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明光市上市公司

明光市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2021-05-14 11:18:15

Ⅰ 關於蚌埠的作文

蚌埠市,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京滬、淮南鐵路交點,是安徽省重要工商業城市,皖北的商貿中心與加工製造業中心、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也是省內僅次於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

現代珠城
蚌埠(Bengbu)又稱珠城,位於淮河中游、安徽東北部,跨中國南北分界線,擁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滬鐵路一等客站所在地、中國著名的水陸交通樞扭城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常住人口3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近100萬人。交通便利、基礎雄厚、物產富饒、景色優美、氣候宜人、人民好客,是蚌埠的主要特點。

蚌埠市北與濉溪縣、宿州市、靈璧縣、泗縣接壤,南與淮南市、鳳陽縣相連,東與明光市、江蘇省泗洪縣毗鄰,西與蒙城縣、鳳台縣搭界。京滬鐵路從境區中部縱貫南北,淮河自西向東流過境南,轄區大部分處於淮北平原南端。除淮上區外,蚌埠市區主要位於淮河南岸,所轄懷遠、五河、固鎮三縣則主要居於淮河北岸。三縣如同貝殼,城區如同珍珠,形成奇蚌含珠的有趣景象。 蚌埠地區位於中朝准地台南緣的淮河台坳中部,次級構造單元為蚌埠台拱。該區構造輪廓是以太古代變質岩所構成近東西向的復背斜為基礎,背斜北翼為新生代斷陷盆地,全區東西向和北東向斷裂發育,並有北西向線性構造。地層屬華北地層區,淮河地層分區。區內地層發育不全,基岩露頭零星,地表為大面積沉積物覆蓋。岩石地層除第四紀鬆散沉積物外,主要為侵入岩和變質岩。 蚌埠地區地區最大的自然地表水是淮河,自懷遠縣南湖村東1公里處入境,流經懷遠縣南端、蚌埠市區北端和五河縣南端,在五河縣東卡村以東出境,境內全長150.7公里。其中,在蚌埠市區北岸長16.8公里,南岸長28公里,河床寬600~800米,年平均徑流量263億立方米。 淮河以北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沱河、澮河、北淝河、澥河、渦河、芡河等;淮河以南較大的自然地表水僅有天河、龍子河等。人工河道有茨淮新河、懷洪新河等,均位於淮河以北。
璀璨的古代文明
蚌埠擁有璀璨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7300年前的雙墩文化,坐落在蚌埠市淮河北岸的小蚌埠雙墩村的「雙墩遺址」,是安徽省境內發現的一處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是淮河文化的突出代表。
大禹治水聖地
大禹治水聖地塗山,即位於今天的懷遠縣有4A級塗荊山風景區,塗山也是當年大禹治水時會諸侯之地,他在此娶塗山氏女為妻,並留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千古佳話,現存有塗山廟、啟母石、禹會村、千年銀杏、聖泉、靈泉等勝跡。每年農歷3月28日前後3天為禹王廟會,遠近百姓紛紛前來祭祀朝拜,感戴大禹的治水功德,場面盛大。
和氏璧發現之地
與塗山隔河相望的荊山,就是春秋時和氏璧發現之地。在荊山西面,仍存有卞和抱玉之地——「卞和洞」。相傳當年卞和在此發現絕世美玉,獻給楚王,卻不為楚王所識,卞和所獻的璧玉,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和氏璧。荊山還有蘇東坡贊譽的「天下第七泉」——白乳泉以及望淮樓、啟王宮等名景。特別是到六月石榴開花之時,滿山榴花似火燃燒,其景美不勝收。
霸王別姬的垓下古戰場
在固鎮鏡內,還有一處楚漢相爭鏖戰之處——垓下古戰場,現留有霸王城、韓信點將台、虞姬墓等遺跡。霸王別姬的故事就發生在蚌埠,很值得一游。垓下不僅因古霸王別姬而出名,還因其是春秋戰國的古城而引起中國考古界的震驚,垓下古城的發現與發掘,被評為2009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龍興之地鳳陽
蚌埠東20公里處的鳳陽縣,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家鄉,現有明代皇陵、朱元璋早年出家的寶剎古寺——龍興寺,有禪窟寺,有明代初期的中都城古建築和石碑碣,還有號稱「江北第一溶洞」的韭山洞。
美麗的龍湖風景區
在蚌埠東郊,有一片湖泊,相當於四個西湖的面積。相傳朱元璋兒童時代曾在這里放牛,此湖後被人稱為龍子湖。經過整治,龍子湖已經成為十分美麗的4A級風景區。在風景區,還有明代所建的湯和墓,墓前存有石人石獸。
誘人的淮河風光
淮河風光無限美,風台縣峽山峽、懷遠縣荊山峽、五河縣浮山峽為著名的淮河「三峽」,加之治淮工程中建造的淮河蚌埠閘,上橋水利樞紐工程等。乘船由蚌埠出發,可一覽淮河風姿及兩岸的風景名勝。
城市美景
經過多年建設,蚌埠市已經成為一個美麗的園林城市。市區有珠園、南山公園 、張公山公園,還有大氣磅礴的淮河文化廣場,淮河文化廣場有著亞洲最長的音樂噴泉,乃是市民休閑遊玩的好去處。
編輯本段科教文體
科技事業
蚌埠科技資源豐富,擁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40所、41所、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第214研究所等7個國家級科研院所以及91個地方科研機構,科技實力省內第二。現有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3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20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3個、省級科技創新服務中心2個。
醫學事業
蚌埠醫學事業非常先進,擁有蚌埠醫學院,還有蚌埠醫學院附屬醫院等近十家三甲醫院,服務幅射涵蓋蚌埠周邊地區,是皖北地區群眾醫療的首選之地。建國以來,蚌埠的醫學水平不斷提高,醫學成果不斷涌現。蚌埠藉醫學家劉同慶發現銅具有抗癌功能,並發明了相應的葯物,比西方國家的發現領先整整30年。
文化概況
蚌埠是花鼓燈、泗洲戲的發源地,以上項目均已申報國家及世界文化遺產。 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4個,總藏書量37.2萬冊,比上年增長2.2%。 文化事業不斷繁榮。《鼓鄉情韻》參加第四屆CCTV舞蹈大賽奪冠,歌曲《好一個花鼓燈》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蚌埠雙墩1號墓和禹墟遺址發掘進展順利並取得一定成果。
教育事業
蚌埠擁有安徽財經大學等高等院校10所,各類職業教育院校34所,每年輸送畢業生2萬多人、培養熟練技術工人2.3萬人。 蚌埠有普通教育學校1255所, 普通中學193所(高中40所,初中153所),小學957所,幼兒園100所,特殊教育學校5所。 此外,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蚌埠擁有一大批敬業精神強、技術熟練的各類產業技術工人,勞動力素質高、成本低,用工便利。
地方院校
安徽財經大學 蚌埠醫學院
安徽財經大學
蚌埠醫學院 蚌埠學院 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蚌埠工藝美術學校 蚌埠經濟技術職業學院 安徽蚌埠機電技師學院 蚌埠職業技術專修學院
軍事院校
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 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蚌埠坦克學院 海軍蚌埠士官學校
體育概況
蚌埠體育始於清末民間武術和自娛性的健身活動。20年代,籃球、足球、乒乓球、田徑等現代體育運動項目相繼興起。新中國成立後,出現各行各業辦體育的新局面,各類賽事頻繁,群眾體育活躍。 蚌埠市人民體育場位於市區繁華地段,佔地面積16.8萬平方米,場內設有體育館、游泳館、射擊館、足球場、田徑場、網球場、訓練房等體育設施。 蚌埠市現有市體育運動學校(教、訓合一)、市游泳館兩個訓練單位。有6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8所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開展的競技體育項目有18個:足球、籃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田徑、國際式摔跤、中國式摔跤、柔道、拳擊、跆拳道、舉重、體操(蹦床)、射擊、武術、賽艇、游泳。其中優秀項目有:足球、田徑、摔跤、柔道、游泳、武術(套路、散打)等。現有教練員45人,判員498人,其中國際級裁判和國家級裁判10名,在訓運動員近1000人。 蚌埠體育尤以群眾體育、競技體育成績令人矚目。自50年代以來,蚌埠體育始終處於安徽省前列,群眾體育多次受到國家、省級表彰。所轄五河、懷遠、固鎮三縣均為全國體育先進縣。縣(區)75個鄉鎮有45個成立了農民體育協會,全市19個街道全部成立了全民健身領導小組。現有群眾性體育單項協會26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7個(其中國家級5個),385個晨晚練點、輔導站、體育指導站、活動點與體育協會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有6個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10個全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2個全國體育先進鄉鎮、13個全省體育先進鄉鎮;3個全省省級農村體育示範鄉鎮。競技體育自1986年安徽省第六屆運動會起,一直處於全省第二位。2003年創建了省級「國際跤單項後備人才基地」、「游泳單項後備人才基地」,2005年創建了國家級「奧林匹克後備人才基地」。 建國以來,蚌埠市體育運動在各項比賽中先後破世界紀錄2人次(20公里競走、航模),破世界青少年紀錄1人次,破全國紀錄1人次,破省紀錄81人次(1973—2004年)。4人獲世界冠軍,113人次獲全國冠軍,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體育人才,為安徽體育做出了突出貢獻,曾多次榮獲安徽省競技體育貢獻獎和安徽省競技體育輸送獎。足球是蚌埠體育運動的強項。1981年,蚌埠市被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確定為全國20個足球重點城市之一,並有「足球城」的譽稱。蚌埠成年足球隊曾蟬聯安徽省第二、三、四、五屆運動會冠軍,少年隊曾10次蟬聯全省冠軍,2000年安徽省第九屆運動會上,蚌埠少年足球隊獲冠軍,2002年安徽省第十屆運動會上,蚌埠少年女子足球隊奪得冠軍。
編輯本段工業
工業基本概況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業城市,現有工業企業1258家,其中大中型企業66家。已形成以加工業為主,擁有機械、紡織、輕工、化工、醫葯、電子、建材等行業的工業體系,能生產400多大類、上萬種產品。安徽豐原集團、八一化工集團、華光玻璃集團、蚌埠卷煙廠等企業,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同行業的重點骨幹企業。平板玻璃、壓鑄機、濾清器、燈芯絨、啤酒、玻璃製品、卷煙等產品產量、質量在國內名列前茅,檸檬酸和對(鄰)硝基氯化苯產量、質量在全球位居前列。
主要企業
1、豐原集團: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檸檬酸生產企業,現有上市公司五家。 2、蚌埠仿古玉器市場:國內三大古玩玉器生產加工地。 3、安徽皖酒集團:身為安徽蚌埠酒廠,是一個老牌的國有企業,在安徽省釀酒行業長期享有很高的聲譽,皖酒集團具有五十多年釀造白酒的歷史,是中國最大的酒業集團之一,安徽省白酒行業支柱企業,下屬4個子公司 4、蚌埠卷煙廠:安徽最大的卷煙廠。它的前身為東海煙廠,1958年東海煙廠由一家地方國營煙廠和一家公私合營煙廠合並而成。 5、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原國家建材局直屬的全國綜合性甲級設計研究單位,1953年成立,2000年改企加入中國建材集團公司,擁有工程設計、工程咨詢、工程監理資質和對外經營權,下設華誠監理、華安咨詢、中新咨詢、華洋粉體、淮南煤礦機械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是安徽省 「文明單位」和「高新技術企業」。在中國和國際市場上完成了數百項大型項目建設,自主開發了數百項專有技術成果,為中國玻璃工業現代化和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在玻璃工業技術史上,蚌埠院第一個將中國玻璃技術打入國際市場,第一個將傳統的垂直引上生產線改為先進的浮法線,第一個設計主線90o轉向浮法線,第一個設計投產具有國際水平的浮法線,第一個將玻璃廠煙氣脫硫技術在中國成功推廣應用。
編輯本段農業
蚌埠既是工業大市,也是農業大市。蚌埠農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糧、油、蔬菜、肉類和水產品等。2009年,蚌埠糧食總產達264.3萬噸,增長4.3%。
編輯本段郵電和海關
蚌埠市是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是京滬微波通信干線安徽境內唯一主控站,是全省國際通訊和國內郵政及長途通訊樞紐之一。 蚌埠海關所轄業務監管區域為蚌埠、淮北、宿州三市,屬內陸型海關,集中辦理減免稅、加工貿易等屬地管理的業務。擁有二類口岸—蚌埠鐵路南貨場,通過鐵海聯運與上海口岸直通,進出口便捷。
編輯本段生產總值
2009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GDP)538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32.90億元,增長24.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9.81億元,增長22.8%。
編輯本段投資環境
蚌埠組合優勢日益凸顯,正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蚌埠的發展環境日益優化,良好的政策環境、承載環境和政務環境,正成為投資者的理想之地。
投資領域寬廣
蚌埠擁有非常寬廣的投資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在加工製造業領域,有壓縮機、消防車、起重機、船舶、環保設備等機械裝備製造類項目;有浮法玻璃、電阻式觸摸屏等玻璃深加工類項目;有檸檬酸、生物乙烯、生物醫葯等精細化工項目;有光伏產業、太陽能發電、新興電子等新材料、新能源項目;有煙草、食品、釀造、紡織等輕工業項目。在現代農業開發領域,有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農產品深加工、農業科技園、畜禽標准化養殖小區等一批合作項目。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有以大禹、雙墩、楚漢文化為突破口的旅遊開發項目;有古玩玉器市場、玻璃製品市場、農機大市場、生豬交易市場等項目;有金融、保險等服務類項目等等。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良好。
良好的政策環境
