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航空母艦攔阻索使用什麼技術
攔阻索只是著艦攔阻系統的一部分
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攔阻索和艦載機著艦攔阻系統。攔阻索是航空母艦飛行系統的核心部件之一,屬於攔阻系統的一部分。艦載機的著陸與普通飛機不同,可以稱之為一種「可控的墜毀」。艦載機著艦時不關發動機,保持較高速度,通過攔阻索直接將飛機拉停而不是滑跑減速。所以對於攔阻系統有一定要求,攔阻索要能承受飛機著艦的巨大沖擊,而攔阻系統則要將這個沖擊的動能轉化為液壓油的熱能和壓縮空氣的勢能,使得飛機受到緩沖。
美國現役航母上都是布置四根攔阻索,在甲板下連接液壓緩沖系統,在飛機著艦時使用尾鉤掛住攔阻索,攔阻索通過滑輪阻尼器減緩速度,並不斷把動能傳遞到壓縮空氣罐內,通過壓縮空氣吸收動能。在飛機著艦時,最大的過載系數最高可達到6G,也就等於有上百噸的重量沖擊到攔阻索上。為了保證攔阻索不在攔阻狀態斷裂,必須使用高強度鋼絲,並且在使用數十次後就進行更換。一般來說,攔阻索直徑35毫米,以油麻繩為核心,圍繞其以高強度鋼絲編織而成,油麻繩浸潤有潤滑油可以潤滑鋼絲。
攔阻索不會成為中國航母難題
對於早年的技術來說,攔阻索鋼絲確實是一個相當大的技術難點,但是放在鋼鐵技術的飛速發展面前並不是什麼問題。從民用的鋼索角度來說,1955年世界上第一條現代化斜拉索橋在瑞典建成,使用當時最先進的鋼絲繩,也只有183米的主跨寬度,而同時期美國超級航母的攔阻系統也基本成型,採用類似的鋼絲技術,當時已經可以攔停20噸著艦重量,150節著艦速度的飛機,當前對於攔阻能力最大需求也不過是25噸,150節著艦速度,進步並不大。相對來說,在其他領域鋼絲繩的進步更加巨大,比如說斜拉索橋,我國已經自行設計建設了多座主跨超過400米的斜拉索橋,其採用的國產鋼絲需要使用五十年仍能維持性能,與數十次攔阻就要更換的攔阻索比起來難度更高。
用數據來說話的話,國內模擬研究一般認為蘇33/殲15這個級別的重型艦載戰斗機以150節速度著艦時,對攔阻索造成的最大沖擊不會超過800KN。按照國內的《建築用不銹鋼絞線規范》,直徑34毫米的高強度鋼絞線(最大抗拉強度大於或等於1300MPa)即可承受800KN的最小破斷拉力,這種級別的鋼絞線在國內已普遍用於民用建築領域。所以,攔阻索根本不會成為中國航母的難題。
而實際上,「瓦良格」號已安裝著艦攔阻系統。早在「瓦良格」號舾裝期間,就已經有熱心網友拍到吊裝著艦攔阻系統的視頻,其裝在甲板下的液壓/氣壓緩沖裝置與美軍現役MK-7著艦攔阻系統的非常相似。目前缺少的只是那4根最顯眼的攔阻索,那為什麼沒把攔阻索也安裝上去?答案是目前還不需要。
「瓦良格」號到目前為止才進行過兩次試航,配套的殲15艦載戰斗機也僅試飛1年多,都處於試驗初期,不可能如此快就進行殲15著艦試驗。攔阻索其實是一種臨時安裝的設備,美軍熟練的操作小組只需2分鍾就可以將一根攔阻索安裝到位,在沒有艦載機起降任務時,攔阻索一般是拆下的,避免海上高鹽環境對鋼絲腐蝕。所以,沒安裝攔阻索,並非就是沒有安裝著艦攔阻系統。
希望對你有作用
B. 中國航母上的攔阻索是哪來的,向哪個國家買的
哪個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研自產!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6743352.html
