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融資融券比例,融資融券比例最高是多少
管理思來想觀念現代化。即要有自服務觀念、經濟效益觀念、時間與效益觀念、競爭觀念、知識觀念、人才觀念、信息觀念。
管理方法現代化。即推進先進的管理方法,包括現代經營決策方法、現代理財方法、現代物資管理方法、現代企業生產管理方法等。
管理人員現代化。即努力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實現人才知識結構現代化,使企業所有管理人員真正做到"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
管理手段現代化。即信息傳遞手段現代化。
Ⅱ 融資方式所佔比例
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民經濟的流程和運行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1)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國家財政參加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從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從生產建設型財政逐步轉變為舉債和吃飯型財政,而同時國民收入分配向企業和個人傾斜的趨勢不斷加強,導致財政配置資源的能力下降。(見表1)
(2)在金融與企業的關系中,金融由原先作為財政的「出納」轉向逐漸獨立,並擔當企業融資中介,通過「居民儲蓄存款ü銀行貸款給企業ü形成企業的負債資產」這樣的間接融資方式成為社會投融資的主渠道,政府則從過去的對信貸規模和利率的嚴格控制轉到現在的通過存款准備金率 、再貼現率和利率等金融杠桿來調節社會資金配置。由直接影響和決定著企業資產負債結構的固定資本投資來源結構來看,銀行貸款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別是1985年「撥改貸」全面推開後,國有企業的大部分固定資產投資和幾乎所有流動資金都依靠信貸資金。(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後信貸資金占企業固定投資來源的比重始終在23%以上,而自籌資金中也有一部分事實上來源於信貸資金。這樣,在經濟運行中便形成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導的融資方式,而成為一種以社會資金為支撐、國家銀行集中借貸、國家辦企業的「借貸型經濟」,表現出貨幣計劃經濟的特徵。
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轉變(%)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政府 29 27 23 11 10
企業 6 7 8 28 29
居民 65 66 69 61 61
摘自 「1997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表2 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來源(%)
1981年 1985年 1990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投資總額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國家預算收入 38. 6 23. 98 13. 20 4.93 5.00 4.62
國內貸款 13.6 23.04 23.62 25.46 23.66 23.65
利用外資 5. 4 5.27 9. 11 7.11 7.89 6.73
自籌資金及其他 42.4 47.71 54.06 62.51 63.45 6 65.00
摘自:1997年"中國統計年鑒"
Ⅲ 融資融券50萬融資杠桿比例一般是多少
你好,現在證監會和交易所統一要求融資融券最大杠桿為1:1,也就是1元的保證金最多可融資1元或者融券1元。
Ⅳ 做股票融資多少比例比較合適
著實嚇我一跳。1:100!!? 作為一個股票融資行業的從業人員,股票融資小陳能深刻體會其中的風險,也一再在和我們的客戶強調如何最大可能的規避。即使一個炒股的新手應該都知道,一隻股票每天盤中的價格在2%-3%的上下震盪很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加上融資炒股之後的1:10甚至1:100的杠桿後,那原先的小幅震盪就會瞬間變成極限過山車,稍不留神就會讓你觸及平倉線從而被股票融資公司強行平倉而出局!最後損失的是股票投資者得多年血本。所以即使有這么一家股票融資公司提供給你1:10或 1:100的杠桿比例,你敢接么? 往往第一次來做股票融資的投資者不太能夠把握好股票融資比例,對融資炒股的風險缺乏一個全面的認識。通過股票融資,客戶將操作資金進行了放大,如果客戶技術較好,選股得當,收益擴大數倍。當然,如果行情不配合,客戶也面臨同等數量的虧損風險。因此選擇合適的融資炒股比例,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當時的盤面情況,這樣投資者才可以游刃有餘的玩轉股市。萬萬不可受一些不規范的股票融資公司誘惑,過度採納較高配比。 2、如果你是一個相對保守的投資者,可以選擇1:2或者1:3的融資比例,這樣可以更好的應對復雜多變的股市行情。 二、根據股票大環境選擇 1、大環境配合下的牛市 股票融資比例可以適當提高至1:4,行情特別好時也可以嘗試更高的比例。 2、局部調整市或階段熊市 股票融資比例最好為1:3或者1:2 3、大環境惡化的熊市 不建議進行融資炒股。
Ⅳ 一些創業公司的真實的融資比例,A 輪,B輪,以及具體的投資人和機構的比例在哪裡可以查詢和確認,