蚌埠擁有良好的政策環境。蚌埠市是國務院批準的促進中部崛起、享受比照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城市之一。2006年,安徽省提出兩淮一蚌戰略。「兩淮」為淮南、淮北,同為重工業城市,「一蚌」為蚌埠市。 安徽省委、省政府關於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順利實施,為蚌埠在內的3市設立了每年5億元的項目扶持資金和每年10億元的創業風險投資引導資金。我市也制定了20多項支持性、鼓勵性的優惠政策,涉及投資項目資金補助、高新技術項目資助、投資上規模現金獎勵、投資主導產業資金補貼等方面。
良好的承載環境
蚌埠有良好的承載環境。現有省級開發區6個,特色產業園6個。圍繞產業基礎和產業特色,重點推進光伏產業園、汽車工業園、船舶工業園、電子工業園、糧食加工園、精細化工產業園等專業園建設,為企業集聚、產業集群提供載體支撐。
良好的政務環境
蚌埠有良好的政務環境。近年來,我們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大力優化投資軟環境,相繼建立了市行政服務中心和外商投訴受理中心,完善了外來投資「一站式」審批服務,先後出台了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實行「綠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實行全程代理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行政問責制,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中部審批環節最少、服務意識最強、辦事效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今年我們在全市開展了「企業服務年」活動,努力為外來投資商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
經濟區
1、兩淮一蚌戰略:2006年,安徽省提出兩淮一蚌戰略。「兩淮」為淮南、淮北,同為重工業城市,「一蚌」為蚌埠市。 2、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2008年底,謀劃已久的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破繭而出,這是全國唯一的以自主創新為主題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9年12月28號,科技部在徵求國家有關部委意見,並報國務院同意後,正式批復同意將推進建設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實驗區 3、中部崛起政策:蚌埠市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有關政策,懷遠縣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割據
史前時期,今蚌埠地域為淮夷族聚居區。傳說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懷遠縣境塗山娶塗山氏女為妻,並生啟(公元前21 世紀,啟建立夏朝,為華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戰國時期, 今一市三縣地域曾分別為徐方、魯、宋、吳、越、楚等國的邑地。
曲陽縣 鍾離縣 泗水郡
秦王朝建立後統一實行郡縣制,今淮河南岸懷遠、蚌埠地域屬九江郡曲陽、鍾離等縣分領,今淮河北岸懷遠、蚌埠、固鎮、五河地域為泗水郡蘄、徐等縣分領。
懷遠縣 鍾離縣 泗州
後經政權迭經變更,歷經西漢、東漢、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至南宋寶佑五年( 1257年),始置懷遠軍及荊山縣,轄今懷遠縣及蚌埠市區西部、 固鎮縣一部,今蚌埠市區東部屬濠州鍾離縣;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軍及五河縣。 南宋 、金對峙時期,今固鎮縣先為宿州蘄縣、靈璧縣及泗州虹縣分領,後為宿州、靈璧、荊山、五河等縣分領。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銷懷遠軍,改荊山縣為懷遠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鍾離縣;今固鎮縣為宿州及靈璧、五河、懷遠縣分領,五河縣屬泗州。
鳳陽府
明洪武年間,鍾離縣先後改為中立縣、臨淮縣,增設鳳陽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鳳陽縣;今固鎮縣分屬宿州及懷遠、靈璧、五河、鳳陽縣。 清 同治二年(1863年),劃鳳陽縣馬村溝以西、懷遠縣席家溝以東、靈璧縣後樓為蚌埠獨立行政區,置三縣司,直屬安徽省鳳陽府。
鳳陽縣 懷遠縣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廢鳳陽府,懷遠縣、五河縣直屬安徽省,後屬安徽省淮泗道。同時廢蚌埠三縣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劃屬靈璧縣,淮河以南劃屬鳳陽縣;今固鎮縣仍為宿縣、靈璧、五河、懷遠等縣分領。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正式廢道,鳳陽縣、懷遠縣、靈璧縣、五河縣先後直屬安徽省。 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翌年撤銷,仍屬鳳陽縣。 1932年,懷遠縣、鳳陽縣先後改屬安徽省第四區、第四專區,五河縣先後改屬第七區、第六專區。淪陷時期,蚌埠為偽安徽省維新政府、偽安徽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戰爭勝利後,懷遠縣改屬安徽省第十專區,鳳陽縣先後改屬安徽省第九專區、第五專區,五河縣屬安徽省第四專區。
蚌埠市
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脫離鳳陽縣,轄原屬鳳陽縣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區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區。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直屬安徽省,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蚌埠市、懷遠縣、 五河縣屬皖北行署,今固鎮縣分屬宿縣、五河、靈璧、懷遠4個縣。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屬安徽省;上述4縣改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6年1月改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仍屬宿縣專區。 1964年10月,析宿縣、懷遠縣、五河縣、靈璧縣各一部分地區置固鎮縣,屬宿縣專區。 1971年宿縣專區改為地區。 1983年7月,懷遠縣、 五河縣、固鎮縣由宿縣地區改劃屬蚌埠市至今。 2003年蚌埠市東市區更名為龍子湖區,中市區更名為蚌山區,西市區更名為禹會區,郊區更名為淮上區
編輯本段建制沿革
史前時期,蚌埠[1]地域上居住的淮夷氏族,已過著農耕漁獵的生活。相傳原始社會末期,今蚌埠地域東部曾建立鍾離古國,西部曾建立塗山古國。至春秋戰國時期,先屬魯,繼屬吳,再屬越,後屬楚地。後經歷代演變,至民國36年(1947年)1月設市,直屬安徽省所轄。
秦至南北朝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實行郡縣制後,今蚌埠地域分屬九江、泗水兩郡。其東部(今鳳陽縣境內)設鍾離縣。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今蚌埠淮河北歸屬沛郡,淮河南歸屬淮南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國復改為九江郡,並在蚌埠西部(今懷遠縣境內)設置當塗縣。 王莽新政時期(公元8~23年。以下省略「公元」二字),今蚌埠地域淮河北更屬吾符郡,淮河以南更屬延平郡,並將鍾離縣改為蠶富縣,當塗縣改為山聚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年(44年),今蚌埠地域淮河以北為沛國所轄,淮河以南為九江郡所轄;東、西部各復改為鍾離縣、當塗縣。 三國時期,今蚌埠屬魏地。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淮河以北隸於譙郡;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廢鍾離、當塗二縣,淮河以南隸於淮南郡。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實行州、郡、縣三級地方制,今蚌埠淮河以南屬揚州,為淮南郡所領,並復立鍾離縣;淮河以北屬豫州,為沛國所領。 東晉百餘年,戰亂不止,蚌埠地域建置更迭頻繁。淮河成為東晉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角逐的界河。淮河北於東晉成帝咸和二年(327年),為羯族石氏所建立的後趙所控制;晉穆帝昇平三年(359年),又為鮮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所佔據,後於晉廢帝太和五年(370年),再為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所統轄。今蚌埠西部屬當塗縣,於東晉成帝年間僑置於江南;今蚌埠東部於東晉安帝年間設鍾離郡,治燕縣;西南設馬頭郡,治虞縣。 南北朝劉宋後廢帝元徽元年(473年),淮河南岸鍾離、馬頭兩郡皆歸徐州。南齊武帝永明六年(488年),改徐州為北徐州,轄蚌埠東部鍾離郡,治燕縣;轄西部馬頭郡,治己吾縣。南梁初期承南齊制,後期江淮州郡先後為東魏、北齊所取。東魏武定六年(548年),蚌埠北部設連城縣,為睢州所轄。武定七年(549年),今蚌埠地域置楚州,治鍾離城。北齊控制江淮時,將楚州更名為西楚州,州、郡同治鍾離縣;並在西部設荊山郡,治荊山城,領馬頭縣。南陳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將西楚州改為北徐州,郡、縣未變。至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今蚌埠又為北周所佔,北徐州復改西楚州。
隋至兩宋時期
隋開皇二年(582年),西楚州改為濠州;廢荊山郡,馬頭縣改為塗山縣。大業三年(607年),又將濠州改為鍾離郡,領鍾離、塗山縣。今蚌埠北郊則屬彭城郡谷陽縣域。 唐武德三年(620年),鍾離郡復改濠州。武德七年(624年),塗山縣並入鍾離縣,為濠州所領。至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後,今蚌埠淮河以南屬淮南道監察,淮河以北屬河南道監察。天寶元年(742年),濠州再改為鍾離郡。乾元元年(758年),鍾離郡又改為濠州。貞元四年(788年),濠州隸屬河南道監察。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領今蚌埠淮河以北地區。 五代十國時期,今蚌埠淮河以北為宿州轄地,先後為後梁(907~923年)、後唐(923~936年)、後晉(936~946年)、後漢(947~950年)所統治;淮河以南為濠州轄地,先後為吳(907~937年)、南唐(937~958年)所佔據。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奪取今蚌埠整個地區,淮河以北由徐州轄,淮河以南由濠州轄。 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今蚌埠淮河北隸於新置靈璧縣,為淮南東路宿州所轄;淮河以南只存鍾離縣,為淮南西路濠州所轄。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陷汴京,取淮北,宿州初為山東西路領,至金大定六年(1166年)改屬南京路。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金兵渡淮攻取濠州。嘉定十二年(1219年),宋軍收復濠州,宋、金仍以淮河為界。今蚌埠淮河以南置鍾離縣,為淮南西路濠州所轄。寶佑五年(1257年),蚌埠西部重置荊山縣,為淮南西路懷遠軍所轄。咸淳七年(1271年),今蚌埠東北置五河縣,為淮南東路淮安軍所轄。
元至民國時期
元,今蚌埠屬河南行省政區。至元四年(1267年),淮河北靈璧縣改隸於泗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五河縣改隸於臨濠府,今蚌埠淮河以南地區盡屬臨濠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五河縣劃歸泗州轄。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臨濠府改為濠州;廢懷遠軍,改荊山縣為懷遠縣,今蚌埠淮河以南皆屬濠州鍾離、懷遠縣境。 明洪武二年(1369年),鳳陽建中都,鍾離縣更名中立縣,翌年再改名為臨淮縣。洪武六年(1373年),撤中都設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年),中立府遷新城改名鳳陽府,臨淮縣亦改名鳳陽縣;蚌埠西部仍為懷遠縣,東北為五河縣。三個縣明初均為中書省鳳陽府所領。永樂元年(1403年),鳳陽府為南京直隸。 清初,鳳陽府為江南省領。順治十八年(1661年),今蚌埠全境皆為江南左布政使鳳陽府所轄。康熙六年(1667年),鳳陽府改隸於安徽布政使鳳潁六泗道。雍正二年(1724年),今蚌埠淮河以北從鳳陽府劃入泗州直隸州。同治二年(1863年),劃鳳陽縣馬村溝以西、懷遠縣席家溝以東、靈璧縣後樓一塊屬蚌埠,並首設獨立行政機構三縣司,脫離鳳陽、懷遠、靈璧三縣,直屬鳳陽府。 民國元年(1912年),蚌埠三縣司廢,河南岸改屬鳳陽縣,置二區公署;河北岸小蚌埠屬靈璧縣,一直到民國35年。民國3年,恢復道制,蚌埠河南岸屬安徽省淮泗道鳳陽縣轄。民國18年,蚌埠曾成立市政籌備處,但翌年即撤銷,仍屬鳳陽縣所轄。民國21年,鳳陽縣辦自治區,蚌埠系其第七區。民國24年,蚌埠與三鋪合為鳳陽第二區。翌年,鳳陽縣被安徽省第四督察區所領,蚌埠受其轄。民國27年,鳳陽縣名義上為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區所轄,因日軍侵佔,九區各縣淪陷,鳳陽由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區兼管。 民國27年10月,日偽在蚌埠組建偽安徽省維新政府,鳳陽縣直屬偽省維新政府管轄,偽縣維新政府設於蚌埠。民國29年3月,偽安徽省維新政府更名偽安徽省政府,偽府仍設於蚌埠。民國33年,偽安徽省政府設8個行政督察區,蚌埠為鳳陽縣轄,隸屬第一行政區,並為區治地。 民國34年8月抗戰勝利,國民黨軍隊李品仙部到蚌埠接防。11月,成立蚌埠市政籌備處,翌年接管市區行政。民國36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為安徽省直轄市。 1949年1月,蚌埠解放,先屬江淮解放區轄,4月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蚌埠遂隸屬皖北行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撤銷皖北行署,蚌埠市為安徽省直轄。1956年,安徽省置蚌埠專區,專員公署駐蚌。1958年11月起,蚌埠市隸屬省和專區雙重領導。1961年3月撤銷蚌埠專區,此後至1985年,蚌埠市一直屬安徽省直轄。
編輯本段友好城市
國內
江蘇省:淮安市、連雲港市、鎮江市 寧夏區:石嘴山市 福建省:泉州市 海南省:海口市 雲南省:昭通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甘肅省:蘭州市 北京市:門頭溝區 上海市:靜安區、長寧區
國外
英國:坦姆賽德市 義大利:貝加莫省 巴西:巴拉曼薩市 美國:韋恩郡 日本:攝津市
國外經貿夥伴城市
德國:克雷菲爾德市 土耳其:辛江市 俄羅斯:赤塔洲 美國:休斯頓市 澳大利亞:伊普斯維奇市
編輯本段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主題詞

