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匯豐集團與匯豐控股的關系以及匯豐集體的組織架構包括其附屬子公司、發展歷程
匯豐控股是匯豐銀行的股東。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匯豐集團創始成員,前稱香港上海匯理銀行,總部一直設於香港。現時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各附屬公司主要在亞太地區地區設有分行及辦事處。 °中東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前稱中東英格蘭銀行,1940年代開始在中東地區開設分行,1959年被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收購。 °恆生銀行有限公司-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於1965年收購恆生銀行51%股權,後來增至62.14%。 °Laiki Bank-前稱The Cyprus Popular Bank Limited,於塞普勒斯的利馬索爾創立,1971年被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收購。 °沙地英國銀行-1978年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創立,佔40%股權,並接收中東英格蘭銀行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分行。 °美國匯豐銀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於1980年收購海豐銀行51%股權,並於1987年再收購其餘股權;1999年,匯豐再收購利寶銀行集團,並且並入美國匯豐銀行。 °加拿大匯豐銀行-1981年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加拿大溫哥華創立。 °埃及匯豐銀行-前稱埃及英國銀行,1982年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埃及開羅創立,佔40%股權,後來增至90%。 °澳洲匯豐銀行有限公司-1986年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澳大利亞悉尼創立。 °HSBC Bank AS-1990年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創立。2001年,英國匯豐銀行收購Demirbank TAS,並並入HSBC Bank AS。 °英國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前稱米特蘭銀行有限公司,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於1987年收購米特蘭銀行14.9%股權,並於1992年由匯豐控股收購其餘股權,成為匯豐集團歷年來最大的收購事件。現時英國匯豐銀行為匯豐集團在歐洲地區的總管理處,該行及各附屬公司主要在歐洲地區設有分行及辦事處。 °HSBC Trinkaus & Burkhardt AG-前稱Trinkaus & Burkhardt KGaA,是一家在1980年被米特蘭銀行收購的德國私人銀行。 匯豐建信銀行-前稱瑞士建信銀行,於瑞士蘇黎世創立,加入匯豐集團之前為米特蘭銀行的附屬公司。 °馬來西亞匯豐銀行有限公司-1884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已經在馬來西亞設立分行;1994年,馬來西亞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在當地注冊成立。 °巴西匯豐銀行-前稱Banco Bamerins do Brasil SA,1997年,匯豐巴馬蘭特銀行成立後接管其資產、負債及附屬公司。 °阿根廷匯豐銀行-前稱Banco Roberts SA,於1987年由米特蘭銀行購入股權,其後再撥入匯豐集團,並於1997年成為匯豐全資附屬公司。 °匯豐私人銀行(瑞士)有限公司-前稱Republic National Bank of New York (Suisse) SA,於瑞士日內瓦創立,加入匯豐集團之前原本是利寶銀行集團的附屬公司。 °馬爾他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前稱馬爾他銀行,於1999年由米特蘭銀行收購70.03%股權。 °法國匯豐-前稱法國商業銀行,於巴黎創立,2000年被匯豐控股收購,匯豐控股亦同時在巴黎證券交易所上市。 °墨西哥匯豐-前稱Grupo Financiero Bital, SA de CV,於墨西哥城創立,2002年被匯豐控股收購。 °美國匯豐融資有限公司-前稱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2003年被匯豐控股收購。 °百慕大銀行有限公司-2004年被匯豐控股收購,匯豐控股亦同時在百慕大證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號為1077223879。
