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2030年上汽集團發展戰略

2030年上汽集團發展戰略

發布時間:2021-05-09 07:10:32

㈠ 上汽汽車集團公司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1. 上汽集團,全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SAIC Motor。它目前已經發展為一家跨國型汽車廠商,其總部在中國上海。上汽集團是中國四大汽車廠商之一,與之並列的還有長安汽車、一汽集團以及東風汽車。在2011年,上汽集團年產量突破400萬輛,成為了中國目前第一大汽車製造商。

  2. 上汽集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當時上汽的前身是毛澤東時代為數不多的汽車廠商。上汽第一輛汽車就是在那個時候誕生,名為SH760。目前,上海汽車與多家外國車企有合資關系,包括大眾、通用汽車在內,這些合作對象都是國際上鼎鼎大名的汽車製造廠商。目前上汽集團既有合資品牌,也有自主品牌。目前,上汽的主要兩個自主品牌為MG以及上汽榮威(英文名:Roewe)。

  3. 在上世紀末崛起的上汽集團。如果說此前介紹的奇瑞和吉利都比較嫩的話,那麼上汽則可說有一番歷史。去追溯上汽集團的歷史,那麼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是抗日戰爭時期。那個時候的上汽是一家小型汽車組裝工廠。當然,真正形成規模,開始大批量生產汽車那也是最近10年來的事情了。

  4.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對汽車的需求開始有所增長,當然這個特殊時期,國內許多工業都百廢待興。上汽集團真正崛起的時間,應該在1984年與德國大眾集團簽訂協議,在1985年成了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開始批量生產上海大眾桑塔納,如今桑塔納和上海大眾幾乎是兩個分不開的概念了,盡管現在上汽主推的車型早已不是桑塔納。

  5. 上世紀90年代,上汽集團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它在這段時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整個供應鏈體系,在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上都大幅度提高。在上汽與大眾汽車合作初期,桑塔納的大部分部件都是由德國大眾提供,之後更多零部件逐漸由上汽提供。在1987年時,桑塔納的部件中只有輪胎、收音機以及天線是國產的,而到了1998年,整車超過90%的部件都由當地生產商提供。加速國產化這一點也是上海市政府當時促成的結果,可以說上汽的成功離不開上海市政府的支持。

  6. 不可置否,上汽集團早期的成功與和德國大眾的成功合作有莫大的關系。大概是看到了這種成功合作帶來的機遇,1997年6月,通用汽車集團也決定和上汽集團合作,建立了合資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與通用的合作同樣非常成功,在2000年-2004年,上汽集團總銷量較之前翻了一倍,其中大部分就來自上海通用的貢獻。

  7. 憑借MG品牌打入歐洲。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團通過收購獲得的英國MG品牌於2011年4月13日在英國的長橋(Longbridge)工廠正式開始量產,量產車型為MG6。雖然這個品牌是英國的,但目前已經完全歸屬中國上汽集團旗下,能在海外建廠生產值得肯定,尤其是在英國這種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8. 除了在英國進行投產外,上汽集團在今年(2012年)6月,在美國密歇根州伯明翰市由其旗下的美國分公司上海汽車工業美國分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Instries Corp. USA Inc.)開設了新的北美管理中心。開幕式還邀請到了美國密歇根州州長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以及通用汽車的高層管理。因此很有可能上汽集團和通用汽車的合作將不僅限於在中國,很可能還會延伸至北美。

㈡ 上汽「大叔」王曉秋,活下來就算勝利了嗎

媒體喜歡用「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來形容一個身居高位的人,表達其居高位時承受的壓力和付出的代價。

這句話,在過去多年曾經多次被用在了王曉秋的身上。

王曉秋,上汽集團總裁,上汽乘用車總經理。可以說,王曉秋是一個在汽車市場上逆風行駛的「鬥士」,他自稱是懂得年輕人的「大叔」,看似言辭不多,但敢言且言出驚人,常常用幽默的表達讓聽眾體會到其中的深意。

