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託的具體流程有哪些
信託來項目的工作流程一源般是篩選項目——盡職調查——項目初審——項目終審——項目報備(銀監會備案)——項目募集——項目成立(成功募集資金將信託資金交給融資企業)——項目後續跟蹤與管理——項目歸集或處理(資金回籠)——項目結束。
B. 誰知道一般信託公司一個月內基本上會接多少信託項目 知道的告訴我一下,謝謝!
看來你還是不太了解天朝資本家,企業家。你首先要了解所謂的注冊資金內,其次,動用容注冊資金賠付 ?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再來咱說下信託還有風險時的兌付。可能我的了解也不太對,我就說說哈,每個信信託都有期限,1年 2年最常見。還有就是風控措施。能注冊的信託公司,都不會整太冒險的信託,抵押率也都控制的很好,就如你所說,發生風險,風控措施裡面的會賠償一部分,至於另一部分,知道房地產信託么?東牆補西牆,成立另一個信託項目,募集資金。。。 雖然有點片面,但是真有這些。
還有就是,信託公司如果只是成立項目推動經濟、建設、為客戶理財,那也是不可能的,他們也有不菲的利潤。說的有點亂
信託公司現在非常難注冊。基本固定。活躍發信託產品的,也就三、四十家。信託公司還是不錯的,在美國、日本做的都非常成功。而且確實對國家經濟有好處。防止太多錢存銀行,或者在銀行低效運轉。你所擔心的,應該不會出現。除非出現大面積自然災害,或者國家突然強硬的違反宏觀經濟的調控。這些都微乎其微的。
所以請放心。希望所說的有所幫助
C. 信託在銀監會備案流程
信託投資公司應當按規定製訂本公司的信託業務及其他業務規則,建立、健全本公司的各項業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並報中國人民銀行備案。
信託投資公司應當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對本公司的業務經營活動進行審計和監督。
信託投資公司的內部審計部門應當至少每半年向公司董事會提交內部審計報告,同時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上述報告的副本。
公司年度財務會計報表,應當經具有相應資格的注冊會計師審計。
信託投資公司應當按照規定向中國人民銀行及有關部門報送營業報告書、信託業務及非信託業務的財務會計報表和信託賬戶目錄等有關資料。
(3)信託項目報送擴展閱讀
信託理財產品說明這是由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計劃,銀監會對信託產品的監管要分階段分類別,前期監管一般分為兩種,單一信託計劃多為報備,即信託公司發行信託產品時將信託產品材料向銀監會(銀監局、銀監分局)報備,集合信託計劃多為報批。
即信託公司發行產品時將信託產品材料向銀監會(銀監局、銀監分局)提出審請,待獲得批准後方可發行,面向公眾發行的信託產多數為集合類產品;中後期管理是信託公司定期將信託產品的運行情況向銀監會(銀監局、銀監分局)報告。
「四三二」規定,具體是指地產商必須「項目四證齊全、企業資本金達到30%、開發商二級以上資質」。
當時銀監會還要求進行總量控制,穩中有降,並且對房地產信託業務進行「摸底」,下發《房地產信託業務風險監測表》,重申「事前審批」制度。
銀監會對房地產信託再次發力,下發《關於做好房地產信託業務風險監測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地銀監局逐筆監測3個月以內到期信託項目的預期兌付情況,判斷兌付風險,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做到對房地產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D. 跪求 信託項目成立流程
前期都是項抄目篩選,是否符合受理基本條件。
如果項目來源靠譜,具備基本資料就可以立項了
如果項目只有一個大概,會有第一輪面談,收集資料立項。
立項了會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對關鍵節點提出一些看法,然後就是和融資人溝通一些大體條件,製作交易結構和方案。
條件基本談攏,就是派評估公司過去,評估抵押物。
最後修正方案,過風控。(有的項目要報銀監)
簽署合同,辦一些手續,比如保證手續,抵押手續。同時中後台會製作發行的材料。市場預熱。
正式募集項目
信託計劃成立,
再次確定所有文件,放款。
之後就是劃付利息,和信託到期退出了
E. 什麼是資管項目和信託有什麼區別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資管,即資產管理,就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行為。這個過程可以形成標准化的金融產品,謂之資管產品。
