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博天置地黑中介和北京方圓和鑫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是一家黑中介
我也被坑了。。。他說他們公司倒閉了、、、其實博天置地和方圓和鑫是一家公司。。當時跟我簽合同的是一個女中介,她的違心號是 huo419404970
從八月份搬出來到現在已經三月份,已經過去大半年了,他們死活不給退還押金,將近2000塊錢啊,都是辛苦賺來的。。。作為一個辛苦的北漂,過年我給爸媽的錢都不到這個數,2000塊也是幾個月的伙食費了,現在一分錢都要不到,想想都覺得氣憤!
如果你也被博天置地或者方圓和鑫坑過,請幫忙把下邊所有跟帖的被騙租戶們的答案全都點贊一次,謝謝!以此作為我唯一的反抗!
⑵ 螞蟻任命新合規負責人,該負責人有何背景
螞蟻集團已任命李臣為合規負責人,直接向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匯報。
李臣此前擔任螞蟻集團副總裁。今年1月7日,螞蟻花唄的運營主體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發生主要人員變更,井賢棟退出監事,由李臣接任。該任命的10天前,螞蟻集團剛剛暫緩了其IPO。螞蟻集團接到上交所通知,暫緩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計劃。受此影響,螞蟻集團決定於香港聯交所H股同步上市的計劃也將暫緩。
螞蟻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移動支付平台支付寶的母公司,也是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開放平台,致力於以科技推動包括金融服務業在內的全球現代服務業的數字化升級,攜手合作夥伴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提供普惠、綠色、可持續的服務,為世界帶來微小而美好的改變。
⑶ 戰爭之王的真實背景是什麼
電影《戰爭之王》真實故事原型是Victor Bout。影片中的尤里奧涅夫的原型就是臭名昭著的軍火販子維克多鮑特,原KGB成員。
Victor Bout曾被稱為「死亡批發商」,他的公司職員超過300人,擁有約40架貨機,他所擁有的「安」式運輸機的數量是世界上最多的。
1992年,25歲的布托得到了第一桶金子。他借了12萬美元買了三架「安」運輸機,開始在莫斯科四處飛行。
1993年,他將業務遷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那裡,他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個機場租用運輸機,建立了一家進出口公司。
在短期內,布托的公司贏得了一份「正式合同」,為比利時駐索馬里維和部隊提供武器。為了進一步擴大在非洲的存在,布托在賴比瑞亞成立了阿爾薩斯航運公司。
按照「賣錢」的原則,向非洲國家出售自動步槍、步槍手榴彈、機關槍、火箭發射器和其他武器。布托的「觸角」幾乎遍及非洲的每一個角落。
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盧安達、肯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南非、史瓦濟蘭、蘇丹和烏干達等,只要有戰爭,布托夫人就像蒼蠅一樣飛來飛去。
布托因違反聯合國武器禁運而成為國際刑警組織的目標。與此同時,聯合國觀察員已經將布托作為目標,指責他向安哥拉、賴比瑞亞和獅子山走私大量違禁武器。
聯合國安理會的一份報告描述了布托如何使用至少5個別名向非洲走私武器,如「維托·弗拉利維克·布托」、「維托·布托」和「維托b」。
(3)方圓集團背景擴展閱讀:
本片拍攝於2004年,在四年後的三月,鮑特在泰國被捕,被關押於曼谷特殊監獄。他精通六國語言,其中包括漢語。
但片中凱奇在中國邊境說的那句中文可不怎麼流利。電影的開篇,以一枚彈頭為視角,講述這枚彈頭從製造到售賣到上膛到發射的過程,實在震撼。
不過是一些金屬,一點兒粉末,放一塊兒就成了不長眼的殺人凶器,一個生命轉瞬凋零,一個家庭霎時瓦解。
電影拍攝背景:
在20世紀末,當美蘇冷戰結束時,另一場噩夢出現了。僅在烏克蘭,從1982年到1992年,就有價值3200億美元的武器流入黑市,由中間商和軍火商賣給飽受戰爭蹂躪的第三世界國家。
軍閥、商人、國際犯罪集團,甚至美國政府本身都捲入了涉及巨額股份的軍火交易,形成了復雜而令人興奮的利益網路。
但在此之前,從未有一部電影像《戰爭之王》那樣如此接近並揭示了武器交易的真相和內幕,也從未像《戰爭之王》這樣毫不掩飾地扮演了美國人的角色。
結果,由於敏感的題材,這部電影很難找到美國投資者,而且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拿到錢。最終,在這部4200萬美元的獨立電影中,幾乎沒有投資者在美國,所有的資金都來自海外。
⑷ 陳佩斯個人簡歷家庭背景 陳佩斯年齡多大了 陳佩斯身家多少最新消息 親歷陳佩斯成方圓等80年代走穴
導讀:走穴是上世紀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經濟現象,改革開放初期,和所有拿工資的普通中國人一樣,那時演藝明星都是靠工資吃飯。工資低,使得演藝明星們熱衷於走穴。記得剛開始的時候,走穴的多是流行歌手,後來不少演藝明星加入進去。比如陳佩斯、劉曉慶、宋春麗等。
