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海底電纜概念遠程股份

海底電纜概念遠程股份

發布時間:2021-05-30 22:18:05

股票市場做海底電纜有幾家

國內做這個的有:青島漢纜、萬達集團、江蘇亨通集團、寧波東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騰倉電纜有限公司、湖北永鼎,紅旗電氣有限公司、山東漢河電纜有限公司、中天科技等

㈡ 生產海底光纜的上市公司

1、中天科技:中天科技在20世紀90年代初進入光纖通信領域,現已形成電信、電力兩大主營產品產業鏈,涉足投資、置業、酒店服務等行業。

集團核心企業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譽為中國特種光纜第一股。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光通信、電力傳輸、新能源、海底光電傳輸。

2、通光線纜:公司於2002年1月29日成立。公司經營范圍為:生產銷售半導體晶元,光有源、無源器件,電子線纜,

計算機軟體開發;經營本企業自產品及技術的出口業務和本企業所需的機械設備、零配件、原輔材料及技術的進口業務。主要產品為通信用高頻電纜、航空航天用耐高溫電纜。2006年曾被評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

3、富通鑫茂:公司成立於1997年9月16日,是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於1997年9月29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

公司控、參股子公司十餘家,以天津為核心分布於津、川、魯、冀、滬等省市,涉及光通信、計算機系統集成、智能化工程、金融等行業,業務客戶遍布全國及歐美地區,其中光通信是公司的主營業務。

4、東方線纜:公司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南翼,毗鄰上海、杭州,具有得天獨厚深水良港的北侖。

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我們致力於電力、建築、通信、石化、軌道交通、風力發電、核能、海洋油氣勘采、海洋軍事等領域的光、電、復合纜的設計、研發,製造,安裝和技術支持。

5、亨通光電: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是亨通集團有限公司的核心企業之一,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光纖光纜、光棒、各類光器件與光接入設備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擁有員工7850人,2008年光纜銷售量約700萬芯公里,市場佔有率達18%左右,產銷量已連續多年在國內排名第二。

㈢ 電線電纜概念股有哪些

特變電工、青島漢纜、四川明星電纜、寧波東方、中超電纜、天龍光電、亨通光電、遠程電纜、太陽電纜、萬馬股份、南洋股份、智慧能源。。。。

1.摩恩電氣:摩恩電氣的5大電線電纜研發項目進展順利,公司是專業從事電線電纜及附件的研發、製造及銷售的股份制企業,主要生產110KV及以下電力電纜、控制電纜、特種電纜、高溫電纜、硅橡膠電纜等系列產品計200多個品種、60000多個規格。其中變頻電纜、輕型柔軟無接頭防火電纜等二十多項產品分別獲國家專利,變頻器電纜、耐腐分相綜合護套電纜被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上海市重點新產品,其中變頻器電纜還被認定為上海市火炬計劃項目。產品可按中國標准(GB)、國際標准(IEC)和發達國家標准(ANSI、BS、VDE、CSA、JIS)進行生產。

2.中孚實業:中孚實業最大高溫超導直流電纜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技術驗收。

3.中超電纜:中超電纜含石墨烯的橡膠絕緣電纜獲得國家專利,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含石墨烯的橡膠絕緣電纜,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耐熱性能、化學穩定性和導電性的含石墨烯的橡膠絕緣電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含石墨烯的橡膠絕緣電纜,包括銅導體,所述銅導體外同心包覆有石墨烯層和橡膠絕緣層,外圈包覆有護套。本實用新型在銅導體表面用石墨烯包覆層代替傳統的鍍錫層,不僅可以解決鍍錫層存在的不足之處,同時,由於石墨烯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導電性能,因而還可以進一步提高電纜本身的導電性能。

4.三普葯業:三普葯業收購了遠東控股集團旗下100%電線電纜優質資產,從而實現公司業務的根本轉型,一躍成為電纜行業上市公司新龍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已經與江蘇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就實用的高超導電纜開展了合作研究。

5.漢纜股份:漢纜股份的印尼PTSINGAERSKINDO公司「20kV交聯聚乙烯絕緣光纖復合海底電纜」順利出口。

6.寶勝股份:寶勝股份年報預增600%,亞洲最大防火電纜基地,公司主要從事電線電纜及電纜附件開發、製造、銷售及相關的生產技術開發。公司擁有眾多國際一流水平的進口設備以及國內一流水平的關鍵配套設備,產品覆蓋裸導體、電氣裝備用電纜、電力電纜、通信電纜等四大類別,能夠生產150多個品種2.2萬多個規格的產品,形成了系列化、規模化、成套化的產品群體。

7.萬馬電纜:萬馬電纜中標「蘭新鐵路(甘肅蘭州-新疆烏魯木齊)第二雙線(甘青段)系統集成電力電氣化工程物資設備采購招標」項目,為該項目提供電力電纜產品,這筆訂單總金額超過2億元,是公司截止目前在軌道交通領域獲得的最大單筆訂單,公司的業務范圍從大類上來講包括電力電纜、電纜料、通信電纜,其中通過資產重組新增加的電纜料業務主體萬馬高分子是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通信電纜業務主體萬馬天屹是內貿市場的主流供應商,萬馬特種是外貿領域內的隱形冠軍。

