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雲南冶金集團原董事長陳智

雲南冶金集團原董事長陳智

發布時間:2021-05-23 10:15:06

A. 雲南地勘局:以局為單元發展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同時實行事企分開,穩住事業,做大產業

一、以局為單元發展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雲南地勘局在貫徹執行國辦發[1999]37號文規定的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中,提出了以局為單元發展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具體做法是:

(一)以局為單元發展產業經濟已經具備條件

他們總結了多年來發展產業經濟的經驗和教訓,認為成績應當肯定,但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不能忽視,主要是:①企業規模小、散,發展後勁不足,全局30多個單位辦了200多個企業,每個企業年均收入僅為200萬元左右。②各個單位之間,低水平重復投入,產業趨同,整體素質不高,投資效益低。必須進行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同時他們也認為調整的條件已經具備:

(1)經過多年的努力,要發展的產業基礎已經初步具備,全局市場收入已在4億多元,佔全局總收入的2/3,且有的企業已有一定規模。

(2)地勘費基數確定後,對產業經濟發展已經有一個穩定的扶植金支撐,每年可以拿出幾千萬元,集中辦幾件大事。

(3)全局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大部分進入社會,職工住房產權制度改革也基本到位,為以局為單元發展產業經濟解除了後顧之憂。

(4)對非主導、支柱產業的小企業網點,在「九五」期間進行了有進有退的政策,可以置換出一部分國有資產,重新配置到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中去。

(二)以局為單元確定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的發展方向

他們根據:①「九五」以來本局產業經濟發展的經驗;②分析研究了雲南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政策和客觀環境;③分析研究地勘局自身的優勢和有利條件。確定:以礦產勘查開發業為主導產業,以工程勘察施工業和外經貿、物業地產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為支柱產業,即「一個主導、兩根支柱」,同時在各個產業中培植足以帶動整個產業發展的骨幹企業。

礦產勘查開發業作為主導產業,包括三大部分:①地質大調查等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它的產品是一種技術勞務,它的市場是政府訂貨。②商業性地質礦產勘查。它的產品有的是礦業權,有的是為礦業權服務的勘查技術勞務。③礦產資源開發。它的產品是礦產品。他們認為,地勘局的這個主導產業,在礦產資源開發方面也許暫時還比不過一般的礦業公司,但是把礦業權作為一種商品,在雲南省他們還是具有比較優勢的,而且這個優勢還決定今後10年、20年雲南礦業的發展後勁,誰佔有這個優勢,誰就可以主導未來的雲南礦業經濟。

(三)以局為單元圍繞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進行重組

1.對礦業的重組。該局礦業開發「九五」時期起步,主要從事黃金、錫、銅的生產,經過幾年的努力已初具規模。2000年礦業開發總收入已接近1億元。2001年該局加大投入,對骨幹黃金礦山進行技術改造,已形成年產黃金1000公斤的生產能力。為加快礦業的發展,確立其主導產業的地位,推進以礦業為主業的地勘單位的重組改制,他們以雲南地礦勘查工程總公司(集團)為發起人,吸收其他法人參股,將若干骨幹黃金礦山的優良資產和精幹人員,從地勘單位剝離出來,組建「雲南地礦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上市發行A股為目標,為礦業的發展提供社會資本的支持,使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公司已於2001年8月底注冊成立,掛牌經營,並進入上市前的輔導期。

2.對工勘施工業的重組。這個產業是該局目前經濟總量最大的一個支柱產業,現共有各個級別施工企業17個,分散在各地勘單位。除具有三個高資質外,其餘的資質低、規模小、技術水平不高,難以承擔大的施工項目。西部大開發和西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為工勘施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但現有的工勘施工隊伍格局不利於工勘施工業的發展。為推進工勘施工企業的重組,穩步實施規模經營和大企業戰略,決定按區域性、專業性、互補性三原則,推進工勘施工業的重組,重組為3個一級施工企業,一個地域性、一個專業性的施工企業。使工勘業實現適度集約和規模經營,以加快其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的提高,增強市場競爭力。

3.對多種經營業的重組。主要調整具有代表性的產業。即以原集團公司外經貿部為基礎組建進出口公司,根據礦業和工勘施工業發展的需要,形成礦產勘查、開發、加工、貿易一條龍的經營鏈,帶動礦業和工勘施工業走向東南亞市場,從而提高外經貿對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的關聯度,帶動兩個市場(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拓展,使其成為第三產業的主要支撐。同時,繼續採取多種方式放開搞活與主產業無關聯的不適宜國有獨資經營的小企業。

