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理財和不理財的人生會有多大差別
理財和不理財,人生到底會有多大差異呢?我想先給出我的答案,我認為理財的人生活幸福的概率更高。
接下來,我從四個方面來說。
1.理財的人更懂花錢
其實理財無非就是花錢和賺錢兩個方面,先來說說花錢。
有這樣一個公式:你願意支付的價格=內在價值+外部溢價
外部溢價,就是所謂的「為了讓別人羨慕」而花的錢。理財的人,往往更能分清楚內在價值和外在溢價,花錢花得非常聰明。
中國投資者投資基金的平均期限是6個月,很容易追漲殺跌。在真金白銀面前,能夠保持反人性的理智,才能享受到後面幸福的果實。
4.會理財的人,會更有錢
最後,一句大白話,會理財的人,會更有錢。
從根本上說,理財是為了美好的幸福生活,有錢只是我們通過理財獲得的重要結果之一。
總體來說,會理財的人獲得幸福生活的概率更高。投資大師查理芒格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里分享給你,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與你共勉。
② 為什麼銀行職員自己幾乎不買銀行賣的理財產品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櫃台就設在銀行營業廳內,但是它跟普通儲蓄業務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理財產品跟儲蓄業務分屬銀行的不同體系。所以理財產品不像銀行儲蓄,是可能會產生虧損的。
而很多理財產品的銷售人員為了個人私利,經常向咱們無知的普通投資人推銷高風險的投資產品,這產品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就悲劇了。
那麼銀行理財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以外,有時候還會代銷保險、基金、信託等業務。有很多小夥伴就上了套,本著賺取收益的目的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卻被銷售人員混淆了概念,買成了保險。
保險沒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獲取保險金是不確定的。而且銀行賣的保險,基本上都是理財型的保險,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買份保險,最好也別選擇銀行。
套路二
有些時候銀行會把代收產品當成自發的產品賣,可能還會向客戶隱瞞風險。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不是銀行的產品。而風險也不是銀行承擔的。
套路三
銷售人員介紹的預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並不是到期後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計算陷阱都沒有那麼簡單。收益套路是無窮盡,只能自己注意一點,以免踩進了陷阱。
凡是口頭承諾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數都是套路,最好能讓銷售人員把所有的承諾都寫合同,這樣如果有糾紛,也能算個保障。
③ 一月和12月買理財有什麼不同
1月和12月買理財肯定是有不同的,因為年初和年底經濟狀況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在年底買理財我覺得合適。
④ 基金定投是不是每個月都要買,如果這個月份不想買,到下一個月買,行嗎
一、可以。
二、如果連續3個月沒有足夠扣款定投的錢,銀行會自動取消定投專合約的。以屬前定投的基金份額可以當成一次性投資放在那裡,也是可以隨時贖回的。
(4)月初不買理財擴展閱讀
基金定投原則
1、量力而行。定期定額投資一定要做得輕松、沒負擔,建議最好先分析一下每月收支狀況,計算出固定能省下來的閑置資金,3000元、5000元都可以。
2、選擇市場。超跌但基本面不錯的市場最適合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即便市場處於低位,只要看好未來長期發展,就可以考慮開始投資。
3、持之以恆。長期投資是定期定額積累財富最重要的原則,這種方式最好要持續3年以上,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並且長期投資更能發揮定期定額的復利效果。
⑤ 我在支付寶買的理財產品到月底顯示盈利,為什麼總金額比月初少了
因為理財產品剛剛購買的時候它就是有手續費在裡面的比如說100塊錢他可能會抽一塊到兩塊實際到賬的話只有90多所以他會看著月初要少一點的
⑥ 銀行理財產品中的期限的「月初起息,月末到賬 」是什麼意思
(1)一個月的產品,
(2)比如說做的理財產品是3月份,就是3月1號算利息,30號本息到賬。
理財產品即:
(1)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
(2)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⑦ 窮人為什麼不願意投資理財產品,反倒是更喜歡儲蓄呢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很多人手裡多多少少都有了些積蓄,余錢如何處理呢?一般分兩種,一種人會把錢儲蓄起來,一種人會拿來投資理財產品。
通常給大家的印象是窮人喜歡儲蓄,不喜歡投資理財產品。這里頭是有原因的,主要是認知的問題,因為投資是有風險的,有賺錢的時候,就會有虧本的時候。
另外,我並不完全認同窮人不願意投資理財產品的觀點,因為世事無絕對嘛,經濟條件不好的人也有會去理財的。
01.窮人不願意投資理財的原因窮人不願意投資理財的第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並沒有什麼錢,一個人在沒有錢的狀況下如何存錢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不對?
所以,想要變得有錢,第一步就是儲蓄,讓自己的手裡有點積蓄,積累自己的第一桶金。
理財的第一步就是學習,你沒看錯,學習是避免虧錢的最好方法。不要聽信別人說的什麼亂七八糟的產品,一定要自己去了解,不然很容易虧本。我個人就曾經虧過1000多塊錢,這次失敗給我的教訓就是不熟悉的產品一定不要下手。
其次,就是建立自己的理財意識,了解自己的收支,選擇適合自己風險的產品。慢慢來,有很多平台和書籍或者課程可以學習。
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是認知和思維,如果想改變這種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看書,多學習,多思考,多和優秀的人交朋友,順便可以偷師。
⑧ 25歲左右的年輕人,月收入2000元該不該購買一些理財產品呢
即使對於25歲左右的年輕人,在這個年齡階段應當要學會理財了。月收入2000元如果存在銀行,得到的利息往往是非常低的,同時還要承擔通貨膨脹的風險。因此作為年輕人應當要購買一些理財產品,學會理財也將是年輕人的一項必備技能。不過作為年輕人,可以說是理財方面的小白,在月收入2000元的情況下,不建議嘗試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而最近支付寶的理財平台推出的「支付寶金選」專區,非常適合年輕人挑選理財產品。「金選」針對用戶所能接受的風險度,首批推出了3種類型——「安穩理財」,「穩中進取」和「博取更高」。有想法的年輕人可以去支付寶搜索「金選」了解一下哦!我的回答您是否明白?不明白的話,歡迎隨時提問
⑨ 理財產品幾月份買好
1、銀行類理財產品一般在季度末、年度末的時間節點是收益率最高的時段,特別回是半年度和年度節答點,可重點關注。因為這段時間是銀行吸納存款進行季度考核的關鍵節點,為了保證存貸比,銀行都會在這些時候發布利率較高的理財產品,分別是3月底,6月底,9月底,12月底;
2、基金股票類理財都會跟隨股市行情的波動有所變化,可選擇在大盤走勢較低的點位買入;
3、信託類理財產品除了私募、固定收益類,基本都是項目類的,沒有固定的購買時段;
4、短期投資類產品如余額寶一類跟基金類產品相似,都受到股票或者貨幣市場波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