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聯通屬於藍籌股,每股才9元多一點,以前更低,它的價值是不是被低估了呢
看是不是低估,不能看股價,而是看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
聯通是因為盤回子太大,股本答212億,流通股93.8億。所以才導致股價很低。如果聯通股本只有21.2億,流通股9.38億 那他每股的價格也就是要90多元了。
補充:再融資就相當於再發一次新股,這樣就會給市場抽資。沒有資金推動的市場是漲不起來的
中國股市散戶投資者現在唯一能保全自己的措施只有一個:徹底遠離股市!因為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國家已經擬定於近期在香港市場上市,內地投資者將不能參與交易。這一政策使香港市場的境外機構可能利用該基金作為套利工具,而對內地所有投資者客觀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內投資者的風險。假如境外機構對在港上市的中資H股、紅籌股和300ETF進行聯手控制,很可能使內地市場出現單邊暴漲或暴跌,也可能會為國際對沖基金間接控制內地資本市場提供工具。內地證券市場操縱權旁落的後果及風險將不可估量。近期中國股市大盤暴跌多少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這一政策的恐懼和不安。
此外,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繼銀行系QDII產品對外投資額度快速放寬至215億美元後,保險公司的QDII投資細則即將出台,初步預計額度不會少於銀行和基金公司。在如今人心恐慌,熊市思維逐漸抬頭的情況下,這一消息無疑會把利空作用放大。加上超級擴容密集出台、印花稅提高、公布清查違規入市銀行資金、打擊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等一套套緊縮打壓政策,它們傳遞出的強烈政策調控語言就是,中國證券市場不能再漲了,所有人的唯一選擇就是徹底退出這個風險已經高企的市場。 據統計,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潤3892億元(對應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億計算,印花稅按0.3%計算,(一年按240天計算)印花稅合計4320億,券商傭金按照0.2%(法定是0.3%)計算,合計2880億元,二者合計7200億,幾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880億元,券商傭金1920億,二者合計4800億元,仍然超過2006年上市公司利潤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160億元,券商傭金1440億,二者合計3600億元,就達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 文章說,由於股市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總和不足以彌補印花稅和券商的傭金,那麼這個股市,就連"零和游戲"的底線都夠不著,應該是"負和游戲"。在"負和游戲"中理論上是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潤,只能通過吹泡沫、爾虞我詐、坑害中小投資者的方式來實現"泡沫利潤"。 目前中國內地投資者證券帳戶內的保證金總額不過1萬億,也就是說,不用兩年就全部收繳到國庫了。所有參與者都是來無償送錢的。這就象街邊撞球場子,兩個參與撞球游戲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最終贏利的,一定是擺撞球的攤主。兩個人手中的銀子都必將落入攤主的口袋。這哪裡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市場? 管理當局人為控制股市,在儲蓄存款沒有出來時,扇動大家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有通過證券市場才能充分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而現在真的出來一部分了,又擔心所謂股市泡沫問題,要閉門放狗咬人,讓散戶投資者去買單,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資去承受管理層製造的泡沫。 文章斷言,中國證券管理當局的短視,必將毀滅整個資本市場。管理當局無能,也許還是造成股市發展十幾年還在3000為中軸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其實從來就沒有與股市同步過。 附原文:反彈逃命後將迎來更恐怖的下跌 一、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國家已經擬定於近期在香港市場上市。內地投資者將不能參與交易.