Ⅱ 明光凹凸棒能應用在建材領域嗎

能。凹凸棒具有比硅藻泥等更加良好的保溫、節能、殺菌、吸音、調濕和凈化空氣之功能,通過品牌塑造,凹凸棒完全可以在音樂廳、博物館等特殊場所高檔裝飾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目前上市公司北新建材所生產的礦物棉吸音板中凹凸棒佔比達到40%,每年用量約5萬噸。

Ⅲ 明光凹凸棒資源開發與加工企業多嗎能滿足明光凹凸棒的開發嗎

明光市礦產資源豐富,分布集中的優質凹凸棒粘土資源近億噸,全鎮共有凹凸棒粘土開采企業7家,加工企業65家,規模企業4家。明光會按照打造「凹凸棒新材料研發展示窗口、全產業鏈企業集聚基地、綜合性公共服務平台、滁州西部大工業基地重要增長極」四大目標定位,擬定並實施凹凸棒產業發展路徑。通過抓好平台建設,提升產業集聚,完善產業鏈條,支持企業上市,創新發展模式等方式方法,讓明光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

Ⅳ 蚌埠市的喜得惠飾品店在哪

位於中國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京滬、淮南鐵路交點。因盛產河蚌而得名 。轄東區、中區、西區、郊區4 區及懷遠縣、五河縣、固鎮縣3縣。面積 5832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296.21萬(市區68.13萬),主要為漢族 。明、清稱蚌步集,1949年設蚌埠市。為淮河流域水陸交通與物資集散中心。礦產有金、鐵、鈦、花崗岩、大理石、石英石等;工業以食品、輕紡為主,食品工業與醫葯工業產值居全省第一位,擁有中國最大的果糖廠(年產萬噸);農產品有小麥、豆類、薯類、棉花、煙草等;蚌埠港為淮河第一大港。土特產有石榴、五河螃蟹、午餐肉罐頭等。民間藝術主要有泗州戲(拉魂腔)和民間歌舞花鼓燈,微雕、玉雕、通草畫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名勝古跡有東部的曹山,相傳為三國曹操屯軍之地 ; 山南麓的明朝東甌王湯和之墓 , 為國家級保護文物;懷遠境內的荊、塗二山隔河相對,為第四紀冰川遺物;塗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建置沿革

史前時期,今蚌埠地域為淮夷族聚居區。傳說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懷遠縣境塗山娶塗山氏女為妻,並生啟(公元前21 世紀,啟建立夏朝,為華夏第一代帝王)。春秋戰國時期, 今一市三縣地域曾分別為徐方、魯、宋、吳、越、楚等國的邑地。

秦王朝建立後統一實行郡縣制,今淮河南岸懷遠、蚌埠地域屬九江郡曲陽、鍾離等縣分領,今淮河北岸懷遠、蚌埠、固鎮、五河地域為泗水郡蘄、徐等縣分領。後迭經變更,歷經西漢、東漢、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至南宋寶佑五年( 1257年),始置懷遠軍及荊山縣,轄今懷遠縣及蚌埠市區西部、 固鎮縣一部,今蚌埠市區東部屬濠州鍾離縣;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軍及五河縣。南宋、金對峙時期,今固鎮縣先為宿州蘄縣、靈璧縣及泗州虹縣分領,後為宿州、靈璧、荊山、五河等縣分領。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銷懷遠軍,改荊山縣為懷遠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鍾離縣;今固鎮縣為宿州及靈璧、五河、懷遠縣分領,五河縣屬泗州。明洪武年間,鍾離縣先後改為中立縣、臨淮縣,增設鳳陽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鳳陽縣;今固鎮縣分屬宿州及懷遠、靈璧、五河、鳳陽縣。清同治二年(1863年),劃鳳陽縣馬村溝以西、懷遠縣席家溝以東、靈璧縣後樓為蚌埠獨立行政區,置三縣司,直屬安徽省鳳陽府。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廢鳳陽府,懷遠縣、五河縣直屬安徽省,後屬安徽省淮泗道。同時廢蚌埠三縣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劃屬靈璧縣,淮河以南劃屬鳳陽縣;今固鎮縣仍為宿縣、靈璧、五河、懷遠等縣分領。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正式廢道,鳳陽縣、懷遠縣、靈璧縣、五河縣先後直屬安徽省。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翌年撤銷,仍屬鳳陽縣。1932年,懷遠縣、鳳陽縣先後改屬安徽省第四區、第四專區,五河縣先後改屬第七區、第六專區。淪陷時期,蚌埠為偽安徽省維新政府、偽安徽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戰爭勝利後,懷遠縣改屬安徽省第十專區,鳳陽縣先後改屬安徽省第九專區、第五專區,五河縣屬安徽省第四專區。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脫離鳳陽縣,轄原屬鳳陽縣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區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區。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直屬安徽省,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蚌埠市、懷遠縣、 五河縣屬皖北行署,今固鎮縣分屬宿縣、五河、靈璧、懷遠4個縣。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屬安徽省;上述4縣改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6年1月改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仍屬宿縣專區。1964年10月,析宿縣、懷遠縣、五河縣、靈璧縣各一部分地區置固鎮縣,屬宿縣專區。1971年宿縣專區改為地區。1983年7月,懷遠縣、 五河縣、固鎮縣由宿縣地區改劃屬蚌埠市至今。

珠城蚌埠.
因為原來盛產珍珠而得名.

