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有中國所有的汽車公司名單呀能附網站更好
上海通抄用 上海大眾 上海匯襲眾 上海萬豐 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通用雪佛蘭 上汽賽寶
一汽: 一汽豐田 一汽(M6·紅旗) 一汽奧迪 一汽大眾 海南馬自達
天津一汽 四川豐田 一汽華利 長春一汽豐越 一汽佳寶
東風: 東風日產 東風悅達·起亞 東風雪鐵龍 東風標致 風行汽車
東風本田
廣州本田: 廣州本田
北京賓士: 北京賓士(吉普)
北京現代: 北京現代
北汽: 北汽製造 北汽福田
長安: 長安汽車 長安福特 長安鈴木 江南汽車
南汽: 南京菲亞特 南京依維柯 南京躍進 南汽新雅途
吉利: 吉利汽車 華普汽車
華晨: 華晨寶馬 中華轎車 華晨金杯
江鈴: 江鈴陸風 江鈴汽車
其他: 富迪汽車 華泰特拉卡 奇瑞汽車 金杯通用 昌河汽車
東南汽車 哈飛汽車 寶龍汽車 慶鈴汽車 金程汽車
鄭州日產 揚子汽車 大迪汽車 曙光汽車 中興汽車
雙環汽車 長城汽車 廈門金龍 黑豹汽車 天馬汽車
吉林通田 比亞迪汽車 江淮汽車(瑞風) 鄭州宇通 長豐獵豹
Ⅱ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是哪些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分別是: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運行方式運 行,由中央管理。
公司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由246個工業企業、公司、科研設計院所和事業單位組成,主要承擔核動力、核材料、核電、核燃料、乏燃料 和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軸礦勘察采冶、核儀器設備、同位素、核技術應用等核能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與生產經營。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集科研設計、工程建設、金融貿易為一體的特大 型國有企業,由中央管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的部分企事 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成立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由中央管理。
公司主要研製、生產、經營航天運載器、航天器、各類戰略戰術導彈以及衛星地 面應用系統等各類航天產品;專營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開發、生產、經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交通、計算機、醫療、環保等多種民用產品。
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按國家 控股公司方式運行,由中央管理。公司主營各類導彈武器系統及其他航天產品,兼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計算機及其應用、衛星應用、交通運輸設計、醫療器 械及建築等多種民用產品。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通常簡稱中航工業) 是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又稱中央企業),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實行母子公司和事業部管理體制,設有防務、飛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 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工程規劃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下轄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0萬 人。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船舶工 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有61家成員單位。為我國海軍提供現代化裝備是中船集團公司 的神聖使命,為我國航運提供船舶和船舶出口是中船集團公司的主要業務。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有99家企事業成員單位。中船重工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 地和雄厚的科技開發力量,可承擔包括30萬噸大型船舶在內的各種民有船舶和大型水面、水下戰斗艦艇、各種軍輔船舶、水中兵器及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究、設計、 建造和修理任務。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 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方式運行。
公司擁有成員單位133家,承擔坦克裝甲車輛、火炮、導彈、炮彈等軍品的研製、生產任 務,同時開發民品,在機械、化工、光電特別是重型汽車、工程機械、動務傳動、精細化工等領域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開發、製造能力。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對外名稱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 業、是國家授權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集團公司擁有包括長安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嘉陵集團有限責任集團公司在內76個成員單位。
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了「軍民 結合,以車為主,全面發展」的格局,以火炮系統、輕武器及其他單兵武器系統、彈葯等產品為主的軍品科研生產體系,是我國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在軍轉民上已 形成了以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為代表的支柱民品體系。
