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度理財和余額寶哪個好
余額寶是貨幣基金,度小滿理財(原網路理財)平台里也有貨幣基金產品可供選擇,例專如余額盈屬、百賺等。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安裝「度小滿理財」,或訪問度小滿金融官方網站www.xiaoman.com了解詳細信息。
2018年4月,網路宣布旗下網路金融正式完成分拆協議簽署,網路金融正式分拆獨立運營,品牌全新升級為度小滿金融,網路理財品牌升級為度小滿理財。目前,度小滿理財已持續安全運營近5年時間,往期(定期)產品也均完成了本息兌付。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2. 為什麼我們總缺錢
●為什麼總是錢不夠花?賺的錢都到哪裡去了?為什麼別人過得逍遙自在,我卻過得壓力重重?●會理財的女人,窮日子富過。不會理財的女人,富日子窮過。●一本超實用、超貼心的實戰理財書。幫你走出缺錢困境,幫你把自己富起來。●本書理財觀念穩妥可靠,理財方法切實可行,分析入理,建議明確。一書在手,保你穩操自己的財運線、幸福線。●李嘉誠說:「理財是馬拉松比賽,而不是百米沖刺。」對一個想學習理財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短期見到成效,而是學到可靠的觀念、找到適合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20歲開始理財的人,她在人生中獲得的自由選擇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一個30歲開始理財的人;而如果一個人30歲還不知理財,今後可能面臨嚴峻的財務問題。
3. 保險理財靠譜嗎,會不會賠本
保險理財是有風險的,是存在賠本可能的。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2、保險必須對危險事故造成的損失給予經濟補償。
所謂經濟補償是指這種補償不是恢復已毀滅的原物,也不是賠償實物,而是進行貨幣補償。因此,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必須是在經濟上能計算價值的。
在人身保險中,人身本身是無法計算價值的,但人的勞動可以創造價值,人的死亡和傷殘,會導致勞動力的喪失,從而使個人或者其家庭的收入減少而開支增加,所以人身保險是用經濟補償或給付的辦法來彌補這種經濟上增加的負擔,並非保證人們恢復已失去的勞動力或生命。
3、保險必須有互助共濟關系。
保險制度是採取將損失分散到眾多單位分擔的辦法,減少遭災單位的損失。通過保險,投保人共同繳納保險費,建立保險補償基金,共同取得保障。
4、保險的分擔金必須合理。
保險的補償基金是由參加保險的人分擔的,為使個人負擔公平合理,就必須科學地計算分擔金
4. 理財的名言
名言抄-
1.沒有永遠跌的市場,只襲有判斷不對的操作
2.低買高賣,最基本的操作
3.不要以為那是山頂,珠穆朗瑪都有人爬上去,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同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4.如果你有100塊,切記不要全部拿出去,因為只有留住底牌,才能進退有度
5.相信命運,那就不要嘗試理財,因為命運基本不會眷顧
5. 理財金句雞湯
1、做你真正感興趣的事——你會花很多時間在上面,因此你一定要感興趣才行,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你不願意把時間花在上面,就得不到成功。
2、自己當老闆。為別人打工,你絕不會變成巨富,老闆一心一意地縮減開支,他的目標不是使他的職員變成有錢人。
3、提供一種有實效的服務,或一種實際的產品。你要以寫作、繪畫或作曲變成百萬富翁的機會可以說是無限小,而你要在營造業、房地產、製造業發大財的機會比較大。記住,出版商賺的錢比作家多得多。
4、找出一種需要,然後滿足它。社會越變越復雜,人們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多,最先發現這些需求而且滿足他們的人,是改進現有產品和服務的人,也是最先成為富翁的人。
5、如果你受過專業教育,或者有特殊才能,充分利用它。如果你燒得一手好菜,而卻要去當泥水匠,那就太笨了。
