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業和建築業哪個前景好
我個人認為來是金融業,目前自建築業比較看好的是保障房,商業房及住宅房現在的行情都不咋嘀,而且,房產商和政府還沒一個統一的意思,目前在僵硬狀態,而且建築終究有限,而金融業基本上是走在時代的前端,金融並不等於股票,金融又細分為很多個行業,每個行業的前景都是不可限量的,而且金融業現在還不是一個成熟行業,建築業則是一個成熟行業了,所以金融業發展前景會比建築業好
Ⅱ 世茂什麼時候進軍的金融行業
世茂集團的話主要是做房地產的進軍,就是說金融行業的時間應該很短,有可能就是在近幾年才有的吧。
Ⅲ 吉林東奧建設集團董事長孫宏宇提出的「實業+金融」是怎樣的模式
近幾年,為了積極響應國家對於實體經濟大力扶持的政策號召,吉林東奧建設集團在董事長孫宏宇的帶領下,從金融模式創新方面快速思辨,依託吉林東奧建設集團優勢,改良傳統實業模式,採用「實業+金融」新模式。面對這次疫情帶來的行業沖擊,吉林東奧建設集團「實業+金融」新模式無疑給建築行業帶來了一陣春風。
Ⅳ 金融公司,傳統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有什麼優勢
、對商業銀行業務的沖擊。我們從互聯網行業來講,現在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從非金融領域不斷地向金融領域滲透,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類似於POP這樣的貸款融資,對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帶來不同的影響。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度51分至122度12分,北緯30度40分至31度53分之間,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匯合處。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4米左右。陸地地勢總趨勢是由東向西低微傾斜。以西部澱山湖一帶的淀泖窪地為最低,海拔僅2米~3米;在泗涇、亭林、金衛一線以東的黃浦江兩岸地區,為碟緣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東欽公塘以東地區為濱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佘山為上海陸上最高點,海拔高度99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巔"。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烏龜山)、佘山等岩島。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為上海境內最高點。全市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東西最大距離約10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約120公里。陸海岸線長約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3個島嶼。崇明島為中國第三大島,由長江挾帶下來的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長興島面積88.54平方公里,橫沙島面積55.74平方公里。
氣候
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12.1℃ 。本市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06年平均氣溫18.4℃,日照1638.2小時,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面積
1949年,上海的土地面積僅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使上海市的轄區范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里,幾乎是1949年的10倍。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積634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06%,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100公里。境內轄有崇明、長興、橫沙3個島嶼,其中崇明島面積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三大島。
水文
上海地區河湖眾多,水網密布,境內水域面積697平方公里,相當於全市總面積的11%。上海河網大多屬黃浦江水系,主要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川揚河、淀浦河等。黃浦江源自太湖,全長113公里,流經市區,江道寬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終年不凍,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蘇州河上海境內段長54公里,河道平均寬度45米。上海的最大湖泊為澱山湖,面積為62平方公里。
地勢
上海境內除西南部有少數丘陵山脈外,為坦盪低平的平原,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陸地地勢總體呈現由東向西低微傾斜。大金山為上海境內最高點,海拔高度103.4米。
Ⅵ 請問建設金融中心對金融機構有什麼優勢
1、金融中心會吸引大量的資金和投資者,這不僅為金融機構提供了豐富的回資金來源和答投融資機會,而且提供了大量優質的客戶,從而使金融機構整體收益;
