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立創商城獲得融資對半導體行業會有正面影響嗎
立創商城還可以,只是價格比較高,不過省心,物料不會錯
② 比亞迪半導體完成A+輪融資 估值超百億
6月15日,比亞迪發布關於控股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公告,旗下控股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完成A+輪融資。
本輪投資者合計增資人民幣8億元,其中人民幣3202.11萬元計入比亞迪半導體新增注冊資本,人民幣7.68億元計入比亞迪半導體資本公積。本輪投資者合計將取得比亞迪半導體增資擴股後7.84%股權。本次增資擴股完成後,目標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4.08億元。
本次增資擴股事項完成後,比亞迪持有比亞迪半導體72.3%股權,比亞迪半導體仍納入比亞迪合並報表范圍。
比亞迪於2020年4月中旬宣布比亞迪半導體重組並擬引入戰略投資者。5月下旬,比亞迪半導體即完成A輪19億元融資,首輪投資方涵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中金資本、國投創新紅杉資本、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
此次A+輪8億元融資的投資方則涵蓋韓國SK集團、小米集團、招銀國際、聯想集團、中信產業基金、ARM、中芯國際、上汽產投、北汽產投、深圳華強、藍海華騰、英威騰等戰略投資者。
兩輪投資後,比亞迪半導體在投前估值75億元的基礎上,合計估值已達102億元。後續,比亞迪半導體仍將積極推進分拆上市相關工作,盡快形成具體方案,以搭建獨立的資本市場運作平台,完善公司獨立性。
目前,比亞迪半導體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感測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游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其中,作為電動車「CPU」的車規級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絕緣柵雙極晶體管)是比亞迪半導體的核心業務。比亞迪半導體也是國內最大的IDM車規級IGBT廠商,產品覆蓋乘用車領域與商用車領域,累計裝車量穩居國內廠商第一。
比亞迪半導體的分拆上市,是比亞迪子公司獨立市場化的「開局之作」,對於比亞迪開放供應體系並加速汽車供應鏈市場化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比亞迪方面表示,分拆上市將有助於比亞迪半導體實現產業鏈上下游進一步拓展,豐富第三方客戶資源;多渠道實現產能擴張,加速業務發展;比亞迪半導體將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同步推動工業、消費等領域的半導體發展。
快速完成兩輪引戰融資,也顯示出國內外資本市場對比亞迪半導體發展前景的信心。未來,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擴大,新能源汽車廠商對IGBT的需求仍會持續增長,強勁的市場需求將對包括比亞迪半導體在內的新能源供應鏈企業形成利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比亞迪重組旗下半導體公司,擬引入戰略投資者並尋求獨立上市
4月14日晚間,比亞迪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期已經通過下屬子公司間的股權轉讓和業務劃轉,完成對全資子公司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下簡稱「比亞迪微電子」)的內部重組。並且比亞迪微電子已於近期正式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下簡稱「比亞迪半導體」),未來,更名後的公司擬以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積極尋求於適當時機獨立上市。
根據公告顯示,通過內部重組,比亞迪微電子受讓寧波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100%股權和廣東比亞迪節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並收購惠州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智能光電、LED光源和LED應用相關業務。重組後比亞迪將完成半導體業務的聚焦和深度整合。
同時,比亞迪還宣布,為增強比亞迪半導體的獨立性,推動比亞迪半導體長期持續發展,公司副總裁陳剛已經在昨日(4月14日)向比亞迪股份董事會提交書面辭職報告,申請辭任公司副總裁職務,辭任後其將專職擔任比亞迪半導體董事長及總經理職務,專注於比亞迪半導體的經營發展。