二、以地勘單位為基礎,實行「兩分離、一分流」

他們認為,要實行以局為單元發展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必須使全局優良生產要素圍繞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進行集中,必須讓這些生產要素與地勘單位母體分離。為此,必須以地勘單位為基礎,實施「兩分離、一分流」。

(一)「兩分離、一分流」的內容和做法

「兩分離、一分流」是指地勘單位的經營性資產與非經營性資產的分離;主業與輔業的分離;並在兩分離過程中對人員進行分流。「兩分離、一分流」實質是分離事企職能。將地勘單位主產業中的優良資產與精幹人員相結合,與隊的事業職能分離後進入市場。將不適應經營的資產和經營性資產中的不良資產剝離到隊,將不適應進入市場的人員剝離留隊,改變長期存在的事企職能混合、經營性資產與非經營性資產混合、優良資產與不良資產混合、精幹人員與非精幹人員混合的事企不分的體制。優良資產和精幹人員從事業母體中脫離出來,合理流動,向主產業集中,才能突破主產業小、散、亂的格局,有利於主產業的重組,把主產業做大。經剝離後的地勘單位,是事業性質的,其職能主要是管理基地物業地產、管理在崗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管理待崗職工、管理未改制小企業和國有資產及收益(或國有股股權及收益)。為支持「兩分離、一分流」工作,由局核撥隊(事業)基地管理費和轉產分流人員費用,這樣可以穩住事業,發展產業。同時事企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今年以來,該局9872名在職職工,從主產業分流出來留隊的職工3889人,隊(事業)管理人員518人,放小改制小企業職工約1000人。礦業、工勘等產業從業人員4500人左右,約佔全局在職職工的46%,分流留隊的人員佔39%,隊(事業)管理人員佔5%,各類放小企業安置約佔10%。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了隊伍結構的調整,將有力地促進產業經濟的發展。

(二)對分流人員的安置辦法

對地勘單位來說,在企業化經營中,如何分流富餘人員,同如何把產業做大同樣重要。為此,、雲南地勘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分流富餘人員的政策,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內部退養。規定待崗職工中男年滿50歲、女年滿40歲的人員,可實行內部退養。月退養費由事業單位工資體系中本人檔案職務工資標准或技術等級工資標准(即固定部分)的70%、105元生活補貼、每一工作年限2元的工齡補貼構成(大約人均500元/月)。

(2)病退。本人申請,醫院證明,可辦理病退。

(3)下崗。適用於年輕的待崗職工。按當地最低生活費標准(昆明為180元/月)+130元,作為下崗職工待遇。

(4)鼓勵自謀職業。

(5)一次性買斷工資。平均付給每人3萬元,同時解除勞動合同。

(6)局屬學校全部實行屬地化改革。全局共20所學校,已交出去16所,每交出去一所平均要給地方40萬元。未交出的四所中,一所為局的職工大學,已經省教育廳批准,改為國土資源職業技術學校,由省教育廳管。另一所為局屬的普通高中,已確定改為昆明市寶石職業中學。

(7)後勤一塊轉化為物業公司(或中心),為職工提供有償服務。醫院全部對外開放。

(三)對地勘費基數分三類管理

為保證「兩分離、一分流」順利推進,並促進以局為單元的產業結構調整,他們將地勘費基數分為轉產分流人員費用、基地管理人員費用、產業投資資金

(1)轉產分流人員費用。用於發放在「兩分離、一分流」中分流出來的未上崗的待崗人員的生活費和內退職工的內退工資。局對每個地勘單位的分流比例進行核定,按人年6000元標准撥隊(事業)轉產分流人員費用,由隊調控管理。

(2)基地管理人員費用。用於發放在「兩分離、一分流」中留隊從事基地管理的管理人員工資。每個地勘單位從事基地管理的人員比例由局核定,按每人每年1萬元的標准核撥。

(3)用於產業投資的費用。在保證上述經費後,餘下的用於產業投資。地勘單位「兩分離、一分流」後,主產業分離出來通過重組向主產業集中,局利用產業投資集中投入,加大投資力度,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放大投資功能,提高產業的技術水平,增強產業的競爭力,使產業獲得更快、更健康的發展。

