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內控失敗的國有企業有哪個
近年來,國內企業的重大危機接二連三地發生,整體來看,突出有三類重大風險:一是多元化投資,二是金融工具投機,三是生產安全事故。撇開生產安全事故不說,前兩類風險具有明顯的兩大特點:一是風險發生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巨大,動輒就會使企業「傷筋動骨」;二是同類事故在大型國有企業時有發生。鑒於此,我們稱此兩類風險為大型國有企業典型的高風險業務。下面我們通過案例對此兩類重大風險做深入分析。
中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還是個新手,以投機為目的金融工具交易,勢必會成為國際金融大鱷的「盤中餐」。當然,中國企業從事金融工具的案例比起1995年巴林銀行破產案(股指期貨投機虧損14億美元)、1996年住友商社巨虧案(銅期貨投機虧損26億美元)和1998年美國長資公司破產案(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進行俄羅斯國債和日本股指投機虧損43億美元),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單單中航油的損失,已經是國資委感受到了切膚之痛。其實早在1997年株洲冶煉廠就因為進行鋅期貨投機,造成虧損1億美元。然而,同樣的事件在2004年、2005年重新上演。
雖然我國政府多次強調國有企業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僅限於套期保值,但是國有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投機的行為屢有發生;核心原因還是投機心理和缺乏監管。因此,為降低國有企業金融工具投機風險,一定要加強金融工具投資的監管和相關業務操作的內部控制。
3.結合案例看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控制
2006年7月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非主業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0%以下;自有資金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上;總投資規模不能超出企業財務承受能力,企業資產負債率要處於合理水平。2006年10月國資委下發的《關於做好2007年度中央企業財務預算工作的通知》,特別強調:央企要加強對外投資、收購兼並、固定資產投資以及股票、委託理財、期貨(權)及衍生品等投資業務的風險評估和預算控制,及時跟蹤和評測高風險業務的風險水平。
從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和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多元化投資和金融工具投機確定為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是確切的。因為,一方面大型國有企業獲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資金更容易,獲得金融工具交易資格(尤其是境外期貨、期權)也更有先天優勢;另一方面此兩類業務風險的發生對大型國有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
為了防止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發生,企業應當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控制:
(1)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
收益與風險是共存的。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就是要不能因為強調利潤和規模增長,把業績提高依賴於高風險業務,而忽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高風險性。
(2)完善高風險業務控制制度,並加強監督檢查
現在大型國有企業涉及到高風險業務的管理制度比較少,因為這些業務涉及到決策,又多屬於新興業務。另外,國有企業普遍缺乏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從而也導致制度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喪失。主要的原因有企業領導人不重視內部控制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薄弱等。
(3)完善法人治理,建立決策者的制衡機制
大型國有企業管理的行政色彩比較濃,法人治理沒有完善,內部人控制現象還比較嚴重,管理層獨斷專行是導致決策失誤的主要原因。大型國有企業最大的風險是戰略決策風險;一方面表現在戰略方向選擇的錯誤,另一方面表現在對戰略風險認識和管理不到位。
(4)加強國資監管,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雖然十六大已經明確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要做到「管資產、管人、管事」,但是國資委對對國有企業的監管還比較落後。主要原因是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監管的技術和手段還比較落後,比如還沒有建立一套可行的風險預警機制。
⑵ 全國25家大的財務公司名單(可以用舉例方式,多者為答案)
神駒財務有限公司
北京正則明財務公司
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
上海錦江集團財務有限責版任公司
國機財權務有限責任公司
大亞灣核電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東方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石化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寶鋼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兵器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東航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航天科工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航天科技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華電財務有限公司
