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能興集團轉制

能興集團轉制

發布時間:2021-05-09 10:52:41

⑴ 總公司改制為上市作準備,改成某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增加了經營范圍

不會 經營范圍問題是非常小的問題 不會影響上市的 而且分公司是否增加經營范圍取決於實際經營需要 不是說一定要隨總公司變的
但是從我做上市的經驗來看 總公司如果改成純控股公司的話 是很難上市的 要有實際經營管理才行

⑵ 國有企業改制後成民營企業後商標是辦理變更還是轉讓

變更的情況是商標所有人,主體不變,只是換了公司名字,比如由市開頭的升級為省字開頭,公司全稱換了,加或減,變了幾個字,性質還是一樣,或者是換了地址.轉讓就是由這個所有人轉到另一個所有人了,商標所有人不一樣.根據您的話分析,應該是一種轉讓,這是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的轉移.由這個所有人轉移到另一個人或企業身上,之前的國企不會存在了。當時國家一些國企改為私企最麻煩的就是所有權的問題.

⑶ 國有企業有編制嗎

實際有4種。

1、享受公務員待遇的高層,遊走政商兩界,官商通吃。

2、一般領導幹部編,在企業內威風八面,但基本無機會到政界任職。

3、一般職工在編,當官無望,但保障有力。

4、合同直接聘用型,比勞務派遣和臨時工強不少,一般沒啥事到期都會續聘,但稍有風吹草動就先裁你,所以算半個編制。

(3)能興集團轉制擴展閱讀

國有企業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於歷史原因,國有企業的分類相當復雜。對於中國的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投資或持股超過50%的即為國有企業。 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乃至到20世紀末,國有企業一直是政府支持和扶植的對象。

國有企業的建立,其中政府稅收的很大部分都投入到國有企業中,大量的國有企業因此建立和出現,有的國有企業還是由原來的政府部門轉變而來的,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原來是郵電部,改為電信局,後來在20世紀九十年代末本世紀初改組成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電信企業。

中國的國有企業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登記注冊,資產的投入主體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就是國有企業。

⑷ 轉制後和原單位還有關系嗎

你好 很高興為你解答

你說 那個好的話

一般來說 組建新公司要好一點

⑸ 國企改制後怎麼樣

國企改制後 命運如何?
國企改制後 命運如何?

—— 一個國有大型企業改制失敗的反思(1)

作者:江河 時間:2006-09-25

在C公司的《改制方案》中,有這樣一句話:改制,是公司生存發展的唯一出路。

改制,真的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葯、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唯一正確抉擇嗎?

2005年9月,C公司改製成功,B集團並購了C公司85%的股份,成為C公司的控股大股東,人人欣喜若狂!

真如C公司《改制方案》所預言的,從此,C公司能夠走上興旺發展之路嗎?

時間,驗證了預言;

時間,做出了裁決。

前幾天,從B集團傳來消息,B集團的高層決策者們做出了一項決定:B集團並購C公司失敗。

並購者對購買來的企業失去了信心,做出了「並購失敗」的結論,還不是「失敗」嗎?正如一個人去買燈泡,回來一看介面不對,不能使用,這個人買燈泡的動作不是失敗的嗎?

B集團的高層決策還揭示了一個事實:C公司改制失敗。

我們暫且不論B公司為什麼要並購C公司,因為,倘若C公司沒有提出改制的要求,B公司是無論如何也並購不了C公司的。那麼,C公司為什麼會在「改制」上下注,並把改制看成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唯一出路呢?

要了解這些,我們還是要對C公司有所了解。

C公司原是60年代成立的國有大型企業,同眾多國有企業一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逐漸演變成公司體制的。尤其是2001年的那次改制,其上級主管機關掛牌成為A集團(現在是北京市國資委授權經營國有資產的83家企業之一),同時由於A集團的「拉郎配」,又執行了國家、北京市關於在國有企業改制中有關「獎勵有貢獻的經營者」的規定,將C公司搖身一變,成了「有限責任公司」:A集團控股95%,C公司的黨政領導成員人人有份,依靠「獎勵金」,佔有了公司5%的股份。

C公司總股本及注冊資本金8000萬元,從事的產業是製造業,具有國家一級企業資質。在C公司旗下,共有8個分公司,一個全資子公司,成月牙形分布在北京的北四環、東四環、南四環附近。

C公司為什麼決定改制?還是引用《C公司改制方案》的提法,更具有權威性。《C公司改制方案》中說:

一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做出了「關於深化企業制度改革的決定」,北京市國資委做出了關於「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總體部署,A集團在確定其主業及其發展戰略時,認定C公司所從事的產業是A集團的輔業,要求C公司必須進行輔業改制。

二是C公司所從事的產業,市場競爭越演越烈,而且與其相關聯的企業的體制早已進行了改革優化,同產業企業中非國有性質的企業大批涌現,為此,C公司和這些企業不在一條起跑線上,國有體制的弊端已充分暴露,非常被動。

三是就企業內部來看,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1、C公司主營收入利潤率連年下滑,2001年銷售收入3.6億元,實現利潤252萬元;2002年銷售收入3.4億元,實現利潤180萬元;2003年銷售收入2.9億元,實現利潤60萬元。2004年銷售收入3.0億元,實現利潤100萬元。

2、資金已經十分緊張,資產負債率高達98%。

3、管理較為傳統,人員負擔、債務負擔、以及歷史遺留問題形成的負擔過重等方面的問題。

4、經營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的問題,產權結構不合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董事會無法正常行使職權;運行機制不靈活,責權利不清,企業發展自主權受限。

理由夠充分的了!