Ⅱ 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瑞銀發展
1997年的瑞士聯合銀行(UBS)與同樣歷史悠久也同樣屬於當時瑞士「大銀行」的瑞士銀行公司(SBC)進行了瑞士銀行史上最大的合並。這是一樁引起當時全球銀行業轟動的合並案例,合並的直接結果是產生了一家既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又有嶄新的品牌形象的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BS AG)。當時,新的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總資產達到10160億瑞士法郎,員工總數27611人,有分行357家,分布在全球50多個國家。合並使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銀行和全球第4大銀行,管理的客戶資產達到13200億瑞士法郎,奠定了其全球最大的私人銀行和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機構的地位。
1998年,兩大銀行合並完成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董事會首先完成了對業務部門的改組,將銀行的業務部門劃分成私人和公司客戶管理(UBS Private and Corporate Clients)、資產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私人銀行(UBS Private Banking)、投資銀行(UBS Investment Banking)和私人產權(UBS Private Equity)等5大部門,放棄了SBC品牌而統一使用UBS品牌,在較短的時間內順利度過了磨合期。
1999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繼續對原有業務進行整頓,在金融市場上有進有退。鑒於保險業利潤微薄和前景不明,它首先中止了與瑞士再保險長達10年的合作協議,出售了持有的瑞士再保險股份及與瑞士再保險的合資的企業,從此主動退出保險業的歷程。為了避免由於業務重疊產生內部沖突和效率損失,它又將原UBS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出售給標准渣打銀行,並出售已經持有的Argor Heraeus SA的75%的股份。為了發揮比較優勢,它加大了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業務的投入,收購了美洲銀行的歐洲和亞洲私人銀行業務,並擴充了旗下華寶公司(UBS Warburg Dillon Read)的交易大樓,使它成為歐洲最大的證券交易場所,還收購了百慕大有名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Global Asset Management),並將其並入它的私人銀行。為了在美國金融市場站穩腳跟,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對原有UBS和SBC在美國紐約證交所發行的股票進行了置換,重新以美國存托債券(ADR)方式發行UBS AG的股票,並且大獲成功,此舉使UBS AG成為第一家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非美國金融集團。 2000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在兩方面繼續進行業務調整:一是收縮瑞士本土的業務,擴充美國市場的業務,出售幾家業務重心在瑞士的機構,收購幾家美國公司,完善集團在美國的業務布局;二是繼續收縮保險業務,再一次出售原來持有的幾家保險公司股份,同時加大在電子網路及相關業務的投入,成為第一家能夠提供全面的網上銀行業務的瑞士銀行。
