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最富有的人是誰
附2008胡潤中國富豪榜榜單前100名: 排名 財富(億元) 姓名 公司 總部 行業 年齡 出生地 1 430 黃光裕 鵬潤投資 北京 家電零售、房地產投資 39 廣東 2 350 杜雙華 日照鋼鐵 山東 鋼鐵 43 河北 3 330 楊惠妍 ** 廣東 房地產 27 廣東 4 270 彭小峰 江西賽維 江西 太陽能 33 江西 5 250 劉永行家族東方希望 上海 氧化鋁、電解鋁、飼料 60 四川 5 250 榮智健 中信泰富 香港 綜合 66 上海 7 220 張近東 蘇寧電器 江蘇 家電零售、房地產 45 安徽 8 215 施正榮 尚德太陽能 江蘇 太陽能 45 江蘇 9 210 許榮茂家族 世茂集團 上海 房地產 58 福建 10 200 張志祥 建龍集團 北京 鋼鐵、造船、機電製造 41 浙江 10 200 朱孟依家族 合生創展/珠江投資 廣東 房地產 49 廣東 12 195 何享健家族 美的集團 廣東 家電 66 廣東 13 190 劉永好家族 新希望 四川 農業、食品、房地產等 57 四川 14 185 魯冠球家族 萬向集團 浙江 汽車零配件、房地產等 63 浙江 15 180 陳麗華 富華集團 北京 房地產、紫檀博物館 67 北京 15 180 張茵家族 玖龍紙業 香港、美國 包裝紙 51 黑龍江 15 180 宗慶後家族 娃哈哈 浙江 飲料、童裝 63 浙江 18 170 童錦泉 長峰房地產 上海 房地產 53 江蘇 18 170 周成建家族 美特斯邦威 上海 服裝 43 浙江 20 160 李金元 天獅集團 天津 保健品 50 河北 20 160 李彥宏 網路 北京 搜索引擎 39 山西 20 160 盧志強 泛海建設 北京 房地產、金融 57 山東 20 160 史玉柱 巨人集團 上海 在線游戲、金融 46 安徽 20 160 王健林 大連萬達 遼寧 房地產、酒店 54 四川 20 160 祝義才 雨潤 江蘇 食品、房地產 44 安徽 26 150 莫峰 昌運東富 香港 航運 - 廣東 26 150 許家印 恆大集團 廣東 房地產 50 河南 28 130 黃俊欽 新恆基集團 北京 房地產 42 廣東 28 130 黃偉 新湖集團 浙江 房地產、金融 49 浙江 28 130 張力 富力地產 廣東 房地產 55 廣東 28 130 朱林瑤 華寶國際 廣東 香精香料 38 四川 32 125 李兆會家族 海鑫鋼鐵 山西 鋼鐵、金融 27 山西 32 125 馬化騰 騰訊 廣東 即時通訊、門戶網站、在線游戲 37 廣東 32 125 潘石屹、張欣夫婦 SOHO中國 北京 房地產 43、45 北京、甘肅 32 125 鍾聲堅 仁恆集團 上海、新加坡 房地產、造紙 50 廣東 36 120 梁穩根 三一集團 湖南 重型機械 52 湖南 36 120 沈文榮 沙鋼集團 江蘇 鋼鐵 62 江蘇 36 120 周福仁 西洋集團 遼寧 復合肥、耐火材料、鐵礦石 57 遼寧 39 115 陳卓林家族 雅居樂 廣東 房地產 46 廣東 40 110 丁磊 網易 廣東 門戶網站、在線游戲 37 浙江 40 110 郭廣昌 復星集團 上海 綜合 41 浙江 40 110 黃文仔 宏宇集團 廣東 房地產、木業 55 廣東 40 110 吳亞軍家族 龍湖地產 重慶 房地產 44 重慶 44 105 呂慧、陳寧寧母女 嘉鑫控股 香港 鐵礦石進出口、房地產、金融 45 100 黃茂如、張靜夫婦 茂業集團 廣東 房地產、零售 43 廣東 45 100 劉滄龍兄弟 宏達集團 四川 冶金、化工、房地產 54 四川 45 100 嚴介和、張雲芹夫婦 太平洋建設 江蘇 基礎建設 47 江蘇 45 100 葉立培 仲盛集團 上海 房地產 64 上海 45 100 張桂平家族 蘇寧環球 江蘇 房地產 57 安徽 45 100 張祥青 榮程鋼鐵 天津 鋼鐵 39 河北 51 95 陳天橋家族 盛大網路 上海 互動娛樂 35 浙江 51 95 鮮揚 恆鼎實業 四川 焦炭 35 四川 53 90 李轍 山水文園投資集團 北京 房地產 \ 北京 53 90 王玉鎖、趙寶菊夫婦 新奧集團 河北 天然氣、房地產 43 