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聯想好多高管都是外國人
聯想並購IBM的PC之後,IBM的PC部原工作人員就留到了聯想,還有一些是聯想從DELL或HP挖過來的,聯想剛接觸國際市場,國內的一些人員不太熟悉國際業務,就只能先找些洋人了。
『貳』 聯想高層是怎樣去管理你們的代理商的
尊敬的聯想用戶您好,非常抱歉給您帶來了不便。
您所反饋的情況我們非常重視,我們已經進行記錄,並反饋給相關的部門來進行處理,再次為給您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同時也感謝您對問題的及時反饋。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發帖咨詢。
『叄』 聯想公司老總柳傳志的退隱與重出江湖對聯想的意義
<經理人>轉貼
繼承認為,中國公司的國際化路線應該是從第三世界向發達國家逐步推進。發達國家市場已相對飽和,而先佔領國際新興市場,不僅可以獲取相應的利潤,而且可以鍛煉出隊伍,積累經驗。曲曉東也認為,聯想需要尋找增長點,需要從新興市場獲得突破,而大中華區業務成為聯想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任何閃失,否則難以更好地開拓海外市場。
在產品上,曲曉東認為,消費類市場是聯想在中國獲得成功的關鍵,但在拓展海外市場時,聯想倚賴商用市場,而消費類市場並沒有做起來。徐源則說:「聯想沒有跟IBM的文化真正融合起來,沒有發揮兩家之長。因此,它應該重新定位IBM的產品。」
復出對高管層生態有何影響?
柳傳志復出對聯想高管層的生態會產生什麼影響?徐源說:「外界會有疑問,柳傳志是不是從來就沒交過班?他能堅持多久?」但王繼承認為,柳傳志無論做董事局主席還是董事,在聯想的領袖地位不可動搖,因此對高管層沒有什麼影響,影響的只是外界。茅理翔認為,在心理生態上至少會讓高管層更加充滿信心,因為柳傳志畢竟老謀深算,但組織生態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這個目前很難預測。
「柳傳志復出,而且是楊柳重新組合的復出,是對楊元慶的進一步肯定和支持,只會減少整個企業經營中的風險。這也是柳傳志對接班人培養方式的又一個探索。這個探索有可能三到五年後會給我們交出一份非常好的答卷。」茅理翔說。
楊元慶是否犯了重大失誤?
楊元慶讓位,是否暗含著他過去幾年在戰略決策上有過重大失誤?徐源說:「楊元慶從老大位置退到CEO位置,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戴罪立功。」而王繼承則認為,楊元慶不存在戰略失誤,因為聯想的戰略是由董事會每年按照一定的流程制定出來的。董事長可以提出意見,但要按決策程序進行,不存在個人制定戰略的情況。其實,柳傳志也是董事會成員,也會參與決策過程。茅理翔認為,中國企業國際化之路非常艱難,即使出現失誤,也非常正常。
去年外界曾傳楊元慶可能離開聯想,但如果他真的離開,對聯想將意味著什麼?「作為職業經理人,他不應該離開聯想,也不會離開聯想,否則對聯想、對柳傳志都是重大打擊,對楊元慶也非常不利。」茅理翔說,「對柳傳志的打擊有兩個:一是心理打擊。他會認為自己看錯人了,這對柳傳志心理上的打擊會非常大。二是下一步的決策難度非常大。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楊元慶辭職對整個聯想的創傷會不得了,高層可能要發生極大動盪。」王繼承也認為,這個事情不可能,因為在中國文化的企業里,很少有人因業績而下台,這跟西方企業有很大不同。
誰是未來真正接班人?
聯想未來的接班人是鐵定楊元慶還是會另有新人?徐源認為,柳傳志這次復出更多的是一種自我犧牲,幫助楊元慶減少一部分壓力,在很大程度上更具象徵性,也是為新的接班人做鋪墊。「這個接班人也許是楊元慶,也許會面向全球引進。因此,楊元慶未來有50%可能成為接班人,50%可能不是。」
而茅理翔則認為,「依照聯想的實際情況,柳傳志所培養的接班人不可能再從外部招聘。這次柳傳志復出絕對不會否定楊元慶的接班人角色。楊元慶仍然是聯想未來的接班人,而且在開辟中國市場以及國際新興市場的過程中,他對聯想的領導力會得到更大的彰顯。」
柳傳志未來可能在何處失誤?