6、在你著手任何事情之前,仔細地對周圍的情形研究一番。政府機關和公共圖書館,可以提供不少資料,先做研究,可以節省你不少時間和金錢。
7、跟同行的朋友維持友誼——他們可能對你很有幫助。
8、把盡量多的時間花在事業上。一天8小時、一星期6天是最低要求,一天10小時到12小時很平常,一星期工作7天最好了(因人而異)。你必須先犧牲家庭和社會上的娛樂,直到你事業站穩為止。也只有到那時候,你才能把責任分給別人。
9、不要不敢說實話。拐彎抹角,只會浪費時間,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而且要盡可能地直截了當地、明確地說出來。
10、不要因為失敗就裹足不前。失敗是難免的,也是有價值的,從失敗中,你會學到正確的方法。
11、誠信第一,你值得很多人信賴和有很多人值得你信賴是兩筆巨大的財富。
12、選擇不對,幹了白費。
13、不要在不可行的觀念上打轉。一發現某種方法行不通,立即把它放棄。世界上有無數的方法,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可行的方法上是無可彌補的損失。
14、不要冒你承擔不起的風險。如果你損失10萬元,若損失得起的話,就可以繼續下去,但如果你賠不起5萬元,而一旦失敗的話,你就完蛋了。
15、不要拚命地為了賺錢去工作,要學會讓金錢拚命地為你去賺錢。投資財貓網,讓你的錢活起來~
16、一再投資,不要讓你的利潤空閑著,你的利潤要繼續投資下去,最好投資別的事業或你控制的事業上,那樣,才能錢滾錢,替你增加好幾倍的財富。
6. 投資是場馬拉松 理財從「心」開始
淘寶網上好像有那種DIY的商店
就是把圖片給商家, 商家給你做 。
不過價格可能有點高 。
網址我就不知道 了 。
支持原創哦。
7. 保險理財靠譜嗎
保險理財雖然靠譜,但是買保險,首要目的在於保障,切不可盲目進行投資理財。
1、理財功能越強風險越大
因為理財是保險的一個附加功能,保險產品的理財功能越強,其保障功能就越弱。然而市面上有不少保險公司為了迎合投資人的心理,過多強調了保險的理財功能。理財型保險產品是一種弱化保障功能、強化收益性的理財產品,主要為萬能型和分紅型的壽險產品,但一般為短期躉繳型。
2、不要盲目追求高利率
尤其是部分保險機構大力發展短期險和高收益的萬能險產品等理財型保險業務,期限多為1年或2年,結算利率達到5%甚至更高,這種產品為追求高收益率,大多配向收益高、流動性低的另類資產,比如不動產、基礎設施、信託等,形成了「短錢長配」的新情況,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3、警惕互聯網理財
不過,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最大的風險在於信息披露不充分。互聯網保險業務主要是通過消費者自主交易完成,與傳統交易方式相比,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溝通。而網路銷售強調吸引眼球、誇張演示的營銷方式,與保險產品嚴謹審慎、明示風險的銷售要求存在較大差異。
4、理財前看清完整信息
而且部分第三方平台銷售保險產品,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弱化產品性質、混同一般理財產品、片面誇大收益率、缺少風險提示等問題,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注意事項:
1、收益通常與風險是成正比的,市場上絕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這種高收益也只是預期收益,背後往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因此一定要在了解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挑選適合的產品,並且詳細了解產品的投資方向和風險控制措施,購買適合的產品。
2、特別提醒家庭理財時,不能往往只關注收益,而忽視或輕視對家庭的保障規劃。如果理財金字塔的基座上一旦出現了一個大窟窿、無底洞,財富就會面臨大幅縮水甚至被消耗殆盡。就是說,只有在擁有完善保障的基礎上,再進行投資才是明智的選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保險理財背後的玄機
8. 有沒有20條好的理財名言
