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光天地的經營發展
新光天地採用的經營模式萃取了百貨公司的商品多樣化與購物中心的舒適體驗,具有持久吸引力,是目前國際上最具創新性的商業模式。在這里,不僅可以買到各種世界名牌,還可以買到百貨公司一樣豐富的物品,並能進行休閑娛樂。
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然而每百萬人僅擁有1.75家百貨商店。中國百貨店業態2005年開始復甦,一、二線城市的百貨店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麥格理證券(MacquarieResearchEquities)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之前,中國百貨店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4%,在中國零售額中所佔的比例也將從目前的10%上升到17%。
購物中心業態自2000年在中國興起,2005年隨著一批購物中心項目的失敗走向理性、科學、精細化。中國城市新貴正在崛起,《2006福布斯名人榜》中1980年後出生的多達29%,而《2006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40名中40歲以下的占據25%。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研究報告預測,中國奢侈品市場將以10-20%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這種情況下,擁有眾多知名品牌和獨特服務優勢的高端購物中心開始填補市場空白。
如何站在整體的高度,找准零售業的市場空白,達到無競爭境界?華貿中心發展商經過深入市場調查,引進新光天地,鎖定新型的百貨公司經營模式。這種模式有機融合了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二者的優點,實現高端品牌和大眾品牌的最佳結合,兼具百貨店和高端購物中心的競爭力。
1990年8月,國貿商城率先引入品牌專賣店從事零售業務的經營模式,提供高檔商品、服務,以強勁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改變著北京時尚。
如今,華貿中心裡的新光天地以新的經營理念,先進的商業配套,人性化的服務,將促進京城時尚消費擁有更豐富的選擇,並翻開零售業的嶄新一頁。
「新商圈」將提速成形
由寫字樓、酒店、百貨公司作為三大引擎的華貿中心,隨著百貨公司的開業,將為京城這一最值得期待的國際化商圈形成產生強勁的提速作用。
除了新光天地,加上占據260平米直面長安街店面的華貿購物中心,位於新光天地與麗思卡爾頓、JW萬豪酒店之間、採用獨特SHOWROOM經營模式的華貿商業街,以及可舉行時裝秀的華貿休閑廣場,豐富的商業業態將使華貿商圈花團錦簇,成為令人流連忘返的購物休閑時尚中心。
另外,據華貿中心方面內部人士透露,在新光天地開業之前,先期交付使用的華貿國際公寓租賃需求陡然上升,租金價格也將持續2006年以來的拉升勢頭。預計於今年秋季開業的麗思卡爾頓、JW萬豪酒店,目前已經接到有大量的客戶預先排隊預訂奧運會期間客房。為跨國公司量身度造的寫字樓一期已於2006年底交付,二期將於2007年9月竣工;目前已部分國際客戶已於3、4月份陸續駐一期辦公;華貿寫字樓正逐步成為國際金融、IT企業總部雲集的聚集地。
一個國際化商圈已然展露出強勁的勢頭。
日前,新光三越董事長吳東興來蓉參加活動透露,新光三越內地第二家百貨商店將於2014年營業, 成為中國最大單體百貨。據悉,這是繼北京之後的大陸第2家新光天地,而落腳地卻不是在春熙路而是溫江新城區。
2013年4月6日,台灣百貨業巨頭新光三越與重慶中渝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簽約,在新牌坊中渝國際開設高端商業購物中心「新光天地」。這一消息,不僅激盪了重慶百貨業,更是讓新牌坊聚焦了萬眾目光,新光天地的扎營,意味著新牌坊商業正式提檔升級,未來,重慶第三個千億級商圈將從起里啟航。
2011年全國百貨單店銷售第一名
自2007年開始,一直蟬聯全國百貨單店銷售、利潤排名第一的杭州大廈,2011年的業績為60億元,未能坐穩第一,被北京新光天地以65億元的銷售額超越,深圳萬象城則以年銷售52億元擠入前三,緊跟其後。
相比於百貨業,Shopping Mall顯然勢頭強勁,表現出充沛的活力。「這和城市的現代化發展,整個城市的提升改造、商業規劃有關,零售業態必然會隨之改變。」銀泰百貨集團副總裁兼浙北區總經理馬其華認為,不同業態的成長速度不同,現階段Shopping Mall的發展更快一些很正常。