8.通光線纜:公司專注於特種線纜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尤其在超、特高壓輸電線纜、航空航天用耐高溫電纜、通信用高頻電纜領域技術優勢明顯,線纜設計理念先進,其中「特種線纜計算機集成系統—光纖復合架空地線設計軟體 V26」和「特種線纜計算機集成系統-全介質自承式光纜設計軟體 V10」 都已經取得了《軟體著作權證書》,成為國內特種線纜行業首家獲得這兩種產品軟體著作權的製造企業。公司傳統電力特種光纜銷量一直保持穩定增長趨勢,新開發的光纖復合低壓電纜已進入國家電網《OPLC 光纖復合低壓電纜框架式采購競爭性談判中選人名單》 ,節能型導線已進入市場應用期;同時,本公司是國防軍工裝備用特種線纜的供應商,生產的航空航天用耐高溫電纜作為電子設備的內部配線和外部接線被廣泛應用於飛機、火箭、衛星等;本公司研究開發的移動基站用半柔同軸射頻電纜填補了國內空白, 性能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㈣ 海底電纜的物理連接

海底電纜(undersea
cable)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電纜,鋪設在海底,用於電信傳輸。海底電纜分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現代的海底電纜都是使用光纖作為材料,傳輸電話
和互聯網信號。全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是1850年在英國和法國之間鋪設。中國的第一條海底電纜是在1888年完成。
底電纜(submarine cable)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敷設在海底及河流水下,用於電信傳輸。現代的海底電纜都是使用光纖作為材料,傳輸電話和互聯網信號。全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是1850年在英國和法國之間鋪設的。中國的第一條海底電纜是在1888年完成,共有兩條,一是福州川石島與台灣滬尾(淡水)之間,長177海里 另一條由台南安平通往澎湖,長53海里。
海底電纜分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
海底通信電纜主要用於通訊業務,費用昂貴,但保密程度高。海底電力電纜主要用於水下傳輸大功率電能,與地下電力電纜的作用等同,只不過應用的場合和敷設的
方式不同。由於海底電纜工程被世界各國公認為復雜困難的大型工程,從環境探測、海洋物理調查,以及電纜的設計、製造和安裝,都應用復雜技術,因而海底電纜
的製造廠家在世界上為數不多,主要有挪威、丹麥、日本、加拿大、美、英、法、意等國,這些國家除製造外還提供敷設技術。

目前220kv光電復合海纜打破國外壟斷格局,開始不需要完全依靠進口。
2015年8月份,寧波某家電纜公司,國內首條220kv(目前全球海底電纜電壓的最高等級)電纜開始裝船[3]
,意味著中國也能夠自行研發製造高壓電纜,不再依賴國外進口!
在海底光纜的製作中,光纖首先會被嵌入在類似果凍的化合物中,保護即使在與海水接觸的情況下電纜也不會損壞。然後將光纜裝入鋼管中,防止水的壓力將其破
壞。接下來將其包裹在整體強度極高的鋼絲之中,並套在銅管之中,最後套上聚乙烯材料的保護層。靠近大陸架的海岸,海底電纜的鋪設通常採用輕質電纜搭配強度
更大的鋼絲,並覆蓋瀝青塗層以防止海水腐蝕。海底通信電纜主要用於長距離通訊網、通常用於
海底電纜
遠距離島嶼之間、跨海軍事設施等較重要的場合。海底電力電纜敷設距離較通信電纜相比要短得多,主要用於陸島之間、橫越江河或港灣、從陸上連接
鑽井平台或鑽井平台間的互相連接等。在一般情況下,應用海底電纜傳輸電能無疑要比同樣長度的架空電纜昂貴,但用它往往比用小而孤立的發電站作地區性發電更
經濟,在近海地區應用好處更多。在島嶼和河流較多的國家,此種電纜應用較廣泛。
850年,人們在北美和歐洲之間鋪設了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1866年,英國在大西洋鋪設
海底電纜的鋪設
了一條連接英美兩國的海底電纜。
同陸地電纜相比,海底電纜有很多優越性:一是鋪設不需要挖坑道或用支架支撐,因而投資少,建設速度快;二是除了登陸地段以外,電纜大多在一定測試的海底,不受風浪等自然環境的破壞和人類生產活動的干擾,所以,電纜安全穩定,抗干擾能力強,保密性能好。

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後,海底電纜加入了新的內容,各國大規模鋪設海底電纜的步伐加快了。1902年環球海底通信電纜建成。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問世,人們開始利用激光能在光導纖維中傳輸的特性來傳遞信息。

