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鄭剛的代表論文
[1]. 鄭剛,許為民等, 產業經濟學理論對提高浙江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啟示, 浙江社會科學2002.1.
[2].陸園園, 鄭剛. 基於復雜性理論的企業創新要素協同研究:66-70.[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02)
[3].張芸婷, 鄭剛, 陳勁. 中小企業如何依靠破壞性創新快速成長——基於共合網的案例研究:77-82.[J].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4)
[4]. 許慶瑞,鄭剛, 研究與開發績效評價:誤區分析與趨勢展望, 研究與發展管理2001.6 .
[5]. 許慶瑞,鄭剛,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趨勢,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4.
[6].鄭剛,朱凌,金珺.全面協同創新:一個五階段全面協同過程模型——基於海爾集團的案例研究. 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2008(9)(原載管理工程學報2008(2):24-30.
[7].鄭剛,王方瑞,陳勁.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研究.科研管理.2008.3.
[8].鄭剛,何郁冰,陳勁,陶婷婷,蔣鍵.「中國製造」如何通過自主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中集集團自主創新模式的案例研究.科研管理。2008(4):95-102.
[9].鄭剛,朱凌,陳悅.中國創新地圖——基於科學計量學的中國創新管理研究力量分布研究.科學學研究.2008(2):442-448.
[10]. 水常青,鄭剛,許慶瑞. 影響中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協同創新要素的實證研究.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年12期:44-48(人大復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2005.3全文轉載)
[11]. 葛朝陽,鄭剛,陳勁, 基礎研究的經濟回報率測度與評估:國外研究現狀與趨勢, 科學學研究2002.4:348-352.
[12]. 李青、鄭剛、陳勁.新興企業如何通過破壞性創新贏得競爭優勢——基於神舟電腦的案例分析.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8(6):P38-43.
[13]. 鄭剛,梁欣如.全面協同:創新致勝之道——技術與非技術要素全面協同機制研究.科學學研究(增刊)2006.
[14]. 葛朝陽,鄭剛,陳勁, 國外基礎研究評估的進展及對我國的啟示, 科研管理2002.6.
[15]. 鄭剛,姜春林, 區域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科學管理研究.2001.6 .
[16]. 鄭剛,趙曉慶. 從組合創新到全面創新:企業創新管理範式的新發展.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cience,2005.10:68-72.
[17]. 許慶瑞,鄭剛,劉景江, R&D評價在中國:實踐與趨勢, 科研管理2002.1.
[18]. 周亞慶,鄭剛,沈威.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最佳實踐——海爾集團國際化的技術創新體系.科研管理. 2004年第5期.p110-115.
[19]. 許慶瑞,鄭剛,陳勁.全面創新管理:創新管理新範式初探——理論溯源與框架.管理學報.2006,2:135-142.
[20]. 許慶瑞,鄭剛,王勇, 計劃評價:理論、方法與實踐, 科研管理2002.2.
[21]. 陳勁,鄭剛.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展望.管理學報.2004.1.
[22]. 盧顯文,鄭剛.企業技術創新過程模式的發展演進及啟示.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37-41.
[23]. 許慶瑞,鄭剛,喻子達,沈威, 全面創新管理:21世紀創新管理的新趨勢——基於海爾集團的案例研究, 科研管理2003.5:1-5.
[24]. 朱淼,鄭剛, 影響浙江省產業競爭力的因素分析, 浙江經濟2003.6.
[25]. 鄭剛,陳勁,劉景江, C型組織:一種知識經濟時代的組織創新, 科研管理2001.5,
[26]. 許慶瑞,鄭剛, 組合協同創新:基於協調觀的技術創新新模式, 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