蚌埠是僅次於合肥的安徽省重要樞紐城市(區號0552,牌照皖C,與蕪湖大體相當),皖北的商貿中心與加工製造業中心、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也是省內僅次於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擁有高等院校11所,其中解放軍坦克學院與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四所重要軍校均駐蚌埠,海軍蚌埠士官學校是我軍創辦最早的兩所士官學校之一,戰略地位可見一斑。蚌埠擁有科研院所眾多,原電子工業部40、41所,兵器工業部214所(華東微電子研究中心)等重要軍工部門附設於此。解放軍第123醫院設於蚌埠。

蚌埠站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一級站,原鐵路分局,現上海局鐵路辦事處仍駐蚌埠,管轄安徽全省及江蘇銅山段鐵路。所有列車除直達車Z字頭外均經停此站。蚌埠是京滬、皖贛、淮北線樞紐,南下列車在此變次換頭,很多列車越行徐州、南京,但必停蚌埠,如T105;現京滬線每日直發特快T字頭,全線僅停濟南、蚌埠兩站;蚌埠站也是上海至拉薩鐵路唯一非省會站(工程要求一省一站)。蚌埠東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貨運列車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蚌埠新站(在建)是京滬高鐵首設站、華東地區中心站。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可四季通航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還可以藉助已開放港口通達海外。蚌埠是縱貫我國東部地區南北的大動脈——京滬鐵路的一等客站,並經淮南線與京九鐵路相連。鐵路日接發能力320列,擁有中國華東地區一流的大型貨運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並拓展了鐵海聯運業務。從蚌埠乘火車可直達國內20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和10多個沿海城市,國家即將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將在蚌埠設站。公路四通八達,高標準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與國道、省道相聯結。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已建成,界首——阜陽——蚌埠、蚌埠——南京兩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4C級標准新機場已建成投入使用。現代交通區位優勢,營造了蚌埠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

蚌埠市地處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糧、油、蔬菜、肉類和水產品等。其中固鎮花生產量居全國前列,懷遠石榴在國內享有盛譽,五河螃蟹蜚聲海內外。

蚌埠市風景秀麗,名勝薈萃。市東龍子湖風景區湖光山色,交相輝映,近有湯和墓、水上樂園、淮河風情園,東鄰明皇陵、中都城、龍興寺、白石山森林公園;西郊荊塗二山隔河相對,相傳大禹曾會諸侯於塗山,還在此娶塗山氏為妻。現存有禹王宮、啟母石以及型山上的白乳泉、卞和洞等諸多名勝散落在青山綠水間。

蚌埠交通便捷,公路水運航空四通八達。蚌埠港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新港年吞吐量達百餘萬噸,擁有數個千噸級泊位。蚌埠機場為4C級標准設置,有直達全國主要城市的航班。

歷史上蚌埠以工業聞名,建國時,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重要工業城市,有著良好的輕、重工業基礎。「一五」期間的100個重點項目,蚌埠一地即佔3項,後屢受合肥打壓及「皖江開發」影響,經濟日漸式微,衰退厲害,已逐漸蛻變為二流城市,特產以黃山煙、皖酒、仿古玉器聞名,現以精細化工、玻璃深加工及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產業,豐原集團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檸檬酸生產企業,現有上市公司五家。蚌埠仿古玉器市場是國內三大古玩玉器生產加工地。

蚌埠是花鼓燈、泗洲戲的發源地,以上項目均已申報國家及世界文化遺產。《左傳》中「禹會諸侯於塗山」,塗山即在蚌埠境內,有大禹廟、白乳泉等名勝,楚漢戰爭的垓下古戰場、淮海戰役(徐蚌會戰)遺址也都為蚌埠主要的旅遊資源。此外,蚌埠閘、龍子湖風景區是皖北地區僅有的兩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蚌埠四季分明,氣候濕潤,處於秦嶺—淮河天然氣候分界線上。蚌埠作為非省會城市擁有獨立的省級氣象中心—淮河流域氣象中心。目前城市治安環境也為省內最好,蚌埠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是國內唯一入選2005年度公安部先進基層單位的110指揮台。

地理位置

蚌埠市(含轄縣)位於安徽省北部,北緯32°43′至33°30′,東經116°45′至118°04′,北與濉溪縣、宿州市、靈璧縣、泗縣接壤,南與淮南市、鳳陽縣相連,東與明光市和江蘇省泗洪縣毗鄰,西與蒙城縣、鳳台縣搭界。津浦鐵路從境區中部縱貫南北,淮河自西向東流過境南,轄區大部分處於淮北平原南端。蚌埠市區位於北緯33°01′至32°49′,東經117°31′至117°11′,北部與固鎮縣、五河縣交界,東部與鳳陽縣毗鄰,南部與鳳陽縣接壤,西部與懷遠縣相連。

2004年末,蚌埠市一市三縣總面積5952平方公里。東端至五河縣浮山峽山口,西端到懷遠縣萬福鎮關圩村顏李庄,東西長135 公里;北端至固鎮縣大韓家西北的沱河中心線,南端到懷遠縣常墳鎮新橋村新莊,南北寬86.5公里。市區總面積601.5平方公里, 其中,淮河以北面積240.66平方公里,淮河以南面積360.84平方公里, 建成區面積70平方公里。

氣候

2004年,全市年降水量較常年略偏少,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日照時數較歷年平均偏多317.2小時,屬於氣候偏好年份。

【降水】 年降水量663.3毫米比歷年平均偏少近3成(歷年平均值920.2毫米)。冬季降水量57.8毫米比歷年平均偏少近3成(歷年平均值78.1毫米);春季降水量162.7毫米接近常年(歷年平均值187.9毫米);夏季降水量327.1毫米比歷年平均偏少3成(歷年平均值470.8毫米),7月降水量110.3毫米偏少近5成;秋季降水量106.0毫米比歷年平均偏少4成(歷年平均值174.0毫米),其中10月份偏少9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秋旱,給秋種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從年內的降水情況看,全年各季降水量均接近常年略偏少,時空分布較均勻,無明顯洪澇和乾旱災害發生。

【氣溫】 年平均氣溫16.8℃,比歷年平均氣溫偏高1.4℃(歷年平均值15.4℃)。冬季(2003.12--2004年2月)平均氣溫4.6℃,比歷年平均氣溫偏高1.3℃(歷年平均值3.3℃),是2002年之後的又一個暖冬,其中2月份平均氣溫為8.0℃,比歷年同期偏高4.1℃,是自建站以來的最高值。春季(3-5月)平均氣溫16.6℃,與歷年同期相比偏高1.4℃(歷年平均值15.2℃),3月份偏高1.7℃,4月份偏高2.2℃。夏季(6-8月)平均氣溫27.4℃,比歷年平均偏高0.6℃(歷年平均值26.8℃),除7月份偏高1.5℃外,6月和8月均接近常年。6-8月極端最高氣溫≥35℃以上的天氣日數有20天。年極端最高氣溫37.7℃,出現在7月23日。年極端最低氣溫-6.8℃,出現在1月25日,日最低氣溫低於0℃的日數為40天。年平均最高氣溫21.9℃,比歷年平均偏高1.6℃。年平均最低氣溫12.8℃,比歷年偏高1.4℃。秋季(9-11月)平均氣溫17.9℃,比歷年偏高1.4℃(歷年平均值16.5℃),其中11月份偏高2.4℃。

【日照時數】 年日照時數2340.9,比歷年平均偏多304.4小時。冬季(2003.12-2004.2)日照時數474.8小時,比歷年平均偏多63.9小時;春季日照時數631.1小時,比歷年平均偏多97.1小時;夏季日照時數644.3小時,比歷年平均偏多55.0小時;秋季日照時數603.5小時,比歷年平均偏多101.2小時。從下表可以看到,2004年各月日照時數除5月、8月和12月份偏少外,其餘各月均偏多。

【氣候與農業】 各季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少,時空分配比較均勻,無大面積、長時間的旱澇發生,對全年的農作物生長比較有利。但在春季和秋季分別有不同程度的旱情發生。從3月下旬到4月中旬全市大部分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沿淮淮北農田土壤失墒嚴重,大部分地區10~20厘米土壤濕度在60%以下,懷遠、固鎮出現中旱,局部重旱,干土層出現范圍有所擴大,4月下旬降水偏多,旱情得到有效緩解。

10月份秋播秋種處於關鍵時期,秋收已近尾聲。10月份的氣溫、日照基本正常,但降水顯著偏少,持續晴好天氣雖對雙晚收獲晾曬、甘薯切片晾曬、棉花採摘有利,但長時期的少雨再加上中下旬氣溫偏高,旱象明顯顯露,且發展迅速,嚴重影響已播冬小麥、油菜的正常出苗和秋種進展,進入11月份氣溫仍持續偏高,日照也偏多,旱情發展。中旬有明顯降水,嚴重的旱情基本得到解除,到月末,土壤墒情大部適宜,對全市的小麥和油菜冬前生長比較有利。

