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資委與國務院作為企業實控人有什麼區別
國資委是大型國有企業的直接領導機構。它對企業的掌門人有任免權。企業的一回切經營答活動向國資委負責。
國務院國資委系統內的無償劃轉、同一省級國資委系統的無償劃轉不算變更,國務院國資委與省級國資委之間的劃轉,算實際控制人變更。
省國資委聽省委書記和省長的,市國資委聽市委書記和市長的。
國務院類似中央
『貳』 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事項最終生效以國務院國資委批復為准一般要多久
1、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事項最終生效以國務院國資委批復時間要看具體情況,如果那邊很忙,必要的時候派人到審批機構現場催促一下,但一般都會在一個月之內批復。
2、股權轉讓,是公司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東權益有償轉讓給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權的民事法律行為。
3、股權轉讓協議是當事人以轉讓股權為目的而達成的關於出讓方交付股權並收取價金,受讓方支付價金得到股權的意思表示。股權轉讓是一種物權變動行為,股權轉讓後,股東基於股東地位而對公司所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全部同時移轉於受讓人,受讓人因此成為公司的股東,取得股東權。根據《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股權轉讓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叄』 控股股東變成國資委是利好還是利空
三會一層是重抄要的治理機制,控股股東退出董事會一般來說不太有利於及時了解公司經營管理信息並妥善作出決策部署,至於利好還是利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關鍵看公司的相關安排以及該控股股東有沒有委託他人行使表決權和管理權或其他妥善治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論,以該公司的相關公告為准。
如果控股股東行使股東大會召集權、投票權和表決權時,如果違反法律規定和程序,那麼其他股東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提起訴訟,要求撤銷、變更和確認股東大會決議無效。
如果控股股東通過的股東大會決議無效,但控股股東已經實施並給上市公司造成損失的,上市公司董事會應當要求其賠償損失,如果上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不行施權利,其他股東可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代表公司要求控股股東賠償損失。
『肆』 股東為"國務院"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有何區別
基本沒有區別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出資並管理
『伍』 直接控股、間接控股和最終控股的區別
直接控股就是通過投資直接控制了被投資單位,例如直接出資享有被投資單位100%股權,那麼屬於直接控股,
間接控股,間接控制被投資單位。例如:A是B的母公司,B能控制C,那麼A對C就是間接控股。
最終控股:例如:A持有C
30%的股份,其子公司B持有C
40%的股份,那麼A最終能控制C,就屬於最終控股。
『陸』 如何查找一隻股票的最大股東,如何知道是不是國資委的或是省資委的
在股票行情分析軟體輸入股票代碼或者拼音找到這只股票,按F10進入個版股資料,在股東研權究欄目就有這些內容:【1.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2.股東變化】【3.基金持股】
第一項就是最大股東.看它是不是國資委的就可以了.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根據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設置的,為國務院直屬正部級特設機構。國務院授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根據黨中央決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黨委,履行黨中央規定的職責。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管范圍是中央所屬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的國有資產。
『柒』 國務院國資控股和地方國資控股的實質區別是什麼 國資改概念偏向於國資控股比例較高的嗎
國家國資委和地方國資委控股都是國有企業,實質區別,只是收益一個歸中央財內政,一個歸地財容政。就國有企業改革而言,沒有什麼區別。國資委持股比例越大,改革的可能越大。國資委持股比例越小,改革的可能越小。當然,持股比例小的也有可能改,要看國資委的態度,國家做不好,當然也會退出。過去的國有企業,都是獨資的,股權是以後逐步轉讓出去的。
『捌』 最終控制人 直接控股 間接控股 實際控制人 控股股東
最終控制復人,也叫實際控制制人:可能是直接持股的控股股東,也可能是控股股東的控股股東,對國內公司來說,一般會追溯至國資委或自然人。掌握公司重要事項、發展戰略的最終決策權。
直接控股股東:公司在工商部門登記的直接持股人,也會反映在公司章程中,持股比例超過50%,或雖未超過50%,但為第一大股東(相對控股)。
間接控股股東:直接控股股東的控股股東。
控股股東:包括直接控股股東和間接控股股東。並不一定是董事長。
『玖』 誰是國資委的最大股東
當然是國家了。都說是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了,國有資產嘛當然歸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