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糧集團有沒有負面消息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B. 中糧集團問題,本人新到中糧工作想對中糧集團都有那些產業,以什麼產業為主,中糧集團的總資產在約有多少
中糧的產業:中糧糧油、中國糧油、大米、屯河、金融、地產酒店、土畜、食品、蒙牛、包裝
中糧以全產業鏈戰略發展,主要產業以糧油貿易出口,食品加工,房地產開放等。
中糧集團總資產估計在兩千五百億左右。
C. 中糧集團 優劣勢
中糧集團於1952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集貿易、實業、金融、信息、服務和科研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在農產品、食品、酒店、地產等眾多領域具有業務發展。目前中糧集團下設中糧糧油、中國糧油、中國食品、地產酒店、中國土畜、中糧屯河、中糧包裝、中糧發展、金融等9大業務板塊;擁有中國食品(HK 0506)、中糧控股(HK 0606)、蒙牛乳業(HK2319)、中糧包裝(HK 0906)4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糧屯河(600737)、中糧地產(000031)和豐原生化(000930)3家內地上市公司;推出的產品包括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製品、家佳康肉製品等,商業物業包括亞龍灣度假區、凱萊酒店等。
D. 高分懸賞!!! 中糧集團的人力資源管理有什麼特點,如何應用
中糧總部通過「6S」管理體系,從業務戰略、管理報告、全面預算、內部審計、業績評價和經理人考核的角度實現對下屬業務板塊的協調、管理。
集團人力資源部以「做員工成長的促進者」為使命,緊扣人才發展主線。
人力資源部的組織機構設置為人才發展部、激勵報酬部、培訓部和員工關系部:
注重校園招聘,培養內部人才
集團強調人才以內部培養為主、外部招聘為輔。集團的招聘重點仍然放在校園招聘上,大約80%的知識型人才都是通過校園招聘的。這樣的定位使得企業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而且企業自己培養起來的人才對企業有較高的忠誠度,同時也相對容易形成良好的人才配比結構。
集團總部集中招聘,提升員工素質水平
加強了對集團內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整合,各經營中心和業務單元逐步建立人力資源部門,並將用人需求提交給集團人力資源部,由集團統一組織實施。這種可以形象稱之為「集團搭台,單元唱戲」的招聘模式,一方面可以依靠總部更專業的甄選水平嚴格把握招聘質量,從而提高新員工的綜合素質水平;另一方面通過統一對外的招聘形象和宣傳方案,有利於提升集團整體品牌的知名度,展現集團文化理念和專業水平,為下屬各經營中心和業務單元招聘到與需求崗位相匹配、綜合素質優秀的高校應屆畢業生,也讓這些優秀學生能夠找准自己的定位,發現自己在集團施展才華的舞台,提供了組織支持和渠道保障。
宣傳重於招聘本身,高校選擇有的放矢
3.1根據集團「宣傳重於招聘」的原則,為了讓更多優秀的學生了解集團,集團人力資源部通過一屆一屆的校園宣講,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們對加盟團充滿了期待與憧憬。比如, 2005年以來,中糧集團開始跟XX進行校園招聘合作,招聘的崗位逐年增加,從50個增加到120個,每年收到的簡歷也接近3萬份。
3.2集團招聘時對於專業、能力跟崗位匹配度的考核非常注重,根據不同業務單元不同崗位所需的知識結構,HR部門會選擇不同的高校進行相應的校園招聘。
3.3筆試重在綜合素質,面試追求高效公平收到的簡歷經過初選之後,大約會有二十分之一的學生進入筆試階段。筆試主要考察學生的個性特質、分析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和潛質。
3.4筆試過後,大約會有五分之一的學生進入下一步的面試,面試著重考察學生的性格態度、外在形象、反應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等。面試小組成員為5~7人,面試時以用人部門為主,人力資源部門為輔。面試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綜合能力進行考察;另一部分是專業知識考察。面試時用的方式是採取集體面試.