劉曉慶曾在其一篇博客中披露了自己早期當演員的艱辛生活,1983年,她拍攝電影《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的時候,沒有足夠的錢吃飯,甚至找香港的劇務要飯、要肉吃,被拒後,她羞惱得大哭了一場,從那以後,劉曉慶開始了走穴。她工資以外的第一筆錢就是走穴得來的。吳慶芝1989年曾經親歷過陳佩斯、成方圓、王潔實、唐傑忠等走穴小分隊的走穴場景(當時明星走穴都是以小分隊形式出現)。
成方圓與演員合影舊照。
那是1989年秋天的一個夜晚,本人去貴陽市一個名叫僑誼大酒店(早已改名叫五嶽酒店)的歌廳接在那裡唱歌的女友,進了酒店後,本該結束演唱下班的女友突然說:今天不能走,今天是酒店成立一周年,成方圓他們也來了,一會還要一起演出。我聽說有明星來理當好好看看,當時那個歌廳並不大,人已經走了一半,所以可以近距離觀看明星演出。從明星當年走穴的價格分析,估計陳佩斯等每人能收獲百元左右,因為普通歌手在那裡唱一場也就十元,算是多的了。
過了一會,幾位明星終於出現在那個歌廳小小的舞台上,陳佩斯、唐傑忠、成方圓、王潔實、謝麗斯幾位稀稀拉拉的走上台向觀眾致意。他們雖然個個是大腕,但感覺稀稀拉拉的,好像就是在糊弄觀眾。那天陳佩斯的搭檔朱時茂並沒有來,與陳佩斯搭檔的卻是相聲演員唐傑忠,不是演小品,陳佩斯卻和唐傑忠說了段相聲,演小品成名的陳佩斯當時感覺說起相聲來竟不差唐傑忠,這樣的混搭雖然在當時是無奈的組合,完全就是為走穴臨時組合而成,但卻也新鮮。
⑸ 老乾媽的創始背景
「老乾媽」是由陶華碧一手打造的辣椒醬的名字。陶華碧,是一個沒有上過學的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但是在1989年自己白手起家,到現在成為全國的知名品牌,其創下3年繳稅18億,產值68億的成績,並且直接間接帶動800萬農民致富,為此政府獎勵老乾媽4個連排號車牌。
「老乾媽」一詞來源:
陶華碧起初靠賣米豆腐為生,每天用背簍背到龍洞堡叫賣。由於背簍太大,經常擠不上公交車,有時連司機也嫌她礙事不許她上車。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用四處撿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房子,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街邊,開了個簡陋的小吃店,專賣涼粉和冷麵。
經過幾年的經營,陶華碧靠小吃店積累了一點資金,小吃店也改成了一間飯店。由於價格便宜、分量特別足,而且遇上真有難處的學生陶華碧就不收錢,所以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老乾媽」。
可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飯店的生意越來越差,反而很多人來買陶華碧自製的麻辣醬。還有很多人來這吃飯就是為了吃「老乾媽」的麻辣醬,聽到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這件事給陶華碧的觸動很大,她看準了麻辣醬的市場潛力,決定潛心研究麻辣醬。
陶華碧經過反復的思量終於作出了改變其一生命運的決定:放棄餐館辦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老乾媽麻辣醬」。陶華碧自己背著麻辣醬穿梭在各個食堂、商店之中,推銷自己的產品。但正是這樣,陶華碧用肩膀將「老乾媽」這一品牌背向了世界。
【拓展資料】
「老乾媽」麻辣醬的成功絕對可以稱為另類,無廣告、無欠賬、無融資。而且在當下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仍能獨占鰲頭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奇跡。
「老乾媽」幾乎沒有廣告,老百姓的口碑宣傳就是最好的廣告。其實陶華碧在建廠之前就堅定了這個原則,很多人正是通過聽說而專程坐車趕來買她的辣醬。後來事業雖然做大了,可陶華碧的宣傳理念仍然沒有變。
15年來她從沒改變過規則: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在這一點上陶華碧絕不會讓步:「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即使在「老乾媽」剛剛起步資金困難時陶華碧也是如此。
貴陽第二玻璃廠廠長毛禮偉回憶說:「當時她給我打了個電話,說要一萬個瓶子,現款現貨,我真有些不敢相信。」就是這樣,十幾年來「老乾媽」企業沒有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
「和她談融資的事情比引進外資還要難,她心裡拿不準的事誰也說不動。」貴陽市政府的官員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早在2003年時,貴陽市政府的領導就建議「老乾媽」公司上市,政府方面表示可以幫助「老乾媽」借殼上市,以便融資擴大生產規模,卻被陶華碧一口回絕了。
「什麼上市、融資這些鬼名堂,我對這些是懵的。我只曉得炒辣椒,我只干我會的。」即使如今公司有實力上市陶華碧的態度依然如此。
⑹ 隸變的背景和意義
隸變
漢字由篆書演變為隸書的過程。字型變圓形為方形,線條變弧線為直線,筆畫變繁雜為簡省。隸變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是漢字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變革。
==========================芫莛補充=========================
衛恆《四體書勢》說:「隸書者,篆之捷也。」說明了隸書是篆書的快寫,由篆書變為隸書,前任稱之為「隸變」。隸書是篆書簡化延邊而稱的一種起筆、收筆清楚的字體。因為隸書來源於篆書的草率寫法,因而兩種書體自戰國晚期到西漢中後期,有過很長的共存時期。