2、建設金融中心具有集聚效應,會吸引大量有良好資質的金融服務機構入駐,比如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以及其他機構等,這無疑大大完善了當地金融服務的配套設施水平,從而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3、大量金融機構聚集在金融中心,不僅可以增強相互之間的競爭,而且它們之間也可以開展合作,享受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不管怎樣,都能夠提高金融機構的整體實力;
4、金融中心作為國際或者地區的資金融通的中樞,必然會受到國際世界的關注,金融機構可以憑此接觸到更多國際化的大企業,從而有利於提高自身知名度和推動自身的國際化發展步伐。
總之,建設金融中心對金融機構來說是再好不過了,這就好比大樹底下好乘涼。
Ⅶ 金融板塊對於一個集團有什麼作用
生意寶董事長孫德良表示,生意寶的互聯網金融戰略,其核心將主要由在線交易平台、B2B大額支付平台、供應鏈融資擔保平台組成,三者密不可分。與其他電商和 數據 業務相比,互聯網金融的特殊性在於,不僅要有業務平台,而且要有牌照資質。他透露,生意寶旗下「生意通」作為我國首個第三方B2B大額在線支付平台,正在加緊推進向央行申請支付牌照的工作。目前,該支付牌照已經處於檢測與認證階段。業內人士表示,基於B2B 電子商務 的貿易融資對銀行融資效率有較高的要求,而傳統銀行授信模式下,信審流程復雜、周期長,對還款保證有較高的要求,兩者極其不相適應。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結合擔保公司可以大幅簡化融資流程、提升融資效率,使網路貿易融資切實可行,從而為B2B電商的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持。
央行肯定互聯網金融
作為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業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得到了金融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央行近日發布《2013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存在給予了高度評價。「互聯網金融業在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之間提供了有別於傳統銀行業和證券市場的新渠道,提高了資金融通的效率,是現有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
相關部門的重視或源於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網路信貸、眾籌融資以及其他網路金融 服務 平台等互聯網金融業迅速崛起。
資料顯示,以第三方支付為例,2012 年市場規模超過10 萬億元。互聯網金融業從單純的支付業務向轉賬匯款、跨境結算、小額信貸、現金管理、資產管理、供應鏈金融、 基金 和 保險 代銷、 信用卡 還款 等傳統銀行業務領域滲透,在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的創新彌補了傳統金融業的不足。
同時,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不斷完善電子銀行和網上商城等平台,創新金融產品服務。
互聯網金融是第三種金融模式
中信建投表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它是指藉助於互聯網技術、移動 通信 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將發展成既不同於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於 股票 和 債券 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模式。
互聯網金融模式有三個核心部分:支付方式、信息處理和資源配置。與傳統商業銀行相比,互聯網金融具有支付快捷、資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等優勢。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 移動支付 逐漸替代傳統支付業務(如信用卡、銀行匯款等);其次是大電子商務企業涉足金融,阿里巴巴金融沖擊傳統信貸模式;最後是多家P2P 網路貸款平台井噴式發展。
互聯網金融給銀行帶來的挑戰:互聯網金融改變了銀行獨占資金支付的格局;互聯網技術改變並動搖了銀行的傳統客戶基礎;互聯網金融改變了銀行傳統信貸單一的信貸供給的格局,網路信貸快速發展,阿里貸款已經累計為超過十萬家小微企業,但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客戶都是一些小微企業。
兩路徑掘金互聯網金融
央行認為,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的大量積累和數據處理能力的不斷提升促進了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作為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參與廣泛、中間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數據更為豐富和信息處理效率更高等優勢。
