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果公司不上市,期權是不是就是個坑
期權股是真的,期權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未來的一種權利。
那問題來了,要是丫不上市,這玩意價格怎麼算?
官面上說,一般會找家第三方幫公司算,例如四大的童鞋搞個必輸……啊不,black scholes模型神馬的,所以該有的價格還是會有的。當然,這個價格出來後,老闆認不認,你可以賣給誰,價格是不是underwater,那又是一筆我不會算的爛賬。
實際一點看,行權條件不變態的前提下(某公司要八年我會亂說!),有融資的公司多數期權價格還算靠譜,畢竟錢進來的時候別人已經幫你把公司定了價,剩下來自己好好算就行。沒融資的話看基本盤找對標公司估,基本盤不行或者找不到對標公司……兄弟你膽子比我肥,你還是趁現在進A股吧。
拋磚引玉,細節交給專業人士。總之,期權這玩意大家要放平心態,這張大餅是煎出來的還是畫出來的,不確定的因素太多。知乎上互聯網人多,相信靠期權日天的不少,但被期權日狗的也很多。我的一些老兄弟,有了那幾張紙,我就是幫別人拿著上市公司大幾千萬的股票都挖不動;另一些老兄弟,那幾張紙就真成了廢紙。盡人事,聽天命吧。
但是,我還是很資辭拿期權的,畢竟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錢不長眼呢?
㈡ 公司上市後股票是怎麼運行的
對於大股東來說,①就畫餅,做大市值,解禁套現時能賣個好價格,②融資成本低了,融資渠道多了;對於小股東來說,公司如果具備稀缺性,必然還是有有機會能夠賺取價差的,如果公司定價過高,而又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和想像力,那麼就是坑爹的貨
㈢ 你們見過哪些喜歡「畫餅」的領導
我之前在一家銷售公司上班,領導鼓勵我們說如果業績乾的好的話,年終獎會是別人的三倍,結果到了年終的時候,業績最好的人,跟其他員工的年終獎所差無幾。
㈣ 老闆經常的畫大餅,這樣的公司還用堅持嗎
「沈理職談」的觀點,恕我直言,面對這個問題,你首先需要避免幾個誤區:第一、理性的看待公司老總畫大餅、繪藍圖的做法,因為他所在的位置和你不一樣,有些做法是崗位要求,並不說明這個老總人不行;第二、藍圖和夢想不一定完全就是不務實的體現,適當的去理解,你會發現其實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少公司都是一步一步走向規劃的道路的,不要排斥夢想;第三、不能因為老總一個人的行為而產生離職的想法,你還要考慮目前在這個公司的發展如何、收入如何、自己能否得到提升、是否有更好的選擇等等,是否在這里繼續呆下去是一個綜合各方面因素以後的行為決定。
將這幾點想明白了,你也就釋然了。
公司領導經常畫大餅,描繪藍圖,作為下屬要不要離職呢?我相信這不是你一個人遇到的問題,是一個很很常見的場景。為了解答你的疑惑,幫助有類似情況的職場人,我將針對「領導總是畫大餅,這樣的公司值得待下去嗎」這個話題展開論述,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本文可做類似情況的標准化教程使用:
經過以上分析,我相信你已經有了答案。
在這個場景下,具體要做什麼事情,給你建議如下:
1、理性的看待領導的行為,不要過早的認為人家不務實
崗位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動,有一天你當了領導就明白其中的邏輯了,所以現在不要帶著情緒去看待此事,也要理解領導。
3、全面分析自己所在公司的綜合實力,評估是否離職
對於公司的發展,自己的收入情況,自己的晉升情況,都要做一個全面分析,然後才知道是否需要離職。
4、全面分析領導的人品,看是否值得追隨
如果說領導格局很小,除了說大話以外,也不給你們爭取福利,希望充分的壓榨員工,想讓馬兒跑,又不想讓馬兒吃草的情況下,我覺得你確實需要思考離職的問題。
5、不管怎麼說,都要給自己做好雙向選擇
假如說你全面評估以後,決定要離開的話,一定先找好下家,不要裸辭。
沒有離職之前,給自己多想一條退路也是沒錯的。
㈤ 一家掛牌新四板公司,為了融資,購買其產品一定數量配送公司原始股,這種做法合法嗎
首先,他不是上市,只是掛牌,也就是說企業要融資,掛牌後可以通過私募、定向增發、股權轉讓等方式向特定人群融資。
其次,掛牌門檻比較低(3211),收費也很底(3-10萬),時間快(20天左右),審核想對簡單,不需要報證監會批。
其三,企業要花力氣不斷向特定人群路演,以吸引投資人給其投資。
其四,風險高。企業路演是常用「上市」「原始股」市盈率倍增'「股東對賭」等詞語誘導投資人,為其認購股權!
