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imf 佔多少股權有一票否定權
擁有15%股權就可以一票否決,全世界只有美國可以一票否決,美國有16.77%的股權。
㈡ 波音公司前五大股東
截止到抄2020年8月,網上並沒有關於波音公司的股東資料,也無從而知。
波音公司的創始人是威廉·愛德華·波音,是美國的一位飛機設計師和航空企業家,1916年創辦波音公司,30年代大蕭條後,波音公司被美國政府拆分為三塊,他也退休離開了公司。1956年在西雅圖逝世。
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主要服務提供商,波音公司運營著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波音公司還提供眾多軍用和民用航線支持服務,其客戶分布在全球90多個國家。就銷售額而言,波音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出口商之一。
(2)imf第二大股東擴展閱讀:
波音公司的總部位於芝加哥,在美國境內及全球70個國家共有員工超過17萬。員工中超過14萬人擁有大學學歷,其中近3.5萬人擁有更高學歷,他們來自全球約2,700家大學,幾乎涵蓋了所有商業和技術領域的專業。
波音公司下設兩個業務部門:波音民用飛機集團(BCA)和波音防務、空間與安全集團(BDS)。支持這兩大業務部分的有:提供全球融資服務的波音金融公司,為全球的波音機構提供各種服務的共用服務集團,以及開發、收購、應用及保護創新性技術和流程的波音工程、運營和技術部。
㈢ 匯豐銀行的第一,第二,第三大股東都是誰
匯豐銀行是國際性銀行,第一大股東是中國平安,第二大股東是貝萊德版集團,第三大股東是摩權根大通。
中國平安持股14.19億股股權,持股比例為7.01%。
貝萊德集團持股13.35億股股權,持股比例為6.59%。
匯豐銀行各類股東權益總額為1932.32億美元。其中,股東權益總額為1853.51億美元;非控股股東權益為78.81億美元。
(3)imf第二大股東擴展閱讀:
伴隨中國平安股權由泰國正大集團正式接手,匯豐系股東也相繼離開平安董事會。
4日夜間,平安發布公告,平安第九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伍成業已提交書面辭職函。至此,匯豐系股東均已撤離平安董事會。
年底,匯豐宣布將所持有的全部平安股份約12.33億股,以每股59港元總對價727.36億港元(約合93.85億美元)轉讓給泰國正大集團。
交易完成後,正大集團將成為中國平安單一最大股東,持股15.57%。而匯豐與平安長達十年的聯姻,也為當初的投資帶來了超過4倍的盈利。
㈣ 世界銀行前幾大股東國分別是
世界銀行集團的機構的擁有權在於其成員國政府,這些成員國的表決權按其所佔內股份的比容例不同。每個成員國的表決權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所有成員國相同的,第二個部分按每個成員國繳納的會費而不同,因此雖然世界銀行的大多數成員國是發展中國家,它主要受發達國家控制。這個結構始終受到批評。批評家認為一個更民主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加符合發展中國家的需要。2004年11月1日美國擁有16.4%的表決權,日本7.9%,德國4.5%,英國和法國各4.3%。由於任何重要的決議必須由85%以上的表決權決定,美國一國可以否決任何改革。
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春季會議25日通過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投票權的改革方案,這次改革使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從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為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國,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㈤ 美國如何取得IMF的控制權
傳統上,世界銀行行長一職和IMF總裁一職分別由美國人和歐洲人擔任,IMF是以各國繳納的份額來確定投票權的,而這一規定正中美國的下懷。藉著雄厚的經濟實力,美國認繳份額占總額18.5%,並因此對IMF的貸款發放具有決定權。雖然從理論上講,僅憑著18.5%的投票權,美國的影響力是很有限的,但是實際上,美國往往採用各種策略來得到其他英語國家如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支持。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更多的是通過其幕後活動,向IMF放出影響,並且通常都能使自己的意志得以貫徹。