河北 55 89 李兆楠 恆德貿易 廣東 保險 \ \ 56 88 黃曦家族 福信集團 福建 金融、房地產 \ 福建 57 85 陳發樹 新華都 福建 零售、金礦、旅遊 48 福建 57 85 陳義紅 中國動向 北京 服裝 49 \ 57 85 嚴彬 華彬集團 北京 房地產、高爾夫球場、飲料 54 山東 60 82 黃振達家族 聯泰集團 廣東 房地產、基礎設施 61 廣東 61 80 倪召興 中融集團 上海 房地產、石油 52 浙江 61 80 王張興 家飾佳控股 上海 商業地產、建材百貨、酒店業 41 浙江 61 80 熊續強 銀億集團 浙江 房地產、工業、貿易 \ 浙江 61 80 徐明 大連實德 遼寧 建材、石油衍生品、金融、足球 37 遼寧 61 80 張宏偉 東方集團 黑龍江 金融、建材流通、港口、能源 54 黑龍江 61 80 周澤榮 僑鑫集團 廣東 房地產 53 廣東 67 78 劉文豐 文豐集團 河北 鋼鐵 \ 河北 68 75 車建興 紅星傢具 江蘇 商業地產 44 江蘇 68 75 戴永革 人和商業 黑龍江 商業地產 \ \ 68 75 戴志康 證大集團 上海 房地產 44 江蘇 68 75 丁世忠家族 安踏 福建 體育用品 37 福建 68 75 梁慶德家族 格蘭仕 廣東 家電 71 廣東 68 75 林立 立業集團 廣東 保險 45 廣東 68 75 朱炳洋 恆豐永業 北京 保險 \ 廣東 75 72 郭恩元 普陽鋼鐵 河北 鋼鐵 60 河北 76 70 柴慧京 國都房產 浙江 房地產 47 浙江 76 70 陳金霞 涌金集團 湖南 金融投資 40 上海 76 70 黃煥明 明發集團 福建 房地產 46 福建 76 70 黃如論 世紀金源 北京 房地產、金融 57 福建 76 70 黃世再 大中華國際 廣東 房地產 57 廣東 76 70 李非列 飛尚集團 廣東 礦產、鋼鐵、能源 42 廣西 76 70 李寧 李寧 北京 服裝、體育用品 45 廣西 76 70 劉忠田家族 忠旺集團 遼寧 鋁型材、塑料 44 遼寧 76 70 苗連生 天威英利 河北 太陽能 52 河北 76 70 許健康 寶龍集團 福建 房地產 57 福建 76 70 楊鏗 藍光集團 四川 房地產、飲料 46 山東 76 70 袁柏仁 縱橫控股 浙江 化纖、鋼鐵、房地產、金融 43 浙江 76 70 周傳有 中金投資 上海 投資、房地產、礦 \ 上海 76 70 周慶治 南都集團 上海 投資 53 浙江 76 70 朱志平 同方聯合控股 浙江 房地產 46 浙江 91 68 鈄正剛 錦江集團 浙江 能源、有色金屬、建材 55 浙江 91 68 康寶華 遠大企業集團 遼寧 建築、醫葯 52 遼寧 91 68 劉漢元、管亞梅夫婦 通威集團 四川 飼料、等 44 四川 91 68 沈國軍 銀泰集團 北京 零售、房地產 48 浙江 91 68 施文博 恆安集團 福建 個人護理用品 58 福建 91 68 孫廣信 廣匯集團 新疆 LPG、汽車服務、房地產、建材 46 新疆 91 68 王偉 裕昌隆工貿 北京 保險 43 海南 91 68 修淶貴 修正葯業 吉林 醫葯 54 吉林 91 68 姚俊良家族 美錦能源 山西 煤炭、化工、金屬材料 56 山西 91 68 姚原、姚涌兄弟 銘源實業集團 上海 房地產、醫葯 52 山東 91 68 鄭澤良、湯巧蓮 武新裕福 廣東 保險 \ 廣東
B. 疫情帶來並購窗口期 中國企業迎出海好時機(上篇)
中國企業在全球汽車領域的新一輪海外並購窗口期正在到來!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續蔓延,受此影響,眾多歐美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紛紛陷入停產停業狀態,營收劇減,現金流承壓嚴重。另一方面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股市震盪嚴重,導致大量優質企業市值快速下降。對於資本充足的部分中國企業而言,是出手進行優質資產收購、實現全球化業務布局的大好時機。
P1疫情暴擊海外車市?全球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承壓嚴重