其五,通過有限合夥GPLP方式持股,承擔有限責任。
其六、向投資人「承諾」幾年內完成上市(國內國外)。
其七、代理掛牌公司為其推波助瀾,蠱惑投資人認購。凡此種種,只要能讓投資人出錢,都會合理的給你解釋(畫餅充飢)。
其八、公司估值是套路。「企業要上市必須要披露詳細的財務狀況,市場才可能給出合理的估值和定價。」筆者發現,像市場上現在兜售的原始股,很多重故事、輕數據,很難合理估值,「最明顯的對比就是A股IPO企業的招股書,往往都有幾百頁,從近3年的詳細經營業績,到同業競爭、風險提示等等關鍵材料和數據一項都不能少。」
原始股,指的是公司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而這種「新四板原始股」,大多數是指掛牌的公司,在股改前(有限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前)公司因缺少資金而引進投資者,從而利用投資人的錢來充實公司資本,其實就是「增資擴股」或「股權融資」。公司即使後來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也還不屬於「上市」。
隨著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企業有著通過上市破解融資難題的沖動,而部分處於灰色地帶的機構出於拓展業務的目的,則開始兩頭忽悠,一方面積極鼓動企業進軍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則開始大力向投資者推銷企業的原始股權。而這種公開推銷的行為,顯然已經涉嫌非法集資,因為按照有關法律,私募股權不能向非特定對象也就是公眾公開推廣和銷售
㈥ 一個老闆天天跟你說公司上市了大家都發財了怎麼辦
這不就是畫餅嗎?畫餅不是很正常的嗎?
不畫餅的老闆不是什麼好老闆,不管是為公司也好還是為員工也罷都是有好處的,工作本是乏味的,但如果有所方向去做,知道自己努力去做事可以收獲什麼樣的成就,工作才有激情,才有意義。就像當年的馬老闆和前台文員一樣,跟著我,未來公司上市了分你股份。
對於公司發展同樣如此,畫餅同樣是老闆給自己訂目標,試問哪個員工會喜歡跟著一個不思上進的老闆,跟著這樣老闆會有前途嗎?
㈦ 旅遊企業上市融資可以帶來哪些機遇
旅遊上市公司發展的新機遇
根據整個A股旅遊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現,多數公司的市值普遍在100億以下,而大家熟知的自然景區龍頭從97年上市到現在市值一直在幾十億徘徊。
A股版塊今年發生的最大政策變化,就是自然景區門票提價規律的根本改變。以前每三年可以提價一次,雖然很多投資者覺得分析師是在畫餅,但起碼景區公司提價的預期存在。今年國務院總理提出,9月30號之前所有的A股國有自然景區全部門票進行降價,自然景區本來的門票提價預期變為降價預期。
說了今年以來的變化,旅遊行業還是一個前景很好的行業。中國目前已經解決了基本溫飽問題,又正迎來消費的當口。中國去年的人均GDP是9千美金,按照國際經驗,人均GDP在5千美金到2萬美金這個級別,是旅遊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旅遊企業該怎麼樣去發現行業中的機會?我之前做了一個研究,發現整個中國,20歲到69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71%,所以旅遊行業還是可以享受人口紅利。
我們把不同年齡層的人口又做了一個區分。50後、60後的銀發族現在有錢又有閑,他們的主要消費特徵就是短途出境游和游輪游。雖然游輪行業短期內有波動,但長期來看屬旅遊發展不錯的方向。
另外一個重要群體,是有小孩的70後、80後群體。這群人以親子游為主。根據歷年黃金周的旅遊統計數據,黃山景區客流增速相對比較緩慢,而像迪士尼、烏鎮這樣的休閑游景區,客流保持穩定增長,主要原因就是人口的變遷。帶著小孩的這群遊客的需求是深度體驗,而不是去爬山。親子游的市場,按照相關的地方統計,每年增速高於50%。
還有90後這個群體,目前以自助游、周邊游、定製游為主,也開始逐漸嘗試借貸消費的模式出境游。
㈧ 如果你作為一個創業團隊的領導者,項目融資不順利,創始人紛紛出走,留下的人情
其實融資不順利往往和項目關系不大,只是你不會表達而已。現如今,大學生創業融資都要比普通企業家順利許多,問題的關鍵就在你們表達方式的不同。
找融資關鍵就在8個點,只要你五分鍾能把這8個點說清楚,拿到錢的機率會大很多
1、要用1句話告訴投資人,我是做什麼的?