世界上有32個國家與地區通過海底光纜建立了最現代化的全球通信網路,可同時進行30萬路電話通話或數據傳輸。

海底光纜在中國也得到迅猛發展。1993年建成的中日海底光纜系統,可開通7560條電話電路。1997年在上海南匯又建設了一條天下無難事光纜(FLAG),連接全球20個國家,可開通12萬條電話電路。我國開始建設中美、亞歐兩條光纜,總通信能力將猛增到132萬路。
浸漬紙包電纜,適用於不大於45kV交流電及不大於400kV直流電的線路。目
海底電纜
前只限安裝於水深500m以內的水域。

自容式充油電纜,適用於高達750kV的直流電或交流電線路。由於電纜為充油式,故可以毫無困難地敷設於水深達500m的海域。

擠壓式絕緣(交聯聚乙烯絕緣、乙丙橡膠絕緣)電纜,適用於高達200kV交流電壓。乙丙橡膠較聚乙烯更能防止樹枝現象及局部泄電,使海底電纜更有效地發揮功能。

「油壓」管電纜,只適用於數公里長的電纜系統,因為要把極長的電纜拉進管道內,受到很大的機械性限制。

充氣式(壓力輔助)電纜,使用浸漬紙包的充氣式電纜比充油式電纜更適合於較長的海底電纜網,但由於須在深水下使用高氣壓操作,故此增加了設計電纜及其配件的困難,一般限於水深為300m以內。
海底電力電纜的整個製造過程同一般電力電纜基本相同,但在電纜機械強度和防腐要求上有所特殊,並要求電纜長度盡量延長。下面簡述浸漬紙電
纜和擠壓式絕緣電纜的製造過程。浸漬紙電纜首先用絕緣紙繞包線芯,而後真空乾燥、浸油,完成導體線芯後,再包鉛套,此時須經連續擠壓的過程。擠壓極長的電
纜芯,屬於極為重要的步驟,須夜以繼日進行。充油式電纜的導線芯從儲缸到壓鉛機之間,經過一條虹吸輸送管,管內注有除氣油,以反方向流向導線芯,以便隔絕
線芯與空氣的接觸。導線芯包上鉛套後,需在旋轉式平台上進行盤線(倘若電纜屬於充油式或充氣式,則可以另行添加適量的金屬補強料),再予電纜包上聚乙烯護
套(擠壓聚乙烯護套也屬於連續性的作業),最後裹以二層鍍鋅鋼線的鎧裝,外復油麻浸漬物。在最後生產的過程中,須在適當階段透過聚乙烯護套把鉛套和金屬帶
接地。交聯聚乙烯電纜和乙丙橡膠絕緣海底電纜的大部分生產過程,除了擠壓及合成橡膠絕緣層的硫化過程外,大體上和紙絕緣鉛套電纜的製造過程相近,但不使用
鉛護套。

敷設方式

海纜敷設主要包括電纜路由勘查清理、海纜敷設和沖埋保護三個階段。電纜敷設時要通過控制敷設船的航行速度、電纜釋放速度來控制電纜的入水角度以及敷設張力,避免由於彎曲半徑過小或張力過大而損傷電纜。其中,在淺灘段(南嶺側)敷設時,電纜敷設船停在距離海岸4.5千米的地方,通過岸上的牽引機牽引,將放置在浮包上的電纜牽引上岸,電纜上岸後拆除浮包,使電纜下沉至海底。深海段敷設時,電纜敷設船釋放出電纜,使用水下監視器、水下遙控車不斷地進行監視和調整,控制敷設船的前進速度、方向和敷設電纜的速度,以繞開凹凸不平的地方和岩石避免損傷電纜。

在施工的最後階段,主要是對海底電纜進行深埋保護,減小復雜的海洋環境對
海底電纜的影響,保證運行安全。在沙地及淤泥區,用高壓沖水產生一條約2米深的溝槽,將電纜埋入其中,旁邊的沙土將其覆蓋;在珊瑚礁及粘土區,用切割機切
割一條0.6-1.2米深的溝槽,把電纜埋入溝槽,自然回填形成保護;在堅硬岩石區,需在電纜上覆蓋水泥蓋板等硬質物體實施保護。
結構發展

1988年,在美國與英國、法國之間敷設了越洋的海底光纜(TAT-8)系統,全長6700公里。

這條光纜含有3對光纖,每對的傳輸速率為280Mb/s,中繼站距離為67公里。這是第一條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海底光纜,標志著海底光纜時代的到來。1989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纜(全長13200公里)也建設成功,從此,海底光纜就在跨越海洋的洲際海纜領域取代了同軸電纜,遠洋洲際間不再敷設海底電纜。