進入4月,歐美地區疫情仍在持續蔓延,對汽車行業的負面影響也在進一步擴大。其中汽車供應鏈領域,諸多企業因需求大幅下降,停工潮愈演愈烈,短期復工無望,正遭受巨大的現金流壓力。近日,已經有多家知名零部件企業被曝現金流只夠支撐幾個月,不得不進行人員優化。另有部分優質企業因此股價連續下跌,市值大幅縮水。
例如蓋瑞特,全球渦輪增壓領域的龍頭企業,目前股價已跌至2018年10月上市以來最低點,其市值按美東時間4月6日收盤價——2.99美元計算,僅為2.2億美元,而在高峰時期,蓋瑞特的股價曾一度達到了19.71美元。
據普華永道報告顯示,自2015年以來,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已達成約2,150億美元的並購交易,其中僅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2015年至2018年間,每年就完成了大約10宗國際並購交易,平均總金額達50億美元。如果再加上其他中國企業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跨界並購,如寧波銀億對美國ARC、邦奇的收購,鄭煤機對博世電機業務的收購等,上述交易規模更大。
過去幾年,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主要是圍繞拓展國際客戶、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獲取核心技術、拓寬產品線等來展開。而眼下中國企業出海,也是由於這次疫情的爆發,需要考慮通過合適的並購來進一步深化供應鏈的全球布局,提升企業未來的抗風險能力,根據各個目標市場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開展業務。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眾多車企和零部件企業的生產運營工作都無法正常開展,特別是聚焦於單一或者少數區域市場的零部件企業,因國內外多個主要汽車市場都摁下了暫停鍵,遭受的負面影響尤為巨大。
比較之下,那些全球業務布局相對均衡的企業,疫情發生時可以通過調配不同區域的生產資源來滿足客戶需求,損失相對可控。例如早前國內疫情高峰期,日資企業偉福科技宣布將其在武漢工廠的部分產能轉移至菲律賓工廠,羅姆半導體則欲在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進行替代生產就是很好的例子。從這一點上來講,此次疫情的爆發,加速了供應鏈企業全球化布局的步伐,尤其是在重點市場進行深度本土化。
近日,歐盟中國商會(CCCEU)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盡管挑戰重重,近六成中資企業依舊欲增加在歐盟的投資。同時調查還指出,回顧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歷程,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三年正是海外並購真正形成規模的關鍵期。按此推測,此次疫情的爆發或可帶來新一輪的並購機遇。
不過,海外並購真正實施起來,並非易事,除並購復雜性之外,交易本身也會面臨各項監管。以此次疫情為例,為防止本國企業因疫情被外資收購,目前多國政府正採取緊急措施,進行本國企業保護。如美國被曝正在考慮阻擊中國對半導體和5G無線通信等美國認為敏感的科技行業的投資,包括動用國家緊急情況專用法律。德國則計劃採取對策,防止國際投資者對具有戰略意義的德國公司進行惡意收購。還有澳大利亞,在本地疫情加重和股市暴跌之際,同樣對外國資本收購制定了更嚴格的臨時審查規定,包括把針對所有外國投資的交易金額審查門檻降至零,以防止海外資本「乘虛收購」。
因此,中國企業在開展對外資零部件企業的並購之前,還需做足功課,以防範不必要的風險。具體怎麼做,下期我們將結合一家典型企業樣本進行細化分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