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CL價值鏈分析
TCL手機的制勝之道
TCL集團與1999年進入手機市場。2001年TCL的手機銷售收入達億元,利潤達到3.2億元,是其它所有國產手機贏利總和的兩倍多;2002年10月,TCL手機以三年銷售收入增長263.3倍的業績被著名的會計事務所德勒公司評為2002年亞太地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企業第一名;2003年2月世界上專業的移動產業市場調查機構之一 ——美國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的統計表明:TCL手機在2002年實際生產量為639萬台,世界排名僅次於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另外據TCL披露的相關信息,2002年TCL的手機業務實現銷售收入82億元,贏利超過10億人民幣,以絕對優勢遠超所有國產品牌。TCL手機的制勝之道是什麼呢?分析、回顧TCL手機的發展軌跡,筆者總結為以下5點:
一、高端產品路線
在前幾年甚至現在,很多輿論都認為:由於我國廠商不擁有核心的晶元技術,國產手機若要突破洋品牌的重圍,理應以市場跟隨者甚至補缺者的角色從競爭不甚激烈的低端做起,等到低端做好了再去開發高檔產品。然而,TCL集團沒有附和這一戰略模式。在1999年進入手機市場後,TCL移動就主要開發價位在2000-3000元之間的產品。在主營高端產品的戰略導向下,2001年TCL售出150萬部手機,利潤超過3個億;而同期主要做低端市場的波導銷了300多萬部手機,利潤卻僅為7000萬。在2002年TCL銷售的手機中的90%是中高檔產品,由此搏得的利潤超過10億人民幣,遠遠勝出其它國產品牌。
TCL以高端產品開拓手機市場。首先,在獲取豐厚的邊際利潤的同時,大的利潤空間也為TCL移動與其它中外品牌的競爭提供了廣闊的迴旋餘地。其次,國產手機推出高檔產品,可以有效樹立國產手機在消費者心中高品質、高科技的形象,這對於扭轉我國消費者對國產手機的偏見、消除其購買的心理障礙具有積極的作用。再次,由於TCL移動是我國第一個切入高端手機市場的企業,這一舉措本身在震撼手機市場的同時,眾多媒體為此做的大量廉價報道也使得TCL品牌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雖然由此獲得的新聞效應難以精確估量,但在2000年10月TCL的高檔手機推出後,由人民郵電報組織的國產手機品牌認知調查中,TCL手機一舉奪冠。
其實,回顧TCL集團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說她的產品開發似乎具有走高端路線的傳統。80年代做電話機時TCL直接開發的是按鍵式的,進入彩電市場後,直接上的是大屏幕。該策略為當年TCL的後法制人立下了汗馬功勞。市場結果證明,在今天TCL手機走高端路線同樣是成功的。
二、研發實力優勢
高端產品意味著產品本身在功能、質量等各個方面都具有優良的品質。而這一切都需要強力的技術保障做後盾,研發實力是高端產品重要的競爭基點。在萬明堅博士「打價值戰,不打價格戰」的口號導引下,TCL移動一直重視其技術能力的培育和創新。目前TCL手機已經與微軟、愛立信、高通、英特爾等國際著名企業開展了深入的技術合作,在國內建立手機研究院的同時,還在海外設立了研發中心,積極招攬人才。目前公司現有博士、碩士研發人員100多人,研發人數達500人,在國內眾多的手機生產廠商中,TCL移動已成為技術創新能力最強的企業。在其雄厚的技術基礎之上,TCL在國產品牌中第一個推出了折疊式手機、第一款男性高檔手機、第一款PDA手機,這為TCL的高端產品戰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技術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方面,TCL手機由實際出發,採用「定位追趕,重點突破,局部創新」的研發戰略,堅持通過局部技術創新謀求技術優勢。比如在產品的造型方面,TCL由亞洲人的臉型特點出發,通過對手機外觀的大膽設計,推出了人性化的我國第一款折疊式翻蓋手機;在產品的顏色方面,TCL手機採用歐美先進油料並加以改進後,使其顏色增到包括象牙白、玫瑰紅等數十種,並且在質量上保證了耐磨和不褪色;針對市場上不斷要求在款式、尺寸和功能方面進行改進和變化的消費者,目前TCL移動的技術力量已經能夠保證每月推出5款新型手機的能力,有效地適應了市場的需求。
三、差異化的競爭導向
十年前手持一部大哥大是成功人士的標志之一,但現在您決不會因為在街頭看到某君攜帶一部手機而認為他是成功者。但如果發現他的手機上鑲有一顆光彩奪目的鑽石時您又會做何判斷呢?