三江航天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三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電氣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浦東發展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汽車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財務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華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南航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中國五礦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海石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糧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遠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⑶ 誰有集團公司現金管理制度啊
中國xx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現金管理制度
為嚴格公司現金收支管理,特製定本制度。
公司可以在下列范圍內使用現金: 職員工資、補貼、獎金; 個人勞務報酬; 出差人員必須攜帶的差旅費; 結算起點以下的零星支出; 總裁批準的其他開支。 前款結算起點定為一百元,結算規定的調整,依照銀行結算辦法確定。
第三條 限本規定第一條外,財務人員支付個人款項,超過使用現金限額的部分,應當以支票支付;確須全額支付現金的經會計審核,總裁批准後支付現金。
第四條 公司固定資產、辦公用品、勞保、福利及其他工作用品必須採取轉帳結算方式,不得使用現金。 日常零星開支所須庫存現金限額為陸千元。超額部分應存入銀行。 會計員支付現金,可以從公司庫存現金限額中支付或從銀行存款中提取,不得從現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 會計員從銀行提取現金,應當填寫《現金領用單》,並寫明用途和金額由總裁批准後提取。 公司職員因工作需要借用現金,應提前一天向資金財務部提出申請,借款時須填寫《借款單》,經部門經理及財務人員審核,交主管行政的副總裁批准簽字後方可借用。超過還款期限即轉應收款,在當月工資中扣還。 符合本規定第二條的,憑發票、工資單、差旅費單及公司認可的有效報銷憑證,經手人簽字、部門經理簽字、會計審核,總裁或主管行政的副總裁批准後由會計員支付現金。 發票及報銷單經總裁或主管行政的副總裁批准後,由會計審核,經手人簽字,金額數量無誤,填制記帳憑證。 工資由會計員依據人力資源部提供的核發工資資料編制職員工資表,交主管行政的副總裁復核後,送總裁簽字,會計員按時提款,當月發放工資,填制記帳憑證,進行帳務處理。 差旅費及各種補助單(包括領款單),由部門經理簽字,會計審核時間、天數無誤並報主管行政的副總裁復核、簽字,填制憑證,交出納員付款,辦理會計核算手續 。 無論何種匯款,財務人員都須審核《匯款通知單》,分別由經手人、部門經理、總裁簽字,會計審核有關憑證後交會計員辦理匯款。 出納人員應當建立健全現金帳目,逐筆記載現金支付,帳目應當日清月結,每日結算,帳目相符。
⑷ 舉例說明什麼叫「財務公司」
財務公司有白的!有黑的!白的呢提供資金讓人貸款!收費也不是很黑,就算你不還錢也只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黑的呢黑咯~總之就是幫人解決財務問題的公司!
⑸ 全國25家大財務公司名單(可以用舉例方式,多者為答案)
排名
股票簡稱
綜合得分
(100分)
排名
股票簡稱
綜合得分
(100分)
排名
股票簡稱
綜合得分
(100分)
1
齊魯石化
95.98
35
G瀘天化
87.65
69
恆瑞醫葯
83.08
2
外運發展
95.39
36
G錦投
87.08
70
G宇通
82.85
3
G中遠
94.91
37
G神火
86.79
71
G恆升
82.84
4
G水運
94.6
38
文山電力
86.59
72
G三環
82.46
5
G申能
94.04
39
G華能
86.51
73
哈葯集團
82.42
6
G伊利
93.75
40
G五糧液
86.51
74
G黃山
81.96
7
山東鋁業
92.63
41
G銅都
86.43
75
G海化
81.94
8
G中海
92.63
42
G合力
86.27
76
G金陵葯
81.64
9
G國陽
92.02
43
G西煤
86.27
77
G紅星
81.45
10
揚子石化
92.04
44
G赤天化
86.09
78
星新材料
81.53
11
G海工
91.71
45
雲南白葯
86.06
79
G華靖
81.27
12
雙匯發展
91.54
46
G上能
85.86
80
G唐鋼
81.13
13
G江鈴
91.47
47
G張裕
85.9
81
中集集團
80.86
14
G江銅
91.27
48
G柳化
85.78
82
G金發
80.42
15
G金牛
91.18
49
G萬科A
85.69
83
G新鋼釩
80.23
16
中原油氣
91.04
50
G開灤
85.42
84
G巨化
80.09
17
G天津港
90.77
51
G金龍
85.2
85
G同仁堂
80.08
18
G武鋼
90.75
52
贛粵高速
84.88
86
哈空調
79.74
19
G江汽
90.1
53
G基建
84.8
87
福建高速
79.69
20
中國石化
90.06
54
G包鋼
84.75
88
G海盛
79.59
21
G寶鋼
89.57
55
G本鋼
84.83
89
G風神
79.59
22
G深能源
89.59
56
三精製葯
84.64
90
G吉恩
79.61
23
G鞍鋼
89.52
57
G雲銅
84.47
91
G柳工
79.57
24
G皖通
89.4
58
G兗煤
84.41
92
登海種業
79.45
25
G新安
89.24
59
G新希望
84.26
93
G浙陽光
79.42
26
貴州茅台
89.15
60
G通威
84.02
94
G福星
79.43
27
G蘭花
89.03
61
G天士力
83.83
95
G唐三友
79.32
28
航天信息
88.62
62
G海型材
83.79
96
G歌華
79.25
29
G滬機場
88.61
63
G宏達
83.55
97
G中金
79.31
30
G萬華
88.53
64
G廣控
83.59
98
國電南瑞
79.19
31
G博瑞
88.35
65
中原高速
83.61
99
山西汾酒
79.11
32
G雲天化
88.31
66
G錫業
83.46
100
G錦江
79.11
33
鹽湖鉀肥
88.34
67
G深機場
83.25
34
G川化
87.94
68
國電電力
83.22
⑹ 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老總都是誰啊
1、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暫缺;總經理是寇偉;
寇偉,男,生於1961年(辛丑年)10月,雲南劍川人,中共黨員,白族,畢業於雲南工學院熱能動力專業,後獲華中科技大學控制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3年8月參加工作。
