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近股價下降 因素
兩座大山壓頂 海外股市「折腰」
再度沖擊100美元的油價以及對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前景的憂慮,主導了昨日海外股市的交易。在這樣「兩座大山」的重壓下,從日本東京、中國香港到英國倫敦的各大股市21日再次競相「折腰」。日經225指數昨天重挫2.5%,跌至16個月來谷底;中國香港恆生指數暴跌4.2%,令本月的累計跌幅達到15%,接近近十年來的最大月跌幅;英國倫敦股市中盤大跌1.4%,巴黎股市則下挫1.9%。新加坡股市昨日出現近一個月來最大跌幅,海峽時報指數收跌2.7%,是10月22日以來最大跌幅。中國台灣股市收跌197點,跌幅2.3%。澳大利亞股市也下跌0.6%,至2個月以來最低點。其他地區股市也紛紛走低,印度股市下瀉3.5%,印尼股市跌2.1%,菲律賓股市跌0.9%,只有紐西蘭股市微漲0.1%。
從10月16日至今,滬深兩市股指跌幅均在20%左右。而在此輪調整行情出現前後,基金多有主動減倉現象,同樣握有上市公司大量股權的大股東們也「順勢而動」減持套現。據統計,從10月16日至今,共有49家上市公司發布大股東減持公告。其中,汕電力A、ST泰格、德美化工等公司的大股東對公司股票的減持幅度更是達到5%。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兩市股指處於震盪調整階段,股價的相對高企及對股指未來走勢的擔心使得上市公司大股東都迫不及待地將其持有的「虛擬資產」變成真金白銀,而限售股的相繼解禁則為大股東減持提供了契機。
股市連續調整,使得前期被單邊牛市而掩蓋的市場波動風險逐步暴露。據統計,截至11月20日披露的數據,兩市已有29隻開放式基金的單位凈值跌破1元。其中,已有3隻基金(包括2隻QDII基金)跌破0.90元關口。即便考慮分紅因素,上述事實也意味著,那些在面值附近認購上述29隻基金的持有人,必須直面其嚴峻的短期賬面損失局面。所謂的「新產品不敗」或是「1元面值基金更便宜」這兩大基金「神話」,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近期5000點保衛戰中多方暫時勝出,但並未形成群情激昂的持續反彈。相反由於成交量的匱乏,5000點作為市場高度認同的 「鐵底」,似乎有向「圍城」演變的趨勢。在年末這樣一個具有傳統性弱勢特徵的時段里,牛市延續的憧憬與盤面弱勢的現實正在成為矛盾
② 最近股票買什麼好
三季報剛剛公布完。根據證監會有關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定期報告公告前30日內,不得買賣本公司股票,但仍有不少上市公司高管「頂風作案」,在三季報披露窗口期違規買賣股票。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滬深兩市有11家上市公司高管在三季報披露前的30日內違規買賣自家公司股票。其中,違規減持的有6家,分別是沈陽機床、大龍地產、卧龍電氣、山河智能、華星化工、德美化工、金發科技;違規增持的有4家,分別是廣弘控股、浙江陽光、信立泰、海博股份。
在6家違規減持的公司中,卧龍電氣董事陳永苗套現金額最多。10月13日,陳永苗通過二級市場一口氣賣出自家公司股份15萬股,套現285萬元。而這距離卧龍電氣預約的三季報披露日10月23日僅有10天。而此前陳永苗還違規減持了一筆,其於9月25日賣出2600股,套現5.11萬元。
此外,山河智能、德美化工高管違規減持套現金額也在50萬以上。山河智能董事龔進在10月15日也大膽賣出公司股份12萬股,套現195.36萬元,公司預約的三季報披露日期則是10月26日。德美化工證券事務代表潘大可在9月28日減持了公司股份3.84萬股,套現58.4萬元,這距離24日發布三季報還不足30日。
與高管違規減持相比,上市公司高管違規增持的數量顯得有些「落後」。其中,浙江陽光董事徐國榮最為「慷慨」,其於10月9日大舉買入1.5萬股,花費金額為18.495萬元,這距離10月27日發布三季報不足30日。同日,信立泰高管張中行也違規買入1000股,共花費7.27萬元。此外,廣弘控股董事張碩城、海博股份監事周麗霞分別違規買入3000股、5000股。
對於近期出現的11家公司高管在三季報披露窗口期違規買賣股票的行為,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已見怪不怪了。一年有4期需披露業績報告,這里就有4個月不能買賣公司股票。再加上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以及交易所規定的其他時間,留給上市公司高管買賣股票的時間也就不多了。
轉載自:浙東財富網 [ http://www.zdslwz.com ]
本文鏈接地址:http://www.zdslwz.com/bencandy.php?fid=4&id=4761
③ 股票還會到6000點嗎
一定會的!但是什麼時候就不知道了
④ 請問今天大盤下挫是什麼原因
兩座大山壓頂 海外股市「折腰」
再度沖擊100美元的油價以及對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前景的憂慮,主導了昨日海外股市的交易。在這樣「兩座大山」的重壓下,從日本東京、中國香港到英國倫敦的各大股市21日再次競相「折腰」。日經225指數昨天重挫2.5%,跌至16個月來谷底;中國香港恆生指數暴跌4.2%,令本月的累計跌幅達到15%,接近近十年來的最大月跌幅;英國倫敦股市中盤大跌1.4%,巴黎股市則下挫1.9%。新加坡股市昨日出現近一個月來最大跌幅,海峽時報指數收跌2.7%,是10月22日以來最大跌幅。中國台灣股市收跌197點,跌幅2.3%。澳大利亞股市也下跌0.6%,至2個月以來最低點。其他地區股市也紛紛走低,印度股市下瀉3.5%,印尼股市跌2.1%,菲律賓股市跌0.9%,只有紐西蘭股市微漲0.1%。