從考古發現的秦系文字的資料上看,戰國晚期是隸書的形成時期。在秦孝公時代的銅器銘文里,就可以看到正體和俗體並存的情況,秦孝公以後,隨著書寫的頻繁,俗體也隨著越來越流行,在銅器銘文、漆器銘文、以至印文、陶文中都可以看到俗體字。這些字體,改變了正規的篆文圓轉的筆道而帶有著隸書的意味。從現有的秦簡文字材料看,隸書在戰國晚期已經基本形成。
由篆書變為隸書,是漢字形體演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次變革。隸變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
1.解散篆體,改曲為直:隸書不再顧及象形原則,把古字「隨體詰詘」的線條分解或改成平直的筆畫,以便書寫。
2.偏旁分化:在隸書里,獨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寫法明顯不同。
3.偏旁混同:隸書以求簡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筆畫較多的偏旁,改成形狀相近,筆畫較少,又比較常見的偏旁。
4.結構簡省:隸書往往把篆文的兩筆並為一筆,或是把兩個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並起來,改成較簡單的筆畫結構。
5.圓轉不斷的線條變為方折的斷筆:隸書為提高書寫速度,形成點、橫、豎、捺、鉤、折等筆畫。
=======================================================圖片參考: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1%A5%B1%E4&in=9676&cl=2&cm=1&sc=0&lm=-1&pn=5&rn=1&di=2788070764&ln=46
⑺ 杭州歷史背景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1)從「餘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於「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現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年),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隋書·地理志》記述:「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州城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由於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唐貞觀(627~649年)中,已有15萬餘人;到開元(713~741年)中發展到58萬人,此時的杭州,已與廣州、揚州並列,為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長慶二年(822年),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模浚治西湖,並築堤建閘,以利農田灌溉。又繼李泌之後重修六井。從這時起,西湖之名益彰於世。
(3)吳越國的國都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餘杭、安國、於潛、唐山、富陽、新城八縣。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治下,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開拓建設,杭州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歐陽修在《有美堂記》里有這樣的描述:「錢塘自五代時,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吳越王錢鏐在杭州鳳凰山築了「子城」,內建宮殿,作為國治,又在外圍築了「羅城」,周圍70里,作為防禦。據《吳越備史》記載,這個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至江干,瀕錢塘湖(西湖)到寶石山,東北面到現在的艮山門。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稱。
吳越王重視興修水利,引西湖水輸入城內運河;在錢塘江沿岸,採用「石囤木樁法」修築百餘里的護岸海塘;還在錢塘江沿岸興建龍山、浙江二閘,阻止鹹水倒灌,減輕潮患,擴大平陸。動用民工鑿平江中的石灘,使航道暢通,促進了與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護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吳越三代五帝都篤信佛教,現在杭州西湖周圍的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跡,大都是那個時期的建就。當時的杭州就有「佛國」之稱。
(4)南宋時的京城