將自己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能夠有效區別是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在手機消費大眾化的今天,在與其它高檔手機的性能、質量相差不明顯的情況下,TCL手機的外觀便成了公司塑造產品差異的重心。TCL移動通過將自己產品完美的品質和具有愛情、成功、吉祥和永恆等文化內涵的寶石相結合,成功突破了手機僅僅為一種高科技產品的概念,它更可以被看成是一種具有特定象徵意義的文化產品;從而有效提升了產品形象,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價值。一款TCL寶石手機不再僅僅具有通訊的功能,同時它也體現了消費者的品位、尊貴和氣派,從根本上滿足了目標消費者的心理訴求。據報道,2001年1月TCL移動推出全球第一款鑽石手機後,雖然其零售價達萬元以上,但銷售情況亦相當可觀。同年情人節TCL專為成功、白領人士定做的系列寶石手機隆重上市,當天便售出3000部,整個二月份銷量達2萬部,之後幾乎每個月銷量都要翻一番。顯然,TCL手機的差異化競爭戰略有力地拓展了目標市場。
四、營銷網路優勢
廠商對市場的管理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對營銷通路的控制上。通路管理不善在容易產生壞帳問題的同時,也難以建立規范的價格管理體系。價格紊亂勢必滋生區域間竄貨現象。結果是市場遭受破壞,生產廠商難以把握市場競爭態勢而產生營銷決策出現偏差等系列問題。
與其它國內外各大手機廠商相比,TCL移動的營銷通路是一直受眾多對手所羨慕的。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TCL集團作為一家綜合性企業一直以超前的理念和行動積極推動著營銷網路的建設,使其網路終端一直延伸到了城鄉結合部。目前TCL移動已建立起了以七大區為中心的、覆蓋全國的營銷網路,市場銷售的核心競爭力已經形成。並且早在1997年TCL集團就投入近億元開始建立企業內部的ERP系統以全面整合TCL的研發、製造和銷售業務流程。通過前些年TCL內聯網進銷存系統的升級,TCL集團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速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為TCL手機對市場做出迅速反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0年10月26日TCL移動又與中郵普泰建立了戰略聯盟,由中郵普泰公司作為TCL999D手機全國總經銷商。這次製造業和流通業的強強聯合進一步強化了TCL移動在物流控制、市場佔領方面的速度優勢。
在「合縱連橫,深度分銷」和「建立高效的掌控終端的銷售網路」的營銷戰略指引下,TCL移動在營銷模式上以創造適應市場需求的現代營銷網路為目標而不斷探索、變革;目前隨著產品線的延伸,為有效整合通路資源,各省區正逐步建立起與經銷商互惠互利、共圖發展的合作聯盟,以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雙贏局面。
五、服務品牌化
手機作為一種大眾化消費品,若要在與其它品牌的競爭中贏得優勢,除了需要產品本身卓越的品質和獨特的附加價值外,產品的售後服務更是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良好的服務可以加強廠商與消費者的溝通,提升品牌形象,增加顧客的信賴。TCL在進入手機市場四年以來,一直堅持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傾力推進手機服務品牌化。讓我們回眸一下幾年以來她的系列服務策略:2000年,TCL率先提出了貼心消費者的「三包政策」;2001年,聘請韓國影星金喜善擔任TCL移動天使形象代言人,全力塑造國際級服務品牌;2002年,啟動「千家站,萬名工程師,百萬用戶大回訪」客戶服務營銷工程;2003年3月13日TCL由重慶市長安汽車廠購買的1000輛流動服務專車開始奔赴TCL手機全國服務網點,這標志著以重慶為始發站的TCL移動「百市千車萬里行,貼心服務入社區」大型服務工程又在全國拉開了帷幕。在服務品牌建設上,TCL移動的目標是用今後2-3年的時間把TCL「移動天使,貼心服務」鑄造成國內第一手機服務品牌。為此,TCL移動是不遺餘力的。在「百市千車萬里行,貼心服務入社區」啟動儀式上TCL的高層人士杜小鵬談到:「TCL將全面導入六個西格瑪管理理念,進一步提升公司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全面打造企業客戶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今年投入到客戶服務的費用預計將超過1億人民幣。」截至目前,TCL手機已在全國建立了1200多個服務網點,擁有9000多名高素質高水平的服務工程師。在服務網路的管理上,以「統一標准,分級管理,嚴格考核」為原則,按照優化和拓展服務網路,加強服務信息系統的建設,加強跟顧客的直接接觸和溝通互動等五條工作主線全力推進客戶服務工作。