根據資料顯示,比亞迪半導體主要業務涵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感測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游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
在新能源汽車晶元領域,比亞迪半導體已掌握自主可控的車規級IGBT模塊。IGBT全稱為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即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模塊作為核心高壓控制開關組件,廣泛用於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和充電樁領域。
根據業內主流說法,IGBT模塊約占電機驅動系統成本的一半,而電機驅動系統占整車成本的15-20%,也就是說IGBT占整車成本的7-10%,是電動汽車除電池以外第二高成本的元件。能夠直接影響電機功率釋放速度、車輛加速能力和峰值規律,可以看做汽車的「CPU」。
據了解,2008年,比亞迪收購了寧波中緯半導體晶圓廠,開始自主研發的車規級IGBT晶元,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比亞迪已經成為國內能夠自主製造車規級IGBT模塊的公司。
對此,據比亞迪表示,未來將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同步推動工業、消費等領域的半導體發展,成為高效、智能、集成的新型半導體供應商。
針對半導體業務擬引入戰略投資者,比亞迪稱是根據自身戰略定位及未來發展規劃,將使公司半導體業務在獨立運營下獲得更快發展。採用多元化股東結構將擴充其資本實力,實現產能擴張。
據公告內容顯示,未來比亞迪半導體將仍為比亞迪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在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平台的同時,還將積極尋求於適當時機獨立上市,建立獨立的資本市場平台和市場化的激勵機制。
除了半導體業務之外,據比亞迪表示,接下來還將繼續加快推進其他下屬子公司業務的市場化,充分釋放比亞迪下屬子公司市場潛力,提升公司整體價值。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軍工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哪些上市公司
1、大唐電信
國內前三集成電路公司,內部產業整合基本完成:2013年公司集成電路收入僅次於華為海思、展訊和銳迪科。通過將聯芯科技與大唐微電子進行整合,公司基本形成了以聯芯,物聯網,卡為核心的消費事業群和以安全系統類產品為核心的群,覆蓋從消費電子到信息安全的全面晶元布局。
2、振華科技
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振華),是由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國家「三線」建設的083基地不斷發展而來的。初期稱為「貴州省第四機械工業局」和「電子工業部貴州管理局」,之後一直沿用083基地名稱。
3、歐比特
珠海歐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公司主要從事於核心宇航電子晶元/系統、微納衛星星座及衛星大數據、人臉識別與智能圖像分析、人工智慧系統、微型飛行器及智能武器系統的自主研製生產,服務於航空航天。
4、同方國芯
紫光國芯股份有限公司是紫光集團旗下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專注於集成電路晶元設計開發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是目前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元設計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供應商。
5、上海貝嶺
上海貝嶺公司創建於1988年9月,在1998年9月改制上市,是中國微電子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國家改革開放初期成功吸引外資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標志性企業。
⑤ 科創板對中國研究半導體有什麼意義
中國正在快速發展半導體產業,其對資金的渴求程度十分迫切。與此同時,我國半導體業也存在著較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國內半導體企業融資瓶頸突出,融資成本高,社會資本也因半導體產業投入資金量巨大,回報周期較長而缺乏投入意願;另外,創新能力不強,人才匱乏,企業規模小,實力較弱;再有,適應產業特點的政策環境仍不完善。
另外,從資本支出角度看,半導體作為戰略產業,在逆周期依然可以加大投資,以三星為例,2018年,三星半導體支出280億美元布局前沿技術,而我國的中芯國際資本支出20億元左右,相比國際巨頭,差距明顯。所以,國產半導體企業要想跟上全球產業發展的腳步,研發和資本投入一定要跟上,特別是大量的民營半導體企業,更是需要長期、穩定的資本支持,而這正是科創板要做的。
