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果園關店,本來便利店停運,生鮮O2O怎麼了
資料顯示,天天果園2009年成立於上海,主營進口水果。天天果園自2011年以後就處於持續融資的狀態。天天果園創始人王偉表示,此次融資募集到的資金將被投入到用戶體驗的持續改善和物流建設上。
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水果垂直電商之一。此前,天天果園打出「門店+前置倉庫」的概念,曾表示要在2015年底前,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五大城市開設100家O2O門店,王偉曾判斷O2O將是生鮮電商的下一個增長點。
但是今年開始生鮮電商連遭變故,美味七七、青年菜君、果實幫先後宣布停業;愛鮮蜂大面積「勸退」員工,京東到家與達達整合後也鬧出變相裁員的風波。在不久前,天天果園傳出了關閉所有線下門店的消息,對此王偉回應稱,這些門店確實做了調整,但並非關閉門店,而是將門店都轉化為倉庫以提高運營效率。
而業內人士認為,天天果園關閉線下店是運營成本遇到了極大的困難,生鮮電商本來就是一份高損耗的生意,產品成本及運輸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各大生鮮電商平台至今未找到盈利點,而大力推廣線下店已經遠遠趕不上融資的速度。
線下門店是重資產投入,成本高難免成為「虧本買賣」,且線下門店難以達到快速配送,服務具有不可控性,所以難怪天天果園調整這一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生鮮電商的盈利狀況並不樂觀。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2018年有望超過15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0%。目前,生鮮食品在我國的電商滲透率不到1%。
2. 生鮮電商死亡名單公布,還能突圍嗎
在經歷了多年的爆發式增長後,2016年我國生鮮電商似乎集體進入寒冬期,業績下滑、增長緩慢……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2017年間,就有14家生鮮電商企業倒閉,如鮮品會、菜管家、美味七七等。
然而,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國內生鮮電商2016年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比2015年的500億元增長了80%,與之相適宜的生鮮電商融資總額亦達到60億元。一半進退兩難,一半前程湛藍,我國生鮮電商的發展到底該何去何從?
日前,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按上線時間順序梳理了2016—2017年度生鮮電商「死亡」名單表:
不難看出,在這份「死亡」名單里,生鮮電商以絕對性趨勢奪得冠軍,成為倒閉大種類……
一位資深生鮮人士算了一筆賬:「現在生鮮電商中,物流加倉儲一般占整體價格的10%;人工成本佔10%;用於市場推廣的用戶補貼佔10%;貨物損耗佔5%到10%。「而生鮮批發的毛利一共才多少?10~20%。這樣的情況能盈利?這就是互聯網人涉足生鮮電商的真實水平。」
3. 為什麼吃個三文魚,還得看阿里和京東的臉色
生鮮電商競爭的局面也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進一步焦灼了起來。
除了物流要求高、成本高,生鮮產品還是非標准品,保質期短,貨架期短,非常挑戰庫存管理。然而要建設出領先的冷鏈基礎設施,流量和資源是同樣重要的。而同時擁有流量和資金的,放眼望去,全國范圍內,僅有天貓和京東而已。
試問未來能否實現「朝發夕食」這一願景?
且看馬雲和劉強東的下次對決。
4. 生鮮電商不斷虧本,為什麼都往裡面鑽
根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三季度生鮮電商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在國內生鮮電商市場中,天貓喵鮮生和京東到家分別占據了市場兩成以上份額,而包括天天果園、中糧我買網、本來生活等一眾垂直類生鮮電商企業占據了另外的半邊市場。據BCG《2016中國生鮮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在未來幾年內,中國生鮮品類線上銷售增長將持續保持迅猛勢頭。從2012年到2016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已從40億元人民幣猛增至95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6000億元規模,而滲透率亦將達到15%-25%。2016年,本來生活、天天果園、美菜、每日優鮮、U食管家等生鮮電商平台紛紛成功融資、融資金額更是達千萬、億元。2017年資本對生鮮電商的熱情還在持續蔓延。縱覽2016年的生鮮電商市場,搶鮮購、美味七七、青年菜君、壹桌網等倒閉,還有多家裁員、被收購和縮減業務的,趨勢可謂越來越明顯。然而業內分析指出,硝煙彌漫的生鮮電商戰場上,盈利的企業終究是少數。有數據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只有1%實現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7%更是巨額虧損。生鮮電商「滲透率低」直接導致生鮮電商的需要化肥更多的營銷成本和運營成本,以便推動用戶愛上「網購生鮮」。生鮮的高頻購買習慣遠未形成:一周買一次(或更多)的用戶佔12.4%,半月買一次的用戶佔11.1%,偶爾購買的用戶占高達65.8%。可見,生鮮的高頻次消費並非通過電商渠道產生,「有需求,無購買」將繼續成為生鮮電商難啃的硬骨頭。