2012年銷售額將超70億
2011年大陸百貨單店首位的北京新光天地或將繼續蟬聯。多位業內人士透露,新光天地2012年銷售額超70億元概率很大,同比增長有望超12%。
「新光天地」驚變 台灣運營團隊撤出
新光天地曾經是大陸與台灣合作的明星項目,但是其兩大股東北京華聯集團和台灣新光三越百貨之間的激烈矛盾,也在新光天地開業不久即被公告天下,如今磨合7年依然走向分手,令業界嘆惋的同時也著實擔心新光天地未來的業績會否掉頭向下。
台灣團隊撤出新光天地幕後:雙方矛盾由來已久 難以為繼
新光天地曾是大陸與台灣合作的明星項目,也被譽為「中國最大最賺錢單體百貨」,但因其兩大股東北京華聯集團和新光三越百貨之間存在矛盾,合作難以為繼。
新光天地管理權變更後前途未卜 早有矛盾
新光天地曾是大陸與台灣合作的明星項目,也被譽為「中國最大最賺錢單體百貨」,但因其兩大股東北京華聯集團和新光三越百貨之間存在矛盾,合作難以為繼。而台灣團隊的全面撤離,也令新光天地未來的業績充滿挑戰。
Ⅱ 評級為C類D類這3家險企風險有多高
償二代體系下的風險綜合評級(IRR)制度首次運行。結果顯示,風險低的A類公司和B類公司分別為54家和103家;風險較高的C類公司和D類公司分別為1家和2家,其中,C類公司為國泰產險,D類公司為新光海航人壽和中融人壽。
國泰產險得C
新光海航、中融人壽得D
今年二季度,保監會內10個業務監管部門以及36個保監局,對160家保險公司進行了風險綜合評級。結果顯示,風險低的A類公司和B類公司分別為54家和103家;風險較高的C類公司和D類公司分別為1家和2家,其中,C類公司為國泰產險,D類公司為新光海航人壽和中融人壽。
10月份,各家保險公司收到了各自風險綜合評級的結果,不少中小型公司如信泰保險、紫金財險、吉祥人壽等因業務發展穩健、償付能力高而獲得A類評級。
在風險綜合評級的結果中,國泰產險、新光海航和中融人壽因為被評級為C類和D類,成了焦點。
D類公司新光海航人壽今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為負數,為-31.7%。
2014年3月,保監會曾下發監管函,要求新光海航人壽暫停增設分支機構;2015年11月,保監會再次下發監管函,要求其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開展新業務。
但是,隨著新光海航人壽大股東——海航集團另起爐灶成立渤海人壽後,對於新光海航人壽增資遲遲無法落地。
同為D類的中融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為-18.2%。保監會也已經全部停止中融人壽開展新業務、增設分支機構和增加股票投資。中融人壽表示,正在加強與股東溝通增資工作,根據經營需要增資擴股,以提升資本實力和償付能力。
C類公司國泰產險,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38.89 %,低於50%的監管要求。
不過,經歷10多個月的談判後,螞蟻金服與今年7月份入股國泰產險,目前,螞蟻金服成為持有國泰產險51%股份的控股股東。
10月18日,國泰產險在杭州召開了合資後的第一次全國工作會議,會上對2016年公司整體經營情況和非車險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表示未來螞蟻金服將與國泰金控發揮協同作用,助力公司發展。就在10月10日國泰產險和阿里簽訂了最新的關聯交易,國泰產險與「螞蟻金服」及其關聯方簽約,透過支付寶平台及淘寶平台銷售保險。
業內認為,成為阿里系成員後,國泰產險的增資問題和業務問題有望順利化解。
保監會將根據風險評級差別監管
保監會最早於2009年開始建立以季度為基礎的風類監管評級制度,嘗試對保險公司的綜合風險和經營狀況進行評價,將保險公司從好到壞分為ABCD四個等級。
A為風險最低,D為風險最高。根據評級結果,保監會將在市場准入、產品管理、資金運用、現場檢查等方面對四類公司進行差別監管。
根據償二代實施總體安排,保監會自2016年第2季度起對保險公司開展償二代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今年8月份,各家公司開始報送資料。
據了解,此次報送的數據范圍為第2季度保險公司的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 流動性風險等。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Ⅲ 林光如的經營之道