看!國家政策在指導企業改制;市國資委在部署企業改制;A集團的發展戰略要求C公司改制;市場逼迫C公司改制……於是,得出結論:要生存、要發展,C公司只能選擇改制。進而得出結論——

改制是C公司生存發展的唯一出路。

C公司對改制給予怎樣的希望呢?我們還是引用《C公司改制方案》的提法,《C公司改制方案》中說:

C公司改制的目標是:通過整體改制,資產重組,建立「歸屬清晰、責權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通暢」的現代企業制度,改製成為具有一級企業資質的非國有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

當B集團參與C公司改制,並決定成為C公司的控股股東時,C公司對B集團寄以怎樣的希望呢?

B集團是民營企業,資金實力較為雄厚,企業總資產在20個億以上,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擁有十幾家子公司。相對C公司所從事的產業來說,B集團擁有市場和客戶,在其產業鏈中缺少C公司所從事的「製造」這樣一個環節,也缺少這方面的專業人才。近年來,他們一直在尋求一個一級資質的企業,融入他們的產業鏈,以充實、完整其產業鏈。C公司的條件,基本符合他們的要求。所以,B集團認為:對C公司的並購,是強強聯合,是豐富完善其產業鏈的戰略性合作。

C公司認為:改制融資重組後,B集團的資金實力可以緩解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B集團的市場、客戶等將使C公司的一級資質發揮更大的作用,C公司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將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更為重要的是:改制後,C公司將引進民營企業的管理理念,企業的經營機制、管理機制將全面進入市場,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好一個天衣無縫的互補!

正是雙方的這種互補,才使C公司對企業改制充滿了信心,對改制後的新企業更是充滿了希望。在《C公司改制方案》、以及在C公司改制後的《發展計劃》中,都提出了令人興奮的利潤目標——

「2005年企業進行整頓,保證利潤300萬,2006年經營利潤直取1800萬元!」

這不是C公司的「單相思」,而是改制期間,由A、B、C三個單位的高層決策者們共同議定的,B集團的董事長甚至還認為:這個指標太保守,他要用幾年的時間,把C公司打造成國家一流的製造公司!這個話,他還不止一次的在C公司的員工大會上講!

然而,事實是怎樣的呢?當改製成功的頌歌還余余在耳的時候,傳來的消息是——

2005年C公司經營虧損1200萬元;

2006年上半年繼續虧損,其數額在600萬元以上!

如果說2005年因為改制影響了企業效益,還有道理可講,但2005年9月改制結束,C公司已歸於B集團旗下,從2005年10月到2006年6月這9個月的時間里,C公司的經營虧損競達1000多萬元,這又如何解釋呢?

顯然,這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但這是事實,是時間給出的結論。在這鐵的事實面前,B集團不得不承認:並購C公司失敗。

這是為什麼呢?

筆者將對這一事件進行系列反思。

筆者相信,這些反思,對社會、對國企改制、對處在國企改制進程中的人們、對企業的發展、以及對各種體制的公司戰略管理等等,會有所發現,有所啟迪,有所警覺。

筆者希望,關心這一社會現象的人們共同探討,以求得企業發展、員工富有;求得投資者、企業、員工的最大利益。

我個人認為:
國企改制必須進行,效果是國企改革的國有資產本身前景不容樂觀,但改制後企業前景不可估量。

目前,國家有開始鼓勵國企高管持股,只是在政策措施上進一步進行規范和完善。採取的主要措施是增量持股。(2006年2月6日的中國經營報有報道)
在江蘇頗受爭議的仇和當上副省長,其著名論斷「能賣不股,能股不租,以賣為主」的論斷正得到了國家的認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不關繫到國計民生戰略發展需要的國企,不改制是等死,改制的結果對國有資產來說是找死。無論是如今改良好的「MBO」,還是被國家認同的仇和的論斷,實際上都是國企在等死和找死上的掙扎。

但這些改制和改革,對企業而言,應該是尋找到了一線希望,而且這線希望生存下來的希望比較大,因為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因為對管理者來說付出與所得實現了對等。不再是干多干少一個樣。