現任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委員。
2、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孟振平;
孟振平,男,1962年10月出生,漢族,山西臨猗人。1982年8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畢業,高級會計師。
現任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6)南航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國家電網和中國南方電網屬於並行關系,互無隸屬關系。
以前統一叫國家電力部門,2002年國家電力公司進行了重組,成立了兩大電網公司;
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還有五大發電公司(國電、華電、大唐、中投、華能)。
其中,國家電網公司華北分部、國家電網公司華東分部、國家電網公司華中分部、國家電網公司東北分部、國家電網公司西北分部、國家電網公司西南分部都屬於國家電網子公司。
華南地區被劃分為南方電網,與國家電網平級,歸國資委直管。
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承擔著全國的電網運營,其中國家電網負責26個省市,南方電網負責廣東等五省。
兩家公司約佔全國縣級售電量的89%。
⑺ 南航集團公司與南航股份公司的區別
南航集團公司包括10個全資企業、4個控股企業,其中在南航股份公司有65.2%股權,就是說南航股份公司只是它的其中一個控股企業。
⑻ 請問哪些單位是屬於中國財務公司協會會員單位的啊
序號 單 位 名 稱
1 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2 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
3 中國石化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4 中船重工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5 中海石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6 中國華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7 中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8 中航工業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9 五礦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0 國投財務有限公司
11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2 航天科工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3 三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4 中糧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5 航天科技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6 中遠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7 中電投財務有限公司
18 中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9 中國華電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20 中國大唐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21 神華財務有限公司
22 國電財務有限公司
23 兵工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24 中冶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25 兵器裝備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26 海航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27 京能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28 中國航空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29 中國電子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30 保利財務有限公司
31 首都機場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32 國機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33 華聯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34 中國化工財務有限公司
35 通用技術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36 北大方正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37 中建財務有限公司
38 中鋁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39 中外運長航財務有限公司
40 國核財務有限公司
41 北京汽車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42 大唐電信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43 中國航油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44 國葯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45 中國鐵建財務有限公司
46 誠通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47 億利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48 中化建工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49 中信財務有限公司
50 南車財務有限公司
51 中國北車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52 中國電子科技財務有限公司