對廠家的任何經營手段而言,取得良好效益在於能否獲得社會和廣大的消費者的認可。TCL手機幾年來以不懈地投入追求著「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服務」,以良好的服務意識和高效、貼心的專業服務有力地詮釋了企業「為顧客創造價值」的經營宗旨。社會和眾多的消費者是最公正的仲裁者。2001年,TCL移動榮獲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開展的「2001年中國國產手機品牌用戶服務滿意度調查」中的「最佳服務創新獎」;2002年TCL移動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評選而獲得「全國產品質量售後服務雙達標先進企業獎」;2002年度TCL移動也是中國消費者報評出的「優質服務先進單位」;2002年TCL移動在客戶服務方面受到的政府、媒體獎勵總計達20多次,收到TCL手機用戶的感謝信達8000多封。至此,我們有理由斷言:TCL移動出眾的服務優勢對TCL手機的銷售收入三年增長263.3倍的業績的產生同樣是功不可沒的。
2. TCL集團的「走出去」有自己的特點, 請問這種做法對其他中國企業有什麼借鑒意義
其實意義就在於{出去到別的地方學習一下別人的管理方法}
3. TCL集團公司怎樣
TCL集團公司還是非常優抄秀的知名企業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1年,是全球性規模經營的消費類電子企業集團之一,廣州2010年亞運會合作夥伴,總部位於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區TCL科技大廈。旗下擁有TCL集團、TCL多媒體科技、TCL通訊科技、通力電子等四家上市公司。形成多媒體、通訊、家電和部品四大產業集團,以及房地產及投資業務群,物流及服務業務群。
4. TCL集團進入美國需做什麼工作用什麼調研方法
需要會英語
5. TCL今後發展前景如何
發展前景非常不錯,產品質量過硬,售後服務非常好。
6. TCL集團的發展史
26年來,TCL從一個生產錄音磁帶的惠州小企業成長為品牌價值高達362億元的大型消費電子企業集團。創新是TCL保持高速成長的秘訣。「彩電是一個開放競爭的行業。要想讓企業更具競爭力,就要在創新方面不斷尋求突破。」李東生提出的「變革創新,知行合一」的企業主題,已經成為TCL發展的原動力。
多年來,TCL對於創新的信念是堅定不移的。2005年是TCL國際化邁出最大步伐的一年,同時也是TCL成長以來最為艱難的一年。當年,TCL投入巨資與法國湯姆遜公司聯合搭建起國際化的彩電製造、銷售和研發平台,初期盈利能力不容樂觀,加上集團移動業務的下滑,使得整體經營業績受到較大影響。
據TCL公開披露的財務報告顯示,集團利潤在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但即使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TCL的研發投入依然保持在一個高水平。2005年TCL對產品設計研發的投入占其營業總收入的4%,達到21億元。2006年,在吸收合資公司彩電技術的基礎上,TCL的研發投入依然達到19億元。
不懈的創新投入,結出了累累碩果。去年,TCL創新的屏幕菜單式調節方式更是取得了美國電視核心技術領域中的最高榮譽艾美獎。TCL自主設計的液晶電視背光控制晶元採用「自然光」技術,能夠自動對屏幕亮度進行調節,不僅使顯示屏能耗降低54%,更提高了動、靜態對比度和畫質。
近年來,在彩電核心技術領域,TCL共取得了液晶電視「自然光」技術、等離子顯示驅動與控制技術、I2C快速生產線設計技術、微縫電視屏幕牆技術、麗彩晶元設計技術等10多項創新。從2001年開始,TCL的專利申請數量就以每年約50%的速度在增長,截至2006年專利申請累計超過1000多項。通過自主創新,TCL在彩電、手機和電腦等核心產業都增強了技術競爭力。新產品收入佔到集團總收入的60%以上,平均每3天就有2件新品面世。
TCL特色的技術創新系統,是TCL保持持續成長的關鍵。TCL將他們的創新秘訣歸結為「一個模式」和「三大要點」,即逆向創新模式:從引進吸收到自主創新,從局部創新到全面創新,從外圍技術到核心技術。
TCL建立了完備的技術創新保障體系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實現了研發項目、知識產權、技術標准、技術類組織、技術交流與合作的統一協調管理。集團先後投資3億元成立了工業研究院。目前,集團直接參與研究和試驗發展人員達1500多名,中高級技術人才占總人數40%以上。國際先進水平的開發軟體、儀器、設備5000多台套。回顧TCL集團的發展史,我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TCL對於技術的渴求。
