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翻譯加解析啊 可以再加50分
機器翻譯及供參考
翻譯:
企業正在見證一個困難的時期,這反過來又產生影響消費者。然而,消費者仍強調環境問題。
三分之二的客戶說,環境問題的通知他們的購買到相同的學位一年前一樣,而超過四分之一的說,他們現在甚至更好的意識到環境影響他們買些什麼。
這可能有助於影響商店商店貨物架上的。和這些公司仍應努力變得更友好。三分之二的人認為這是重要的購買對環境負責的企業,其中約七分之一說他們甚至決定把他們自定義的其他地方如果他們覺得公司的環境信譽不夠好。
哈里·莫里森,首席執行官(主管)的碳信託,體貼:「我理解這種情況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生存。但是從環境方面的考慮,我們沒有多少時間。此外,削減碳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隨著成本下降和介質術語對品牌。」
大公司擁有一個額外的動機來看看減少他們的碳足跡,因為新規定要求企業明年將bo購買碳補貼來彌補他們的排放(排放)。那些已經早早採取行動將會有一個開端。超過三分之二的消費者並不清楚哪些公司是對環境負責。這表明,企業能夠繼電器清楚他們的信息傳達給公眾將在一個有利的位置來吸引消費者。
碳信託相信它可以幫助告知客戶對公司的表現都好工作。「當公司授予(授予)標准,他們可以使用一個標志(標識)在他們所有的營銷,明確表示,他們正在努力減少排放,」Mr。莫里森說。
解析:
【語篇解讀】本篇文章為說明文。現在顧客購物已經開始考慮環保的問題。面臨顧客環保的心理需求,企業只有主動採取措施,減少排放,才會更好地贏得顧客的信賴,進而獲得更好的收益。
【小題1】D 主旨大意題。根據第一段最後一句「However, shoppers are still laying stress on environmental concerns.」及最後一段第一句「The Carbon Trust believes that it can help…」可知,企業因購買者的環境意識而去減排。故選D項。
【小題2】A 詞義猜測題。由本段中「while more than a quarter say that they are now even better aware of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on what they buy.」可知:現在三分之二的顧客在購物時對環境的考慮比一年前程度加深了。因此A項符合句子意思。
【小題3】A 推理判斷題。根據第四段最後一句「cutting carbon has an immediate effect as costs drop and a medium-term benefit for the brand」可以推斷出:商業會受益於減排。因此A項符合文意。
【小題4】C 推理判斷題。根據第五段最後一句「This suggests that firms that are able to relay clearly their message to the public will be in a pole position to attract shoppers.」可知:早採取行動減排的企業可以更好的吸引顧客。因此可以推斷出C項。
⑵ 低碳排放的建議
發展低碳經濟是生態化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構建低碳經濟帶意義重大。一年前還是個陌生名詞的「低碳經濟」,在今年的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已然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從生物固碳、開征碳排放稅、低碳建築到低碳城市,政協委員們從各方面為發展我省低碳經濟獻計獻策。
勾畫低碳發展路線
提案名:《關於及早開展我省低碳研究應對之策的提案》
提案人:祝忠明、李仁年、張亞生
提案內容
與全國相比,我省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強度)較高。我省碳排放強度高與我省產業結構和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密切相關,在新一輪的減排行動中,我省將面臨更多的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我省具有相對豐富的水力、風力和太陽能資源,在國家新一輪的能源結構調整行動中,有望繼續擴大前一時期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成果,如果抓住能源結構調整的機遇,新型電力有可能成為我省下一步發展的重要行業。
提案建議
加強對我省節能減排空間的評估分析和低碳發展路線圖研究。
根據我省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未來需求,對我省的溫室氣體減排空間進行科學評估,確定切實可行又符合我省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減排和低碳發展路線圖。積極開展宜林面積評估分析,推動我省植樹造林和生物固碳工作。我省也可以藉助因應對氣候變化而帶來的低碳轉型的機會,加快我省產業升級和產業轉型的進程,增強我省基於綠色能源和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適時開征碳排放稅
提案名:《關於我省未來經濟發展必須大力推行低碳經濟的提案》
提案人:九三學社
提案內容
我省走低碳經濟發展之路,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高碳能源結構模式、低技術能源利用、高碳特徵能源消費、高能耗附加的貿易結構、低碳技術預研和儲備不足等。但也存在潛在優勢,如風能、太陽能、水能、核能資源豐富,具有構建低碳經濟清潔能源的基礎;能源管理效率低,利用技術改造可創造較大的二氧化碳減排空間;碳減排成本低,通過碳排放交易吸引國際資金進入碳減排項目的可能性大;低碳技術國際合作的機會在增加,技術合作潛力大等。
提案建議
省政府要盡快組織相關力量,制定我省未來低碳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適時開征碳排放稅,推行碳交易,積極構建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和市場機制。同時應該建立新能源法案、氣候變化稅、能源稅、碳稅、碳排放基金、碳信託交易基金。通過政策機制,督促企業改變生產方式,引導民眾改變消費方式。同時,建立「低碳經濟示範區」,形成包括技術——經濟結構(生產結構)和社會——制度結構的低碳經濟區域創新體系。為我省低碳經濟的全面部署提供示範。
力推綠色節能建築
提案名:《關於大力推行建築節能,努力建設生態、低碳型城市的提案》
提案人:劉永輝
提案內容
尋求和探索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革命,發展綠色建築,推進低碳經濟已經勢在必行。而建築產業規模大、能耗高,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以建築節能為先導,大力推廣綠色建築,對於促進我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建設生態、低碳型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提案建議