⑹ 勝利油田改制企業近況

你好:全市油田改制企業名單
序號
企業名稱
所在縣區
1
勝利油田利豐工貿有限公司
東營區
2
山東勝利通海集團有限公司
河口區
3
山東勝利新大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東營區
4
勝利油田長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市直
5
勝利油田新邦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區
6
勝利油田勝利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市直
7
山東廣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區
8
勝利油田勝利動力機械有限公司
市直
9
勝利油田長龍橡塑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區
10
勝利油田勝利評估咨詢有限公司
東營區
11
山東勝油固井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東營區
12
勝利油田龍璽石油工程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開發區
13
勝利油田勝利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市直
14
勝利油田中勝實業有限公司
市直
15
勝利油田高原石油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開發區
16
勝利油田勝利自動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區
17
勝利油田渤海固井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河口區
18
勝利油田中心醫院
市直
19
勝利油田康貝工貿有限公司
20
勝利油田孚瑞特石油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市直
21
山東勝油鑽采機械有限公司
東營區
22
勝利油田博友泥漿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區
23
山東海盛海洋工程集團公司
河口區
24
勝利油田勝利泵業有限公司
25
勝利油田金島實業有限公司
河口區
26
勝利油田北方實業有限公司
河口區
27
勝利油田勝大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市直
28
勝利油田固邦石油裝備有限公司
東營區
29
勝利油田集興石化安裝有限公司
東營區
30
勝利油田供應方圓石油裝備有限公司
東營區
31
勝利油田勝利報業發展有限公司
東營區
32
勝利油田勝源實業開發有限公司
東營區
33
勝利油田富邦實業有限公司
墾利縣
34
勝利油田東方實業投資有限公司
河口區
35
勝利油田勝興實業有限公司
東營區
36
勝利油田勝華實業有限公司
東營區
37
勝利油田新海興達有限公司
東營區
38
勝利油田奧凱龍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開發區
39
勝利油田勝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區
40
勝利油田海勝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河口區
41
勝利油田管具公司
河口區
42
勝利油田鴻勝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東營區
43
山東勝利方圓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開發區

勝利油田的改革目前已進入了關鍵階段,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建設適應勝利油田改革,具有特色的企業文化呢?其一,職工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是建立與油田改革相適應的企業文化的當務之急;其二,增強職工的科技意識與競爭意識,是打造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文化的關鍵所在;其三,實現企業文化向深層次延伸,是拓寬企業文化的必然趨勢。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哦!滿意請採納,謝謝。