53 中材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54 北京首都旅遊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55 天津渤海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56 天津港財務有限公司
57 天津天保財務有限公司
58 冀中能源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59 新奧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60 開灤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61 河北鋼鐵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62 河北建投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63 潞安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64 陽泉煤業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65 晉煤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66 山西焦煤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67 太鋼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68 大同煤礦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69 包鋼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70 鞍鋼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71 一汽財務有限公司
72 吉林森林工業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73 東方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74 哈爾濱電氣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75 上海汽車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76 上海電氣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77 中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78 寶鋼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79 上海浦東發展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80 申能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81 東航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82 錦江國際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83 中海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84 日立(中國)財務有限公司
85 松下電器(中國)財務有限公司
86 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87 上海華誼(集團)有限公司
88 國聯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89 紅豆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90 蘇州創元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91 江蘇華西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92 沙鋼財務有限公司
93 江蘇國信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94 江蘇交通控股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95 萬向財務有限公司
96 浙江省能源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97 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98 海亮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99 淮南礦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00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01 馬鋼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02 安徽省能源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03 紫金礦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04 福建省能源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05 廈門海翼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06 江西銅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07 江鈴汽車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08 中國重汽財務有限公司
109 南山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10 兗礦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11 山東鋼鐵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12 山東省商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13 山東重工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14 中國一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15 河南煤業化工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16 鄭州宇通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17 武漢鋼鐵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18 東風汽車財務有限公司