2001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最大動作是以120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美國著名的投資銀行普惠公司 (PaineWebber)的收購,並將其改組為瑞銀普惠(UBS PaineWebber)。普惠是一家老牌的投資銀行,在美國緊跟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是美國證券市場公認的一級交易商,在資產管理和證券經紀等方面猶有盛名。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此舉無疑進一步擴展和鞏固了它在利潤豐厚的美國投資銀行領域的地位。由於對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前景看好,收購消息宣布的當天,普惠的股票就上漲了40%。當然,此次購並也給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管理層帶來一個重大的難題,就是怎樣有效地整合旗下的瑞銀華寶和]]瑞銀普惠]]兩大投資銀行,從而減少由於內部的矛盾和摩擦形成的內耗。
2003年和2004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沒有進行大的收購行動,它的主要工作是加大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等業務的投入,同時擴大代理外匯交易和債券交易的市場份額。風險管理機制的完善和圍繞其產品和服務的第三方分銷基礎設施(Bank for Banks)的建立也是這兩年管理層關注的重點。事實證明,這兩年的調整卓有成效。
2005年6月,瑞銀集團正式發布公告,宣布了所有業務採用統一品牌的策略,其中包括瑞銀普惠和瑞銀華寶,都將劃歸單一的UBS品牌名下。原有的四大業務品牌:瑞銀華寶(UBS Warburg)(投資銀行業務)、瑞銀普惠(UBS PaineWebber)(投資銀行業務)、瑞士銀行私人銀行(UBS Private Banking)(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業務)、瑞銀環球資產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國際業務)將重組為以瑞銀(UBS)命名的三大業務:瑞銀財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瑞銀環球資產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及瑞銀投資銀行(UBS Investment Bank)。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在全球發起了題為「四個同一」的公司形象廣告。正式宣布放棄華寶和普惠兩大品牌。這一決定反映出該公司已決意打造能匹敵花旗集團(Citigroup)和匯豐控股(HSBC)的全球金融服務品牌。
瑞士聯合銀行集團2001-2005年度按照資產規模排名一直穩居全球前10強,四年中它的位次不斷前移,終於在2005年度坐上全球銀行頭把交椅。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與其它銀行的擴張有一個根本的區別,其它銀行的擴張基本上都依賴於銀行購並,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雖然也有購並行動,但與其它銀行相比,它的擴張主要依賴的是業務的增長。因此,它的核心一級資本增長較慢,而資產排名上升較快。使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名聞天下它的,是它的高而穩定的利潤回報,與花旗集團等美國銀行相比,每年60億美元的稅前利潤、20%的資本利潤率和不到1%的資產回報率也許有些低,但它是一家歐洲銀行,在歐洲各大銀行中,它的利潤和回報首屈一指,只有匯豐控股與它基本在同一個檔次。由於受到合並前一些不良資產的影響,初期的不良貸款率確實有些高,經過初期的整頓和處置,它的不良貸款率,已經只剩下不到3%的水平,反映了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較高的不良貸款消化和管理能力。