光纖的傳輸容量大,中繼站間的距離長,適用於海底長距離的通信。用於海底光纜的光纖比陸地光纜所用的光纖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低損耗、高強度、製造長度長,光纜的中繼距離長,一般都在50公里以上,在光纖的傳輸性能方
面要求在25年以內不會變化。在海底光纜的結構方面:要求能經受強大的壓力和拉力,特別是深海光纜(敷設在水深1000米以上海底的光纜),在敷設和維修
作業中除了光纜本身的重量外,還要加上海浪加到光纜上的動態應力,在如此大的負荷條件下,光纜的應變要限制在0.7~0.8%之內;海底光纜的結構要求堅
固、材料輕,但不能用輕金屬鋁,因為鋁和海水會發生電化學及應而產生氫氣,氫分子會擴散到光纖的玻璃材料中,使光纖的損耗變大。因此海底光纜既要防止內部
產生氫氣,同時還要防止氫氣從外部滲入光纜。為此,在90年代初期,研製開發出一種塗碳或塗鈦層的光纖,能阻止氫的滲透和防止化學腐蝕。光纖接頭也要求是
高強度的,要求接續保持原有光纖的強度和原有光纖的表面不受損傷。

按照上述要求和特點,海底光纜的基本結構是將經過一次或兩次塗層處理後的光纖螺旋地繞包在中心,加強構件(用鋼絲製成)的周圍。幾種典型的深海光纜的結構:深海光纜,光纖設在螺旋形的U形槽塑料骨架中,槽內填滿油膏或彈性塑料體形成纖芯。纖芯周圍用高強度的鋼絲繞
包,在繞包過程中要把所有縫隙都用防水材料填滿,再在鋼絲周圍繞包一層銅帶並焊接搭縫,使鋼絲和銅管形成一個抗壓和抗拉的聯合體,這個銅管還是傳送遠供電
流的導體。在鋼絲和銅管的外面還要再加一層聚乙烯護套。這樣嚴密多層的結構是為了保護光纖、防止斷裂以及防止海水的侵入,同時也是為了在敷設和回收修理時
可以承受巨大的張力和壓力。

即使是如此嚴密的防護,在80年代末還是發現過深海光纜的聚乙烯絕緣體被鯊魚咬壞造成供電故障的實例。海纜系統的遠程供電十分重要,海底電纜沿線的中繼器,要靠登陸局遠程供電工作。海底光纜用的數字中繼器功能多,比海底電纜的模擬中繼器的用電量要大好幾倍,供電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不能中斷。因此在有鯊魚出沒的地區,在海底光纜的外面還要加上鋼帶繞包兩層和再加一層聚乙烯外護套。

進入90年代,海底光纜已經和衛星通信成為當代洲際通信的主要手段。我國
自1989年開始到1998年底已經先後參與了18條國際海底光纜的建設與投資。其中第一個在中國登陸的國際海底光纜系統是1993年12月建成的中國
——日本(C-J)海底光纜系統。1996年2月中韓海底光纜建成開通,分別在中國青島和韓國泰安登陸、全長549公里;1997年11月,中國參與建設
的球海底光纜系統(FLAG)建成並投入運營,這是第一條在我國登陸的洲際光纜系統,分別在英國、埃及、印度、泰國、日本等12個國家和地區登陸,全長
27000多公里,其中中國段為622公里;由中國電信和新加坡等地的電信公司共同發起的亞歐海底光纜系統,延伸段正在建設,該系統連接亞洲、歐洲和大洋
洲,在33個國家和地區登陸,全長達38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光纜,採用先進的8波長波分復用技術,主幹路由的設計容量高達40Gb/s,在中國上海、汕頭兩地登陸,1999年底建成開通。

海底光纜承擔的洲際通信業務量逐年上升,已經超過了衛星通信的業務量,成為現代洲際通信的主力。

檢驗方法

主要是電性能指標和機械物理性能指標。這些指標和檢驗方法與地下
海底電纜結構
電力電纜相同。

電性能指標:導體的直流電阻和交流阻抗;絕緣層的絕緣電阻;介質損耗;載流量;電纜的電容、電感;金屬護層的感應電壓和電流。

機械物理性能指標:電纜的機械強度;導體抗拉強度、伸長率;絕緣層材料的機械物理性能等。

檢驗方法:我國主要採用國際電工委員會推薦標准,有IEC60502、IEC540和IEC60141-1~IEC60141-4等,世界各國生產電纜的廠家大都有自己的標准,主要有日本JIS,英國BS,加拿大CSA等。

包裝儲運

由於海底電纜希望製造的較長些,以減少接頭,所以能在沿海生產為最好。其
包裝應不同於其它電纜。一般是將電纜盤繞於一個儲纜盤或回轉台上,以備裝運到敷纜船,由敷纜船將電纜運到敷設地區。敷纜船是專門為敷設電纜而設計和建造
的,船上也必須備有龍門吊、絞纜軸、充油系統等設施,但也可用其它有專門為敷設電纜而附加機械設備的船隻。
海底電纜是實施出口質量許可制度的產品,生產企業須按規定取得由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頒發的出口質量許可證書,方可生產出口產品。

,目前我國的大陸和台灣島之間沒有直接的通信光纜連接,一般都是通過美國的海底光纜交換信息的,世界上的全球性的Internet互聯網都是通過海底通信光纜來實現的,目前正在准備的「太平洋高速公路」海底光纜系統,長度將達到2萬五千公里,聯結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等許多太平洋國家。