1、應該警惕那些"每個人都在談論的"的投資,用沖動和熱情而不是用腦去投資是會讓你失望的。
這句話適用於股票投資。當每個人都在談論的時候,我們切記不要用沖動和熱情去投資,保持冷靜,要用頭腦,不要人雲亦雲。否則一定會失望,這個道理其實驗證過無數次了。
2、致富的秘密是存錢後再花剩下的錢,而不是存你花剩下的錢。
關於這一條,只要你一實踐就能知道區別了。存後再花你通常能夠存下錢。存你花剩下的,你通常一分錢都存不下。
3、你要慢慢變富,因為變富是一個過程。
沒有人願意把變富當成過程看,大家都希望能一夜暴富,但很顯然,這根本不切實際。所以我們還是要塌實,要耐心的把富裕當成一個過程,慢慢做。
其他:
每一個以億為單位的數字的背後,除了艱辛的創業史外,還有自成體系的理財方式。
其實世界上沒有傳奇,只有不為傳奇而努力;其實賺一億並不難,難的是讓理財方式適合自己。
——蕭伯納
如果一個人從現在開始每年存1.4萬元,如果他每年所存下來的錢都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因而獲得每年20%的投資回報率,那麼40年後,按照財務學計算年金的方式:1.4萬(1+20%)^40,財富會成長為一億零二百八十一萬元。
——李嘉誠
李嘉誠認為:理財必須花長久的時間,短時間是看不出效果的。理財是馬拉松比賽,而不是百米沖刺。
「李氏發財定律」的穩健性與科學性,其實最適用於已經厭倦了商場,准備享受生活的人,如果他們還沒有開始痛恨金錢的話。
當然,儲蓄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但長期儲蓄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因為銀行存款利率太低,不適於作為長期投資工具,更何況貨幣價值還有一個隱性殺手——通貨膨脹。
"以時間積累財富」同時也是台灣著名的投資理財專家黃培源先生的主張,他認為只要經濟是正增長,投資股市每年20%的回報率並不是一個天文數字,而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比較容易實現的比率。所以理財過程中風險與使用的精力並不是很大,而你的代價也不過是——願意等待。
巴菲特—這個美國的股市之王,1956年以100美元入市,40多年的時間里創造了120億美元的財富。在這個驚人的數字背後,他甚至可以告訴你,他沒從股市的差價中賺到過什麼錢,全部秘訣在於一個「穩」字。
諾亞並不是已經在下大雨的時候,才開始建造方舟的。
——巴菲特每一個以億為單位的數字的背後,除了艱辛的創業史外,還有自成體系的理財方式。
其實世界上沒有傳奇,只有不為傳奇而努力;其實賺一億並不難,難的是讓理財方式適合自己。
——蕭伯納
如果一個人從現在開始每年存1.4萬元,如果他每年所存下來的錢都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因而獲得每年20%的投資回報率,那麼40年後,按照財務學計算年金的方式:1.4萬(1+20%)^40,財富會成長為一億零二百八十一萬元。
——李嘉誠
李嘉誠認為:理財必須花長久的時間,短時間是看不出效果的。理財是馬拉松比賽,而不是百米沖刺。
「李氏發財定律」的穩健性與科學性,其實最適用於已經厭倦了商場,准備享受生活的人,如果他們還沒有開始痛恨金錢的話。
當然,儲蓄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但長期儲蓄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因為銀行存款利率太低,不適於作為長期投資工具,更何況貨幣價值還有一個隱性殺手——通貨膨脹。
"以時間積累財富」同時也是台灣著名的投資理財專家黃培源先生的主張,他認為只要經濟是正增長,投資股市每年20%的回報率並不是一個天文數字,而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比較容易實現的比率。所以理財過程中風險與使用的精力並不是很大,而你的代價也不過是——願意等待。
巴菲特—這個美國的股市之王,1956年以100美元入市,40多年的時間里創造了120億美元的財富。在這個驚人的數字背後,他甚至可以告訴你,他沒從股市的差價中賺到過什麼錢,全部秘訣在於一個「穩」字。
諾亞並不是已經在下大雨的時候,才開始建造方舟的。
——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