業績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百潤股份稱,銷售費用同比下降除了因報告期廣告費以及市場活動費用投入減少外,職工的薪酬也進行了縮減。

從百潤股份年報里的「銷售費用」數據可以發現,2017年的廣告費用為1.27億元,2016年則是2.47億元;2017年的職工薪酬為1.38億元,而2016年的則是2.17億元。

與此同時,百潤股份2017年的員工人數為1426人,相比2015年減少2376人。其中,人員變化最大的是銷售人員。2015年百潤股份的銷售人員高達3231人,而到了2017年則只剩下801人。

此外,百潤股份2015~2017年的應收賬款在逐年增加,分別為:12.56億元、35.21億元和45.8億元。百潤股份如何看待應收賬款激增的現象?倘若不能如期收回應收賬款,公司又將如何處置?《投資者報》記者聯繫到百潤股份,並多次給公司發送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公司的任何答復。

未曾兌現業績承諾

百潤股份在收購巴克斯酒業時,正值預調雞尾酒行業的「春天」。彼時,巴克斯酒業被稱為「預調酒行業中的茅台」,當時還有數據預測,預調雞尾酒市場未來將達到百億元級別,從而引來不少跟風投資的企業。

在這樣的背景下,巴克斯酒業承諾在2014~2017年,扣非後凈利潤要分別達到:2.22億元、3.83億元、5.44億元和7.06億元。

然而,預調雞尾酒從風光無限到逐步凋零隻用了一兩年時間,從百潤股份歷年的年報數據中就能窺探一二。

2014~2015年,巴克斯酒業都完成了業績承諾。然而到了2016年,百潤股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則出現了上市後的首次虧損,虧損額為1.47億元,同比下滑129.39%。其中,2016年,巴克斯酒業完成的扣非後凈利潤為-2.3億元,遠未達到其承諾當年5.44億元扣非後凈利潤的標准。

而到了2017年,巴克斯酒業的營業收入為10.35億元,同比增長27%;凈利潤為1.38億元,扭虧為盈。但是該數據距離其被收購之初許下的業績承諾7.06億元,依舊相差甚遠。

百潤股份將業績下滑的原因歸咎為市場環境變化、銷售費用高企以及仿製品過多。

雖然2017年度巴克斯酒業實現了扭虧為盈,但仍處於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後的恢復性增長中;而交易對方在進行盈利預測和業績承諾時,系基於交易時點的市場環境和巴克斯酒業運營狀況。

不過,不論基於什麼樣的原因或市場因素的影響,巴克斯酒業連續兩年未能實現業績承諾卻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公司接下來將會採取怎樣的措施解決業績承諾未兌現的問題?公司又有哪些措施提振巴克斯酒業的業績?對於上述問題,公司方面並未對記者的采訪給出回復。

三年市值瘋狂縮水

2015年A股泡沫破裂崩盤的慘狀,讓不少投資者歷歷在目。如果有投資者幸運地在上證指數5178點時買了天齊鋰業、中國平安並且持有到現在,仍然將獲得高收益。但如果當時購買了百潤股份,並持有到現在,那其資產已經大幅縮水。

2015年百潤股份的一季報、半年報凈利潤分別為:3.15億元、6.13億元,不僅完成了業績承諾,更是遠超市場預期。在當年6月還曾突破過700億元市值大關,彼時便有機構投資者鼓吹百潤股份市值將破千億元。

不過在經歷了2015年下半年的一輪大跌後,截至2015年12月31日,百潤股份的市值為382.5億元。而到2018年6月4日收盤,其市值僅為109.33億元。即使不與牛市高峰期的市值相比,從2015年底到目前,百潤股份市值也已經蒸發至273億元,股價也從2015年5月22日的最高價89.95元/股跌至6月4日的15.35元/股。

盡管憑借著重金贊助《天天向上》、《奔跑吧兄弟》、《中國新歌聲》等熱門綜藝,維持了一定的知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者產生購買慾望。但無論從業績還是市值來看,百潤股份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引人注意的是,6月19日,百潤股份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曉東將有1.81億股份解禁,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為58.14%。按照6月4日該公司15.35元的收盤價計算,解禁股市值約28億元。如此巨量的股份解禁是否會對公司股價造成影響?一切有待時間證明。

⑤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戰略計劃的區別

簡介

由美國可口可樂公司(Coca-Cola Company™)生產的一類含有咖啡因的碳酸飲料,
中文譯為可口可樂(出自蔣彝),飲料有一種特殊風味,這種風味來自原料中可樂<Cola>種子
可口可樂是全球銷量排名第一的碳酸飲料,也是全球最著名的產品之一,
擁有全球48%的極高市場佔有率.
配料:
碳酸水<水+二氧化碳>,白砂糖,焦糖色,磷酸,香料<包含咖啡因>
口味:
可口可樂<原味>
香草味可樂
檸檬味可樂
櫻桃味可樂
健怡可樂<香料不含咖啡因>
檸檬味健怡可樂
青檸味健怡可樂
香草味健怡可樂
櫻桃味健怡可樂
Zero[零度]無糖型可樂
可口可樂官方網站:
可口可樂中國網站:

來歷

1885美國喬治來州的潘伯頓醫生<Dr.John.Stith.Pemberton>,
發明了深色的糖漿稱為潘伯頓法國酒可樂<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ca>,
同年政府發出禁酒令,因此潘伯頓發明無酒精的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ca
1886年5月8日他想發明一種飲料,一種讓很多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喜歡喝的飲料,
那天,他正在攪拌作好了的飲料,發現它具有提神、鎮靜的作用以及減輕頭痛,他將這種液體加入了糖漿和水,然後加上冰塊,他嘗了嘗,味道好極了,不過在倒第二杯時,助手一不小心加入了碳酸水<二氧化碳+水>,這回味道更好了,合夥人羅賓遜<FrankM.Robinson>從糖漿的兩種成分,激發出命名的靈感,這兩種成分就是古柯<Coca>的葉子和可樂<Kola>的果實,羅賓遜為了整齊畫一,將Kola的K改C,然後在兩個詞中間加一橫,於是Coca-Cola便誕生了,第一份可口可樂售價為五分美元,可口可樂原作為葯物出售<當時不少美國民眾相信碳酸飲料有助健康>,當時顧客贊不絕口,爭取要這種「新配方」的可口可樂,從此,可口可樂就是可口可樂糖漿與碳酸水混合的飲料風行世界,並且從1894年起,以瓶裝出售.
1903年,由於政府禁止使用可卡因作為飲料添加劑,所以可口可樂的成分中不再有可卡因,
可口可樂的配方,至今除了持有人家族之外無人知曉,可口可樂公司也會嚴密防止自己的員工偷竊配方,至今,可口可樂雖然有了不少競爭對手(如百事可樂),但依然是世界上最暢銷的碳酸飲料。
但真正能使可口可樂大展拳腳的,還是兩位美國律師。他們到當時可口可樂公司的老闆埃斯•簡道寧的辦公室,提出一個創新的商業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樂公司售給他們糖漿,他們自己投資生產的公司及售賣點,將糖漿兌水,裝瓶,出售。按可口可樂公司的要求生產及品質保證,可口可樂公司允許他們利用可口可樂的商標,做廣告,這個特別的裝瓶系統,從此產生可口可樂的工廠遍地開花。
1888年Asa Griggs Candler看到了可口的市場前景,購買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產銷售權。Candler開始把製造飲品的原液銷售給其他葯店,同時也開始在火車站,城鎮廣場的告示牌上做廣告,1901年,廣告預算已達100,000美元。Candler在1899年以1美元的價格售出這種飲料第一個裝配特許經營權,因為他相信將來這種飲料主要是在飲料機中的銷售。1892年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Candler被稱為「可口可樂之父」。
在1919年,Erntst-Woodruff以250萬美元從Asa candler的繼承人手裡買下Cola-cola公司,到了1923年,他兒子Robert W.Woodruff,也就是Cola-cola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成為Cola-cola的CEO,Woodruff開始與公司裝瓶特許經營商一起努力,無論消費者何時向地想要Cola-cola都能得到滿足,他推動裝瓶商使飲料「需要時隨手可得」並且強調如果Coke不能在消費者口渴時立刻得到,那麼市場將永遠失去。
在1929年,Cola-cola和他的裝瓶商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向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頂端開口的冷櫃銷售瓶裝Cola-cola,在1937年,該公司推出第一台投幣自動售貨機,Woodruff為Cola-cola發起了以生活風格(lifestyle)為主題的廣告,該廣告突出了該產品在消費者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屬性,該產品在20世紀20~30年代最著名的廣告詞是「The Pause That Refreshes",該公司繼續擁有Atlanta附近原有的裝瓶線並且開始買回一些經營不善裝瓶特許經營權。
Woodruff還開始發展Cola-cola的國際業務,主要是通過出口,他最知名的舉措可能是這樣的一個決策,即響應二戰初艾森威爾將軍的號召,保證每個軍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5美分的價格得到一瓶Cola-cola",而不管其成本為多少。Cola-cola的裝瓶工廠,隨著美國軍隊推向全世界,這一舉措使Cola-cola在歐洲和亞洲國家獲得了占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並且一這一優勢地位一直保持到1991年。
在二戰後緊接著的幾年中,Cola-cola將他最接近的對手Pepsi-cola遠遠地拋在了後面,佔有了近70%的可樂市場,上百家小型的地區性軟飲料公司繼續生產各種各樣的調味劑,瓜分了剩下的30%的市場。
在1954年,可口可樂的銷售和利潤有所下降,這是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第一次。1955年,該公司更換了1916年以來一直沿用的瓶子,把其容量擴大至12盎司。50年代的後期,可口可樂推出更大容量的可樂瓶,可在食品店中銷售。1961年,可口可樂開始象銷售瓶裝可樂一樣銷售其罐裝飲料。
1976年,可口可樂的CEO Paul Austin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的軟飲料消費已經成熟(飽和),可口可樂的最大銷售量增長將來自國際市場。到1982年,國際市場的銷售量占可口可樂全部軟飲料產量的62%。
1981年,當出身於古巴的化學工程師Robert Goizueta被選為可口可樂公司的CEO時,行業觀察家對此感到奇怪。Goizueta上任後的第一項行動,就是發表了1200字的戰略聲明,提出可口可樂公司要進行顯著的變革,把重點放在美國軟飲料市場的增長上。
Goizueta聲明,公司將把可口可樂的商標名作為競爭性資產,並不再將它當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價格折扣策略將在必要維持可口可樂優勢地位時才被使用。1981年,行業價格折扣達到了新的強度水平,年底,在食品店中,接近50%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都是進行折扣銷售的。那一年的尼爾森稽核表明,192盎司裝的可口可樂比百事可樂的成本略低。
Goizueta還聲明將提高可口可樂糖漿果汁的價格,為日益增長的廣告和促銷費用提供資金。為了取消糖漿的固定價格,可口可樂公司修改了已存在60年的特許協議,並同意向其一些最大的裝瓶商出售濃縮品(無糖精),作為修改協議的交換條件。