這種創業公司的每一輪融資通常是不會查到最准確的數字的,因為現在的投資環境版中,很多創業公權司和投資機構之間有某種默契,對外宣稱的投資額並非真實到賬的投資額,特別是一些前期的投資更加不透明,只有當公司是一個非常大的上市公司或知名公司,特別是到很輪之後的公司可能會有一些投資公報中有數字表明投資額度情況,公布出來的數字相對准確一些。
Ⅵ 招商證券融資比例是多少啊
目前證券公司的融資比例基本上都是1:1 。
Ⅶ 融資融券可以融資多少
50萬起。
比如一位客戶提交100萬元現金和10萬股市價為20元的證券a作為擔保物,假設證券a的折算率為60%,那麼客戶提交的擔保物價值為220萬元,計算過程為擔保物價值=100+200×60%=220萬元投資者經過徵信後。
如果證券公司給其評定的初始保證金比例為80%,就可以計算出投資者最大的融資融券額度為275萬元。
融資融券有兩項手續費:一個是利息,一般情況下券商的收費是,融資年息8.6%,融券年息10.6%,融一天的話除以360,以此類推。另一個是交易傭金,這個各個證券公司不同,有的是萬8,有的萬5有的萬3 有的是和原來帳戶傭金一樣,具體可和客戶經理溝通下。
(7)完整的投融資比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融資融券交易具有杠桿交易的特點,投資者在進行融資融券交易時,盈利與虧損都將進一步放大。
融資融券交易不僅僅需要支付交易的手續費,還需要支付利息費用。投資者無論是進行融資交易還是融券交易,都需要支付利息費用。融資利息按照實際使用資金的自然日天數計算,自融資交易指令成交當日起至融資債務結束之日止。
而融券費用按照投資者實際使用證券的自然日天數計算,自融券交易指令成交當日起至融券債務結束之日止。投資者進行融資融券交易,到期未足額償還融資融券本金及息費或者未按融資融券合同約定時間足額償付權益補償價款的,證券公司會對逾期的本金以及息費收取罰息。
Ⅷ 什麼是股票融資比例
融資比例是投復資者向證券制公司交納一定的保證金,融(借)入一定數量的資金買入股票的交易行為。
融資比例是指,投資者向證券公司交納一定的保證金,融(借)入一定數量的資金買入股票的交易行為。投資者向證券公司提交的保證金可以是現金或者可充抵保證金的證券。證券公司向投資者進行授信後,投資者可以在授信額度內買入由證券交易所和證券公司公布的融資標的名單內的證券。投資者信用賬戶內融資買入的證券及其他資金證券,整體作為其對證券公司所負債務的擔保物。
融資比例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新的交易方式。如果證券價格符合投資者預期上漲,融入資金購買證券,而後通過以較高價格賣出證券歸還欠款能放大盈利;如果證券價格不符合投資者預期,股價下跌,融入資金購買證券,而後賣出證券歸還欠款後虧損將被放大。因此融資交易是一種杠桿交易,能放大投資者的盈利或者虧損,參與融資融券交易要求投資者有較強的證券研究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
Ⅸ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 需要融資的比例怎麼算
固定資產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可供較長時間反復使用,並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不改變原有實物形態的勞動資料和其它物質資料。
固定資產有其一定的計算標准,按照現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器具、工具等資產應作為固定資產;不屬於生產經營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期限超過兩年的也應作為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投資就是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經濟活動,即固定資產再生產活動。它包括固定資產更新、改建、擴建、新建等活動。凡屬於修理、養護、維護性質的工程都不納入固定資產管理。也不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統計。
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它是以工程形象進度為計算對象,反映一定時期內固定資產建造的實際進度狀況。因此,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不同於固定資產投資財務撥款額。如:某項工程形象進度折算貨幣為500萬元,而同期的財務撥款額為700萬元。按照統計制度規定:這一時期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應該是 5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構成由建築工程、安裝工程、設備、工具、器具購置和其他費用四部分組成。
建築工程是指各種房屋、建築物的建造工程,又稱建築工作量。
安裝工程是指各種設備、裝置的安裝工程,又稱安裝工作量。
設備、工具、器具購置是指把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轉為固定資產的購置活動,包括建設單位或企、事業單位購置或自製的、達到固定資產標準的設備、工具、器具的價值。
其他費用是指在固定資產建造和購置過程中發生的,除上述幾項內容以外的各種應分攤入固定資產的費用。如:舊房屋購置、辦公用品、土地徵用及遷移補償費、勘察設計費,投資方向調節稅等。
按照當前投資管理體制,固定資產投資可分為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商品房和城鎮集體投資等。