3.5KAAPP評價體系,錘煉職業經理人
集團下設九大業務板塊,總部有8個職能部門,按照集團的戰略指導思想,集團實行了「6S」管理,「6S」實際上是6個體系(System)的簡稱,即:業務戰略體系、全面預算體系、財務管理報告體系、內部審計體系、業績評價體系、經理人考核體系。
3.6集團召開高層戰略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對中糧行業戰略、地域戰略、組織戰略、財務戰略、經理人標准及評價、業務單元競爭戰略以及企業使命和願景進行了反思和研討。其中,經理人的評價標准成為這次會議的一個討論焦點。
3.7KAAPP:全面的評價指標集團最初對於經理人的評價完全依據業績,更重視結果。由於業績受到許多外界因素影響,因而無法完全用業績反映一名經理人的貢獻。後來集團採用了「KAAPP體系」
K指知識(Knowledge),通過後天學習可以獲得的認識以及實踐中積累的經驗;
第一個A指能力(Ability),工作中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個A指態度(Attitude),是否願意投入並認真對待工作;
第一個P指個性 (Personality),對待工作中的挑戰和職業生涯能夠成熟地面對;
第二個P指代業績(Performance),工作所應該達到的階段性成果。
3.8集團確定了經理人評價框架後,對於知識(K)、能力(A)、態度(A)和個性(P)四個方面的評價,採取專家決策的方法。高層經理人首先採用德爾菲法對人力資源部提出的知識、能力、態度、個性四個維度共120個要素的指標庫進行篩選,最終得到20個具體指標。 集團人力資源部首先對討論出的指標進行了詳細的定義,並對不同的要素採取了不同的評價方式。首先,對於知識要素的評測,一般管理人員採取考試、測驗的方式,而對中高層經理人,則主要採取上級評價的方法。其次,對於能力和態度的10 個要素評價,主要採用360度評價,通過上級、平級、下級和自我對同一個指標進行評分,就會得到一個全面客觀的分數。其中,上級、平級、下級權重分別為5、2、3。第三,對於個性評價中的6個指標,最初是採用心理測量的方式進行,後來又逐步跟他人評價相結合。 對於業績(P)的評價,則來源於每年業績考核結果,業績的評價重點在於基於戰略的評價指標的選擇,主要有銷售收入、經營利潤、凈資產收益率(ROE)、現金流等指標。
3.9KAAPP體系採用量化的方式解釋難以量化的問題,通過對知識、能力、態度、個性的分級描述,分權賦分,統一了大家對於各評價要素和標準的理解,減少了主觀因素的影響。KAAPP評價報告通過關鍵事件和事例進行描述,使報告閱讀者能夠通過案例發現和了解被評價者的特點。KAAPP體系從五個角度切入,多維度考慮經理人的貢獻程度,不僅考慮業績達成的結果,還著重考慮了達成業績的過程和經理人發展的潛力。
4、科學的評價操作程序
4.1人力資源部進一步將評價標准細化,分別建立了不同級別的KAAPP評價標准,逐步將不同行業和不同類型的經理人評價標准分別進行了細化。在具體的評價環節當中,企業引入「分位」的概念,將每個要素、維度的得分都用「分位」表示出來,這樣通過清晰表達被評價者在全體經理人中所處的位置,比較出各要素之間得分的差異,最終能夠清楚地發現經理人的優勢和不足。
4.2在實際運用360度評價時,企業發現有的被評價者沒有平級或者下級,那麼最早制定的上級、平級、下級所佔權重就形同虛設,於是將其改變為全面的評價者權重分布矩陣,對參加各級評價人員的權重都進行了詳細規定。
4.3 KAAPP 體系要想順利實施就離不開信息化建設,經過與信息部門的通力合作,集團人力資源部開發出符合集團特色的信息化評價系統,不但便於評價數據的積累與分析,同時還提高了數據錄入和分析的准確性,推動了經理人資料庫的建立,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5、 評價與經理人職業發展緊密結合
5.1 KAAPP評價體系的實施,對於集團經理人隊伍的晉升、薪酬、培訓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經理人任用時,需要綜合考慮KAAPP五個方面,其中知識和個性是前提條件,只有這兩個項目符合經理人的要求才能夠納入候選人范圍。在年度評價中,業績優秀,而且能力、態度優秀者才能夠獲得晉升;能力、態度優秀,而每年的業績都沒有出色表現者,企業會對其進行崗位調整;對於業績優秀,而能力態度平平者,參考知識評價結果對其進行培訓,提高其知識、能力和態度,從而保持高業績;對於業績、能力和態度評價均相對較弱者,給予降級或淘汰。
5.2 為了進一步使經理人重視能力、態度的鍛煉和培養,集團還將二者的評價結果跟年度獎金分配掛鉤,年度獎金的發放根據業績、能力和態度評價的結果,權重為7:2:1。薪酬調整對於優秀員工、良好員工和一般員工的調整比例差距會很大。