1982年,可口可樂改變了廣告主題。Goizueta說:「用我們的新口號『Coke is it ',自豪地表明我們是第一的;我們以前的口號『Have a Coke and Smile'非常好,但我們正處於激烈競爭之中,這口號象一句民謠。競爭勢頭已從Purchase,New York(百事可樂的總部)轉移到了我們亞特蘭大。」
Goizueta戰略計劃還擴展了可口可樂的公司戰略。公司私營的咖啡業和茶業被出售,塑料製造公司和酒業公司也是如此。1982年,覺察到影視業的增長潛力及其與市場營銷的協同作用,可口可樂在1982年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Goizueta說,可口可樂將成為「在飲料業和娛樂業中都具備強勢的企業」。
可口可樂還對裝瓶網落做了改變。公司鼓動經營不善的裝瓶商出售其經營權,並通過桿杠兼並的方式賣掉自己的大部分裝瓶點。1980年至1984年間,特許經營中所有權發生改變的相當於50%的可口可樂產量。可口可樂的管理人員指出,公司在購買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並且在不少情況下,為潛在買主提供資金。公司有時在新特許的裝瓶商那裡佔有一部分股分,但牢記保持一個獨立的裝瓶網路。到1985年,可口可樂屬下的裝瓶廠只生產可樂產量的11%。
對於可口可樂的裝瓶網路,這種從80年代初Robert Goizketa開始的變化一直延續。在80年代中期,可口可樂的350個特許經營商中,有150_200個提出轉讓其特許經營權。在1986年,可口可樂公司購回了他最大的兩個特約經營權,他們由Beatrice和J.T.Lupton公司所擁有,J.T.Lupton公司是一家私有的可口可樂裝瓶商,佔有美國可口可樂產量的15%和Dr.Pepper產量的40%。這兩家公司的獲得,使得可口可樂自身的擁有的裝瓶產量從11%提高到38%。
這些兼並在創立可口可樂企業集團(CCE)和1986年11月售出51%股份給公眾時達到了頂點。CCE創立後和其供應商與銷售渠道重新進行了新的談判,鞏固主要市場,削減20%勞動力,並通過統一分銷和原材料采購降低成本。1986和1987年,CCE每箱可樂的凈售價降低了2.5%。在1989年,CCE買出的蘇拓比1986年多了20%,CCE的利潤在整個80年代末期來說是不穩定的。
80年末,可口可樂公司建議它的特許協議應該由「Master Bottle Contract"來代替,降低固定的糖漿價格和可口可樂商標特許權費。到89年底,新合同覆蓋了大約70%的美國可口可樂產量。78年到89年之間,新合約下的裝瓶商經歷了可口可樂糖漿價格約60%的上漲。
[編輯本段]關於
Ø 全世界每一秒鍾約有10450人正在享用可口可樂公司所出品的飲料。
Ø 在巴西,西姆斯集團裝瓶廠為將可口可樂運到偏遠地區的銷售點,需要用小船,沿亞馬遜河流域航行30天才能到達。
Ø 日本擁有最多的自動售賣軟飲料機,全國共有200萬部,其中超過三分之一帶有可口可樂商標。日本最暢銷的非碳酸飲料喬治亞咖啡,就是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
Ø 在哥斯大黎加的阿蜜,一個大市場和一個公共汽車站都是以「可口可樂」命名,該處是原來的可口可樂裝瓶廠所在地。如果你坐計程車,告訴司機你要去「可口可樂」,那麼司機很可能送你到市場,而非可口可樂真正的可口可樂裝瓶廠。
Ø 可口可樂灣在宏都拉斯的科爾特斯港。四十多年前以可口可樂為這個海灘命名,因為這個海灘就在一家可口可樂裝瓶廠前面。那間可口可樂裝瓶廠現今已不復存在,但名字卻留給了海灘。
Ø 巴西馬卡帕裝瓶廠位處赤道,因此我們可以在街的一邊即南半球買一瓶可口可樂,然後立即到街的另一端即北半球再買一瓶可口可樂。
Ø 如果將至今所有出廠的可口可樂,以8盎司可口可樂曲線瓶,將其首頭尾相連地排列,沿著地球周圍的衛星軌道環繞,所形成的距離將花費一個衛星11年10個月又14天內的時間繞行4334圈。
Ø 如果可以製造一個大的足以裝下所有曾經生產過的可口可樂的超級大瓶子,則這個瓶子的瓶高將會有3.2公里,寬達2.4公里。若有個與這個瓶子成同等比例的人,這人將會是一個身高超過27.2公里,體重達到3億2千萬公噸的巨人。
Ø 如果將所有曾經出廠的可口可樂以8盎司弧型瓶送給全世界所有的人,則每人將可獲得678瓶(或42加侖以上)。如果將所有曾經生產的可口可樂,以8盎司曲線瓶裝頭尾相連排列,他們將可來回月球1057次。若以每天來回一趟計算,則須花費2年10個月又23天的時間。
Ø 如果將所有曾經生產的可口可樂以8盎司曲線瓶頭尾相連排列,他們將可從水星通過金星、地球、火星,一直到木星。
Ø 如果將所有曾經生產的所有可口可樂倒進一個平均深度為1.8公尺的游泳池,則這個超級大游泳池的長將35.2公里,寬為12.8公里。這個游泳池將可同時容納5億4千8百萬人。
Ø全球最大的牆畫之一是以可口可樂罐為主題,面積為200英尺乘180英尺。這幅手繪的牆畫設置在香港的太古可口可樂裝瓶廠,由畫師花了三個半月的時間精心創造。這棟十八層高的建築物亦是世界上最高的可口可樂裝瓶廠。
Ø中國最大的外牆廣告是以可口可樂弧形瓶為主題,由可口可樂公司於1999年2月份製作完成,這個面積超過87892平方米,重量達2900公斤的巨型廣告位於上海人民廣場附近,由4幅畫面組成。這個廣告正申請成為吉尼斯世界最大的外牆廣告。
Ø全世界最大的球狀可口可樂廣告位於日本的名古屋車站樓頂,以超過46噸鋼鐵、940米長的霓虹燈管及1870個燈泡構制。
Ø世界上最大的可口可樂廣告牌在智利的艾爾哈切山上,它高131英尺,寬400英尺,由70000個26盎司的可樂罐壘成。
Ø世界上最大的可口可樂瓶在紐約時代廣場。這個20米高、13.7米寬的纖維玻璃瓶放置在兩座大樓間的霓虹燈廣告上。在電腦控制、馬達驅動下,瓶蓋會「啪」地一聲打開,同時一支粗大的吸管從瓶中伸出來。隨後瓶里的可口可樂神秘消失。
Ø世界上最大的可口可樂卡車在瑞典,它長79英尺,有4個車斗。世界上最大的球型可口可樂廣告牌位於日本名古屋車站樓頂,以超過46噸鋼鐵、940米長的霓紅燈管及1870個燈泡構制。
Ø澳門是全球唯一擁有一系列與人差不多大小由混凝土製造的可口可樂瓶。這些瓶子在1940年建成,用來抵禦經常把可口可樂招牌吹倒的台風。
Ø可口可樂這四個中文字的意思是"可口"和"快樂",用普通話讀起來與"可口可樂"的英文發音相近。
Ø雖然全世界消費者都喜愛飲用冰凍的可口可樂,然而在香港,熱騰騰的可口可樂常被視為醫治感冒的良方。
Ø澳洲擁有最長的可口可樂分銷路線,由西澳洲的柏斯出發,需要駕駛1093里的路程才可到達偏遠的兩個分銷點Karratha和PortHedland。
Ø上世紀20年代,某品牌的國外飲料開始引入上海生產,其中文譯名為「蝌蝌啃蠟」,這種飲料的銷售狀況非常差。於是該品牌專門負責海外業務的出口公司公開登報懸賞350英磅徵求譯名。當時身在英國的一位上海教授蔣彝,便以「可口可樂」四個字擊敗其他所有對手,拿走了獎金。現在看來,這個翻譯堪稱經典。可口可樂,一直被認為是廣告界翻譯得最好的品牌名。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譯,還比英文更有寓意。更關鍵的一點是,無論書面還是口頭,都易於傳誦。