但央行同時指出,作為一種新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業也給金融監管、金融消費者保護和宏觀調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與傳統金融業相比,互聯網金融業的風險主要集中在消費者信息安全和風險管控等方面。宜積極適應趨勢性變化,開展相關研究和立法工作,充分認識和合理評估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的特點及潛在影響;明確監管部門,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互聯網金融業健康發展;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教育和保護,為金融體系創新以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來源於:http://www.soobbs.com/shichangshuju/hulianwangjinrong/22835.html)催生互聯網金融新霸主的兩條路徑:金融機構「觸網」和互聯網公司「貼金」。金融機構擁有客戶、研究和資本優勢,而互聯網公司擁有技術、數據和創新優勢,互聯網金融新霸主將從兩個領域誕生:一是傳統金融機構通過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利用互聯網思想和技術創新盈利模式和改善客戶體驗。二是一些有資質的互聯網企業通過申請金融牌照、收購中小金融機構等方式進軍金融領域。
Ⅷ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的科技優勢
為中國最大的建築企業集團和最大的國際承包商,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始終致力於把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始終致力於把推進整個中國工程建設行業的技術進步作為企業的重要責任。
五十餘年的不懈努力,中建總公司在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建設以及大型公共設施建設等領域積聚了雄厚的科技優勢,始終引領著中國建築業生產力發展的潮流。迄今中建總公司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7項,是國內獲獎最多的建築企業,並獲得各類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00餘項;擁有國家級工法38項,省部級工法133項;擁有建築施工企業唯一的一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了兩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建立了國內建築業第一個由企業自主完成的《建築工程施工工藝標准》。
目前中建總公司在高層與超高層建築設計與建造技術、高聳塔類設施建造技術、大型工業設施設計、建造與安裝技術、復雜深基坑與深基礎處理技術、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與生產技術、復雜空間鋼結構體系研究與安裝技術、新型建築設備研究與製造技術、建築企業管理與生產應用信息技術、國際工程總承包以及工程項目管理等多個方面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這些優秀的成果、重要研究機構以及領先技術構成了中建總公司強大的核心技術優勢。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不是第一次走進「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表彰大會。酒泉神舟發射塔曾榮獲「全國十大建設成就」,2005年又有廣州新白雲機場和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榮膺這一殊榮。中建總公司早已成為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建築企業集團,從1984年起連續21年躋身於世界225家最大國際承包商行列,並始終位居前列;自1994年起連續11年被評為中國500家最大服務企業國際經濟合作類第一名。自成立至今,中建總公司共承接合約額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完成營業額超過7000億元,其中境外完成約佔30%以上,公司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 中建總公司以承建「高、大、新、特、重」工程著稱於世,在國內外建設完成了一大批彪炳史冊的重大工程項目,為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行業的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其所參與建設香港新機場工程,被譽為20世紀全球十大建築之一;並在深圳國貿大廈和地王大廈的建設過程中創造了兩個深圳速度,一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速度的代名詞。如今中建總公司正在繼續創造新的奇跡,全球在建最高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獨具魅力的中央電視台新辦公大樓等一大批舉世矚目的建築正在拔地而起。中建總公司始終堅持把科技興企、人才強企作為企業的基本戰略,始終致力於把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始終致力於把推進整個中國工程建設行業的技術進步作為企業的重要責任。中建總公司在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建設以及大型公共設施建設等領域沉積了雄厚的科技優勢,始終引領著中國建築業生產力發展的潮流。