三、面對新形勢,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

1.圍繞建立資源型股份公司、發行A股上市的目標,已成立了股份公司籌備組,目前已完成了內部重組。即將雲南文山礦業開發總公司、大理州北衙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雲南省滇西礦業勘查開發總公司(含高山公司37%的權益)、楚雄市小水井金礦、富寧縣那能金礦的經營性資產,以及一大隊、物探隊與礦權經營相關的固定資產,投入股份公司。同時,按照資產、業務、人員相匹配的原則,相應劃入公司人員788人(不含聘用人員),完成了上述隊伍的重組工作。

此外,還完成了股份公司股權設置方案:雲南地礦勘查工程總公司(集團)作為主發起人,以凈資產7500萬元出資,邀約雲南冶金集團(出資550萬元)、上海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出資500萬元)、中國地質大學(出資150萬元)和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出資100萬元)四家發起人,合計出資8800萬元,構成股份公司股本。各發起人均已在《發起人協議書》上簽字確認。

2.對地勘局機關的體制和機制進行改革。即逐步將事業局的體制改變為企業化經營體制。已成立雲南地礦勘查工程總公司(集團),局與集團公司逐步實行職能分開,明確了局與集團公司為出資人與受資人的關系,正逐步採取措施將集團公司做實、做大、做強,已將三個產業部名正言順地劃為集團公司,其他綜合部門正逐步過渡;集團公司與隊級企業為母子公司的關系,正在培植和發展集團公司的核心企業(如正在組建的資源型股份公司等)。出於策略上的考慮,他們在推進局、隊兩級企業化經營改革中,有意使隊的改革步伐快於局的改革步伐,在若干年內,使局總體上仍保留為事業局的牌子和形象,以保持地勘費不間斷,並繼續享受事業單位的一些優惠政策,待事業單位改革政策明確之後,再考慮局的定位問題。

3.地勘單位中從事企業活動部分的改革。這部分改革,是在「兩分離、一分流」和重組的基礎上進行,即對於已建立的企業都朝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進行改造。

首先搞內部股份制改造。即在地勘單位內部進行的股份制改革。有以下幾種形式:

(1)區調隊(在玉溪)。實行整體改造,該隊分離出來的經營性資產,經清產核資約為600萬元,向職工籌集400萬元,組成邁特有限公司,下屬幾家公司,其中一家為寶石公司,原為職工控股的公司,已在全省開了5家分店,發展很快。

(2)三大隊(在大理)的工程勘察施工公司。總股本800萬元,職工股(含配股)佔40%,已完成招股和工商注冊等工作。

(3)選一些分項目進行股份制改造。如:汽車駕駛培訓項目所進行的股份制改造。該項目是用租用的一塊荒山進行封閉性的駕駛培訓,培訓方法較先進,報名參加培訓的人較多。對此類項目的股份制改造不搞國家控股。

(4)對物探隊(在宜良)之類無產業的隊,實行60%的人休克式下崗改造,局按下崗人員每人每年3600元撥給隊,由隊安置下崗人員。需要指出的是對這類單位,局寧可下猛葯改造地勘單位,也不辦毫無希望生存和發展下去的小企業。

(5)對各隊辦的屬第三產業的小企業或實體,實行放小,通過職工買斷,置放出一部分資金來支持主業。

在進行內部股份制改造中,採取了如下幾項政策措施:

(1)股權設置和股權結構。所有企業都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設置國有股(由局、隊持股)、企業法人股和職工股。職工股東成立職工持股會,其股權數額規定一般應佔到總股本的40%以上,最低不低於35%。為吸納一時拿不出較多的錢來認股的職工,採取一次認股,分期付款的政策,還可以用未來的紅利付認股款。離退休職工不能入股。

(2)職工入股底限和配股。在堅持入股自願的前提下,規定一般職工入股數額下限為5000元,班組長為8000元,中層幹部為1.5萬元,公司董事、監事及公司副職為2萬元,副董事長、公司(總)經理為2.5萬元,董事長為3萬元。要求70%的職工參股,實行股權適當向管理層集中的政策,區調隊邁特公司董事長的股權金達10萬元,幹部與職工的股權比例為10:1。

為了鼓勵職工入股,提高職工持股比例,實行配股制,即按職工所持股本額實行1:0.5~0.7配股,其上限為3萬元。配股資金來源於各隊的三項基金(發展基金、集體福利基金和獎勵基金)。配股只限於本單位職工。職工股東的配股只有收益權,沒有所有權。