扉旅汽車發現,上汽集團官網的表述中無不溢著對名爵出海的驕傲感:2019年,上汽集團整車出口及海外銷售35萬輛,同比勁增26%,佔比高達中國車企海外總銷量的33%,名爵2019年總銷量29.8萬輛,其中海外銷量全年累計13.9萬輛,同比猛增90%,位列中國出口單一汽車品牌第一。其新能源車大舉進軍海外市場並「搶灘」歐洲,成績凸顯,全年銷量突破1.4萬輛。名爵ZS車系海外年銷量突破6萬輛,在英國、泰國、海灣六國、中東等市場名列前茅,當之無愧「全球爆款SUV」。

的確,王曉秋助力了上汽自主品牌出海。2019年,名爵作為急先鋒遠銷至英國、挪威、荷蘭、德國、澳新等發達市場在內的60多個國家,在英國、泰國、智利、澳新、印度、中東GCC等快速形成7個「規模級」市場。在英國,以155.6%的銷量增長率成為增長最快品牌,銷量過萬。而諷刺的是,這一切都不妨礙輿論戲謔MG是從英倫范逐漸降級為小鎮青年。

王曉秋是一個能夠沉的住氣的人,無論是面對成績,還是面對問題,他都很少真正情緒外露。眼下市場洗牌的壓力,他早有預感:「中國汽車工業的冬天已經提前來了,這個嚴冬不是一個月兩個月,有可能是兩年。」

有了中肯的認識還需要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因為,不得不承認的殘酷現實是,作為上汽自主最重要的兩張牌,榮威和MG的品牌力屢遭質疑。

2019年,王曉秋和上汽「活下來」了,可「活下來」就是勝利了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上汽連續三個月正增長 眾多造車新勢力卻爆雷 透露出啥信號

?汽車記者,汽車視評,記錄汽車

汽車市場或正在回歸理性。

7月6日消息,上汽集團宣布連續三個月銷量正增長,6月銷量47.9萬輛,同比增長2.8%。這是上汽集團,繼4月份零售銷量同比轉正後,實現連續三個月正增長,二季度環比一季度增長101.8%。這意味著上汽集團銷量已經回復到正常水平。

上汽寧德時代合資公司奠基儀式

由此,上汽集團在市場中頗有些「定海神針」的意味,其銷量和股價企穩,或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已經脫離新冠疫情的不良影響,以及造車新勢力蜂擁而起的亂世沖擊,重新回歸到理性發展的正常軌道。這對所有市場參與者來說是好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上汽集團全面進軍汽車晶元產業,這是家怎麼樣的公司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晶元短缺問題仍在蔓延,不少傳統汽車製造商開始聯手軟體企業共同研發,也有不少車企選擇自力更生,自給自足。而從國內來看,近期,繼長城汽車之後,又一家國內車企集團即將全面進軍汽車晶元產業。

第一財經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上汽集團下屬企業上汽乘用車已與智能晶元產業“獨角獸”地平線在近期敲定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通過與地平線的全面戰略合作,上汽集團將以上汽乘用車為載體,將其在智能網聯化領域的技術成果與地平線的智能晶元、視覺感知演算法、數據閉環技術能力相結合,一方面緩解晶元短缺帶來的產能危機,另一方面也寄希望能夠共同打造出可以對標特斯拉FSD的下一代智駕域控制器和系統方案。

上汽集團是國內 A 股市場最大的汽車上市公司,旗下包攬主要整車企業包括乘用車公司(榮威&名爵)、上汽大通、上汽大眾、上汽通用汽車、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維柯、上汽依維柯紅岩、上海申沃等。

上汽通用五菱上個月宣布,旗下全球小型純電動車(GSEV)系列產品宏光 MINIEV、新寶駿 E300/E300Plus、寶駿 E200 和寶駿 E100 累計銷量突破 30 萬輛。

