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糧集團收購的企業名單,至少是名企的
不管收不收購了,說幾個吧,我也不清楚
福臨門 四海 滋采 金花 梅林 金地 金帝 晶哩 谷力奧 美滋滋 長城 黃中皇 孔乙己 可口可樂 悅活 蒙牛 騰歡 五穀道場
算了,差很多哩
2. 蒙牛出什麼問題為何被中糧集團收購是不是收購意味著倒閉
收購意味著蒙牛有了靠山。
3. 可口可樂業績一直不錯,當年為何賣給了中糧集團
可口可樂與中糧存在只是一種合作關系,並不是母子公司的關系,也不存在賣給中糧這個說法。可口可樂與中糧是合資建廠的,目前中糧的控股權是65%,可口可樂的控股權是35%。合資建廠的生意,也是可口可樂在中國發展一種良好策略。同時該公司生產9個大品類18個品牌,年銷售10億美金,帶動了65萬人就業。
現在,需要搞清可口可與與中糧集團的關系。
中糧可口可樂自成立來持續打造三大核心競爭力:建立並不斷完善嚴格的質量體系,高效的營銷體系和激情的文化體系。尤其是可口可樂與中糧兩家企業巨頭間的親密合作,能夠更好發揮中糧企業與可口可樂企業的優勢資源整合業務,更快的拓展飲料業的市場。可以看到,可口可樂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最成功的食品飲料企業之一,與在全球范圍內優秀的戰略布局是分不開的。
在強調一下,可口可樂公司與中糧是合作關系,可口可樂公司並沒有賣給中糧企業集團。
4. 求企業縱向並購的案例。。。企業縱向並購案例,急求!最好是有名的公司的案例!好的將追加獎勵。
中糧集團縱向收購海外原材料企業:
在對澳大利亞兩家產能40多萬噸的糖廠的收購爭奪戰中,7月份,中糧以1.4億澳元的高價戰勝國際巨頭邦吉公司完成對澳大利亞Tully糖廠的收購,而在澳大利亞Proserpine糖廠的收購爭奪戰中,中糧的對手是搶先一步提出收購價格的豐益國際。
為了成功將澳大利亞這兩家糖廠已經下屬的甘蔗種植園一起收入中糧的旗下,從而提高中糧在農產品領域的控制力,中糧對Proserpine糖廠的收購價格在高出對手500萬澳元後繼續加價,在此前的1億澳元債務再融資金額後,大幅加價3000萬澳元,以1.3億澳元的價碼來提高中糧的吸引力。
為了完成對這家糖廠的收購,中糧還在收購方案中對財務安排和資金來源等做了細致的安排。據悉,當前在農產品競爭領域,中糧集團農產品板塊的利潤率受制原材料供應不足,從2008年的5.95%一路下降到去年的2.96%。為了提高農產品板塊的利潤,加大對海外原材料供應的掌控力是中糧走向海外的必修課。
5. 蒙牛為什麼被中糧集團收購
不是全資收購,而是收購了蒙牛百分之二十多的股份,成為蒙牛第內一大股東。
原因容:可以看做兩者的一種聯合,中糧和蒙牛各取所需。蒙牛要以中糧為靠山,擁有大國企的背景、資金支持、各業務單元的資源共享,中糧通過控股蒙牛,進軍乳製品行業,繼續做大。
6. 中糧集團收購可口可樂裁員會有補償嗎
有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用人單位依據此條款裁員的,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項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7. 中糧為什麼突然收購那麼多大中型企業。國家那麼做肯定是有目地的。誰能幫我分析下
有幾個問題:
1、收購了哪些企業
2、這些企業的體制是
3、分布范圍
4、所屬行業
5、收購做了什麼
6、這些地區的發展情況 戰略意義
先把這5個問題弄明白了 基本上離答案就不遠了
8. 中糧集團和魯花集團有沒有被外資收購啊
中糧集體最大股東國務院你說會不會被外資收購,魯花是山東民營企業,沒事自己去企查查看看股東信息,
9. 誰知道關於中糧集團收購TESCO樂購的事情最近聽說中糧要收購樂購,不知真假
中糧想進軍零售終端,只是想入股而已,並非收購,而TESCO的母公司並不比中糧小,人家也不差錢。最近的裁員動作是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游戲規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