復出的柳傳志未來最可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失誤?「把昨天的成功經驗復制過來,那是危險的。」徐源說,「經驗是不能推廣的,能推廣的就不是經驗。柳傳志有自己的成功經驗,但不能在聯想身上推廣,如果他還用昨天的那套東西,對手一看就懂。」
而曲曉東認為,聯想現在是內部問題大於外部問題,先要把內部問題調整好,這是最迫切的。其內部問題是,聯想中國的管理模式和經驗復制到海外的問題必須解決好。否則難以成為一體化的聯想。徐源也認為,在收購了人家的業務後,其實品牌後面的文化就顯得更重要。中外文化如何真正結合起來去適應世界市場需求,這是聯想面臨的一大問題。
柳傳志應該從哪裡著力呢?王繼承認為,還是要注重消費市場,因為過去它做商務市場比較多。而徐源認為,他還需要重視另一個重要問題,花錢可以買進技術,但最終必須解決自己的技術能力問題。「柳傳志需要下決心把技術能力變成聯想的真正能力,這樣才能跟上全球市場的需求。」
柳傳志復出成功幾率有多大?
柳傳志復出能像蘋果公司的喬布斯那樣再造一個成功故事,還是如戴爾公司的邁克爾 · 戴爾復出那樣更像一個符號?這值得大家拭目以待。因此,大家不免要問:柳傳志復出的成功幾率究竟有多大?
茅理翔說:「一般情況下,創始人不應該復出,但柳傳志復出的成功率非常高。他從復出到再退下去的時間至少要三到五年。那時,柳傳志快70歲了,我想這是可行的。」
王繼承認為,楊元慶近幾年成長很快,原來柳傳志讓楊元慶擔任董事長,是要讓他在不同位置上得到磨煉,現在讓楊元慶擔任CEO去一線打市場會做得更好。 「像聯想這樣管理比較完善的企業,成功概率還是很大的。當然,這個成功不見得是柳傳志的成功,也可能是領導班子的成功,但最終還是要依賴楊元慶的開疆拓土。」
但徐源認為:「他不會做很長,也就兩年,以減輕楊元慶現有壓力,因為他的精力和體力都不允許,而且IT行業的發展他可能跟不上。某種程度上講,他可能低估了復出的風險。」
『肆』 聯想集團現在的董事長是誰
楊元慶—聯想集團總裁兼CEO
聯想的總部設在紐約的Purchase,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通過聯想自己的銷售機構、聯想業務合作夥伴以及與IBM的聯盟,新聯想的銷售網路遍及全世界。聯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員工。研發中心分布在中國的北京、深圳、廈門、成都和上海,日本的東京以及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
41歲,安徽合肥人,1986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89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系 12月20日,聯想集團閃電換掉CEO,宣布董事會任命威廉·J·阿梅里奧為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認為,更換CEO是基於公司戰略需要,下一階段要加速執行業務增長計劃,驅動盈利性增長,以及增進運營效率,打造全球品牌。業內人士認為,楊元慶在2005年領導完成了聯想對IBM個人電腦業務的並購,並在跨國資源整合的基礎上組建了新聯想,開始了中國企業實施跨國運營的先驅嘗試。
1984年,聯想在一間小平房裡開始了它的創業歷程,20年後,聯想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IT廠商之一,並成為中國PC產業的領航者。在此新浪科技總結了20年發展中對聯想影響深遠的10位人物。
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
楊元慶:柳傳志面對媒體曾經這樣評價楊元慶:「像發動機一樣激情工作,永不停滯。」面對公司其他高層,柳傳志曾經這樣評價楊元慶:「他是一個能把事情做得徹底、做狠的人。」
1999年5月11日晚7時,楊元慶在聯想網站上與網友的對話最能體現他的性格:
網友:你認為什麼是男人的成熟?
楊元慶:男人的成熟就是不輕易做出決定,一旦做出決定,就堅決做到。
網友:楊總,聽說你對下屬非常苛刻,經常罵人,是這樣嗎?