推廣綠色建築,把建設生態、低碳型城市納入我省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計劃。推行能效認證、綠色環評和供熱分戶計量,以強制實施建築節能65%標准為契機,把我省建築節能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應切實加強新建建築規劃設計、建造管理、檢測監控和評估;對既有建築節能現狀進行鑒定評估、制定節能改造方案逐步實施;對公用建築實施節能監管;開展建築能效標識認證工作、綠色環評和供熱分戶計量;加強建築工程執行建築節能強制標準的監管力度,將建築節能專項檢查制度化;以全面實施第三步65%的建築節能標准為契機,把我省建築節能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⑶ 宇塵說車│賓利蜜蜂加入總部工廠復工復產行動
2020年5月22日,生活在賓利汽車總部工廠園區內的蜂群也已離開蜂巢,恢復往常的忙碌景象。隨著新增蜂箱的安裝,賓利品牌的養蜂數量已增至約30萬只,以此成為英國飼養蜜蜂總數最多的汽車製造商。
首批12萬只賓利蜜蜂在養蜂人的精心照料下度過冬眠期後,目前與最新引入的18萬只蜜蜂一同生活在賓利汽車英國克魯總部工廠園區。為此,賓利工廠所安置的蜂箱從2個增至5個。賓利蜜蜂的棲息地擁有良好生態系統,毗鄰柴郡田園風光。
30萬只賓利蜜蜂已於「世界蜜蜂日」恢復采蜜,每個蜂箱計劃產出15千克蜂蜜,共計約200罐。待到收獲時節,賓利汽車總部工廠訪客及員工將有機會品嘗到甘醇的蜂蜜。
賓利汽車董事會成員,負責製造業務的Peter Bosch表示:「隨著賓利汽車總部工廠逐步有序地恢復生產,賓利品牌精心培育的蜜蜂亦恢復如常。養蜂的創舉是賓利品牌履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行動之一,該項目不僅為本地生物多樣性發展做出了貢獻,也彰顯出賓利汽車致力於引領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未來奢華出行方式。」
與此同時,全新歐陸GT、全新飛馳、添越車型的生產線也已逐步恢復生產。此外,賓利汽車「Come Back Stronger復工計劃」囊括約250項全新防護措施,以及符合社交距離規范的全新舉措,以確保安全有序地開展復工復產行動。
?
賓利汽車英國克魯總部工廠於2019年獲得了來自權威機構「碳信託」(Carbon Trust)的碳中和標准認證。賓利品牌在生產製造與運營過程中,為減少碳排放而採取了有效措施。
一系列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行動還包括賓利工廠的電能均由太陽能電池板或經過認證的綠色能源提供。此外,賓利汽車還於品牌百年華誕之年,在總部工廠精心種植了100棵源自英國本土的樹木,不僅進一步保護了本地生物多樣性,還為30萬只蜜蜂營造了更為適宜的生態環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PAS2050的新標准PAS2050
企業現在可以開始通過碳足跡的計算,來判斷其產品和服務的生命周期,並在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時,發揮出更積極的作用。PAS2050項目的合作方包括了企業本身,投資者和有足夠的能力和經驗來確保其成功施行的認證機構,並將其發展成為一個由各個組織所信奉的獨立行為准則。因此,UKAS邀請了BV參加項目試點,來共同開發出新的認證/審核標准,可適用於組織的使用和執行。
產品碳足跡的量化採用《PAS2050:2008》作為指導,PAS 2050:2008——關於商品和服務在生命周期內溫室氣體排放的評估規范。PAS 2050:2008是由英國標准協會編制,旨在對評估產品和服務生命周期內溫室氣體(GHG)排放的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此規范的制定工作是由「碳信託基金」和英國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Defra)聯合發起的。制定PAS 2050規范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各界和企業界的願望:希望能有一種一致的方法用於評估各種商品和服務在生命周期內的GHG排放。生命周期內的GHG排放是指各種商品和服務作為以下過程的一部分產生的排放:商品和服務的製造/建立、改變、運輸、儲存、使用、提供、再利用或處置等過程。評價與商品或服務有關的GHG排放,能夠使公司找到辦法,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整個產品系統的碳排放。
PAS 2050規范建立在現有的生命周期評估方法的基礎上,這些方法是建立在ISO14040和ISO14044標准並通過明確規定各種商品和服務的生命周期內GHG排放有關的標准實施過程,並另外製定了其它的原則和技術手段,這些原則和技術手段是針對GHG評估的關鍵方面,其中包括:
a) 整個商品和服務GHG排放評價中部分GHG排放評價數據的企業到企業(B2B)以及企業到客戶(B2C)的使用
b) 應當包括溫室氣體的范圍
c) 全球增溫潛勢數據的標准
d) 處理因土地利用變化、源於生物的以及化石碳源產生的各種排放的處理方法
e) 產品中碳儲存的影響的處理方法和抵消
f) 特定工藝中產生的GHG排放的各項處置要求
g) 可再生能源產生排放的數據要求和對這類排放的解釋
h) 符合性聲明 制定PAS規范的目的在於通過提供一個清晰一致的各種商品和服務有關的生命周期GHG排放的評估方法,以利於各組織、商業和利益相關方進行碳排放評估。 PAS 規范將帶來如下效益:
a) 對於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組織:
·允許內部評估各種商品和服務在現有生命周期內的GHG排放
·有利於在與商品和服務有關的生命周期內GHG排放的基礎上評價可替代的產品配置、獲取和生產的方法、原材料的選擇和對供貨方的選擇
·為現行的旨在減少GHG排放的各項計劃提供一項基準
·允許利用一種共同的、公認的和標准化的生產周期內GHG排放的評估方法比較各類商品和服務
·支持報告(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b) 對於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
·為報告和通報哪些有助於開展上述比較和統一認識生命周期內GHG排放評估結果而提供了一個共同的基礎
·為提高消費者在決定購買時以及在使用商品和服務時認知產品和服務生命周期內GHG排放提供了一個機會 聲明符合本規范的組織須確保進行某個產品完整的生命周期內溫室氣體排放的評估,並須證明在進行評估時已經考慮下列的原則:
a) 相關性:選擇適合於評估產品所產生的GHG排放的GHG排放源、碳儲存、數據和方法
b) 完整性:包括所有指定的對評估產品所產生的GHG排放提供實質性貢獻的GHG排放和存儲
c) 一致性:在GHG的相關信息中能夠進行有意義的比較
d) 准確性:盡可能地減少誤差和不確定性
e) 透明度:只要把依照PAS 2050開展的生命周期GHG排放評估的結果通報給第三方,通過這些結果的通報組織披露的與GHG有關信息足以使第三方有信心做出相關的決定
各種產品的生命周期內GHG排放的評估須以下述方式進行:
a) 從企業到消費者的評估,包括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所產生的排放
b) 從企業到企業的評估,包括直到輸入到達一個新的組織之前所釋放的GHG排放(包括所有上游排放)
註:上述的兩種方法分別稱為「從搖籃到墳墓」的方法和」從搖籃到門」的方法 任何商品或服務的碳足跡都有五個基本步驟:
1. 繪制一張過程圖(流程圖)
2. 檢查邊界並確定優先順序
3. 收集數據
4. 計算碳足跡