經上述改制後,該局的經濟將轉變成為以國有為主體、多種所有製成分共同發展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到「十五」末,將使國有和非國有經濟的比例達到7:3或6:4。

四、把改革和開放結合起來,發展和壯大產業經濟

雲南局為了將地勘經濟全方位地融於社會,融入國內外市場,加速發展,把改革和開放結合起來,近幾年來,大力推行「引進來」「走出去」戰略。

1.「引進來」戰略。近幾年來,該局引進的力度比較大,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協助引進南非比利頓公司(為英資)聯合開發蘭坪金頂鉛鋅礦。

(2)與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日本等國多家國際礦業公司合作,開展風險勘查開發,簽訂合作項目9個,合同金額2750萬美元,到位資金617萬美元。其中與南非比利頓合作成立的「高日勘探公司」的合作方式是:我方以一個礦權(估價為1300美元)加入,對方以資金投入掙股(已投入2500美元),已在中甸地區經鑽探驗證發現一個大型斑岩型銅礦;與澳大利亞WMC公司合作的「華澳公司」,已正式組建,協議資金400萬美元;與加拿大英可鷹橋公司簽訂了合作開展鎳礦勘查開發的可行性研究協議。通過引資風險勘查,盤活了部分礦業權資產,引進了新技術,擴大了勘查技術服務領域,其收費達1000多萬美元。

(3)與國內公司合作。如:廣西龍泉礦冶公司與該局的幾個隊合作,其方式有:礦權合作;對方提供先進設備、儀器、風險勘查金,地質隊提供技術、勞務等,今年就從該公司拿到700萬元資金。

(4)引資合作開發局機關大院的房地產。

2.「走出去」戰略。該局實行的「走出去」戰略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國家要求雲南、廣西兩省(區)融入湄公河經濟區;二是雲南與東南亞國家在經濟上有互補性。中國的工業品在東南亞有競爭力,但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家的支付能力差,可用資源產品,尤其是礦產品支付。

這些國家在我國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後,也提出北方融入戰略,放寬對外(尤其是對中國)開放政策,可謂是雙方一拍即合。寮國的鉀鹽、越南的鉻鐵、緬甸的鉑鈀是雲南局瞄準的三種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寮國萬象平原鉀鹽礦的協議已正式簽署,資金已於2000年到位,是國家計委批準的第一筆海外勘查資金,計劃1.5年內探明1億噸首采儲量、1億噸遠景儲量,可供開發。