截止到2005年底,中建總公司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或發明獎32項,獲得各類省部級科技獎近500餘項,是國內獲獎最多的建築企業,其中中建所取得「酒泉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綜合技術」成果是我國建築業第一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並被評為首屆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第一名。共獲得優秀勘察設計國家獎27項,省部級勘察設計獎900餘項;獲得建築質量最高獎「魯班獎」89項,是國內工程建設企業中獲得魯班獎最多的企業。擁有國家級工法48項,省部級工法156項;自行編制出版了國內第一個由企業自主完成的企業技術標准——《建築工程施工工藝標准》一套350餘萬字,在全國范圍內公開發行。擁有建築施工企業唯一的一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有兩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建立了兩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目前中建總公司在高層與超高層建築設計與建造技術、高聳塔類設施建造技術、大型工業設施設計、建造與安裝技術、復雜深基坑與深基礎處理技術、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與生產技術、復雜空間鋼結構體系研究與安裝技術、新型建築設備研究與製造技術、建築企業管理與生產應用信息技術、國際工程總承包以及工程項目管理等科學管理技術等多個方面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這些優秀的成果、重要研究機構以及領先技術構成了中建總公司強大的核心技術優勢。 圍繞建築企業科技工作的特點和總公司經營生產的新需要,抓住科技工作的關鍵環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科技工作的重點。
——重點加強科技進步體系建設。一是基本建立了以企業總工程師為龍頭的科技進步領導體系和科技管理的指揮體系;二是建立了以企業技術中心為平台的科技創新體系;三是建立了依託項目,面向基層,以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實用技術開發為核心內容的技術服務體系。
——重點抓好科技基礎平台建設。建立了以專家委員會為主要載體的高端科技決策和技術支持平台;建立了以示範工程為載體的工程項目新技術成果推廣與應用平台;建立了以技術中心為核心機構的企業技術創新平台;形成了以成果管理為主線,以科協組織為基礎的科技交流、咨詢與服務平台。
——重點突出自主創新,引領企業與行業發展。十五期間,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等手段,積極開展應用技術的集成開發和超前技術的研究,總公司繼續發展和形成在建築工程專業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並對行業的科技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重點加大科技成果與經營生產的緊密結合,加大科技成果升華力度,不斷提高技術服務能力。
——重點加大了在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技術應用領域的投入與研究開發力度,借力信息化提升科學管理水平和科學化生產能力的領域,促進跨越式發展。 人才、平台、投入是企業科技工作的關鍵資源。結合總公司佔有科技資源總量大但相對分散;平台分布面廣但起點不高;科技投入總量尚可但不集中的特點,充分發揮了集團科技管理機構的組織職能,從多個層面解決科技資源配置的問題充分優化資源配置,最大化發揮資源效率。
——對內充分整合資源,發揮集團優勢。利用總公司集團總部的組織管理職能,以技術中心為載體,集中全集團的科技資源,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
——對外充分組合資源,發揮發揮載體優勢。利用總公司廣大的市場資源和豐富的載體資源,充分發揮對社會資源的組裝能力。充分聯合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實現科研領域的多贏模式。
——提高資源支配能力,推動企業發展。資源管理的更高層次就是支配資源的能力,通過掌握高端市場資源、高端需求、高端項目載體,主動引導科技資源為其所用,近年來在這方面已有所突破。 正是由於科技創新形成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中建總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相繼中標了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中央電視台新址等重大工程。
由此說明其科技服務於經營的能力有了重大突破,一改過去被動式地提供服務為主動引導經營和開拓市場。其科技服務經營的能力表現在:
一是主動對接市場的能力。通過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結合新的經營領域開拓和經營結構調整,積極組織超前儲備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近年來逐步加強了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道路與橋梁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環境與環保工程等領域的技術研究力度,並在這些領域形成了技術積累,縮小了與傳統優勢企業的技術差距。
二是支撐經營開拓的能力,通過技術集成,積極發展成套技術研究,近年來先後完成了關於體育場館建設、制葯廠建設、大劇院建設、清水混凝土施工等一系列成套技術研究,為參與市場同類工程的競標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撐。