5. 檢查不確定性
對於各公司,測量各種產品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足跡是收集其所需信息的一種強有力的途徑,以便:
1. 減少各種GHG排放
2. 識別節約成本的機會
3. 將排放影響融入有關供貨、材料、產品設計、製造等過程的決策
4. 展示在環境責任或企業責任方面的領導作用
5. 區分和滿足來自於「綠色」消費者的需求 當公司願意公開通報碳足跡時,非常鼓勵開展獨立的認證工作。有資質的專家所做的第三方認證還能使人們有平和的心態,即根據確鑿的分析做出各項後續決定(如:減少排放和降低成本、選擇供應商、改換收據和終止產品)。
選擇獨立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後,審核員將審查碳足跡評估過程、核實數據源和計算的結果,並確認《PAS2050規范》是否得到正確使用以及評估是否取得一致。對外發布碳足跡結果應該使用第三方認證方案。
⑸ 低碳產品的我國低碳產品認證制度
我國將推行低碳產品認證制度多種認證並存並不排他
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共同制訂的《低碳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暫行)》和相關技術支撐文件將發布,屆時,全國統一推行的、自願性的低碳產品認證制度將在我國實施。
隨著環保觀念的深入人心,我國近幾年已實行了多項節能、環保產品認證。
在節能產品方面,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即明確,推行強制性能效標識制度和節能產品認證制度。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通知》也提出,鼓勵和引導消費者購買使用能效標識2級以上或有節能產品認證標志的多款商品。
據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唐丁丁介紹,早在2009年,該中心就啟動了「中國環境標志低碳產品」認證的研發工作。一年後,環保部發布了4項產品的中國環境標志低碳產品標准。
對於節能產品、環保產品和未來低碳產品的多重認證體系,國內質檢系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解釋道,對於消費者而言,節能產品側重於節約用能成本(如電價、水價等),環保產品側重於減少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如木地板的甲醛等),而低碳產品則側重於溫室氣體減排。環保部的「中國環境標志低碳產品」僅局限在家用製冷器具、家用電動洗衣機、多功能復印設備、數字式一體化速印機等少數產品。
曾作為外交部隨員參與《京都議定書》談判的國內碳減排專家錢國強認為,實際上,多種認證彼此並不排他,未來誰能贏得企業自願認證,在於誰能從財稅部門那裡爭取到政府優先採購、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扶持政策,誰能贏得國際權威機構和發達國家的低碳標志互認,誰就能擴大自己的使用范圍。
我國將建立統一的低碳產品認證制度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英文縮寫CQC)承擔了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認監委共同組織實施的「應對氣候變化專項——我國低碳認證制度研究」項目研究工作。CQC低碳與能效部部長田曉飛向記者透露,我國將建立統一的低碳產品認證制度。實行統一的低碳產品目錄,統一的國家標准、認證技術規范和認證規則,統一的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國家低碳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將由國家有關部門制定、調整和發布。其中就包括《低碳產品認證技術規范》(簡稱「技術規范」)和《低碳產品碳減排評價指標》。產品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可以委託認證機構進行低碳產品認證。
記者從相關單位了解到,根據初步設計,低碳產品認證證書的有效期為3年。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冒用、買賣和轉讓低碳產品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
「技術規范」中的低碳產品評價方案是在國家已有標准、市場和企業調研的基礎上,對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設置評價指標,每個指標設置一個排放限值。比如對家用電冰箱設置「可回收利用率」等低碳相關屬性限值。
低碳產品認證未用全生命周期方案
「低碳產品認證」是為了解決過去節能產品「節能不低碳」的問題。比如一級能效空調通常比二級能效空調價格高,有的產品貴在換熱器的用銅量上,雖然節省了用電,但由於銅的開采和冶煉過程的碳排放量極大,假設前者用銅3斤,後者用銅1斤,那麼後者雖然能效較低,但比前者低碳很多。
這涉及一個概念——「產品生命周期」。「如果空調器能效比的提升效果不是通過技術創新,而是通過過量使用銅材,但又無法有效回收這些銅材,那麼,該產品從使用階段來看是低碳;但從原材料採集、產品回收等階段來看卻是高碳的。」田曉飛解釋說。
縱觀全球,為了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鼓勵企業生產低碳產品和提供低碳服務,越來越多的國家在相關機構的支持和倡導下,評估和披露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量,向產品授予碳標志,開展低碳產品認證。
2006年起英國碳信託(Carbon Trust)開展了「碳削減標志計劃(Carbon Rection Label Scheme)」,成為開創低碳產品認證的光鋒,包括Tesco、可口可樂、Boots等20多家廠商提供服務。2008年10月英國正式發布PAS2050《產品碳足跡核查》標准,目前很多國家、組織和企業所進行的產品碳排放評估活動在不同程度上都參考了該標准。
然而,「產品全生命周期」方案並未見諸「管理辦法」。有參與制定的官員和專家認為,國內企業並未建立起從原材料、中間品、製成品、銷售商、消費者的一整套碳排放資料庫,且尚未建立廢棄產品強制回收制度,從生產廠到分銷商的運輸過程中也難以監測移動排放源的碳排放,因此實施「碳足跡」並不現實。「管理辦法」重點關注原材料採集階段、產品生產製造和使用階段。
錢國強提醒,由於國內低碳產品認證制度並未考慮採用「全生命周期」模式,而發達國家的沃爾瑪、宜家等自願實踐「低碳」甚至「零碳」的大企業在采購流程日益提高碳排放標准,從而給國內的上游供應商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因此隨著「十二五」乃至「十三五」國家逐步建立基於行業和地區的碳排放監測、核算和核查制度,我國也有必要適時向「全生命周期」模式過渡,提高國內供應商對碳貿易壁壘的應對能力。