【氣象災害】 為氣象災害偏少的年份,是近幾年少有的好年景。但大風、冰雹、雷雨等突發性災害及短時間的乾旱還時有發生。

大風 3月17日由於受冷空氣影響出現的大風降溫天氣,極大風速達到20米/秒,大風間斷出現時間長達5小時25分鍾,過程日最高氣溫下降了20℃,使全區的大棚蔬菜、油菜等一些經濟作物受災666.67公頃,造成經濟損失2300萬元。

秋旱 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全市多以晴好天氣為主,氣溫偏高,日照充足,降水量持續偏少,土壤墒情明顯變差,旱情發展迅速。持續的乾旱嚴重影響了已播冬小麥、油菜的正常出苗、生長,並造成全區共有6.37萬公頃小麥不能正常播種,近萬人飲水困難。

行政區劃

蚌埠市轄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4個區和懷遠、五河、固鎮3個縣,共設鎮36個,鄉19個(其中民族鄉1個),街道辦事處19個,村民委員會124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4個。

龍子湖區設鎮1個:長淮衛;設鄉1個:李樓。共有村民委員會32個;設街道辦事處6個:東風、治淮、東升、解放、曹山、延安,共有社區居民委員會36個。

蚌山區設鄉2個:雪華、燕山。共有村民委員會22個;設街道辦事處7個:天橋、青年、緯二路、勝利、黃庄、宏業村、龍湖新村,共有社區居民委員會26個。

禹會區設鎮1個:秦集;設鄉1個:長青。共有村民委員會33個;設街道辦事處5個:大慶、張公山、緯四、朝陽、釣魚台,共有社區居民委員會43個。

淮上區設鎮3個:小蚌埠、吳小街、曹老集;設鄉1個:梅橋。共有村民委員會82個;設街道辦事處1個:淮濱,共有社區居民委員會10個。

懷遠縣設鎮10個:城關、雙橋集、魏庄、萬福、鮑集、龍亢、河溜、唐集、常墳、馬城;設鄉9個:褚城、古城、徐圩、蘭橋、陳集、淝河、淝南、找郢、荊芡。共有村民委員會65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3個。

五河縣設鎮13個:城關、新集、沫河口、小溪、雙忠廟、小圩、東劉集、大新、頭鋪、武橋、澮南、申集、朱頂;設鄉2個:沱湖、臨北(回族鄉)。共有村民委員會22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2個。

固鎮縣設鎮8個:城關、王莊、連城、濠城、新馬橋、劉集、湖溝、任橋;設鄉3個:石湖、楊廟、仲興。共有村民委員會19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4個。

新城綜合開發區共有村民委員會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8個。

高新技術開發區共有社區居民委員會2個。

行政區劃

蚌埠市轄4個市轄區、3個縣。

蚌埠市 面積5945平方千米,人口343萬人(2003年)。
蚌山區 面積 83平方千米,人口 22萬。郵政編碼233000。區人民政府駐南山路。
龍子湖區 面積 162平方千米,人口 23萬。郵政編碼233000。區人民政府駐解放路。
禹會區 面積 125平方千米,人口 22萬。郵政編碼233010。區人民政府駐紅旗一路。
淮上區 面積 232平方千米,人口 20萬。郵政編碼233002。區人民政府駐濱淮大道。
懷遠縣 面積2400平方千米,人口126萬。郵政編碼233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五河縣 面積1580平方千米,人口 70萬。郵政編碼233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固鎮縣 面積1363平方千米,人口 60萬。郵政編碼2337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淮上人物]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
元末明初,有一位叱吒風雲的歷史名人,他就是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稱為「開國元老,異姓真王」的明朝功臣——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號燕衡,漢族,安徽省懷遠縣常家墳區永平崗人。宋朝南渡是遷來懷遠,到他已經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藍氏生有三子三女。
常遇春生於公元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23歲時,適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常遇春也在平阿山區加入了劉聚的起義軍。由於他賦性剛毅,狀貌奇偉,英勇善戰,膽識過人,深受劉聚的器重,不久便當上了什夫長。後來,他因不滿劉聚的「善惡不分」,毅然於公元1355年初,率領幾十人趕到和州投奔朱元璋。而此時朱元璋的勢力已經日漸壯大,正欲渡江南下,常遇春自願請命為前部先鋒。乃至渡江朱元璋兵分三路,輪攻採石,元兵布陣磯上,磯下雖巨舟如織,但相距三丈有餘,難以登岸。第一路郭英先攻,第二路胡大海再攻,均未攻上而敗退。第三路常遇春見勢乘快舟而至,奮發神威,舍舟挺戈飛身登磯,眾敵喪膽(今馬鞍山市採石磯猶有常遇春大腳印古跡)四散逃竄,遂攻下採石,乘勝又奪取了太平(今當塗)。這對朱元璋進軍克復江南地區,建立根據地,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此戰之後,常遇春便成為朱元璋手下一名得力將領。朱元璋授其為「總管府先鋒」不久又升任管軍總管。
公元1355年三月,常遇春隨朱元璋攻下建康(今南京),功居諸將之先。之後,又同徐達一起轉戰江南,一鼓作氣克鎮江。同年四月,在攻常州的戰役中,徐達被圍困於牛塘,常遇春出奇兵巧解牛塘之圍,生擒吳將張德。馬汗未乾,甲胄未解,又先後攻克寧國,池州,安慶等地。因戰功卓著,常遇春先後升任為鎮國上將軍江南行中書省都督,馬步水軍大元帥等職。
公元1361年,常遇春隨朱元璋帥舟師與南漢王陳友諒戰於鄱陽湖,九江之上。雙方進行了36天的大決戰。結果常遇春打敗了敵帥張定邊,陳友諒也中流矢身亡,圍攻武昌降其子,敵全軍覆沒,湖湘平息。這次戰役,常遇春功勛卓著。
公元1365年七月,常遇春與徐達攻取廬州,八月將兵平麻嶺,十洞,牛坡等諸寨;復又攻取湖州,杭州南安,南雄,邵州,安陸等十多郡。1367年八月常遇春帥全軍圍攻平江(今江蘇)九月城破,活捉降元叛逆張士誠,為朱元璋掃除了江南最後一個勁敵。朱元璋加授常遇春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冊封其為鄂國公。
公元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征虜副大將軍,各帥精兵20餘萬,由淮水入黃河,分路北伐。次年正月,朱元璋稱帝於金陵,國號大明,改元洪武。此時,常遇春已取下山東諸郡,繼又攻破汴梁以及河南諸城池。同年七月,渡大河,攻破河北諸郡。八月二日,不戰而克燕郡。元軍北逃。常遇春追攻太原,大同,永平,惠州,大寧等郡。公元1369年六月,全軍圍剿開平,元軍又往北奔逃,追至北河,俘其宗王三人及平章鼎住等,俘軍士萬人,繳獲車,馬,牛千萬有餘,遂奏凱還師。七月七日至柳河川(今河北省龍關縣西),常遇春不幸得暴疾身亡,年僅四十歲。
朱元璋問訊大痛,立即罷朝震悼,在庭之臣無不灑淚。翌日召中書定議:「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謚曰忠武。」八月朔日,柩車至龍江。朱元璋親往祭奠,扶靈大哭,並泣詠輓詩一首:「朕有千行鐵液汁,平生不為兒女泣,昨日忽聞常君薨,一灑乾坤草木濕。」詠罷,又開關睹容,脫下龍袍蓋其遺體之上,又親為選擇葬地——南京中山北酈。復又追封其上三代皆為開平王,命禮部監修王陵(墓地在懷遠賈村,即今常家墳)。嘉靖十一年,封其後裔常玄振為懷遠侯。
常遇春的生平事跡及其性格品德,明,清皇帝及歷史名人都曾給予高度評價。朱元璋的題詞是「開國元老,異姓真王」,大學士宋濂曰:「朕東撫高麗,西抵吐蕃,北際沙漠,南來交趾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計其開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善居其七八。」
宋濂贊常遇春曰:「王之為人,守廉而不矜,有功而無過。籌決勝之方,不學而能。其從大將軍東征西伐,而能遵守節制,及其自將兵則所至無不克捷,尤其智識明而才力雄,故施之各得其義。」
《康熙御批綱鑒》記載:常遇春世為農家,賦性剛毅,膂力絕人。雖不習史書,用兵輒與古合,故每戰必勝世人稱為奇男子。嘔常自謂:「我能將兵十萬,可以縱橫天下」。人皆呼以常十萬。尤能善撫士卒,嚴律嚴紀。所到之處,百姓皆簞食壺漿以迎。臨陣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不愧長勝將軍之稱。
清乾隆皇帝的題詞是「涌動風雲」,並令其嫡裔建祠於本籍永平崗。祠成,特遣制台尹繼善躬詣致祭,御撰祭文:「維爾英姿奮發,雄略建勛。拔身於草澤之中,擇君而侍,斫陣於危疑之頃,振旅凱旋。賈勇有餘,整軍容於後勁;追奔逐北,勵士氣以前驅。錫茅士以酬壯猷賜封塋而光殊烈。8時巡南國哦,蒞止江城,傳鐫崖之異績,鍾山古墓,命修祀以存馨,靈爽尤存。庶其馨格!」
公元1999年,懷遠縣人民為紀念常遇春,在常墳鎮修建了常遇春紀念館,及常遇春三代祖墓,縣政府也把常氏三王墓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藝術
花鼓燈,是播布於淮河流域四省二十多個縣、市,以舞蹈為主要構成部分的綜合性藝術形式,它有舞、有歌、有鑼鼓等打擊樂演奏、有情節簡單的小戲。它是中國九億漢族人創造的最完整系統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是漢族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間舞蹈,它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系統的舞蹈語言體系,是世界上最能用肢體語言表達復雜情節和人物的民間舞蹈之一。自古至今,始終以華夏文明的主體形象出現,屹立在世界舞蹈文化的森林中。
花鼓燈角色繁多,分工細致,主要演員有「臘花」(亦稱、「蘭花」)和「鼓架子」。女角色一般統稱「臘花」,是演出的核心成員;男角色一般統稱「鼓架子」。
花鼓燈班子的藝術人員構成一般有鑼鼓隊、演員、燈頭、燈混子。花鼓燈的演出分布「開場」、「上盤鼓」、「中盤鼓」、「地盤鼓」、對唱、後場小戲等幾個部分。
舞蹈是花鼓燈的主要構成部分,舞蹈中包括「大花場」、「小花場」、「盤鼓」。「大花場」的集體表演的情緒舞;「小花場」是「鼓架子」和「臘花」的雙人或三人即興表演的有人物、情節的小舞劇,是花鼓燈舞蹈的核心部分;「盤鼓」則是舞蹈、武術、技巧表演相結合又具有造型藝術特徵的表演。
歌唱部分統稱燈歌,多在「大花場」、「小花場」中間由「鼓架子」和「臘花」對唱或獨唱,可長可短,即興性強。
花鼓燈鑼鼓是花鼓燈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場面鑼鼓和燈場鑼鼓,具有情緒熱烈奔放,節奏形式多變,明快緊湊,感染力強等特點。場面鑼鼓可獨立存在,單獨演奏;而燈場鑼鼓則與花鼓燈的舞蹈和小戲表演融為一體,起伴奏和渲染情緒的作用。
花鼓燈自明清以後,流行區域逐步擴展,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陽、亳州為中心,輻射淮河中游安徽、河南、山東、江蘇四省二十多個縣、市,出現了《游春》、《搶扇子》、《搶板凳》等節目,至20世紀30年代後,陸續出現了像馮國佩(藝名「小金蓮」)、陳敬之(藝名「一條線」)、田振起(藝名「小銀子」)、鄭九如(藝名「小白鞋」)、常春利(藝名「老蛤蟆」)、石金禮(藝名「石猴子」)、楊再先(藝名「小紅鞋」)、詹樂亭(藝名「蓋九江」)、李兆業(藝名「貓春」)、萬方啟(藝名「萬漏子」)等名家,形成了花鼓燈的興盛。特別是在安徽蚌埠懷遠縣、禹會區,淮南鳳台縣,阜陽穎上縣,農民祖祖輩輩、男女老少都玩燈,鄉鄉村村都有燈班。當時在淮河中游每個鄉鎮至少都有2個以上的花鼓燈班子,有的達3、4個之多,形成了「千班鑼鼓百班燈」盛況。
但是,由於社會迅速變革,農村城市文化步伐加快和外來文化移入,花鼓燈生存環境急劇惡化,播布范圍迅速萎縮,目前主要集中在安徽省蚌埠市所轄的懷遠縣、禹會區,淮南市所轄的鳳台縣等,真正保持花鼓燈原生形態的花鼓燈班子僅存4、5個,已臨近消亡!
1、花鼓燈的歷史
傳說產生於大禹時期的夏王朝(距今4000多年前)。中國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是大禹娶妻、治水會諸候的地方。當地塗山有建於漢代的禹王宮,兩千年來香火不斷。至今,當地仍有農歷三月二十八日在禹王廟會上跳花鼓燈祭祀大禹的風俗。西漢時期淮南樂舞的風格是奔放,激越而又輕盈曼妙,舞蹈表演有擊鼓、擊節的完整樂隊,舞蹈比較規范,在表演時常常使用一些特殊舞技,充分顯示舞蹈抒情、傳情、動情的風貌。這些風格和特徵在今天的花鼓燈雙人舞中仍清晰可見。唐代的「合生」,又名「合笙」,開始只在宮廷內部演出,表演者1-2人,載歌載舞,即興演唱一些祈祝奉承、歌功頌德的內容,歌詞通俗,以逗樂為目的。唐朝中朝,「合生」流入民間。「合生」的表演,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環境、對象,由觀眾隨意點出題目,表演者即興演唱。今天花鼓燈仍保留這一明顯特徵,「踩街」、「謝場子」、「射門燈」與其基本相似。宋代上元燈節中關於「舞隊」的記載(《京華夢梁錄》),其表演程式與今天花鼓燈的「大花場」一樣,先由「竹竿子」(花鼓燈稱「傘把子」)出場後,「竹竿子」唱一段歌,領著群舞演員在音樂中跳舞出場。隊舞女主角「臘花」的稱謂,對確定花鼓燈產生的年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至今在安徽阜陽的穎上、淮南的鳳台、河南的信陽等地區一直稱花鼓燈的女主角為「臘花」,意為臘花里開的花,是個十分美麗的名字。而花鼓燈之「燈」,實為燈節(正月十五,上元燈節)上表演的民間藝術。此現象還有許多如大頭娃娃燈、蓮花燈等等,這些叫法都是自宋代而來。在「舞隊」演員分工上,「杖子頭」是歌舞的領頭人,站在舞隊的前面,由演員中技術最高者擔任。「竹竿子」類似指揮、導演,後行是擔任獨舞、雙從舞,或與「竹竿子」問答,是演出的主體。這些與花鼓燈演員分工基本相同,「杖子頭」相當於花鼓燈「傘把子」,「竹竿子」相當於「鼓架子」,「後行」相當於鑼鼓班子。
在服裝道具設計上,宋代舞隊中的女主角普遍在頭頂戴花冠,現在花鼓燈的「臘花」依然保留著這種裝飾,這在我國漢族傳統民間歌舞中是絕無僅