科技領先+人才培養,是「星光」立於不敗的經營之道 林光如先生說,「印刷是個既古老又現代的行業,我們的祖先在一千多年前發明的印刷技術傳到歐洲後,歐洲人不斷革新、改進,使文化知識得到廣泛傳播,大大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上個世紀後半期,新的發明層出不窮,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印刷設備更新的過程日益縮短。搞印刷這一行,一定要密切注視科技發展的新動向,盡快吸收科技的最新成果。只有這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上世紀80年代,香港印刷業普遍從歐美引進二手印刷機,而他也是靠一部二手印刷機起家的。不過,當時他就認為,如果老是採用價廉物不美的二手印刷機,那就只會永遠落在歐美印刷業的後頭。因此,在1980年,他就不惜花費巨資從當時的西德引進最新的印刷設備,從而大大提高了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贏得了客戶的好評與信任。以後,他每年都要花費大量資金購買新的設備。
為了提高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星光印刷(深圳)無論在印前、印刷和印後,一直堅持引進最先進的科技。
比如印前方面,近年採用最新的計算機直接製版系統(CTP),可利用互聯網將客戶設計的數碼檔案下載後直接製成印刷版。2000年引進此技術,不到三年,2003年更新設備,除了大幅提升印前製版品質印刷效率之外,印前作業的時間因此縮短了65%以上。
又如印刷方面,採用海德堡CD五色及六色對開膠印機、曼羅蘭900五色及六色全開印刷機、小森四色及五色印刷機、九色商標印刷機。
再如印刷後加工方面引進了燙金機、模切機、粘盒機以及一系列書籍的精裝、平裝、騎馬釘等裝訂設備。
2012年,星光的印刷機器的平均機齡兩年多,由印前、印刷到印後製作實現全面現代化設備。歐美客戶在星光印刷(深圳)參觀時大感驚奇,高興地說:「沒想到中國深圳竟有這樣先進的印刷企業,與美洲、歐洲的同行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林光如先生認為,先進的設備重要,但人才更重要,因為設備是人使用的;先進的設備只有最合適的人才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他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實行人本管理。
「誠、愛、勤、敏」,是林光如一直努力塑造的企業文化。關於「敏」,他說,就是頭腦靈活,感覺敏銳,及時發現並妥善解決生產和工作中的問題。他反復向員工強調,現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如果頭腦不靈活,感覺不敏銳,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失敗者,被時代淘汰。他說,一個沒有知識的人,是做不到「敏」的。為了使員工達到「敏」的要求,他鼓勵員工努力學習新的知識,學習新的科學技術。
營造學習氛圍,把星光辦成學習型企業,是林光如先生的理想之一。他說,在內地招聘員工,有的來自城市,有的來自農村,有的大學畢業,有的只有中學水平,很不適應現代印刷業發展的需要,加強在職培訓乃勢所必然。
星光一直十分重視員工培訓,定期舉辦培訓課程,請專家、學者和公司高層主管講課。同時,鼓勵員工利用業余時間到院校進修,還將表現優異的員工送到美國、德國、新加坡培訓。此外,還成立內部講師團,培養一批懂技術、懂管理的人才,讓大家互為老師,教學相長,形成良好學習氣氛。
星光的員工對公司的培訓工作大表贊賞。深圳的同事說:「公司提供培訓,是讓我們擁有知識和能力,是增加我們的無形資產,是比其它福利更好的福利!」員工積極參加培訓,工作能力和生產效率以及產品品質大為提高,使林光如深感欣慰,也受到很大鼓舞。他想,與其派員工到外面培訓,不如自己辦一所管理學院,使培訓制度化、經常化,讓更多的員工以及供貨商和客戶受益。經過一年多的籌備,耗資六百萬港元的星光管理學院於2002年5月14日在深圳星光華南發展中心落成。
星光管理學院樓高五層,建築面積達五千五百七十一平方米,有可容納二百多人的演講廳、寬敞明亮的課室和圖書閱覽室以及行為測驗室等等。在落成典禮上,到會嘉賓認為,在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中,星光是首家開辦管理學院的,這說明他們在培訓員工方面走在其它企業的前面。
林光如先生給星光管理學院定下的使命是:運用我們豐厚的資源、先進的設備和廣闊的網路,延續學校教育,邁向終身學習之旅,培養務實、專精、熱愛本業和忠於職守的視覺媒體優秀人才。