影響
據食物成分表數據顯示,普通可樂中含水約89%,糖11%,每100克含有11毫克左右的磷、含有10毫克左右的咖啡因,其他成分含量極微。
說起可口可樂的成分,人們首先反應出來的恐怕是兩個字:神秘。自可口可樂誕生之日起,圍繞它的配方就有各種猜測。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從可口可樂總部了解到,可口可樂的誕生經過了三個歷史時期:含可卡因的酒精飲料時期、糖漿時期、含咖啡因的碳酸飲料時期。
可卡因是一種從生長在南美的灌木——古柯的葉子上提取的物質。19世紀中葉,法國葯劑師將古柯的萃取物加入葡萄酒,調製成一種叫做馬里奧酒的飲料,很快大受歡迎。這可以作為可口可樂的第一階段。
1886年,美國葯劑師約翰•史蒂斯•彭伯頓在馬里奧酒的基礎上,去掉酒精成分,調制出了一種止咳、鎮痛的糖漿,彭伯頓把糖漿裝到罐子里,拿到附近的葯店出售。這是第二個階段。
當年夏天,一位頭痛患者到葯店購買糖漿,提出了想在糖漿里加些自來水的要求。當時店員偷懶,不願去打自來水,而是就近將身邊的蘇打水加了進去。沒想到病人喝後連聲叫好,這個奇遇造出了今天的碳酸飲料「可口可樂」。
當時,可口可樂最重要的成分是可卡因。再後來,由於可卡因成了禁用品,它便不得不從可口可樂中退出了。Coca—Cola這個名字暗示著,除了Coca(古柯)以外,該飲料應該還含有另一種重要成分cola——可樂果,可樂果里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很容易讓人上癮,這也是一百多年來人們始終愛喝可口可樂的原因之一。」
1981年,可口可樂重返中國市場時,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糖酒雜品處的一份報告曾指出:可口可樂配方中採用了中國的桂油、甘草、桂皮等中葯材料。2000年歐洲食品科學研究院透露,可口可樂中的「神秘物質」包括野豌豆、生薑、含羞草、橘子樹葉、古柯葉等的提煉物。
可口可樂中含有磷酸、咖啡因和精製糖等成分,均有增加鈣流失的效應。已有人體研究證實,少女的骨折率與可樂飲用量有很強的相關性,大量飲用者比不飲者的骨折風險高出5倍。可樂與牙齒損害的關系也有充足的研究證據。
可口可樂顯然不是一種有益營養和健康的飲料。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孩子、老人和中年女性,因為孩子更容易對咖啡因上癮和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中年女性對肥胖和鈣流失應更加關注,而老年人營養吸收能力下降,也需要控制可樂類營養素密度過低的飲料。另外,可樂中含有咖啡因,常喝的人突然停飲,可能引起頭痛、易怒、胃部不適等症狀。不妨慢慢降低飲用量,從而降低可能存在的健康風險。