在不斷加大對自身研發投入的同時,TCL也積極通過合資、並購增強自身技術實力。TCL大膽走向國際,重組湯姆遜公司的彩電業務,使得企業創新在數字技術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目前,TCL與國際知名公司建立了6個聯合實驗室,有力地保障了高起點的技術研發。
集團內部研發資源的積累和全球設計、研發資源的整合為TCL產品技術的提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TCL集團整體海外銷售首次超過國內銷售,譜寫了集團發展的新篇章。
2007年,TCL的盈利獲得強勁增長,實現全年扭虧已然勝券在握。第三季度,TCL集團共實現營業收入98
7.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化的智能產品製造及互聯網應用服回務企業集團,整體在深交所上答市(SZ.000100),旗下另擁有四家上市公司: TCL多媒體電子(01070 .HK)、TCL通訊科技(02618. HK)、TCL顯示科技(00334.HK)、通力電子(01249. HK)。同時,翰林匯(835281)在新三板掛牌。
法定代表人:李東生
成立時間:1982-03-11
注冊資本:1354964.8507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000000011990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技術開發區十九號小區
8. TCL 公司 實力到底有多雄厚
TCL集團是由一個小型地方國有企業發展起來的,目前雖然已經發展到比較大的規模,但與國外企業相比,TCL的整體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企業還有許多和現代企業管理體制及市場經濟機制不相適應的地方。為此,去年初TCL集團公司提出二次創業,確立了具體的目標和任務,並在許多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完成了部分企業的體制改革,開發了新技術和新產品,實施了綜合經營戰略;在更新經營觀念、建立新的經營機制以及企業文化建設方面,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為什麼TCL要進行經營變革呢?這是因為我國的經濟體制正在進行根本性的變革、企業的經營環境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企業若不能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主動變革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和竟爭能力,就難以繼續生存和發展。 在市場方面,我們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已形成了買方市場,特別是近年來市場有效需求的增長正在下降。據國內貿易部提供的資料,我國消費市場高速增長一直是帶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消費市場增長率逐年下降: 1997年市場增長是13%,1998年市場增長將降至10.5%。過去由高速增長的市場帶動起來的經濟增長格局已發生變化,大部分消費品供過於求,造成許多產品領域過度競爭,彩電、 VCD等,都面對供過於求的過度競爭市場,這勢必將淘汰一部分企業,而且這種淘汰的趨勢正在加快,市場競爭更趨激烈。 在竟爭對手方面,早期中小規模、經營管理不善、產品落後、營銷能力不強的企業已逐步被淘汰,現在TCL面臨的主要對手有三類:第一類是原來基礎好、經營機制轉換比較早的大型國有控股企業,如聯想、方正、長虹、海爾、康佳、海信等;第二類是近年來由新的經營機制發展起來的民營或混合型經濟企業,如華為、創維、廈華、步步高、愛多、僑興等;第三類是跨國公司在華所設企業,如索尼、東芝、松下、貝爾、三星、LG、飛利浦等。與這些國際跨國企業和已完成經營機制轉換的國內大型企業相比, TCL在企業綜合實力、經營管理水平、技術開發能力等方面並沒有優勢;在經營機制、營銷戰略、應變能力、經營成本等方面, TCL與民營、混合型經濟企業相比,也沒有多少優勢可言。 另一方面,市場競爭也對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以往,企業憑借自己某些方面的優勢,就能爭得一席之地。1993年TCL上彩電項目時,在技術、生產方面並無優勢可言,只是將市場的優勢和經營體制的優勢比較好的發揮起來,然後再逐步加強產品開發和生產能力,使得TCL在很短的時間內崛起。但若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按這種方式搞同樣一個新項目,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企業所面臨的對手與市場已發生了變化。