⑺ 李慧:吳敬璉憑什麼發怒 改革真的沒有失誤嗎

李慧 在人們眼裡一向是德高望重、一副溫文爾雅學者形象的吳敬璉先生,終於在人們面前也有怒容滿面的時候了,起因是國內某雜志披露了包括吳敬璉在內的幾位知名經濟學家,擔任中石油、中國聯通等公司的獨立董事,文章由此懷疑並得出結論,經濟學家與資本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這種關系也考驗了經濟學家的公信力。吳敬璉先生憤憤不平地說:「我請你 指出,這四個公司都是國有股公司,請你指出我和哪個利益集團結盟。」其實,吳敬璉先生憤怒的不是地方,因為「利益集團」一詞恰恰是出自於吳敬璉先生之口,這實在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做法。
吳敬璉先生可能忘記了自己最近的高論:「什麼人可能反對改革?一個是既得利益集團,一個是貧困群體。他們可能在反市場體制上結成聯盟。打著彌補市場缺陷的口號,大眾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會就此改變。」確切地講,多數人過去對吳老先生一直很尊重,從來沒有懷疑過,吳老先生每次的大作出來,或是有新的觀點必定是最先了解。但是,每每對照吳老先生的理論,拿到實踐中去檢驗,卻總是有不少疑惑。大家都知道,吳敬璉先生可謂是中國市場化改革的始作俑者,其影響力之大甚至被冠以「吳市場」的稱號。但是,特別奇怪的是,一直主張市場化改革的吳敬璉先生最近卻一直在主張要反思改革。 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既然是正確的,怎麼又忽然會跑出個既得利益集團和貧困群體來,貧困群體是哪些,這個大家都知道;而既得利益集團是哪些,這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問題,卻感興趣的問題,吳先生卻不再繼續說下去。吳敬璉先生不告訴大家既得利益集團究竟是哪些,卻要讓人告訴他「請你指出我和哪個利益集團結盟?」這實在是令人不解的做法。而此前吳先生卻一再地提醒我們,要警惕既得利益者的反抗。市場化改革是吳老先生最先從理論上提出來的,但是,市場化改革走到了今天,卻出現了這么多的問題,那這樣看來,吳老先生「有人力圖把人們引向反市場化改革的方向」的觀點就有問題了,這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叫做自相矛盾;從邏輯思維的角度,就叫做把人來回「忽悠」。 哲學的「終結者」維特根斯坦在他的成名作《邏輯哲學論》中有一段名言:「凡能夠說的,都應當說清楚;凡不能夠說的,就應當保持沉默。」 能說清楚的您就明說,說不清楚的就不要誤導別人,但吳敬璉先生卻危言聳聽地製造出一個驚人的噱頭,並故作高深地擺弄玄機,這怎麼能是嚴肅的「一流經濟學者」的做法呢?既然吳先生一再地提醒我們,要警惕既得利益者的反抗,而吳先生又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所以,大家猜一猜哪些是既得利益者就很正常。那麼,我們懷疑別人是沒有問題的,但有人懷疑您與利益集團有瓜葛,您就受傷害了,可是,您如果明確地說出來——國有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不是既得利益者不就完了么?但您為什麼就不明說出來,非要讓大家互相猜疑呢? 要說吳敬璉先生確實是中國少有敢說真話的學者,也確實是為改革作過貢獻的專家,吳敬璉先生每一次關於改革的大論,的確是讓人耳目一新的,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我非常系統地研究了吳敬璉先生的改革理論,可就像著名學者何新呼籲的那樣「經濟學家搞垮中國!——驚醒!」因為我得出了一個令我非常吃驚的觀點,最後,及至像何新先生一樣,驚出了一身冷汗!當我把吳敬璉先生的觀點前後梳理到一起的時候,卻看到了自相矛盾、語言混亂、沒有邏輯的一面,特別是吳敬璉先生信誓旦旦地駁斥主流經濟學家誤導改革的時候,沒有看到一點實事求是的理論分析和有明確邏輯思維的觀點。 比如吳敬璉先生一會兒說改革是成功的,一會兒有說改革是失敗的;一會兒說改革是對的,一會兒卻呼籲要對改革進行反思。改革既然是對的、沒有問題的還要反思什麼呢?那一反思還不就是說改革有問題的了唄!所以,吳敬璉先生馬上就拋出來第二個觀點,警惕有人反對改革。不過,吳先生有時說話是很懇切的:「2004年到2005年期間爆發了關於我國改革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中國應當向何處去的大爭論。這種情況向我們表明,認真反思我國改革的成就和不足,它所面臨的問題和明確今後的方向,就成為一種迫切的需要。」但是,他一轉眼又對《第一財經日報》說:「對於改革中出現的反思,我們首先要弄清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而不是去問持有這些態度的人的動機,如果凡事都問動機,就復雜了。」 改革真的就是正確的,沒有錯誤的嗎?錯了,因為改革是社會利益的大調整,。每一次社會的變革就意味著一次社會結構的調整,也就標志著社會平衡新的調整,而打破平衡就意味著得到和失去。所以,改革對不同的社會群體來說,認識是不同的,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碗來罵娘」的現象早就不新鮮了。特別是那種盲目提倡市場化,卻忽視了對市場規律的認識,忽視了市場風險的防範,忽視了市場化進程中,國家體制市場化的同步改革,出現的那種嚴重的「偽市場化傾向」,或者打著發展市場經濟的旗號,卻做著與市場經濟不相干或者是相反的勾當,這樣的「改革」能是正確的嗎?吳敬璉先生自己不是也談到:「使目前改革陷入困境的,實際上就是這個權貴資本主義,或權貴資本主義指導下的改革。」 