這點至關重要,有的企業家長篇大論半小時,投資人都聽煩了,自己卻越說越亂。切記一定要簡短,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2、用1句話說出你們行業痛點是什麼?
闡述你發現市場中有什麼空白,或存在什麼問題,問題有多嚴重,效率有多低下,供給有多缺乏。舉個例子:滴滴的核心價值是解決打車困難,也就是汽車運力供給不足。
3、你是用什麼方法解決行業痛點的?
提出問題就當匹配相應解決方案,但是在創業環境中,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或許有上百種,所以一定把你方案的合理性無限放大,為什麼最好?
4、詳細介紹你的團隊
這里的詳細是指團隊成員的學歷背景、工作經歷和創業經歷等,如果學歷不出色可介紹重點,比如創業經歷豐富。並且你的團隊一定要高契合解決方案,讓投資人認為只有你的團隊能做到。
5、產品簡介,是否通過了市場測試?
你的產品如何體現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通過什麼功能解決的?經過市場測試,證明我們的項目不是空想,而是實踐證明過。
6、客戶的反饋如何?
在經過市場測試後,用戶評價如何?(數據支撐)
7、行業天花板高不高?
論證整體的市場規模有多大,說白了,就是給投資人畫餅。切忌論證中長篇大論,簡潔說明你的推算依據和基礎數據來源即可。
8、我的夢想是什麼?
這是最難的一點,也是踹開投資大門的臨門一腳。我們許多企業家在談及夢想時,有些話自己說出來都覺得惡心,自己都不好意思,眼神直閃,投資人一看,八九不離十就是個騙子。
以上總結,這就是企業家找融資的一些技巧,希望能幫到你,打字不易,還望採納。
㈨ 剛面試是一個職位,交談中,過的不容易,「三年來,沒拿過融資的錢,自己花了差不多1600多萬,今年快
樓主補充分享幾句:開始這樣想的,既然都來了,那就多聊幾句吧,問了一下他團隊20人左右(心裡:阿里來的兩個團隊是多大呀!)三年沒融資(心裡:因為融不到吧!)
在一個准一線城市,一個普通的經理的平均工資在12000左右。阿里來的團隊總監在這的待遇10000不到。 最後我只能給她說了一句「還是您的領導魅力太大了,大夥跟著你拚命干……」 來自職Q用戶:匿名用戶
3年才「快」看到曙光已經算是奇葩了,沒拿融資的錢這事情兩說,關鍵看你,你要是覺得這種低工資但確實有前景的願意冒點險呢就可以考慮入職,要是覺得穩妥安全是前提的話還是要慎重考慮的,初創公司都是用畫餅來吸引人才的,有的公司大家不但得到餅而且還有蛋糕,有的呢就連渣渣最後都找不到。所以主要看你的個人規劃。BTW,科技進步很快,三年還是這狀態你要是家底兒不殷實還是別去比較好。 來自職Q用戶:王女士
㈩ 融資易:網貸投資有什麼高危陷阱
在網貸投資的過程中,平台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動作。有些看上去是福利,而實際上卻是陷阱,有些動作很小,不易被發現,但是卻對平台安全性有很大的影響。下面我就來總結一下,網貸投資中最常見的八大陷阱。
一、線下對接
形式:平台將抵押物足額抵押到投資人名下,金額一般都較大。最常見的車輛抵押和房產抵押等,有時候全部流程都會走線下,有時候會在平台上進行投標
分析:大部分線上投資人處理線下對接的專業性和經驗都不足,很容易被平台做手腳蒙蔽,甚至有平台故意把不好變現的抵押物抵給投資人,如果真有優質抵押物,平台為何不自己留著,因此大部分平台推出線下對接的時候都是有其他隱情的,如平台資金流不足,壞賬過多抵押物不好處理等,做對接的投資人大部分都是接盤和背鍋的下場,而且線下對接線上投標的行為也存在隱患,其他人投資人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區別對待,從而導致對平台不滿,影響平台形象
二、平台入股