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杭州歷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89年),著名詩人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鹵不入市,民飲稱便。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於杭州,為行在所,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間(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幾個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
人口的增多,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南宋都市經濟的繁榮,不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當時臨安手工作坊林立,生產各種日用商品,尤其是絲織業的織造技藝精良,能生產出許多精巧名貴的絲織品,在全國享有盛名。
據《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時的杭州商業有440行,各種交易甚盛,萬物所聚,應有盡有。對外貿易相當發達,有日本、高麗、波斯、大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之有使節往來和貿易關系,朝廷專設「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風景區經過修葺,更加嫵媚動人,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酒肆茶樓,藝場教坊,驛站旅舍等服務性行業及夜市也很興盛。
南宋時,杭州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設立了最高興府——太學,還有武學、醫學、算學、史學等各科學校,臨安府學及錢塘、仁和兩縣學的學生近千人。這里書鋪林立,刻印的書籍十分精良。當時的繪畫藝術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畫院題名的。
(5)浙江省的省會
元代在杭州設兩浙都督府,後改為杭州路總管府,為江浙行省治所(錢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為省治。錢塘、仁和、海寧、富陽、餘杭、臨安、於潛、新城、昌化等州縣皆屬杭州路。因遭戰亂,杭州城內的不少宮殿被毀,工商業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漸被泥土淤塞。但由於在南宋時期打下了繁華基礎,恢復較快。至正年間,大運河全線開通,杭州水運可直達大都(北京),成為全國水運交通要津。對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對外貿易,大有作用。所以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杭州為「天城」,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明代改杭州府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杭州府治均在錢塘、仁和,屬縣未變。明正德三年(1508年),郡守楊孟瑛繼唐白居易、宋蘇東坡後再次疏浚西湖,拓展田盪3480餘畝,將蘇堤增高、加寬,修建振鶩亭(即今湖心亭),砌築小瀛洲,使西湖重放光彩,恢復了「湖上春來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蔭濃」的動人景色。至萬曆年間(1573~1620年),杭州又呈現出四方客商雲集,遊人紛至沓來的繁榮局面。
(6)廢府設杭州市
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城牆周圍十里,南至今開元路,北靠法院路,東臨中山中路附近,西麵包括湖濱公園,並辟有六座城門,總佔地1436畝,成為杭州的「城中城」(民國初年拆除)。雍正二年(1724)、嘉慶五年(1800),浙江總督李衛、巡撫阮元先後再次疏浚西湖,挖起大量葑泥,使湖水加深數尺。杭州人口有續增加。光緒九年(1883),杭州有62萬餘人。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辟為日本租界。隨著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杭州的近代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杭州府,合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舊屬諸縣直屬於省。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這時杭州已有少數近代工業,如在1897年創辦的通益公紗廠(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前身),規模較大;其後又陸繼興辦起火柴廠、造紙廠等,傳統的手工絲織行業也逐步採用機械傳動。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於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7)從新生走向繁榮