由企業開辦一間管理學院,在中國甚為少見,在華南地區更是首家。林光如認為,中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有此需要。中國推行市場經濟時間不長,不少大學畢業生缺乏市場運作的知識和技能。他希望員工邊做邊學,彌補不足。他說這種投資是值得的,一方面可以培養人才,另一方面也可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共同把企業推向更高發展層次。
星光不僅培訓屬下的員工,還開辦面對客戶和供貨商的培訓課程,如定期在星光管理學院舉辦《印刷品買家證書課程》。許多跨國企業,如歐萊雅、養生堂、露華濃、默沙東、聯合利華、羽西、CD、上海家化、姍拉娜等客戶派員參加培訓後,對培訓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說,培訓目的明確,課程整體設計合理,講師的專業知識豐富,後勤服務細心。他們紛紛表示,要將培訓學到的知識介紹給其他同事,並要把星光管理學院介紹給更多的人。一位客戶代表參加培訓後激動地說:「我們公司一定要同星光結盟,因為星光有種別人沒有的胸懷,將客戶視為自己人。」 回報社會,報效家鄉,成就「儒商」的做人之道
林光如先生統率下的星光集團,經過30年的艱苦奮斗,不斷發展,如今星光燦爛,成為中國印刷業中的一顆耀眼明珠。林光如說,企業家應該是一個有社會公德心的人,開辦的企業要利國利民。做企業,取諸社會,用諸社會,是他一直以來奉行的准則。他熱心社會公益,曾獨家贊助香港電台推出「十本好書」活動;發起為華東水災籌集善款活動。同時,他也得到社會的認可,曾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獎」、「香港青年工業家獎」、「香港印製大獎」的「傑出成就大獎」,香港特區政府頒授的「榮譽勛章」等。他說,獎狀、獎牌只能說明過去,並不代表未來,今後要從零開始。幾十年來,他積極推動社會公益事業,捐資助學超千萬元,先後為華東、甘肅、廣東等地籌集善款,救助孤兒,設立獎教獎學金,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在其家鄉梅縣南口鎮,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捐資120萬港元,支持教育事業和公路建設,捐資興建南口鎮引水工程,解決了街燈照明,美化亮化了鎮容鎮貌。
身為企業家的林光如,文人氣質頗濃,稱得上是一個「儒商」。他喜歡讀書,也擅長寫作,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他喜歡中國地方戲曲,盡管業務繁忙,時常也會到戲院欣賞一番。
「星星之光,也要惠澤大地」。林光如這樣詮釋公司取名「星光」的深刻寓意,並為此不懈努力。
Ⅳ 浙江女首富的「首負」,30億負債是如何在一天內產生的
但涉獵范圍之廣,對於企業來講不全然都是好處,就拿地產和互聯網領域來講,一者資金投入大,運營周期長,資金迴流慢,二者投資風險大,收益不可控,再加之持續性投入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了新光集團的流動性出現問題。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稱,「債券違約的原因包括經營不善、現金流不佳、對外擔保等各種因素。今年以來債券市場違約事件頻發,尤其是涉及了較多的上市公司,這是由於在經濟增速下滑和去杠桿的背景下,一些民營企業杠桿率過高而又無法再借新還舊,導致違約情況出現。債券違約也使得一些債券基金跌幅巨大,參與的投資者也損失慘重,投資者在購買債券基金也要仔細甄別。」
Ⅳ 北京華聯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國際合作
華聯咖世家餐飲
2007年11月14日,北京華聯集團與英國著名的COSTA公司簽訂協議,雙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華聯咖世家(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合資公司獲得特許經營COSTA品牌咖啡的權力。合資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在北京、天津、河北和東北等地區開出300家COSTA咖啡店。
COSTA公司是英國大型咖啡零售商,擁有30多年的咖啡經營經驗。COSTA共有900家咖啡店,其中640家店在英國,260家分布在歐洲和中東等地區。
Fauchon
2006年,在歐洲久負盛名的法國高檔食品店Fauchon與北京華聯集團簽署協議,合資組建北京華聯馥頌商業有限公司,旗艦店位於北京市東長安街CBD商圈內的豪華商業中心新光天地,經營有120年歷史的法國FAUCHON品牌食品、紅酒、咖啡和茶,以及現場製做、現場銷售的麵包、糕點、巧克力等,還有高檔的法式餐廳。