從10月16日至今,滬深兩市股指跌幅均在20%左右。而在此輪調整行情出現前後,基金多有主動減倉現象,同樣握有上市公司大量股權的大股東們也「順勢而動」減持套現。據統計,從10月16日至今,共有49家上市公司發布大股東減持公告。其中,汕電力A、ST泰格、德美化工等公司的大股東對公司股票的減持幅度更是達到5%。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兩市股指處於震盪調整階段,股價的相對高企及對股指未來走勢的擔心使得上市公司大股東都迫不及待地將其持有的「虛擬資產」變成真金白銀,而限售股的相繼解禁則為大股東減持提供了契機。
股市連續調整,使得前期被單邊牛市而掩蓋的市場波動風險逐步暴露。據統計,截至11月20日披露的數據,兩市已有29隻開放式基金的單位凈值跌破1元。其中,已有3隻基金(包括2隻QDII基金)跌破0.90元關口。即便考慮分紅因素,上述事實也意味著,那些在面值附近認購上述29隻基金的持有人,必須直面其嚴峻的短期賬面損失局面。所謂的「新產品不敗」或是「1元面值基金更便宜」這兩大基金「神話」,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近期5000點保衛戰中多方暫時勝出,但並未形成群情激昂的持續反彈。相反由於成交量的匱乏,5000點作為市場高度認同的 「鐵底」,似乎有向「圍城」演變的趨勢。在年末這樣一個具有傳統性弱勢特徵的時段里,牛市延續的憧憬與盤面弱勢的現實正在成為矛盾
⑤ 電廣傳媒2012一季度賺錢嗎
你好,今年一季度,社保基金位列263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較2009年第四季度的197隻增加了66隻。一季度社保基金持股數量合計約17.25億股,較去年第四季度減少1976.33萬股,減少幅度為1.13%;持股市值合計為296.85億元,較去年第四季度減少12.29%。一季度社保基金持倉最多的5隻股票為:美的電器(000527,收盤價12.17元)6625萬股、上海汽車(600104,收盤價12.05元)6280萬股、國投電力(600886,收盤價7.41元)5466萬股、大秦鐵路(601006,收盤價8.40元)4683萬股、中國鐵建(601186,收盤價7.31元)4549萬股。社保基金一季度新進持有133隻股票,較2009年第四季度增加了60.24%;與此同時一季度還增持了46隻股票,減持了62隻股票,22隻個股的持股比例未發生變化。從增持個股的行業來看,社保基金增倉幅度較大的行業為機械設備、汽車、醫葯生物等行業的個股。其中鐵龍物流(600125,收盤價14.12元)、華菱鋼鐵(000932,收盤價4.12元)、上海汽車、寧波華翔(002048,收盤價11.51元)、電廣傳媒(000917,收盤價17.99元)、一汽轎車(000800,收盤價16.05元)、南京醫葯(600713,收盤價10.81元)等個股增持數均超過500萬股。從社保基金增持的行業來看,機械設備行業特別受到「寵愛」。數據顯示,一季度社保基金增持機械設備行業個股26隻,增持幅度達165.17%。在增持個股中,中國一重(601106,收盤價5.69元)、特變電工(600089,收盤價16.44元)、沈陽機床(000410,收盤價11.80元)、中國西電(601179,收盤價6.38元)、濰柴重機(000880,收盤價15.62元)為一季度新進。同時中航重機(600765,收盤價12.60元)、京山輕機(000821,收盤價5.65元)和天地科技(600582,收盤價22.22元)等個股在去年四季度就被社保基金買入,並且今年一季度再次獲得增持。針對社保基金配置上對機械、汽車、醫葯等行業的青睞,業內人士認為,這跟宏觀經濟政策密切相關。今年以來,國家偏向於調整經濟結構,從而推出了多項政策來刺激國內消費。從社保基金的倉位配置來看,其投資路線開始向產業鏈的中游轉移,同時迴避周期性行業,可以說是緊跟今年宏觀經濟政策展開的。從社保基金增持的情況來看,家電、汽車行業如美的電器、上海汽車、一汽轎車、蘇泊爾(002032,收盤價17.72元)等受益於國家刺激政策而得到增持;老白乾酒(600559,收盤價25.44元)、洋河股份(002304,收盤價147.25元)等食品飲料行業個股屬於日常消費領域,具有明顯抗周期性特點;德美化工(002054,收盤價18.35元)、赤天化(600227,收盤價5.11元)、雲天化(600096,收盤價17.19元)等化工行業個股則是因經濟好轉促使行業整體復甦;而對於南京醫葯、華東醫葯(000963,收盤價23.50元)、華邦制葯(002004,收盤價50.01元)等醫葯板塊公司的增持,業內人士認為,今年醫葯行業面臨出口加內需的雙重拉動,盈利性較強,且社保基金如此配置正好迴避了行業周期性低迷的風險。此外,社保基金對於中小板股票也格外青睞。一季度社保基金新進建倉比例居前十的公司中,中小板股票占據6席。而去年12月才登陸中小板的永太科技 (002326,收盤價49.38元)成為了社保新進建倉比例最大的公司,一季度社保基金601組合持倉297.78萬股,占流通盤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