三是對於工程項目的服務能力,集中體現在科技示範工程管理模式的大量推廣。科技示範工程作為科技推廣與轉化的有效組織形式,充分體現了科技進項目,項目促科技的基本思路,這項活動本身就是中建科技工作的一項創舉。近年來,該公司進一步完善了科技示範工程管理制度,特別強調了科技示範工程工作的經濟性和示範性,突出強調了以科技進步效益率作為完成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標,由此大大拓展了科技示範的作用和影響力。以八局組織實施的武漢天河體育中心工程為例,按中標合同價和傳統的施工組織和生產手段,這個項目的虧損額估算近千萬元,但這個項目通過大量的科技成果推廣和科技創新活動,最終不僅按期、按質、按量完成了這一重點工程的建設,還實現了直接經濟效益800多萬元,科技進步效益率達到3.2%。整個十五期間,共完成總公司級示範工程42項,平均科技進步效益率2.2%,僅這些項目科技的貢獻就超過1億元。同時科技示範工程的做法在集團內各企業普遍得到重視,每年通過的局級示範工程約80項,公司級示範工程數量上百項,科技進步效益率達到1.8%以上,產生的效益是相當可觀。
中建公司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工作放在科技各項工作的首位,基本形成了以總公司技術中心為龍頭,以專業技術中心和區域技術中心為骨幹,以下屬企業技術中心為分支,以科研機構為輔助支撐的樹狀科技創新體系。
這個創新體系的建設過程,充分整合了全集團的現有優勢資源,實現了資源配置集團化。從而收到了「變局部優勢為整體優勢」、「變個體優勢為體系優勢」、「變企業獨享為集團共享」的效果。
利用這個創新平台,中建總公司相繼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863」項目等重點課題 3項,組織了企業重點科技開發項目35項,其中4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9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2項居於國內領先水平。
Ⅸ 中企納川(北京)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的優勢在於哪裡
確立公司的競爭優勢:一、評審公司自身的實力。 1、財政狀況。 2、人力資源。 3、資產。 4、管理水平。 5、技術水平。 6、融資和負債能力。 7、防範風險的能力。 8、獲取市場信息的能力(捕捉商機的能力)。 9、持續健康安全發展的能力。 10、獲得政府和民眾支持的能力。二、評估公司的經營狀況。 1、產品和服務。 2、目標客戶(高、中、低端)。 3、市場佔有率。 4、經營地段。 5、銷售渠道。 6、供應商。 7、價格。 8、品牌。 9、社會地位(知名度、信譽度、美譽度)。 10、戰略和戰術。 三、分析主要競爭對手的價值(優劣勢)並與之比較。從中得出與眾不同的核心競爭優勢。 (9)建築集團進軍金融領域優勢擴展閱讀通常情況下,人們習慣於通過與某一主張相反的優勢比的方式進行表達,例如,對於「寶馬Phar Lap將會在德比賽馬中最終勝出」這一主張,人們習慣於使用賠率(即Phar Lap會輸的概率比)。然而,科學家們卻習慣於使用支持某一主張的優勢比。如果我們認為反對兩個血樣匹配的優勢比為1 000 000:1,那麼科學家們習慣於使用支持這一主張的優勢比1:1 000 000。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將優勢比a:b轉換為概率:P=a/(a+b),其中,a是指支持某一主張的概率,b是指反對某一主張的概率。在上述下雨的例子中,支持下雨的優勢比為1:3。因此,a=1,b=3,下雨的概率=1/(1+3)=1/4=0.25。 參考資料:企業_網路
Ⅹ 請問 湖南建工集團有什麼優勢
1:上海建工
4月21日,上海建工發布2019年年報,年報顯示2019年上海建工實現營業收入2055億元,同比增長20.5%。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3億元,同比增長41.4%。全年新簽建築施工合同額累計3026億元,較上年增長22.6%,其中上海以外外省市市場新簽合同額約占該類新簽合同總額40.3%、海外市場新簽合同額約占該類新簽合同總額的2.3%。
房地產開發業務方面,實現營業收入100.6億元,同比減少56.0%。期內毛利率37.1%,同比減少3.1個百分點。全年新簽房產預售合同59.8億元,對應總銷售面積28.2萬平米(其中保障房銷售合同額、銷售面積分別為10.8億元、10.6萬平米)。
來源:上海建工年報
2:陝建集團
2019年,陝建集團新簽合同額2400億元,占年計劃104.3%,同比增長16.8%;實現營業收入1160億元,占年計劃104.8%,同比增長15.4%;實現利潤總額23.1億元,占年計劃104.1%,同比增長26.9%;利稅總額43.2億元,同比增長20.6%。榮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91位,較上年前移6位;ENR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強第24位,較上年前移2位。獲評省國資委「穩增長貢獻企業」「國企改革先鋒獎」。
來源:陝建集團官網
3:湖南建工
2019年,湖南建工集團全年承接任務1624億元,同比增長4.3%;完成企業總產值1088億元,同比增長9.0%;實現營業收入1010億元,同比增長11.0%;實現利潤總額17.7億元,同比增長15.2%。各項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全面完成湖南省國資委下達的年度考核目標。
同時,湖南建工集團連續16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位列第212位;入選「中國承包商80強」,位列第7位;入選「湖南企業100強」,位列第4位。全年獲「魯班獎」9項(其中,首次獲境外「魯班獎」2項)、「國家優質工程」10項、「中國鋼結構金獎」8項、「中國建築工程裝飾獎」8項、「省芙蓉獎」41項、「省優質工程」67項,「建築湘軍」品牌更加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