5.3 「評價不是為了懲罰過錯,而是為了追求完美。」KAAPP評價結果向被評價人反饋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反饋談話通常由被評價人的直接上級和人力資源部人員共同參加,這是直接上級向被評價者提出期望和建議的最好時機,也是每年經理人評價結束後一項重要的核心工作。評價反饋機制改變了原有經理人評價結果僅僅由人力資源部和部門集團領導掌握,而被評價者並不知道的缺憾,通過反饋渠道,經理人能夠了解自己的不足,促進其自我改進和優化,這也將原有經理人的自我成長逐步轉變為企業幫助經理人成長。
5.4 通過構建的KAAPP體系,集團能夠全面系統地掌握經理人的狀況,同時能夠將晉升、激勵、培訓和職業生涯發展與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集團人力資源系統的核心關鍵作用。
6讓培訓成為員工發展的核動力
6.1集團的培訓體系一定要跟經理人評價體系相結合,雖然在業務發展方面各個業務單元相對獨立,但圍繞著「人才發展主線」,集團人力資源部要起到主導作用。
6.2培訓,重在統一思想、融煉團隊集團的培訓是將培訓作為一種工具方法引入到組織和團隊建設中來。培訓師跟傳統意義上老師的職責應該不一樣,並不單純是純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而是要通過培訓來促進組織的發展,促進團隊的建設,啟迪大家的思維,挖掘大家的潛力,最後達成共識,培訓的過程也就成為統一思想、融煉團隊的過程。
6.3董事長會親自參加。培訓現場非常活躍,大家分成小組進行研討,不拘泥於形式,而注重培訓效果。有了集團領導的有力支持,人力資源部建立培訓體系的時候,更容易打通各個業務單元的溝通渠道。
6.4集團的培訓既重培訓結果,也重培訓流程,培訓之前人力資源部培訓部會先進行課程體系的設計。首先要明確培訓目的,清楚培訓最終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重點要解決哪些問題。集團各個業務單元和經營中心提出培訓需求之後,由培訓部跟業務單元一起設計完成培訓日程和培訓內容。對於初次參加培訓的人員,首先會介紹一些關於研討式學習的方法,比如「頭腦風暴」、「六頂思考帽」、「解決問題的六步法」等。如果是跨業務單元的培訓,還會首先安排一些拓展訓練,使得大家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相互融合,在開展討論的時候會有很強的團隊意識,效果更好。
7《企業忠良》和「忠良書院」
7.1集團有一本非常出色的內刊——《企業忠良》,這本內刊也可以說是集團的一種獨特培訓方式。集團的各種培訓,員工的思想活動以及對企業發展的看法,都會在內刊上有所展現。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董事長對內刊格外重視,甚至在內刊開設了專欄,每期都會抽出時間來寫文章。他的文章語言平實,往往從生活小事說起,但最後都會落到跟集團發展相關的問題上,折射出深刻的管理哲學。依託於這本刊物,集團的培訓達到了課堂培訓方式起不到的效果。
7.2集團正在建立自己的企業大學——「忠良書院」,目前已經在集團原來的培訓中心xx建立了具有深厚集團文化特色的校區。關於軟體建設方面,第一步就是要建設適合集團經理人發展的課程體系、師資體系、評價體系和知識信息管理體系,這些體系的建立主要是圍繞著員工的職業生涯和企業戰略的發展要求來設立的。在不遠的將來,集團各級經理人的培育和成長都要通過「忠良書院」進行,「忠良書院」將成為集團經理人的搖籃,成為集團思想的發源地。
8、 薪酬績效逐步與市場接軌以崗定薪,按績取酬,注重公平
8.1集團業務都處於競爭性領域,人才自然也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逐步建立與市場接軌的薪酬績效體系,關繫到能否吸引到人才,留住人才,關繫到集團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集團總的薪酬體系架構所遵從的原則就是按照市場的游戲規則,以崗定薪、按績取酬。盡管各個業務單元分屬不同行業的企業所採用的方法有所差別,固定工資和浮動工資的比例有所不同,但整個薪酬體系設計要報集團總部審批,總部則會根據實際情況把握三個方面的平衡:一是外部平衡。按市場、行業特點建立薪酬體系,以便更好地招聘選拔人才;二是內部平衡。根據各個業務單元貢獻大小來評定崗位的價值,對崗不對人。隨著人員崗位調整,級別也要調整,以避免過去能上不能下,「背著級別跑」的現象;三是自我平衡。鼓勵員工發揮積極性,每人每年的貢獻不一樣,評價也會各不相同。
8.2業績評價縱橫兼顧
集團除了以歷史比較作為縱向標准外,還在橫向上尋找參照坐標,開始對標行業內競爭對手的業績數據。比如,如果中糧集團某個業務單元的增長率是30%,但是競爭對手或者所在行業內的平均增長率是50%,那麼這個業務單元的業績增長就是達不到集團要求的。最終,集團的業績評價體系採用了自身歷史數據和行業內數據相結合,縱向評價與橫向比較相結合的設計思路,做到了既關注自身發展狀況,又進一步與市場接軌。
9、充滿陽光的企業文化陽光文化下的主人翁精神