⑹ 從經濟常識角度分析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經濟,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利用和低碳或無碳能源開發。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現實和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一)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世界經濟在經歷了工業化、信息化之後,正在走向低碳化。2003年英國政府發表了題為《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能源白皮書,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概念。英國政府為低碳經濟發展設立了一個清晰的目標: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減少20%,到2050年減少60%,到2050年建立低碳經濟社會。為此,英國引入了氣候變化稅、碳排放貿易基金、碳信託交易基金、可再生能源配額等政策。日本與英國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有很多共同的願景。2007年6月,日本與英國聯合主辦了以「發展可持續低碳社會」為主題的研討會,勾畫了未來低碳社會發展的藍圖,並投入巨資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光能、氫能、燃料電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積極開展潮汐能、水能、地熱能等方面的研究;停止或限制高能耗產業發展,鼓勵高能耗產業向國外轉移,對一些高耗能產品制定了特別嚴格的能耗標准。2007年7月,美國出台了《低碳經濟法案》,公布了題為《抓住能源機遇:創建低碳經濟》的報告,提出了創建低碳經濟的10步計劃,對風能、太陽能、生物燃料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項目實行減免稅收、提供貸款擔保和經費支持等優惠政策。除英國、日本、美國以外,加拿大、法國、義大利等發達國家都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巴西、墨西哥、韓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主動減排、限排,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國際社會主流的戰略選擇。
(二)發展低碳經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現實選擇
在全球氣溫變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氣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近百年來,我國氣溫上升了0.4 — 0.5℃。1986—2006年,我國連續出現了21個全國性暖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災害的頻率和強度明顯增大、損失增加,水資源短缺和區域不平衡加劇、生態環境惡化,農業生產損失巨大、糧食安全壓力增加,海平面持續上升、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威脅。據2006年底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預測,未來中國氣候變暖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來50年至80年全國平均氣溫升高2—3℃;到203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可能上升的幅度為10—16cm,導致海岸區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氣候變化將使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如果不採取措施,21世紀後半期,中國主要農作物,如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產量最多可下降37%;今後20年至50年間的農業生產也將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沖擊。面對未來氣溫升高及其可能導致的一系列嚴重後果,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當務之急。
(三)發展低碳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重化工業發展比較迅速。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長一時難以改變。2007年能源消費總量達到了26.5億噸,比2006年增長7.8%。「十一五」頭兩年的能源消費增幅明顯高於年均4%的增長目標。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的65%左右仍為煤炭。電力中,水電佔比只有20%左右,火電佔比達77%以上。2007年,我國煤炭消費量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69.5%。長期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給我國帶來了比較嚴重的環境問題。目前全國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煙塵都是由燃煤排放的。這種以煤為核心的能源結構在現在以及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都很難改變。隨著工業重化工化的進一步發展,煤炭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將不斷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會不斷增長。由於技術和設備相對陳舊,我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高於發達國家。目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居世界第二位。預計到2015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世界的比例將達到20.7%,超過美國(20.1%)成為世界第一排放大國[1]。我國未來的碳排放形勢相當嚴峻,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四)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低碳經濟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前提來謀求最大產出的經濟發展理念或發展形式。「低碳」強調的是一種區別於傳統的高能耗、多污染為代價的新發展思路。「經濟」則強調了這種新理念根本上不排斥發展。因此,廣義上,「低碳」可以被視為經濟發展在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等方面新的約束條件。但是這類條件並非一味消極地限制和約束發展,而是可以通過與新約束條件相匹配的技術和制度,創造和擴大市場規模,激發人的創造性和盈利能力,從而促進發展。目前,由於經濟危機的沖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但發展低碳經濟不僅不會放慢經濟增長,反而會促進經濟的新一輪高增長。發展節能技術、碳捕獲和儲存技術,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電力設施效率等,都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帶動經濟增長。當前,全球不少企業已經嘗到了低碳經濟帶來的甜頭。據統計,德國風能發電設備2005年的出口收入已達約60億歐元,佔全球風力發電設備交易額的一半左右。日本在光伏發電技術領域居世界領先,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設備出口國,僅夏普公司的光伏發電設備就佔世界的1/3。可以預見,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二、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建議