楊宇軍說,有關中國航母阻攔索的報道是毫無根據的。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建設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主創新的原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研製和生產。
我航母平台的主要系統裝備包括阻攔索在內,都是自主研發和改裝的。
C. 我們國家那個航母阻攔索是怎麼搞出來的自己研發的還是在外國買的啊
我們國家那個航母阻攔索是自己的軍工研發出來的。因為這個航母買來的時候就是個空殼,主要設備、動力都拆沒了。
這東西國外都很敏感,而且歐美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肯定買不到,老毛子也不會賣。這東西原理比較簡單,比較復雜的就是攔阻索的材料以及滑輪緩沖系統安裝精度,解決這個兩個問題就沒什麼難度了。
另外,中國歷史上也接觸到好多航母,80年代的墨爾本號中國拆除,以及後來買來的基普號、明斯克號等,就算拆除了大部分設備基本安裝衛士還是有的,再說了通過幾十年的工業積淀,航母甲板鋼都解決了,如果連攔阻索都解決不了還怎麼造航母。
D. 航母上共有四道攔阻索,為啥勾住第一道飛行員會挨罵
制海和制空是當今各國軍事發展的重點,早在中國的清朝,西方列強就是通過他們強大的海軍實力,跨過重洋來侵略咱們。而在當下一些國家的海軍當中,有著一樣超級武器,那就是航空母艦。當然航母自身其實並不是一款專門用來輸出火力的武器,只是作為一個載體,它主要的價值還是船上所搭載的艦載機,畢竟這些才是火力輸出的主體。不過雖然艦載機很重要,但要是航母沒有了這根繩子,那麼就會出現艦載機只要起飛等到燃料耗盡也不能降落的情況,它就是阻攔索。
E. 中國航母的攔阻索的承力強度是多少
從民用的鋼索角度來說,1955年世界上第一條現代化斜拉索橋在瑞典建成,使用當時最先進的鋼絲繩,也只有183米的主跨寬度,而同時期美國超級航母的攔阻系統也基本成型,採用類似的鋼絲技術,當時已經可以攔停20噸著艦重量,150節著艦速度的飛機,當前對於攔阻能力最大需求也不過是25噸,150節著艦速度,進步並不大。相對來說,在其他領域鋼絲繩的進步更加巨大,比如說斜拉索橋,我國已經自行設計建設了多座主跨超過400米的斜拉索橋,其採用的國產鋼絲需要使用五十年仍能維持性能,與數十次攔阻就要更換的攔阻索比起來難度更高。
用數據來說話的話,國內模擬研究一般認為蘇33/殲15這個級別的重型艦載戰斗機以150節速度著艦時,對攔阻索造成的最大沖擊不會超過800KN。按照國內的《建築用不銹鋼絞線規范》,直徑34毫米的高強度鋼絞線(最大抗拉強度大於或等於1300MPa)即可承受800KN的最小破斷拉力,這種級別的鋼絞線在國內已普遍用於民用建築領域。所以,攔阻索根本不會成為中國航母的難題。 而實際上,「瓦良格」號已安裝著艦攔阻系統。
F. 中國自行研發出的航母攔阻索,這根鋼繩的重要性有多大呢
航空母艦作為海上移動的飛機場,主要肩負艦載機起飛、降落和補充彈葯的任務,雖然航母已經是人類建造出來的最大戰艦,但其不足300米的飛機跑道相比於地面機場相差甚遠,所以在降落時只能依靠阻攔索的幫助下安全著陸!
航母阻攔著艦雖然原理簡單,但在技術上卻非常不容易,在「遼寧號」航母改裝完成之後,許多西方國家認為中國短時間內造不出質量可靠的航母阻攔索,只能是有航母不能搭載艦載機!
在「遼寧號」航母僅服役2個月之後,我國便完成了首次殲-15艦載機阻攔著艦測試(算是從烏克蘭購買的)。不久之後,國產阻攔索的研製取得成功,並在地面進行了數千次測試,最後換裝到了「遼寧號」航母之上。據悉,我國航母阻攔索研製出自一個名為「巨力集團」的民營企業,據傳還是在4個月的時間內攻克的!