1866年跨大西洋海底電纜(The Atlantic Cable)鋪設成功,實現了歐美大陸之間跨大西洋的電報通訊。時至今日,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海底管線的種類越來越多。按照用途,海底管道可以簡單地分為輸油管道、輸氣管道、輸水管道等;海底纜線主要有通信光纜、輸電電纜、通信電纜等。

技術參數

電線電纜多根成束燃燒測試:BS EN 60332-3-24/ BS EN 60332-3-25

電線電纜多根成束燃燒測試:BS EN 50266-2-4/BS EN 50266-2-5

電線電纜單根燃燒測試:BS EN 60332-1-2

電線電纜煙密度測試:BS EN 61034-1/BS EN 61034-2

電線電纜毒性測試:BS EN 50305 Section 9.2

當前國內、國際海底電纜存在廣闊的市場及應用前景,主要體現如下幾個市場:

1.沿海城市及島嶼市場

海底電纜是沿海島嶼與城市之間電力與通信的重要傳輸手段。我國沿海城市之間、島嶼之間及島嶼與大陸之間所需光電復合海底電纜和海底交聯電纜的2006年用量約為800km,到2020年預計需求量為3000km以上。

2.海上石油平台用海底電纜市場

據了解,各類每座海上石油平台上電纜的用量是:自升式平台150km,半潛式平台180km,採油平台200km,生產平台200km,生活平台100km。

3.河流湖泊等水下電纜市場

由於改造江河、湖泊以及水庫大壩的需要,水下電纜應用得越來越廣泛,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怒江、錢塘江、珠江等市場。

4.海上風力發電及輸電用海底電纜

建設海上風電場是國際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也將是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方向中的方向」。中國已有近百家陸上風電場,但海上風力發電場建設才剛剛起步。對於海底電纜來說,其在海上風力發電及輸電上的應用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5.東南亞等國際市場

東南亞各國如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緬甸等還不具備海底電纜的生產能力,不少本地區域性海底電纜工程從西歐引進光電復合海底電纜,耗費巨大。相對而言,中國的海底電纜生產企業具有成本和地域的優勢。