㈤ 上汽汽車集團公司的發展歷史

上汽集團,全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SAIC Motor。它目前已經發展為一家跨國型汽車廠商,其總部在中國上海。上汽集團是中國四大汽車廠商之一,與之並列的還有長安汽車、一汽集團以及東風汽車。在2011年,上汽集團年產量突破400萬輛,成為了中國目前第一大汽車製造商。
上汽集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當時上汽的前身是毛澤東時代為數不多的汽車廠商。上汽第一輛汽車就是在那個時候誕生,名為SH760。目前,上海汽車與多家外國車企有合資關系,包括大眾、通用汽車在內,這些合作對象都是國際上鼎鼎大名的汽車製造廠商。目前上汽集團既有合資品牌,也有自主品牌。目前,上汽的主要兩個自主品牌為MG以及上汽榮威(英文名:Roewe)。
● 在上世紀末崛起的上汽集團
如果說此前介紹的奇瑞和吉利都比較嫩的話,那麼上汽則可說有一番歷史。去追溯上汽集團的歷史,那麼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是抗日戰爭時期。那個時候的上汽是一家小型汽車組裝工廠。當然,真正形成規模,開始大批量生產汽車那也是最近10年來的事情了。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對汽車的需求開始有所增長,當然這個特殊時期,國內許多工業都百廢待興。上汽集團真正崛起的時間,應該在1984年與德國大眾集團簽訂協議,在1985年成了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開始批量生產上海大眾桑塔納,如今桑塔納和上海大眾幾乎是兩個分不開的概念了,盡管現在上汽主推的車型早已不是桑塔納。
上世紀90年代,上汽集團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它在這段時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整個供應鏈體系,在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上都大幅度提高。在上汽與大眾汽車合作初期,桑塔納的大部分部件都是由德國大眾提供,之後更多零部件逐漸由上汽提供。在1987年時,桑塔納的部件中只有輪胎、收音機以及天線是國產的,而到了1998年,整車超過90%的部件都由當地生產商提供。加速國產化這一點也是上海市政府當時促成的結果,可以說上汽的成功離不開上海市政府的支持。
不可置否,上汽集團早期的成功與和德國大眾的成功合作有莫大的關系。大概是看到了這種成功合作帶來的機遇,1997年6月,通用汽車集團也決定和上汽集團合作,建立了合資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與通用的合作同樣非常成功,在2000年-2004年,上汽集團總銷量較之前翻了一倍,其中大部分就來自上海通用的貢獻。
● 憑借MG品牌打入歐洲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團通過收購獲得的英國MG品牌於2011年4月13日在英國的長橋(Longbridge)工廠正式開始量產,量產車型為MG6。雖然這個品牌是英國的,但目前已經完全歸屬中國上汽集團旗下,能在海外建廠生產值得肯定,尤其是在英國這種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除了在英國進行投產外,上汽集團在今年(2012年)6月,在美國密歇根州伯明翰市由其旗下的美國分公司上海汽車工業美國分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Instries Corp. USA Inc.)開設了新的北美管理中心。開幕式還邀請到了美國密歇根州州長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以及通用汽車的高層管理。因此很有可能上汽集團和通用汽車的合作將不僅限於在中國,很可能還會延伸至北美。
● 目前中國最強大汽車廠商之一
1996年的時候,上汽集團的年總產量為30萬輛,如今上汽集團的年總產量已經超過300萬輛,增長幅度超過十倍。2010年,上汽集團年產量達到358萬輛,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製造商。2011年上汽集團整車銷量突破400萬輛,銷量同比增長12%,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9.5個百分點。這也標志著上汽集團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汽車企業之一。
上汽集團相比許多自主品牌,相對更有歷史。但我們將上汽集團的發展史看下來,才知道上汽真正的崛起是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其地位的穩固和高速發展都是在近20年左右的時間內發生的。而上汽集團的「發家史」也恰好是一個「合資史」,早期與德國大眾的合作以及後來去美國通用汽車的合作都是上汽集團高速發展的重要轉折點。但我們要討論的是自主品牌,而不是合資品牌。接下來,我們要來看看真正屬於上汽自己的品牌。
● 榮威品牌
榮威是上汽集團真正具有完全自主權的品牌,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品牌。於2006年10月推出,取意「創新殊榮、威儀四海」。榮威的品牌在6年時間裡面發展迅速,其產品已經覆蓋中級車與中高級車市場,「科技化」已經成為榮威汽車的品牌標簽。榮威品牌口號為「品位,科技,實現」。目前,榮威在售車型有榮威950、榮威750、榮威550、榮威350以及榮威W5。
● 榮威750
作為國內首款實現量產的具有純正英倫設計及技術基因的中高級轎車,榮威750廣泛應用了歐洲高檔車技術,而它所具有的優雅經典的外形、激情澎湃的動力,更貼合了社會進取族群在價值和審美取向上的趨勢。同時,榮威的推出,也標志著上汽創造性整合國際國內優勢資源,高起點地打造自主汽車品牌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源於網路分享。。。