5. 急 急 急 在線求份農村電商 商業計劃書
《2016-2021年中國農村電商市場前瞻預測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第1章: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分析
1.1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動因
1.1.1 始動因素
(1)「帶頭人+獨特優勢」
(2)「帶頭人+潛在需求」
1.1.2 基礎因素
(1)政策支持
(2)交通及物流
(3)網路設施
(4)需求潛力
1.1.3 競爭因素
(1)品牌
(2)標准
(3)關聯產業
1.2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特點
1.2.1 發展速度快
(1)農村網購人數
(2)農村網購規模
1.2.2 覆蓋面越來越廣
(1)從人員上看
(2)從區域上看
(3)從產品上看
1.2.3 社會各界積極投入
(1)電商巨頭
(2)傳統商貿企業
(3)中國郵政
(4)供銷社系統
(5)地方政府
1.3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難題
1.3.1 物流支撐體系欠缺
1.3.2 人才與技術支撐難題
1.3.3 消費觀念和誠信難題
1.3.4 網購售後服務難以滿足
1.4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
1.4.1 政府推動
1.4.2 選擇合適模式
1.4.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4.4 標准化建設
1.4.5 平台建設
第2章:中國農資電商市場深度分析
2.1 傳統農資市場發展痛點
2.1.1 傳統農資流通環節分析
2.1.2 主流農資銷售模式分析
2.1.3 農資行業核心痛點分析
(1)銷售網點亂
(2)產品名目亂
(3)銷售價格亂
(4)市場監管亂
(5)營銷廣告亂
2.2 農資電商核心競爭力
2.2.1 核心競爭力之——低價
(1)傳統農資產品價格畸高的原因
(2)「廠家—農資電商—農戶」銷售模式
2.2.2 核心競爭力之——服務
(1)農技服務
(2)物流服務
(3)售後服務
2.3 農資市場容量及電商化率
2.3.1 種子市場容量及電商化率
2.3.2 化肥市場容量及電商化率
2.3.3 農葯市場容量及電商化率
2.3.4 農機市場容量及電商化率
2.4 農資電商市場競爭格局
2.4.1 綜合電商平台
(1)阿里巴巴
(2)京東集團
2.4.2 老牌農資企業
(1)中國購肥網
(2)買肥網
(3)農信商城
2.4.3 垂直型農資電商平台
(1)雲農場
(2)農一網
2.4.4 服務導向型農資電商
(1)農醫生
(2)益農寶
2.4.5 專注農村市場的電商平台
(1)點豆網
(2)農資哈哈送
(3)好匯購
第3章:中國農產品電商市場深度分析
3.1 我國農產品電商市場現狀
3.1.1 農產品電商交易規模
3.1.2 農產品電商融資情況
3.1.3 農產品電商主要渠道
(1)獨立B2C平台
(2)第三方交易平台
(3)農產品電商應用平台
3.1.4 農產品電商主要模式
(1)農產品電商的B2C模式
(2)「家庭會員宅配」模式
(3)「訂單農業」模式
3.1.5 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分析
3.1.6 跨境農產品電商市場分析
3.2 我國農產品電商物流模式
3.2.1 生鮮農產品電商物流模式
(1)自營物流配送
(2)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3)自營物流消費者自提/自營配送
(4)第三方物流消費者自提/第三方配送
(5)聯盟物流配送
(6)「O-S-O」物流模式
(7)物流一體化模式
(8)第四方物流模式
(9)第五方物流
3.2.2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網路
(1)單個經濟體的冷鏈物流網路
(2)區域內的冷鏈物流網路
(3)跨區域的冷鏈物流網路
3.3 農產品特色電商市場格局分析
3.3.1 阿里系農產品電商
(1)阿里平台農產品銷售額及增速
(2)淘寶網生鮮產品銷售額及增速
3.3.2 京東系農產品電商
(1)農產品銷售額及增速
(2)生鮮產品銷售額及增速
3.3.3 特色大宗商品交易市場
(1)中農網
(2)廣西糖網
(3)全國棉花交易市場
(4)四川白酒交易中心
(5)泌坤大宗農產品現貨電子交易市場
3.3.4 特色農產品網路零售網站
(1)沱沱工社
(2)美味七七
(3)淘常州
(4)甫田網
(5)青年菜君
(6)本來生活網
(7)龍寶溯源商城
(8)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商城
3.4 我國農產品電商發展趨勢
3.4.1 農產品電商規模將會迅速擴大
3.4.2 農產品網上網下渠道融合創新
3.4.3 政府加大農產品電商發展力度
3.4.4 農產品電商帶動農村電商發展
3.4.5 跨境農產品電子商務份額提高
第4章:農村電商物流瓶頸的成因與對策
4.1 農村電商物流發展滯後的原因
4.1.1 基礎設施不足
4.1.2 需求不足且分散
4.1.3 農產品標准化程度低
4.1.4 政府支持力度還不夠
4.1.5 鄉鎮企業信息化程度低
4.1.6 物流公司不重視農村業務
4.2 菜鳥網路農村電商物流布局
4.2.1 菜鳥全國骨幹網路現狀
(1)物流服務商的整合
(2)城市倉儲系統建設
(3)全國送貨入村規劃
(4)全國菜鳥驛站系統
(5)區縣大家電配送入戶
4.2.2 菜鳥快遞業務數據化分析
(1)手寫面單數據化
(2)消費者地址數據化
(3)快遞路由數據化