資管項目與信託的區別:
相同點:
1.項目發行方均為金融機構,都屬於投融資平台,可以橫涉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產業市場等多個領域。
2.項目發行前必須報備相關監管單位,資金監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3.發行的項目本質相同通道不同,認購方式相同,項目合同、說明書等類似。
4.目前通過這兩種方式取得的投資收益均無需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不同點:
1.信託公司由銀監會監管,資產管理公司由證監會監管;
2.全國目前有68家信託公司持有銀監會頒發的信託牌照,資產管理公司(均為基金公司旗下子公司,由證監會授予牌照)目前40餘家;
3.信託募集結束,款項交至託管銀行即可成立;資管計劃募集完畢後,需交由證監會驗資,驗資完畢方可成立;
4.未來資產管理計劃份額可通過交易所向其他投資者轉讓;信託份額轉讓需雙方同時去信託公司辦理。
5.100萬-300萬以下的個人投資者,每個信託計劃只有50個,資管計劃可以有200個。
6.資管計劃為市場新興產品,為做好品牌目前收取的通道費用較信託低,因此相對信託產品而言,讓渡給投資者的收益較信託高。
7.信託公司自上世紀80年代既已存在,經過數輪增資目前注冊資本在10億左右。資產管理公司自2012年底至2013年初陸續獲得業務牌照,資產管理公司注冊資金大約在2000萬-5000萬左右。
F. 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向銀監會報備哪些資料
按最新的監管精神,除根據臨時監管通知,需專項報告的項目外,集合信託內計劃發行前容,已經不必向銀監會報備了。但發售完成後,習慣上會向銀監會提報一份總結報告,格式內容相對簡單。
根據臨時監管通知,需專項報告的項目,目前主要是指房地產類業務,必須事先報備,並且得獲得銀監會「無異議」的表示後,才能募集資金。除專項報告外,附件中至少得包括信託合同,和需要簽署的各項法律文件。還得看監管員的要求隨時補充材料。
不過只要依法合規,過程清晰,責任明確,也就是耽誤個把星期而已。
G. 信託業務信息披露需關注哪些
信託產品成立信息披露
集合信託計劃成立後的5個工作日內應當就該集合信託計劃下推介和設立情況向投資人進行披露。主要內容包括集合信託計劃推介情況、信託計劃規模、合同份數和信託財產專戶開立情況等。如有關聯人參與該集合信託計劃的情況,應在披露文件中予以專項說明。
信託產品管理信息披露
信託計劃設立後,信託公司應當妥善保存管理信託計劃的全部資料,保存期自信託計劃結束之日起不得少於15年。受益人有權向信託公司查詢與其信託財產相關的信息,信託公司應在不損害其他受益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准確、及時、完整地提供相關信息,不得拒絕、推諉。
1.定期報告
集合信託計劃設立後,信託公司應當依信託計劃的不同,按季度製作信託資金管理報告、信託資金運用及收益情況表。辦理貸款或投資類集合資金信託業務的信託,應當於每季度結束後20個工作日內向受益人披露投資或貸款單位的資產負債表等有關財務資料。
信託資金管理報告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集合信託計劃的基本情況;信託財產專戶的開立情況;信託資金管理、運用、處分和收益情況;信託經理變更情況;信託資金運用重大變動說明;涉及訴訟或者損害信託計劃財產、受益人利益的情形;信託計劃文件約定的其他內容。
單一信託項目應按照信託文件的約定按時向委託人和受益人披露。
2.臨時信息披露
集合信託計劃發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信託公司應當在獲知有關情況後3個工作日內向受益人披露,並自披露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向受益人書面提出信託公司採取的應對措施:信託財產可能遭受重大損失;信託資金使用方的財務狀況嚴重惡化;信託計劃的擔保方不能繼續提供有效的擔保。
3.信託清算報告
信託終止後,項目責任人應按合同約定時間內做出處理信託事務的清算報告。清算報告內容至少應包括信託項目基本情況、信託資金的募集、運用和管理、信託項目的終止與清算、信託財產的收益和分配、受託人聲明等。
H. 信託的具體流程有哪些
信託項目的工作流程一般是篩選項目——盡職調查——項目初審——項目終版審——項目報備(權銀監會備案)——項目募集——項目成立(成功募集資金將信託資金交給融資企業)——項目後續跟蹤與管理——項目歸集或處理(資金回籠)——項目結束。
希望能採納哦!有問題可以HI我。
I. 信託產品,與信託計劃項目,的區別,是分別指的什麼
一個東西!