Ⅳ 明光市農民養羊有補貼嗎

各地的政策不一樣,有的地方有,有的就沒有,具體情況你應該到你當地畜牧局問一下。我也是養羊的,咱們可以交流一下。

Ⅵ 安徽省發布的關於文化產業園項目的優惠政策

地理概況

地貌質地

蚌埠市北與濉溪縣、宿州市、靈璧縣、泗縣接壤,南與淮南市、鳳陽縣相連,東與明光市和江蘇省泗洪縣毗鄰,西與蒙城縣、鳳台縣搭界。京滬鐵路從境區中部縱貫南北,淮河自西向東流過境南,轄區大部分處於淮北平原南端。蚌埠市區北部與固鎮縣、五河縣交界,東部與鳳陽縣毗鄰,南部與鳳陽縣接壤,西部與懷遠縣相連。蚌埠地區位於中朝准地台南緣的淮河台坳中部,次級構造單元為蚌埠台拱。該區構造輪廓是以太古代變質岩所構成近東西向的復背斜為基礎,背斜北翼為新生代斷陷盆地,全區東西向和北東向斷裂發育,並有北西向線性構造。地層屬華北地層區,淮河地層分區。區內地層發育不全,基岩露頭零星,地表為大面積沉積物覆蓋。岩石地層除第四紀鬆散沉積物外,主要為侵入岩和變質岩。地貌區劃以淮河為界,分為兩部分,淮河以北為淮北平原區,淮河以南為江淮丘陵區,呈現北部開闊平坦,南部崗丘起伏之涇渭分明的地貌景觀。淮北平原區區域上宏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水系呈北西—南東流向,平行展布,地貌上處於淮北平原的南緣;江淮丘陵區區域上宏觀地勢相對高起,丘陵主要分布在沿淮以南市郊,表現為北東向崗丘起伏,溝谷縱列之手掌狀的地貌景觀。
蚌埠地區地勢最高處為塗山主峰,海拔高度為338.20米,最低處為淮河河漫灘,海拔高度為15.30米。丘陵地帶最大切割深度為280米,一般為30~80米。

水文

蚌埠地區地區最大的自然地表水是淮河,自懷遠縣南湖村東1公里處入境,流經懷遠縣南端、蚌埠市區北端和五河縣南端,在五河縣東卡村以東出境,境內全長150.7公里。其中,在蚌埠市區北岸長16.8公里,南岸長28公里,河床寬600~800米,年平均徑流量263億立方米。
淮河以北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沱河、澮河、北淝河、澥河、渦河、芡河等;淮河以南較大的自然地表水僅有天河、龍子河等。人工河道有茨淮新河、懷洪新河等,均位於淮河以北。蚌埠市區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北淝河、龍子河和天河。北淝河是淮河支流,境內長10公里;龍子河位於市區東南,河道長10公里,寬300~500米,正常水位時,水深約2米,水面面積6平方公里,已開發成為天然養殖水域,兼為蓄水灌溉的湖窪水庫;天河位於市區西南,市區境內長16公里,寬600~1000米,其中湖窪長9公里,形成自然天河湖,水面面積14平方公里,蓄水量2000萬立方米。
較大的湖泊有位於五河縣的香澗湖、沱湖、天井湖和位於懷遠縣的四方湖等,其中,沱湖是水產養殖的重點湖泊。
蚌埠地區地下水資源豐富,埋藏淺、水質好、儲量大,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三個縣區。

氣候

蚌埠市氣候屬於溫帶,位於南端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編輯本段]蚌埠交通
蚌埠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蚌埠交通便捷,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四通八達。
蚌埠港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為全國28個主要內河港口之一,新港年吞吐量達百餘萬噸,擁有數個千噸級泊位。蚌埠港可四季通航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還可以藉助已開放港口通達海外。京滬鐵路淮河橋
蚌埠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原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分局、現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辦事處仍駐蚌埠,管轄安徽省長江以北的鐵路。蚌埠是京滬線和水蚌線的交匯點。蚌埠火車站是縱貫我國東部地區南北大動脈——京滬鐵路的一等客站,並經水蚌線、淮南線與京九鐵路相連。蚌埠站現日接發圖定列車146列、其中動車組列車18列,且是安徽省唯一有進藏列車的車站。從蚌埠乘火車可直達國內20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和10多個沿海城市。
蚌埠東站現為一等貨運站,擁有華東地區大型的貨運列車編組站及大型的集裝箱貨場。
蚌埠公路四通八達,高標準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與國道、省道相聯結。京福高速公路(合肥——徐州)、寧洛高速公路(界首——阜陽——蚌埠、蚌埠——南京)已建成。蚌淮高速公路(蚌埠——淮南)、徐明高速公路(徐州——明光},蚌連高速公路(蚌埠——連雲港),蚌埠繞城高速公路等正在建設中。
4C級標准新機場已建成投入使用。
現代化的交通區位優勢,營造了蚌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