實際問題根本不是「改革是對的,但要對改革反思」的問題,而是要正確地把握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旗幟鮮明地反對假改革,堅定不移地用改革的精神來捍衛真正的改革,而這種假改革就是發展市場經濟最大的危險。此外,市場化體系並不是把發達國家的模式照抄照搬過來就行了,市場化的推進還與文化傳統有著莫大的淵源,否則為什麼現代市場經濟首先在西方形成,而不是在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東方出現? 這些問題都是很值得我們探討,並都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市場經濟的本質的。吳敬璉先生信誓旦旦地說,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是「水火不容」的,但是,哪些是計劃經濟,哪些是市場經濟卻沒有明確的指出來,相反,大家倒是感覺隨著科技的進步,市場中的計劃手段不是減少了,而是越來越強了,而有些該開放的市場反而更加集中化了。 針對市場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吳老先生也說了,市場經濟么,也不是完全正確的,市場經濟也有好、壞之分。敢情這樣的話您早說呀!我們特別想讓您明確地說出來,究竟應該怎樣認識改革,那些是好的市場經濟,那些是壞的市場經濟,這事情不就簡單了么?可是,吳敬璉先生至今也沒有說出來。應當說,翻開吳敬璉先生的煌煌巨著《當代中國的經濟改革》,著實是令人欣慰的,因為在中國經過了20多年的經濟改革後,不管是人們對改革的爭論也好,不管是理論家們對改革的探討也好,迄今為止,尚沒有專家、學者對改革給出一個清晰和比較系統的回答。盡管關於中國改革的文章、著作表面上熱鬧,但是,每每當我們想要從中找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的時候,卻發現這些冠冕堂皇的東西大多要麼是做出一個聳人聽聞的結論,要麼是對過程做一個簡單回顧,很難從根本上說明問題。 吳敬璉先生這本題目很大的著作,與以前那些關於中國改革的文章、著作幾乎沒有什麼兩樣,雖然結構上看起來非常完美,理論上也似乎無可挑剔,但關於改革的定義、改革的前提、改革的目標、改革的方法、改革的宗旨、改革的理論、改革的路徑依賴竟無一涉及。既然是談改革,為什麼這些關鍵的問題不談呢?為什麼不能給改革一個清晰明確的答案呢?特別是對改革為什麼會「攻而尤堅」?改革為什麼會出成績?改革為什麼會出問題?真改革和假改革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會有人對改革喝「倒彩」?為什麼改革這么一個大課題,迄今卻沒有人能深入地研究下去?等等這些過去我們大家都經常談論的問題,根本就找不到一個清晰的回答。雖然吳敬璉先生可謂是改革巨擘,此書的題目也很大,但是,主要的問題一個也沒有說,這樣的研究方法能告訴人們什麼呢?充其量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為政策做「注腳」,或是套上一個冠冕堂皇的經濟學「帽子」,這是否也說明「主流經濟學家」那套虛偽、虛無、虛誇的研究方法過時了呢? 我不知道吳敬璉先生是怎樣研究改革的,但是,我必須提醒吳敬璉先生和那些所謂的「主流經濟學家」們,對改革的研究不是在書齋里能夠得出的產物,那些憑著東拼西湊得來的、一知半解的西方經濟學理論現抄照賣,而不去根據中國的現實進行深入的實踐,卻提出一堆似是而非、空洞乏味的「改革方案」是不靈的。那些到處掛名、見好處就要,只知道為了職稱而研究卻不能專心做學問,只知道緊跟政策而沒有自己理論的學者也是難以做到的;那些借著考察為名到處觀光游覽、到處讓人簇擁著宣講指點改革的領導們更是不可能做到的。對改革的探討必須能有細致入微的敏銳觀察,並能就每一個問題都抓住緊緊不放,堅持不懈地深入下去,才能最終找到事物的本源。也只有長期地深入到實踐中去,親自參與並廣博地涉獵,而不是置身事外的說教者,只有那些真正是以天下為己任,不懼付出者,才能挑起對改革認識的這個重任。 改革不僅是一門高深的理論,更是一門豐富的社會實踐學,你必須親自去遍嘗改革的酸甜苦辣,比如讓下崗的經濟學家研究失業問題,讓住過醫院的病人討論醫療改革的問題,讓學校的學生和老師參與教育改革的設計,讓開過煤礦的老闆解決煤礦的安全問題,讓民營企業的老闆討論發展民營經濟的問題,讓政府的官員體驗一下打工的感覺,讓教育部門的官員當一段時間小學生,這樣才能對改革有更深的體會和認識,就能提出更多的問題。吳敬璉先生呼籲不要把經濟學家個人的學術品德、個人品德聯系在一起。但是,這里我要明確地告訴吳敬璉先生,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是不能研究好社會改革問題的。因為我至今沒有聽說過「主流經濟學家」中,有誰這樣做過研究的。所以,我真的懷疑,你們那些個經濟學家的研究課題,究竟要研究的是些什麼東西?