對越南的鉻鐵礦是從貿易入手的,每年從越南進口七八千萬噸礦石。下一步打算與越方合作投資探采。目前正在談判合作的事宜,已完成了選區工作。

B. 雲南省民族商會的第一屆理事會

總顧問
周鐵農 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
楊汝岱 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委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名譽會長
白立忱 中共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屆中共委員。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首席顧問
劉樹生 雲南省政協原主席
執行顧問
朱奎 雲南省人民政府原常務副省長
顧問
令狐安 中共雲南省委原書記
李桂英 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
祁 山 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常務副主任
趙 坤 雲南省軍區原政委
孟曉駟 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黃 毅 中共雲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齊扎拉 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
李漢柏 原雲南省紀委書記、全國政協委員
楊健強 全國政協提案委副主任委員
白成亮 雲南省政協副主席
馬開賢 雲南省政協副主席
陶昌廉 雲南省軍區原政委
趙廷光 雲南省政協原常務副主席
牛紹堯 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常務副主任
張寶三 雲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
孟繼堯 雲南省政協原常務副主席
黃光漢 雲南省軍區原司令員
馬德山 成都軍區裝備部原副部長
楊國欽 西藏軍區原副司令員
王永銀 雲南省武警總隊原政委
專家委員會顧問
和自興 雲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王建華 雲南省環境保護廳廳長
楊光成 雲南省交通廳廳長
張玉明 雲南省農業廳廳長
熊清華 雲南省商務廳廳長
戰略委員會顧問
姚慶艷 紅雲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董 英 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雷 毅 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施維勤 中鋁雲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保明虎 雲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和 軍 雲南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陶國相 雲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王建又 雲南廣電網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法律與審計委員會顧問
王樹芬 雲南省民政廳廳長
王承才 雲南省民委主任
侯新華 雲南省民委黨組書記
何劍文 雲南省司法廳廳長
陳建國 雲南省地方稅務局局長
投資與發展委員會顧問
李保上 雲南省政協經濟委副主任
字如鈞 中國農業銀行雲南省分行行長
任建洋 富滇銀行監事長
馬 奎 中國移動雲南分公司總經理
決策與咨詢委員會顧問
歐志明 雲南省扶貧辦副主任
李靜波 雲南廣電網路集團公司總經理
馬 春 雲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馬化清 雲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原副主任
馬 澤 雲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原副主任
項目與學術委員會顧問
李 森 中共雲南省委原副秘書長
白庚勝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
熊榮元 文山學院黨委書記
劉滄山 西南林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第一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褚時健 玉溪卷煙廠原廠長、紅塔集團原董事長
第一屆監事會監事
任樹雲 雲南省信用聯社理事長
段萬春 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宋光興 雲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
周常春 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副院長、博士
唐婷婷 雲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第一任黨委書記
馬美能 大理軍分區原政委、紅河軍分區原政委
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李保進 雲南民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第一屆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
董勒成 瑞麗市景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四龍 雲南麗江正龍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留存 昆明佳達利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 波 雲南馬龍春雨磷肥有限公司董事長
第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馬躍升 雲南通海納古連鑄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柱偉 雲南振興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王維和 玉溪市維和集團董事長
馬慈光 雲南商業物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海江 雲南建展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支 雲 雲南雲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皓然 雲南俊皓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朝開 雲南民族大學後勤服務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陶 鑫 雲南瀚雄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第一屆理事會秘書長
楊 振 雲南省民族學會專職副會長
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
余衛民 成都軍區原政治部上校
馬一弘 雲南弘弧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
梁利本 昆明旭坤會計事務所主任
楊清允 雲南業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興明 香港商報雲南辦事處主任
謝自靈 雲南錦綉江山律師事務所副主任
趙 江 雲南善為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海濤 玉溪市維和維生堂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 耀 雲南民族時報法制周刊主編
田玉艷 雲南省民族學會副秘書長
唐 傑 昆明瀚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C. 雲南冶金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雲南冶金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5億元,實收資本為5億元,專雲南冶金集團股份屬有限公司、雲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雲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出資4億元、0.5億元、0.5億元,出資比例分別為80%、10%、10%。營業執照號為530000000026285;金融許可證機構編號為L0106H253010001。
法定代表人:張自義
成立時間:2010-01-04
注冊資本:112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30000000026285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雲南省昆明市北市區小康大道399號冶金大廈3樓、10

D. 雲南冶金企業

雲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雲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 、雲南雲錫集團公司、雲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

E. 雲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省屬國資

昆明鋼鐵控股復有限公司、雲制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雲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雲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雲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雲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雲南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雲南白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省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雲南南天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十四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F. 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團隊

董英: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田永: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回司總經理、黨委副答書記。
周強: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趙永生: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唐俊: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洪江: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昌武: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鹿輝陽: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祁鳴: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俞德慶: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焦蘇華: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會主席。
張自義: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會計師。

G. 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怎麼樣

雲南冶金集團抄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襲心是2003-06-05注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非上市、國有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昆明高新區海源北路六號高新招商大廈。

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30100750657597L,企業法人沈立俊,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的經營范圍是:礦產品、冶金產品、副產品、延伸產品。冶金技術開發、轉讓及培訓;冶金生產建設所需材料及設備的經營;儀器儀表檢測及技術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雲南冶金集團原董事長陳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權在券商和期貨公司 瀏覽:813
紅棗期貨和價格換算 瀏覽:651
紅棗期貨即將上市 瀏覽:878
愛建信託客服 瀏覽:508
基金外包服務市場 瀏覽:293
融資融券c 瀏覽:125
2015年神秘資金 瀏覽:909
黃驊外匯 瀏覽:832
悟空理財體驗金什麼用 瀏覽:327
擇期外匯交易是 瀏覽:844
投資大連油虧損情況 瀏覽:532
尿素期貨有 瀏覽:585
資金佔用監管核查的專項說明 瀏覽:312
投資是藝術不是科學的區別 瀏覽:922
基金華夏2號凈值 瀏覽:873
2018年投資者信心 瀏覽:74
融資入股協議 瀏覽:166
馬雲健康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992
父母投資 瀏覽:708
五一後基金行情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