4.2.3 菜鳥社會化運力整合方案
(1)以省為單位的物流網路
(2)前線縣級運營中心建設
(3)農村合夥人發展計劃
4.2.4 菜鳥網路未來發展規劃
(1)啟動物流方面的上行
(2)菜鳥網路+蘇寧物流
(3)對社會物流公司開放
4.3 京東集團農村電商物流布局
4.3.1 原有的配送體系
(1)配送站點
(2)配送隊伍
4.3.2 京東縣級服務中心
(1)市場定位
(2)服務提供
(3)管理人員
4.3.3 「京東幫」服務店
(1)市場定位
(2)經營業務
(3)服務內容
4.4 蘇寧雲商農村電商物流布局
4.4.1 全覆蓋網路平檯布局
(1)縣級直營店
(2)鄉鎮加盟店
(3)村級代理員
4.4.2 農村電商物流建設
(1)「正向」布局
(2)「逆向」布局
第5章:農村電商主體發展戰略深度解讀
5.1 供銷社農村電商戰略與模式
5.1.1 平台選擇
(1)自建平台
(2)藉助第三方平台
(3)自建平台+藉助第三方平台
5.1.2 業務選擇
(1)只提供平台服務
(2)自己開網店銷售
(3)自營+平台服務
5.1.3 渠道選擇
(1)純線上
(2)線上線下結合
5.1.4 物流選擇
(1)自建物流體系
(2)藉助第三方物流
5.1.5 商品選擇
(1)堅持因地制宜原則
(2)主打地方特色農產品
5.2 中國郵政農村電商戰略規劃
5.2.1 建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
(1)縣級運營中心
(2)鎮級服務中心(可選)
(3)村級服務站
5.2.2 建立農村網路消費服務體系
(1)商品銷售及代買代購
(2)對接第三方電商平台
(3)疊加金融服務等功能
5.2.3 建立農產品網路銷售體系
(1)農超、農批和農消對接
(2)合作並對接第三方電商平台
(3)對接大型蔬菜批發市場或平台
(4)積極發展農民網店
(5)農產品生產標准化體系建設
5.2.4 建立共同配送體系
(1)打造基礎性物流服務平台
(2)採用協同配送+眾包搶單的模式
5.2.5 建立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1)推進支付、投資和融資類普惠金融服務
(2)積極探索供應鏈融資等互聯網金融產品
(3)發揮便民服務站、助農取款點作用
5.3 京東集團農村電商發展戰略
5.3.1 工業品進農村戰略
5.3.2 農村金融戰略
5.3.3 生鮮電商戰略
5.4 阿里巴巴農村電商戰略
5.4.1 投資基礎設施
(1)鄉村服務站
(2)縣級運營中心
(3)鄉村物流
5.4.2 激活農村電子商務生態
(1)大力發展更多農村賣家/賣家
(2)培育縣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商群體
(3)拓展物流/倉儲/代運營服務群體
(4)讓阿里商學院進入縣鄉
5.4.3 創新農村綜合服務
(1)村民代購服務
(2)農產品線上銷售支持體系
(3)農資電商O2O
(4)農村金融
5.4.4 創造農村社會和經濟雙重價值
第6章:農村電商發展模式與案例分析
6.1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分析
6.1.1 自上而下的模式
6.1.2 自下而上的模式
6.1.3 產業分散化模式
6.1.4 產業集群化模式
6.1.5 大平台模式
6.1.6 自建平台模式
6.2 農村電商縣域實踐的成功案例
6.2.1 浙江臨安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2 浙江麗水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3 浙江桐廬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4 河北清河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5 山東博興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6 浙江海寧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7 甘肅成縣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8 吉林通榆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9 陝西武功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10 江蘇沙集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3 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方案
6.3.1 商務信息平台建設
6.3.2 農村電商服務網點建設
6.3.3 農村電商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6.3.4 產品綜合展示中心建設
6.3.5 農產品電子商務標准體系建設
6.3.6 倉儲物流體系建設
第7章:農村電商發展前景與投資規劃
7.1 農村電商消費市場潛力分析
7.1.1 我國農村網民佔比及規模偏小
7.1.2 我國農村居民互聯網普及率提升
7.1.3 各地農民網店及淘寶縣的興起
7.1.4 電商平台農產品銷售額增加
7.1.5 農村網購市場規模的擴大
7.2 農村電商發展帶來的產業機遇
7.2.1 將帶來二三線品牌的新市場
7.2.2 帶來農產品淘品牌的新機遇
7.2.3 將帶來電商服務業的新空間
7.2.4 將帶來電商基礎投資的新藍海
7.3 農村電商創新模式的投資價值
7.3.1 「基地+城市社區」模式
7.3.2 「批發市場+宅配」模式
7.3.3 「放心農資進農家」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