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儲蓄型保險的儲蓄分紅
儲蓄分紅型保險好。
儲蓄型保險除了基本的保障功能外,還有儲蓄功能。如果在保險期內不發生保險事故,在約定時間保險人(即保險公司)會返還一筆錢給保險受益人。
常見的儲蓄型保險有兩全保險、終身保險(分紅型)、分紅保險、萬能壽險、年金保險(如養老保險)、投連險、理財型保險等。
保險理財師:如果單從儲蓄功能上看,儲蓄型保險和銀行儲蓄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相似之處的,他們同是將一筆資金積累一段時間後提取。但我們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
1、儲蓄型保險在「儲蓄」上帶有一定的強制性,為了保持保單的有效性,投保人需要定期支付保險費,如果中途退保,或不繳保費,會損失本金並導致保單失效;而銀行儲蓄屬於自發性的行為,銀行沒有權利強制儲戶在規定的時間內存款。
2、儲蓄型保險的紅利支付並不能保證,也沒有固定的金額;而銀行儲蓄則以固定利率為儲戶計息。
3、儲戶可以隨時使用儲蓄賬戶上的資金,在時間和數目上沒有任何限制;而儲蓄型保險的持有者只能根據保險合同列明的條款按時領取紅利或退保時取回現金價值,再或是保險期滿後支取全數保額。
4、儲蓄型保險不僅具備了保障功能,又可以享受分紅,因此是一種雙功能的理財工具;而銀行儲蓄僅提供儲蓄的功能。
保險理財師提示,儲蓄型保險雖然與銀行儲蓄相比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但終究不是投資產品,不要因為「儲蓄」而儲蓄,還應根據自身的實際保險和投資需求,分別選擇合適的產品。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2. 定期存款與理財的比較
1、安全方面:
存戶在存款時,將人民幣、外幣全部存入銀行,並由銀行開立存摺、借記卡、存單等,作為存戶的存單。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受法律保護。金融產品是銀行向合格投資者出售的金融產品。本金和收入的安全取決於金融產品的種類:保證收入型金融管理產品由銀行擔保,以獲得銀行與投資者在金融管理產品期滿後約定的本金和收入。然而,這類產品嵌入銀行的一種選擇,即投資者不能提前贖回,銀行可以提前終止合同。無保險的浮動收入型金融管理產品,銀行不保證金融管理產品到期後的本金損失,也不保證收入不會損失。
2、流動性方面:
根據法律法規,存款可以提前提取。銀行理財產品不能在到期日前或開業前取回。
3、盈利能力:
儲蓄賬戶的利率是預先確定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無法提前確定,存在不確定性。財富管理產品的銷售回報只能標為「預期回報」,這可能與最終實現的回報率有所不同。
4、期限而言:
除活期存款外,儲蓄存款有嚴格的期限。銀行理財產品非常豐富靈活,銀行甚至可以為大客戶量身定製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定期存款亦稱"定期存單"。銀行與存款人雙方在存款時事先約定期限、利率,到期後支取本息的存款。有些定期存單在到期前存款人需要資金可以在市場上賣出;有些定期存單不能轉讓,如果存款人選擇在到期前向銀行提取資金,需要向銀行支付一定的費用。
3. 請問銀行存款理財是什麼意思和存款有什麼不同
銀行存款理財與存款沒有本質的區別,存款就是儲戶按照自己的意願將款存入回銀行或一年、三年等,而銀行答存款理財是銀行工作人員按照儲戶的心意,選擇各式各樣的存款方式,詳細介紹各式各樣的存款的不同點,銀行存款理財方式,他是先了解儲戶的意願,是近期用還是不用,或作為長期投資性、還是其他等,具體是:
1)零存整取型,
2)整存整取型
3)帶有保險型的存款,即有利息又有各種險種附加(財產險、健康險、人壽險等)
4)存入時間較長的(5年以上的)可以將每年的利息到年底轉為本金計算復利
4. 什麼叫理財儲蓄的方式分為哪幾種
理財方式有很多,可以在銀行存定期存款,最安全,利息低點,可以在網上買理財產品,利息高,但是有風險的,自己拿主意,希望幫到你了
5. 什麼是儲蓄型保險產品
儲蓄型保險是保險公司設計的一種把保險功能和儲蓄功能相結合,如目前常見的兩全壽險、養老金、教育金保險,除了基本的保障功能外,還有儲蓄功能,如果在保險期內不出事,在約定時間,保險公司會返還一筆錢給保險收益人,就好像逐年零存保費,到期後進行整取,與銀行的零存整取相類似。但據理財師分析,到期後返還的這一部分的收益率是明顯低於銀行1年定期存款稅後利率的。因此,相當於多花錢請一個人嚴格管理自己的收支。除非自己的財務自製能力極弱,否則可以少花這筆錢。
儲蓄分紅險種