㈥ 上汽集團發布「十四五」規劃,為何各行各業都會制定「十四五規劃」

我們國家每隔五年就會制定一個規劃,並且也會讓這個規劃得到一個比較好的實施,而且我們也會讓自身一個比較好的目標。因為我們覺得如果能夠制定一個比較好的規劃的話,就相當於我們能夠有一個比較正確的目標,而且也有一個很好的方向,這就會讓我們更加好的去發展自己的國家,而且也能夠讓我們的國家有越來越美好的未來。我們覺得這樣做是十分正確的,而且也能夠讓我們國家有一個更好的前途,我們能夠為此更加努力的發展自身。

其實不僅是我們國家會制定規劃,各行各業都會讓自己制定一個規劃,因為各行各業都想要讓自身有一個更好的發展,而且也想要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潮流,只有制定一個比較好的規劃,才能夠讓自身一個更好的發展方向。而且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身有一個更好的平台去發展,這其實也是為了讓企業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上汽集團發布“十四五”規劃,為何各行各業都會制定“十四五規劃”?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其實我覺得之所以各行各業都要制定十四五規劃,就是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因為時代的發展要求是需要我們這么做的,而且也能夠讓各行各業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如果各行各業都能夠制定一個十四五規劃的話,就能夠比較好地去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並且也能夠讓自身不被時代落後,並且不被時代淘汰。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麼想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㈦ 上汽集團豪賭氫戰略,5年內推10款燃料電池車

9月13日,上海嘉定,在第五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開幕前夕,上汽集團發布了企業最新氫戰略規劃。這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首個「氫戰略」,同時亮相的還有全球首款燃料電池MPV——上汽大通MAXUSEUNIQ7。