歷史:
1885美國喬治來州的潘伯頓醫生〈Dr.JohnS.Pemberton〉,在地窖中把碳酸水加蘇打水攪在一塊,成為一深色的糖漿。他的合夥人羅賓遜(FrankM,Robinson)〈從糖漿的兩種成分,激發出命名的靈感,於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軟性飲料可口可樂就此誕生了。
1886〈5.08〉可口可樂在亞特蘭大的葯房首賣,開張的第一年,可口可樂公司僅售出了400瓶可口可樂。
1888〈4.14〉潘伯頓將三分之一的股權悄悄的賣給艾薩凱德勒〈AsaCandler〉。
1888〈8.16〉潘伯頓過世了。
1888〈8.30〉可口可樂的股權移轉到大富豪AsaCandler的身上,原因是他有一天頭痛的毛病又發,僕人拿來一杯熱可樂,喝下之後卻好了,從此他就開始大力投資可口可樂。
1892〈1.29〉可口可樂有限公司成立。〈The coca-cola company〉
1892可口可樂首筆被記錄下來的廣告預算〈11401〉
1893可口可樂在亞特蘭大之外的第一個製造地-達拉斯〈Dallas,Texas〉
1899艾薩凱德勒把裝瓶權利賣出,保留神秘配方及可口可樂名稱的所有權。
1900JosephWhitehead取得執照在亞特蘭大成立瓶蓋工廠。
1909美國廣告協會惠眼識英雄,選可口可樂為最佳廣告商品。
1915你現在瞧見的可口可樂曲線瓶由AlexanderSamuelson發明,稱為Hobbleskirt。
1921可口可樂副總裁HarrisonJone發明了把六罐可樂瓶放在一箱。
1923〈4.28〉影響可口可樂最重要的領導人RobertWoodruff上任。
1926可口可樂公司第一次採用廣播廣告。
1928可口可樂開始在中國天津及上海裝瓶生產。
1928可口可樂開始跟奧運合作。
1931代表可口可樂的第一個聖誕老人出現,由插畫家HaddonSundblom設計。
1934可口可樂的自動販賣機出現在Chicago。
1934可口可樂的工廠在英國誕生了。
1941可口可樂第一次在廣告上使用「Coke」
1942可口可樂出現了第一個紙杯。
1949第一個可口可樂的衣服和收音機問世了。
1955可口可樂最重要的總裁RobertW.Wooddruff退休了。
1955可口可樂八瓶裝成一箱的新Size問世。
1960〈4.21〉可口可樂迷死人的曲線瓶申請到專利權。
1967〈8.7〉可口可樂成立了食品公司。
1968可口可樂新產品「FrozenCoca-Cola」問世。
1971Coca-Cola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廣的飲料商標。
1982〈2.4〉你我熟悉的健怡可口可樂Diet-Coka問世。
1983無咖啡因可口可樂和無咖啡因健怡可口可樂在美上世。
1985〈4.23〉可口可樂推出號稱的新配方「newformulacoka」,但是相當不受歡迎,股價下跌,銷售滑落。
1985〈7.10〉可口可樂趕緊彌補,「ClassicCoke」再度回到市面。
1985〈10〉塑膠瓶的可口可樂問世。
1985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將可口可樂帶進外太空,成為人類在太空飲用的第一個碳酸飲料。
1986小女生愛喝的櫻桃可口可樂CherryCoke問世。
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八十五,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十。