119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葛洲壩財務有限公司
120 湖北宜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21 湖北能源財務有限公司
122 湖南華菱鋼鐵集團財務公司
123 中國南動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24 湖南高速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25 南方電網財務有限公司
126 廣東粵電財務有限公司
127 珠海格力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28 中國南航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29 TCL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30 美的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31 海馬財務有限公司
132 海南農墾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33 重慶化醫控股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34 重慶機電控股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35 攀鋼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36 東方電氣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37 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
138 振華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39 貴州茅台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40 雲南冶金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41 西電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42 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43 酒鋼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44 金川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45 西部礦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46 大連港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47 寧波港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48 海爾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49 海信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50 青島啤酒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51 中廣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52 深圳能源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53 深圳有色金屬財務有限公司
154 中集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55 中興通訊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56 深圳華強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57 港中旅財務有限公司
⑼ 最近世界范圍內內部控制失效的案例有哪些請給出一些知名上市公司的案例,最好是近幾年的。
1.多元化投資
(1)三九集團的財務危機
從1992年開始,三九企業集團在短短幾年時間里,通過收購兼並企業,形成醫葯、汽車、食品、酒業、飯店、農業,房產等幾大產業並舉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醫葯(000999)發出公告:因工商銀行要求提前償還3.74億元的貸款,目前公司大股東三九葯業及三九集團(三九葯業是三九集團的全資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權已被司法機關凍結。至此,整個三九集團的財務危機全面爆發。
截至危機爆發之前,三九企業集團約有400多家公司,實行五級公司管理體系,其三級以下的財務管理已嚴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債權銀行貸款已從98億升至107億,而遍布全國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貸款和貸款擔保約在60億至70億之間,兩者合計,整個三九系貸款和貸款擔保余額約為180億元。
三九集團總裁趙新先曾在債務風波發生後對外表示,「你們(銀行)都給我錢,使我頭腦發熱,我盲目上項目。」
案例簡評:三九集團財務危機的爆發可以歸納為幾個主要原因:(1)集團財務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資(非主業/非相關性投資)擴張的戰略失誤;(3)集團過度投資引起的過度負債。另外,從我國國有上市公司的發展環境來看,中國金融體制對國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資、快速膨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華源集團的信用危機
華源集團成立於1992年,在總裁周玉成的帶領下華源集團13年間總資產猛增到567億元,資產翻了404倍,旗下擁有8家上市公司;集團業務跳出紡織產業,拓展至農業機械、醫葯等全新領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企大系」。進入21世紀以來,華源更以「大生命產業」示人,躍居為中國最大的醫葯集團。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銀行對華源一筆1.8億元貸款到期;此筆貸款是當年華源為收購上葯集團而貸,因年初財政部檢查事件,加之銀行信貸整體收緊,作為華源最大貸款行之一的上海銀行擔心華源無力還貸,遂加緊催收貸款;從而引發了華源集團的信用危機。