J. 信託是如何操作的
信託是一種財產隔離投資或轉移方式,信託起源形成了在歐美法律中特有的一物二權制,但這與我國現行法律有沖突,因此在後來通過的《信託法》中,新建立了「信託財產權」的解釋。在前面強調這點,是因為這是信託與其他投資最大的區別之處。因為在一般購買時,你可能會覺得跟買銀行理財產品是一樣的,但由於上面的原因,信託完全不同於其他任何類型的投資。簡單來說,在你作為委託人設立的信託到期前,信託計劃內的信託財產不是你的個人財產,假如期間你發生負債或破產,信託計劃內的財產不能作為你的財產來進行清算,只要前提你的信託是合法設立的。比較白話的解釋就是信託財產在正常運營期間,其擁有權是信託計劃,不是委託人也不是受託人也不是受益人,因此在不考慮投資失敗的情況下,其財產安全性較高。作為委託人,一般老百姓打算去買信託是很容易的,一般來說100萬起賣,很多銀行都有代銷,當然如果你自己願意也可以直接打電話給信託公司的財富中心去認購。不過集合信託計劃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要看當時這個信託公司具體做了什麼項目。另外一點,購買信託的透明度要比其他的理財產品要高的多在一般情況下,因為信託基本上差不多是目前國內資金出口的最終端了,大部分信託計劃都有明確的目的和具體的項目,你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錢到底是用到什麼地方去了。
以上是從委託人的角度來看,從受託人也就是信託公司的角度來看,信託就是因委託人的信任,將其合法財產或財產權交由信託公司,並以信託公司的名義來進行管理及運營。目前國內信託基本上都是自益信託,信託目的就是為了委託人為自身創造利益。信託計劃大類可分為單一和集合,小類就太多了,根據資金或財產權的不同使用方式可以分出無數種,只要信託公司願意去創意,理論上使用方式是可以不斷創造的。信託公司一般會先進行項目鎖定,即現考察較有潛力項目,進行盡調和交易結構設計,當然還有項目競爭的,好項目大家都想要。設計好信託產品後,一般已經確定了是做單一還是集合,單一顧名思義就是只有一個委託人,一般來說都是其他銀行啊什麼的金融同業機構作為委託人。而集合就是跟私募基金有點類似,每個委託人不得低於100萬,委託人多於或等於2人(也有可能是多個機構,或者自然人和機構混雜)。單一信託較好操作,通過流程後委託人資金到賬,然後信託就開始運行。而集合信託則需要銷售,跟銀行賣理財產品類似,而且目前信託大部分都要委託銀行進行代銷。後續的管理就跟投資基金類似了。信託計劃到期後,受託人將按照信託合同分配信託利益,大部分都是能達到合同預期要求的,當然也會出現中融這次礦產信託的失敗。簡單來說就這些啦,客觀問的題目有點大,想詳細說都可以寫本書了,暫且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