為什麼市場經濟已經走了一半,但是,本應當是有經濟學家指出市場經濟和改革的理論問題,卻竟沒有人能說清楚?因為大多理論解釋僅僅是從原始交易行為的角度來分析,可分析到最後還是又把問題歸為到了開始的結論,結果是使之成為了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卻始終沒有找到真正的症結。為什麼改革早已進入「深水區」了,但是,關於這些問題的理論研究仍是一片模糊。再搞不好,市場化改革就快成了「邯鄲學步」里那個燕國壽陵人了,「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所以,「堅持改革不動搖,市場化的方向不能變」,給人們的感覺就好像是經濟學家跟在政策後面「喊口號」,而沒有反映出您老的真實水平。所以,我們就想讓您老說清楚,市場經濟究竟是什麼?市場化的模式都不清楚,改革的方向和目標都沒有,我們究竟如何繼續地改革走下去。 我還特別想問一問您老:哪些是計劃經濟的手段?哪些是市場經濟的手段?哪些是好的市場經濟?哪些是壞的市場經濟?因為在中國的改革進入到了攻堅階段的時候,對改革的本質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深入的挖掘是十分必要的,不了解這一點,改革就無法深入地進行下去,特別是您老指出了改革出現的四個重大缺陷問題究竟該咋解決。您呼籲對改革進行系統的總結和反思更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迄今為止,我們尚沒有看到對中國的改革有比較系統的研究成果出現。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理論是要有預見性和對現實的指導作用的,否則,就不能稱之為正確的理論了,中國革命的實踐不是早就證明了這一點了嗎? 我們過去總是認為經濟學家是對的,但現在我們不應當這樣想了。沒有拿到實踐中檢驗的理論是不能稱之為理論的。 有人也講了,改革的理論是對的,但是對改革的執行是有錯誤的,學者是左右不了現實的,所以,有人說經濟學家對改革的影響不大。比如吳老先生就談到:「使目前改革陷入困境的,實際上就是這個權貴資本主義,或權貴資本主義指導下的改革。」 這我們可就更搞不明白了,請問,你說一個死掉的孔夫子有多大的作用?但那個在世時周遊列國卻處處碰壁的孔夫子,他的理論不是堵住了老百姓的嘴,維護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嗎?如果沒有儒家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思想禁錮,中國文化又何至於後來衰落了呢?雖然,經濟學家並沒有直接參與到改革之中,但是,如果經濟學家的理論有問題,卻足以用來堵住群眾的嘴,讓人們的思想不能自由的呼吸。更何況哪有不考慮現實環境的理論呢?如果沒有經濟學家為市場化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市場化改革怎麼能搞起來呢?而市場化改革出現問題,卻與經濟學家的理論毫無瓜葛,這樣的說法是難以服眾的,而經濟學家也是難辭其咎的。所以,不是經濟學家的理論有問題,就是經濟學家本身出了問題。 為什麼人們都在談論改革,但卻往往浮於表面,而未能對改革有比較系統而深刻的研究呢?一個現象可以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發,在中國經濟學家爭相攀比學歷,卻忽視社會實踐的方面,他們甚至不如大思想家孔子,因為孔子不僅終生恪守並倡導「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他甚至更早於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了「自知自己無知」的命題。孔子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即便如此,他還是認為自己:「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不僅承認自己的無知,還舉例說對農夫的提問都不知所以然。這種思想開放的態度是中國經濟學家所不能及的。所以,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沒有真正的經濟學家,竟然得到比較一致的同意?因為,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而不承認自己的無知的人才是真的無知。
郎咸平先生曾提出這樣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為什麼整個社會竟然沒有制衡措施,為什麼任由錯誤思維主導經濟發展呢?我的結論是由於政府壟斷了公共決策,再加上少數專家學者壟斷了輿論,在沒有全社會的集體參與和集思廣益之下,形成了少數人壟斷改革路徑的選擇——而且是一個破壞社會環境的錯誤路徑。」所以,人們早就從中國「主流經濟學家」的驚天語錄,以及他們關於改革的「高論」中看到了他們自相矛盾、不學無術、投機鑽營、利慾熏心的面目了。這些「經濟學家」究竟有沒有什麼真實的水平?是只能跟著政策製造所謂的空洞理論,還是只能生吞活剝地搞一些西方已經淘汰的乏味「先進」理論呢?今天人們對中國「主流經濟學家」的詰問,與當年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中,人們試圖將腐朽的儒家文化逐出主流文化舞台的道理是一樣的。 事實上,在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郎咸平現象」問題上,就郎咸平先生的個人力量來講,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就郎咸平先生所闡述的事實卻極具沖擊力量的。所以,我們看到網友對郎咸平先生理論的熱烈追捧,而不是對郎咸平先生本人的盲目崇拜,這正是一種理性精神的回歸,也是中國從改革開放走向開放變革的新標志。有一位自稱自己是「主流經濟學家」陣營里的李肅先生,曾公開挑戰郎咸平先生,他要與郎先生叫陣辯論的五大問題是「郎咸平教授是不是中國改革歷史和產業大勢的無知者、郎咸平教授是不是國企改革大局和效率追求的破壞者、郎咸平教授是不是金融工具創新大事的阻擾者、郎咸平教授是不是經理人股權激勵機制的扼殺者和郎咸平教授是不是企業家群體的惡意攻擊者?」在此,我只是想把這五個問題前面的名字換一下,就是把「郎咸平」的名字換成「吳敬璉」,不知吳敬璉先生將做何回答?