應對美國未來可能禁令,華為已開發一套操作系統
根據《TheVerge》報導,在接受德國媒體《世界報》訪問時,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余承東表示,他們已准備好自己的一套操作系統,如果不能再使用Android系統或Windows系統,他們也有應對方式。
早在2012年美國調查華為及中興通訊時,華為就已著手開發另一套系統以取代Android。現在華為正在與美國打官司,未來可能會面臨無法從美國進口商品的情況,華為選在這個時候說出這項消息,說明他們已經做好准備。
⑥ 英特爾公司與風險投資有什麼關系
1968年6月,半導體業的創始企業——快捷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里伯特·諾斯和戈登·庫爾辭職後自行創業。當時,半導體業在集成電路出現後突飛猛進,他們覺得在集成電路技術領域一定還大有文章可作,因為半導體業與其他產業的狀況有所不同。當時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汽車、鋼鐵和化工已經進入批量生產的階段,技術和產品都已基本定型,新的公司很難再有所作為;可是在半導體業,雖然當時集成電路(晶元)也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但是半導體技術的快速翻新,使新企業能夠憑借新產品迅速打入市場,甚至開辟新市場。他們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研製出技術更先進、功能更強、成本更低的晶元。
諾斯和庫爾繼而決定集中力量先從計算機內存器著手。當時大型計算機在美國東部已經發展到相當程度,價格略低、功能稍弱的小型計算機也開始出現。由於使用計算機可以極大地提高辦公效率,美國各地的大公司和事業機構都在迅速裝備計算機,計算機的市場需求飛速增長。在每台計算機里,都有一個用來提存程序數據的內存器,內存器容量越大,計算機的功能就越強。當時的內存器都是利用磁性材料製作的,諾斯和庫爾知道,如果採用半導體晶元來做內存器,則可以大幅度減小它的體積,加快它的運行速度。雖然當時矽谷中已經有一些公司開始進行這方面的開發工作,但是市場上還沒有這類產品出現。諾斯和庫爾通曉半導體技術,知道自己在這方面取得成功的機會將會很大。
目標已定,下一步就是要籌集創業所需的資金。這一點對諾斯和庫爾來講並不難,因為他們在快捷半導體公司近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早已為業界人士所熟知,願意對他們進行投資的人不勝枚舉。盡管當時他們提供的新企業計劃書只有一頁紙的篇幅,但是諾斯只給一個老朋友——阿瑟·洛克(ArthurRock)打了一個電話,資金問題就輕松地解決了。
洛克是矽谷風險投資業的元老級人物,快捷半導體公司當初就是在他的幫助下成立的。因為關心快捷的發展,他特意從紐約市移居到舊金山,以便與快捷的一班人馬時刻保持聯系。洛克自己還進一步開設了一家專門幫助新生企業融資的銀行,成為矽谷最早的風險投資家之一。
實際上,「風險投資」這個詞就是洛克首先使用的。
洛克與快捷公司的高層人物始終保持著密切聯系,其中諾斯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他們平時經常在一起跑步鍛煉,假期也時常一同到野外露營。他在接到諾斯需要投資,以便建立一個新公司的求援電話後,立刻行動,當天下午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打了15個電話,得到了15個滿意的回答,一共籌集了250萬美元。融資如此順利,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投資家們都看好迅速發展的半導體業,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諾斯和庫爾的能力毫不懷疑,再加上洛克本人的信譽一向較高。
洛克並沒有像許多投資者那樣盲目籌款、有錢就拿,由於願意「入伙」的人比較多,他只選擇了一些懷有一定專長,對新公司的發展能發揮較大作用的投資人。同時,為了避免因某個股東佔有太多的股份而使未來的公司受其左右,洛克限制了每一個股東的投資數量。洛克自己也拿出30萬美元入股,再加上諾斯和庫爾每人各出的25萬美元,三個創業者得以對公司保持相當的控制力,洛克本人也無可爭議地成為了新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長。後來雖然洛克有意避免過分干預公司的日常事務,而讓經理們放手去干,但他一直從戰略角度上為公司出謀劃策。當公司出現危機,需要洛克幫助時,他會毫不猶豫地提出自己的建議。
有了資金以後,英特爾公司正式成立。很快,英特爾公司就在半導體業異軍突起,業績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後來,在日本半導體企業的競爭下,英特爾退出了半導體業,轉而專攻計算機存儲器,又成為IT業中的執牛耳者。
英特爾公司上市之後,由洛克引入的風險投資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公司的創始人里伯特·諾斯和戈登·庫爾也因股票上市而一舉成為億萬富翁。
如今,英特爾公司已經是IT行業的領袖企業之一,左右著該行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