1998年,當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組建時,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與瑞士信貸集團基本處於同一檔次,業務收入都在220億瑞士法郎左右,到2000年,兩大銀行開始拉開距離,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營業收入超過370億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貸集團卻只有330億,已經相差40億瑞士法郎。特別是2001年,美國股市泡沫破裂,大規模投資於美國對沖基金的瑞士信貸集團遭受了巨大損失,業務規模嚴重萎縮,業務收入下降到只剩下250億瑞士法郎,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由於從1998年對沖基金投資的失敗中得到教訓,及時從對沖基金撤離,後來又嚴格限制對對沖基金和泡沫過多的電子、通訊、網路(TMT)等產業的投資,基本躲過了美國股票市場的危機,業務收入接近330億瑞士法郎,足足超過瑞士信貸集團100多億元。雖然2002年和2003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業務也有些滑坡,那主要是這兩年全球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不景氣、投資銀行業務規模急速下降所致,到2005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計算,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收入達到380億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貸集團只有不到330億瑞士法郎。 2014年,瑞士銀行承諾,將自動向其他國家交出外國人賬戶的詳細資料。這是全球打擊逃稅舉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在5月6日於巴黎舉行的歐洲財長會議上,瑞士同意簽署一項有關自動交換信息的全球新標准。這是一次決定性的舉措,象徵著瑞士告別幾百年來堅持保護銀行客戶隱私的做法。這對各國政府而言是巨大的進步。在全球金融危機和一連串稅務丑聞後,它們發起了一場聯合打擊逃稅的行動。如果要「撬開」納稅人的隱秘賬戶,瑞士的配合至關重要,因為該國為銀行客戶保密的傳統由來已久,而且它的財富管理行業也很龐大,總共管理著2.2萬億美元的離岸資產。這份在巴黎經合組織(OECD)簽署的宣言要求各國收集並交換銀行賬戶信息、公司的實益擁有權及其他法律結構(如信託)。瑞士政府表示,協議突顯出它整治稅務欺詐和逃稅的決心。瑞士銀行家協會(Swiss Bankers Association)表示:「只要所交換信息僅與稅收目的有關,瑞士的銀行願意與其他金融中心自動交換信息。」與瑞士一起簽署協議的還有至少44個國家,其中包括其他經合組織國家、G20成員國以及開曼群島和澤西島等離岸中心。這項全球性標准由經合組織制定,並得到G20支持。其他離岸中心預計將面臨施壓,被要求配合。經合組織可能列出一份不簽署信息透明協議國家的黑名單。
Ⅲ 匯豐集團是被匯豐控股百分百持股嗎還是有其它的股東。
沒有匯豐集團這樣的公司,全國性注冊的沒有,區域性的有比較小,建議提供全名。
如果只是這個名稱,有可能就是打擦邊球的騙子公司。
Ⅳ 匯豐控股的集團業務
匯豐集團的多個成員在82個地區設有超過10,000個分行及辦事處,在全球有超過1.25億名客戶,電子理財客戶超過3,500萬名。業務包括個人理財、工商金融業務、企業銀行、投資銀行、資本市場及私人銀行。 香港恆生銀行有限公司(62.14%,1965年銀行危機時以5,100萬港元收購恆生51%股權);
中國上海銀行(8%,2001年)持有3.3872億股;
泰國京華銀行(BangkokMetropolitanBank)72.02%股權;
菲律賓建南菲商業國際銀行旗下的儲蓄銀行PCIBSavingsBank(2000年);
中國平安保險(10%,2002年;19.9%,2005年;2007年因上市被攤薄至約16.8%並購回匯豐持有的27%平安銀行股權;2010年因新橋資本出售深圳發展銀行股權而再被攤薄至約16.1%);
中國福建興業銀行(15.99%,2004年,由恆生銀行購入;2007年因上市被攤薄至約12.78%);
印度UTIBank(14.62%,2004年;4.99%,2006年);
中國交通銀行(19.9%,2004年;2007年因在上海上市被攤薄至約18.6%;10月26日公布於香港增持H股至19.15%;2010年因供股被攤薄至約19.03%);
馬來西亞AlnerySdnBhd(62%,馬來西亞財團公司);
越南科技及商業股份銀行(10%,2005年;15%,2007年;20%,2008年);
越南BaoViet保險(10.31%,2007年;18%,2009年,由匯豐保險購入);
台灣中租迪和集團全資擁有的台灣迪和公司(2007年);
韓國HanaLifeInsurance(50%,2007年);
台灣中華商業銀行(2007年);
中國煙台市商業銀行(20%,2008年,由恆生銀行購入);
印度最大零售證券經紀商之一IL&FSInvestsmart(現稱HSBCInvestDirect)(93.86%,2008年);