G. 中國自行研發出的航母攔阻索,這根鋼繩的重要性有多大
航母艦載機按照起飛和降落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彈射起飛阻攔著艦、滑翔起飛阻攔著艦、短距垂直起降三種。彈射起飛的特點是使用彈射器起飛,降落的時候使用航母攔阻索阻攔著艦。滑翔起飛的特點是利用航母自身的跑道滑翔起飛,在降落的時候使用航母攔阻索阻攔著艦。而短距離垂直起降雖然能夠在沒有阻攔索的情況下進行降落,但是短距離垂直起降飛機的作戰半徑較小,不適合我國使用。
因為艦載機的每一次降落,都會對航母攔阻索造成較大的沖擊力,因此航母攔阻索的更換頻率也比較快。美國的航母攔阻索每降落一百架次的艦載機就要更換一次,俄羅斯的航母攔阻索每降落50架次艦載機就需要更換一次,除了更換頻率比較高之外,航母攔阻索的造價也非常昂貴,據說一根航母攔阻索的造價高達上百萬元,堪稱是世界上“最貴的一根繩子”。
我國能夠獨立研製出航母攔阻索,也說明了我國軍工生產能力的強大。隨著我國軍工生產能力的不斷進步,未來我國的國防力量肯定也會越來越強大。
H. 航母攔阻索的作用及原理
在航空母艦上降落,尤其是在夜間或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是最困難的飛行技巧了。以美國航空母艦為例,降落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回歸的飛機要進入環繞母艦的環型航線以降低飛行高度和速度,有些時候可能還需要脫離等待中的降落航線去進行空中加油。在降落時飛機的速度要降低到幾乎失速的地步。飛行員將放下起落架、襟翼與空氣減速板,將捕捉鉤伸出,維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航艦上的降落官指揮飛機降落,他不斷地告訴飛行員,他離最佳情況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艦上的燈光提示飛行員,下降時的角度是否正確。在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後部有四條攔截索(尼米茲級航母第九艘CVN76「羅納德里根」號只有三根)。降落的飛行員必須讓捕捉鉤掛上其中一條。在最佳情況下他應該掛上第三條,假如他掛上前兩條,那麼他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他掛上最後一條,那麼他的下降角度太陡。在著陸時飛行員必須將飛機完全壓低,這樣他可以保證鉤住一條攔截索。同時他必須將發動機開到最大,這樣假如他沒有掛上攔截索的話他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加速離開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線。攔截索是由液壓制動的,它可以在兩秒鍾和50米內使飛機停下來。飛行員會依照甲板上的地勤人員的指示將發動機的推力降低到慢車並且離開降落區。在緊急情況下,比如飛機的掛鉤損壞了,飛機無法使用攔截索停下來,在甲板上可以拉起攔截網來協助飛機迫降。又或者飛機會再次拉起,重新降落。
I. 你們知道航母上壞掉的攔阻索換一根要多少錢嗎
早期航母上使用的是鋼纜。現在的攔阻索是復合材料製成的。 好像重復使用周期大概是5000次左右,記不太清楚了。
J. 001A航母真是為了節約成本,才使用三根攔阻索的嗎
1.為了節省成本。攔阻索作為航母回收飛機的必要設備,是一整套的系統來支撐的,造價也是十分昂貴的。
2.為了減少內部設備量,增大艙內空間。盡管表面上看上去攔阻索是航母甲板上的一根鋼繩,但是在甲板下方為其配套的設備是十分龐大的,佔地也是十分大的,減少一根攔阻索可以節省不少空間,航母上的每一寸空間都是十分珍貴的。
3.不在乎多,夠用就行。不只是中國的001A型航母採用3根攔阻索的模式,像法國的「戴高樂」號、美國的「里根」號、「布希」號,以及最新的「福特」號航母,都只有3根攔阻索,這是經過大量實踐得來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實際操作艦載機著艦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攔阻成功率並沒有達到百分之百,根據國外的統計,艦載機掛住第1道攔阻索的概率約18%,掛住第2道、第3道攔阻索的概率為62-64%;掛住第3道攔阻索的概率約16%。即使艦載機飛行員技術出色,在天氣質量耶很好的情況下,艦載機在白天也有5%的概率掛不住攔阻索,在夜間著艦則有15%-22%的失敗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