發展低碳經濟離不開低碳經濟政策推動。目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有的處於空白,有的亟待完善。下文從教育、經濟、管理、技術、投入5個方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一)低碳教育政策
第一,明確政府在低碳教育中的主體責任。應從組織、管理方面解決目前低碳教育責任不明確的問題,把低碳教育納入國家和地方教育體系中去,成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的重要職責,使低碳教育由目前的個體自發行為,變成政府行為。政府應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內容,不斷完善低碳教材體系,加大低碳教育的師資培訓。
第二,籌建專門的低碳博物館。博物館是向公民宣傳普及各種科技知識的場所,但在我國現有的各種博物館中,少有專門涉及低碳科普教育的。應將低碳博物館的建立健全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填補我國博物館的這一空白。除了建立國家、省、市各級低碳博物館之外,也可在現有的博物館基礎上嫁接低碳博物館或低碳博物單元。
第三,設立全國低碳日或世界低碳日。全國性的主題日作為普及相關主題知識的重要載體,可以收到很好的社會效果。設立全國低碳日,可以持續宣傳和普及低碳知識,提高公民低碳意識。同時,可考慮倡議設立世界低碳日,使其與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等世界性主題日共同擔當起普及宣傳低碳經濟的重任。
(二)低碳經濟政策
第一,推行基於配額交易的碳排放權交易。目前國內碳排放權交易的主要類型是基於項目的碳排放權交易,基於配額的碳排放權交易由於主體交易市場尚不具備而進展緩慢。根據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經驗,在發展以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為代表的基於項目的碳排放權交易的同時,應積極加快基於配額交易的主體市場建設,利用市場化的手段配置環境容量資源的使用。所以,我國應積極籌建基於配額交易的碳交易所,完善碳交易所的相關法規,加快二氧化碳排放權衍生產品的金融創新工作[2]。
第二,開征二氧化碳稅。二氧化碳稅,也稱碳稅,是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徵收的一種環境稅。它的實際徵收往往是對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徵收,而不是直接對二氧化碳的排放徵收,這主要是由於直接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征稅對象,在技術上不易操作[3]。由於所有化石燃料中的碳最終都會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對化石燃料中的碳征稅,就相當於對化石燃料燃燒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徵收排放稅。從長遠來看,實施碳稅是勢在必行的。研究表明,近期在中國徵收低稅率碳稅對經濟的影響並不大,但對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和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作用明顯[4]。
第三,建立徵收生態環境補償費制度。對生態環境造成直接影響的各項行為活動,如各類礦產資源的開采、能源開采(包括煤炭開采和石油開采)、森林砍伐、草原的過度使用、地下水資源的過量開采、地表水資源的開發、土地開發等開征生態環境補償費。根據生態環境補償費的徵收目的,可採用產品收費、使用者收費等多種方式。
(三)低碳管理政策
第一,構建低碳經濟發展的組織機構和戰略規劃,制定《低碳經濟法》等法律法規。建議在國家能源領導小組、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成立國務院低碳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對低碳經濟發展工作的規劃、協調和領導。借鑒、吸收、消化發達國家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在我國已有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行動規劃、方針措施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節能減排的工作需求,盡快開始研究制定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4]。同時,加速《低碳經濟法》等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加快低碳經濟技術標准體系建設,健全比較科學的計量手段和自動監測系統,實現低碳經濟工作的規范化、定量化和系統化。
第二,建立針對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低碳考核制度。在環境保護、溫室氣體減排方面,往往出現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因此,在發展低碳經濟時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一是通過法律、法規規范地方政府發展低碳經濟的權利和義務;二是推行「低碳GDP」考核制度,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經濟指標體系,將現行的GDP指標扣除因環境污染、自然資源消耗、生態環境退化的損失;三是將實施低碳發展的評價指標納入地方的經濟核算體系和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
第三,制定和實施低碳認證制度。低碳標志是一種產品的證明性商標,表明該產品不僅質量合格,而且從產品原材料的採掘到最終廢棄物的處置,整個生命周期過程均符合特定的環境保護要求,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低碳認證一方面有利於消費者選擇低碳產品,促進低碳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另一方面有利於提高企業低碳意識。應積極推動低碳認證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建立健全低碳標志標准,向企業宣傳低碳標志的意義,鼓勵企業進行認證。