王曉秋表示,在產品方面,上汽集團將堅持從市場用戶需求出發打造「低成本、長續航、高可靠性」的整車產品,瞄準「長壽命、高性能、高功率」不斷完善和發展技術,全力加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落地。此外,上汽集團也將與寶武集團、上海機場集團、上海化工區、嘉定區等一道,助力「長三角氫走廊」、「長江經濟帶氫能生態圈」平台建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上汽集團全球化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經營管理者環境的變化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技術變革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首先是技術的變革和全球化的問題。在所有能改變競爭規劃的因素中,技術變革屬於最顯著的一種因素。技術變革對知識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來說意味著三層含義:第一,人力資源管理的技術條件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以往所進行的大量文書事務性工作將為快速的信息處理工具所取代。譬如說,企業的人員招聘和甄選錄用工作將會因為的流行而變得方便快捷多了。自動績效評估系統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業績考核的復雜性和人力成本。電子績效支持體系(EPS)的運用將使得新員工培訓的效率大為提高。甚至有人樂觀地認為:「只要你知道怎麼寫支票,你就會知道怎麼用Quicken(一種培訓軟體)。」第二,技術變革意味著知識型企業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識型員工」,而非體力勞動者和事人員。這些知識型員工不願意受到嚴密的監督,更傾向於一種寬松、自由的工作環境;同時,他們的流動性增大,並且力圖通過將其才智售賣給出價最高的企業實現個人收入和地位最大化。對於企業的正規制度能發揮多大的效用,他們往往表示懷疑。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的職能和理念都應該有相應的調整和轉變。新型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應該有助於將知識員工的個人目標及特性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三,技術變革使得員工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遠程通信、在家上班、彈性工作制、工作的重新設計等等新工作方法的出現,改變了員工的工作、家庭關系,也為人力資源的考核、培訓、激勵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和挑戰。·全球化在知識經濟時代,技術的革新為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技術支持。許多企業走出了國界。跨國公司的興盛帶來了經濟的全球化和一體化,有的學者甚至認為,無邊界組織已經撲面而來。全球化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第一,隨著企業走向世界市場,跨國界的合作與聯盟正在變得日益普遍。這種戰略聯盟的出現,意味著企業在知識的創造與傳播、共享方面找到了一個新型的途徑,也使得跨國人力資源戰略聯盟與競爭合作成為可能。第二,全球化帶來了跨文化的交融與磨合。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工作團隊在同一個項目上進行合作並分享信息。對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來說,回應全球化與文化多樣化是一個必須面對的選擇,管理者不僅要承認文化差異,而且還要重視文化差異其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跨文化和多元化培訓的問題。·組織變革技術創新是知識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主導動力,也是現代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基本途徑和有效手段。然而,技術創新也不是獨立存在的,它總是以一定的企業組織結構、制度、文化背景的,同時又會對企業的組織和管理制度的變革產生重要的影響。縱觀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從家長制到直線制,再到職能制、事業部制、矩陣制的發展過程中,貫穿著從集權到分權的轉變、從縱向到扁平的轉變。與此相適應,人力資源管理也經歷了一個從以工作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再到以工作和人為中心的相互選擇階段。因此,可以這么說,組織的變革與創新總是受到所處時代核心技術發展約束的,而現代企業的發展歷程不但是知識技術革命的擴散過程,也是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創新過程。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和變革理論和實踐變革這個大背景。近幾十年來,企業的技術基礎和外部競爭合作「形成了一個組織、管理和策略上的新紀元」。扁平化組織、企業重組、再造工程風靡一時,而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也逐漸向柔性管理、人本管理體制、團體運作等管理方式邁進。·傳統工作分析方法的動搖技術變化、全球化、組織變革對員工工作的最直接影響是傳統工作分析方法的動搖。員工的工作性質開始變得模糊起來了(比如說在家上班,彈性工作制);工作的范圍變革更加寬泛了;工作是以工作團隊、項目組的方式開展;工作的業績很大程度上取愉於項目組成員對知識的創造、傳播和應用所做的貢獻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協調與合作關系;工作的設定應地體現出「反應荊」的色彩;知識型員工要求工作更具有挑戰性、獨立性、多樣化和技術性。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工作分析方法就有些顯得時守境遷了,正式的工作說明書,與其說一種工具,倒不如說是一種障礙。由於工作性質的變化,工作的要求和職責許可權開始門類得更富有靈活性了。因此,工作規劃、績效評估工作的職責范圍、工作的業務流程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新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應該體現出工作定義上的轉變。