⑻ 改革企業體制的改制後的問題

從國有體制過渡到非國有體制,由從屬於上級公司的企業過渡成為自主型的市場化經營主體,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企業去做。企業改制後需在以下方面關注的這幾個關鍵問題: 企業雖然已經由國有企業改製成為非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了,管理體制變了,但企業的內部機制沒有變,特別是人的觀念還沒有變。大家擁護股份制,認為企業需要自主權,但股份制企業如何運作,自主權如何行使,多數人沒有清楚的認識;大家認為國有體制下企業弊端多,改制後應該調整,但如果自己成為被改革對象,就會不高興、有情緒,甚至不接受;大家認為改制後企業要強調效率,以效益為中心,但自己卻不願意調整工作心態,增強責任意識,提高工作水平……,部分公司領導人及較多員工在思維方式和行事方式上並沒有真正轉變國有企業原有的作風。
企業改制首先要從人改起。在改制的初期,其核心就是人的問題,同時也是阻力是最大的問題,但不管阻力有多大,人的觀念都要逐步調整。
一是要對改制的實質性轉變和改制後的企業運作有清晰的認識;
二是要對員工與企業的關系進行重新定位和界定;
三是在企業市場化的過程中要逐步實行人的市場化;
四是要把企業的經營風險告訴大家,讓每一個企業都有危機感。「預則立,不預則廢」,人因安樂而怠惰,企業改革不能等所有人都理解後再進行,理解要改,不理解在改的過程中去逐步理解。對人的工作要講科學,更要講藝術,企業人觀念必須轉變。 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特徵和重要體現。對外,法人治理結構是一道防火牆,它可以抵禦來自外界對企業的干預和干擾;對內,法人治理結構是建立在出資者所有權與法人財產權相分離的基礎上,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分權制衡的企業組織制度和企業運行機制。
第一,法人治理結構是一種契約關系。法人治理結構各方實際上都是通過契約紐帶發生關系的。出資者——股東授權董事會經營企業,這是一種信任託管;董事會對經理層是一種委託代理關系,通過委託代理合同明確雙方的責權利;監事會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行使監督權,董事會和經理層按照相關的契約接受監督,各方都有明確的權力邊界。這種契約的形式包括公司法、公司章程和有關的聘用合同、委託書、股東會決議、董事會決議等。
第二,法人治理結構是一種制度安排。法人治理結構是適應現代企業產權制度的根本特點——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而選擇的一種制度結構。公司法梳理了治理結構框架的一般要求,而公司章程則規定了法人治理結構的特殊要求,如股權的確立、各權力機構的許可權、議事程序、表決方式,以及信任託管、委託代理關系的確立與取消等。法人治理結構各方遵循公司法與公司章程的制度規定行事,現代公司就是在這種科學的制度安排下運轉的。
第三,法人治理結構是一種權力制衡機制。有權力,就應有制衡。法人治理結構的「三會四權」(「三會」指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四權」指出資者所有權、法人財產權、出資者監督權、法人代理權)都應是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的。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在各自的一定范圍內獨立行使權力,承擔相應責任,享有相應利益;同時又是彼此制約的,誰都沒有無限的權力。
第四,法人治理結構是一種基於特定產權的經濟民主形式。在這種分權的治理結構中,各方均有充分的表達自己權力意志的機會,誰都不允許濫用權力。由民主投票產生的決議具有法律保障,任何人都無權推翻。
既然法人治理結構對於現代企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有必要不斷規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從一些改制後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現狀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董事會與經理層的定位和分工問題 。從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定位來看,董事會是公司的決策和評價機構,經理層是公司的執行機構,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法人治理結構中核心的是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的定位、分工和職權劃分問題。股東會將公司經營權託管給董事會,董事會再將管理權委託給經理層,為防止董事會和經理層不正當行使履行職權,股東會派出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經理層履行職權進行監督。股東會與董事會、董事會與經理層是委託代理關系,股東會與監事會是委派與被委派關系,董事會、經理層受監事會的監督。因此,董事會不能越俎代庖,干經理層的事;經理層不能責權混淆,做董事會的主;監事會也不能隨意干預董事會、經理層的事務。
(2)「新三會」與「老三會」的工作協調問題 。所謂「新三會」,就是指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的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所謂「老三會」,指的是在改制前的國有體制下產生、改制後公司依然存在的公司黨委會、工會和職工代表大會。「新三會」作為現代企業經濟活動的權利中心,行使公司的「四權」,即公司的出資者所有權、法人財產權、出資者監督權、法人代理權;「老三會」在現代企業運行過程中,要進行重新定位,著重從保證企業守法經營、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方面,對企業經營和管理活動進行引導和監督,並為「新三會」行使職權提供支持和服務。「新三會」要充分利用「老三會」的社會影響力和在職工中的公信力,善於發揮「老三會」的作用;「老三會」要調整自己的定位,不越位,更不能以維護職工利益為借口,與「新三會」相對抗。盡快理順公司「新三會」與「老三會」的關系,是企業改制後實現管理模式和經營方式轉變的重要問題。 管理的提升依賴於先進的管理技術、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還取決於企業上下一致的價值認同。公司在提升管理平台,引入先進管理技術和管理手段,創建適應企業發展要求的管理制度的同時,還要導入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意識,強化各項管理技能,從而使先進和適應的管理模式能夠在企業得到全面的推行。根據企業的實際現狀,企業理念和管理培訓主要應著重於以下方面:
(1)了解企業改制後的變革機遇與變革方式,由改革的阻擾者、觀望者轉變成為改革的支持者、參與者;
(2)了解企業發展環境,增強競爭和危機意識;
(3)了解企業發展的關鍵成功因素,提升對管理的認識;
(4)明確企業與企業人的關系,樹立新型的勞動觀念。

⑼ 央企改革概念股名單有哪些

2015央企重組概念股名單 央企重組改革企業股票一覽

航天 軍工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核科技(000777)

中國航天科技(000901)集團公司——航天機電(600151)、航天動力(600343)、火箭股份(600879)、中國衛星(600118)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信息(600271)、航天晨光(600501)、航天電器(002025)、航天通信(600677)、航天長峰(600855)、航天科技(000901)、中興通訊
(000063)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西飛國際(000768)、中航 精機(002013)、力源液壓(600765)、貴航股份(600523)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飛亞達、深南光A、深天馬、*ST宇航(000738)、哈飛股份(600038)、洪都航空(600316)、東安動力(600178)、昌河股份、南方摩托

中國船舶(600150)工業集團公司——廣船國際(600685)、中船股份(600072)、中國船舶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風帆股份(600482)、鑫茂科技(000836)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遼通化工
(000059)、新華光(600184)、北方天鳥、北方創業(600967)、晉西車軸(600495)、凌雲股份(600480)、北方國際(000065)、長春一東(600148)、北方股份(600262)