神秘配方
「7X商品」
可的口可樂的配方自1886年在美國亞特蘭大誕生以來,已保密達120年之久。法國一家報紙曾打趣道,世界上有三個秘密是為世人所不知的,那就是英國女王的財富、巴西球星羅納爾多的體重和可口可樂的秘方。
為了保住這一秘方,可口可樂公司享譽盛名的元老羅伯特·伍德拉夫在1923年成為公司領導人時,就把保護秘方作為首要任務。當時,可口可樂公司向公眾播放了將這一飲料的發明者約翰·潘伯頓的手書藏在銀行保險庫中的過程,並表明,如果誰要查詢這一秘方必須先提出申請,經由信託公司董事會批准,才能在有官員在場的情況下,在指定的時間內打開。
截至2000年,知道這一秘方的只有不到10人。而在與合作夥伴的貿易中,可口可樂公司只向合作夥伴提供半成品,獲得其生產許可的廠家只能得到將濃縮的原漿配成可口可樂成品的技術和方法,卻得不到原漿的配方及技術。
「7X商品」成絕對秘密
事實上,可口可樂的主要配料是公開的,包括糖、碳酸水、焦糖、磷酸、咖啡因、「失效」的古柯葉等,其核心技術是在可口可樂中占不到1%的神秘配料——「7X商品」。
「7X」的信息被保存在亞特蘭大一家銀行的保險庫里。它由三種關鍵成分組成,這三種成分分別由公司的3個高級職員掌握,三人的身份被絕對保密。
同時,他們簽署了「決不泄密」的協議,而且,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另外兩種成分是什麼。三人不允許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外出,以防止發生飛機失事等事故導致秘方失傳。
「可口可樂」的眾多競爭對手曾高薪聘請高級化驗師對其公開配方「7X100」進行過破譯,但從來沒有成功過。科研人員通過化驗得知,可口可樂的最基本配料是水,再加上少量的蔗糖、二氧化碳等。有些公司也曾按此如法炮製,但配製出來的飲料的口味卻大相徑庭。人們由此才醒悟過來,可口可樂中存在著占總量不到1%的「神秘物質」,才使得可口可樂維系了一個多世紀的榮光。
日前,歐洲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食品化學研究專家玻爾莫和他的搭檔、生物學家瓦爾姆特女士在一本名為《大眾飲食誤區辭典》的書中說,他們經過長期的研究,解開了可口可樂配方的秘密。
他們透露,可口可樂中99.5%的成份是含有二氧化碳的糖水,其中占極小比例的物質是一種香料混合劑,正是它奠定了可口可樂的獨特口味。這種香料混合劑包括野豌豆、生薑、含羞草、桔子樹葉、古柯葉、桂樹和香子蘭的皮等的提煉物、過濾物和染料。不過,他們指出,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內所生產的可口可樂的配方不完全相同,以適應各地顧客的口味。
可能是出於商業秘密的考慮,玻爾莫和瓦爾姆特並未公布如何生產這些組成成分和如何將它們調製成可口可樂。但可口可樂公司對配方被解密一事予以否認。
讓我們暫且擱置配方是否被解密的問題,可以預見的是,一旦可口可樂配方被揭密(這僅是個假設),可口可樂公司將面臨著兩難的境地:創立一個新配方,還是維持傳統配方?永遠的配方能維持永遠的可口可樂嗎?
在配方創新方面,可口可樂公司曾有過教訓。80年代中期,可口可樂公司決定進行口味試驗。結果顯示,多數人喜歡較甜的口味,與百事可樂公司生產的飲料比較接近。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廢除了老配方,並在大肆宣傳的情況下推出一種新配方。但可口可樂公司最忠實的顧客對此卻並不認同。
事隔僅僅三個月,可口可樂公司在消費者的憤怒反應中屈服,重新用上老配方,新配方則被放棄。美國《紐約時報》曾稱可口可樂修改配方是美國商界一百年來最重大的失誤之一。這一修改配方的事件對可口可樂公司來說,應該是記憶猶新,歷歷在目。但創新永遠是一個公司發展的動力,如果永遠守著傳統配方,不進行創新,一旦配方被解密後,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對該公司在飲料界霸主地位的多方位的沖擊波。

百事可樂的甜度比可口可樂低,可口可樂含糖度比較高,百事喝起來口感沒那麼膩。 百事可樂感覺更清爽 ,可口可樂有些甜膩

⑥ 可口可樂的來歷

1885年,美國喬治亞州的約翰·彭伯頓,他想發明一種飲料,一種讓很多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喜歡喝的飲料。他正在攪拌做好了的飲料,發現它具有提神、鎮靜的作用以及減輕頭痛,他將這種液體加入了糖漿和水,助手一不小心加入了蘇打水這回味道更好了。

合夥人羅賓遜從糖漿的兩種成分,激發出命名的靈感,這兩種成分就是古柯(Coca)的葉子和可拉(Kola)的果實,羅賓遜為了整齊劃一,將Kola的K改C,然後在兩個詞中間加一橫,於是Coca-Cola便誕生了。



(6)百潤股份未來可口可樂擴展閱讀:

可口可樂之父

坎德勒於1886年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他被稱為「可口可樂之父」。

1919年,Elntst Woodruff以250萬美元從阿薩·坎德勒的繼承人手裡買下可口可樂公司,在1923年,他兒子Robert W.Woodruff,也就是可口可樂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成為可口可樂的CEO,Woodruff開始與公司裝瓶特許經營商一起努力。

在20世紀20年代,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市場,先是被翻譯成不知所雲的「蝌蝌啃蠟」,隨後被蔣彝教授翻譯的「可口可樂」所代替。


⑦ 可口可樂有多少年歷史了﹖

可口可樂距2019年已經有133年歷史了。

1886年,可口可樂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誕生,自此便與社會發展相互交融,激發創新靈感。現在,它每天為全球的人們帶來怡神暢快的美妙感受。

目前,全球每天有17億人次的消費者在暢飲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在2016年10月,可口可樂公司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價值品牌第三名。


(7)百潤股份未來可口可樂擴展閱讀

發展背景:

1888年,阿薩·坎德勒 看到了可口可樂的市場前景,購買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產銷售權。坎德勒開始把製造飲品的原液銷售給其他葯店,同時也開始在火車站,城鎮廣場的告示牌上做廣告。

真正使可口可樂大展拳腳的,是兩位美國律師。他們到當時可口可樂公司的老闆阿薩·坎德勒的辦公室,提出一個創新的商業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樂公司售給他們糖漿。

他們自己投資生產的公司及售賣點,將糖漿兌水、裝瓶、出售,按可口可樂公司的要求生產及品質保證。坎德勒在1899年以1美元的價格售出這種飲料第一個裝配特許經營權。

可口可樂公司允許他們利用可口可樂的這個商標,從此之後由這個特別的裝瓶系統,從此產生可口可樂的工廠遍地開花。

⑧ 為什麼可口可樂就靠一個飲料賣了100年屹立不倒

可口可樂利用品牌效應,通過合作、合資等多種方式在各地設立裝瓶廠,並向多家裝瓶廠出售可樂主劑(碳酸飲料原料)獲取利潤,且通過市場的再支持,統一在全國開展市場活動。
現階段,它已有嘉里集團、太古集團和中糧集團3大合作夥伴,共計約26家裝瓶廠。可口可樂在裝瓶廠很少或沒有股份,實際上,裝瓶廠只是可口可樂在中國的經銷商,而可口可樂才是真正的品牌擁有者,其核心技術的掌握者和利潤最大化的獲得者(主劑的銷售),在表面上它又扮演著慈善家的角色,為各裝瓶企業全方位提供指導和培訓服務,每年規劃、運作和大手筆地投入中國市場,贊助中國的公益事業、體育賽事,並聲稱是幫助發展中國的飲料事業,解決大批人員就業。
此方法運用前期對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可謂速度,有推波助瀾功效,但因不同的利益目標結合在一起,則難免會產生糾葛。
可口可樂公司在考慮其中國整體發展戰略是,所追求的是它在中國市場上的佔有率、人均銷量等指標,而碳酸飲料在中國銷量的增長則是可口可樂追求的終極目標,目的是彌補其在本土與歐洲市場上的萎靡。
隨著各裝瓶廠本土化進程加快,可口可樂的企業文化已被各合作集團的自有文化所替代
可口可樂進入中國之初,因其品牌效應而滋生的創新、激情與快樂的美國文化吸引了許多人,而企業為員工提供安定的工作環境與福利保障,並有許多培訓和發展的平台,都是求職者以能在可口可樂工作而自豪。
以消費者為中心,為客戶和員工創造價值的理念被以為股東創造利潤,完成董事會的任務所取代。這樣的結果是失去員工和客戶的信任。
市場終端理論認表明:人類懶惰、享樂、縱情、自私是市場最根本的需求之源,人類無法滿足的心靈深處是市場真正的終端;喜新厭舊是人類的本性,而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又強化了這種本性。
曾經,可口可樂在全球一百多年的發展成為一個特列,這不僅取決於產品本身,更來源於經營者的智慧。