(2)兵工集團亞大汽車擴展閱讀: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的形成:
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幾個部門:核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等,也曾經叫過五機部、七機部等,這就是中國現在十大軍工集團公司的前身。
後來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為了轉變政府職能,把這些部門改為公司,即: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這就是原來的五大軍工集團。
1997年為了引入內部競爭機制,這五大軍工集團均一分為二,形成了軍工十大集團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軍工集團
Ⅲ 各大汽車公司旗下有那些品牌
當今世界上有10大汽車品牌,分別是:
通用,福特,戴姆勒,豐田,大眾,本田,日產,標致,菲亞特,寶馬。
1、通用
旗下品牌有:旁蒂克雪佛蘭、凱迪拉克、別克、霍頓、沃克斯豪爾、奧茲莫比爾、歐寶、紳寶、土星、雷鳥、悍馬、GMC、Suzuki(鈴木)、Isuzu (五十鈴)大宇。五十鈴、富士(速波)和鈴木製造的汽車產品。
Ⅳ 沈暉創辦的威馬汽車是自建工廠還是找代工廠
是自建工廠的。
從一開始,威馬就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自建工廠,廣泛挖角傳統汽車領域的人才。自建工廠幾乎成為了新造車企業的禁區,而傳統汽車領域出身的沈暉不僅越過了禁區,還將威馬打造一座基於C2M模式的4.0數字工廠,用戶可以從下單起能實時掌握車輛個性化配置、生產狀態及交付周期等。
威馬的定製化生產,傳統豪華品牌都有所涉及,但之所以沒有形成氣候,是因為傳統企業的優勢在於大規模集成生產所帶來的規模效應,而C2M個性化生產模式取決生產線成立之初。
(4)兵工集團亞大汽車擴展閱讀:
相關發展:
威馬已獲得了成為資本、遠景能源、七海資本、網路資本、網路集團、SIG海納亞洲、阿米巴等累計超過120億元的融資,這對於重資產模式的威馬來說,無疑是強大的資本後盾。
2015年沈暉帶領團隊僅歷時16個月就建成了新造車企業中首個自主建成投產的工業4.0智能製造整車工廠,實現了從品牌發布到產品落地的蛻變。
2016年11月23日,沈暉在威馬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奠基儀式上發表演講。表示威馬汽車第一個整車平台的首款產品將於2018年在溫州下線。
Ⅳ 萬眾一心抗擊疫情,汽車廠商捐贈Top10盤點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2020年開年中國人民遇到的最大挑戰,截至2月2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7205例,共有152700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萬眾一心抗擊疫情刻不容緩,眾多汽車品牌也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做出了不少貢獻,下面我們選車偵探就來盤點汽車品牌捐贈Top10,看看都有哪些品牌獻出了屬於自己的愛心。
10.豐田中國、本田中國、賓士中國、長安汽車、江淮汽車、奇瑞汽車1000萬元
1月28日,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將捐贈1000萬元,馳援疫情防控。1月29日,豐田汽車、梅賽德斯-賓士、長安汽車、江淮汽車通過官方微博宣布捐款1000萬元。1月31日,本田宣布向湖北省紅十字會捐贈1000萬元,用於抗擊疫情。
選車偵探總結:雖然我們在此列出了汽車企業捐贈數目的多少,但並不提倡對捐贈較少的品牌進行道德綁架,捐贈數額與汽車品牌的盈利情況有很大關系,就像長安汽車的口號一樣,我們選車偵探也祝願早日戰勝疫情,祖國長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歐洲車企都開始「借鑒」中國模式復工了,美國車企還在和工會扯皮
「公司建立了一個健康信息收集系統,員工每天早上8點上班之前要掃碼填寫個人信息,我們員工加三方人員4萬多人,每一個人每天都要報,包括現場保潔人員、外來施工人員等等。同時,所有人每天上班到單位進門之前都要測溫,連董事長、總經理他們也不例外。」李鵬對出行一客說。
而要想真正實現汽車生產,主機廠復工遠遠不夠,供應鏈的協同配合也必不可少。一位主機廠采購部的中層告訴出行一客:「供應商和我們是一衣帶水,他們復產不了,對主機廠的影響特別大。」
德國三大車企的高管更認為,單個國家復工沒有意義,歐盟一盤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供應鏈也得跟上。此前已有先例,由於供應鏈限制,在宣布美國工廠停工之前,戴姆勒工廠的產能已經減少。
為了管控供應鏈危機,各主機廠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吉利汽車(0175.HK)寧波工廠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登上了《新聞聯播》:寧波各區縣市組建微信群,相關部門和配套企業都在裡面,省內的供應商由政府直接幫助復工,至於省外一時無法管控的企業,寧波市經信局梳理了全市4000多家零部件企業,幫助吉利臨時匹配合適的本地替代供應商,實現整車生產。
前述采購部人士也對出行一客透露,以往主機廠只管一級供應商,疫情期間把一級供應商和二級供應商全都管起來了。在內部也加強了溝通,產品、研發、質量、采購、生產等部門都參與進來,針對單個供應鏈的風險管控做出詳細預案。
「汽車行業是以銷定產的,通常生產比銷售滯後2-3個月的時間,」德國美茨勒銀行(BankhausMetzler)的分析師JürgenPieper對出行一客表示,重新建立供應鏈大約需要4周-6周的時間,但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使消費者的信心顯著恢復。相較於銷量下降這一根本性因素,供應鏈或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就不算是真正的問題了。
咨詢機構IHSMarkit預測,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同比下降超過12%。JürgenPieper認為,下半年開始銷量情況將有所改善,並在年底前加速增長。(責編/楊佩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