楊元慶:我對下屬員工,嚴格得近乎苛刻,但我是個講理的人。
回顧過去,楊元慶說:「十年前的1994年,我受命於柳總,重組聯想的PC業務,那是聯想PC正處於自己品牌創新最困難的時刻,我們不得不面對聯想PC的大旗還能扛多久的質疑,在這種質疑中,我們重組後一百多人的隊伍在中關村的一棟小樓里,那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情景讓我至今難以忘懷。」但是,十年後,楊元慶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PC製造商的董事長:「IBM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是我在學生時代就景仰的名字,讓聯想能夠成為像IBM這樣的企業,一直以來就是我和我的同事們追求的夢想,而更讓我銘刻在心的是它是第一台個人電腦的發明者,今天能夠和他們合並,並成為這家公司的董事長,是我沒有想到過的,我非常高興和激動。 」
『伍』 聯想集團現在的總裁和董事長分別是誰
IBM高級副總裁史蒂芬-沃德將出任聯想集團新CEO,楊元慶則改任公司董事長
董事長和總裁的區別
董事長其實不是一個什麼代表權利的職務,總裁有實際的執行權。董事長代表的股東,總裁要對股東負責。董事長的在法律程序上要高於總裁,但是實際工作中,要看權利細分的規則
董事長的英文是Chairman(准確的說是Chairman of the Board),總裁是President,Chairman這個職務可能是現代公司管理層最早確定的職務之一,因為它是股東利益的最高代表,理論上講是公司管理層所有權力的來源。
President是由Chairman任命,董事會只能由Chairman召集,非例行的股東大會一般也只能由Chairman召集(或者由股東聯名呼籲召集,這要看公司章程)。既然President是由Chairman任命的,理論上講Chairman也可以隨時解除他們的職務;不僅如此,Chairman可以隨時解除任何人的職務,除了董事(Member of the Board)和監事(Member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因為董事和監事不是公司雇員,而是公司的主人和仲裁人。
由此可見,總裁由董事長任命,董事長比總裁大。
事實上,西方的President在大部分時候與中國的總經理是一回事情。總經理可以翻譯成「President」,也可以翻譯成"General Manager",但後者在西方企業中不是一個常見的職位。但中國企業經常同時設立總裁和總經理,如果把總裁翻譯成President,總經理就應該翻譯成CEO。President和CEO在西方企業里經常合二為一(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當中),即我們所說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你稱呼他President或CEO都無所謂;你也可以在禮儀場合稱呼他為President(強調身份和地位),在工作場合稱呼他為CEO(強調執行權和責任)。在少數情況下,董事長、總裁和CEO都是同一個人,我們稱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或「董事長兼總裁」(稱呼「董事長兼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實在是太恐怖了,沒有必要),這種兼職大部分由公司創始人擁有(如比爾•蓋茨),有時候也是因為公司的傳統習慣(如韋爾奇,按照通用電氣的傳統,他同時擔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而且不存在獨立的總裁職務)。
『陸』 聯想美國公司高管名單就想知道高管是哪幾人
新一屆最高管理團隊由8人組成,具體包括: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 楊元慶;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成熟市場集團總裁 Milko Van Dujil;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集團總裁劉軍;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產品集團總裁 Peter Hortensius;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 、CFO黃偉明;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主管人力資源的喬健;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CTO 賀志強;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主管全球供應鏈的Gerry Smith。
希望對你有幫助~
『柒』 聯想集團的管理團隊
董事長兼CEO:楊元慶
聯想集團總裁:Gianfranco Lanci
Lanci領導所有大區、個人電腦業務集團和企業級業務集團,並負責這些業務的端到端業務管理,他同時還將繼續擔任聯想集團首席運營官的職務。Lanci於2012年4月加入聯想集團,在個人電腦業務方面擁有30餘年工作經驗,曾在德州儀器公司和宏碁任領導職務。
個人電腦業務集團和企業級業務集團(PCG & EBG)的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Gerry Smith
Gerry Smith向Lanci匯報;負責兩大核心業務領域的增長及利潤水平的提升,同時,Smith還將負責領導兩大業務的全球運營團隊。
個人電腦業務集團和企業級業務集團的其他領導團隊成員,他們將向Smith匯報。
高級副總裁:
Jay Parker,負責企業級業務集團。
Tom Shell,負責個人電腦業務集團。
賈朝暉,負責個人電腦業務和企業級業務的全球運營。
高級副總裁兼首席信息官:周慶彤
MBG聯席總裁:Aymar de Lencquesaing和陳旭東
『捌』 聯想公司有哪些領導
聯想公司領導如下:管理團隊董事會、監事會成員:董事長:楊元慶;董事:鄧麥村、曾茂朝、盧志強、朱立南、趙令歡;監事:李勤、余政、王津。總裁室成員:總裁:楊元慶;常務副總裁:朱立南;高級副總裁:趙令歡、陳紹鵬、副總裁:陳國棟、寧旻、唐旭東 ;助理總裁:李蓬、鄒博、鄭月明。
『玖』 聯想老總是誰
楊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