未來前景

國家建設中的京滬高速鐵路,京福高速鐵路,將設蚌埠南站。蚌埠高鐵客站是京滬高速鐵路的沿線七大客運站之一,站房規模20000平方米,道場共24股線路,設7處500米的長站台,可同時停靠13對列車。正在籌備待建的京福高速鐵路也將從蚌埠南站引出。作為未來京滬高鐵與京福高鐵的聯結站和安徽省境內規模最大的高鐵樞紐,蚌埠高鐵客站定位為全國一流的標志性建築。預計2015年停靠列車40對(其中4對始發),2020年停靠列車73對(其中8對始發),2030年停靠列車92對(其中11對始發)。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業城市,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蚌埠市經濟實力有了較大增強。現有工業企業1258家,其中大中型企業66家。已形成以加工業為主,擁有機械、紡織、輕工、化工、醫葯、電子、建材等行業的工業體系,能生產400多大類、上萬種產品。近年來,蚌埠市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資產重組步伐,著力實施「創牌造艦」戰略,工業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新的優勢產業逐步形成,涌現出一批骨幹企業和優勢產品。安徽豐原集團、八一化工集團、華光玻璃集團、蚌埠卷煙廠等企業,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同行業的重點骨幹企業。平板玻璃、壓鑄機、濾清器、燈芯絨、啤酒、玻璃製品、卷煙等產品產量、質量在國內名列前茅,檸檬酸和對(鄰)硝基氯化苯產量、質量在全球位居前列。
蚌埠夜景
2009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GDP)600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32.90億元,增長24.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9.81億元,增長22.8%。二是固定資產投資超全年目標。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5.71億元(超額完成全年350億元目標),增長40.5%。三是消費市場平穩運行。全市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26.98億元,增長18.5%。批發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83.49億元,增長18.9%,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3.48億元,增長16.9%。四是出口下降。全市實現外貿進出額38470萬美元,下降2.4%。其中,出口完成33385萬美元,下降6.7%,進口5085萬美元,增長38.8%。五是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全市完成財政收入76.79億元,增長16.7%,完成年初預算105.2%。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1.72億元,增長15.3%,完成年初預算103.4%。中央財政收入42.69億元,增長19.6%。市本級財政收入44.66億元,增長14.8%。六是存貸雙增,引進內資提速。全市各金融機構存款余額577.78億元,增長19.8%;各項貸款余額335.63億元,增長13.0%。全市實際引進內資249.0億元,其中省外資金203.9億元,分別增長38.3%和41.6%。實現引進外資26794萬美元,增長15.5%,外商直接投資24069萬美元,增長14.5%。七是縣域經濟呈較快增長。三縣規模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94億元,增長49.4%,高於全市25.1個百分點。
蚌埠是安徽省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經過多年培育,在裝備製造及汽車零部件、光伏、生物質、精細化工、電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紡織服裝、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方面,都有較好的產業基礎。擁有上市公司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培育的檸檬酸、燃料乙醇、乳酸、汽車空調電磁離合器、濾清器、天然氣壓縮機、消防車、起重機、太陽能電池及設備、導電膜玻璃等30多個龍頭產品在全國乃至國際具有技術和規模競爭優勢。同時,蚌埠還是國家甲級開放城市,口岸、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機構齊全。現已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400多家,並已與1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蚌埠市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糧、油、蔬菜、肉類和水產品等。其中固鎮花生產量居全國前列,懷遠石榴在國內享有盛譽,五河螃蟹蜚聲海內外。

投資環境

蚌埠擁有非常寬廣的投資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在加工製造業領域,有壓縮機、消防車、起重機、船舶、環保設備等機械裝備製造類項目;有浮法玻璃、電阻式觸摸屏等玻璃深加工類項目;有檸檬酸、生物乙烯、生物醫葯等精細化工項目;有光伏產業、太陽能發電、新興電子等新材料、新能源項目;有煙草、食品、釀造、紡織等輕工業項目。在現代農業開發領域,有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農產品深加工、農業科技園、畜禽標准化養殖小區等一批合作項目。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有以大禹、雙墩、楚漢文化為突破口的旅遊開發項目;有古玩玉器市場、玻璃製品市場、農機大市場、生豬交易市場等項目;有金融、保險等服務類項目等等。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良好。
蚌埠有良好的政策環境。蚌埠市是國務院批準的促進中部崛起、享受比照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城市之一。安徽省委、省政府關於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順利實施,為蚌埠在內的3市設立了每年5億元的項目扶持資金和每年10億元的創業風險投資引導資金。我市也制定了20多項支持性、鼓勵性的優惠政策,涉及投資項目資金補助、高新技術項目資助、投資上規模現金獎勵、投資主導產業資金補貼等方面。蚌埠有良好的承載環境。現有省級開發區6個,特色產業園6個。圍繞產業基礎和產業特色,重點推進光伏產業園、汽車工業園、船舶工業園、電子工業園、糧食加工園、精細化工產業園等專業園建設,為企業集聚、產業集群提供載體支撐。蚌埠有良好的政務環境。近年來,我們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大力優化投資軟環境,相繼建立了市行政服務中心和外商投訴受理中心,完善了外來投資「一站式」審批服務,先後出台了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實行「綠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實行全程代理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行政問責制,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中部審批環節最少、服務意識最強、辦事效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今年我們在全市開展了「企業服務年」活動,努力為外來投資商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
讓蚌埠走向世界,是我們奮斗的目標;讓世界了解蚌埠,是我們美好的願望。作為安徽一個經濟快速發展、文化不斷繁榮、社會全面進步的城市,蚌埠將以開放的姿態竭誠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前來探討政務、考察商務、觀光旅遊、投資置業。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一)割據
史前時期,今蚌埠地域為淮夷族聚居區。傳說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懷遠縣境塗山娶塗山氏女為妻,並生啟(公元前21 世紀,啟建立夏朝,為華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戰國時期, 今一市三縣地域曾分別為徐方、魯、宋、吳、越、楚等國的邑地。
(二)曲陽縣 鍾離縣 泗水郡
秦王朝 建立後統一實行郡縣制,今淮河南岸懷遠、蚌埠地域屬九江郡曲陽、鍾離等縣分領,今淮河北岸懷遠、蚌埠、固鎮、五河地域為泗水郡蘄、徐等縣分領。
(三)懷遠縣 鍾離縣 泗州
後迭經變更,歷經西漢、東漢、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至南宋寶佑五年( 1257年),始置懷遠軍及荊山縣,轄今懷遠縣及蚌埠市區西部、 固鎮縣一部,今蚌埠市區東部屬濠州鍾離縣;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軍及五河縣。
南宋 、金對峙時期,今固鎮縣先為宿州蘄縣、靈璧縣及泗州虹縣分領,後為宿州、靈璧、荊山、五河等縣分領。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銷懷遠軍,改荊山縣為懷遠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鍾離縣;今固鎮縣為宿州及靈璧、五河、懷遠縣分領,五河縣屬泗州。
(四)鳳陽府
明 洪武年間,鍾離縣先後改為中立縣、臨淮縣,增設鳳陽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鳳陽縣;今固鎮縣分屬宿州及懷遠、靈璧、五河、鳳陽縣。
清 同治二年(1863年),劃鳳陽縣馬村溝以西、懷遠縣席家溝以東、靈璧縣後樓為蚌埠獨立行政區,置三縣司,直屬安徽省鳳陽府。
(五)鳳陽縣 懷遠縣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廢鳳陽府,懷遠縣、五河縣直屬安徽省,後屬安徽省淮泗道。同時廢蚌埠三縣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劃屬靈璧縣,淮河以南劃屬鳳陽縣;今固鎮縣仍為宿縣、靈璧、五河、懷遠等縣分領。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正式廢道,鳳陽縣、懷遠縣、靈璧縣、五河縣先後直屬安徽省。
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翌年撤銷,仍屬鳳陽縣。
1932年,懷遠縣、鳳陽縣先後改屬安徽省第四區、第四專區,五河縣先後改屬第七區、第六專區。淪陷時期,蚌埠為偽安徽省維新政府、偽安徽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戰爭勝利後,懷遠縣改屬安徽省第十專區,鳳陽縣先後改屬安徽省第九專區、第五專區,五河縣屬安徽省第四專區。
(六)蚌埠市
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脫離鳳陽縣,轄原屬鳳陽縣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區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區。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直屬安徽省,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蚌埠市、懷遠縣、 五河縣屬皖北行署,今固鎮縣分屬宿縣、五河、靈璧、懷遠4個縣。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屬安徽省;上述4縣改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6年1月改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仍屬宿縣專區。
1964年10月,析宿縣、懷遠縣、五河縣、靈璧縣各一部分地區置固鎮縣,屬宿縣專區。
1971年宿縣專區改為地區。
1983年7月,懷遠縣、 五河縣、固鎮縣由宿縣地區改劃屬蚌埠市至今。
2003年蚌埠市東市區更名為龍子湖區,中市區更名為蚌山區,西市區更名為禹會區,郊區更名為淮上區