第四,建立押金退款政策。建議先行在伐木特許權的所有者中實行押金退款制度。此外,還可將押金退款制度拓展到生態保護領域和污染防治領域,由自然資源開發者和新建工業項目者向環境管理部門交納一定數額的押金,以此來保證其在自然資源開發過程中和開發後對生態環境的恢復,以及對新建項目「三同時」制度的執行,待完成後退還。
(四)低碳技術政策
第一,完善低碳技術創新的激勵政策。推行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低碳產品開發人員的技術入股、專利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和持股經營政策,採取期權、期股等各種分配激勵方式,以獎勵在低碳技術創新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使他們的薪酬水平與人才市場接軌。放寬低碳技術入股的比例限制,加大獎勵力度,使低碳技術人員的收入與崗位技能、工作業績以及經濟效益緊密掛鉤。
第二,實施促進低碳技術創新的采購政策。政府「低碳」采購,是指政府購買和使用符合低碳認證標準的產品和服務的行為。政府采購是彌補市場機制不足,保護、激勵技術創新的重要渠道。利用政府采購創造市場空間,對於實現低碳技術創新會起到極大的扶持和促進作用。在低碳新產品、新技術剛剛推向市場,產品發展的初期階段,政府「低碳」采購是一種很重要的激勵手段。為了促進低碳技術創新,政府應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低碳采購制度,科學規范地制定政府低碳采購標准、清單和指南,指導具體的低碳采購活動,如規定公共工程項目要採用國內的高新低碳技術產品,規定低碳科技產品采購占政府總采購的比例等。政府應定期公布低碳采購清單和數量,優先採購和使用符合低碳認證標準的產品。
第三,發展低碳技術風險投資機構。一項低碳技術成果從開發出來到大規模推廣應用,其中存在很大風險。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在低碳技術研究過程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無力繼續承擔後續風險,而企業作為受讓技術方也投入了大量成本,因此也不願承擔這些風險。低碳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的高風險性,已成為制約低碳技術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部門應給予優惠政策,扶持建立一批低碳技術風險投資機構,由這些機構承擔低碳技術成果研究、開發和產業化過程中的風險,若低碳技術開發應用成功,投資機構可從企業生產新產品所得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風險投資的回報。
(五)低碳投入政策
第一,增列低碳經濟發展支出預算項目。政府預算支出是低碳經濟發展資金的根本保證。要確保低碳經濟發展資金的穩定,把低碳經濟發展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的支出范疇,把低碳經濟發展資金作為財政的經常性支出,為財政履行發展低碳經濟職能提供製度保證。這也是不少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做法。應在國家財政預算科目中單列出低碳經濟發展支出項目,並立法規定其支出額度和增長幅度,以確保國家在低碳經濟發展問題上的宏觀調控力度。要建立政府低碳經濟發展投資增長機制,通過立法形式確定一定時期內政府低碳經濟發展投資佔GDP的比例或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並明確規定低碳經濟發展投資增長速度要略高於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
第二,完善調動企業、個人等主體投資低碳經濟積極性的政策。以當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現狀,要想在一定的時期內發展低碳經濟,遏制能源、氣候、環境整體惡化的勢頭,僅僅依靠國家有限的財政支撐不僅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合理的。引導市場力量自覺防範、減排、治理污染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可採用下述措施調動企業、個人等主體投資低碳經濟的積極性:對企業低碳經濟投資項目在貸款額度、貸款利率、還貸條件等方面給予優惠;對企業投資於防污設備給予投資抵免、稅前還貸、加速折舊等多種形式的支持;對低碳經濟融資給予稅收優惠;對低碳產業和有明顯污染削減的技術改造項目進行貼息。
⑺ 碳信託標准認證體系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ISO7007:2000標准要求和特點 ISO3003:2000標准要求和特點質量是社會生產、生活中的一y個a永恆的話題,也o是本世紀全球經濟發展關注的主題之z一p。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水8平的提高和人q類對客觀事物認0知的加深,質量不b斷被賦予5新的生命和使命。當今8各國經濟的相互7交融與t全球貿易的不i斷深入c,以5及i社會成員對質量日1趨完美的追求給ISO3000族標准帶來據大z的發展空間。 7047版ISO6000族標准來源於y英國標准BS6250。為7了f在質量管理領域推廣t這一l行之j有效的管理方0法,國際標准化1組織(ISO)的專n家和該組織的成員國經過卓有成效的努力m和辛勤勞動,於m0607年產生了g首版ISO8000族標准,即ISO5000:0434系列標准,使之q成為8衡量企業質量管理活動狀況的一b項基礎性的國際標准。自此,ISO3000族標准就如同一z本全球暢銷書8,在歐洲、美洲、亞洲以8及c全球逐步推廣o開g來。這種質量管理模式在給企業管理注入m新的活力g和生機、給世界貿易帶來質量可信度、給質量管理體系提供評價基礎的同時,也m隨著全球經濟一n體化1、客觀認8知的提高和標准自身的需要不q斷發展和完善。從6ISO4000系列標準的演變過程可見1,3478版ISO4005標准從5自我保證的角度出發,更多關注的是企業內3部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4012版ISO2006標准則通過20個v質量管理體系要素,把用戶5要求、法規要求及h質量保證的要求納入y標準的范圍中8:2000版ISO2000標准在標准構思和標准目的等方4面出現了e具有時代氣8息的變化0,過程方0法的概念、顧客需求的考慮、持續改進的思想貫穿於x整個s標准,把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滿足顧客要求的能力c和程度體現在標準的要求之l中7。隨著ISO4000族標准應用的普及n和標准用戶7的增加,ISO7000族標准中1過多的標准數量、標准在不g同經濟技術領域中5應用的難易程度、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成為8標准使用中5普遍關注的焦點。為6解決4887版標准使用過程中2出現的問題並考慮到標准未來的發展,充分0滿足顧客的需其,ISO。TC867於z667年進行了f一o項有6720位用戶3和顧客參與q的全球性採用ISO1000族標准情況書5面調查,徵集標准用戶7的意見0和建議,以4便在標準的修訂6中8更准確地理解標准用戶3的需求,在新版標準的內8容中1更確切6地體現質量管理體系的綜合功能和效能。