⑨ 可口可樂公司的歷史

1960年以前,基本上單一生產可口可樂飲料。後陸續兼並、收購一些企業的股權,逐步向各種經營業務發展,包括生產果汁,加工咖啡和茶葉,生產塑料包裝材料以及水凈化系統等。
當時顧客贊不絕口,爭取要這種「新配方」的可口可樂,從此,可口可樂就是可口可樂糖漿與碳酸水混合的飲料風行世界。並且於1886年5月8日在亞特蘭大的葯房售賣。但真正能使可口可樂大展拳腳的,還是兩位美國律師。他們到當時可口可樂公司的老闆埃斯·簡道寧的辦公室,提出一個創新的商業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樂公司售給他們糖漿,他們自己投資生產的公司及售賣點,將糖漿兌水,裝瓶之後,出售。按可口可樂公司的要求生產及品質保證,可口可樂公司允許他們利用可口可樂的商標,做廣告,有了這個特別的裝瓶系統,從此生產可口可樂的工廠遍地開花。 1888年阿薩·錢德勒看到了可口的市場前景,購買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產銷售權。錢德勒開始把製造飲品的原液銷售給其他葯店,同時也開始在火車站,城鎮廣場的告示牌上做廣告,1901年,廣告預算已達100,000美元。錢德勒在1899年以1美元的價格售出這種飲料第一個裝配特許經營權,因為他相信將來這種飲料主要是在飲料機中的銷售。1886年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錢德勒被稱為「可口可樂之父」。
在1919年,Erntst-Woodruff以250萬美元從阿薩·錢德勒的繼承人手裡買下Coca-Cola公司,到了1923年,他兒子Robert W.Woodruff,也就是Coca-Cola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成為Coca-Cola的CEO,Woodruff開始與公司裝瓶特許經營商一起努力,無論消費者何時向他想要Coca-Cola都能得到滿足,他推動裝瓶商使飲料「需要時隨手可得」並且強調如果Coke不能在消費者口渴時立刻得到,那麼市場將永遠失去。
在1929年,Coca-Cola和他的裝瓶商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向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頂端開口的冷櫃銷售瓶裝Coca-Cola,在1937年,該公司推出第一台投幣自動售貨機,Woodruff為Coca-Cola發起了以生活風格(lifestyle)為主題的廣告,該廣告突出了該產品在消費者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屬性,該產品在20世紀20~30年代最著名的廣告詞是「The Pause That Refreshes,該公司繼續擁有Atlanta附近原有的裝瓶線並且開始買回一些經營不善裝瓶特許經營權。Woodruff還開始發展Coca-Cola的國際業務,主要是通過出口,他最知名的舉措可能是這樣的一個決策,即響應二戰初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將軍的號召,保證每個軍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5美分的價格得到一瓶Coca-Cola,而不管其成本為多少。Coca-Cola的裝瓶工廠,隨著美國軍隊推向全世界,這一舉措使Coca-Cola在歐洲和亞洲國家獲得了占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並且這一優勢地位一直保持到1991年。
在二戰後緊接著的幾年中,Coca-Cola將他最接近的對手Pepsi-cola遠遠地拋在了後面,佔有了近70%的可樂市場,上百家小型的地區性軟飲料公司繼續生產各種各樣的調味劑,瓜分了剩下的30%的市場。
在1954年,可口可樂的銷售和利潤有所下降,這是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第一次。1955年,該公司更換了1916年以來一直沿用的瓶子,把其容量擴大至12盎司。50年代的後期,可口可樂推出更大容量的可樂瓶,可在食品店中銷售。1961年,可口可樂開始象銷售瓶裝可樂一樣銷售其罐裝飲料。
1976年,可口可樂的CEO Paul Austin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的軟飲料消費已經成熟(飽和),可口可樂的最大銷售量增長將來自國際市場。到1982年,國際市場的銷售量占可口可樂全部飲料產量的62%。
1981年,當出身於古巴的化學工程師Robert Goizueta被選為可口可樂公司的CEO時,行業觀察家對此感到奇怪。Goizueta上任後的第一項行動,就是發表了1200字的戰略聲明,提出可口可樂公司要進行顯著的變革,把重點放在美國軟飲料市場的增長上。
Goizueta聲明,公司將把可口可樂的商標名作為競爭性資產,並不再將它當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價格折扣策略將在必要維持可口可樂優勢地位時才被使用。1981年,行業價格折扣達到了新的強度水平,年底,在食品店中,接近50%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都是進行折扣銷售的。那一年的尼爾森稽核表明,192盎司裝的可口可樂比百事可樂的成本略低。
Goizueta還聲明將提高可口可樂糖漿果汁價格,為日益增長的廣告和促銷費用提供資金。為了取消糖漿的固定價格,可口可樂公司修改了已存在60年的特許協議,並同意向其一些最大的裝瓶商出售濃縮品(無糖精),作為修改協議的交換條件。
1982年,可口可樂改變了廣告主題。Goizueta說:「用我們的新口號『Coke is it ',自豪地表明我們是第一的;我們以前的口號『Have a Coke and Smile'非常好,但我們正處於激烈競爭之中,這口號象一句民謠。競爭勢頭已從Purchase,New York(百事可樂的總部)轉移到了我們亞特蘭大。」
Goizueta戰略計劃還擴展了可口可樂的公司戰略。公司私營的咖啡業和茶業被出售,塑料製造公司和酒業公司也是如此。1982年,覺察到影視業的增長潛力及其與市場營銷的協同作用,可口可樂在1982年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Goizueta說,可口可樂將成為「在飲料業和娛樂業中都具備強勢的企業」。 可口可樂還對裝瓶網路做了改變。公司鼓動經營不善的裝瓶商出售其經營權,並通過桿杠兼並的方式賣掉自己的大部分裝瓶點。1980年至1984年間,特許經營中所有權發生改變的相當於50%的可口可樂產量。可口可樂的管理人員指出,公司在購買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並且在不少情況下,為潛在買主提供資金。公司有時在新特許的裝瓶商那裡佔有一部分股分,但牢記保持一個獨立的裝瓶網路。到1985年,可口可樂屬下的裝瓶廠只生產可樂產量的11%。
對於可口可樂的裝瓶網路,這種從80年代初Robert Goizketa開始的變化一直延續。在80年代中期,可口可樂的350個特許經營商中,有150_200個提出轉讓其特許經營權。在1986年,可口可樂公司購回了他最大的兩個特約經營權,他們由Beatrice和J.T.Lupton公司所擁有,J.T.Lupton公司是一家私有的可口可樂裝瓶商,佔有美國可口可樂產量的15%和Dr.Pepper產量的40%。這兩家公司的獲得,使得可口可樂自身的擁有的裝瓶產量從11%提高到38%。
這些兼並在創立可口可樂企業集團(CCE)和1986年11月售出51%股份給公眾時達到了頂點。CCE創立後和其供應商與銷售渠道重新進行了新的談判,鞏固主要市場,削減20%勞動力,並通過統一分銷和原材料采購降低成本。1986和1987年,CCE每箱可樂的凈售價降低了2.5%。在1989年,CCE買出的蘇拓比1986年多了20%,CCE的利潤在整個80年代末期來說是不穩定的。
80年末,可口可樂公司建議它的特許協議應該由「Master Bottle Contract來代替,降低固定的糖漿價格和可口可樂商標特許權費。到89年底,新合同覆蓋了大約70%的美國可口可樂產量。78年到89年之間,新合約下的裝瓶商經歷了可口可樂糖漿價格約60%的上漲。 20世紀初期:瓶裝的可口可樂都是裝在木製的冰盒裡,盒子配有可以滑動的蓋子,但人們沒辦法自助飲用,因為是在櫃台後面。這種盒子多數情況下是用來冷藏平日里的豬肉魚肉,以及黃油和芝士,所以並沒有可口可樂自己的標簽。後來,瓶裝廠的一個員工將糖漿盒鋸成兩部分,一部分放冰一部分放瓶子。這樣,飲料冷卻器的想法就誕生了。後來,人們又加上了滑蓋和底部支架。
20世紀10年代:老喬治.s.科布, West Point and Lagrange裝瓶廠的所有者,是第一個為投幣式自動售賣機發明做出貢獻的人。1912年,他發明的名叫Vend-all的機器,獲得了專利。這種機器總共可以容納12瓶可口可樂。但是,12瓶對於人們來說,還是太少了,再加上製作成本很高昂,這種售賣機並沒有被大規模使用。
20世紀20年代:世界上第一個金屬材質的可口可樂冷藏機叫做Icy-O,看上去十分笨重,而且很耗冰。盡管缺點很多,但相比之前的,它效果還是很好。雖然售價高達100美元,但在1928年,至少有5000台被賣了出去。
1929年,曼斯的the Glasock Brother 工廠生產出第一台由可口可樂公司認可的冷藏機。它是長方形的,從上部打開,可以容納72瓶可樂、50磅冰塊,外加4箱可樂的附加存儲空間。每個機器售價只要12.5美元,僅僅是在第一年,就售出了3萬2千台,至少是其它冷藏機的6倍。