現在,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就必須具備綜合優勢,必須適應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要求,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競爭力。 正是因為這種嚴酷的競爭現實,一大批曾經輝煌的中國企業現已陷入困境。北京一家雜志社做了一個調查,中國首屆一百名優秀企業家所代表的企業,十年後存活下來的只有15%左右。所以,在以往十幾年改革開放中崛起的中國企業,能夠保持競爭力、實現持續發展的不多。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點是這些企業未能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發展的要求,在經營管理上缺乏變革創新,從而在競爭中逐步喪失了自己的優勢。國際知名企業微軟公司 d總裁有句名言:「我的企業離破產只有 12個月「。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企業無法不斷地創新進步,也許一年後就不復存在。一個在國際信息業執牛耳的企業尚且有這種危機意識,何況一個正在成長的企業? TCL更應不斷地給自己敲響警鍾,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危機憂患意識。 因此,進行經營變革以提高競爭力,這是關乎企業生存發展的大問題。正是基於以上考慮,TCL在危機憂患意識的驅動下,全面開展了企業經營變革和管理創新活動,要為自身爭取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我們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領導和員工共同遵循的價值觀。企業文化應該是全體員工思想觀念的提升概括,而不完全是一種從上到下的灌輸。經營變革、管理創新的過程,就是企業經營理念的實踐和傳播過程。經營變革、管理創新一方面要對企業過去成功的經營思想、觀念、方法、體制等進行回顧和總結,使之更廣泛地為企業員工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則應根據企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積極主動地改善不足之處,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更新經營觀念,建立更有效率的組織結構,以獲得更大的成功。同時,全體員工在向企業發展目標共同努力的過程中,逐步達成對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行為准則的共識,從而形成能保障企業實現「創中國名牌、建一流企業」目標的企業文化體系。 多年來, TCL一直倡導用企業精神激勵員工為實現發展目標而共同努力。 TCL創業初期提出「廉潔奉公、思想統一、雷厲風行、富有成效」的企業口號; 1993年初, TCL提出「團結開拓、艱苦拼搏」的企業精神,並為企業精神作了明確定義。TCL之所以能夠實現高速增長,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全體TCL人特別是管理幹部,能將企業精神貫徹到工作實踐中去。這些企業精神,是TCL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保證TCL事業繼續發展的思想基礎。企業的明天,是昨天和今天的繼續。TCL十分看重企業文化建設,就是要把最能推動TCL發展的思想、觀念、精神、作風進行總結、提升,使之規范化、系統化,並廣泛地為全體TCL人理解、接受,並成為其自覺行為。 為了企業下一步求得更大的發展,TCL重新確定了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並系統表述為:企業經營目標:創中國名牌,建一流企業。 經營宗旨:為顧客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機會,為社會創造效益。 企業精神:敬業,團隊,創新。 所謂TCL的目標—「創中國名牌「。就是要創立一個馳名全球市場的中國名牌,因為只有首先成為中國名牌,才能爭取創世界名牌;「建一流企業」,就是要建設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企業。而一流企業的標准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個是綜合企業,另一個是具有國際競爭力。TCL目前已走向國際競爭,而且在國內已經直接參與與跨國企業的竟爭,所以企業的生存發展與競爭的度量標准,已不單單是指在國內競爭中能否生存與發展,更重要的是有無能力與那些跨國企業競爭。