㈤ 海底電纜的操作方法

海底電力電纜的整個製造過程同一般電力電纜基本相同,但在電纜機械強度和防腐要求上有所特殊,並要求電纜長度盡量延長。下面簡述浸漬紙電纜和擠壓式絕緣電纜的製造過程。浸漬紙電纜首先用絕緣紙繞包線芯,而後真空乾燥、浸油,完成導體線芯後,再包鉛套,此時須經連續擠壓的過程。擠壓極長的電纜芯,屬於極為重要的步驟,須夜以繼日進行。充油式電纜的導線芯從儲缸到壓鉛機之間,經過一條虹吸輸送管,管內注有除氣油,以反方向流向導線芯,以便隔絕線芯與空氣的接觸。導線芯包上鉛套後,需在旋轉式平台上進行盤線(倘若電纜屬於充油式或充氣式,則可以另行添加適量的金屬補強料),再予電纜包上聚乙烯護套(擠壓聚乙烯護套也屬於連續性的作業),最後裹以二層鍍鋅鋼線的鎧裝,外復油麻浸漬物。在最後生產的過程中,須在適當階段透過聚乙烯護套把鉛套和金屬帶接地。交聯聚乙烯電纜和乙丙橡膠絕緣海底電纜的大部分生產過程,除了擠壓及合成橡膠絕緣層的硫化過程外,大體上和紙絕緣鉛套電纜的製造過程相近,但不使用鉛護套。 海纜敷設主要包括電纜路由勘查清理、海纜敷設和沖埋保護三個階段。電纜敷設時要通過控制敷設船的航行速度、電纜釋放速度來控制電纜的入水角度以及敷設張力,避免由於彎曲半徑過小或張力過大而損傷電纜。其中,在淺灘段(南嶺側)敷設時,電纜敷設船停在距離海岸4.5千米的地方,通過岸上的牽引機牽引,將放置在浮包上的電纜牽引上岸,電纜上岸後拆除浮包,使電纜下沉至海底。深海段敷設時,電纜敷設船釋放出電纜,使用水下監視器、水下遙控車不斷地進行監視和調整,控制敷設船的前進速度、方向和敷設電纜的速度,以繞開凹凸不平的地方和岩石避免損傷電纜。
在施工的最後階段,主要是對海底電纜進行深埋保護,減小復雜的海洋環境對海底電纜的影響,保證運行安全。在沙地及淤泥區,用高壓沖水產生一條約2米深的溝槽,將電纜埋入其中,旁邊的沙土將其覆蓋;在珊瑚礁及粘土區,用切割機切割一條0.6-1.2米深的溝槽,把電纜埋入溝槽,自然回填形成保護;在堅硬岩石區,需在電纜上覆蓋水泥蓋板等硬質物體實施保護。
海底電纜鋪設方法(GIF圖) 1988年,在美國與英國、法國之間敷設了越洋的海底光纜(TAT-8)系統,全長6700公里。
這條光纜含有3對光纖,每對的傳輸速率為280Mb/s,中繼站距離為67公里。這是第一條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海底光纜,標志著海底光纜時代的到來。1989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纜(全長13200公里)也建設成功,從此,海底光纜就在跨越海洋的洲際海纜領域取代了同軸電纜,遠洋洲際間不再敷設海底電纜。
光纖的傳輸容量大,中繼站間的距離長,適用於海底長距離的通信。用於海底光纜的光纖比陸地光纜所用的光纖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低損耗、高強度、製造長度長,光纜的中繼距離長,一般都在50公里以上,在光纖的傳輸性能方面要求在25年以內不會變化。在海底光纜的結構方面:要求能經受強大的壓力和拉力,特別是深海光纜(敷設在水深1000米以上海底的光纜),在敷設和維修作業中除了光纜本身的重量外,還要加上海浪加到光纜上的動態應力,在如此大的負荷條件下,光纜的應變要限制在0.7~0.8%之內;海底光纜的結構要求堅固、材料輕,但不能用輕金屬鋁,因為鋁和海水會發生電化學及應而產生氫氣,氫分子會擴散到光纖的玻璃材料中,使光纖的損耗變大。因此海底光纜既要防止內部產生氫氣,同時還要防止氫氣從外部滲入光纜。為此,在90年代初期,研製開發出一種塗碳或塗鈦層的光纖,能阻止氫的滲透和防止化學腐蝕。光纖接頭也要求是高強度的,要求接續保持原有光纖的強度和原有光纖的表面不受損傷。
按照上述要求和特點,海底光纜的基本結構是將經過一次或兩次塗層處理後的光纖螺旋地繞包在中心,加強構件(用鋼絲製成)的周圍。幾種典型的深海光纜的結構:深海光纜,光纖設在螺旋形的U形槽塑料骨架中,槽內填滿油膏或彈性塑料體形成纖芯。纖芯周圍用高強度的鋼絲繞包,在繞包過程中要把所有縫隙都用防水材料填滿,再在鋼絲周圍繞包一層銅帶並焊接搭縫,使鋼絲和銅管形成一個抗壓和抗拉的聯合體,這個銅管還是傳送遠供電流的導體。在鋼絲和銅管的外面還要再加一層聚乙烯護套。這樣嚴密多層的結構是為了保護光纖、防止斷裂以及防止海水的侵入,同時也是為了在敷設和回收修理時可以承受巨大的張力和壓力。
即使是如此嚴密的防護,在80年代末還是發現過深海光纜的聚乙烯絕緣體被鯊魚咬壞造成供電故障的實例。海纜系統的遠程供電十分重要,海底電纜沿線的中繼器,要靠登陸局遠程供電工作。海底光纜用的數字中繼器功能多,比海底電纜的模擬中繼器的用電量要大好幾倍,供電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不能中斷。因此在有鯊魚出沒的地區,在海底光纜的外面還要加上鋼帶繞包兩層和再加一層聚乙烯外護套。
進入90年代,海底光纜已經和衛星通信成為當代洲際通信的主要手段。我國自1989年開始到1998年底已經先後參與了18條國際海底光纜的建設與投資。其中第一個在中國登陸的國際海底光纜系統是1993年12月建成的中國——日本(C-J)海底光纜系統。1996年2月中韓海底光纜建成開通,分別在中國青島和韓國泰安登陸、全長549公里;1997年11月,中國參與建設的球海底光纜系統(FLAG)建成並投入運營,這是第一條在我國登陸的洲際光纜系統,分別在英國、埃及、印度、泰國、日本等12個國家和地區登陸,全長27000多公里,其中中國段為622公里;由中國電信和新加坡等地的電信公司共同發起的亞歐海底光纜系統,延伸段正在建設,該系統連接亞洲、歐洲和大洋洲,在33個國家和地區登陸,全長達38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光纜,採用先進的8波長波分復用技術,主幹路由的設計容量高達40Gb/s,在中國上海、汕頭兩地登陸,1999年底建成開通。
海底光纜承擔的洲際通信業務量逐年上升,已經超過了衛星通信的業務量,成為現代洲際通信的主力。 主要是電性能指標和機械物理性能指標。這些指標和檢驗方法與地下電力電纜相同。
電性能指標:導體的直流電阻和交流阻抗;絕緣層的絕緣電阻;介質損耗;載流量;電纜的電容、電感;金屬護層的感應電壓和電流。
機械物理性能指標:電纜的機械強度;導體抗拉強度、伸長率;絕緣層材料的機械物理性能等。
檢驗方法:我國主要採用國際電工委員會推薦標准,有IEC60502、IEC540和IEC60141-1~IEC60141-4等,世界各國生產電纜的廠家大都有自己的標准,主要有日本JIS,英國BS,加拿大CSA等。 由於海底電纜希望製造的較長些,以減少接頭,所以能在沿海生產為最好。其包裝應不同於其它電纜。一般是將電纜盤繞於一個儲纜盤或回轉台上,以備裝運到敷纜船,由敷纜船將電纜運到敷設地區。敷纜船是專門為敷設電纜而設計和建造的,船上也必須備有龍門吊、絞纜軸、充油系統等設施,但也可用其它有專門為敷設電纜而附加機械設備的船隻。