平時,為了避免過分暴露其企圖控制IMF的野心,美國並不過多地直接介入IMF的日常運作,而是「民主」地讓來自182個成員國的24名代表組成的IMF執行局來負責。美國真正介入IMF決策過程,則是在成員國經濟陷入嚴重困境,並不得不向IMF求援的時候,IMF,更確切地說是美國財政部,才有可能以援助貸款為條件,向求援國榨取最大限度的讓步。另一方面,在IMF總裁人選確定問題上,按規定,應由執行局選舉產生;而事實上,總裁人選往往早已由IMF最大「股東」———美國政府進行暗箱操作。由於IMF的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而且該組織的較大部分資金來自美國,這令人不得不懷疑美國就是IMF政策的幕後策劃人。難怪有人說,「IMF總是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
又耍新招謀求領導權
按照慣例,IMF由歐洲人領導,而其姊妹機構世界銀行則由美國人領導。事實上,這也是IMF建立之初,歐美國家相互妥協的產物。然而在近10多年中,世界力量逐漸朝著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美歐之間除了軍事上的差距之外,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差距也日益擴大。明顯的優勢進一步強化了美國對IMF領導權的渴望,並讓其權勢在多邊組織中發揮作用。
除了動用立法手段,在美國聯邦法律中確立了多達60項條款來要求美國利用在IMF的發言或表決權來推行本國的政策目標外,美國同時也開始意識到其豐富的知識型人力資源——眾多傑出的經濟學家,將成為實現其領導並控制IMF這一夙願的又一張王牌。隨著這些一流的美國經濟學家入主IMF,美國政府既可以名正言順地通過他們來影響IMF的政策,包括從匯率政策等IMF的核心問題到環境政策之類的新問題,同時又可以為在一定程度上安撫IMF其他成員國日益滋長的不滿情緒和對美國的不信任,畢竟無論從學術背景還是從處理全球經濟領域的問題的能力來看,這些美籍經濟學家完全有能力勝任IMF的高層管理工作。
尤其是在目前美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局面下,一旦美元貶值,大量逐利資本會避險外逃,資本項目盈餘將大幅減少;與此同時,美對外出口在短期內難以迅速增加,如此一來,一直潛伏在美經濟發展中的「巨額貿易赤字」問題將會因此而引爆,這對於美國經濟不啻是雪上加霜。然而,隨著美國權力在IMF高層的擴張滲透,IMF的美籍高層管理人員自然不會坐視不理,而是會利用IMF來協調匯率政策,維持美元強勢,在紓解美國經濟衰退危機的同時又可以遏制歐元勢力上升,確保美元的世界貨幣霸主地位。
「垂簾聽政」有多遠
對於IMF領導班子中,美國人佔多數這一現實,IMF其他成員國還是頗有微詞,他們擔心美國全面染指IMF領導層,將便利其對IMF的控制,進而出現美國財政部「垂簾聽政」,而IMF則淪為美國操縱世界金融霸權,使全球臣服於美國意志的傀儡組織。
那麼,美國「垂簾聽政」的時代是否真的已經近了呢?事實未必如此。其實,對於美國權傾IMF的企圖,IMF的其他成員國都是心照不宣,以前是敢怒不敢言,隨著歐元區經濟實力的壯大以及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發展,美國在IMF中的囂張氣焰也受到一定遏制。美國在IMF謀求控制權的道路將不再平坦。
㈥ 德意志銀行 第一大股東是誰
目前其持股超過3%的單一股東有:黑石基金5% 瑞銀集團3%多一點,另外一家美國金融機構持3%多一點。 是英武的公眾公司
㈦ 二股東與大股東的區別
大股東持有的股份最多
二股東持有的股份第二多。
他們不是同一人(法人)
㈧ 誰是國資委的最大股東
當然是國家了。都說是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了,國有資產嘛當然歸國家了。
㈨ 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第幾大股東國
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第三大股東國。
前兩名分別是美國、日本。
根據專2010年出台的份額與治屬理改革方案,IMF份額將增加一倍,向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轉移6%的份額。改革後,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的IMF「第三大股東」,投票權從原來的3.8%提高至6%。美國的投票權從16.7%降至16.5%,仍有一票否決權。能實施改革方案的條件是,擁有85%投票權的3/5成員(目前共188個成員)批准,目前英國、法國、日本等144個國家已經批准了該方案,但IMF最大股東美國一再拖延,致使原本計劃在2012年全面實施的改革無法推進。
㈩ 中國正式成為imf第三大股東,對中國經濟有何作用
中國成為IMF第三大股東意味著什麼?
經歷了五年的博弈和等待,美國國版會終於通過了國際貨權幣基金組織(IMF)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Quota and Governance Reforms,即第14次份額總檢查)。至此,新興市場在IMF中的話語權將大幅上升,中國也一躍成為IMF第三大份額國(6.394%),僅次於美國(17.407%)和日本(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