國資委指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對華源集團做清產核資工作,清理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華源集團合並財務報表的凈資產25億元,銀行負債高達251.14億元(其中子公司為209.86億元,母公司為41.28億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合計高達73.36億元,即這些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幾乎已被掏空。據財政部2005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報披露:中國華源集團財務管理混亂,內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屬子公司為達到融資和完成考核指標等目的,大量採用虛計收入、少計費用、不良資產巨額掛賬等手段蓄意進行會計造假,導致報表虛盈實虧,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案例簡評:華源集團13年來高度依賴銀行貸款支撐,在其日益陌生的產業領域,不斷 「並購-重組-上市-整合」,實則是有並購無重組、有上市無整合。華源集團長期以來以短貸長投支撐其快速擴張,最終引發整個集團資金鏈的斷裂。
華源集團事件的核心原因: (1)過度投資引發過度負債,投資項目收益率低、負債率高,說明華源集團戰略決策的失誤;(2)並購無重組、上市無整合,說明華源集團的投資管理控制失效;(3)華源集團下屬公司因融資和業績壓力而財務造假,應當是受到管理層的驅使。
(3)澳柯瑪大股東資金佔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瑪(600336.SH)發布重大事項公告:公司接到青島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青島澳柯瑪集團公司佔用上市公司資金處置事項的決定》,青島市人民政府將採取措施化解澳柯瑪集團面臨的困難。至此,澳柯瑪危機事件公開化。
澳柯瑪危機的最直接導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瑪集團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億元資金。澳柯瑪集團利用大股東優勢,佔用上市子公司的資金,用於非關聯性多元化投資(包括家用電器、鋰電池、電動自行車、海洋生物、房地產、金融投資等),投資決策失誤造成巨大損失。資金鏈斷裂、巨額債務、高層變動、投資失誤、多元化困局等眾多因素,使得澳柯瑪形勢異常危急。
澳柯瑪症結並非僅僅是多元化投資下資金問題,關鍵問題還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魯群生近17年的家長式管理模式。魯群生在特定環境中創業成功,然而在擴張中缺乏應有的風險意識,澳柯瑪近親繁殖任用領導現象是企業對市場缺乏應有的敏感度。
案例簡評:擴張幾乎是每個企業追求的目標。而同在青島的三家家電集團(都是上市公司)卻有不同的選擇:海爾的擴張基於品牌戰略;海信的擴張基於技術突圍;而澳柯瑪的擴張卻選擇了不相關多元化道路。
「發散型的多元化擴張,不但沒有讓澳柯瑪做大作強,發而使其一盤散沙」。澳柯瑪集團大額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用於其非相關多元化投資;然後頻頻發生的投資失敗和管理不善,致使資金鏈斷裂,也把集團風險也轉嫁給上市公司。應當說,造成澳柯瑪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層投資決策失誤、投資監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綜合因素造成的。
2.金融工具投機
(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機
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航油)是中國航油集團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掛牌企業。中航油於2004年由於石油衍生品交易導致5.54億美元的虧損;被迫於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請債務重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評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風險委員會,還曾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編制了公司的《風險管理手冊》和《財務管理手冊》;風險管理手冊明確規定,損失超過500萬美元,必須報告董事會。
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中航油自2003年開始做油品套期保值業務。但總裁陳久霖擅自擴大業務范圍,從事石油衍生品期權交易;一直未向中國航油集團公司報告,中國航油集團公司也沒有發現。陳久霖一直獨立於中國航油集團公司班子的領導之外,集團公司派出的財務經理兩次被換,集團公司卻沒有約束辦法。
陳久霖和日本三井銀行、法國興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和新加坡麥戈利銀行等在期貨交易場外,簽訂了合同。陳久霖買了「看跌」期權,賭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沒想到國際油價一路攀升。中航油從事石油期權交易從最初的200萬桶發展到出事時的5200萬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時造成賬面實際損失和潛在損失總計約5.54億美元。
2005年6月3日,普華永道發布了有關中航油巨額虧損的最終調查報告。報告認為以下因素單獨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權投機交易上受到損失:(1)後來被證明從2003年3季度開始的對油價走勢錯誤的判斷;(2)不想在2004年披露損失;(3)沒有按照行業標准對期權倉位進行估值;(4)沒有正確的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上記錄期權組合的價值;(5)缺乏針對期權交易的適當的及嚴格的風險管理規定;(6)公司管理層有意違反本應該遵守的風險管理規定;(7)整個董事會,尤其是審計委員會,就公司投機衍生品交易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職責。