20世紀30年代:提到可口可樂冷藏機,人們多數想到的是那台名叫Big Red Cooler的機器,由著名工業設計師依瑞特.華丁頓於1934設計。在整個機子的研發過程中,華丁頓主要負責設計的部分。而可口可樂工程部和西屋電子公司,則聯合負責將更高的能效與耐用度,融入到華丁頓非比尋常的設計中。投入效果是非常可觀的,單單只是1937年,就有十萬五千台被賣了出去。
1930年代中期,直角邊的the Mills 「47」可以容納104個可口可樂瓶,並且接受直接硬幣購買。之前的機器投幣處是額外加上去的,The Mills「47」卻是和機身是完整的統一體。人們可以從冷藏機直接購買飲料,不需要服務生,因此在除卻商店的許多其它地方,例如辦公地點、體育場和加油站,都可以買到可口可樂。
20世紀40年代:當商用航空在1940年代越來越主流、越來越便宜時,可口可樂公司又發現這是一種新的接近消費者的新模式——甚至當人們是在旅行的時候。航空工作人員推著售貨機,為乘客們提供瓶裝可樂。為了方便起見,這種售賣機的一邊配有瓶起。為了滿足任何場合,人們對可口可樂的需求,將售賣機做的很小隻是可口可樂公司的方法之一。
白色的可樂冷藏機被研製了出來。該機型可口可樂的標識更醒目,佔地空間更小,受到商店老闆的喜愛。
20世紀50年代:1955年,紅色的可口可樂冷藏機換了新顏。圓形白頂的設計,與家庭冰箱更搭邊。
第一款亮燈的售賣機於1959年面市。它的機身為方形設計,顯得更具現代感。
20世紀80年代:1980年代馬來西亞,一位英國遊客開價3000美元要買掉一台用了四十年的老式可口可樂售賣機,被擁有它的商人謝絕:「運輸的時候撞壞了怎麼辦?」
你知道前蘇聯第一台商用可口可樂售賣機,是在1980年代末期莫斯科Mezhunarodnaya酒店的休息室嗎?
1988年,印度尼西亞的商人們,推著裝有冷藏機的三輪車或手推車,在人潮擁擠的雅加達街頭賣可口可樂。
1988年的日本,原先的70萬台可口可樂售賣機系統,又增加了2萬6千台新機器。同年的美國,也新增加了10萬台。
印度尼西亞的軟飲料市場,在可口可樂系統的催化下顯現出一派生機。當地使用的售賣機是塑料材質,一台只要30美元。而這些室外和手推式售貨機讓可口可樂的銷量呈指數型上升。1985年至1988年期間,至少新增了5萬5千台機器。而可口可樂每年的人均消費量則從兩倍翻到了將近四倍。
單單只是1989年,法國境內就新增了2萬台售賣機。
早在1989年初期,日本當地的自動售賣機就擁有冷卻加熱飲品的功能,同時機器還能與顧客對話——而最新推出的功能是,不用往裡面塞鈔票就能買到飲料。這種日本的最新機器,除了接受現金交易,最初就被設計為可以使用預付信用卡。為了使用這種功能,人們得先從一台售卡機購買一次性卡片。隨後,當卡片被插入到售賣機里時,飲料分配、銷售信息便被記錄在機器的電腦里。粗略計算,1989年的東京,共有70台插卡式自動售賣機在使用。
20世紀90年代:1990年的法國,可口可樂公司在5000家超市裡投放了1萬6千台自動售賣機、700台冷藏機。同一年的墨西哥,有3萬台冷藏機/冰箱被投放市場。
1995年的南非,帶有特殊標識的計程車,配備了可口可樂以及其它公司的冷藏機。
1997年,為了將我們的產品介紹給更多的顧客,可口可樂在非洲地區裝配了不下5萬台飲料冷藏設備。由於非洲的氣候,真正的冰爽感覺不可能被大肆渲染。
21世紀初期:你知道嗎?在2006年的德國世界盃期間,大約有2000多台的環保型冷藏機被投放到了市場。這種機型,採用了最先進的乾冰製冷系統和改良後的絕緣泡沫,從而代替了氫氟碳化物這種溫室氣體。除此之外,該冷藏機還配有可口可樂獨有的能源控制系統,它能夠根據冷藏機的模式自動調節製冷系統,在低使用期間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這種創新技術的使用,至少減少了30%的溫室氣體的排放。
日本是全世界擁有軟性飲料自動售賣機最多的國家——約有220萬台。其中,98萬台——將近一半的量——標有可口可樂的標志。售賣機里出售的飲料類型,是當年選出來的,冷熱均有。
在夏天最高氣溫只有0攝氏度、冬天最低氣溫低達零下40攝氏度的南極,也有可口可樂自動售賣機。售賣機設立在阿根廷軍事基地中,天氣允許的情況下,每隔45天就要重新補足貨源。 19世紀80年代:1886年5月8日,新飲料可口可樂隆重登場。可口可樂是由葯劑師約翰·史蒂思·彭博頓發明的,最早在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上市。可口可樂這個名字是彭博頓的好友——書商弗蘭克·羅賓遜所賜,而可口可樂那至今沿用的字體獨特的logo也正是羅賓遜先生手書。
1887年,可口可樂公司的一個創舉極大地提升了可口可樂的知名度,那就是發行免費試飲的優惠券。
19世紀90年代:1894年,在密西西比州的維克斯堡,約瑟夫·貝登哈恩發現,他的飲料機賣的飲料當中可口可樂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因此他在自己店裡的後台安置了可口可樂裝瓶機,成為了第一個瓶裝可口可樂經銷商。
1895年12月4日,阿薩·坎德勒宣布,全美各州均可買到可口可樂。
1899年,可口可樂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瓶裝銷售。田納西州查塔努加的本傑明·托馬斯和約瑟夫·懷特海德從阿薩·坎德勒手中得到了銷售瓶裝可口可樂的獨家權利。他們與約翰·盧普頓一起開創了我們今天的可口可樂全球瓶裝系統。
20世紀初期:1906年,除美國外的第一批裝瓶廠在古巴、加拿大和巴拿馬三個國家建立。
20世紀10年代:1912年,可口可樂的第一家亞洲瓶裝廠在菲律賓成立。1919年,可口可樂最早的歐洲瓶裝廠在法國的巴黎和波爾多成立。
1916年,為了讓消費者區分可口可樂與其競爭對手,可口可樂公司推出了就算是天黑了也一樣一眼就能認出來的經典輪廓可樂瓶。
20世紀20年代:1923年,6包裝的可口可樂面市。盡管紙盒形象在今天看來很常見,但在當時仍是一種創新,因為可口可樂鼓勵人們將瓶子帶回家中,可以喝得更多。
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可口可樂第一次在奧運會上亮相。一艘貨運船不僅載著美國奧林匹克運動員,還運來了1000箱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公司是與奧運會合作最長時間的贊助商,2005年時,這種合作關系又延續到了2020年。
1929年,印地安那州曼西的製造公司the Glascock Brothers,生產出了第一台由可口可樂公司官方支持的標准冷藏機。這台從上開啟的機器,擁有自助功能,但需要先將錢付給商店的服務員。
20世紀30年代:1931年12月,由藝術家海頓·珊布為可口可樂創作的聖誕老人形象,第一次出現在廣告中。聖誕老人圓胖的身材、和藹可親的笑容這一形象的原型,是1822年的一首詩歌《拜訪聖·尼古拉斯》中的聖·尼克。珊布接下來繼續完成了60多年的聖誕老人的創作。
1933年的芝加哥世紀進步博覽會,是自動售賣機的一個重要標志,糖漿和蘇打水混合的飲料第一次從機器里流淌了出來。
20世紀50年代:1955年,國王型號(10盎司與12盎司)家庭型號(26盎司)的可口可樂瓶在美國問世,隨後的1960年,又推出了12盎司的易拉罐。在此之前,冷飲櫃台只出售6盎司的可口可樂。
20世紀60年代:1960年,芬達多種口味的產品線被引入美國,開始了品牌線的廣泛延展。1961年,雪碧在美國的商店裡開始銷售。這些推廣創造了可口可樂公司歷史上的第一批新品牌。在這之前,公司只有「可口可樂」這一個品牌。
1960年,公司收購了美汁源公司,包括它旗下的美汁源、Snow Crop和Hi-C品牌。
1963年,可口可樂公司在美國推出了第一款無糖飲料,刺激了低熱量飲料市場的早期增長。
20世紀80年代:1982年,健怡可口可樂的推出創造了汽水飲料市場的歷史,它是Coca-Cola和Coke品牌的第一次品牌延伸,也是可口可樂歷史上最成功的汽水飲料新品。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健怡可口可樂成了世界第一的低熱量汽水飲料。
1985年7月12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帶著可口可樂太空罐登上太空,可口可樂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飲料。在NASA的合作下,可口可樂公司為研製空間技術花費了超過了25萬美元。
1988年,在Landor Imagepower公布的調查中,可口可樂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品牌。
21世紀初期:2005年,可口可樂推出一款新的鋁制曲線瓶。
2006年4月,可口可樂公司為宣傳可口可樂品牌,以「生活的可口可樂一面」為口號,發起了創新的全球性多媒體宣傳活動。

閱讀全文

與百潤股份未來可口可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配號和中簽 瀏覽:559
期貨滑點厲害 瀏覽:570
電廠投資估算 瀏覽:557
美年股東投資 瀏覽:890
麥田英語融資 瀏覽:192
理財產品電銷 瀏覽:479
私募基金2019持股 瀏覽:414
基金星期天更新收益嗎 瀏覽:517
000851是什麼類型股票 瀏覽:833
誠邁科技主力資金流向 瀏覽:165
股市有多少支股票 瀏覽:883
貨幣型基金的價格 瀏覽:730
漢鼎宇佑有無投資葯業種植 瀏覽:328
外匯干貨外匯衍生品 瀏覽:680
雲南貴金屬交易所騙人 瀏覽:966
李超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 瀏覽:97
匯添富科創板基金A類C類 瀏覽:350
股票尾盤買入 瀏覽:2
登錄椰子理財 瀏覽:655
外匯黑市換匯技巧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