二、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繼銀行系QDII產品對外投資額度快速放寬至215億美元後,保險公司的QDII投資細則最快將於本月中旬出台,初步預計額度不會少於銀行和基金公司。 現在我總算找到了大盤繼續暴跌的真正原因了。很多普通投資者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些政策傳遞出的指向性意義,對內地證券市場的中長期發展所帶來的重大負面作用。下面我先就第一條消息進行分析和解讀。 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應該是反映內地滬深市場交易水平的一個標尺。管理層對於不開放境內投資者進場交易的原因解釋是:由於目前滬深證券市場是兩個完全分開獨立的交易市場,資金結算存在障礙,而且,目前香港市場實行T+0交易制度能夠更好地與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相配套。 有分析人士評論,這一政策對內地所有投資者客觀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內投資者風險,因為,香港市場的境外機構完全可能利用該基金作為套利工具,而讓境內投資者處於束手無策地步。假如,境外機構對在港上市的中資H股、紅籌股和300ETF進行聯手控制,將很可能造成內地市場出現單邊暴漲或暴跌,也可能會為國際對沖基金間接控制內地資本市場提供工具。內地證券市場操縱權旁落的後果及風險將不可估量。大盤暴跌多少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這一政策的恐懼和不安。 第二條消息是,保險系QDII細則將於中旬左右出台。如果處於牛市行情中,市場對這種政策可能敏感度低些,畢竟市場資金充沛人氣旺盛,而現在人心恐慌,熊市思維逐漸抬頭情況下出台這一消息會把利空作用放大。繼前次公布15500億特別國債發行事件央行負責人出面澄清後,市場反映似乎有緩和跡象,超級擴容密集出台、印花稅提高、公布清查違規入市銀行資金、打擊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等一套套緊縮打壓政策,它傳遞出的強烈的政策調控語言就是,內場證券市場不能再漲了,而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沒有做空工具套利保值,那麼,所有人只能有唯一選擇,就是徹底退出這個風險已經高企的市場。而近期香港股市疊創歷史新高正是受到內地一系列利好政策傾斜的鼓舞。 雖然有人出來澄清特別國債不會對內地股市造成沖擊,屬於正常經濟手段。但是,一個國家資本市場互通互連的,絕對不是割裂的兩個國度,說沒有影響顯然難以說服所有人。大家想想,即使特別國債不向普通投資者和企業發行,但向銀行發行,由於其利息水平高於儲蓄,銀行肯定會積極認購。該額度相當於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率5%,而不是此前多次調整的0.5%,會不構成股市資金變相抽離?銀行接受儲蓄存款再放貸款,如果可放貸額度減少必然減少企業貸款比例,上市公司融資門檻提高,周轉困難,業務必然受到沖擊,對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構成巨大打擊,另外,雖然清查銀行進入股市的資金已有公布,但還有多少是沒有查出的呢?查出部分或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到底參與市場的違規銀行資金有多少,可能永遠是個謎。一系列釜底抽薪做法對股市會沒有影響?
對於推出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推託說由於內地兩市不能結算而只能供香港市場交易更是滑稽。資本市場改革和完善,本就是管理層的第一要務,新的金融產品推出,國內資本市場沒有條件,你管理層應該進行完善,創造交易環境和條件呀。難道就任由話語權旁落?把刀柄交給別人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一政策不能不令人聯想到蔣介石抗戰中:「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為了防止股市高企可能對銀行(著名經濟學家劉紀鵬稱之為大兒子)造成沖擊,不顧一切出台政策打壓股市(劉紀鵬稱之為小兒子)?前面出台提高印花稅的政策再次將管理層的短視行為暴露無疑,試問,出台如此重大政策,有沒有經過精確測算,有沒有經過廣泛徵求經濟學家的意見?有沒有經過合法的聽證和征詢?以至急不可耐做半夜雞叫?中國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才能擺脫「三拍」怪圈:一拍腦袋,就這么定,二拍胸脯,我負責;三拍大腿,又交學費了? 據統計,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潤3892億元(對應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億計算,印花稅按0.3%計算,(一年按240天計算)印花稅合計4320億,券商傭金按照0.2%(法定是0.3%)計算,合計2880億元,二者合計7200億,幾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880億元,券商傭金1920億,二者合計4800億元,仍然超過2006年上市公司利潤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160億元,券商傭金1440億,二者合計3600億元,就達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 從這些鮮明的數據不難看出,在"三公"原則下進行市場化博弈,這一基本的市場化條件似乎還離我們很遠。由於股市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而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總和不足以彌補印花稅和券商的傭金,那麼這個股市,就連"零和游戲"的底線都夠不著,應該是"負和游戲",在"負和游戲"中理論上是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潤,只能通過吹泡沫、爾虞我詐、坑害中小投資者的方式來實現"泡沫利潤"。管理層一直極力倡導的價值投資基礎又在哪裡能夠實現? 目前兩地市場投資者證券帳戶內的保證金總額不過1萬億,也就是說,不用兩年就全部收繳到國庫了。所有參與者都是來無償送錢的。
這就象街邊撞球場子,兩個參與撞球游戲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最終贏利的,一定是擺撞球的攤主。兩個人手中的銀子都必將落入攤主的口袋。這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市場?這不是逼良為娼,迫使所有人去搏傻又是什麼? 還有管理層一直詬病的泡沫問題,泡沫的標準是什麼?無非是市盈率吧,新股上市就是30多倍,海歸的H股更高達125倍,上市被機構再狂拉1倍,你讓散戶投資者去買單?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資去承受管理層製造的泡沫?被迫參與搏傻買了你們發行的股票還要挨打,天理何在呀!