一般以10年為底限設計,最大的特色所在,便是「保險滿期生存保險金」這一條款。10年或更長的投保期限後,若被保險人平安生存至保險期滿的生效對應日,保險公司便會如數給付相當於多年累計保費總額略有升值的「滿期生存保險金」和累積紅利。
滿期生存保證金便是投保者在保險計劃開始時可選擇確定的儲蓄目標。加上保險公司每年的紅利,投保者的收益將可能遠遠超過預期。如在保險期滿前終止保單,投保者也可獲得按保單累計年期而確定的保單現金價值和保單終止前的累積紅利。
舉例
假設一名30歲的被保險人,於2002年8月1日投保了20份某保險公司的儲蓄分紅型保險,共繳納20000元保費,則2012年8月1日可領取22880元,外加若干紅利。
儲蓄分紅險種的紅利計算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累積生息,即紅利按保險公司每年確定的紅利累積利率以復利方式計息,全部累積紅利在合同終止時領取,又或是按年領取紅利等,不一而足,依各保險公司的具體產品各有不同。
固定收益上限
根據保監發[1999]93號《關於調整壽險保單預定利率的緊急通知》明確指出壽險保單的預定利率調整為不超過年復利2.5%,並不得附加利差返還條款。
意思就是說儲蓄型保險在不計算分紅的情況下之考慮保單固定收益的話,年化復利收益是不會超過2.5%的,對於大陸內各家保險公司都一樣。(香港地區保險公司不受到保險法的限制,所有在大陸內銷售的保險均受此限)
儲蓄險誤區
首先,少兒通常並不需要壽險,因為從經濟角度講,絕大部分兒童並非家庭經濟支柱,失去子女對父母最大的打擊是精神層面的,而非物質、經濟的。因此,投保壽險意義不大。同時,少兒壽險的保額有著明確限制,未成年人死亡保險承保限額最高10萬元,目的是盡可能規避道德風險。若父母為孩子投保很多壽險,保費其實是浪費了。
第二,儲蓄型保險雖然有著越早投保,費率越低的特點,但父母在考慮時不該忽視保費的時間價值。站在保險公司的立場,不同年齡投保所需保費都是考量了死亡率、性別、教育金返還時間、數額等各方因素的,並不存在在某年齡投保最劃算這樣的情況,因此,家長無需執著於早些為孩子投保,徒增繳費壓力。
第三,家長不該期望一份周全的保險保到老,因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在變化著,他所處的家庭環境、經濟環境、生活環境都不會一成不變,因此,一份你現在看來十分滿意的保險產品,在多年後可能價值已明顯縮水。與其放眼不確定的未來,不如更扎實地看待現在,真正考慮給孩子帶來風險的因素,並最大程度排除經濟影響。
6. 怎麼理財 選擇適合的儲蓄方式
推薦你將5000元分成兩份,一份3000存為定期,一年2年皆可,另一份2000也存為定期,同樣一年兩年皆可;因為你每月還要攢些錢,所有這5000不出意外你應該不會動,那萬一有緊急情況要用,你同樣可以去出來用(只是這樣就不會作為定期來算利息的)分成兩份的目的是看緊急事情需要錢的額度(比如你需要500,而你如果沒有分成兩份,你就要把5000全部取出來,但是現在你只要取出來2000.另外3000還可以作為定期在算利息)。
另外,盡量不要買股票或者指數,那些東西要有相當一定的資本才好介入,不然...嘿嘿
7. 建行工資儲蓄式理財叫什麼
建行工資儲蓄式理財叫什麼.是類似貨幣基金工資每月自動轉入.也可以隨時支取.
8. 儲蓄型投資保險有哪些好處
儲蓄型保險除了基本的保障功能外,還有儲蓄功能。如果在保險期內不發生保險事故,在約定時間保險人(即保險公司)會返還一筆錢給保險受益人。
常見的儲蓄型保險有兩全保險、終身保險(分紅型)、分紅保險、萬能壽險、年金保險(如養老保險)、投連險、理財型保險等。
保險理財師:如果單從儲蓄功能上看,儲蓄型保險和銀行儲蓄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相似之處的,他們同是將一筆資金積累一段時間後提取。但我們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
1、儲蓄型保險在「儲蓄」上帶有一定的強制性,為了保持保單的有效性,投保人需要定期支付保險費,如果中途退保,或不繳保費,會損失本金並導致保單失效;而銀行儲蓄屬於自發性的行為,銀行沒有權利強制儲戶在規定的時間內存款。
2、儲蓄型保險的紅利支付並不能保證,也沒有固定的金額;而銀行儲蓄則以固定利率為儲戶計息。
3、儲戶可以隨時使用儲蓄賬戶上的資金,在時間和數目上沒有任何限制;而儲蓄型保險的持有者只能根據保險合同列明的條款按時領取紅利或退保時取回現金價值,再或是保險期滿後支取全數保額。
4、儲蓄型保險不僅具備了保障功能,又可以享受分紅,因此是一種雙功能的理財工具;而銀行儲蓄僅提供儲蓄的功能。
保險理財師提示,儲蓄型保險雖然與銀行儲蓄相比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但終究不是投資產品,不要因為「儲蓄」而儲蓄,還應根據自身的實際保險和投資需求,分別選擇合適的產品。