㈨ 中國四大汽車集團的發展規劃

中國一汽:
投資額:「十二五」規劃投資98億元,獲科技部「863」計劃最新項目的7.2億元研發經費。
投資落實情況:中國一汽發布「藍途戰略」,計劃推出13款乘用車和3款商用車共計16款新能源車。一汽還在「十二五」規劃中強調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將以強混客車、強混中高級及以上轎車、插電式中級轎車和純電動經濟型轎車為主打商品,重點突破包括動力電機、機電耦合、動力電池、整車控制以及必須電子化的關鍵零部件等60項核心技術。
研發部門:一汽技術中心下設的電動汽車研發部。
中國長安:
投資額:100億元。據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徐留平介紹,該集團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是「十年三步走」:到2012年將在新能源汽車上重點投資10億元,全力推動純電驅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提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銷售佔有率達到20%;到2015年,實現綜合實力基本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到2020年將形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銷售佔有率達到30%,超過100萬輛。
投資落實情況:長安汽車已掌握了整車系統集成和標定匹配、一體化專用發動機設計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獲得純電動、PLUG-IN、混合動力技術專利144項,其中發明專利52項。在混合動力領域,長安汽車已掌握中度混合動力的關鍵技術及控制策略,基本突破重度混合動力技術難關,成功繞開豐田的技術壁壘和標准封鎖。長安汽車集團A股增發計劃是長安實現產業升級,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前期步驟。在未來幾年內,長安將陸續投入100億元用於科技創新,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堅持按照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三頭並進的模式,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和自主研發產品的戰略升級。
研發部門:長安集團下設的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
東風集團:
投資額:30億元
投資落實情況:未來5年,東風將投入30億元用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預計2012年、2013年有產品面世,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及純電動汽車。到2015年,東風混合動力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萬輛,具備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條件並形成5萬輛的產銷規模。
研發部門:東風集團下設的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上汽集團:
投資額:120億元
投資落實情況:從2010年開始,上汽集團累計投入孵化費用7.9億元。2010年,榮威750中混項目按計劃投放市場,順利達到20%節油率的挑戰目標;榮威550插電強混項目已完成整車安全性能驗證和碰撞試驗,進入功能樣車試制階段;2012年,榮威550插電式強混轎車將上市。
純電動小車項目已進入模擬樣車開發階段;上汽自行開發的榮威350EV樣車、E1和榮威350V2G純電動概念車還分別參加了世界電動車大會和上海世博會的展演。同時,在新能源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建設上,電池系統的合資公司已承接起上汽插電強混項目和電動車項目的部分開發工作;新能源汽車電機研發合作項目也已正式簽約,集成式起動機、發電機、驅動電機和電力電子等關鍵零部件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去年年底,上汽自主品牌混合動力轎車已實現批量投產,產品節油率可達20%。
研發部門: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事業部。

㈩ 上汽助推「申程出行」,出行服務領域或成新機遇

作者說:繼「享道出行」後上汽再推「申程出行」,向出行服務領域轉型能否成為傳統車企發展新機遇?

「新出行綜合體」布局

「未來車企、經銷商靠著賣車賺錢的日子將會一去不復返。」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歐了出行董事長張文輝曾在2019年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感慨,他認為,2025年以後移動出行服務將成為傳統車企利潤增長點。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與2030年上汽集團發展戰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黑市換匯技巧 瀏覽:676
中國鐵建股票歷史最低價格 瀏覽:862
2月23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36
股指期貨一手漲跌多少點爆倉 瀏覽:611
新華制葯最新資金流向 瀏覽:30
秋林集團投資者索賠 瀏覽:311
2014年中國銀行貸款利率是多少 瀏覽:886
股票雙鴨頭 瀏覽:500
多少錢可以炒股票 瀏覽:597
粘膠短仟股票 瀏覽:982
外匯分為那些 瀏覽:488
怎麼發現一字板的股票 瀏覽:948
鼎譽融資租賃深圳 瀏覽:440
海航投資金控 瀏覽:469
澄西新榮股票 瀏覽:765
共青城乾和投資創始人 瀏覽:346
怎樣學做貸款這行業 瀏覽:778
現貨白銀投資k線 瀏覽:200
大陸期貨開戶不入金可以嗎 瀏覽:377
湖南信託官網 瀏覽: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