9.1集團內部在積極倡導「誠信、業績、專業、團隊、學習、創新、公開、公正、透明、簡單、處以公心、與人為善」的企業文化。在集團內工作,講求的是「感恩」、「欣賞」、「信仰」。不會對環境總是抱怨不休 」;「用欣賞的眼光看你的同事、你的客戶、你家人的時候,會覺得他們特別美,甚至缺點都是美的,人會變得很大度。德魯克的《旁觀者》前言里寫了一段非常深刻的話:當我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都用一種欣賞的眼光來看的時候,世界變得非常美好。對同事,你要盡量用欣賞的眼光看他,把他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發揮他的長處,讓他去成長,這是我們組織成功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你要為善,你要助人,你要愛你的家庭,你要對這個社會做個好的公民。從我們來講,要有為社會、為公司做貢獻而不只是索取的思想」。
9.2 「集團人力資源管理」的特徵就是保留大家都有「主人翁」的感覺,也就形成了員工普遍熱愛企業、忠誠企業的組織文化。很多去國外留學的員工,即使是自費留學,學成回國後還是願意繼續在集團服務,類似這樣的文化恰恰是外資企業所缺少的。
10.客戶導向,追求完美
集團按照國際化企業的要求來建立資本運營機制,同時人力資源部也按照國際化企業的要求,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使命、願景、戰略和具體工作規范。人力資源管理目前更加註重流程:一是客戶導向流程,要求HR在工作中要把員工當成客戶來對待;二是內部工作導向流程,倡導工作過程的「透明、公開、陽光」。比如,經理人評價體系並不是為了懲罰過錯,而是圍繞著員工成長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讓員工追求完美。
E. 有關中糧集團的問題
中糧旗下創新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悅活,與中糧旗下已有的品牌產品長城葡萄酒、福臨門食用油、金帝巧克力等由其上市公司中國食品運營不同,2009年3月,中糧專門成立創新食品有限公司,負責悅活品牌。該公司相當於中糧的一個業務部(類似於中糧大米部、小麥部等)收購蒙牛是中糧集團而非旗下子公司,中糧集團與厚朴投資共同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糧集團持股70%),分別向蒙牛認購新股,以及向老股東購買現有股份,新公司在分別完成相關收購後將持有蒙牛擴大後股本的20%,成為「中國蒙牛」第一大股東。在此筆交易中,中糧集團是長期持股的戰略投資者,在蒙牛未來的董事會11名董事中佔3個名額,均為非執行董事。中糧集團不參與蒙牛的具體經營管理,不改變現有的經營團隊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也不改變目前的戰略方向。
F. 中糧集團鄭宏波近況如何
鄭本人,因癌細胞全身擴散,已於2015年11月29日離世。歷經8年斗爭,已是奇跡。
G. 中糧集團現在的形勢
他們旗下產品多,還有地產,深圳地產不是很不錯嘛,應該發展還行吧
H. 中糧集團歸那組巡視組管理我要反映中糧集團問題
如果有證據,直接登錄中紀委官網舉報就可以。
I. 想應聘中糧集團,求大家對中糧的認識和看法
大型央企,世界500強,尤其在寧高寧總十多年的精心帶領下,中糧集團身上體現了多種特質:央企的特質、市場化的特質、糧油食品行業的特質等。具體到福臨門大廈,則裡面工作的多數是各事業部的總部人員,要麼是集團的資深領導、老員工,要麼是高學歷、畢業不久的精英
這里的工作流程基本很清楚,工作模塊切分較細,各種規章制度相當繁多,身處其中,一般情況下你所承擔的職責、工作內容都較為狹窄、細致,按部就班,循著流程,基本不會出什麼大問題,偶爾有一些小創新,也未為不可。不過如果你想做什麼大的創新,或者做一些涉及面較廣、牽涉部門較多的事情,則難度會有幾何倍數的增加。整體上工作難度中等,工作強度一般,朝九晚五,或五點半,不打卡不考勤,領導非常人性化,如果家中有事兒遲到早退,都很方便,不會揪著這些事情不放。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婚後生育的女性,會更加的喜歡在這里工作,也更適合在這里工作。
同時,這裡面也有很多的老員工,跟隨跟隨打拚多年,學歷可能不佳(在其同齡人中可能算是好學校了),知識技能精力已經顯著下降,沉澱積累的經驗尚可,但是更多的顯得暮氣沉沉,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集團仍然允許著這部分人的存在,發著還算可以的工資,各項管理覆蓋也是略有傾斜。這可能就是央企的一大特點吧,無法定論好壞,只能看你是站在誰的利益角度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