目前計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包括范圍為: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商品房、國有其他、城鎮和農村集體、城鎮和農村私人投資。
新增固定資產是指已經完成建造和購置過程,並已交付使用單位的固定資產價值。建設項目在能獨立發揮生產能力的單項工程建成投入生產使用後,計算新增固定資產。尚在施工的建設工程和沒有安裝的需要安裝設備都不能計算新增固定資產。
新增固定資產的計算范圍是凡構成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所有支出都應計算新增固定資產。
Ⅹ 債務融資的比例
提高債務融資比例能夠降低企業自由現金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自由現金流表示的是公司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如果自由現金流豐富,則公司可以償還債務,回購股票,增加股息支付。當公司產生大量的自由現金流時,經理人從自身價值最大化出,傾向於不分紅或少分紅,將自由現金流留在公司內使用,經理可以自由支配這些資金用於私人利益,或是進行過度投資,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由此產生代理成本。
首先,由於對股東的支付會減少經理控制下的資源,因而減少了經理的權利,甚至在企業必須獲取資金時,又會受到資本市場的監督,因此經理人傾向於不分紅或少分紅;其次,當公司內部留有大量自由現金流時.經理可以將自由現金流用於私人利益,這直接增加了經理的效用;再次,企業經營者有將企業擴張到超過最優規模的動機,因為經營者的權利因他們所控制資源的增加而增大,而且與銷售增加正相關的經營者的報酬也會相應增加,導致企業進行過度投資。然而,股東的利益在於公司價值最大化和投資回報問題,規模大並不代表效益高。因此,如何讓經營者支出現金而不是投資於回報小於資本成本的項目或者浪費在組織的低效率上,這是公司治理的一項重要任務。
原本企業可以通過股票回購或發放股利的形式將現金支付給股東,從而能夠降低自由現金流量的代理成本。但是,由於使用未來現金流的控制權留給了經理,經理從自身效應最大化出發,難以保證上述行為的必然實施,也就是說,發放股利或股票回購對經營者的約束是軟性的。與此相反,企業向債權人按期還本付息是由法律和合同規定了的硬約束。企業經營者必須在債務到期時,以一定的現金償還債務本息,否則面臨的將是訴訟與破產。負債融資對經營者的這種威脅,促使經理有效地擔負支付未來現金流的承諾。因此,因負債而導致還本付息所產生的現金流出可以是紅利分配的一個有效替代物,從而更好地降低自由現金流量的代理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提高債務融資比例能夠優化股權結構
最早對負債融資的股權結構效應做出分析的是Jensen和Meckling(1976),他們研究表明,在經營者對企業的絕對投資額不變的情況下,增大投資中負債融資的比例將提高經營者股權比例,減少股東和經營者之間的目標利益的分歧,從而降低股權代理成本。
如果債權人對公司的約束是硬的,那麼在股權分散,法人或管理層持股比例較小的情況下,增加負債融資,一方面能相對提高公司的股權集中度和管理者持股比例,增加大股東的監督力度和管理者與股東利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使債權人特別是大債權人能更好的發揮對大股東,管理層的監督和約束的職能。因此,在相對分散的股權結構中,負債融資一方面增加了管理層的激勵,對約束經營者行為、防止經營者過度投資,降低股權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公司業績起著積極的治理效應;另一方面,債權人的監督約束了大股東的私利行為,避免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侵害。
而當股權過於集中時,大股東利用手中的控制權通過董事會中的絕對多數來直接控制經營者。此時,經營者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往往會迎合大股東一起來侵佔債權人、其他股東(尤其是小股東)利益。大股東的股權集中優勢越明顯,這種可能性就越大。此時外部融資的困難將會加大。因為當債權人和其他中小股東事先預料到大股東這種利益侵佔行為時,要麼就拒絕融資,要麼就要求提高投資收益。從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如果外部負債融資不能到位,這種負債的監督和約束功能將無從發揮,從而影響公司治理效率。
提高債務融資比例可以激勵經營者努力工作
經營者與所有者有不同的風險偏好,即經營者更傾向於不冒風險,因為他們的財富同公司正常運轉相聯系。就公司所有者而言,他們更關注股市的系統性風險對公司股價的影響,因為對於一個分散化投資者來講,這種風散化的投資組合策略已大大降低了行業或單個企業所特有的非系統性風險。相反,經營者卻無法有效地分散化風險。對於他們來說,其擁有財富的大部分都同其所在公司的績效有關。他們的工資收入、股票期權及人力資本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公司的正常運轉。而當公司出現問題時,經營者的財富很難在公司問轉移。從這一點上講,他們所遭遇的風險更像是一個債權人的風險而非股東的風險。增加上市公司的負債資本比率,提高了流動性風險和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提高了經營者不當決策的成本,即債務可作為一種擔保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