能否具備這種競爭能力,直接取決於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說,建立國際競爭力是衡量一流企業的標准;而另一方面,一流企業應該是一個綜合企業,能夠把握機會綜合發展,從而增強企業的整體實力。目前,我們的營銷網路功能正不斷擴展,並朝著多元綜合化經營方向發展,在金融方面,去年我們建立了結算中心,最終將使之發展成為財務公司,以加強企業的資本運營能力。 TCL的企業宗旨是「為顧客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機會,為社會創造效益「。其中「為顧客創造價值」—是TCL經營理念的重大進步,它改變了企業以利潤為中心的管理觀念,明確企業最重要的工作目標就是用高質量的產品、全方位的服務滿足社會廣大顧客的需求,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讓更多的顧客認同TCL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這就要求 TCL人在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把顧客的需求、市場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只要真正做到這一點, TCL的品牌, TCL的產品才會更有競爭力,企業也才能獲得更快的發展,會有更好的效益。展,依靠員工為實現企業目標共同努 「為員工創造機會」——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的生存和發力。同時,企業也是員工生存和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企業有責任滿足員工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要求,有責任為員工的發展、實現自我價值創造條件。為此,TCL要建立一個科學、公平的員工考核和價值評價體系,建立員工教育和培訓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使員工在企業能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機會,實現自己的事業追求,同時也獲得合理的回報和生活福利保障。 「為社會創造效益」——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過程,客觀上也是為社會創造效益的過程。TCL是國有控股企業,企業所創造的效益,在更大程度上是為社會創造效益,是為國家經濟的振興、為民族工業的發展盡力盡責,這是所有TCL人的使命。 TCL倡導的企業精神是「敬業、團隊、創新」,這是「團結開拓、艱苦拼搏」企業精神的延續和升華。 「敬業」是鼓勵為事業而獻身的精神,這種敬業實質上是TCL過去「艱苦拼搏」精神的延續;追求更高的工作目標,勇於承擔工作責任,掌握更好的工作技能,培養踏踏實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這種精神是以往TCL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保障今後繼續成功的基礎。 「團隊」是要求企業內部要有協作和配合的精神,營造企業和諧健康的工作環境,員工不但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同時也對集體的工作負責,對整個企業負責,提倡員工間互相鼓勵、互相關心和幫助。「團隊」精神包含了團結的內涵,但比團結的表述更為系統,更有積極的意義。 「創新」精神一直是TCL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創新包涵了「開拓」的內涵。 TCL從小到大,比別人走得更快,工作更有成效,靠的就是創新進取、勇於開拓的精神。這是支撐TCL高速成長的重要經營觀念, TCL只有在借鑒別人成功經驗基礎上不斷創新,才有可能超越對手。 TCL提出的企業經營目標、宗旨、精神,構成了一個相互支撐的企業文化體系,這也是我們企業和員工的使命宣言及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TCL就是要通過企業經營變革、管理創新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把企業經營理念變為TCL人的自覺行動,弘揚「敬業、團隊、創新「的企業精神。 實踐表明,國際競爭力實質上是在國內培養出來的,企業的競爭力實質上也是在企業內部培養出來的。TCL致力於經營變革、管理創新,最終目的是使我們企業的內部管理力度、考核力度、績效改進力度和優勝劣汰力度達到國際市場競爭的要求,以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創中國名牌、建一流企業」的目標。。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