Fauchon公司位於法國巴黎Madeleine教堂旁,已有120年歷史。於1886由Auguste Fauchon創立,是世界著名的特級特色食品銷售公司,立於法國美食烹飪的高點,今天,Fauchon已經成為權威,質量及創新的代名詞。Fauchon在全世界有650家銷售店鋪,風行世界33個國家,擁有16億歐元的年銷售額。Fauchon的產品琳琅滿目,有糕點、果醬、紅茶、水果、四季蔬菜等17,000種相關產品,是一家世界級的綜合食品名店,對觀光客而言,Fauchon早已成為法國精緻甜點的展示櫥窗。
新加坡凱德商用公司
2005年1月4日,北京華聯集團與新加坡嘉德集團旗下的凱德商用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在中國開發管理購物中心,雙方先後簽署了北京安貞、望京、西直門西環廣場、內蒙呼市金宇購物中心等多個項目的合作協議。北京華聯集團已經成為嘉德集團在華投資的重要合作夥伴。新加坡政府高度關注和支持雙方的合作,新加坡副總理黃根成曾親自出席北京西直門嘉茂購物中心的揭幕大典。
台灣新光三越百貨
2007年4月,北京華聯集團與台灣新光三越百貨在北京CBD商圈合資開辦的「新光天地」高級百貨商店隆重開業。「新光天地」是中國大陸單體面積最大的高級百貨店,來自全球的1000種著名品牌與紐約、巴黎等城市同步上市。
國際業務夥伴
1、多年以來,北京華聯與眾多國際知名公司和品牌供應商保持著共同開拓、互惠互利、相互學習、分享成就的良好合作關系,與寶潔、聯合利華、可口可樂、強生、麥肯錫等公司合作成立的研發機構不斷產生豐碩的成果,對提高北京華聯的核心競爭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自2003年開始,北京華聯利用國際夥伴的優勢商品資源,在北京的百貨店相繼舉辦具有異國風情和文化特色的各類商品節。其中,澳洲風格的「澳大利亞商品文化節」、南亞風格的「印度商品風情節」、東南亞風格的「泰國商品節」、非洲風格的「南非商品節」及歐洲風格的「西班牙商品節」取得了巨大成功,獲得了廣大市民的青睞。北京華聯從2001年開始就采購來自台灣的農產品,是中國大陸最早售賣台灣農產品的零售企業。
3、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北京華聯日益受到世界零售業的關注與青睞,2006年,北京華聯當選國際百貨協會唯一的中國零售企業會員。
4、北京華聯與合作夥伴一道,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2008年4月10日,寶潔公司與北京華聯攜手舉行「雪災無情人有情,北京華聯寶潔希望行」捐款儀式。兩家公司共同出資用於為南寧市邕寧區百濟鄉的屯林北京華聯-寶潔希望小學翻新校舍,改善生活學習環境。
Ⅵ 中民新光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民新光有限公司(CHINA MINSHENG XINGUANG CO.,LTD)——中國民生投資集團新能源領域專業投資平台中民新能投資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於2016年11月10日成立,注冊資本金5億元。
中民新光有限公司作為中民新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板塊」分布式業務統籌平台,將切實有效地發揮其政策落實引導、資源整合共享、信息歸集傳達等作用,統籌謀劃、狠抓落實。堅持管控與服務推動相結合、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開創寬領域、深層次、高水平的資源、信息開放共享格局,打通分布式業務發展快車道。
以「中民新能進萬家」戰略為引領,以「提供清潔能源,服務國家戰略」為使命,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沿黃地區」為鎖定區域,以「規模化、批量化、區域化、連片化」的標准化模式為要求,合理規劃布局,大力推動「戶用屋頂分布式業務」開發模式創新。
法定代表人:包育棟
成立時間:2016-11-10
注冊資本:5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802238297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長寧區宣化路3號二層252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