印尼最大工商銀行之一PTBankEkonomiRaharjaTbk(88.89%股權,2008年)6.075億美元;
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旗下哈薩克業務(2010年);
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旗下印度業務(2010年);
中國廣證恆生證券投資咨詢有限公司(33%,2012年)。 土耳其DemirbankTAS(2001年);
伊拉克DarEsSalaamInvestmentBank(70.1%,2005年);
Template:Oman阿曼國際銀行(51%,2012年)。 馬爾他Mid-MedBankplc(70.03%,1999年);
法國商業銀行(99.99%,2001年);
波蘭PolskiKredytBankSA(2004年);
英國馬莎百貨旗下零售金融服務(2004年)。 巴西巴馬蘭特銀行(1997年);
阿根廷羅伯士集團(1997年);
美國利寶銀行集團(1999年);
墨西哥MexicanGrupoFinancieroBital(99.59%,2002年);
美國HouseholdInternational,Inc.(2003年);
英國萊斯TSB銀行旗下巴西業務(2003年);
百慕大銀行(2004年);
美國MetrisCompaniesInc.(2005年);
巴拿馬GrupoBanistmoS.A.(99.98%,2006年);
義大利國家勞工銀行旗下阿根廷業務(2006年);
哥斯大黎加Banex(2007年);
英國萊斯TSB銀行旗下巴拉圭業務(2007年)。
Ⅳ 匯豐銀行為何會大規模裁員
匯豐銀行之所以會大規模裁員是為了緩解利潤下降帶來的影響。
據報道,受此次全球疫情的影響,匯豐銀行的多筆貸款被轉為不良貸款並且受到了低利率的打擊,但是今年上半年的利潤跌幅還是遠超分析師的預期。目前匯豐已撥備80億至130億美元用於解決不良貸款,但是預計將有更多的人和企業拖欠還款。
8月3日,匯豐集團行政總裁祈耀年表示,上半年集團的員工已減少4000人,其中,美國業務已經關閉80家分行,規模縮減約60%。另外,匯豐銀行周一發布財報顯示:上半年稅前利潤同比下跌65%,降至43億美元,稅後利潤下跌69%,降至31億美元。
匯豐控股6月中宣布重新啟動裁員計劃,集團行政總裁祈耀年(Noel Quinn)8月3日表示,上半年集團的員工已減少4000人,其中,美國業務已經關閉80家分行,規模縮減約60%。
(5)匯豐控股集團業務調整擴展閱讀:
截止2020年6月30日,匯豐銀行在亞洲地區稅前利潤為73.69億美元,占匯豐銀行在全球稅前總利潤的170.7%,其中歐洲地區虧損30.6億美元,占-70.9%。
7月24日,深圳銀保監局同意匯豐銀行深圳龍崗支行關閉,所有的工商登記注銷手續應及時辦理。據悉,這是今年以來匯豐在中國關閉的第六家銀行。相關消息顯示,匯豐銀行的亞洲凈利潤大部分來自於中國。
最新公布的中期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匯豐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43.18億美元,同比大幅下跌65.2%,主要受到預期信貸損失(ECL)飆升5倍影響。
Ⅵ 匯豐集團的年動向
1998年11月,匯豐集團宣布統一品牌,差不多所有業務地區的附屬公司均採用匯豐品牌和六角形標志,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個別在亞太地區以外的辦事處亦納入採用匯豐品牌的當地附屬公司網路(例如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部分在英國的分行納入英國匯豐銀行的網路)。統一集團品牌可以加深世界各地客戶、股東及員工對集團和其信念的認識,亦有助匯豐在世界各地以同一集團形象推出新產品與服務。匯豐控股亦在1999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進行股份拆細,把每一股拆為三股及股票面值由英鎊改為美元折算。2000年因收購法國商業銀行取代法國商業銀行於巴黎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自2002年起,匯豐以「環球金融地方智慧」(The world's local bank)作為集團口號,強調集團在眾多市場中均擁有豐富經驗,並且透徹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2004年因收購百慕大銀行取代百慕大銀行於百慕大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依照慣例,匯豐控股每隔3年會就集團總管理處的地點作出檢討。不過在2006年10月,有報道指匯豐集團總管理處有可能會遷離倫敦,有分析員表示因為香港自主權移交後不明朗因素已經消除,局勢穩定,不排除會重返香港,因為英國稅率遠較香港高,征稅范圍及稅種亦較香港闊和多,使匯豐控股需要負擔高昂的稅項,每年匯豐控股向英國政府支付的稅項高達4億英鎊。除了香港之外,有英國報章指出匯豐集團總管理處可能會遷往愛爾蘭,但匯豐發言人隨即否認。而匯豐控股行政總裁紀勤表示,英國在地理上占優,能迅速聯絡各地業務網路,對現時的集團總管理處感到相當滿意。