形式:這里指的是投資人入股而並非風投,平台公開將股份發售給投資人,門檻較高,大部分參與者都是大戶,當前人氣較高而且口碑較好的平台相對受歡迎,股份一出基本一掃而光。
分析:大部分投資人入股的平台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屌絲背景,平台沒有絕對的硬實力,抵禦風險的能力並沒有那麼強,大戶入股的資金被平台作為免費資金池使用,一但平台出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其他投資人拿著自己的錢出逃
三、變相加息
形式:平台變相加息的方式有很多種,拉長周期和拉大額度是常用手段,比較激進的平台甚至會直接送一些比較誇張的實物獎勵。
分析:大部分變相加息而且幅度較大的平台都是不正常的,基本都是明擺著急著圈錢,而且吸引來的也都是偏激進的投機者,平台不太可能再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不是苟延饞喘,就是有收網的想法。
四、坑錢活動
形式:現在的網貸平台都很重視活動,好的活動能帶來好人氣好口碑,新手標、投資紅包、加息券、推薦獎勵等一個都不能少,但因活動吸引力不夠,設計不完善,返現不及時等原因得罪了投資人的時候,又會引來罵聲一片
分析:部分平台喜歡故意在活動上做手腳,在最後的返現結算環節設置障礙故意坑人,也有平台因為經驗不足,把好好的送福利活動變成了坑錢活動。
五、考察報告
形式:考察報告是快速了解新平台的一個常見途徑,一般由投資人或第三方實地考察後發布,主要展示內容是平台的辦公地址、辦公環境、團隊結構、老闆背景和借款資料等,考察報告最基本的作用是防止純線上的詐騙平台,同時也給不能去實地考察的投資人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分析:考察報告開始被某些平台直接利用成忽悠人的工具,由平台自己偽裝成投資人發布,各種信息不對稱各種PS,更是有用心不良的投資人在知道平台有問題的前提下故意發布虛假考察報告吹噓,忽悠人進來給自己接盤,隨著騙術的升級,很多在考察報告中一切信息都正常的平台,也會在一夜之間突然「蒸發」,目前在大部分第三方中發布的考察報告也都只是普通的信息展示而已,略嫌雞肋,根本無法判斷平台是否安全,而一些投資人發布的考察報告更是不靠譜,基本只說優點不說缺點。
六、空頭利好
形式:平台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通常會發布很多利好,從投監會、保證金、風投到上市公司入股等,利好越多,老投資人才會更信任平台,平台也能持續吸引到更多新人的關注,更利於平台擴大規模。
分析:但是很多平台在提前發布了利好之後,卻並不能按時實施,更是有平台只發布利好不說明具體時間,最後成了畫餅,更惡劣的是一些平台剛發布利好沒多久就直接提現困難,空頭利好會讓投資人對平台的實力和安全性產生嚴重顧慮。
七、無效宣傳
形式:網貸平台常見宣傳方式無非是搞活動、線上廣告、線下廣告、上電視或上新聞等,當然還有一些比較另類的方式,比如拿自己的擔保公司、跟自己辦公地址在同一棟樓的政府機構和投資了自己平台的知名機構等來宣傳,想方設法的讓投資人覺得安全。
分析:平台宣傳做的再大,和平台安全性也沒有一毛錢的關系,現在的廣告基本都是有錢就可以上,很多和平台看似有關聯的機構,在平台出事後基本都會第一時間把責任推卸的乾乾凈凈。
八、信息變動
形式:平台的信息變動一般表現為平台在職人員離職,業務類型改變,平台法人或股東發生變更等,這類信息變更一般發生的比較突然和隱蔽,不會很快的被投資人察覺。
分析:平台的信息有變動是正常情況,但是某些變動是需要警惕的,如重要在職人員(客服主管和運營等)不明原因離職,一個做小額抵押業務的平台突然出現了大額信用貸,佔比最大的股東突然抽身,都說明平台可能已經發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