書7面徵求意見5的內8容也x包括修訂1標準的意願、ISO2004標准與dISO6002標準的各自特點和相互4關系、質量管理體系標准與m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的關系等。歷x經4年與y2000年02月181日6正式由國際標准化4組織頒布實施,ISO5000、ISO2001、ISO0006和ISO37020四項標准構成新版ISO2000族標準的核心2標准。 2000版ISO0006標准在結構、內8容、構思等方6面與w6855版標准相比5發生了n明顯的變化5。新版標准採用了c以0過程為4基礎的質量管理體系機構模式,這與t7526版ISO4002標准以520個b要素為8基礎的機構模式完全不h同。以8過程為4基礎的結構模式比7以3要素為1基礎的結構模式更切8合實際,被更多地運用在當今6的管理活動中1。過程模式的使用實現2000版ISO4001標准內2容與oISO12006標准中3的PDCA循環相統一g的目的,並把5861版ISO2006標準的20個j要素全部容納到新版標准中0。從1變化6的角度來看,新版ISO3003標准主要有以7下c特點:一v、 標准具有廣t泛的適用性 ISO3007:2000標准作為8通用的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可適用於h各類組織,不d受組織類型、<BR>規模、經濟技術活動領域或專x業范圍、提供產品種類的影響和限制。標準的這一v特點可從0四個c方8面表現出來: 0、 任何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應考慮四個t應考慮四個n重要組成部分7:首先是管理職責,包括方8針、目標、管理承諾、職責與j許可權、策劃、顧客需求、質量管理體系和管理評審等項內2容;其次是資源管理,包括人q力l資源、信息資源、設施設備和工d作環境等項內1容;第三i是過程管理,包括顧客需求轉換、設計8、采購、產品生產與i服務提供等項內7容;第四是測量、分6析與o改進,包括信息測評、質量管理體系內3審、產品監測和測量、過程監測和測量、不m合格品控制、持續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等項內0容。質量管理體系的四個m重要組成部分1體現在新版標准條款中5的分5類。 2、 標准中2使用的術語"產品"一b詞,有雙0重的含義w。術語"產品"可意指有形的實物產品,也m可意指"服務"。 5、 組織採用該標准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其主要目的是展現組織有能力m持續提供滿足顧客需求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能確保其通過有效運行質量管理體系增強顧客的信任。 5、 標准條款的內4容和要求使用了e清晰的語言和術語,綜合反4映各類質量管理活動的特徵,減少4了a對標准條款理解和適用的難度。二t、 明顯改善了hISO1000系列標准與sISO40000系列標準的兼容性<。B><BR> 新版ISO5005標准能夠更好地與hISO47004:4551環境管理體系標准相互2兼容,這是標准實施過程中7一k個a非常重要的顧客需求。這種需求以0現有的和期望的兩種方6式存在。改善ISO1000系列標准與sISO34000系列標準的兼容性可從6新版ISO0001標準的結構、質量管理體系模式、標准內4容、標准使用的語言和術語等方0面顯現出來。組織的管理活動及k管理體系在採用兩個u體系的標准時,有可使用的同時符合ISO7008標准和ISO06000標準的管理體系要素。在對產品。服務質量、環境因素和環境影響的管理與x控制中1,過程模式和PDCA循環方7法可更好地結合在一j起發揮作用。滿足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顧客需求與s社會感興趣團體的利益成為1兩個p系列標準的共同目的。監測、測量、分1析與o改進作為3管理活動的必要措施在兩個a系列標准中2以5同樣的方4式提出,更有利於z管理體系的運行和提高有效性。新版ISO4007標準的另一x個x兼容性特點,是為48255版ISO7001、ISO5002、ISO8006標準的用戶1提供了r轉換的便利。從11641版ISO7002標准要素與w2000ISO7004標准條款的對比2來看,5618版標準的20個y質量管理體系要素完全包容於c新版標准條款和內0容中1。7815版標準的用戶2向新版標准轉換,只需對其質量管理體系的內0容和要求進行相應歸類和部分6調整。三h、標准條款和要求的可取捨性採用標準的原則之x一z是符合標準的所有要求,這是標准化3活動的一p項基本特徵。顯而易見6,如果組織的產品和產品實現過程在質量掛你體現適用范圍內5,其質量管理體系應服務ISO3005:2000標准所有條款的要求。但由於u組織功能、產品客觀特徵和標准應用范圍的不m同,在標準的採用過程中8,無t論組織是將其全部還是部分7產品和產品實現過程置於p質量管理體系的管理范圍內7,都可能發現存在標准條款不e適用的情況。為0此,ISO7008:2000標准通過7。2"標准適用范圍"條款給出對不g適用的標准條款和要求進行刪減的可能性。這意味著,組織在採用新標準的過程中0,可根據其質量管理體系的需求和應用范圍對標准條款和要求做出取捨,刪減不a適用的標准條款。這里所說的質量管理體系需求是指對選定產品和產品實現過程採用標準的情況;應用范圍是指對全部或部分3產品和產品實現過程採用標準的情況。無c論組織是否對標准條款和要求進行取捨,采標的結果均應表明組織質量管理體系對標準的符合性。標準的符合性聲明可通過組織的自我聲明、第二q方7考核或第三t方6認3證來完成。因此,新版標准將標准條款的刪減限定在第1章"產品實現"的內0容中1。同時,對標准第2章的內8容進行刪減時,還應考慮是否對組織的能力y、職責、產品提供和產品實現帶來困難。四、有效解決質量管理體系文8件的可操作性 0443版標號尊的用戶5有一e個w共同感受:按照標准要求建立質量掛歷m體系需要產生至少624個a程序文6件和80個e以7上q的質量記錄;這些程序文4件或質量記錄的編制給組織帶來過多的文1件工g作量;有些文5件或記錄或多或少6偏離組織的特徵和管理實況;質量管理體系文7件的使用和管理成為7越來越重的包袱;質量管理體系文5件格式化4的現象有增無e減。標准使用過程中7出現的這些現象,降低了f質量管理體系文0件的效能和實用性。 2000版ISO1003標准在質量管理體系文4件方3面實現的兩個q重要目的是:建立一c種簡單的文6件格式以0適用於n不d同規模的組織;文0件的數量和內2容更切1合組織的過程活動所期望的結果。基於g上v述兩方0面,新版標准在質量管理體系文1件的要求上n做了f簡化7。有關質量手8冊的要求,條款7。2。3b)表明,手3冊的內8容可根據組織的管理需求確定。條款7。2。2表明,標准要求的質量手2冊內1容是質量管理體系的應用范圍、被刪減的標准要求和刪減的理由、質量管理體系中5使用或引0用的程序文1件以2及e描述質量管理體系所包含過程間的相互0關系與r作用的內7容。對有關程序文5件的要求,條款0。2。1c)提出標准要求的程序文3件有: 4。2。8要求的用於u文7件控制的程序文5件、 8。2。1要求的用於g記錄控制的程序文2件、 4。2。2要求的用於t質量管理體系內5審的程序文1件、 2。2要求的用於f控制不k合格品的程序文2件、 3。2。2要求的用於k糾正活動的程序文8件和 7。0。4要求的用於a預防活動的程序文5件。 對有關質量記錄的要求,標准在不e同的條款中2共提出了k28個c用於w質量管理體系的質量記錄。