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農村養老保險
從各國的養老實踐來看,人類社會的養老經歷了家庭養老、國家養老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三個階段。自從19世紀80年代德國第一個建立國家養老保險制度,發展到今天,已經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養老保險制度。由於國家養老保險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和問題,歐美國家正在由國家養老保險向社會養老保險過渡;亞非國家正在由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過渡。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就是為保障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通過再分配或儲蓄的方式建立養老保險基金,用以支付老年生活費用的社會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養老保險領域,原有的制度安排受到巨大挑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作為一種新的保障方式已經出現並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在理論與學術學界仍存在較大分歧,一部分人認為我國目前還不適宜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主要認為,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農村人口龐大,地區間經濟差別懸殊,國家財力不足等等原因,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為時尚早。但大部分人認為,我國應當建立並進一步完善農村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不僅是一項緊迫的任務,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也是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大舉措,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對於國家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貳』 新農銀行國家批準的嗎
「新農銀行」已獲核名注冊登記,這是國家首批開放民營銀行審批後,注冊核準的唯一一家全國性涉農民營銀行。
『叄』 新農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做什麼的
新農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直屬的新疆阿克蘇農墾回農工商聯合總公答司獨家發起,採用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於1999年4月2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簡稱:新農開發;股票代碼:600359。2001年,公司完成配股,目前總股本達到321000000股,其中國有法人股204000000股,社會流通股117000000股。公司現有總資產21.84億元,凈資產10.62億元,是集農業綜合開發、畜牧業、林果業、草業、制葯、房地產、良種繁育、節水器材、能源綜合利用為一體,具有先進生產力和技術水平,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並榮膺「2003年新疆最具成長力十強企業」稱號。2004年,經國家專家組評審,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認定,確認公司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肆』 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你可以拿上證據到工商管理部門和消費者協會投訴的,目前國家對坑農的行為打擊很嚴厲的哦。
『伍』 新農股份是個什麼股
代碼 名稱 拼寫 類型
002480 新築股份 XZGF 深圳內
002548 容金新農 JXN 深圳
002705 新寶股份 XBGF 深圳
300159 新研股份 XYGF 深圳
600251 冠農股份 GNGF 上海
600359 新農開發 XNKF 上海
不知道你是說哪一個。
『陸』 新農股份股票怎麼樣
沒有新農股來份,以下相關:
代碼源 名稱 拼寫 類型
002480 新築股份 XZGF 深圳
002548 金新農 JXN 深圳
002705 新寶股份 XBGF 深圳
300159 新研股份 XYGF 深圳
600251 冠農股份 GNGF 上海
600359 新農開發 XNKF 上海
『柒』 新農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更名時間
沒有改名過。公司股票於1999年4月2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簡稱為新農開發,股票代碼為600359。目前總股本達到321000000股,其中國有法人股163050000股,社會流通股157950000股。謝謝採納
『捌』 新土改政策是什麼
新土改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承包地要流轉,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也要流轉,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就是這一切的基礎,即「新土改」。
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的思路框架已經基本形成:將按照「土地確權、兩權(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價值顯化、市場運作、利益共享」方針,依據土地有償使用原則,對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實行有償有期限流轉制度。農業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內,可以通過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出讓承包權,鼓勵農民將承包的土地向專業大戶、合作農場和農業園區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