㈥ 互聯網是怎麼連接美國的 海底電纜嗎

INTERNET,又譯網際網路、網際網),即廣域網、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的國際計算機網路。互聯網是指將兩台計算機或者是兩台以上的計算機終端、客戶端、服務端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手段互相聯系起來的結果,人們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發送郵件、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共同娛樂。
1995年10月24日,「聯合網路委員會」(FNC:TheFederalNetworkingCouncil)通過了一項關於「互聯網定義」的決議:「聯合網路委員會認為,下述語言反映了對『互聯網』這個詞的定義。
『互聯網』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統:
1.通過全球唯一的網路邏輯地址在網路媒介基礎之上邏輯的鏈接在一起。這個地址是建立在『互聯網協議』(IP)或今後其它協議基礎之上的。
2.可以通過『傳輸控制協議』和『互聯網協議』(TCP/IP),或者今後其它接替的協議或與『互聯網協議』(IP)兼容的協議來進行通信。
3.以讓公共用戶或者私人用戶享受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帶來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務。這種服務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關的基礎設施之上的。」
這當然是從技術的角度來定義互聯網。這個定義至少揭示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互聯網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聯網上的每一台主機都需要有「地址」;最後,這些主機必須按照共同的規則(協議)連接在一起。
歷程
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在ARPA(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學院)、Harvard(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學)、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Carnegie-Mellon(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NASA/Ames(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蘭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之後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無法在此一一列出。
1968年,當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他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互聯網最初設計是為了能提供一個通訊網路,即使一些地點被核武器摧毀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會指引通信信息經由中間路由器在網路中傳播。
最初的網路是給計算機專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用的。當時一點也不友好。那個時候還沒有家庭和辦公計算機,並且任何一個用它的人,無論是計算機專家、工程師還是科學家都不得不學習非常復雜的系統。乙太網-----大多數區域網的協議,出現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學學生BobMetcalfe(鮑勃.麥特卡夫)在「信息包廣播網」上的論文的副產品。這篇論文最初因為分析的不夠而被學校駁回。後來他又加進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於TCP/IP體系結構的發展,互聯網在七十年代迅速發展起來,這個體系結構最初是有BobKahn(鮑勃.卡恩)在BBN提出來的,然後由史坦福大學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溫特.瑟夫)和整個七十年代的其他人進一步發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國國防部)採用了這個結構,到1983年,整個世界普遍採用了這個體系結構。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部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樣地,BITNET(一種連接世界教育單位的計算機網路)連接到世界教育組織的IBM的大型機上,同時,1981年開始提供郵件服務。Listserv軟體和後來的其他軟體被開發出來用於服務這個網路。網關被開發出來用於BITNET和互聯網的連接,同時提供電子郵件傳遞和郵件討論列表。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郵件討論列表形成了互聯網發展中的又一個重要部分。
當e-mail(電子郵件)、FTP(文件下載)和telnet(遠程登錄)的命令都規定為標准化時,學習和使用網路對於非工程技術人員變的非常容易。雖然無論如何也沒有今天這么容易,但對於在大學和特殊領域里確實極大地推廣了互聯網的應用。其它的部門,包括計算機、物理和工程技術部門,也發現了利用互聯網好處的方法,即與世界各地的大學通訊和共享文件和資源。圖書館,也向前走了一步,使他們的檢索目錄面向全世界。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中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約在同一時期,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of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連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圖形瀏覽器Mosaic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這個協議的發展,這個瀏覽器是由MarcAndressen和他的小組在NCSA(國際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開發出來的。今天,Andressen是Netscape公司的首腦人物,Netscape公司開發出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圖形瀏覽器和伺服器,這一成就是微軟公司始終難以超越的。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Dephi是最早的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在線網路服務的國際商業公司。1992年7月開始電子郵件服務,1992年11月開展了全方位的網路服務。在1995年5月,當NFS(國際科學基金會)失去了互聯網中樞的地位,所有關於商業站點的局限性的謠傳都不復存在了,並且所有的信息傳播都依賴商業網路。AOL(美國在線)、Prodigy和CompuServe(美國在線服務機構)也開始了網上服務。在這段時間里由於商業應用的廣泛傳播和教育機構自力更生,這使得NFS成本投資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今天,NSF已經放棄了資助網路中樞和高等教育組織,一方面開始建立K-12和當地公共圖書館建設,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網路大量高速的連接。
微軟全面進入瀏覽器、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市場的轉變已經完成,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商業公司。1998年6月微軟的瀏覽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電腦顯示出BillGates(比爾.蓋次)在迅速成長的互聯網上投資的決心。
過去幾年裡微軟的成功招來了關於他們統治地位的官司。您認為這場爭論是在法庭還是會在市場中結束?
關於未來發展的流行趨勢是提高網路的連接速度。56k的Modem(數據機)和支持它的硬體廠商的迅速發展對於緊接著的發展來說只是走出了一小步。然而新的技術迅速發展,比如多芯Modem,DSL(數字專線)和人造衛星廣播網現在已經在小范圍內實現了,在未來的幾年內就能在大范圍內實現。目前的這些技術問題不僅僅是用戶的連接問題,還有保證數據能從信息源高速可靠傳輸到用戶的問題。相信這些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就能解決。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壯大的時期,商業走進互聯網的舞台對於尋找經濟規律是不規則的。
免費服務已經把用戶的直接費用取消了。Dephi公司,現在提供免費的主頁、論壇和信息板。在線銷售也迅速的成長,例如書籍、音樂和計算機等等,並且價格比較來說他們的利潤是非常少的,然而公眾對於在線銷售的安全性仍然不放心。