2007年2月,匯豐控股首度發出盈利警告,主席葛霖表示,原因是旗下的匯豐融資在策略上出現錯誤,葛霖指出匯豐融資發展按揭業務,這個並非核心業務,但匯豐控股無意出售匯豐融資。這是匯豐集團成立140年以來首度發出的盈利警告。
2007年11月26日,匯豐控股宣布,重組該集團旗下兩項結構投資工具(SIV) Cullinan Finance Limited和Asscher Finance Limited。預料2008年8月前將提供最高約350億美元的流動資金和定期融資並將這兩只SIV持有的總額45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證券和其他資產計入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2008年6月17日,匯豐以4.39億美元把旗下在英國的信用卡收單業務的51%股權,賣給世界最大型交易處理商之一Global Payments,並成立一間名為「HSBC Merchant Services」的合營企業,2009年6月12日匯控以3.077億美元的價格向合作夥伴Global Payments,悉售所持HSBC Merchant Services共49%股權。
2008年9月19日,匯豐控股宣布有鑒於國際信用危機削減了資產價值,放棄以63.17億美元(約493億港元)收購韓國外換銀行51.02%股權的計劃。
2008年9月19日,匯豐以以15.68億元披索(約1.45億美元),悉售於墨西哥消費信貸機構Financiera Independencia的18.68%股權
2008年10月21日,匯豐控股宣布透過附屬機構HSBC亞太控股以內部現金6.075億美元,收購印尼最大工商銀行之一PT Bank Ekonomi Raharja Tbk(「Bank Ekonomi」) 88.89% 股權,交易完成後,匯豐將在印尼的24座城市,擁有190個網點,成為繼渣打銀行和花旗集團之後的第三大外資銀行。
2009年3月2日匯豐控股結束旗下美國匯豐融資以HFC 及Beneficial 為品牌消費貸款業務,並會集中全力縮減有抵押及無抵押房地產組合,分別涉及未償還結欠額為460億美元及160億美元。同時亦會繼續縮減汽車融資及其他無抵押個人貸款業務,合共1004億美元資產組合,共剩下與信用卡相關之消費貸款業務組合466億美元。絕大部分分行在履行對客戶的承諾後,亦將關閉,並裁減6100人,每年節省7億美元成本。
2009年3月2日匯豐控股將按每十二股供五股比例,供股價每股254便士,摺合為每股28.1港元,發行5,060,239,065億股新普通股,集資凈額125億英鎊(177億美元、1384億港元),同日公布2008年度業績,純利按年倒退70%至57.28億美元,創2002年度以來新低,跌幅打破歷來記錄,每股盈利減少至47美仙,第四季股息僅派10美仙。稅前盈利亦減少61.6%,至93.07億美元。
2009年3月9日匯控股價於收市競價時段完結前,仍以37.5元承盤,較上個交易日下跌14%,就在完結前十秒,股價由37.3元一口價「嘜」低逾10%,足足挫4.3元以每股33元收市,單日跌幅擴大至24%。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翌日透露,股價異動相信是市場莊家或對沖基金質低股價。
2009年9月25日匯控宣布,集團的總裁辦公室於2010年2月1日由倫敦調回香港,以便加強發展亞太市場。
2009年10月5日匯控以3.3億美元的現金,將該公司紐約第五大道452號總部售予以色列IDB集團旗下兩家附屬公司 Koor Instries及 Property and Building,出售物業後,匯豐將租用上述物業單位,租期 10年。IDB首年將獲得 4500萬美元(約 3.5億港元)租金收入,同期的營運開支合共 1850萬美元。買家是以色列大型集團IDB Holding旗下地產公司,10月4日宣布與匯豐達成協議,以3.3億美元購入匯豐位於美國紐約市中心的大樓組合,包括位於第五大道452號、29層高的匯豐大廈,及位於39街西1號、樓高11層的大樓,共86.5萬平方呎
2009年10月23日旗下匯豐保險增持越南保險公司Bao Viet(BV)的股權,由百分之十增加至百分之十八,涉資一億零五十三萬美元(約八億二千一百萬港元)。