中國兵器裝備 集團公司——長安汽車 (000625)、中國嘉陵(600877)、ST天儀

●信息技術 更多概念股請關註:http://www.jhorg.com/news/gainiangu/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沙河股份(000014)、天通股份(600330)、華東電腦(600850)、四創電子(600990)

中國電子信息
產業集團公司——長城電腦(000066)、長城信息(000748)、長城開發(000021)、深桑達、夏新電子、中國軟體(600536)、上海貝嶺(600171)、華東科技(000727)、天通股份、中電廣通(600764)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上海郵通、成都電纜、南普天、東方通信(600776)、波導股份(600130)、東信和平(002017)、上海普天(600680)

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中衛國脈(600640)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ST大唐(600198)、高鴻股份(000851)

彩虹集團公司——彩虹股份(600707)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烽火通信(600498)

●石油石化

中國石油(601857)天然氣 集團公司——中油化建(600546)

中國石油化工
集團公司——中國石化(600028)、、S上石化(600688)、泰山石油(000554)、S武石油(000668)、S*ST石煉、S儀化(600871)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油工程(600583)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中化國際(600500)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河池化工(000953)、滄州大化(600230)、ST黃海(600579)、藍星清洗(000598)、星新材料
、藍星石化、天科股份(600378)

●電力能源

中國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長江電力(600900)

中國華能集團——華能國際(600011)、內蒙華電(600863)、北海港(000582)

中國大唐集團——桂冠電力(600236)、華銀電力(600744)、大唐發電(601991)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華電能源(600726)、華電國際(600027)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國電電力(600795)、長源電力(000966)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吉電股份(000875)、漳澤電力(000767)、九龍電力(600292)、上海電力(600021)

煤炭 科學研究總院——天地科技(600582)

中國葛洲壩(600068)集團公司——葛洲壩

●汽車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一汽夏利(000927)、一汽轎車(000800)、一汽四環(600742)、長春一東

東風汽車(600006)公司——東風汽車、東風科技(600081)

●機械

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ST阿繼(000922)

中國東方電氣(600875)集團公司——東方電機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軸研科技(002046)、中工國際(002051)、鼎盛天工(600335)

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時代新材(600458)

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ST匯通、時代新材

中國鐵路工程 總公司——中鐵二局(600528)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路橋建設(600263)、振華港機(600320)

中國福馬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林海股份(600099)、常林股份(600710)

●鋼鐵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鞍鋼股份(000898)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寶鋼股份(600019)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武鋼股份(600005)

中國中鋼集團公司——ST吉炭(000928)、中鋼天源(002057)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安泰科技(000969)、金自天正(600560)

新興鑄管(000778)集團有限公司——新興鑄管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攀渝鈦業(000515)、長城股份(000569)、攀鋼鋼釩(000629)

●有色

中鋁公司——中國鋁業(601600)、包頭鋁業、焦作萬方(000612)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五礦發展(600058)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色股份(000758)

北有色金屬 研究總院——有研硅股(600206)

北礦冶研究總院——北礦磁材(600980)

長沙礦冶研究院——金瑞科技(600390)

●航運

中國遠洋(601919)運輸 集團——中遠航運(600428)、中遠發展、中集集團(000039)

中國海運 (集團)公司——中海發展(600026)、中海海盛(600896)

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國國航(601111)

中國東方航空(600115)集團公司——東方航空

中國南方航空(600029)集團公司——南方航空

中國長江航運集團——長航油運(600087)、長航鳳凰(000520)

●地產

中國糧油食品集團——中糧地產(000031)、S吉生化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地產(000024)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萬科、東阿阿膠(000423)

中國房地產開發 集團公司——ST中房(600890)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保利地產(600048)

華僑城集團公司——華僑城、深康佳A

●農業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中水漁業 (000798)、中牧股份(600195)、SST中農

●旅遊

中國國旅集團公司——國旅聯合(600358)

中國中旅(集團)公司——中青旅(600138)

閱讀全文

與能興集團轉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鐵建股票歷史最低價格 瀏覽:862
2月23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36
股指期貨一手漲跌多少點爆倉 瀏覽:611
新華制葯最新資金流向 瀏覽:30
秋林集團投資者索賠 瀏覽:311
2014年中國銀行貸款利率是多少 瀏覽:886
股票雙鴨頭 瀏覽:500
多少錢可以炒股票 瀏覽:597
粘膠短仟股票 瀏覽:982
外匯分為那些 瀏覽:488
怎麼發現一字板的股票 瀏覽:948
鼎譽融資租賃深圳 瀏覽:440
海航投資金控 瀏覽:469
澄西新榮股票 瀏覽:765
共青城乾和投資創始人 瀏覽:346
怎樣學做貸款這行業 瀏覽:778
現貨白銀投資k線 瀏覽:200
大陸期貨開戶不入金可以嗎 瀏覽:377
湖南信託官網 瀏覽:654
典典養車融資 瀏覽: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