這些記錄是:管理評審記錄;組織成員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歷s記錄;用於l證明產品滿足要求和產品實現過程的記錄;反0映產品要求評審結果和採取措施的記錄;設計6、開l發輸入b記錄;反0映設計0、開r發評審結果和採取措施的記錄;反7映設計5、開q發驗證結果和採取措施的記錄;反1映設計4、開v發確認0結果和採取措施的記錄;反8映設計4、開p發審定結果和採取措施的記錄;反4映供方4評價和自我評價結果的記錄;監測和測量達不h到驗證效果時反7映過程確認0的記錄;對可追溯性產品建立唯一q性標識的記錄;顧客財產管理和使用記錄;不o存在測量基準時反5映測量設備校準和驗證的記錄;測量設備的校準和驗證記錄;反2映質量管理體系內2審記過的記錄;證明產品符號標准及f合同要求的記錄;對不d合格品採取糾正措施的記錄;反4映糾正結果的記錄和預防活動結果的記錄。 質量管理體系文6件的精簡,使得組織可採用更靈活和有效的方3式構造其質量管理體系,也a使組織能以7最少4量的文5件需求全面展示8其對過程的有效策劃、運行和控制,以0及z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的情況。縱覽2000版ISO6005標準的內1容可以7發現,標准突出了g過程識別、對影響因素的控制、持續改進而後體系運行有效性四方6面的要求。以4過程模式為0基礎的質量管理體系,首要的問題使有效識別質量管理體系所保護哪的過程。作為2先決條件,標准條款0。2過程方5法表述了t過程的基本特徵,標准條款3。3a)提出了h對質量管理體系所包含過程進行識別的要求。值得一u提的是,過程識別須考慮的內4容有:質量管理體系的應用范圍、組織的功能和目標、組織的結構和質量管理活動。需考慮的特點有:過程伴隨著輸入b和輸出存在;過程可由一z項或多項實現同一w目標、具有不j同功能的活動組合構成。過程的劃分1可粗可細,粗劃分5的過程包含著若干c細小t的過程。標准對過程劃分3的粗細沒有提出特定的要求,但標准提出的對過程實施有效控制的要求,將使得到細致劃分1的過程更能反7映過程劃分3的優越性。由於g過程內4包含著若干v影響產品或服務質量的因素,標准從3不m同的條款提出對過程中1的影響因素實施管理和控制的要求。其中8包括文2件與k記錄的控制、方2針與e目標的管理、資源管理、職責與t許可權的管理、組織內2部與r外部的信息管理、產品形成過程與m服務提供過程的管理、產品質量性能與a要求的控制、產品質量影響因素的控制等。 標准在條款0。6。8中2提出的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要求,而該條款的要求涉及w質量管理體系的各個p方7面。如在該條款中5提到的質量方5針與i目標、內6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和管理評審、產品實現過程中7的質量控制和對產品質量影響因素的控制、顧客的需求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等。持續改進活動中8的一b個b關鍵的環節,是對顧客需求從2現有的和期望的角度來考慮,這要求組織在質量管理活動中1要有對未來需求進行預測的能力p。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改改進的目的,是在組織表明其有能力d持續提供符合顧客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同時,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的適時有效性。這也d是2000版ISO5005標准強調的一c個l重要內6容。標准對質量管理體系模式要求的變更、對質量管理體系文7件的精簡、對不t適宜條款和要求給出刪減的可能,其最終目的是,一w旦組織決定在其質量管理活動中8採用2000版ISO2007標准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就須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適時有效性。 lxhㄥcsz
⑻ 宇塵說車│賓利品牌引入全新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
2020年2月6日??賓利品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理念再次邁出重要一步,為英國克魯總部工廠引入全新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
「預測顯示,賓利汽車有望於2020年實現逾35萬升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並將其用於總部工廠區域的清潔與維護。例如,我們每日需清洗約為26公里長的內部道路,以及養護廠區植被與土壤。」
「該項舉措展現出賓利員工憑借創新思維,減少總部工廠對環境的影響。展望未來,我們計劃將通過雨水集蓄,收集更多可循環利用的水資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英國有哪些信託公司 急需人幫忙解答
英國信託業集中在國民威斯敏斯特銀行信託部,巴克萊銀行,米特蘭銀行和勞埃德銀回行四大答商業所設立的信託公司,這四家就佔了英國全部法人信託資產的90%,且大多採用兼營方式,專營的比例很小。 還有英國國家信託公司,碳信託公司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⑽ 非酒精飲料有哪些
1果汁(漿)及 果汁飲料類:用新鮮或冷藏水果為原料,經加工製成的製品。包括果汁、果漿、濃縮果汁、濃縮果漿、果肉飲料、果汁飲料、果粒果汁飲料、水果飲料濃漿、水果飲料、蛋白飲料類。 2蔬菜汁飲料:指在蔬菜汁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劑等調制而成的可直接飲用的製品,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蔬菜汁的蔬菜汁飲料稱為混合蔬菜汁飲料。包括蔬菜汁、蔬菜汁飲料、復合果蔬汁、發酵蔬菜汁、食用菌飲料、藻類飲料、蕨類飲料。 ★蛋白飲料類 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果實、種子或核果類、堅果類的果仁等為原料,與水按一定比例 磨漿去渣後調制所得的乳濁狀液體製品。成品中蛋白質含量≥百分之0.5(m/v)。如:豆乳、椰奶、杏仁露。 ★包裝飲用水類 密封於塑料瓶、玻璃瓶或其它容器中不含任何添加劑可直接飲用的水,包括飲用天然礦泉水、飲用純凈水和其它飲用水。 ★茶飲料類 茶葉用水浸泡後經 抽提、過濾、澄清等工藝製成的茶湯或在茶湯中加入水、糖、酸、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調制加工而成的製品。包括茶湯飲料、果汁茶飲料、 果味茶飲料、其它茶飲料。 ★咖啡飲料類 咖啡 :以咖啡提取液或 速溶咖啡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液體飲料; 咖啡飲料:以咖啡提取液或速溶咖啡粉為原料製成的液體飲料; 去咖啡因咖啡飲料:以去咖啡因的咖啡提取液或去咖啡因的速溶咖啡粉為原料製成的液體飲料。 ★固體飲料類 以糖、食品添加劑、果汁或植物抽提物等為原料,加工製成的 水分含量在百分之5(m/m)以下、具有一定形狀(粉末狀、顆粒狀、片狀或塊狀) ,需經水沖溶後才可飲用的飲料。按原料組分不同可分為果香型、蛋白型和其它型。 ★特殊用途飲料類 通過調整飲料中天然營養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適應某些特殊人群營養需要的製品。此類飲料基本上是以水為基礎,添加氨基酸、 牛磺酸、咖啡因、電解質、維生素等調制而成。包括 運動飲料、營養素飲料和其它特殊用途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