2009年10月28日匯豐控股與交通銀行將現有的中國信用卡合作業務轉入新的合資公司 匯豐控股與交通銀行擬在太平洋信用卡(Pacific Credit Card)合作協議的基礎上﹐組建一家新合資公司﹐名為交通銀行匯豐太平洋信用卡有限公司(Bank of Communications & HSBC Pacific Credit Card Company Limited)﹐預計初始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5億元(約合3.68億美元)。交通銀行將向合資公司注資人民幣20億元﹐持股80%。匯豐控股將注資人民幣11.58億元﹐持股20%。出資額已包含相應股本的溢價人民幣6.58億元
2009年11月11日匯豐融資以9.04億美元(約70.5億港元)出售旗下汽車融資貸款管理部門及10億美元貸款結欠額予西班牙桑坦德銀行Santander Consumer USA Inc
2009年11月14日匯豐控股以7.725億英鎊(13億美元,8億6440萬歐元,101億港元)的價格,將倫敦總部出售給韓國國家退休基金(NPS),交易全部以現金完成。這座位於倫敦泰晤士河畔金絲雀碼頭的匯控總部,樓高44層,是英國第2高的建築物。交易完成後,匯控將以每年4600萬英鎊的價格,向新業主租回總部大樓,為期17年半。
2009年12月18日匯豐控股以一點三五億英鎊(約十六點九四億港元),將英國第九大保險經紀公司匯豐保險經紀公司出售予保險經紀和風險管理公司──達信(Marsh),匯控將收取包括達信母公司威達信集團合共一點三五億英鎊的股份及現金代價
2009年12月21日匯豐控股以4億歐元(約44.51億港元),出售法國總部,包括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103號及 rue Vernet 15號兩座大樓,合共35.7萬方呎予法國基金French Properties Management,並計劃於出售後的未來9年租回該物業
匯控先後放售倫敦、紐約及法國總部物業,合共套現約167億港元。
2009年12月25日匯豐控股向附屬公司墨西哥匯豐(Grupo Financiero HSBC)注資62.9億墨西哥比索,相當於4.875億美元(約38億港元)。
2010年2月20日美國匯豐以1.71億美元作價,將持有富國匯豐貿易銀行的20%普通股股權,及100%的優先股股權出售予富國銀行,及後匯豐將自行拓展區內業務。富國匯豐貿易銀行為匯豐與富國銀行於1995年成立的合資公司,主要在美國18州份內向中型企業提供貿易融資服務。
2011年08月01日匯豐宣布裁員30000人。匯豐(HSBC)首席執行官歐智華(Stuart Gulliver)周一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匯豐計劃在2013年之前裁員30000人,除了已經宣布的5000人,還將裁撤25000個崗位。這是匯豐全面削減成本戰略的一部分。
Ⅶ 匯豐銀行裁員是怎麼回事
8月3日,匯豐來集團行政自總裁祈耀年表示,上半年集團的員工已減少4000人,其中,美國業務已經關閉80家分行,規模縮減約60%。他拒絕透露各地區員工變動及今年全年裁員目標。
截至去年底,匯豐集團全球全職員工達到23.5萬,其中,英國及印度各有4萬人,中國香港3.1萬人,中國內地2.8萬人。據了解,最新一輪裁員地區主要是需要重組業務、削減開支的美國及歐洲。
另外,匯豐銀行周一發布財報顯示:上半年稅前利潤同比下跌65%,降至43億美元,稅後利潤下跌69%,降至31億美元。
(7)匯豐控股集團業務調整擴展閱讀
亞洲仍貢獻最大盈利:
匯豐CEO祈耀年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上半年的表現受到新冠病毒大流行、利率下降、地緣政治風險增加和市場波動加劇的影響。盡管如此,亞洲業務的表現仍然硬朗。」
財報顯示,在匯豐五大區域市場中,亞洲地區仍是最大盈利貢獻地區,歐洲和中東及北非區均錄得虧損,而北美洲、拉丁美洲的盈利則大幅下滑。
Ⅷ 匯豐銀行是因為什麼原因需要裁員的呢
原因:匯豐銀行之所以會大規模裁員是為了緩解利潤下降帶來的影響。
據報道,受此次全球疫情的影響,匯豐銀行的多筆貸款被轉為不良貸款並且受到了低利率的打擊,但是今年上半年的利潤跌幅還是遠超分析師的預期。目前匯豐已撥備80億至130億美元用於解決不良貸款,但是預計將有更多的人和企業拖欠還款。
7月24日,深圳銀保監局同意匯豐銀行深圳龍崗支行關閉,所有的工商登記注銷手續應及時辦理。據悉,這是今年以來匯豐在中國關閉的第六家銀行。相關消息顯示,匯豐銀行的亞洲凈利潤大部分來自於中國。
最新公布的中期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匯豐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43.18億美元,同比大幅下跌65.2%,主要受到預期信貸損失(ECL)飆升5倍影響。
Ⅸ 是誰控制了匯豐集團
前任主席:龐約翰爵士。