管理當局人為控制股市,在儲蓄存款沒有出來時,扇動大家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有通過證券市場才能充分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而現在真的出來一部分又閉門放狗咬人,這不是現代版的葉公好龍是什麼? 在股市真正出現大幅調整時,還在忽悠,說股市調整不會改變牛市上升格局。試問牛市存在的基礎還在么?無非是繼續穩住中小散戶,不要走,等我的大兒子安全撤退後,市場跌得面目全非時,一個輪回後,我再忽悠散戶進入這個陷井中.當狼來了的叫喊聲多了,你們認為還會有人相信?管理當局的短視,必將毀滅整個資本市場,這也許就是當局無能,造成股市發展十幾年還在3000為中軸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其實從來就沒有與股市同步過。從91年開市至今,中國經濟每年以近兩位數的速度高速增長,以上海為例,1991年從100點起步,相應的指數復合增長到2005年還應該在998點嗎?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麼?
本人:當我們現在剛剛過上能吃飽穿暖的日子,當我們剛剛向銀行貸款買了房子,當我們在銀行剛剛存了點棺材本老婆本。突然這一切就象好夢一日游似的隨風飄過,一夜回到10年前.
試問中國的平苦大眾不炒股又怎麼能躲的過通貨膨脹這只政策老虎喃?這就是中國的特色,很茫然!
⑶ 共享充電寶再創燒錢紀錄是怎麼回事
在這場戰爭里,商業模式已經被忽略,能否快速擴張成為最關鍵的決策點。
共享充電寶的火正在越燒越熱,資本驅動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上述融資顧問在走訪投資人時,很明顯的感覺到,很多投資人都抱著賭一把的心態在投資這個領域。「這個行業火了之後,冒出來很多新的項目,早期投個幾百萬對於這些投資機構來說問題不大,他們考慮的不是未來公司的價值,而是在博未來並購收購的退出機會。」他說道。
想賭一把的不僅是投資人,創始人也在賭,他們的籌碼是手裡的股權。
能不能藉助資本的力量把量級迅速鋪起來是所有投資人最關注的地方——這是決定這樣一家公司估值的關鍵因素,也只有這樣才能迅速爬升到行業頭部的位置。但這導致了共享充電寶公司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融資,而在估值無法得到迅速增長的情況下,創始團隊的股份被迅速稀釋。
袁炳松表示這也是無奈之舉,他和其他公司一樣,選擇的應對方式是嚴格控制投資方的董事會席位。而在完成3輪融資之後,小電創始團隊手裡的還剩30%左右的股份。
一個新的燒錢輪回
戰火越燒越熱,過高的熱度也讓一些投資機構開始思考這樣的模式是否真正有價值,一家投資機構在見完幾家共享充電寶項目之後,隨機做了一個200人的調查問卷,問卷結果顯示有75%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並沒有租借充電寶的需求,拿到這樣的結果,這家機構選擇暫時觀望,並不入局。
星翰資本投資總監趙豪認為,在投資人看來,充電寶屬於有快速擴張潛力的項目,損耗率和回報周期都低於共享單車,因此吸引了不少投資方。但他同時又表示,「也有可能沒到高峰期就下滑了。」
而資本的過分推動也造成了行業新的變動,艾瑞咨詢分析師李昊表示共享充電寶本來盈利空間就不是特別大,雖然需要燒的錢比單車少,但由於行業門檻更低,競爭會更加激烈,長期看來持續燒錢的可能性極大。
而許妙成也發現,他們早期建立的財務模型已經發生了變化,「市場現狀變得越來越混亂,合理的競爭范疇已經被打破了,大家都不補貼的時候都能盈利,而現在處於快速競爭的時期,必然會犧牲部分盈利來搶占市場。」
而這樣的燒錢輪回,已經在中國的互聯網世界裡上演過一遍又一遍, 燒出了新的用戶習慣,但也燒掉了大量的公司和資本,而充電寶能否會成為下一個單車、網約車、外賣、團購,決定的關鍵因素顯然並不是資本。
⑷ 2011年以後中國股市還會有牛市,熊市的循環么
2011年之後我國股市仍然還會出現之前曾經出現過的熊市、牛市相互轉換。但是今後熊牛市轉換的時間周期與之前會有所不同!