建制沿革

史前時期,蚌埠[3]地域上居住的淮夷氏族,已過著農耕漁獵的生活。相傳原始社會末期,今蚌埠地域東部曾建立鍾離古國,西部曾建立塗山古國。至春秋戰國時期,先屬魯,繼屬吳,再屬越,後屬楚地。後經歷代演變,至民國36年(1947年)1月設市,直屬安徽省所轄。
一、秦至南北朝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實行郡縣制後,今蚌埠地域分屬九江、泗水兩郡。其東部(今鳳陽縣境內)設鍾離縣。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今蚌埠淮河北歸屬沛郡,淮河南歸屬淮南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國復改為九江郡,並在蚌埠西部(今懷遠縣境內)設置當塗縣。
王莽新政時期(公元8~23年。以下省略「公元」二字),今蚌埠地域淮河北更屬吾符郡,淮河以南更屬延平郡,並將鍾離縣改為蠶富縣,當塗縣改為山聚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年(44年),今蚌埠地域淮河以北為沛國所轄,淮河以南為九江郡所轄;東、西部各復改為鍾離縣、當塗縣。
三國時期,今蚌埠屬魏地。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淮河以北隸於譙郡;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廢鍾離、當塗二縣,淮河以南隸於淮南郡。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實行州、郡、縣三級地方制,今蚌埠淮河以南屬揚州,為淮南郡所領,並復立鍾離縣;淮河以北屬豫州,為沛國所領。
東晉百餘年,戰亂不止,蚌埠地域建置更迭頻繁。淮河成為東晉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角逐的界河。淮河北於東晉成帝咸和二年(327年),為羯族石氏所建立的後趙所控制;晉穆帝昇平三年(359年),又為鮮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所佔據,後於晉廢帝太和五年(370年),再為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所統轄。今蚌埠西部屬當塗縣,於東晉成帝年間僑置於江南;今蚌埠東部於東晉安帝年間設鍾離郡,治燕縣;西南設馬頭郡,治虞縣。
南北朝劉宋後廢帝元徽元年(473年),淮河南岸鍾離、馬頭兩郡皆歸徐州。南齊武帝永明六年(488年),改徐州為北徐州,轄蚌埠東部鍾離郡,治燕縣;轄西部馬頭郡,治己吾縣。南梁初期承南齊制,後期江淮州郡先後為東魏、北齊所取。東魏武定六年(548年),蚌埠北部設連城縣,為睢州所轄。武定七年(549年),今蚌埠地域置楚州,治鍾離城。北齊控制江淮時,將楚州更名為西楚州,州、郡同治鍾離縣;並在西部設荊山郡,治荊山城,領馬頭縣。南陳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將西楚州改為北徐州,郡、縣未變。至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今蚌埠又為北周所佔,北徐州復改西楚州。
二、隋至兩宋時期
隋開皇二年(582年),西楚州改為濠州;廢荊山郡,馬頭縣改為塗山縣。大業三年(607年),又將濠州改為鍾離郡,領鍾離、塗山縣。今蚌埠北郊則屬彭城郡谷陽縣域。
唐武德三年(620年),鍾離郡復改濠州。武德七年(624年),塗山縣並入鍾離縣,為濠州所領。至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後,今蚌埠淮河以南屬淮南道監察,淮河以北屬河南道監察。天寶元年(742年),濠州再改為鍾離郡。乾元元年(758年),鍾離郡又改為濠州。貞元四年(788年),濠州隸屬河南道監察。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領今蚌埠淮河以北地區。
五代十國時期,今蚌埠淮河以北為宿州轄地,先後為後梁(907~923年)、後唐(923~936年)、後晉(936~946年)、後漢(947~950年)所統治;淮河以南為濠州轄地,先後為吳(907~937年)、南唐(937~958年)所佔據。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奪取今蚌埠整個地區,淮河以北由徐州轄,淮河以南由濠州轄。
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今蚌埠淮河北隸於新置靈璧縣,為淮南東路宿州所轄;淮河以南只存鍾離縣,為淮南西路濠州所轄。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陷汴京,取淮北,宿州初為山東西路領,至金大定六年(1166年)改屬南京路。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金兵渡淮攻取濠州。嘉定十二年(1219年),宋軍收復濠州,宋、金仍以淮河為界。今蚌埠淮河以南置鍾離縣,為淮南西路濠州所轄。寶佑五年(1257年),蚌埠西部重置荊山縣,為淮南西路懷遠軍所轄。咸淳七年(1271年),今蚌埠東北置五河縣,為淮南東路淮安軍所轄。
三、元至民國時期
元,今蚌埠屬河南行省政區。至元四年(1267年),淮河北靈璧縣改隸於泗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五河縣改隸於臨濠府,今蚌埠淮河以南地區盡屬臨濠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五河縣劃歸泗州轄。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臨濠府改為濠州;廢懷遠軍,改荊山縣為懷遠縣,今蚌埠淮河以南皆屬濠州鍾離、懷遠縣境。
明洪武二年(1369年),鳳陽建中都,鍾離縣更名中立縣,翌年再改名為臨淮縣。洪武六年(1373年),撤中都設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年),中立府遷新城改名鳳陽府,臨淮縣亦改名鳳陽縣;蚌埠西部仍為懷遠縣,東北為五河縣。三個縣明初均為中書省鳳陽府所領。永樂元年(1403年),鳳陽府為南京直隸。
清初,鳳陽府為江南省領。順治十八年(1661年),今蚌埠全境皆為江南左布政使鳳陽府所轄。康熙六年(1667年),鳳陽府改隸於安徽布政使鳳潁六泗道。雍正二年(1724年),今蚌埠淮河以北從鳳陽府劃入泗州直隸州。同治二年(1863年),劃鳳陽縣馬村溝以西、懷遠縣席家溝以東、靈璧縣後樓一塊屬蚌埠,並首設獨立行政機構三縣司,脫離鳳陽、懷遠、靈璧三縣,直屬鳳陽府。
民國元年(1912年),蚌埠三縣司廢,河南岸改屬鳳陽縣,置二區公署;河北岸小蚌埠屬靈璧縣,一直到民國35年。民國3年,恢復道制,蚌埠河南岸屬安徽省淮泗道鳳陽縣轄。民國18年,蚌埠曾成立市政籌備處,但翌年即撤銷,仍屬鳳陽縣所轄。民國21年,鳳陽縣辦自治區,蚌埠系其第七區。民國24年,蚌埠與三鋪合為鳳陽第二區。翌年,鳳陽縣被安徽省第四督察區所領,蚌埠受其轄。民國27年,鳳陽縣名義上為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區所轄,因日軍侵佔,九區各縣淪陷,鳳陽由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區兼管。
民國27年10月,日偽在蚌埠組建偽安徽省維新政府,鳳陽縣直屬偽省維新政府管轄,偽縣維新政府設於蚌埠。民國29年3月,偽安徽省維新政府更名偽安徽省政府,偽府仍設於蚌埠。民國33年,偽安徽省政府設8個行政督察區,蚌埠為鳳陽縣轄,隸屬第一行政區,並為區治地。
民國34年8月抗戰勝利,國民黨軍隊李品仙部到蚌埠接防。11月,成立蚌埠市政籌備處,翌年接管市區行政。民國36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為安徽省直轄市。
民國38年1月蚌埠解放,先屬江淮解放區轄,4月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蚌埠遂隸屬皖北行署。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撤銷皖北行署,蚌埠市為安徽省直轄。1956年,安徽省置蚌埠專區,專員公署駐蚌。1958年11月起,蚌埠市隸屬省和專區雙重領導。1961年3月撤銷蚌埠專區,此後至1985年,蚌埠市一直屬安徽省直轄。
[編輯本段]氣候環境
蚌埠市地處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氣候濕潤,處於秦嶺——淮河天然氣候分界線上。蚌埠作為非省會城市擁有獨立的省級氣象中心——淮河流域氣象中心。目前城市治安環境也為省內最好,蚌埠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是國內唯一入選2005年度公安部先進基層單位的110指揮台。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糧、油、蔬菜、肉類和水產品等。其中固鎮花生產量居龍子湖廣場全國前列,懷遠石榴在國內享有盛譽,五河螃蟹蜚聲海內外。
蚌埠市風景秀麗,名勝薈萃。市東龍子湖風景區湖光山色,交相輝映,近有湯和墓、水上樂園、淮河風情園、龍子湖雙龍橋公園(龍子湖橋頭公園),東鄰明皇陵、中都城、龍興寺、白石山森林公園;西郊荊塗二山隔河相對,相傳大禹曾會諸侯於塗山,還在此娶塗山氏為妻。現存有禹王宮、啟母石以及荊山上的白乳泉、卞和洞(相傳和氏璧的出處)等諸多名勝散落在青山綠水間。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市轄區:
蚌山區 面積 83平方千米,人口 22萬。郵政編碼233000。區人民政府駐南山路。
(轄 天橋街道、青年街道、緯二路街道、勝利街道、黃庄街道、宏業村街道、龍湖新村街道、雪華鄉、燕山鄉)
龍子湖區 面積 162平方千米,人口 23萬。郵政編碼233000。區人民政府駐解放路。
(轄 東風街道、治淮街道、東升街道、解放街道、曹山街道、延安街道、長淮衛鎮、李樓鄉)
禹會區 面積 125平方千米,人口 22萬。郵政編碼233010。區人民政府駐紅旗一路。
(轄 大慶街道、張公山街道、緯四街道、朝陽街道、釣魚台街道、秦集鎮、長青鄉)
淮上區 面積 232平方千米,人口 20萬。郵政編碼233002。區人民政府駐淮上大道。
(轄 淮濱街道、小蚌埠鎮、吳小街鎮、曹老集鎮、梅橋鄉)
縣:
懷遠縣 面積2400平方千米,人口130萬。郵政編碼233400。縣人民政府駐新城區。
(轄 城關鎮、新城區、五岔鎮、雙橋鎮、魏庄鎮、萬福鎮、包集鎮、蘇集鎮、龍亢鎮、河溜鎮、唐集鎮、常墳鎮、馬城鎮、孝義鄉、褚城鄉、古城鄉、徐圩鄉、蘭橋鄉、陳集鄉、淝河鄉、淝南鄉、找郢鄉、荊芡鄉)
五河縣 面積1580平方千米,人口 73萬。郵政編碼233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轄 城關鎮、新集鎮、沫河口鎮、小溪鎮、雙忠廟鎮、小圩鎮、東劉集鎮、大新鎮、頭鋪鎮、武橋鎮、澮南鎮、申集鎮、朱頂鎮、沱湖鄉、臨北回族鄉)
固鎮縣 面積1363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2337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轄 城關鎮、王莊鎮、連城鎮、濠城鎮、新馬橋鎮、劉集鎮、湖溝鎮、任橋鎮、石湖鄉、楊廟鄉、仲興鄉)
開發區:
蚌埠新城綜合開發區、蚌埠高新技術開發區 蚌埠高鐵新城開發區

閱讀全文

與明光市上市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東方紅169101 瀏覽:273
旺順閣融資 瀏覽:785
短線寶投資 瀏覽:401
北方水業股票 瀏覽:57
702港幣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465
13年再融資 瀏覽:765
榮豐地產股票 瀏覽:224
同股份股票 瀏覽:474
股票的基本面主要指的是什麼 瀏覽:564
銀行理財經理工資高嗎 瀏覽:769
房企融資多個渠道收緊 瀏覽:398
四通股份還投資了哪些公司 瀏覽:649
科創板投資者可以有幾種交易方式 瀏覽:780
基金風險准備金的計提會計處理 瀏覽:321
天津納川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692
景順長城財富號基金好嗎 瀏覽:586
馬來西亞mfc理財平台 瀏覽:596
a輪融資占股 瀏覽:349
理財經濟 瀏覽:486
兒童理財書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