龐約翰爵士曾為匯豐控股有限公司集團主席,亦為英國匯豐銀行有限公司、美國匯豐有限公司、美國匯豐銀行、加拿大匯豐銀行及中東匯豐銀行主席,以及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董事。
2000年7月及2001年6月,他先後應邀出任福特汽車公司及英倫銀行非執行董事。他亦於1998至2003年間,擔任美國華盛頓的國際金融協會主席,並於2002年6月出任國際金融會議主席。
龐爵士於1961年加入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在亞洲工作25年之久,其後在美國工作4年,又於1993年調任倫敦。
1988年,龐氏獲委任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執行董事,1990年調往香港,掌管集團的商業銀行業務;1991年重返美國,出任美國匯豐有限公司總裁兼行政總裁。美國匯豐有限公司是匯豐控股之全資附屬機構。
他在1993年1月1日成為匯豐控股之集團行政總裁,並於1998年5月29日成為集團主席。
龐爵士生於1941年7月,在英國接受教育。1956至1960年,他獲英語聯盟獎學金前往美國深造,1997年11月成為英語聯盟理事。他於1983年成為英國銀行學會資深會士。
龐氏於1999年英女皇壽辰日獲冊封爵士,表揚其在銀行界的貢獻。
龐氏已婚,育有兩女一子,愛好滑雪、高爾夫球及傳記文學。
主席龐約翰於2006年5月26日股東周年大會上退休。集團行政總裁葛霖接任集團主席之職,而英國匯豐銀行行政總裁紀勤接任集團行政總裁之職。
繼任者葛霖於1948年在英國出生,牛津大學畢業後,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碩士學位。葛霖於1982年加入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負責企業策劃,並由1985年起負責發展該行的環球財資業務。他在1992年成為匯豐控股有限公司的集團司庫,主管匯豐在全球的財資及資本市場業務。葛霖於1998年3月獲委任為匯豐控股的執行董事,主管全集團的投資銀行、私人銀行及資產管理業務。由2002年5月起,他兼任匯豐集團企業銀行業務的負責人。2003年6月1日,他獲委任為集團行政總裁。
Ⅹ 匯豐控股的新聞事件
截止至2011年8月,匯豐控股對歐美前景有保留,並已全球裁員5000人,匯豐行政總裁歐智華表示,2013年底前將再裁員25000人。
匯豐控股表示,美國信用卡業務策略檢討取得進展,但是,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仍然存在很多挑戰,特別是美國、歐洲經濟增長將保持遲滯,但匯豐依然看好新興市場前景。
匯豐還表示,上半年在拉美、美國、英國、法國和中東業務重組,令集團減少了5000個職位。
匯控行政總裁歐智華表示,計劃在二十多個或更多的國家退出零售銀行業務,又指出,市場上很多人對匯豐控股美國信用卡業務有興趣。
歐智華又說,在已裁員5000人的基礎上,到2013年將再裁員25000人,裁員職位不包括在出售部門之內,全屬於現有持續經營業務。 2012年7月18日,匯豐控股確認曾不符監管標准,美國司法部將就涉洗黑錢活動展開調查。受此消息影響,香港股市開盤後,匯豐控股股價受壓,截止發稿前,該股跌幅1.99%,報66.6港元,跑輸恆指大市。
根據16日披露的一份長達335頁的報告,美國參議院指控這家老牌歐洲銀行長期與恐怖分子、販毒集團等有業務往來,且廣泛涉足伊朗、敘利亞等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國家。 2014年4月,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起訴全球16家最大的銀行,指控它們涉嫌操縱倫敦銀行間拆放款利率(LIBOR),欺騙數十家現已破產的銀行。
受指控的對象包括美國銀行、花旗集團、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匯豐控股、摩根大通、蘇格蘭皇家銀行、荷蘭合作銀行、萊斯銀行集團、法國興業銀行、農林中央金庫、加拿大皇家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和WestLB。
這是最新一起指控金融機構串謀操縱LIBOR的訴訟。作為全球性基準利率,LIBOR影響著全球550萬億美元資產的價格,從房貸到金融衍生品等金融產品均受其影響。 2014年10月,匯豐控股集團開除了兩名駐倫敦的貨幣交易員,包括曾是該行首席交易員的Serge Sarramengna。被開除的另外一人是北歐貨幣交易員Edward Pinto。這兩名交易員因涉嫌操縱外匯都已於今年1月被停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