案例簡評: 中航油從事場外石油期權投機是我國政府明令禁止的。國務院1998年8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取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允許進行套期保值,不得進行投機交易。」1999年6月,以國務院令發布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四條規定:「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禁止不通過期貨交易所的場外期貨交易。」第四十八條規定:「國有企業從事期貨交易,限於從事套期保值業務,期貨交易總量應當與其同期現貨交易量總量相適應。」2001年10月,證監會發布《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制度指導意見》,第二條規定:「獲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能從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進行投機交易。」
對從事金融衍生業務操作來看,中航油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還只是個新手;直接與國際大型基金進行對壘,無疑「以卵擊石」。
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現在「管理層凌駕」,導致監控機制的失效;直接抵觸了內部控制的經營合規性目標和報告可靠性目標。其違規之處有三點:一是做了國家明令禁止不許做的事;二是場外交易;三是超過了現貨交易總量。 其報告不可靠表現在:從事期權場外交易沒有在財務報告上披露,也沒有直接向母公司匯報。
(2)南方航空的委託理財
南方航空集團公司2004年7月間曝出的巨額委託理財投資損失;隨後,國家審計署廣州特派辦對南方航空實施了專項審計;廣東證監局也在2005年10月對南方航空股份公司進行了檢查。2004年績效考核的179家中央企業中,南航集團由於重大財務違紀事件,從B級降至了C級。2006年4月底,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05財年巨虧17.94億元人民幣;公司將其歸結為航空燃油價格持續暴漲,以及近年收購北方航空、新疆航空兩家公司導致的費用攀升;但這顯然難以說服市場。
南方航空集團屬於國有大型企業,在銀行貸款方面具備良好的信譽憑證,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從每個商業銀行獲得10至20億元的貸款。用銀行的錢來進行投資理財,確實是賺錢的商機。南航集團從2001年就開始進行委託理財業務;與南航集團有過委託理財業務的有漢唐證券、中關村證券、世紀證券。南航集團調集巨額資金乃至賬外資金進行委託理財,其中僅流向深圳世紀證券公司的委託理財資金即達12億元。
南航給世紀證券的委託理財資金基本上被世紀證券用於重倉持有南航集團旗下的南方航空(600029.SH)。南方航空2003年7月25日上市,當時因「非典」的影響,南方航空上市首日收於3.88元,是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股價最低的。世紀證券在此低位入貨,3個月不到,南方航空從4.2元上漲到6.8元,升幅超過60%,世紀證券也獲得了豐厚的賬面利潤。但隨後,在油價不斷攀升的壓力下,航空股開始萎靡不振,世紀證券因此損失慘重。從世紀證券賬面上看,南航委託理財的12億資產已經無法償還。也正是由於對南航所形成的巨大債務壓力,世紀證券被迫走上重組之路。世紀證券無力歸還南航集團12億元委託理財中的7.15億元,南航集團無奈只得將其實行債轉股。
2005年8月,南航集團副總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發、南航集團財務部部長的陳利明因涉嫌違法,先後被司法機關依法逮捕;2006年3月二人被廣東省反貪局移交廣州市檢察院起訴。2006年10月16日,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原財務部部長陳利民因涉嫌挪用、貪污、受賄等罪,接受廣州市中級法院公開庭審。據檢察機關偵查證實,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陳利民利用經辦委託理財的職務便利,採用先辦事,後請示或不請示;只籠統匯報理財收益,不匯報合作對象或隱瞞不報等方式,大肆超范圍地開展委託理財業務,已侵吞集團部分理財收益,收受回扣;超許可權地從銀行貸款供個人、朋友注冊公司、經營所用;收受漢唐證券、世紀證券、姚壯文賄賂近5400萬元,挪用公款近12億元,貪污公款1200多萬元。
案例簡評:南航集團的委託理財業務,實際上是南航集團用自己的錢,藉助於證券公司進行操作自己的股票。從法律法規方面來說,不論是國有資金入股市炒股,還是利用自有資金操作自己股票,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從內部控制的角度說,南航集團幾十億的委託理財業務集中於公司2-3個人的運作,企業決策層、黨委、內部審計監管沒有跟上,雖然不能肯定存在管理層縱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說是對重大投資監控不到位;個人收受賄賂、挪用和貪污公款,反映了關鍵人員的道德敗壞和企業基本內部控制的缺失或管理層凌駕等問題。另外,中國的金融體制也為這種現象提供了便利。
(3)國儲局的銅期貨投機
2005年11月13日開始外電紛紛披露,中國國儲局一名交易員劉其兵在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市場上通過倫敦金屬交易所場內會員SEMPRA,在每噸3000多美元的價位附近拋空,建立空頭頭寸約15萬至20萬噸。這批頭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9月中旬以來,銅價每噸上漲約600多美元,這些空單無疑已經造成巨額虧損,而該交易員劉其兵則神秘失蹤。國儲局的交易對手包括斯邁爾金屬公司、瑞福期貨、倫敦標准銀行、巴克萊銀行、曼氏集團、AMT、薩頓公司、以及一家總部在法國里昂的基金公司。
國儲局選擇了部分交割,即向倫敦交易所交付5萬噸現貨銅,其餘15萬噸的空單展期到遠期。市場人士指出,國儲目前以3.7億元左右的虧損,換得了短期的風平浪靜;但是與國際基金的對決還將繼續,最後的結局還沒有出現,不排除基金再度逼倉的局面出現。
在國儲銅事件上,同樣是普通的調節中心的交易員,一邊為中心做交易,一邊為自己建立了多達20萬噸的頭寸,嚴重被套且長時間沒人發現;另外,交易行為由原來的兩個崗位變成由劉其兵一個人操控。
案例簡評:國家物資儲備是國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戰略後備力量,是保障國家軍事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重要手段。事實上,當國儲局從負責國家戰略物資儲備調節向投機賺錢的方向轉變時,它就已經開始背離其固有的職責。
同中航油期權投機案一樣,同樣是小角色、新手的國儲局,與國際基金大諤對壘,顯然不是其的對手。
吳其兵進行投機性銅期貨操作,顯然有悖於國家相關法規規定的限於套期保值業務。對於重大的期貨業務交易由一個人操控,嚴重違反了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不相容職務分離);另外,一起跟進的與公司業務相當的「老鼠倉」,說明關鍵交易員存在嚴重的道德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