集體建設用地可通過土地使用權的合作、入股、聯營、轉換等方式進行流轉,鼓勵集體建設用地向城鎮和工業園區集中。其要點是: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基本制度的基礎上,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設,建立以土地為主要內容的農村股份合作制,把農民承包的土地從實物形態變為價值形態,讓一部分農民獲得股權後安心從事二、三產業;另一部分農民可以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實現農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
新土改以及目前中央政府在各地包括四川試點的土地增減掛鉤都將構建「大郊區」時代,是中國現代社會都市化、村鎮化兩元體制協同反應的歷史轉型,是構建新型中國消費社會的最經濟的新型生存空間和發展模式,也是中國社會的歷史穩定器。
「新土改」模式一:土地自願流轉,發展規模化現代農業
只要堅持土地的最終承包權不變和群眾自願原則,農民就擁護流轉。現在願意轉讓土地的村民多,缺的是有實力又有能力的規模經營者。
土地集中經營有利於農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和發展產業化經營,有利於提高農產品的市場交易效率,降低農業市場成本。農民的自主流轉還解決了部分農民外出打工帶來的土地閑置、撂荒問題。
因此,鄉村要盡快成立專門的土地流轉指導機構,對當前各地普遍實行的農戶之間、農戶與龍頭企業之間、農戶與農業業主之間的耕地轉包,進一步規范其合同關系和合同文本。在土地承包期內,農戶流轉土地價格建議按土地的實際收益情況,每三年上浮一次,讓農民能夠分享土地規模經營所帶來的收益。在堅持家庭聯包責任制的基礎上,應允許地方積極探索土地股權質押貸款、參股龍頭企業經營等多種模式,推進現代農業。
「新土改」模式二:合作社+資金互助,破解農村金融難題
對於生產經濟作物的鄉村可成立合作社,統一對外購料、銷售。通過合作社對外談判,與省內外多家公司建立銷售關系,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降低市場風險。
同時探討設立社員互助基金,由社員籌資,通過互相擔保,解決社員的階段性資金需求。同時,合作社准備通過資金互助等形式籌資發展蘑菇粗加工,以延長儲藏期,讓社員分享加工環節利潤。
合作社還可吸收社員入股成立互助資金,為社員生產生活提供借款便利。社員需借用資金,利率比信用社低,10天8天的一般免息,一般借款1個月按6厘利,3個月按7厘,最高9厘。只要有社員擔保,借款手續盡量簡化,使貸款社員三天內就能拿到借款。
合作社可以有效避免成本和市場等單戶經營的多重風險,主動要求聯合經營,這種「內生型」的新型合作機制建立在土地承包制基礎之上,立足於發展現代農業,通過集中采購和銷售,降低生產經營成本;通過社員內部資金互助,緩解農民「貸款難」問題,是突破農村金融瓶頸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合作社對外談判,提高農民主體地位,降低市場風險。「合作社+資金互助」模式大有可為。
全面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市場化水平,必須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社。眼下,亟待抓緊出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配套法規政策。一要減免登記注冊費用,降低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的門檻。二要清理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各種不合理收費。三要借鑒日本和韓國發展農業合作社的成功經驗,抓緊制訂相應的減免稅優惠政策,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盡快發展壯大。四要明確政府在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中的定位,多搞扶持和服務,少搞不合理的行政干預。
「新土改」模式三:運用城鄉土地增減掛鉤集中規劃建設新農村
昔日分田到戶時,由於田地有肥有貧,灌溉條件有好有壞,為了盡量保證公平,我國農村很多地方,好的耕地分成幾塊、差的也分成幾塊,每家搭配分配。有的耕作條件好的地一畝被分成了十幾塊,分屬不同的農戶。地塊被「切」得支離破碎,許多農戶都是「補丁田」,造成機械耕作難度很大,小的地塊犁地時都轉不過彎,插秧拋種時,秧苗一不小心就會拋到別人家的地塊上。土地分割過於細碎必將影響到農業生產,「收割時節,大型聯合收割機農機手認為太小的地塊轉不過彎,就是給再多的錢也不願收割。」更重要的是大量田埂,毫無規劃的小水塘、溝、渠乃至住宅,既不利於發展現代農業,還浪費了土地資源。再加之水利設施的老化和不配套,影響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和農業的生產能力,這些是農民迫切要求平整地塊、重新分配土地的一個重要原因。平整大塊地畝既便於流轉,也便於農民規模種植、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有力推進的一個重要基礎。
應結合新農村建設,集中規劃了田埂、水塘和住宅。讓各家分到的地都是集中的、平整的大塊地畝。在保護現有耕地面積不變的前提下,多整理出的土地就為統籌城鄉發展騰出了空間。」
城鄉土地增減掛鉤,即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從以宅基地為主的村莊佔地中騰出土地復墾,指標可以拿到城裡來用。不僅保證了現有的耕地規模,還擴大了城市建設用地。
農村社區化,是新時期、新起點上農村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環節。從為農民提供便捷、周到的公共服務入手,開始推行農村社區化建設,規劃建設居民小區、醫療服務中心、中心小學、農貿市場、文化廣場、工業園,嘗試讓城鄉文明相互滲透、公共服務走向均等、城鄉要素加速流動,在城鄉一體化發展方向上邁出重要一步。
「新土改」對各地農民而言,得益程度會有不同。如城鄉結合部的農民,將獲得較多土地級差收益。如何讓「新土改」使得全體農民獲益,而非產生新的鴻溝,也是個大問題。
「新土改」使得部分農民失去土地的屏障,如何防止其副作用的擴散?如流民階層、城市貧民窟等問題,宜未雨綢繆。
因此,無論採取哪種模式,土地流轉必須先「動人」後「動地」,即先為農民創造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的條件,再集中地,才不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