⑸ 僵屍借貸漫畫完結沒
= =!誰說沒完結的。 明明更完了啊 一共83話,可以去SF動漫網看
結局裡小滿用自己Singularity的力量阻止了世界的扭曲毀滅。
自體崩壞進入了死後的世界。在那遇見了已經做回死神的粗目和失去核心的千年。
小滿再生回到原來的世界。但是思徒知佳他們對於她和Z-loan的記憶都被消去了。
只有到他們死前的那一刻,被消去的記憶才會重新被喚醒。
回到學校以後,一切回到了最初的樣子。
思徒知佳互不相識,也不認識小滿。只有千年一直跟在小滿身邊。
最後思徒和知佳再次發生了一開始的車禍事故死了。
由詩和鱉甲跑去跟他們簽生命融資協議……又是一個命運輪回。
⑹ 中國的股市幾年一個輪回
明年十一以前不會有凌厲的上升趨勢只會出現反彈.
理由:大盤必須接近主力最底成本,才會止穩,從月線看,主力在4800以上就開始拉高出貨了,時間就是07年8月.主力最低成本在3000~2500這個區間,只有逼近這個位置,主力才考慮進場做反彈,但是不是上升行情,就是反彈對待,只有反彈後在次碰到4800附近,是否能夠有效的站穩30周均線,才能判斷是不是新的上升趨勢,(盤面上會產生新的熱點),如果不能有效的站穩30周均線,那就是主力,不看好後市熊市開始,再次下跌,2500必破.
想想2年的牛市已經能夠漲了很多了.7.65倍,個股漲10倍以上的很多了,不要想有什麼10的牛市,主力也是以獲利,為目地的.
08年就是下跌趨勢,中途出現反彈是很正常的,不要反彈一來,就認為新的行情來了那是不成熟的表現.回憶這個牛市,是怎樣啟動的,啟動的原因是什麼,最宗達到什麼目的,我理解2年的牛市,市場大量的融資,發行大盤股,法人股減持,這都需要資金,試想一下,要是在熊市能發這么多大盤股么?肯定不能,每發一個就會很快的跌破發行價的,那就達不到融資的目的.所以必須發動一個很大的行情,為融資鋪平道路.
現在該發的基本都發完了,股票也漲了很高了.主力沒有理由不出局兌現,想想<中國石油>48元,是誰在買,是散民.最後買單的都是散民.
以上個人看法,謹慎採納
⑺ 看融資客如何玩轉A股市場
第一,投資不要過度分散化。
金融圈有一句名言: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句話其實並不完全准確。巴菲特曾經說過:我們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並好好看好它。由於每個人在投資圈所屬的能力和地位不同,因此不同的觀點也是正常的。我個人認為,散戶(資金小於50萬的稱為散戶)投資可以適當分散,但應該控制在5個股票以內,也就是說平均10萬資金投資一支股票即可。我曾經有個朋友,他資金不超過10萬元,賬戶里卻躺著十幾個股票。我問她你對這些股票都了解嗎?更好笑的是她買的股票都是同板塊的個股。
第二,公司一定是知名大型企業。
知名企業必須是同行業中耳熟能詳的公司,舉個例子,白酒行業你能想到哪些知名企業?我想大多數喝酒的朋友肯定會說茅台、五糧液、洋河和瀘州老窖,而很少有人會喝其他品牌的白酒。另外,知名企業一般都是大型企業。為什麼我們應該去投資大型企業?因為他們在財務上市非常穩健的。一家真正具有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的企業,他的財務數據每年、每個季度都是波動很小的,公司的毛利率、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都非常穩定。我們平時最需要做的就是尋找這樣的公司,要找到這樣的公司很簡單,從身邊的消費著手。
第三,公司一定是連續多年分紅的。
為什麼大比例分紅的公司可能是好公司?因為能夠大比例分紅的公司說明其利潤非常高,如果沒有利潤根本就沒錢給投資者分紅。與之相對的就是,有些公司不斷發行再融資、發行可轉債等,這樣的公司一般來說都不是我們要投資的好標的。打個比方,如果你以50元每股買入一支股票,這家公司每年都會給投資者每10股分紅50元,這樣你持有10年就會收回成本,隨後你持有的股票全部是盈利,不管股價是多少錢。
第四,買入股票時一定要在安全市凈率范圍內。
例如,一家公司10年來的平均低位市凈率為3倍,中位數為3.5倍,那麼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你就可以在3.5倍市凈率以下進行價值投資。如果目前股價低於3倍市凈率,你可以加大投資力度。反之,如果公司的平均高位市凈率為8倍左右,極限市凈率超過10倍,那麼當你在3倍市凈率進行投資後,股價漲倒對應8倍市凈率以上時,你可以考慮慢慢賣出手中部分籌碼。這樣,當股價輪回道4倍以下市凈率時,你又可以在安全區域再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