從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國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業也困難重重,西湖的不少景點,大多殘破不堪,有的已經廢圮。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獲得新生。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並入下城區,筧橋區並入半山區,中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小部分並入下城區;1990年初,半山區又與拱墅區合並,成立新的拱墅區。屬縣則有蕭山、餘杭、臨安、建德、富陽、桐廬、淳安七個縣(市)。
50年來,杭州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杭州,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在工業生產上已具備比較雄厚的實力,門類比較齊全,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農業科技力量和耕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經過大規模的城市和園林建設,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為改觀。杭州,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東南部風景名勝優異、人文古跡薈萃的名城。
⑻ 公園建設背景
一般是考慮城市發展所需 還有就是方圓附近的居民區較多 而人民又沒有公共場所去聚會 可能就會見了
⑼ 方圓幾里的創作背景
《方圓幾里》是薛之謙加盟坤宏傳媒之後的首支單曲,又是微電影的主題歌。為了能與微電影劇情絲絲入扣,薛之謙將自己代入電影中的角色去尋求靈感。盡管薛之謙創作的時候很辛苦,經常推翻重來。但是經過閉關一個半月苦思,他最終創作完成了這首歌曲。
⑽ 方圓標志認證集團的國際合作
2001年9月27日,在希臘雅典召開的國際認證聯盟(IQNet)第七次全體成員大會上,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CQM)被接納為IQNet正式成員,從此實現了CQM認證活動全面與國際接軌。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CQM)加入國際認證聯盟(IQNet)將直接給客戶帶來更多的實際利益,同時也必將帶動國內認證領域的發展。
一、國際認證聯盟(IQNet)背景
IQNet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Network),即國際認證聯盟,成立於1990年,當時為歐洲質量體系認證聯盟(EQNet),1994年發展成為國際認證聯盟(IQNet),並於1998年在瑞士注冊。目前共有成員30多個,由來自各國/地區開展認證活動中信譽好、機構規模大的認證機構組成,原則上每國僅吸收一個成員,形成一個覆蓋全球的認證網路,通過提供創新、增值的審核服務來滿足顧客需要,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截止至2008年1月,IQNet共擁有37 個成員組織,分布於全世界的150 個子公司已經為150多個國家的17萬多個組織進行認證 ,佔全球認證市場的份額為30% 。IQNet證書在全球150多個國家裡得到廣泛承認。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中國的企業將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減少貿易壁壘,中國企業獲得多國互認的認證證書顯得尤為必要,國際認證聯盟(IQNet)為此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橋梁。
二、CQM做為IQNet成員,將為客戶提供最大價值的服務
1.在QMS、EMS、OHSMS、HACCP領域,擬申請CQM認證的客戶,可同時申請獲得CQM證書和IQNet證書;已獲得CQM證書的客戶,可單獨申請IQNet證書,IQNet證書的獲得將給你帶來最大的價值,可以幫助你的公司和產品走遍全球。同時,在上述領域獲得CQM認證的客戶的獲證信息將保存在IQNet網站的資料庫內,所有人員可隨時進入IQNet網站並檢索到相關信息。該資料庫內的信息每季度更新一次。
2.對於部分進入特殊市場,有特別需求的客戶,可以在IQNet框架下獲得特別的服務。組織在獲得CQM證書後,如需IQNet其他成員認證機構的證書,可由CQM幫助辦理有關手續,不需重復審核,在QMS、EMS領域換發IQNet其他成員的證書(聯合認證); 在EMS領域最終能否成功換發證書還要取決於IQNet成員機構對該項目進行的風險評價的結果。
3.在另外一種客戶有特別需求的情況下,客戶在QMS、EMS領域獲得CQM證書後,可由CQM幫助辦理,獲得IQNet其他成員認證機構的等效聲明(證明CQM證書與IQNet 其他成員認證機構的證書具有同等效力);在EMS領域最終能否頒發等效聲明還要取決於IQNet成員機構對該項目進行的風險評價的結果。
CQM作為IQNet國際認證聯盟的成員,將不斷擴大CQM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提高CQM在國際認證界中的地位,並通過在全球范圍內與IQNet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最大程度地給客戶帶來切實的利益,為客戶提供真正增值的服務,充分體現CQM以客戶為關注焦點的服務宗旨,為客戶進入國際市場提供直接的通行證,為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給予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