㈦ 中美之間通信主要是通過衛星還是海底電纜

中美之間通信主要是通過海底光纜。
世界各國的網路可以看成是一個大型區域網,海底和陸上光纜將它們連接成為互聯網,光纜是Internet 的「中樞神經」,而美國幾乎是Internet 的「大腦」。美國作為Internet 的發源地,存放著很多的Web和IM(如MSN)等伺服器,全球解析域名的13個根伺服器就有10個在美國,登錄多數 .com 、.net 網站或發電子郵件,數據幾乎都要到美國繞一圈才能到達目的地。
海纜現在是分區維護的,出於安全目的,海纜平時也需維護。如果有人把海纜撈出來,加進光纖,就可以偷走信息。如果發生戰爭,也可能有人破壞光纜。海纜是現在通信的最好解決辦法,別的方法如衛星、微波可以作為補充,但是現在看來無法取代海纜,因為它們的信道有限。是能讓廣大用戶以便宜的方式進行溝通的方式。
海纜系統的遠程供電十分重要,海底電纜沿線的中繼器,要靠登陸局遠程供電工作。海底光纜用的數字中繼器功能多,比海底電纜的模擬中繼器的用電量要大好幾倍,供電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不能中斷。因此在有鯊魚出沒的地區,在海底光纜的外面還要加上鋼帶繞包兩層和再加一層聚乙烯外護套。 即使是如此嚴密的防護,在80年代末還是發現過深海光纜的聚乙烯絕緣體被鯊魚咬壞造成供電故障的實例。

㈧ 大家好,誰知道海底電纜皮,黑皮和中間的白料怎麼分開嗎,有這種機械嗎,謝謝

黑皮是PVC電纜皮 中間白色的是PE白色高密度。

一般剝離PE半導層的手段都是用煤汽槍加熱,快速加熱之後手撕就可以剝離,大的電纜一般就用專門的剝切刀,現在還有電動的剝切刀。手動的比較便宜,幾百至幾千塊錢的都有。

(8)海底電纜概念遠程股份擴展閱讀:

聚乙烯為白色蠟狀半透明材料,柔而韌,比水輕,無毒,具有優越的介電性能。易燃燒且離火後繼續燃燒。透水率低,對有機蒸汽透過率則較大。聚乙烯的透明度隨結晶度增加而下降在一定結晶度下,透明度隨分子量增大而提高。

高密度聚乙烯熔點范圍為132-135℃,低密度聚乙烯熔點較低(112℃)且范圍寬。常溫下不溶於任何已知溶劑中,70℃以上可少量溶解於甲苯、乙酸戊酯、三氯乙烯等溶劑中。

聚乙烯有優異的化學穩定性,室溫下耐鹽酸、氫氟酸、磷酸、甲酸、胺類、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各種化學物質腐蝕作用,但硝酸和硫酸對聚乙烯有較強的破壞作用。

閱讀全文

與海底電纜概念遠程股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邑股份投資5G 瀏覽:891
外匯培訓招聘 瀏覽:869
海通證券資金賬戶銷戶 瀏覽:560
一百人民幣兌換多少西非法郎 瀏覽:546
如何模擬外匯交易 瀏覽:66
股票的日記賬 瀏覽:16
金杯汽車股票的歷史價格 瀏覽:878
海外匯款限制 瀏覽:276
股票學術論文 瀏覽:894
人民幣對泰銖匯率今天 瀏覽:552
企業的銀行融資租賃 瀏覽:388
主力資金是當天買當天賣 瀏覽:893
天首集團股票 瀏覽:47
股票質押債權 瀏覽:928
九鼎華信投資管理 瀏覽:744
999黃金回收價格走勢圖 瀏覽:606
px行業融資 瀏覽:535
四川久遠投資 瀏覽:148
人民幣美金股票 瀏覽:441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分錄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